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之盟大唐到底赔了什么,让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李世民成为一代明主之后,一些历史真相被历史刻意的隐瞒了下来,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是“渭水之盟”,也称
李世民成为一代明主之后,一些历史真相被历史刻意的隐瞒了下来,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是“渭水之盟”,也称“便桥之盟”。
渭水之盟发生于626年8月30日。这一年的6月4日发生玄武门之变,8月9日李世民登基为帝。得知消息的突厥(东突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颉利可汗的侄子,小可汗)立马率军进攻长安地区。8月28日,约20万突厥主力和几万唐军对峙在渭水的两岸,大唐的都城长安有颠覆的危险。
多亏了李世民临危不惧,巧设疑兵,暂时迷惑了突厥统帅的判断,然后李世民给出了诱人的条件,并且杀白马歃血为盟,突厥得到利益之后撤退,并于9月送给大唐3000匹战马,10000只羊。(渭水之盟剧照,李世民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去见颉力可汗)
以上都是正史的记载,渭水之盟到底哪些历史真相被掩盖了,待我细细道来。
一、东突厥的再度统一。
583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并开始突厥内战。东突厥的军事实力仍旧非常强大,对隋朝的西北和北方边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587年,东突厥都蓝可汗即位,隋朝支持东都蓝可汗的弟弟突利对抗都蓝可汗,东突厥的内战可以缓解东突厥对隋朝边境的压力。
599年,突利在东突厥的内战中失败,隋文帝于是将突利封为启民可汗,居住在河套地区,此时东突厥分裂为两部分——都蓝可汗和启民可汗各率领一部。隋朝为了拉拢启民可汗,先后将隋朝的宗室女嫁给了启民可汗,先是安义公主,后是义成公主。娶这两个公主之时,启民可汗都得到隋朝的高规格礼仪接待,并且赐给启民可汗很多礼品。
在隋朝的支持下,启民可汗于603年统一了分裂的东突厥,东突厥的军事势力更加强盛。东突厥的再度统一离不开隋朝的支持。(隋朝末年,割据势力和东西突厥地图,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窦建德等都臣服于东突厥始力毕可汗)
二、东突厥和隋朝翻脸。
东突厥再度统一之后,每年都向隋朝纳贡称臣。不过东突厥的势力的迅速壮大却使得隋炀帝感到不安全,于是千方百计想让东突厥再度分裂,这十分有利于隋朝统治的安全。
隋炀帝为了分裂启民可汗儿子始力毕可汗的势力,干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封始力毕可汗的弟弟为大汗。
重复隋文帝的操作,派遣使者携带大量的礼物给始力毕可汗的弟弟叱吉设,并且封他为“南面可汗”,让东突厥再度内战。不过隋炀帝的这一招失败了,始力毕可汗的弟弟胆小如鼠,况且没有多少军事实力,不敢接受隋朝的封赏,始力毕可汗知道这件事情之后非常恼怒,不过隐忍不发。
第二件,杀始力毕可汗的亲信。
史蜀胡悉是始力毕可汗最信赖的手下,为可汗出谋划策,隋炀帝挑拨离间东突厥内斗这事被识破也有史蜀胡悉的功劳。隋炀帝根据大臣的建议,哄骗史蜀胡悉到马邑地区互市,然后派军杀了这个可汗最信赖的臣子,隋朝谎称此人谋反,并告知了始力毕可汗。
隋炀帝做的这两件大事都被识破了,始力毕可汗于是寻机报复隋炀帝。
615年,隋炀帝巡守雁门关,得知消息的东突厥于是发兵围困了雁门关,吓得隋炀帝痛哭流涕。还是派遣使者走通了义成公主的门路,义成公主谎称北方有战事,始力毕可汗才撤围而去。
三、东突厥意图称霸中原。
东突厥趁着隋朝内乱,于是想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一样进军中原,然后统一天下。东突厥的可汗先后支持了刘武周、梁师道、郭子和等割据势力,刘武周被始力毕可汗封封定杨可汗,梁师获封大度毗伽可汗,郭子和获封平杨天子。始力毕可汗的目的非常明确,扶持中原割据势力,时机成熟则图霸中原。
619年,始力毕可汗率突厥主力,刘武周、梁师道协同准备进攻太原,半途中,始力毕可汗病故,东突厥撤军,这才使得大唐初年避免了被颠覆的危机。
已经崛起的东突厥问鼎中原的野心在隋末战乱之时已经有了,一直在寻找机会对付刚刚建立的大唐。玄武门之变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东突厥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认为,李世民不能够马上解决唐朝内部的各种关系,趁着李世民登基没有彻底稳固之际,一举拿下大唐的国都,东突厥则可以趁势问鼎中原。(颉力可汗剧照,启民可汗之子,始力毕可汗之弟)
渭水之盟就处于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签订的。
也许是上天保佑大唐,自李渊建立唐朝之后,东突厥就迎来了魔咒。619年,始力毕可汗(启民可汗长子)就意图攻占太原地区,然后看情况继续进军。不过始力毕可汗却在紧要关头得重病去世了,东突厥内部又出现一番内斗,始力毕可汗的弟弟取代自己的侄子继承可汗之位,史称“处罗可汗”,启民可汗的第二子。
处罗可汗如果稳固下来,东突厥可以继续进军中原,没想到处罗可汗命不长,于620年就病故了,只做了不到一年的可汗,启民可汗的第三子颉利可汗即位。
东突厥在走马灯换可汗的当头,有一个女人的地位却始终没有变,她就是隋朝的义成公主,她姓杨,是隋朝皇室的子女,对隋朝有很深的感情。义成公主先后成为启民可汗(颉力可汗的父亲)、始力毕可汗(启民可汗长子)、处罗可汗(启民可汗次子)、颉力可汗(启民可汗第三子)的妻子。义成公主对唐朝从内心仇视,希望借助东突厥问鼎中原之际,消灭新建立的大唐,为隋炀帝报仇雪恨。她在东突厥内部的话语权还是非常大的。(义成公主形象图,隋朝皇室杨氏宗亲,先后嫁给四任东突厥可汗)
譬如,615年,始力毕可汗围困隋炀帝在雁门关,是义成公主发布假消息让突厥主力撤围而去。
义成公主想着为隋炀帝及其皇家宗室报仇,一直支持东突厥对中原地区用兵。颉力可汗即位之后,屡屡进攻唐朝的边境地区,掳掠了大量的人口和财富。趁着李世民刚刚登基,让颉力可汗、突利可汗(颉力可汗的侄子)率领20万突厥大军进攻唐朝首都长安也有义成公主的巨大影响力。
630年,唐朝名将李靖破东突厥,俘虏了义成公主、隋炀帝萧皇后等人,义成公主被处决,而萧皇后却安然无恙,为何?义成公主仇视大唐,是主战派,而萧皇后则是温和派,这才得以幸免被杀。
历史记载证明,义成公主主张对大唐频繁用兵,她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626年8月28日,20万突厥大军和几万唐军对峙在渭水两岸,如果突厥坚决进攻,唐军大败而且要丢了长安。李世民艺高人胆大,只带了五个随从就去渭水之上的便桥和颉力可汗对话,这六个人中包括高士廉、房玄龄,其他人都没有历史记载。
一、赔偿?
