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在阉党魏忠贤手里没有灭亡,而是亡于明君崇祯之手?: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王朝的灭亡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垮掉的。以满清为例,从1840年第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王朝的灭亡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垮掉的。
以满清为例,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被洋人胖揍以后,一直坚持到1912年被辛亥革命推翻。
期间,历经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共5个皇帝。
但你能说,满清就是宣统搞灭亡的吗?
不对,宣统在位才3年时间,还是个孩子。
那是宣统时期的大臣们和隆裕太后搞垮的吗?
当然也不是,他们执政的时候满清已经摇摇欲坠,谁也扶不住了。
而隆裕太后为了维持满清,把慈禧传给她的私房钱(黄金16万两、白银160万两)都拿出来了。
这也是用尽全力了,但隆裕太后掏光了自己的腰包,有用吗?
事实证明没用。
因为其实到了光绪时期,洋鬼子大军已经攻破北京城,强迫满清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了。
至此,满清无论对国外还是国内,都已经威风扫地,没人把它当回事了。
但你能说就是慈禧太后时代的问题,也不全是。
早在慈禧太后的老公咸丰时期,八里桥战役2万多满清军队,包括上万骑兵,稀里哗啦打了半天,自己伤亡1200人。
而英法联军呢:法军死亡3人,伤18人;英军死2人,伤29人。
但能只责怪咸丰吗?
当然也不是。
道光时期,鸦片战争也就是一败涂地,英国人区区一只垃圾舰队,竟然从广州打到天津,又从天津打到南京。
这一时期1842年吴淞之战,上海地区1万清军同英国人开战。结果两江总督牛鉴先开溜,随后大家一哄而散,仅剩下陈化成身边的80多人。他们坚持作战,结果全部牺牲。
然而,此次英军参战军舰14艘,仅有2人死亡,25人受伤。
1万多清军只打死2个英国人,这是什么概念。
同样,明代也是如此。
明朝灭亡有一个过程,崇祯起到了一定的坏作用,但绝非崇祯一个人能够决定的。
至于魏忠贤,萨沙不明白为什么始终有人拿魏忠贤说事。
实际上,魏忠贤掌权时候,辽东局势已经很不好了。
然而,魏忠贤重用王化贞,后者采用错误的战略进攻势头,导致灾难性失败。
事后却杀死阵地熊廷弼,让他背锅。
熊廷弼死后,辽东防御一度崩溃。
然而在孙承宗和袁崇焕等人的战略调整下,明军采用战略防御,也是攻势防御战略,以坚城固守,发现明军的优势,建立了山海关以北二三百公里的战略防御圈。
然而魏忠贤又因为党派执政,罢免孙承宗,让高第接替其职。
高第认为关外一定会守不住,命令军队全部撤出锦州及右屯等地。
而袁崇焕率领部下抗命,拒绝撤退,死守宁远城,这才获得了宁远大捷,轰死了野猪皮努尔哈赤。
稍后,袁崇焕又获得宁锦之战胜利,但却被魏忠贤打压,被迫辞职回老家。
于是,辽东局势又非常危险。
万幸的是,魏忠贤随后被崇祯除掉,辽东局势才有挽回。
就辽东防御来说,没有发现魏忠贤有过什么贡献。相反,辽东在魏忠贤胡乱指挥下,几次濒于崩溃,完全依靠前线指挥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才得以力挽狂澜。
但一线指挥官不可能永远和中央作对,就必须袁崇焕随后也得辞职躲避祸事。
如果魏忠贤持续执政下去,明朝局面也是不可收拾。
其实今天只所以有人挺魏忠贤,目的主要是黑东林党。
东林党虽也不能单纯看做爱国知识分子,其中也有很多官僚和野心家,怎么也比下流奴才的官宦们高得不知到哪里去了。
之所以有人仇恨东林党,本质在于仇视爱国知识分子。
因为魏忠贤搞乱了统治阶层内部,弱化了皇权中央集权统治力量,这种被搞乱的情况祸根遗留给了崇祯!而那是大明军力国力还是能压制住满清的,而满清那时还没完全统一关外,实力还不足。同时,天灾也比较少,也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以魏忠贤阉党起的破坏作用,大明还没完全腐朽!
