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2020-10-16 18:01阅读(61)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等到七十高龄才造反,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在整个三国时代,最能熬的人就要算是司马懿了。此人性情坚忍,能够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

1

在整个三国时代,最能熬的人就要算是司马懿了。此人性情坚忍,能够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他为曹氏家族服务了三代,为曹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曹魏两度托孤的大臣,可是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他在七十岁的时候,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大肆诛杀曹氏家族的人,将政权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在他七十三岁死去后,他的儿子变篡夺了曹氏江山,建立了晋朝,他也被尊称为晋朝的高祖宣皇帝。

我们纵观司马懿的一生,他其实一直就有着一颗躁动的心。但是,司马懿一直压制着自己内心的渴望,直到七十岁才发动政变,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怕死,二是怕死。同样是怕死,但是怕死和怕死的原因不一样。

一、第一个原因怕死。

这个原因是因为他怕被杀死。这个要他命的人就在他的身边,随时就可能要他的命。在司马懿没有出仕的时候,他就已经名声在外了。当时身为汉朝司空的曹操就想让他担任官职。但是,司马懿看曹操所在的汉朝实力小,不想担任曹操的部下,就托病拒绝了曹操的征辟。曹操为此还派人专门去刺探司马懿的情况,司马懿为此坚忍不动了数年之久。

后来曹操度过难关,担任了汉朝的丞相,再次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这一次曹操再也不相信司马懿的鬼话,对使者说,司马懿如果再找借口不来就抓起来治罪。因此,司马懿才出仕曹家。

曹操此人诡计多端,看人的眼光甚准。他一眼就看出了司马懿的不凡。他听说司马懿的狼顾的传说,故意对他进行试探。史书上记载:

(曹操)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因此,曹操对司马懿抱有猜忌之心。他对司马懿进行了多方考验,如果司马懿露出马脚,后果不堪设想。司马懿心中也明白曹操的用意,他为了自保,时时刻刻都小心翼翼,尽职尽责。他在做好相府的职责外,还刻意结好曹丕,用曹丕做挡箭牌。

就这样,司马懿小心翼翼的为曹操服务。在曹操几次举棋不定的时候,他都为曹操排忧解难。在劝曹操称帝的问题上,他积极响应,做出一副曹氏忠臣的模样。这一切的努力,使得曹操暂时放过了他。

但是,在曹操临死前,他还是嘱咐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只是因为司马懿刻意向曹丕效忠买好,才逃了一死。但是,在曹丕登基之后,有曹操的话在先,对司马懿还是有防备的。曹丕很少交给司马懿兵权,司马懿的位置只是个文官,没有军权的他也做不出什么举动。

等到了曹丕死后,司马懿作为顾命大臣辅佐曹睿。曹睿其人,英明果决,当然不会让司马懿有什么可乘之机。在曹睿一朝,司马懿借着镇压孟达造反,开始掌握军权。曹睿自认为自己和司马懿的关系很好,加上能够驾驭司马懿,所以也开始放纵司马懿。

司马懿在这段时间,开始偷偷培植自己的势力。尤其是借着抵抗诸葛亮的进攻,对关陇集团进行收服。为了排除异己,甚至不惜借诸葛亮之手除掉了张郃。这样,司马懿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开始实现自己的野心。但是,在曹睿时期,他还是小心翼翼的,如果他露出马脚,曹睿依然可以随时消灭他。

二、第二个原因怕死。

等到曹睿去世,司马懿再次成为了曹魏的托孤大臣。他和曹爽等人成为曹魏的辅政大臣,继续为曹魏政权效力。不过,我们可以从他和曹爽的任命可以看出,曹睿对司马懿的警惕。

曹爽的职务是大将军假节钺,后加侍中,而司马懿的职务只是侍中。虽然他们都有都督中外诸军的名义,可是实际的军权还是集中在曹爽的手中的。可以说,如果曹爽不是那么庸碌无能,曹氏江山依然不是司马懿可以动摇的。曹爽随时都可以灭了司马懿。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遍观整个朝野,已经没有人是司马懿的对手了。司马懿一面积蓄力量,一面故意引导曹爽犯下种种错误。司马懿靠装病使得一直疑忌他的曹爽放松了警惕。