李世民和颉力可汗直接谈判,双方签订和平协议,颉力可汗得到金银布帛等财物之后,全军撤退而去。至于李世民到底赔偿了多少东西,历史记载中没有说,但是,据传说,李世民当时几乎搬空了大唐府库内的金银和布帛。东突厥自可汗之下都心满意足而去,突厥军队绝对不会空手而归。
乍一看历史记载,好像颉力可汗畏惧大唐的军力而退却,并且赔了一些东西,这是非常不符合战争常规的。
乙酉(626年8月30日),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旧唐书》)
李世民和颉力可汗见了两次面,第一次在8月28日,第二次是8月30日,和平盟约签订,交接物资,然后颉力可汗撤军。至于颉力可汗所给的3000匹战马和10000只羊,李世民并没有接受,而是让颉力可汗将俘虏的民众放还。
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头,帝不纳,诏归所俘于我。(《新唐书》)
这里明显的是春秋笔法,颉力可汗掳掠唐朝的边境很多次,这么好心献给唐朝这些东西。这次渭水之盟能够顺利达成,李世民只率领六骑到渭水的便桥同颉力可汗对话,一下子镇住了突厥君臣上下,疑兵布设也非常成功,让东突厥不知道唐朝的军事势力,从而不敢贸然进攻。此外东突厥进军长安无非是为了钱财,只要满足了东突厥财物需求,自然就会率军退去,不打没有把握的战争。
二、称臣?
此外让唐太宗李世民最感到耻辱的应该是向东突厥称臣,这事应该也不是李世民双方订立的盟约,而是李渊。当年唐朝尚未建立之时,群雄四起,为了稳固自己的势力范围,很多起义割据势力都向东突厥的始力毕可汗称臣了,有刘武周、梁师都、窦建德、王世充、李轨、郭子和等,记载如下:
隋大业之乱,始毕可汗咄吉嗣立,华人多往依之,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皆役属,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倔起虎视,悉臣尊之。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新唐书》)
东突厥在隋朝末年势力庞大,有号称百万的军队,北方少数民族臣服,中原的各个割据势力也向东突厥称臣。李渊的发家之地在太原,他也安排刘文静同突厥和谈。北方这么多割据势力和少数民族都臣服突厥了,难道李渊例外,况且太原距离东突厥的势力范围这么近。由此可以推断,李渊当时口头上和突厥达成了和议,至于是否臣属有待推敲,李渊臣属突厥的可能性非常大,目的是保持太原地区的安定,为争霸天下打下基础,是权宜之计。有鉴于后来唐朝影响力非常大,这里采用的是春秋笔法,遮掩了真实的历史。
李世民战功显赫,刚刚登上帝位就被东突厥颉力可汗逼迫之下签订了渭水之盟,这是典型的城下之盟,被人打到了都城下签订的,况且可能赔偿了不少的财物,这就是李世民感到最耻辱的地方。
其实东突厥没有在渭水发动对唐朝的战争,其内部不和也已经暴露出来,当时的颉力可汗的反对派已经出现了。
627年,原来臣服于突厥的薛延陀部、回鹘部等反叛东突厥,唐朝立马抓住时机,封薛延陀为可汗。东突厥的突利可汗(始力毕可汗的儿子)率军镇压反叛的部落,遭遇惨败,被颉力可汗囚禁,囚禁了很长时间才释放他。突利可汗和颉力可汗的部族之间产生分裂,颉力可汗在兵力衰落之时要求自己的侄子突利可汗提供兵源,叔侄二人反目成仇,互相攻杀。
突利可汗很早之前就和李世民有过联系,在颉力可汗的攻击下,突利可汗率众内附唐朝。李世民封突利可汗官职,记载如下:
(628年)突利至,礼见良厚,辍膳以赐之,拜右卫大将军,封北平郡王,食户七百。(《新唐书》)
东突厥的颉力可汗先是薛延陀、回鹘等反叛自立,然后内部突利可汗依附唐朝,势力大减。
629年的秋天,李世民派李靖为统军大将,领兵10万,部将柴绍、薛万彻、李勣,全面进攻颉力可汗。颉力可汗被击败之后诈降归顺唐朝,企图保存势力,东山再起。李靖趁着唐朝和议使者唐俭在颉力可汗大营谈判成功饮酒之际,突袭颉力可汗大营,东突厥最后的主力被全歼。
无论渭水之盟赔了什么,都会让李世民感到奇耻大辱。但凡有一点自尊心的人,在面对城下之盟的时候都会有深深的羞耻感,更何况是唐太宗呢。
1、隋朝末年的时候,中原地区天下大乱,各方势力此起彼伏。这种混乱的局面给了突厥发展的机会,尤其是东突厥,趁着这个机会迅速发展达到了顶峰。不要说是同周边的部落想比较,即便是当时的许多中原势力都要依附于他们。即便是李唐政权,为了防止腹背受敌,都要与突厥交好,还曾经向突厥借兵。
2、李唐政权成立后,天下恢复了平静。可就在这个时候,唐王朝的内部发生了一件举世闻名的事情,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了夺取太子之位,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了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成功夺嫡后的李世民,在同年八月登基。权力的更迭让突厥认为有机可趁。于是,他们大举进兵:
