康熙传位给雍正,为何不担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1722年康熙死在了畅春园,而康熙死前最信任的人是隆科多。隆科多的两个姐姐都嫁给了康熙,一个是第三任孝
1722年康熙死在了畅春园,而康熙死前最信任的人是隆科多。隆科多的两个姐姐都嫁给了康熙,一个是第三任孝懿仁皇后,一个是悫惠皇贵妃,隆科多是康熙的小舅子,康熙是隆科多的姐夫。
图为雍正养母,孝懿仁皇后,也是就是隆科多姐姐。
建立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隆科多担任京师的步兵统领,也称为九门提督,负责警卫京师的安全工作,说白了就是清朝皇室的禁军统领,他控制着整个北京城的内内外外。
图为十四阿哥胤禵。
对于隆科多来讲,谁当皇上对自己最有利,当然是四阿哥胤禛。在康熙后期胤禛已经没有了竞争者,八阿哥因势力最大人缘最好,处处被隆科多打压,十四阿哥胤禵虽然和胤禛是同母亲兄弟,但他当时在西北地区戍卫边疆,而且十四阿哥是被他自己的母亲乌雅氏带大的,而四阿哥胤禛是隆科多姐姐孝懿仁皇后抚养,所以隆科多当然支持四阿哥胤禛。
图为雍正读书像。
所以对于继承康熙皇位的关键人物隆科多,他选择了胤禛,只有胤禛是在他们家长大的,跟他们最亲。康熙去世时,身边只有隆科多一人在场,胤禛代行皇权去祭天去了没回来,胤禛回来时,隆科多已经完全整理好了胤禛登基之事。
雍正皇位稳固后,鸟净弓藏了年羹尧和隆科多,1728年隆科多死在畅春园。
在康熙去世第二天,胤禛便封爱新觉罗·延信为抚远大将军,所以十四阿哥胤禵在回京的路上时,兵权就被胤禛解除了,并且收缴了所有与康熙来往的奏折,雍正根本没有给这位亲弟弟起兵的时间和机会,胤禵回京后即被囚禁。另外说一句,康熙不怕胤禵起兵是有隆科多坐镇,胤禛不怕胤禵坏事,是因为胤禵虽然手握十万重兵,但胤禛的心腹年羹尧是川陕总督,同样手握重兵,敢在新疆起兵也过不了年羹尧这一关。
一直以来,关于雍正的即位一直是众说纷纭,因而也就此留下了“清宫八大疑案”之“雍正登基之谜”,而其核心点就在康熙的传位诏书上。
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这是康熙传位诏书,关于传位安排的内容,这份内容也基本可以否定民间流传的将“传位十四阿哥”该为“传位于四阿哥”的说法,关于此,已经有众多的解释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另外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份诏书是在康熙去世前完成还是在康熙去世后完成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康熙去世,十一月二十,雍正登基,期间经历了七天时间,而康熙遗诏的汉文部分也是在雍正登基后公布的,距离康熙的去世也过去了七天的时间。
如果是同一时间完成的,为什么不同时拿出来,还非要等到雍正登基之后再公布呢。并且现存诏书的满文部分均大面积的破坏,为何还要保留完整的汉文部分,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么。
而最让人感到疑惑的是,雍正是在康熙去世前三天被派到天坛祭天,康熙去世当晚由天坛出发,第二天上午才打到畅春园,这中间“消失”的十多个小时他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团,因为重新起草一份诏书完全有这个时间和机会,可最终的结果却又满汉文的诏书没有同时公布,并且满文诏书大面积损坏。
正是因为有如此多的未解之谜,才使得雍正的即位变得扑朔迷离,就此成为至今尚未破解的清宫谜案。
不过我更认为雍正应该是正常即位而不是篡位。
一来,前文中也说了,康熙在临终前安排雍正代表自己祭天,此前都是康熙亲自前往或者安排早先的太子胤礽前往,可见康熙已经将雍正视为了自己的接班人。
二来,康熙去世的时候,除了远在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以及前往天坛的雍正,其余的皇子都在康熙身边,当然还有一个“外人”就是康熙的小舅子、当时的九门提督隆科多,雍正的即位后他的兄弟们并没有激烈的反抗,只是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也说明最终的过程是相对温和的,并不过激也不过分。