而到崇祯时期,虽然剿灭了阉党,但他们造成的统治力量损失祸根没有消除。同时满清已经崛起。在加上天灾连连,百姓无吃无喝无生命保障,就大规模的造反了。
崇祯赶上大明面临腐朽坍塌阶段,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全部集中袭来,所以崇祯虽然也想力挽狂澜,但心有余力不足,加上大局大势的变化不可控,都被他赶上了,不亡才怪!算他倒霉!
生于深宫、长于妇人、伴于太监,这就是治世皇帝的履历。所以,你别指望崇祯能够成为唐宗宋祖类的
那么,治世皇帝就没有牛人吗?
当然有,但崇祯肯定不是。他的资质不能说差,但只能说一般。不要说唐宗宋祖,崇祯哪怕能有唐宪宗李纯的手段,大明也不会亡在他的手里。
那么,治世皇帝能干什么?
归根结底就三件事: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唐宪宗任用了裴独、武元衡这两个强势宰相,这就是搭班子。裴独、武元衡统统是晁错型的人物,帮着宪宗皇帝玩命削藩,这就是定战略。战略要落地,就得找到具体的担当人,也就是谁去干活。大唐宗室、名将之后李愬去干。对于李愬,宪宗一朝用人不疑,什么大仗硬仗都派他去。到了宪宗的儿子穆宗朝,李愬仍是大唐股肱,只是死得太早。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元和天子就是唐宪宗。李商隐将其喻为轩辕、伏羲大帝,肯定是在拍马屁。但不可否认,大唐昙花一现的中兴,就是在宪宗朝出现的。
而崇祯皇帝有这种手腕吗?
别说他比不上唐宪宗,连他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也比不上。朱由校又是做木匠、又是炼仙丹,就是这么折腾,也没把大明玩死。
崇祯登基,第一件事就是搭班子。但明朝这个班子,就没法像唐朝那么搭,所以崇祯学不了唐宪宗。
这是老祖宗朱元璋给后世皇帝们埋下的隐忧。宋朝防武将但不防文臣,而明朝连文臣一起防。朱元璋把宰相制度给废了,整个朝堂上就没有一个人能威胁皇权了。但凡事看两面,因为都是双刃剑,所以你解决一个麻烦肯定会制造一个新麻烦。没有宰相的大明皇帝,也就没有人能帮助他了,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于是,这就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结果:皇帝您就要自己亲自把这个班子搭起来吧。唐宪宗任命两个宰相,然后大唐朝廷的班子就搭起来了。至于其高级官僚,是你们两个宰相的事情,皇帝没工夫管,也不想管。只要两个宰相不打架,唐朝的文武百官就别想搞党争。谁敢搞,不用皇帝动手,宰相就能把闹事的全办了。
然而,崇祯皇帝就是任命一群内阁大学士,也搭不起班子来。因为大学士跟宰相没法比,权力上差了好几个数量级。
关键是这时候的明朝官场,因为党争太激烈,你都找不到好人。东林党和籍贯党,早就掐得你死我活。党争不是坏事,要是没有党争,大明皇帝肯定会被架空。但明朝的党争已经发展到了全面系统化作战。以京察为重武器、以弹劾为轻武器,权力斗争一直是“战争”级的存在。战争之下,谁也不问:你是不是忠臣还是奸臣,就问:你是哪个党。
所以,明朝皇帝们彻底玩不转了,从万历开始,就已经被大臣们给整服了、也整懵了。满朝文武,皇帝不仅找不到朋友,而且连个干活的,也找不到。
最有标志性的事件就是熊廷弼与王化贞的经抚不和。这两个人在辽东前线掐的你死我活,女真人杀过来了,还在互相告状。
辽东彻底丢了,明熹宗也彻底怒了,索性抓起来一起杀掉。木匠皇帝的心性应该是相当沉稳的。你可以观察身边的各种技术痴,虽然不通人情,但脾气一般不坏。原因就是这些痴人满脑子装的都是自己的“大事”,没空跟你搞关系斗争。
而明朝的大臣,却有这种本事,能把木匠皇帝逼得杀人。关键是熊廷弼这个人,早年经营辽东是有大功的,要能力有能力、要勇气有勇气。结果呢?杀了还要传首九边,传首九边完了,还要追缴脏银。大臣们非说这家伙贪污了十七万两白银的军费,后来又传成家产过百万。所以,熊廷弼的子嗣也没什么好结果,被各级官吏穷追猛打,非要把贪污的银子给收回来。这就是大明的权力斗争,杀其人、毁其名,还要殃及子孙。
但,这个班子就没法搭吗?
