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全国玉米每斤1.2元,还有多少上涨空间?

全国玉米每斤1.2元,还有多少上涨空间?

2020-10-18 17:02阅读(61)

全国玉米每斤1.2元,还有多少上涨空间?:《玉米上涨下调:空间在何方》这个玉米每斤1.20元,你所说的是农民出售价还是市场价呢。如果是农民出售价,那是有决对的

1

《玉米上涨下调:空间在何方》

这个玉米每斤1.20元,你所说的是农民出售价还是市场价呢。如果是农民出售价,那是有决对的上涨空间,如果是市场售价那么半年内上涨的空间,可能会在少中微涨,没有多大的上涨幅度。

1.20元/斤认上,可能会在明年新玉米上市之时达到该价,甚至是略高也是有可能的。不过近几年来的粮食收购人员都是旺季压价,等老百姓手中卖的差不多了在抬高到几分到毛钱以上都是有可能的〈无奸不商〉小利不途。

特别是近几年做粮食生意的大小老板都赚的钵满盆满。国家虽然是对粮食市场进行了宏关调控管理。但是粮食保护价是代理不管的,任由市场上的老板《电话价格》在收购运行,这个收购定价方式也是导致大量抛荒和种树的原因之一。

2

全国玉米每斤1.20元,还有多少上涨空间?现在烘干玉米基本价在1.24元一斤,年底前玉米价格突破1.30元非常简单,2021年玉米价格大概率每斤上涨1.40元左右可能性非常大。

首先,东北玉米产区因几次台风袭击,在玉米接近成熟期时倒伏减产,再是玉米在授粉时期,由于阴雨连绵,造成玉米授粉不佳。这两个原因导致玉米穗子小,籽粒浅不成熟。是今年玉米减产主要原因。

再是玉米种植面积大量减少,过去几年农田基本以种植玉米为主,而现在大片土地都改种大棚蔬菜、草莓、油类等作物。同时,土地资源被城市开发,企业用地等等,大量土地被占用,使土地越来越少。

其次是国内养猪业持续发展并释放,2021进入盛期并饱和,庞大的养猪规模将消耗大量的玉米。养鸡、饲料、加工等企业对玉米消耗也特别的大。因此,国内玉米很难满足目前的生产发展需求。虽然我国大量进口玉米,但随着国际大环境在不断变化,进口玉米将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总的来说,目前玉米价格持续上涨,据预测今年年底前玉米价格每斤会达到1.30元以上,2021年玉米价格将创历史最高价,明年秋季玉米价格上涨幅度,大概率每斤会达到1.40元左右可能性非常大。

3

玉米库存已经没有,陈化玉米都放没啦,今年全国各地都减产。养殖力度加大。国外控制出口。玉米出现紧缺是一定的。我的肯定不卖。估计玉米3000一吨不是梦

4

全国玉米1.20元/斤,我们安徽网上报价平均1.25元/斤,但实际农民销售价可能低于全国平均1.20元这个价格。1.20元的价格可能是深加工企业网上报价,农民玉米大多卖给贸易商了,所以中间商还要赚一道差价,实际上农民销售玉米价格可能还在1.15元/斤左右。目前销售玉米高峰还没有到来,市场上还是贸易商销售囤货为主,价格可能还有上涨空间。

一、利好消息

今年临储玉米拍卖殆尽,而饲料玉米需求下半年增长了15%,东北地区遭遇三次台风袭扰,倒伏玉米达三分之一,“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进一步压缩,生猪产能已经恢复,饲料玉米也将增长,受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需要,消毒酒精需求量大幅上升,下半年酒精和淀粉玉米需求量上涨7%。目前价格已经创造2016年以来新高,1.20元价格农民可以卖了,但如果等到价格下一波行情可能要到元月之后。尽管玉米今年有台风袭扰,后期玉米价格空间也只有1.30元/斤,农民参考心理价位也只能在1.30元左右,今年玉米价格行情不错,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价位。但目前农民惜售心理很浓,没有多少农民销售,都在“等等看”,所以一时半会价格不会回调,但随着11月底销售高峰的到来,玉米价格可能1.30元也是“天花板价”了,价格可能出现回调。

二、利空消息

今天我国进口玉米达550万吨,上涨50%,预计2020——2021年度玉米进口玉米订单达900万吨。玉米供应由于替代品库存充足,小麦、水稻、陈化粮、高粱、豆粕、麦麸等都可以替代品部分玉米,玉米缺口完全可以用替代品补上。尽管东北玉米出现倒伏,但都已经成熟了,东北农民并没有多大损失。比如去年东北受灾了,但粮食产量3493亿斤,秋粮达1亿斤,仍然是丰收年。总体上玉米能满足2020——2021年度深加工需求。年底是临储玉米5600万吨交割转库时间期限,在接下来,深加工企业玉米到库量会大量增加,库存能满足年内3个月需求的。后期上涨空间不大,而且有可能短期供大于求,价格下挫。做为农民,不能追逐最高价,只能是达到心理价位就要销售,我个人观点心理价位在1.20——1.30元之间。

目前期货玉米表现冷淡,年底投资者还有持币过年的,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可能会增多,国内稻谷、小麦库存仍然在1亿吨以上,今年粮食又是“16连丰”,总产量达到6亿吨,玉米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农民应该摒弃惜售心理,卖玉米应该选择开头和接尾两个时段销售价格可能高一点,不能盲目“等等看”。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能做为销售玉米依据,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