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司马懿还可以继续等待,等曹爽再多犯下错误,再多失去一些人心,这样他夺取政权就更容易一些。

但是,司马懿等不及了,因为他怕死。他已经七十岁了,在这个年龄,他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因此,他选择了曹爽兄弟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墓的时机,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曹爽庸碌无能,不听旁人良言相劝,自解兵权,回归府邸。司马懿在夺取政权后,心狠手毒,将曹爽一众政敌全部诛杀。为自己的子孙篡夺曹魏江山扫平了障碍。

结语:

司马懿之所以隐忍三朝,两度托孤,直到七十岁的时候才发动政变。这是因为在曹操、曹丕、曹睿的时代,他根本就没有发动政变的机会。相反,在曹操和他留下的遗训阴影下,司马懿随时可能有灭顶之灾。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司马懿,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等到了曹芳的朝代,司马懿才迎来了机会。由于曹爽庸碌无能,让司马懿能够慢慢实现自己的野心。到了七十岁的时候,被死亡追逐、时日不多的司马懿决定不再等待下去了。他冒险发动了高平陵政变,如果曹爽稍有一点能力,司马懿的政变很可能就会失败。不过,怕死的司马懿没有其他选择,他拼死一搏,最终取得了成功。

三年之后,司马懿寿终正寝。但是,他已经为子孙后代铺平了道路。不过他的死并不安宁,他是怀着对曹睿的愧怍而死的,死前还忍受着幻想中贾逵和王凌的咒骂。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2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豪杰陆续登场,闪耀华夏。经过数十年的变动,最终形成了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画面。曹家、刘家、孙家互相征伐,都想一统天下,却没想到最终的结果却是天下归晋,最终属于了司马家,曹家只不过是在给别人做嫁衣而已,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是司马懿。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司马懿篡夺魏国大权的时候,已经是七十高龄了,他为何不提前动手呢?他到底在害怕什么呢?

司马家族虽然也是个大家族,但和曹氏家族相比起来,就差得多了。司马懿先后经历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位君主,在前三位在世期间,表现都是非常忠诚的,甚至在曹芳年幼时,他也是一副忠诚的模样,直到后期,才出现了大变样,令众人惊讶。今天我们就分别来看看,司马懿在各个时期的表现,分析一下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曹操时期

曹操时期的司马懿,乖得像一只小绵羊。实话说,当时的天下,英雄豪杰辈出,司马懿虽有才能,但并算不上是最顶级的那一批人。那些人存在时,哪有司马懿的机会。这就有点像张郃,当其他名将都活着时,张郃只能算是还过得去的名将,比他厉害的大有人在。但是当其他名将凋零时,张郃就成为了天下数一数二的名将了。

有曹操和这些顶级谋士存在,司马懿的日子并不好过,他根本没有能力掌权,只能在别人的统领之下做好自己的本分。曹操当时听说司马懿比较有才能,想要征召司马懿效力,结果司马懿装病不出,数次过后,曹操直接下令,再不来直接处死,吓得司马懿连忙跑去面见曹操。

不过尽管曹操把司马懿给征召来了,却并未对他委以大任,似乎曹操知道司马懿的为人,故意打压。而面对曹操这个雄主,司马懿也只能是小心翼翼地服侍,不敢有丝毫怨言。无他,曹操比他更聪明,且性格多疑,司马懿的性命完全掌握在曹操手中,根本不敢有任何悖逆,此时的司马懿,要权没权,要人没人,只是一个老实的下属角色。