当然,也不应该忽视隆科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甚至可以说,隆科多的支持才是雍正顺利登基的最大保证,其作用超过了康熙的遗言或者是遗诏。
而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康熙的安排和考量,那就是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四阿哥胤禵曾回到了北京,却在短暂停留后被康熙重新派到了西北。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康熙封胤禵为大将军王,带领朝廷十多万兵马前往西北,平定了叛乱。康熙六十年(1721年),胤禵回到北京复命,就在当时所有人包括十四阿哥胤禵本人都以为立下如此大功后,胤禵必然会被康熙留在北京,坐等康熙去世,由他继承皇位,但是康熙最终的安排却是,胤禵在北京短暂停留三个月后,被重新派驻到了西北,直至康熙去世后,才由雍正将其召回,康熙始终未再召其回京。
从这个方面来看,康熙心中的继位人选,却是应该是雍正,并非十四阿哥胤禵,甚至可以说在京城中的三阿哥胤祉的可能性都要高于十四阿哥。
首先,此时的雍正名分已定,十四阿哥的影响力明显不足。
十四阿哥胤禵只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将领,并不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在他的军队中,从军官到士兵,都是吃着皇粮,服从皇命的。所以,即便是十四阿哥自己想要造反,军中上下并不会完全的支持他,甚至在其军队管理系统的内部就会遭到巨大的抵制和反对,想要造反,争取军中支持,难度极大。
其次,十四阿哥胤禵还要面对一个非常重要的对手,那就是年羹尧。
横在十四阿哥前往京城道路上的最大对手,便是当时的川陕总督年羹尧。年羹尧不仅掌管着西北大军的军需粮草的供给,成为十四阿哥最大的掣肘,同时年羹尧是总督、巡抚职责一肩挑,行政权、军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再加上他是雍正的藩邸故人,十四阿哥想要通过年羹尧以及他辖管的陕甘地区,是难上加难的。
再次,就是从西北到北京山高路远,京畿地区还有重兵把守。
从西宁到北京长达数千里的路程,大军一路摸爬滚打,至少也要行进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到达北京的时候早已是人困马乏,战斗力也是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即便不算沿途的征战与抵抗,单是京畿地区的防卫力量,就是十四阿哥的西北军队难以招架的,除了分布在京畿附近的八旗军队的精锐主力,还有丰台大营等京城卫戍力量,城内还有隆科多同龄的两万多人的军队,这些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必然也是十四阿哥无法逾越的。
最后,还不应忘记的是,十四阿哥自己去了西北,但是他的家人还都在北京。
所以,当时的十四阿哥胤禵不敢也是不会用造反的方式来反对雍正,争夺皇位,即便是真的起兵造反,也注定是难以成功的,这一点不管是康熙还是雍正,以及十四阿哥胤禵本人,都是心知肚明的。于是在雍正登基后,马上将十四阿哥胤禵进行了召回,而胤禵也没有做任何的反抗,直接回到了北京,进而被雍正夺下了兵权,并发配去看守皇陵,至此开始了其纵贯雍正朝十三年的沉沦岁月,直到雍正去世,乾隆皇帝登基之后才得以重获自由。
清代制度严密,从来没有发生过正式的军队叛乱。清朝末期就不说了。
十四阿哥率领的十来万军队,成分复杂。有四川、陕西、甘肃等省的绿营兵,也有皇帝直属的上三旗兵,还有其余各地的下五旗兵。这些兵马之中,只有十四阿哥本人名下的几个牛录大约一千来个的士兵算是核心,其余各部都不会参与造反。甚至会在你造反之后直接动手解除你的武装。而十四阿哥提前杀掉军官并不能收服那末多中下级别军官。