当然有办法,因为你是皇帝啊。崇祯完全可以学他哥哥明熹宗朱由校。
除了熊廷弼一事,大明官场还有各种乌烟瘴气。所以,熹宗皇帝彻底失望,就是不能再用你们这帮人了。于是,魏忠贤这个九千岁横空出世。但你别以为魏忠贤在台上折腾了多少时间。
公元1621年以前,魏忠贤还在惜薪司搞工程;公元1621年之后,他才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兼提督宝和三殿。但这时候,魏忠贤还不算大权在握。还要再等到公元1623年冬,魏忠贤开始提督东厂,这时候才算大权在握。然而,公元1627年,天启帝就死了,紧接着阉党被集体清算。所以,魏忠贤呼风唤雨,也就三年时间。
总共三年时间,你真心不能说存在一个魏忠贤时代。所以,明朝在魏忠贤手里没有亡国,这个命题就不能成立。就三年时间,对于两百多年的大明朝,就是九牛一毛。
但魏忠贤这个人很重要。因为天启帝给官僚士大夫这潭死水里注入了一股新鲜力量。你起码得把这潭死水给搅和起来吧,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伙人斗得有你没我。
明朝的权力架构,可以概括为:皇帝和太监两个个农民,跟大臣们斗地主。到魏忠贤掌管东厂,可以说太监这个农民抓了一手好牌。于是,皇帝收拾大臣,就要顺手多了。
魏忠贤和太监们,对大明有功吗?肯定也不能这么说。太监只是正常权力秩序之外的旁门左道。大明亡国的时候,李自成从北京城里硬抢了七千万两白银。但公侯贵族之家仅占十分之三,太监们竟占了十分之四。所以,大明亡国,太监这只蛀虫比公侯士大夫更可恨。
但是,皇帝治国,要搭班子,却根本找不到搭班子的人。那怎么办?只能皇帝亲自盯着大臣们干活。皇帝一个人自然盯不住,所以就需要帮手,而帮手就是太监。崇祯皇帝也用太监,主要是因为自己也被大臣们搞懵了。朝臣们激烈反对过,但崇祯是怎么说的?
苟群臣殚心为国,朕何事乎内臣?
简单说,你们这些家伙,但凡能够干点儿正事,我这个皇帝怎么可能用太监当监工。你瞅瞅你们干的各种龌龊勾当,就差把我这个皇帝给卖了花钱花了。
但崇祯用太监,一是用得太晚;二是用得不如他大哥朱由校用的力度大。先看一下,没有太监的大明权力是怎么运作的:
魏忠贤死后,崇祯把各地的镇守太监都给撤了。结果就是将军身边没人盯着了。然后呢?那将军们立即只问敌我、不顾国事的死命掐。袁崇焕端出尚方宝剑,就把毛文龙给杀了。这时候的大明辽东前线,总共两个能打仗的统帅级人物,一个是袁崇焕、一个是毛文龙。两个牛人在一起,肯定互看不爽,却都是对大明有用的人。你皇帝不看着是吧?行,直接给你掐死一个。就是这种队伍,你让崇祯皇帝怎么带?