于是颉利、突利二可汗合兵十馀万骑寇泾州,进至武功,京师戒严。
凭借他们超强的骑兵战斗力,迅速的打到了李唐王朝腹地。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京师开始戒严。
3、随着实力的暴增,东突厥已经不满足于他们原来的生活领域。颉利可汗有着自己的政治野心,他想效仿北魏的拓跋珪,入住中原,建立一个属于突厥的大王朝。
1、派出勇将尉迟敬德,先挫突厥的锐气。当突厥大军攻入李唐腹地的时候,虽然李世民在京师颁布了戒严令,但他绝不可能坐以待毙的。他任命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应对突厥的进攻:
泾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与突厥战于泾阳,大破之,获其俟斤阿史德乌没啜,斩首千馀级。
可以说,尉迟敬德的这一仗打的很漂亮,绝对起到了挫突厥锐气的作用。但还是没能让突厥退兵,突厥主力进一步的攻向了长安。
2、李世民亲自出马,怒斥突厥。面对二十万的突厥大军,李世民没有任何的退缩。强悍了一生的李世民这一次依旧表现出无与伦比的胆魄。仅仅携带了几个人就去亲自与突厥对峙。在渭水河畔的一番对峙,李世民骂的突厥是无地自容:与颉利隔水而语,责以负约。突厥大惊,皆下马罗拜
3、疑兵之计,故布疑阵,震慑突厥。当时的长安城周边并没有多少能够用来抵御突厥的部队。但这对李世民来说不是问题。他选择周边的精锐部队,频繁在突厥的后方出现,让突厥误以为长安城有足够的兵力,还吓唬突厥说:吾筹之已熟,非卿所知。好一番心理战术,真的把突厥给吓唬住了:由是大惧,遂请和,诏许焉
4、扣留执失思力,威慑颉利可汗。执失思力是颉利可汗的心腹大将,颉利可汗安排他做使者,到长安城中观察大唐的兵力情况。遇到李世民后,执失思力很是尽职尽责的恐吓了李世民一番。可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被李世民给扣押了。对此,李世民给了群臣一个理由:我今遣还,虏谓我畏之,愈肆凭陵。执失思力不仅没有完成使命,反而成了李世民恐吓颉利可汗的筹码。
5、分裂突厥内部,李世民巧用外交手段。当时的东突厥有两个可汗,一个是大可汗颉利可汗,另一个是他的侄子,小可汗突利可汗。而这一局面恰好被李世民利用了。李世民与突利可汗交好,和他结为兄弟,并对他晓以厉害关系。这样一来,突利可汗也就无心与李世民做对。
1、双方于渭水边,杀白马,立盟约,订下了互补侵犯的友好协议,颉利可汗率兵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长安的危机解除了。
2、颉利可汗为什么不坚持与李世民作战
①李世民用疑兵之计,让颉利可汗误以为李唐对他的进攻早已有了应对,所有的空虚只不过都是障眼法罢了,他不敢继续作战。
②李世民拉拢突利可汗的事,颉利可汗应该已经知道了。他既然意识到内部的堡垒已经被攻破,自然也不能一意孤行了
③尉迟恭在战场上的胜利,以及执失思力的被囚禁,都让颉利可汗明白了一个道理,大唐不可能被自己所打败,自己并不是李世民的对手
3、双方各自的损失
①对李世民而言,他损失掉的是尊严。虽然最后颉利可汗在一番恐吓之下退兵了,但毕竟城下之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而这就是他引以为奇耻大辱的原因。至于说财物嘛,李唐没有损失,李世民很清楚,一旦给了突厥财物,长安空虚一事就会暴漏出来,所以他不会给
②对颉利可汗而言,他的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ⅰ这一次的战争下来,他在李世民这里没有什么斩获,可出动二十万兵力,那绝对是不小的粮草消耗。
ⅱ内部分裂再一次被激化,之前他与突利可汗虽然也是面和心不合,但是双方为了部落的利益还不至于发生矛盾,可是这一次之后,突利可汗有了李世民这个强大的靠山,这也为后来东突厥的分裂埋下了伏笔
ⅲ心腹爱将执失思力成了大唐的人。执失思力绝对是一个悍将,在他归降李世民之后,为李世民四处征战,立下了不朽的功劳。李世民在对少数民族将领的使用上绝对是其他皇帝比不了的,执失思力、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这些人都追随于李世民左右,忠心耿耿、战功赫赫。
ⅳ更为有意思的是,李世民对颉利可汗的一番恐吓,不仅把他吓回了突厥老家,还搞得心惊胆寒的颉利可汗给了李世民一堆东西: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
1、打破了颉利可汗的中原美梦,企图趁虚而入,占领中原的颉利可汗,在此之后再也没有了如此狂妄、自大的想法
2、给了百废待兴的李唐王朝休养生息的机会。历经了隋末战乱,百姓的生活逐渐开始好转。可如果渭水之盟协议失败,势必又会刀兵四起,但他的和平签订,让百姓免于战乱之苦。也给李唐王朝赢得了发展经济、积蓄力量的宝贵时间。