曹丕时期

司马懿真正开始有点权利是在曹丕时期。曹操死后,曹丕继位,篡汉自立,自称大魏皇帝。而曹丕之所以能接过曹操的位置,成为魏国开国皇帝,还得感谢司马懿。是司马懿的计谋帮助,才促使曹丕讨得曹操的关心。不过即便如此,司马懿的日子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过,因为,曹丕也是一代雄主。

曹丕虽然感谢司马懿,给予了司马懿权力,但是他对司马懿也是非常防范的。而这一点司马懿也是知道的,曹丕毕竟是曹操的儿子,多疑是肯定的,所以在曹丕时期,司马懿做人还是小心翼翼的,不敢表现出任何不满。

曹叡时期

曹丕虽然有才,不过寿命却不是很长,才当了几年皇帝就一命呜呼了。曹丕临死前,让曹真、曹休、司马懿、陈群做辅政大臣,帮助曹叡经营国家,似乎司马懿的出头之日即将到来。遗憾的是,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因为曹叡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无能,相反,曹叡极其聪明,且极善于掌控权力。

登基不久,曹叡就通过一番操作成功的架空了四位托孤大臣,拿回了皇帝的大权。托孤大臣中,他只把陈群留在了都城,其他人都派往了各处边疆,替他守卫天下。这样一来,虽然这些托孤大臣有兵权在手,但远离了朝堂,远离的权力中心,不可能再有机会染指权力了。曹叡的权力掌控欲非常强,他在位期间,司马懿是长期的被打发的远远的,根本就没有大权,对曹家构不成任何威胁。

曹芳时期

遗憾的是,曹叡也是非常短命,最终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幼子。连续两代皇帝的短命,给司马懿带来了机会。曹家有才之士消亡殆尽,司马懿又一次成为了托孤大臣。不过虽然司马懿的权力越来越大,他却也有一个更厉害的对手曹爽。曹叡毕竟对司马懿还是不放心,主要大权还是在曹爽手中,而由于曹家三代的不断打压,司马懿本身对曹家还有一丝畏惧,想要同之前一样,尽心做一个忠臣即可。

结果他却没想到,自己的好心却被辜负了,小心翼翼一辈子,到老了他却被曹爽这个小辈给一脚踢开了,辛辛苦苦一辈子,司马懿还是没能获得权力。这令他非常生气,曹爽的这种做法太过分了,你们曹家皇帝欺负我就行了,现在你曹爽这个小辈也欺负我,这如何能忍?

于是便有了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在众人的支持下,成功获得大权。原本大家以为他会把权力还给曹芳,但是这么多年的斗争经验告诉司马懿,权力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他小心翼翼一辈子,现在终于能光明正大,扬眉吐气了,怎么可能交出手中权力?

结语

熬死了曹家三代人,司马懿七十高龄才造反,他其实怕的就是曹魏前三任君主,这三人聪慧有才,司马懿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而在曹芳时期,曹魏已经没有人再是他的对手了,原本司马懿还想继续做个忠臣,了此残生,却没想到他奋斗一生的大权最终还是被剥夺,又变成了小心翼翼的模样,被欺负了一辈子的司马懿忍无可忍,最终绝地反击,成功夺得大权。而当他终于能掌控自己的命运时,又怎么可能轻易放手呢?

3

提起司马懿,人们最先想到的恐怕不是他的隐忍,而是他的长命。从曹操时代,司马懿就已经开始活跃在当时的政坛,并在曹丕手下任职。

到了后来的曹丕、曹睿、曹芳时期,司马懿更是位高权重,成为了当时士族的领袖。其中的曹睿、曹芳时代,司马懿更是辅政大臣,风头无二,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

而司马懿最后的做法,大家应该也很清楚,那就是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将曹家的政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直到他的孙子司马炎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

上面也说了,除了曹操时代以外,司马懿的职位和权力一直很大,可他却始终保持着隐忍,一直到自己快死了的时候,才发动了政变,这是为什么呢?