袁崇焕是英雄,诋毁英雄就是在否定历史。但这里主要是讲明朝的权力运作。后来,袁崇焕还干了一件比杀毛文龙更恶劣的事情。他这个蓟辽督师跟内阁大学士钱龙锡合计了一下,竟然直接跟皇太极议和了。你别管这么干对不对,但问题是崇祯不知道。两国交兵,打得你死我活。结果,崇祯的前线总司令,居然跟敌人暗通款曲、搞议和了。问题是崇祯一直被蒙在鼓里,他还不知道。后来,崇祯杀袁崇焕,当然是错杀、是自毁长城。但你袁崇焕办的这件事,也就别怪皇帝猜疑了。首先议和没毛病,但不让崇祯知道则是致命的。其次谁去议和都可以,唯独你袁崇焕不合适。国防部迈过总统和外交部,直接组织议和。就这种事,哪朝天子也忍不了。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政治的本质是关系,所以你只能说崇祯的关系攻略玩得不好,带队伍的水平太差。除了死掉一个毛文龙,大明也没啥损失。但损失马上就会出现。
大明的将军们去平定农民起义,怎么就一直平定不了?从王自用到高迎祥再到李自成,明朝的农民起义军越打越多、越打越强。明朝跟唐朝不一样,唐朝的起义军里面掺杂进了大量被裁掉的藩镇军,所以战斗力特别强。大明的剿匪节奏,一直是几百个官军追着几千起义军打。但起义军就是打不死。原因不是起义军打不死,而是将军们就不想打死。打不死起义军,自己才可以一直拿着军费捞钱。到了这种程度,你还能说仅是关系攻略失败吗?
这还是领兵的将军们,而拿笔的文臣也不怎么样。满清突入长城,对北京周边进行扫荡。于是,首辅大臣周延儒出城作战。然后呢?这家伙走到通州就不动了,然后各种吃喝玩乐,任凭清军四处烧杀抢掠。更不要脸的是,周延儒还今天汇报一次大捷、明天汇报一次大捷。而崇祯呢?天天看着前线捷报,傻傻地开心笑。
这就是大明的官僚们,从上到下已经烂透了。崇祯要搭班子,根本找不到人。搭不起好班子,那就搭一个凑合用的。这个凑合用的班子,就是皇帝派太监看着大臣和将军们好好干活。
但这个班子,崇祯死活没能搭起来。崇祯朝也用太监,但没有培养出魏忠贤这种狠角色。所以,搭班子这件事就一直在努力,却一直在路上。内阁首辅换了一拨又一拨,但崇祯的执政班子却遥遥无期。
班子之所以搭建不起来,是因为没人、没队伍。所以,也根本轮不到崇祯带队伍,因为本来就没有。他哥哥天启帝,在朝用奴才魏忠贤、在外好老师孙承宗。孙承宗不买魏忠贤的账,所以被换了。但魏忠贤换的是谁?是袁崇焕,一个比孙承宗还牛的角色。这就是天启帝的队伍。你崇祯的队伍里都有谁?当然有卢象升、有孙传承这种干吏型的角色。但班子搭不起来,政治斗争又太激烈,这些干吏早晚都得在内耗中被玩死。
肯定要问崇祯朝的战略了。崇祯朝的战略自然是收复辽东。但没班子、没队伍,你让谁去执行。而且屋漏又逢连夜雨,因为灾害不断,所以1627年以后,农民起义呈指数级爆发。战略得因时而定,所以崇祯朝的战略就得外复辽东、内剿匪患。这就不是主动战略了,而是被动招架。面对这么复杂的形势,崇祯朝就得重新制定战略,简单说就是:不能内外一起开战。但是,到底是和满清还是王自成,始终就没个准主意。
李自成就要一个陕西王,你封了、我就走,甚至还能支援大明扫匪、打满清。李自成能有这个想法,你得说是从宋朝以来的儒家意识形态发挥了作用。这些人看皇帝就跟看天上神仙一个感觉,所以真没有心思非要灭了明朝、自己当皇帝。而历史上,农民起义而改朝换代的,也没几个。朱元璋是个特例,但主要是蒙古人的统治太粗放。真正能够改朝换代的,往往都是那些贵族和军阀们,这伙人才是最有野心的。