3、向世人再一次证明了李世民的能力,巩固了自己的帝位。虽然在李世民登基之前,就已经多次证明过,只有李世民才是李唐王朝的合格继承人。但玄武门之变毕竟还是杀了自己的哥哥,武力胁迫了自己的父亲。自然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可李世民在渭水之盟所表现出的智慧和胆略,让这些不满之人也都纷纷服气。
4、引发了东突厥内部的分裂,这一点咱们在上面也说过了。李世民与突利可汗的交好,让这个第二可汗蠢蠢欲动了。果然,没过多久,突利可汗与颉利可汗发生了正面冲突,东突厥内部开始分裂。
渭水之盟可以说是城下之盟,东突厥趁李世民登基不久,而对李唐发动的战争,让李世民的内心深处有了很大的羞耻感。但这个天生的帝王,用自己的胆魄与智慧化解了危机。
坏事变成了好事,渭水之盟给李唐王朝赢来了休养生息的时间,同时也时刻提醒着他,在李唐的周边还有敌人存在,纵然已经成了皇帝,也不能有丝毫懈怠。
在李世民以及群臣的励精图治下,李唐王朝蒸蒸日上,而东突厥反而开始内部分裂。过了没有多久,李世民就开始对东突厥发动战争,把尊严重新夺了回来。
关于渭水之盟,唐史上的记载是夸大了李世民的功绩,突厥大军压进,李世民不为强敌,单刀赴会,把突厥吓跑了,以此证明太宗皇帝强大国君的形象,其实这带有明显的隐讳色彩,源于当年房玄龄等人为照顾李世民的光辉,第一手的史料《贞观政要》、《太宗实录》等都是“删略而成”,并且李世民亲自过目,后来的唐书等史料都源于此,并且是唐代官方的文书,都是表面现象。
当然,史学家们一直有疑问,突厥几十万大军倾囊而出,打到渭水之滨,都能望见长安城了,难道就被李世民带的几个人可呵住了?突厥人就如此不堪?突厥人在泾阳和尉迟敬德带领的唐军打了一仗,尉迟敬德大胜,为什么2天后突厥更进一步到了渭水?突厥从西北而来,一日之内南侵达三百里,为什么如入无人之境?唐早在西北驻重兵,设12道行军总管,就是为了层层防御突厥,结果突厥如入无人之境,泾阳又是长安城北面重要门户,尉迟敬德所率领的精锐军队都不能抵挡突厥,北方已被突厥霍霍的不行了,可见真相是非常严峻的。
所以后来有人提出所谓渭水之盟,其实是渭水之耻,李世民狼狈之下用重金委曲求全,才让突厥退兵,只是史料不敢记载罢了,李世民把仇恨记在心里,回去后发奋图兵,允许将士们在皇宫里操练,就为了早一日能打回去,果真仅3年后,李靖率军打过阴山,活捉颉利可汗带回长安,李世民洋洋洒洒的说“自渭水曾面为盟,从此以来,未有深犯,所以录此,不相责耳”,于是赏他田宅,赐予官职,报了当年便桥之仇。
而要说当年的渭水之盟,李世民到底许诺了突厥什么,给了多少好处,估计除了李世民和颉利可汗两人,世人再无人知道,因为是撇开众人两人单聊的,李世民带的高士廉、房玄龄等人都远远站着,不知其内容,最后的结果是剑拔弩张的突厥就此退兵了,显然是给足了条件,其实早在李渊起兵时,就一直依附着强大的突厥,年年给金给银给粮给女人,突厥想要什么,派人到唐境递个话,北方几州迅速准备,全部满足。
当年的李渊是如何满足突厥胃口的,史料记载“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坐受宝玩,不劳兵马,亦任可汗,一二便宜,任量取中”,什么意思,当年李渊就是,只要突厥不打长安你要什么给什么,我征伐所获财富咱俩一起分,这才获得突厥的支持,当年的毕可汗死了要办丧事,突厥派人来索取财务,仅玉帛就要了三万段,可想突厥的胃口多大,后来李世民也清口说“对突厥遗赐玉帛多至不可计”,什么意思,多得数不过来了,个人大胆猜测,所谓“渭水之盟”估计把李世民家底都掏空了,而且年年还要上巨额的贡物,实在是顶不住了,必须速战速决,于是3年后削了颉利可汗,盟约解除。
我是三少,我来回答。
“渭水之盟”,一直是李世民喉咙里的一根刺。直到雪耻后,他才把这根扎进肉里的刺吐出来!
“渭水之盟”在历史上又称为“便桥之盟”,发生在“玄武门之变”后没多久,唐太宗李世民与前来侵犯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订立的盟约。
突厥汗国,是公元6世纪中叶在漠北崛起的游牧民族。公元583年,突厥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这一时期在中国的历史上正是隋朝末年。
隋末,天下大乱,农民战争和其他各种割据势力在隋朝风起云涌,突厥势力得到了壮大。在极端强盛的东突厥面前,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李轨、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不得不向突厥称臣!
李渊,也不例外。
是的,李渊也不得不向突厥称臣。
后来,李渊建立了大唐,李世民又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刚刚坐上皇位,突厥人就带领大兵,直逼长安城!