曹家的势力依旧庞大

司马懿在曹丕即位以后,基本上就得到了重用。当然了,曹丕对司马懿重用的同时,还是保持着一定怀疑的。

这份怀疑,让司马懿备受煎熬,所以丝毫不敢有所逾越。最为重要的是,当时的曹家宗族势力依旧十分庞大,比如曹真、曹休等人。

事实上,在曹丕死后,辅政大臣也确实就是有曹真,曹休等人担任的,当然了,司马懿也是其中之一。

这份庞大一直到曹睿执政前期,都没什么改变。

直到曹真、曹休等人相继去世,朝中无人可用,尤其是在对抗诸葛亮一事上,貌似非司马懿莫属了。

这才使得司马懿的威望与日俱增。

另外,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助长了司马懿的气焰。那就是士族和宗族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其实除了曹操,曹丕和曹睿两人都是十分短命的,一个40岁去世,一个38岁去世。曹操一脉接连的英年早逝,使得曹操这一脉的威望不断下滑,于是下面的人就有了别的心思。

这个下面的人不仅仅包括司马懿,还包括了曹爽。

曹爽,是曹睿给曹芳留下的辅政大臣,这个辅政大臣看着皇帝年幼,也早就生出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事实也的确如此,高平陵之变前期,基本上就是司马懿和曹爽两位辅政大臣之间的争斗。

司马懿代表了士族,曹爽代表了宗族。



两方都有自己做皇帝的想法,而且从当时的局势来看,曹爽还占据了上风。只是很可惜,曹爽是个笨比,不知道斩草除根。

在他占据上风的时候,他没有对司马懿进行最后的打压,反而认为司马懿人老不具备威胁了,这才有了高平陵之变。

结束语

因此,司马懿之所以在自己快死的时候才发动叛乱,不是在怕什么,而是因为只有那个时候,才是最好的机会,一个取而代之的最好机会。

4

我是游子dream,我来回答:

人物背景

东汉末年,生于乱世的司马懿,自小就聪明好学,博闻强识,常怀忧国忧民之心。长大后的他便在曹魏集团谋差。

曹氏三代

曹操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控制汉献帝刘协,当上汉朝宰相,司马懿有拥立之功,因此曹操将其收为己用。尽管如此,曹操当时部下文有荀彧、郭嘉、程昱等;武有张辽、许褚、徐晃等,这些文臣武将都是顶尖人才,司马懿虽也为曹操谋事,但却未受到重用,也就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继位。此前曹丕曾与其弟曹植有过储位之争,最终曹丕获胜,而司马懿当时正好支持的就是曹丕,站对了队伍的司马懿当然也受到重用,曹丕对其之情亦师亦友,当政期间,两人配合密切,将曹魏集团治理的越发繁荣,政权也异常稳固。由于曹丕对司马懿非常信任且友好相待,司马懿并没有不臣之心。当然也因为有大将曹休、曹真坐镇,或许这也是克制司马懿的源头吧。

到了曹睿执政时,司马懿已是功高盖主,使得曹睿不得不防,开始大力扶持满宠一族。司马懿深知自己处境,步步谨小慎微,从不敢逾越半步,因为一旦落下把柄在曹睿手中,便会自身不保。

最终熬得甘酿

曹氏家族到了第四代曹芳时,几乎已无可用之人,新主尚幼,托孤之臣曹爽又不堪重负,已是古稀之年的司马懿成了辅政大臣,也就在这一刻,其野心日月可昭。高平陵之变,一鼓作气夺下曹魏政权。至此司马家族走上历史舞台。

总结

自古就有不打无准备之仗之说,司马懿之所以古稀之年才造反,是因为之前没机会,处处受到制约。而最终造反成功,源于他的长寿和忍耐,熬死了太多的人,他的老谋深算才能起到作用。