其次,这些作战兵马有固定战区,离开战区需要皇帝命令。没有命令,则陕甘总督及巡抚等官员不会放你过去,同样会截断后勤补给。如此,则十多万大军要不了几天就会崩溃。
谢邀。如果说康熙传位给雍正,不担心十四阿哥造反。他就不会在临终前大费周章地精心布局了。其实,康熙是在赌,赌十四阿哥不敢反。
康熙朝的夺嫡事情,已闹得晚年的康熙精疲力精了。己经是油尽灯枯的康熙,的确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他的个个不是省油灯的儿子们去周旋了。他只好赌一把,不过,虽然,是赌。却是建立在对十四阿透彻地了解上的。
十四阿哥,虽然是手握数十万雄兵,但却和那些动不动就敢造反的将军,绝然不同。
那就是,他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将军,这种将军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式的将军。这一类的军事将领,不考虑粮草是否充足,兵士是否满员。因为,这一切都有人为他操心,甚至,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己经有人解决了了。他关心的只是战役的走向,布局,和胜负。
这类将领,是朝庭的将领,根本不具备造反的条件。而十四阿哥,就是典型的这类人。
康熙赌的就是这个原因,他赌赢了。
一向以胆大而著称的十四阿哥,又时逢夺嫡的白炽化阶段,他手握重点,然而最终不敢造反。究其原因,是朝廷对军队的管理体制。
胤禵西征,分析其麾下的部队组成,有三个方面:八旗军、绿营军和蒙古王公的襄助部队。这些军队,在胤禵完成西征大业时可以指挥灵动,然而一旦他造反,却很难指挥得动一兵一卒。下面,我给大家剖析原因。
(十四阿哥戎装剧照)
这块军队的指挥权在前来襄助的各位蒙古王公手里,而各位蒙古王公只听令于清朝皇帝。
当初胤禵出征,康熙帝为了加重他的权威,特封其为“抚远大将军王”。其实胤禵的实爵仅为固山贝子,离亲王爵还差上二级。
为了强调胤禵的权威,康熙特降旨青海诸王公: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
由此可见,胤禵能指挥这块部队,得益于康熙皇权的延伸。
再说,这些亲近清廷的蒙古诸王,也没有造反的理由和血性。
没理由:清朝以满蒙立国,通过联姻,早就亲如一家人。清廷对蒙古王公,那是批发性地赐封高爵位。康熙年间统计:蒙古贵族中亲王10人,郡王23人,贝勒24人,贝子25人。
没实力:清廷对蒙古人实行分区隔离的管理方法,不允许有大台吉,但分封了很多小台吉。小台吉实力不够,也就不敢动造反的念头。
没血性:清朝统治者鼓动蒙古人信奉喇嘛教,后来还有指标规定。“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这样一搞,蒙古人的人口数量就下降了。另外,喇嘛教一流行,就冲淡了蒙古人游牧民族的血性,专心于放马养羊了。
(八旗军旗帜和铠甲)
胤禵西征,跟随他的八旗军只有几千人,而且是特种部队,例如:骁骑营、善扑营、神机营等。
康熙朝的八旗军总兵力不到9万人,其中京畿驻防的八旗军约4.5万人,省直驻防的八旗军3.8万人,分别是:江宁4000、杭州4000、福州1000、广州3000、荆州4000、开封1000、盛京8000、吉林4000、黑龙江2000、西安7000。那么,胤禵麾下的八旗军就在5-6千之数。
八旗兵的管理权在各旗的统领,统领不仅管辖着他们在军队里的升迁(常规状态下),还管理这些士兵家中分多少地、分多少财物、经济纠纷、官司诉讼、子弟入官学等事情。
所以说,胤禵虽然贵为皇子,但管不到他们,自然对他们没有号召力。更何况是号召他们造反,那就基本没有什么可能性了。
这块军队人数最多,大约14-15万人,并且胤禵西征的时间段,正是他们战斗力最强的时候。那时,八旗兵已经开始腐败,就是起装点门面的作用,其实没有什么战斗力。
绿营军分布在各个省,提督管辖一个省的绿营军,是最高武官,他的下一级是总兵。
清廷以文制武,地方绿营的各级统兵官均归地方最高文官节制。就是说总督可以节制提督,巡抚可以节制总兵。
总兵有绿营军的管带权,但没有调遣权;总督、巡抚、提督有调遣权但没有管带权。因为巡抚、提督都可以节制总兵,这样又把总督的兵权分散了。