公元626年的夏天,对于李世民来说绝对是个永生难忘的夏天。那个夏天发生的两件大事,影响着李世民的一生。
第1件事: 玄武门之变
那年的7月2日,也就是农历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了政变,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又逼着父亲李渊退位。
八月初九,李世民正式登基。
此时,大唐王朝内部还十分混乱。简单地说,登基之后的李世民还处在新旧政权交替的繁忙中。
第二件大事:“渭水之盟”
得知大唐发生了政权的更替,北方的突厥势力再也坐不住了。
突厥首领颉利可汗趁李世民还未坐稳皇位之际,率领20万大军,长驱而入,直接打到离长安城只有40里的渭水北岸。
一时间,突厥的旌旗飘飘数十里,声威震天!
天,这个离李世民坐上皇位真的没有几天!
面对突然来的20万突厥大军,李世民也没有准备好。何况京城兵力空虚,如果硬拼,绝对不堪一击!
躲又躲不掉,打又打不过,李世民决定采取和平的政策。
他迅速调集军队,前来保护都城长安,自己则带了高士廉、房玄龄等6个人亲自找颉利可汗谈判。
李世民不亏是个军事天才!
他虽然只带了6个人去谈判,却让赶来长安城的军队故意虚张声势,搞得好像有很多士兵回长安保护都城的样子。
而李世民则隔着渭水与颉利可汗对话,指责颉利可汗负约。负约,指李渊称臣突厥时的约定。
没多久, 一骑大唐军队赶到渭水边,无声地站在了李世民背后!
这时,颉利可汗发现站在李世民背后的士兵越来越多。恰好此时,又传来他的得力大将被大唐所擒的消息。
而颉利可汗根本就不知道李世民到底有多少军队,自己又在人家的地盘上,可汗大惧!
这种时候,李世民来讲和,又许以金帛财物,颉利可汗决定见好就收。
于是,在渭水河畔的渭水便桥上,颉利可汗和李世民签订了和平协议,双方立刻斩杀白马立盟。
之后,颉利可汗带领突厥全体骑兵,还有大批的金银珠宝,打着香喷喷的饱嗝满意而归。
那一天,是八月三十日。
一场箭在弦上的大战,在李世民惊天的才智和勇气下,偃旗息鼓了!
但是,“渭水之盟”却是李世民一生的耻辱!
626年的夏天对李世民的意义非凡,“玄武门之变”使李世民实现了自己的帝王之梦,而“渭水之盟”却是李世民帝王人生中的耻辱!
两件事情发生的时间,太近了!
大唐内部正处在大动荡之际,很多的旧臣还不认同李世民。现在来了个突厥军队,李世民不仅没有打赢,还差点割地赔款。
所以,旧臣对李世民的态度更加不认同,这使李世民更加窝火。
在“渭水之盟”中,李世民送了颉利可汗很多的财富。但是,仍然继续履行着父亲李渊之前和突厥人签的协议:向突厥称臣!
想想突厥只是在隋朝中期崛起的一个游牧少数民族,堂堂大唐的天子居然向他称臣!这不是耻辱是什么?
要问李世民在这一次盟约中赔了什么?
自尊!
大唐的自尊!
翻开历史,看看。
公元618年,浅水原之战,李世民反败为胜,彻底消灭陇西割据势力。
公元619年,李世民奉命讨伐依附突厥的刘武周,两天不吃饭,三天不解甲,彻底消灭了敌军,收复了丢失的土地。
公元620年,李世民在洛阳、虎牢关,各个击破王世充军和窦建德,为大唐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公元622年,李世民平定刘黑闼的战役。
这些战役,虽然也很艰苦,可哪一次不是最后李世民打了胜仗!毫不夸张地说,李世民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大唐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样一位在战场上征战四方的英雄,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对突厥称臣呢?
当初,唐高祖李渊在建国的时候,为了防止突厥人帮助隋朝,李渊送了很多礼物给始毕可汗,又用十分卑微的语言,丰富的财富换取了突厥对大唐朝王朝的承认。
可是,李渊是李渊,李世民是李世民!
当李世民与突厥签订了耻辱的“渭水之盟”,突厥人满意而归。而李世民,则把嘴唇咬破,把拳头握得骨骼直响!
之后,大唐抓住时机休养生息,又大力发展生产,磨砺兵甲!
公元630年,李世民派出大将李靖攻打突厥,活捉颉利可汗,并杀掉了从隋朝嫁过去的义成公主。
这一年,离“渭水之盟”还不到4年!
话说,颉利可汗被俘后送到了长安城,在唐高祖李渊的生日宴会上,李世民命令颉利可汗跳胡旋舞!
哎呀,不得不说,李世民这个报复太有意思了!
三少说:
历史往后看看,同样是对敌妥协,渭水之盟让大唐更加强大,澶渊之盟却让大宋更加软弱!
能在困难中成长,能在耻辱中强大,李世民的确是好样的!