从中可以学到,一定要学会隐忍,保持身体长寿,方有机会成功。

5

司马懿熬死曹操爷孙三代,七十高龄乃反,但这并不是说他怕,他只是在忍耐中等待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


司马懿怕过谁?他南征北战,久经沙场的老将,刀枪箭雨的,啥风浪没经过。

怕曹操?不会的,曹操虽然多疑嗜杀,但司马懿善隐藏,知进退,曹操抓不住一点儿把柄。反之,他却可以左右曹操,曹操没他,就是玩不转与吴蜀集团的军事对垒。


怕曹丕?更不会,他给曹丕当过老师,并助曹丕登上帝位,曹丕视他为国之柱石。

所以,司马懿就没怕过,他只是韬光养晦,蛰伏中隐藏实力,等待着一飞冲天的机会而已,最终他等来了机会。


正如曹植所说:魁杰雄特,秉心平直。威严允惮,风行草靡。在朝则匡赞时俗,百僚仪一;临事则戎昭果毅,折冲厌难者,司马骠骑也。

6

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除掉最大的政敌曹爽后,取得曹魏大权,皇帝已经成为傀儡。但并没有着急取代曹魏政权,体现了司马懿家族在涉及改朝换代方面的谨慎行事。笔者认为司马懿及其家人是基于以上因素考虑的。

首先,拥护曹魏政权的实力依然强大。曹魏政权从曹操起兵开始,经过官渡之战逐步壮大并实行统一北方。曹操虽未称帝却已经被公认为天下之主,善于重用人才的曹操身边围绕了大量的文臣武将。司马懿能够成功夺取和曹爽的胡作非为和政治头脑不足有很大关系,司马懿也只是控制朝廷内部权力,在边关和其他州郡还是曹氏的臣子。如果司马懿贸然行动,容易遭受强烈反抗,聪明的司马懿不会犯这种错误,他需要慢慢稳定局势。

其次,天下尚未统一,吴蜀虎视眈眈。虽然曹魏政权面对吴和蜀有绝对优势,但如果司马懿称帝,曹魏旧部完全可以投靠吴和蜀来反戈一击,如果这种局面出现,司马懿集团将处于劣势。因此虽然司马氏掌握了实权,但也要在对吴蜀的战争实现突破后再考虑夺位。通过对吴和蜀的战争,司马氏的军功在不断累积的同时,威望进一步增加,使天下人明确司马氏已经成为曹魏政权的主人。

第三,学先主曹操摆脱叛主束缚。曹操终其一生都是汉臣,但也是汉朝的实际主宰者,之所以没有走出这一步,还是害怕一旦称帝就会导致群起而攻之。到时候曹操会陷入被动,在没有称帝之前,他一切事情都可以以汉献帝的名义行事,占据政治制高点。等曹操死后,支持其儿子曹丕的力量就已经成为曹氏的死忠,曹丕称帝可以安抚曹家忠臣的心,也不需要顾忌对汉室忠诚的问题。曹丕继魏王以后就迫不及待的逼汉献帝禅让皇位。司马懿作为曹操父子的重臣,自然了解老主子的思路,他也要顾虑夺权之后群臣的反映,因此司马懿很有可能采取老主子的思路避免提前冒头,导致夺取不成。

最后,司马懿是以隐忍出名的,时机不成熟他不会贸然称帝。司马懿的政治心计不是曹魏臣子所能比。佯装重病迷惑曹爽,起誓不杀曹爽让其放松警惕之后,还是没留下曹爽。在夺取权力之前不断积蓄力量,依靠两个儿子不断壮大司马氏的实力。他应该是把希望寄托自己的儿子身上,可惜的是司马师先死,司马昭暴亡,皇位落在孙子晋武帝司马炎身上,并最终实现了天下统一,只不过这个统一有点太短暂了。