说了这么多,要表达的就是:绿营军的管理者们互相分权、互相牵制,谁也别想把绿营军整成自己的私兵,它只属于国家。并且,士兵是当地人,将领则从外面调补,兵籍和兵饷的发放统归在兵部。
到了康熙年间,绿营军的管理制度就更加严密。将领无法直接去统兵,兵卒平时都分派到各地作为差役,战时才临时分发给将领。直正做到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除此以外,他身边的平逆将军延信就是康熙派来的“暗钉子”;还有川陕总督年羹尧,那是胤禛专门派过来用于“卡脖子”的。
果然,康熙一过世,雍正就把延信由辅国公晋爵为固山贝子,接管了允禵的平西大将军印信,并命年羹尧协助延信处理西北事务。
历史记载,康熙在去世之前,在遗诏中说:“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继皇帝位。”因此,康熙王朝期间,诸皇子争夺储位的大幕落下,雍正(胤禛)正式继位当皇帝。
(胤禵剧照)
那时候,雍正的敌对派、十四皇子胤禵正作为抚远大将军,在新疆、西藏一带和准噶尔部交战。当时胤禵手握重兵,坐镇一方,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康熙在颁布遗诏的时候,难道没有考虑这一点,没有担心胤禵因为没有获得皇位,心生不满,提兵造反吗?
其实,关于雍正继位的情况,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之谜。后世的专家学者,也对这个问题有过连篇累牍的分析。有人认为,康熙在临终前,本来不是传位给雍正,但最后遗诏被雍正篡改了。有人认为,康熙没来得及拟写传位遗诏,就突然去世了。所谓的遗诏,是雍正后来伪造的,有人认为,康熙传位的人,就是雍正。他经过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后,做出的这个选择。
当然了,康熙究竟有没有传位给雍正,并不是我们这篇文章要讨论的问题。我们在这里想讨论的是,康熙在传位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胤禵手握重兵”这个因素?
如果康熙想传位的人,并不是雍正。那么,他肯定就会传位给胤禵。这样的话,实际上他就用不着担心“胤禵手握重兵”的问题了。毕竟胤禵已经是皇帝了,难道他还会造自己的反不成?
如何康熙想传位的人是雍正,这就值得我们讨论了,康熙难道不担心胤禵会提兵造反吗?
(康熙剧照)
我认为,假如当时康熙要传位的人是雍正,他其实也不用担心胤禵会造反。为什么这么说呢?
胤禵这个人,性格上是重情重义,又很爽直的。正因为如此,他不会为了权力,做那些伤害家人,伤害朋友的事情。毕竟胤禵虽然去出征了,但是他母亲德妃还在京城,他的朋友包括八阿哥等人都在京城,他的妻子儿女们也在京城。如果他要提兵造反,必然会给这些人带来伤害。一想到这一点,他做事必然有所顾及,因此也就不会轻易造反。
所有要造反的人,其实本身必须是非常虚伪,经常伪装,同时也冷酷无情的。比如安禄山,比如吴三桂。他们在造反之前,都是极力表现出对皇帝忠心耿耿的样子。同时,尽管他们的儿子还在京城里当人质,但是为了获得权力,为了实现皇帝梦,因此,他们不会顾及儿子的死活。这是由他们的人性决定的。
但是,胤禵不是那样的人,不是那样的性格。同时,胤禵需要顾忌的东西,显然又比安禄山、吴三桂多得多。因此,他不会走上造反之路。
所谓“知子莫如父”,康熙当然是很清楚胤禵性格的,所以他很放心。
(年羹尧剧照)
如果想造反,我认为,胤禵不会获得大家的支持。
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当胤禵回京城,被囚禁起来以后,他不是获得了当时朝野的很大支持和同情吗?如果他当时造反,一定也能获得大家的支持。
这话是不对的。他被囚禁,获得大家同情,是一定的。自古人们都同情弱者。但是,如果他想造反,人们对他的看法就变了,他就站到了大家的对立面,不会获得那样的同情和支持了。
再说了,清朝当时的军队,主要是八旗军。八旗军都是由八旗子弟组成的,这些八旗子弟们,他们和家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牵绊,他们怎么会加入到造反的队伍中呢?