城下之盟不在于赔了些什么,而是他本身就是所有君王的奇耻大辱。历史上的城下之盟都是在不对等的军事能力之下以强迫的手段被逼签订的,被压制的一方根本就没有选择和拒绝的能力,因而被历代君王视为奇耻大辱。
渭水之盟中具体的赔偿数字不明,但是从历史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唐王朝付出的代价一定非常惨痛,否则颉利可汗不会轻易的放过长安城和李唐王朝的核心命脉。具体的数字一直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先可以不去讨论,但是渭水之盟暴露出了大唐防御力量的薄弱和守备力量的不足,我相信这才是让李世民最为耻辱的地方。
关中当时是天下的腹地要隘,长安更是大唐的心脏,本来应该是防守最为严密的地方,可是颉利可汗却能够轻易突破防线包围长安,这是李世民这位马上君王的最大耻辱。因为有一就有再,颉利可汗是中原的大敌,手中更有隋朝王孙。很有可能以后会年年犯京,因此李世民在此之后卧薪尝胆,三年就集中力量打败了颉利可汗,速战速决。这才能够洗刷他的耻辱。
“渭水之盟”就是东突厥汗国的君主颉利可汗仗着自己军队强大,向唐太宗勒索财物,然后满载而归。
当时,唐王朝上承隋末战乱、人口大量死亡的弊局,“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下则因为唐太宗才刚刚登基(玄武门之变后逼宫),皇位不稳,无法对突厥发起歼灭战。
唐朝与突厥的关系非常复杂,当年唐高祖李渊起兵时,曾因为兵力不足,向突厥人称臣、献银,借助突厥的骑兵才站稳了脚跟。
可是在唐朝建立以后,骄横的突厥人仍然多次入侵边境,对唐朝的边境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在唐高祖武德年间至贞观初年,东突厥汗国曾多次劫掠唐朝的边境。有一年,颉利可汗率15万大军,攻入并州一带,劫走当地的农夫、民妇、商户5000多人以及财富、粮食无数。
尝到一点甜头之后,颉利可汗又在第二年率骑兵10万劫掠朔州,偷袭太原,又满载而归。《通典》记载,由于隋末天下战乱,边防空虚,草原的突厥人趁机强大了起来。
东突厥汗国的军队逼近中原,其君主又纳隋炀帝的萧皇后为妻,突厥人想要效仿当年的拓跋鲜卑(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一样入主中原。
隋末的军阀李渊、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宇文化及等人,因为惧怕突厥的兵力,都向突厥称过臣、纳过贡。突厥人的势力达到了“控弦百万,近代未有”的局面。
在公元626年,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为帝,是为唐太宗。这时,东突厥汗国又认为有机可乘,由颉利可汗、突利可汗率兵20万南下,一路攻城掠地,居然打到了长安城外40公里远的渭水桥边。
唐太宗虽然十分震惊,但是又无法用军事力量击退突厥人,于是亲自到渭水桥边求和。《旧唐书》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唐太宗在长安附近虚张声势,突厥也不敢进一步孤军深入。双方在渭水河边杀白马为盟,订立了友好盟约,唐太宗送给了突厥人一定的财物,然后突厥人就老老实实撤退了。
事实上,不难想象,突厥人一定是以骄横的态度,勒索了唐太宗大量的财物,并且得到了唐朝的称臣态度或者卑微求和。而唐太宗也是以相当卑微或者低调的态度,才换取了突厥的全军撤退。作为堂堂的天子,不得不低声下气向突厥的首领求和,这本身就是非常耻辱的事。
可是,唐太宗毕竟是唐太宗,他手下既有李靖、李道宗、李绩、苏定方、侯君集、李神通、薛万彻、尉迟敬德这样的名将,也有从隋末战乱中锻炼出来的精锐兵马。
突厥虽然军力很强大,但毕竟是生产力落后的草原民族,无论是经济还是人口都比不了中原王朝。在长期的对抗中,突厥根本不是唐朝的对手。
为了清洗“渭水之盟”的羞耻,唐朝在629年发动了针对突厥的全面战争。唐将李靖、苏定方等偷袭突厥大帐,李靖等人又在白道歼灭突厥主力。
唐军派出10万人马北上,成功灭掉了当年十分猖狂的东突厥汗国。当年,曾在渭水河畔耀武扬威的颉利可汗,最后被押送到唐朝,最终老死于长安,封为归义王。
注:颉利可汗本名叫阿史那氏?咄苾,出自突厥的阿史那部落。“阿史那”是突厥的王姓,也是最纯正的突厥人,远不是乌古斯部可比的。
另外一个突厥系的国家则是西域的西突厥汗国,也在唐高宗李治时候被名将苏定方所灭。西突厥汗国的末代君主是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
沙钵罗可汗在逃亡中亚时被俘,也被唐军抓到长安。不过,唐高宗没有斩杀他,而是让他在长安养老。沙钵罗可汗死后,埋葬在了当年的颉利可汗墓旁,是出于唐朝对突厥人的宽容。
虽然有过“渭水之盟”的羞辱,但唐朝前期的历代帝王励精图治,打退了周边的敌人,并没有让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唐朝前期,军力空前强大,先后攻灭漠南的东突厥汗国、漠北的薛延陀汗国、西域的西突厥汗国、青海的吐谷浑汗国、东北的高句丽王国。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刚刚即位,皇权交接之际,突厥借此机会率兵入侵唐朝边境。攘外必先安内,这个道理李世民也是清楚的,而且当时唐朝本身的实力仍不够强大,如果此时开战,对于李世民乃至整个帝国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这回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率领十几万人马前来挑衅,这实力不容小觑,很快李世民做出反应,派出手下大将尉迟敬德前去迎击。
史料记载:
“辛巳,泾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与突厥战于泾阳,大破之。获其俟斤阿史德乌没啜,斩首千余级。”
尉迟敬德勇武异常,从没有给李世民丢过人,这次也不例外,尉迟敬德在泾阳大破突厥部队,擒获对方将领,斩杀一千敌军。李世民的目的到达了,尉迟敬德就是敲门砖,很快突厥派出使者,李世民不仅没有给使者好脸色,甚至将其扣留在门下,来警示两位突厥可汗。
之后,李世民亲自到了渭水岸边,和突厥人隔水相望,李世民大声呵斥了突厥背信弃义的行为。并严厉警告其这样做的后果,加之唐军将士军容整齐,突厥人多少有些忌惮。于是李世民和颉利可汗达成和议,签订了渭水之盟,突厥才撤军了事。
李世民一生征战无数,基本上毫无败绩,并且从始到终都是以强硬态度对待敌人。那么为何这次李世民要以低姿态和突厥人签订盟约,唐朝到底赔了什么?难道李世民不会觉得耻辱吗?