7

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司马懿根本没必要怕什么。


要不是某人犯二,原本司马懿的宿命大抵是以曹魏四代老臣、忠臣加重臣而告终,更不会有那公元249年的高平陵政变了。


不提司马昭之心,单看司马懿老爷子,他本身是完全没有必要造反的。



曹操:三马食槽


司马懿29岁为曹操所用,然而曹账之中从不缺人才,文臣猛将,论资排辈怎么也轮不到司马懿表演才艺。


加之曹操观司马懿“闻有狼顾相”,以及梦见“三马食糟”(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虽被巧妙地化解为西凉马腾势力的三马,但也在曹阿瞒柔弱的内心中埋下了憎恶的种子,未加重用,但小日子过得也算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曹丕:小草皮与小司马


正是因为曹操后宫能臣万千,郭嘉死了还有荀彧,荀彧挂了还有贾诩,贾诩不行了程昱、荀攸上,就是不缺司马仲达这一号人。


但曹操为爱才之人,于是便将司马懿扔给了曹丕,于是便有了无数段小草皮与小司马的基友故事,为世人称道。


当然小司马也不负小草皮的重望,在小草皮与曹植的继承者之战中屡立奇功,全心全意扶持自己的心上人上位。


魏国建立后,小草皮更是承认了与小司马之间的关系,有史为证,“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


但凡小草皮有啥事儿,第一个找的不是郭皇后,更不是甄姬,而是小司马。



曹叡:熬鹰


曹操在世时,针对曹叡有一句评论,“我基於尔三世矣。”意为有曹叡在,可保曹氏统治至少三代。


曹叡也未辜负曹操老爷子的倚重,将帝王权谋之术玩弄的风生水起。继位不久便通过内政外战,很快将四位辅政大臣的权力回收到了自己手中。


然而,一方面魏国离不开辅政大臣司马懿,另一方面司马懿被励精图治、善于权谋的曹叡压制的服服帖帖,一时间双方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平衡与和谐。


曹叡的心思很简单,司马懿是能人,要让他为了我的国家发挥余热,而我要做的就是仗着自己的年龄优势,熬死司马懿。


然后,曹叡英年早逝了,继位不过十三载。



曹芳:你是猴子请来的逗逼吗


磨了十几年,到头来曹叡却将年仅7岁的曹芳托孤给了司马懿。


无论司马懿此时的内心中有几千万只神兽同时在奔腾,但是此时的司马懿也在隐忍了40多年后,终于媳妇熬成婆,成为了最大的权臣。


然后顺理成章,在猴子请来的逗逼、同为顾命大臣的曹爽的一波操作之后,司马懿先是丢了权,紧接着曹爽丢了命,峰回路转,司马懿笑到了最后,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于是,三家归晋。




关注@笔炮君,我们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唠更多的历史文化嗑儿~

8

曹家三代,对司马懿的野心已经看出来了,虽然让他带兵打仗,但是兵权掌握在曹氏手中,防止他造反,就连曹操对他儿子曹丕说司马懿这人不可重用,老奸具华,防着为好。可见,司马懿就是想造反也没到这实力,而到了曹休时,司马懿假装很忠,使曹休放松了警惕,招兵买马势力大增,有实力了自然反了。

9

司马懿?其实与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一样,司马懿也不是一开始就是野心家,他也有从忠臣到奸臣的“嬗变”过程。

曹操活在高祖、汉武、光武甚至桓灵之世,也只能老老实实做能臣,毕竟没有天下大乱,曹操也不可能逆天改命。

司马懿也是如此,在曹操时期他是文员,在曹丕时期他从来没有指挥作战的机会,当然也就没有军功没有威望。在曹叡时期,司马懿有军功有威望,但曹叡是成年皇帝,而且对军队有绝对掌控能力,司马懿也只能老老实实帮曹叡鞠躬尽瘁。如果消灭公孙渊后司马懿突然病故,那也是曹魏的“诸葛亮”。