而满清呢?跟小冰河期没啥关系,这伙人在关外放马牧羊搞农耕,也不是不能活。如果满清是因为太冷了,所以必须杀到中原避寒,那蒙古人怎么没从山西杀进来。小冰河的主要影响是气候异常,于是大明内部天灾不断。所以,满清也等明朝皇帝一句话,你承认我也当皇帝,然后我就是大辽、你就是大宋。
所以,无论是内部的农民起义军还是外部的满清八旗,都没有灭掉大明当皇帝的野心。你也可以说有,但野心也是分层级的。他们的野心都没到不灭大明誓不罢休的层级。但是,崇祯的战略呢?没战略,皇帝一个人面对满朝文武百官,大家一起躲在北京城里躺死。而大明也就只能亡在崇祯手里了。
最后总结:
治世皇帝,你别指望能有什么雄才伟略。一般能把搭班子、定战略和带队伍的工作,给完成了,就已经相当不错。
魏忠贤的作用没那么大,主要是背后有天启帝的撑腰。原因是大明的官僚集团已经彻底没治了,天启帝只能在正常的权力秩序之外另找一伙人。
崇祯之所以亡国,主要是因为班子没搭起来、队伍找不到人、战略没有主见。必须要做的三件事,崇祯一个也没有做成。
崇祯也肯定是倒霉透顶的皇帝。因为农民起义在他哥哥天启帝死了之后,才呈指数级爆发。所以,在最该考验班子、战略和队伍的时候,他这个大明皇帝却一件也没做成。
然而,即便崇祯皇帝不打倒魏忠贤,不铲除阄党,明朝就能免于亡国吗?恐怕这种设想只能是一厢情愿而己!事实上,正是由于魏忠贤的胡作非为,加速了大明王朝总崩溃的进程。
从秦代的赵高乱政到汉代的十常侍祸国,从唐朝的鱼朝恩、李辅国,再到明代的刘谨、魏忠贤,这些权阄巨宦有几人不是窃权罔利,祸国乱民,打击异己,陷害忠良的?
自古以来宦官擅权与外戚乱政,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两大毒瘤!这是宦官的阶级属性决定的,是万难改变的。因此,历史上那些擅权乱政的宦官,无不欺下瞒上肆意妄为。他们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心中只有自己的小团体利益,何暇顾及朝廷安危!
明朝虽然避免了外戚擅权的危险,但却没有避免权阄乱政!让我们看一看史书上是怎样评价魏忠贤的“……魏忠贤有恃无恐排斥异己之人,阉党许显纯伪造口供,强迫朝臣汪文言画押,然后将其仗毙。又诬陷杨涟、左光斗、周朝瑞、魏大中、顾大章、袁化中6人,将其中5人直接迫害至死。杨涟被土囊压身,铁钉贯耳,面目全非。左光斗惨遭炮烙酷刑,面额焦烂,膝下筋骨全部脱裂……之后,周起元、周顺昌、高攀龙、缪昌期、周宗建、李应升、黄尊素等七人,也因触怒阉党而死。周顺昌裸体受刑,被重物压首而死,死后鼻子已被压扁。缪昌期因拒绝给魏忠贤写墓志铭,被其冠以反魏之罪,斩掉十指迫害致死。周昌建则被铁钉钉身,以沸水浇烫而死……两三年内官员不断入狱,朝廷政治一片黑暗,社会矛盾愈发尖锐,又一场农民大起义酝酿并即将爆发……”
(李自成)
在天启皇帝的宠信和放纵下,短短数年之内魏忠贤便将大明朝廷搞的人人自危,朝廷政治也越发腐朽和黑暗。此时的明朝之所以将倒而未倒,既不是因为魏忠贤有安邦定国之才,也不是因为魏忠贤多么“英明”,而是因为大明王朝还没有彻底地烂透,尚有能力勉强维系其脆弱的统治框架,所以才没有垮的那么快而已!