大唐给了突厥不少财物
事实上,在渭水之盟签订之前,大唐也和突厥达成过协议。在公元624年,突厥两位可汗就曾入侵大唐,李渊派出李世民和李元吉共同出战。李元吉耍歪心思,不尽力出战,李世民只得独自迎战。
当时李世民是这么说的:
“国家与可汗和亲,何为负约,深入我地!我秦王也,可汗能斗,独出与我斗;若以众来,我直以此百骑相当耳。”
可见突厥对背信弃义早已习以为常,合约这东西看似重要,有时候也只是废纸一张,只要实力足够强大,可以任意欺凌弱小的政权。
在公元624年李世民还是秦王,而此时李世民已经是皇帝陛下,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突厥退兵的理由大致有三个,第一他们畏惧李世民的能力,第二唐军军容整齐对他们有一定威慑力,第三,李世民给了突厥不少钱。
游牧民族一般向南进攻不一定是要占领地盘,大多数时间都是为了抢钱抢东西抢粮食,这次突厥兵来的目的也是如此。李世民在威逼加利诱之后,成功说服了颉利可汗,这才达成了和议。
突厥人虽然比较野蛮,但他们也不是傻子,难道让李世民吓一吓就能退兵?这明显是不现实的,李世民必定要给他们相应的报酬,这也是让李世民感觉耻辱的原因之一。
李世民在事后曾跟属下解释过这件事:
“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只要满足对方的贪欲,给足钱帛,那么突厥自然会退兵。
史书没有记载唐朝给了多少钱,这毕竟可能会影响李世民的形象,但唐朝必定是给了保护费的,否则突厥也不会顺利撤军。
李世民刚刚即位,地位不稳,需要时间安定局势
在玄武门政变发生几个月后,突厥突然发兵,突厥可汗这次出兵,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突厥人认定唐朝高层可能会因为政变发生混乱,这是他们最想看到的,除此之外,就算核心权力层稳固,权力交接也是需要时间的,这也是突厥出兵迅速的原因,打的就是一个措手不及。
史料记载:
“吾筹之已熟,非卿所知。突厥所以敢倾国而来,直抵郊甸者,以我国内有难,朕新即位,谓我不能抗御故也。”
玄武门之变名不正言不顺,李世民功勋是不小,但他并非嫡长子,而弑兄逼父也违反了君臣父子之道,如果李世民处理不好,这个皇位就无法坐稳。
李建成、李元吉的残余势力仍存在,如果他们趁着和突厥开战之际,再次搞出什么花样,也会让李世民落入困境。所以无论如何,李世民都要稳住突厥,不能展开大规模作战。
隋唐交替已经让天下久经战乱,而李世民还来个玄武门政变,很多势力都在蠢蠢欲动,此时的李世民最需要的就是时间,他需要时间稳定局势,他需要时间铲除异己,他也需要时间安定人心。
况且唐军也需要从新整饬,如果李世民盲目开战,不仅会让他自己陷入被动,还可能将整个唐帝国拖下水。
李世民被迫出此下策
突厥突然进攻就是为了乘人之危,想骑在李世民头上造次,以李世民的勇武秉性,必定会想着直接杀将出去,将突厥兵砍个人仰马翻。然而,此时的李世民已经成了皇帝,他需要为整个唐帝国考虑,也需要为大唐子民考虑。
战争不同于儿戏,这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对抗,不仅要有钱,还要有将领,还要有军队多种因素,而且要打就必须要赢,假如战败,那会更惨烈。
面对突厥十几万大军,李世民扣押突厥使者,并且仅率百余人到渭水岸边,目的就是要威慑敌人。他就是要告诉突厥可汗,大唐军力强盛,如果你们胆敢放肆,那么就让你们有来无回。
李世民最擅长心理战,哪怕突厥可汗再聪明,也是玩不过李世民的,而事实上,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李世民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
突厥可汗见李世民花招频出,头上冒了汗,不敢太过放肆,主动向唐朝请和,李世民再好言相劝,送钱送东西安慰一下,这才将事情完满解决。这对于骄傲的李世民来说,必定是奇耻大辱,但他必须这么做,为了自己和国家,他必须要隐忍。
等到李世民解决了内部事宜,养精蓄锐,便着手一雪前耻,在贞观四年,名将李靖率军剿灭东突厥,为渭水之盟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渭水之盟”,其实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渭水之辱”
“渭水之盟”李世民到底赔了什么?让李世民感到奇耻大辱!
第一,大唐赔的实际物品,无非就是金银珠宝等财物。
第二,大家友好共处,大唐还是称呼颉利可汗为大哥。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
李世民正值壮年年轻气盛,还刚刚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权利顶峰。
李世民才坐上皇位几个月就面临颉利可汗的兵临城下。
李世民觉得自己的脸面都丢尽了!
李世民觉得自己就是突厥的提款机:突厥是以游牧为生,那个时候的游牧能挣几个钱?天天还以肉为伴,吃点大米白面的它不香么?突厥首领们还是羡慕南方的花花世界,达官贵人穿金戴银。没事有事的来大唐边境捞一把。
李世民知道以大唐现在的国力,根本无法阻挡颉利可汗大军的进攻。死命抵抗的话长安要覆灭,没准还要灭国。自己没捂热乎的皇位也要拜拜!