这和安禄山、吴三桂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安禄山军队的家人并不在京城,吴三桂的兵,也主要是由西南人组成,因此他们没有牵绊。
胤禵虽然被称为“抚远大将军”,但他在军队中的权力,其实是有限的。当胤禵出征的时候,康熙还给青海蒙古王公及军队首领写过信,让他们重视胤禵。康熙为什么会这样做,就是担心胤禵没威信,没权力,把军队指挥不动。这也反过来说明,胤禵的权力实际上是并不大的。
再说了,康熙当时还安排了年羹尧负责后勤保障及断后。而年羹尧与雍正的关系一向挺好。如果胤禵真的想造反,那么,年羹尧一断粮,同时在青海一夫当关,胤禵就没辙了。
也就是说,制约机制是很完善的,就算胤禵想造反,也没有办法。
当然了,最重要一点,还是康熙认为,胤禵是顾全大局,不会造反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雍正继位之谜》)
诚邀。
康熙帝是我国历史上有作为的君主,他建立了不少功业,但是康熙帝晚年,诸子想要争夺嫡位,史称“九子夺嫡”。当时的情况是四阿哥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帝继位呼声不好,十四阿哥有军权在手,那么康熙帝传位给雍正帝,为何不担心十四阿哥造反呢?
其实,他确实没有必要担心。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便成为准噶尔部的统治者。随着他的统治地位的巩固和地盘的不断扩大,又萌生向东扩张的野心。策妄阿拉布坦在沙俄支持下,不断袭击清军据守的科布多、巴里坤、哈密等军事重镇,并派兵侵入西藏。
1720年,清朝再度出兵,以恂勤王胤禵为大将军统领各军,年羹尧为四川总督负责后勤保障,三路发兵。10月16日,策凌敦多布兵败逃走,剩下残兵败将四、五百人回来,清朝恢复了对西藏的统治。之后,清朝向准噶尔本土发动了攻势,一度占领乌鲁木齐,但不久后因为康熙帝去世而撤回。
这里注意下,十四阿哥胤禵虽然军权在握,但是负责后勤补给的是年羹尧啊!而年羹尧又是四阿哥胤禛的心腹,能文能武的年羹尧驻守陕甘,而且又有大量补给在手,你说给十四阿哥胤禵再多的兵马有什么用。
打仗打的是补给,是后勤,也是粮草。虽然康熙帝和四阿哥远在京城,但是对于胤禵的控制不见得就少了,而且当时的情况,所有的人都觉得胤禵大有机会能继承皇位,但是事实上并不是。
雍正在康熙去世后第二天,就任命延信接替胤禵的抚远大将军之职。此时,胤禵面临两个选择:一、不承认雍正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发动兵变夺取皇位;二、回到京师,承认雍正为皇帝。 不过,胤禵最终还是没有选择以极端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是快马加鞭地赶回北京。
胤禵之所以不愿意叛乱,而且康熙帝,雍正帝不担心他那么做,无非就是:胤禵虽然手握重兵,但却远在西北,离北京实在太远。带着这么一支庞大的军队打回北京,那在名分上就不是兵变夺位,而是乱臣贼子了;当时西北军务虽然都是胤禵说了算,可是后勤却掌握在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手里,年羹尧又是雍正的心腹。如果胤禵真要兵变,年羹尧把后勤供给全部掐断。胤禵的军队恐怕连山西都没走到就要自行瓦解了。
虽然一百个不愿意,但胤禵还是只能交出军权,返回北京。可是他在到北京之后,却又不甘心。在见到雍正时不肯下跪行君臣之礼,还在康熙灵堂上大闹了一番。他先是被罚到景陵去给康熙帝守灵,几年后又被革去封号,囚禁于北京景山寿皇殿内。直到乾隆登基后,才被放了出来。
康熙传位给雍正,十四阿哥有没有可能造反?有。可能性有多大?不大。如果康熙心目中的继承人是雍正,他会因为担心十四阿哥造反而改变人选吗?不会。把题主的问题分解成以下三个小问题,弄清了这三个小问题,大问题很容易就解决了。