曹叡临终竟然出现昏招,一是让来历不明的养子曹芳继位为皇帝,宁可便宜旁人不愿意像东汉那样侄子继位,导致曹芳缺乏正统地位。二是排斥宗室曹宇、东宫旧臣毌丘俭等人辅政,而是让曹操的养孙“冒姓曹”的曹爽与老臣司马懿一起辅政。最初曹爽对司马懿还算尊重,后来曹爽不断侵夺司马懿、蒋济等老臣兵权,也就导致司马懿“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最终联合蒋济等老臣发动高平陵之变。

不是司马懿到了晚年才篡权,而是司马懿直到晚年才有机会篡权。

10

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在公元249年发动高平陵事件,起兵谋反,控制京都,时年70岁,大肆诛杀曹氏家族的人,于公元251年73岁时病逝后,他的孙子司马炎正式篡夺了曹氏江山,建立了晋朝,他也被追封为晋朝的高祖宣皇帝。

司马懿还没有当官时就已经名声在外了,当时身为汉朝司马的曹操请他担任官职为朝廷效力。但是当时的司马懿权衡利弊,不想担任曹操的部下,就称病拒绝了曹操,为此司马懿在轮椅上装病7年之久。后曹操当上了汉朝的丞相,再次邀请司马懿当官,这时的曹操已经不相信司马懿病了的假话了,告知如果再找借口就直接治罪,因此司马懿开始正式为曹氏家族效力。效力了曹氏家族三代人,两次托故,为曹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说到为何到70岁高龄才造反的问题

  1. 在曹操时期,曹操本人就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身边也是人才辈出,所以当时司马懿的才能还不是特别出众,司马懿当时结识了曹操的儿子曹丕,并且为曹丕当上皇帝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也为自己保住了一条性命。

  2. 曹操虽然没有重用司马懿,但是看出了司马懿的野心,所以临死时告知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出自《晋书?帝纪第一?宣帝》),意思是:司马懿不是甘为人臣的人,必会干预到你的家事,要小心提防。因曹丕与司马懿交好,也非常欣赏他的才能,还是重用了司马懿。曹丕还是记得曹操的话的,虽然重用司马懿,但是一直都是文官,并没有给予其兵权。
  3. 曹丕40岁时就死了,选择了四位托孤大臣,司马懿就在内,四位大臣相互制衡。在曹睿时期司马懿才开始慢慢的掌握兵权,但是还有大将军曹爽也是掌握了兵权的。
  4. 曹睿比曹丕更短命36岁就死了,死的时候司马懿还在外领兵,曹睿急召司马懿入朝,托孤自己的养子曹芳给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二人,这就是第二次托孤了。
  5. 曹芳8岁登基,年纪尚幼,曹爽重兵在握排挤司马懿,后司马懿称病十年,减轻了曹爽对司马懿的忌惮。皇帝年幼,曹爽一度权倾朝野,甚至因怕郭太后参与朝政,直接逼其搬离皇宫。
  6. 公元249年,司马懿已经70岁了,曹爽陪同曹芳离开了京都洛阳,去往高平陵给魏明帝(曹睿)扫墓。因郭太后与曹爽积怨已深,司马懿找到郭太后让其下旨免去曹爽的官职兵权,就在此时司马懿起兵政变控制京都。曹芳并没有把郭太后免了自己官职兵权的事情告知曹芳。但是自己还是恐惧的不知所措,此时司马懿派人来劝说曹爽,告知只是免了官职兵权而已,只要愿意交出兵权,绝对善待于他,曹爽本身是一个庸碌无为之人,并没有多想就投降了。交出兵权后,司马懿立即诛杀了曹爽,为自己的子孙篡夺曹魏江山扫平了障碍,这就是史称的高平陵事件。

总结:司马懿命够长,熬死了曹操祖孙三代。胆小隐忍,能因拒官装病坐轮椅长达七年的时间。确实很有才能,对于军事和政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能够做到二次托孤。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