李世民只能带了几个人去谈判,暂时认怂,战略退却。
李世民成功抓住了突厥此次来犯的主要目的是”图财不害命“。而呼颉利可汗的大军内部此时也并不是完全的和谐。
“渭水之盟”签订
不可否认的是,李世民这次的大胆尝试为大唐和自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但是李世民怎么能咽下这恶气。
“渭水之盟”的纸张墨迹还没有干透,东突厥内部就出现严重的分裂,反对颉利可汗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等部,因为对颉利可汗的政策变化非常不满,另立薛延陀为可汗。
突利可汗也暗中与唐联络,与颉利可汗彻底决裂(这李世民是挖香火兄弟颉利可汗的墙角啊)。
而此时的唐朝政局稳定,经济得以恢复。这时唐太宗李世民也积极进行对东突厥的备战,培养能征善战的部队。
贞观三年李世民对突厥开始猛攻,贞观四年(公元630年)这场大战以唐朝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生擒了突厥颉利可汗而告终。
李世民终于一雪前耻!
历史上对“渭水之盟”颇有争议,认为李世民命令史官模糊了“渭水之盟”的细节,并将自己刻画的高大威猛,面对数十万大军从容面对。
其实西瓜倒是觉得,史官们想还原历史的真相情有可原。历史的功绩还是妥妥的给人家李世民扣上吧!
渭水之盟赔了什么?!什么也没赔,反而赚了,李世民从来没觉得自己受了奇耻大辱,反而是后人给予李世民极高的评价。麻烦题主在提问的时候多去上网查些资料。还有下方有一些回答者,在仔细多方参考一些资料之后,再仔细归类总结,不要被题主带偏了。
隋末,天下乱,边境异族起,突厥既有“控弦者百万之众”,又有属臣诸如:窦建德、李轨、王世充等汉贼。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八月颉利可汗飘飘然,趁着李世民宣武门兵变朝局未稳,统兵十万,南下中原想去拿下李世民屁股还没捂热的宝座,李世民闻讯派大将尉迟敬德兵发泾阳,抵御突厥部队,尉迟敬德虽勇猛,但只是阻挡了颉利可汗的一支分队,但是由其率领的主力二十万突厥兵已抵达渭水河北岸,距离长安城只四十里路,从长安城墙上就可以看到二十万大兵,浩浩荡荡,旌旗延绵数十里,遮天蔽日,但长安城内兵力只有一万余人,可谓是兵力空虚,再调兵救急为时已晚,关键时候,还是李世民这个狠角色咬牙一跺脚,带着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亲自出城找颉利可汗谈判。不过也让城内故作阵仗,以壮胆色,以作疑兵。
渭水河一分二岸,李世民与颉利可汗隔空对话,先是一通训斥。《资治通鉴》记载“吾与汝可汗面结和亲,赠遗金帛,前后无算。汝可汗自负盟约,引兵深入,于我无愧?”这赠遗金帛,指的正是之前与你的可汗盟约,赠你金帛无数,是你们背信弃义,不守盟约,难道没有愧疚么?实乃大不义,李世民又镇定自若,劝说颉利可汗快快回去,看我身后大唐兵“军容大盛”,颉利可汗眼看李世民如此泰然自若,又听闻手下被尉迟敬德击败活捉,大俱。终于两日后,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桥上,斩白马,立盟约。颉利可汗退兵回老家,一个月后,估计颉利可汗还蒙在鼓里呢,作为报答李世民不杀之恩,送去马三千匹,羊万口。
至于以后突厥内部如何分裂不说,单说这渭水之盟,哪个不佩服!谁人不仰慕!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李世民果然是成大事者!
“渭水之盟”被李世民认为是奇耻大辱,最主要的原因只有一个:
李世民被打脸了!
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还只是亲王时。李唐王朝就始终面临一个问题——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
突厥人时不时的南下,骚扰李唐王朝,劫掠李唐王朝北方边境百姓的财富。令李唐王朝苦不堪言。
对此,朝廷之中有两种声音。
一是以秦亡李世民为主的“战”,打跑突厥人,让其不敢侵犯。
二是以太子李建成为主的“和”,突厥人南下单了目的无疑是劫财,主动给他钱,他也就不会南下了。
此件事情最后的决定权,自然取决于当朝皇帝李渊。李渊选择了“和”。
李渊、李建成那么懦弱吗?要知道,在当时,李唐王朝的国力虽然不是很强,但是也不是很弱,还是有能力与突厥人一战的。
当然,并不是二人懦弱,而是另有隐情。
因为,当时秦亡李世民已经够有威望。他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太子李建成的地位,甚至也威胁到了李渊的地位。
对此,太子李建成、皇帝李渊自然不愿意让李世民再立新功,提升威望。因此,宁愿被突厥人劫掠,也不愿与之交战。
这就在当时形成了一个“奇怪”的局面,每当突厥人南下劫掠李唐王朝时,李唐王朝从上到下都义愤填膺。李世民更是一个劲的喊“打啊打”,但是最后的结果都是不了了之。
公元626年6月,李世民于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不久,李世民登基为帝。
李唐王朝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突厥人自然知晓。于是,突厥人决定,再次南下,趁火打劫,劫掠财富。
以往突厥人每次南下,李世民都头一个喊“打”。而这次,李世民则低下了尊贵的头颅,喊了一声“和”。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李世民于6月发动玄武门之变,于8月初,登基为帝。而突厥人于8月末变来骚扰。
此时的李唐王朝内部还不够稳定,一个强大的王朝崩溃往往都是从内部开始。李世民深知此点,倘若此时与突厥人交战,李建成残党势必会趁机发动叛乱。
所以,李世民最后喊了“和”。
一个坚决的主战派,每次都喊“战”,但是却由于决定权不在自己,而每次都“战”不了。现在决定权在自己了,却有无法“战”,这不是深深的打脸是什么?尤其还是像李世民这样,这么“优秀”的人。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