为什么说十四阿哥有可能造反?雍正继位后对十四阿哥采取的行动,非常清楚的暴露了这一点。十四阿哥胤禵虽然是雍正的胞弟,但也是雍正的政敌,更是雍正的竞争对手。雍正继位,第一件事就是让胤禵交出兵权,回京奔丧。而切秘旨告诉年羹尧,如果胤禵带兵回京,一定要截住他。这说明雍正对十四阿哥造反是有担心的。
十四阿哥接到旨意后,他并没有马上交出兵权,也没有立即出发回北京奔丧。他觉得康熙属意的接班人应该是他,他不清楚出了什么问题,为什成了雍正?他在考虑是不是要交兵权?是不是带兵打回北京?可见胤禵是有造反想法的。
为什么十四阿哥造反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他造反成功率太低,他心里清楚,雍正心里也清楚,康熙更清楚。十四阿哥只是大将军,不是军阀,独立性太低,军队是皇帝的军队,不是大将军的军队,他要造反,追随的人不会很多,而且军队粮草要受人节制,一旦粮草不济,军心不稳,根本没有战斗力。想明白了,十四阿哥造反就是以卵击石,他又不傻,不可能自己送死。
康熙会因为害怕十四阿哥造反就更换接班人吗?接班人关系到王朝的未来,康熙对此非常看重,不然他不会把他最爱的赫舍里氏生的孩子,而且倾注大量心血培养的皇太子胤礽废掉。知子莫若父,一方面他相信十四阿哥不会造反,另一方面他相信十四阿哥既使造反,雍正也能处理得了,他选定的接班人,一定可以处理好这个国家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十四阿哥造反,雍正处理不了,说明康熙选错人了。如果康熙属意雍正,那他一定相信雍正处理这些事没有问题,所以他没有必要担心。
康熙算是一位比较长寿的皇帝,活到了近70岁,他的子嗣也挺多的,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和二十个女儿。康熙在胤礽周岁的时候就立他当了太子,可惜他后来被两立两废。因为太子被废了,让其他的皇子看到了希望,所以由此展开了九子夺嫡的故事。
这九子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九子夺嫡的结果是四阿哥胤禛继承了皇位,成为雍正皇帝。
不过,在康熙要传位给四阿哥胤禛的时候,十四阿哥胤禵正在带兵作战,那么此时康熙为何不担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会造反呢?
其实十四阿哥胤禵和四阿哥胤禛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只是四阿哥是由孝懿仁皇后抚养,十四阿哥是跟着生母长大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十四阿哥胤禵是八阿哥一党,他不但没有帮自己的亲哥哥胤禛,而且还站在了自己亲哥哥的对立面。
十四阿哥胤禵是康熙最疼爱的儿子,在众多兄弟中无人能及,所以后世很多传闻都说康熙当时其实是要传位给十四阿哥的,不过这些都是野史传闻,听一乐呵就行了。
在康熙五十七年春天的时候,准噶尔部族侵犯西藏,拉藏汗向康熙请求发兵救援。康熙任命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率军讨伐准格尔部。在十四阿哥胤禵帅兵西征之时,康熙还为他举行了非常隆重的饯行仪式。
所以十四阿哥手握重兵是从这里来的,等十四阿哥再次回来的时候,康熙已经驾鹤西去,坐在皇位上的已经是四阿哥胤禛了。之所以不怕十四阿哥举兵造反,有以下几点理由。
1、胤禵性格直爽、重情重义,不会做谋反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
所谓“知子莫若父”,康熙深知十四阿哥胤禵的品性,所以才会放心的把大军交到胤禵的手里,让胤禵去平息西北之乱。
当年康熙曾怒斥过八阿哥胤禩,原因是胤禩企图想要谋害胤礽。在这种人人都明哲保身的时候,十四阿哥胤禵却不顾及自身,挺身而出保八阿哥胤禩。对兄弟这么有情有义的人,又怎么会不顾惜手足之情带兵造反呢?
再者,十四阿哥胤禵个性爽直,重情重义。他不是那种为了权势就不顾惜兄弟生死的人,而且胤禵是带兵打仗的人,所以他更知道成王败寇的道理,他是有所顾忌,是不会轻易起兵造反的。
2、康熙在给权的同时也制约着胤禵,让他既使有心也无力造反。
在皇家永远都是先君臣再父子,最是无情帝王家。精明如康熙皇帝,他在给胤禵军权的时候肯定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他在放权的同时也做好了制约。所以康熙丝毫不担心十四阿哥会造反,因为他不敢。
大家都知道带兵打仗最重要的就是后方的补给,所以才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负责给十四阿哥供应粮草的是年羹尧,年羹尧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四阿哥胤禛的心腹。康熙安排年羹尧供应粮草,就是在制约十四阿哥胤禵,让他不要轻举妄动。同时也是康熙给四阿哥的一把利刃,让他有办法制约十四阿哥。
所以纵然十四阿哥虽手握数十万重兵,但也不敢轻易造反。他若敢造反,四阿哥就断他的粮草供应,让他不战而败。康熙此招,意在制约十四阿哥胤禵,让他根本就无法起兵造反。
3、胤禵的家眷都在京中,让他不得不有所顾忌而不敢轻举妄动。
古代一般都有大将带兵出征的时候,将自己的家眷送入京城充当人质,以免将领投敌叛国或者带兵作乱。况且十四阿哥还是一位皇子,从小生在京城长在京城,他的家族亲眷自然都在京城。如果十四阿哥敢造反,那么十四阿哥在京城亲眷立马就会成为人质。
如果十四阿哥在外带兵打仗不犯上作乱,那么他的家眷就还是受人尊敬的皇亲国戚。若他一旦有不臣之心,那么他的家眷就会成为人人唾弃的阶下囚,还可能会随时丢掉性命。所以,就算十四阿哥再怎么手握重兵,他也不敢拿自己亲人的性命开玩笑。
胤禵虽然是雍正皇帝的亲弟弟,但是他最后的结局也是挺惨的。在四阿哥胤禛登上皇位后,就将胤禵派去守皇陵幽禁起来了,过了几年后又直接改为圈禁了。这一圈禁就是大半辈子,直到雍正驾崩弘历即位之后,才恢复了自由。
根据上面所阐述的理由,十四阿哥胤禵就算是手握重兵的“抚远大将军”,他也不敢轻易造反。一方面有年羹尧制约着他,另一方面他也要顾惜家人的性命,最重要的是他的性格使然,重情重义。所以,即便是康熙传位给雍正,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也不会做出造反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康熙帝传位给雍正帝为什么不担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这个问题想必也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我们就不去说什么雍正帝是否合法即位这个问题了,因为台北故宫收藏了康熙帝的传位诏书,至少在法理层面,雍正帝即位是合法的。那么,康熙帝不担心允禵造反吗?答案是肯定的,不担心!
首先是清王朝军队体制的问题。清王朝没有常备野战军、更没有私人武装,即便晚清时期的乡勇,理论上也只能算作地方武装而不是私人武装。因此,一旦有大的战事,清王朝往往都是临时征调各地驻军组成野战兵团,由抚远大将军或其他职务的将领统一指挥调度。允禵担任抚远大将军时虽然有统兵之权、甚至有便宜行事之权,有一点却是允禵无法决定的,那就是各支部队原本的归属,允禵无法决定征调哪些部队。换言之,这些部队的直接统领并不都是允禵的人,甚至可能都不是允禵的人,说不定还有允禵政敌的人也未可知。在国家层面的军事作战方面,有康熙帝在背后撑腰,允禵自然是可以调动这些部队的。可是,一旦允禵想要利用手里的军队抢班夺权,恐怕这些人未必就会和允禵一条心!到时候,他还能否调得动恐怕很难说。
其次,清朝将领出征是不允许带家眷的,而这些留在京师或各地的家眷实际上就是皇帝控制统兵将领的另一利器——人质,允禵自己的家眷、包括儿子也留在了京师。换言之,康熙帝一死,允禵的儿子们立马就会成为雍正帝手中控制允禵的人质!即便允禵仗着自己年轻、以后可以再生儿子而孤注一掷,可是其他将领也都愿意舍弃全家老小跟着允禵铤而走险吗?恐怕未必!正所谓投鼠忌器,他们不得不掂量掂量。
其三,康熙帝对允禵也是留了后手的。在康熙六十年、也就是康熙帝即将油尽灯枯之时,康熙帝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将雍正帝的铁杆跟班兼大舅哥之一年羹尧升任川陕总督。清朝总督通常以陕甘总督多见,川陕配置并不多见,这很可能是康熙帝刻意为之,为的就是牵制允禵。允禵大军身处青藏高原的不毛之地,后勤补给基本上都要依靠大后方转运,作战地的粮食根本无法养活这么庞大的军队。而后勤补给的转运南线只能经四川入青藏、东线只能经陕甘入青藏,无论哪条线都必须经过年羹尧的辖区。只要年羹尧玩点儿小把戏,允禵大军立马就会弹尽粮绝!别说是造反,能不能活下去都很难说。当然,还有一个途径,那就是纵兵抢掠,可这与土匪无异的举动无疑会让允禵民心尽丧。一支土匪回京夺权,谁能够接受?
其四,允禵带走的只是清王朝国防军中很少的一部分,驻扎在各地的驻防八旗、绿营依然是成建制存在的。这些人只听命于皇帝,允禵无法调动!也就是说,允禵如果想要从青藏高原打回京师争夺皇位,这一路数千里驻扎的驻防八旗、绿营就够他喝一壶的。且不说允禵能否打回京师,就算勉强兵临城下了,经过长期作战消耗的允禵大军还有没有能力再对京畿的精锐驻军对抗,很难说,恐怕胜算并不大。
其五,康熙帝去世本身对雍正帝而言也是一把利器、是一把让允禵不得不乖乖就范的利器!国家层面允禵是臣,亲情层面允禵是子。君父去世,允禵必须回京奔丧,无法推搪!如果允禵推搪,于公是不忠、于私是不孝!就凭不忠不孝这四个字,雍正帝就能让允禵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因此,康熙帝去世的当日雍正帝便命人传允禵回京奔丧,同时命自己的堂兄、肃武亲王豪格的孙子延信接管了允禵的兵权。动作之快、一气呵成,仿佛早已预演好了一般。延信与允禵这对堂兄弟私人关系不错,用他替代允禵,允禵能够接受,不至于铤而走险。同时,个人人为,延信很可能也是康熙帝安插在允禵身边的一颗棋子。作为远支宗室的延信,祖上的肃亲王、显亲王铁帽子与自己无关,父亲的温郡王爵位与自己也无关,他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康熙帝这位堂叔!不是吗?摆这样一枚棋子在儿子身边,可见康熙帝也的确是费了一番苦心的。虽然用延信替代了允禵,但是雍正帝对这位堂兄也并不放心,随即又急命年羹尧火速赶往青藏高原,与延信共同管事。实际上就是用年羹尧架空了代理抚远大将军(护抚远大将军印)延信。自此,雍正帝正式接管了允禵大军,允禵一无所有,只能任人宰割……
综上所述,无论康熙帝到底属意哪个儿子继承皇位,有一点可以确信,他没有考虑允禵!否则不会作出这样的安排。康熙帝不是傀儡,即便临终时手中依旧掌握着实权,别人无法越过他作出这样的安排,潜邸时期的雍正帝也没有这个能力。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允禵早已被康熙帝排除在了皇位继承人选之外,用他带兵首先是出于国家层面的需要,其次恐怕也是想让他远离是非之地、不要卷入政治漩涡。作为父亲,康熙帝对允禵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既然不想让允禵继承皇位,防止他在自己去世后倚仗手中的兵权铤而走险就是康熙帝不得不预先考虑的问题了。于是,以上所说的一切出现了,康熙帝实际上临终前已经把允禵造反的路全部堵死了,他只能乖乖就范,承认既成事实,别无选择……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