况且,尽管魏忠贤专横跋扈大肆排斥异己,但是明朝却仍有许多人才可用,熊廷弼,袁崇焕、孙传庭、陈奇瑜、卢象昇等人,仍然能够为明朝担当中流砥柱。因此,尽管明朝危机四伏,但却仍然未到垮台之时,虽已摇摇但却尚未欲坠!
到了崇祯皇帝上台之后,或许是朱由俭的命不好吧?在处置天启皇帝宠信魏忠贤造成的烂摊子之余,天灾人祸却又交相迸发!值此朝廷危如累卵之际,正是需要英君明主掌舵,才能使明朝航船避免触礁沉没之时。
(明朝的关宁铁骑)
然而,尽管崇祯皇帝能以霹雳手段铲除祸国乱政的阉党,但却又缺乏政治经验,更兼其有刻薄寡恩,多疑多忌的性格缺陷,出现故一系列的错误,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
在崇祯皇帝执政的十余年里,不仅内阁首辅如同走马灯一般频繁调换,而且许多有忠心又有本领的大将,没有死在农民军或清军之手,却倒在了崇祯皇帝的猜忌之下。
镇压农民起义军颇有建树的卢象昇、陈奇瑜,便是因为受到崇祯皇帝的猜忌,或被撤职或被间接逼死。而被视为辽东长城,抵抗(后金)清军扣关的袁崇焕,也因崇祯皇帝听信清军的反间计,而被其迫害致死。而那个为崇祯皇帝出谋划策,主张与皇太极媾和,避免明军陷入内外两线作战被动局面的陈新甲,死的就更冤了!
(明朝鼎盛时的疆域)
虽然崇祯皇帝勤政节俭,一心想平复内忧外患做一个中兴之君。但是他的一系列失误,却拆消了他的努力成果。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于是,在崇祯皇帝的操作下,晚明不仅没有遏止濒临崩溃的危机,反而在灭亡的下坡路上越滑越快!
当公元1644年来临之后,大明王朝便陷入了,人心已乱、财政枯竭、大厦将倾的绝境!因此,当闯军东佂之时,很快便打到了京师城下。值此之际,朝廷大臣各自打起了小九九,谁也不肯再为刻薄寡恩的崇祯皇帝出谋划策。崇祯皇帝已完全被孤立,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就连他向各路统兵大员下的勤王诏书,也是应者寥寥。山东总兵刘泽清,佯装坠马受伤拒不奉诏,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也存有犹疑观望之心,局势靡烂至此崇祯皇帝已经无力回天。最终,当李自成向京师发起总攻时,崇祯皇帝一向信任的太监曹化淳,竟打开彰化门放闯军入城,坚固的京城轻而易举便被攻破!可见,明朝虽未亡于权阄魏忠贤,但却还是间接亡于太监曹化淳之手。
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而又无法突出重围逃往南方,只得在逼死宫眷之后逃到煤山自缢殉国,崇祯皇帝之死,标志着明朝的灭亡。可叹崇祯皇帝临死前还在恼怒的怨恨:朕非亡国之君,皆是群臣误我!
(京师陷落后,短暂的南明弘光政权与清、顺并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生五脏非一岁之果。
很简单,天启帝无论是依靠也好利用也好,魏总能办事,也会办事。何乐而不为,躲在一边钻研木匠技艺。崇祯想做明君却不是那块料,结果亡国了。明朝的政局较复杂,大致分为三派:帝,文官,太监。太监依附于皇帝,不过是皇帝的打手,借以打击文官。崇祯没有丝毫经验,像个二杆子,来就三下五除二,把帮手给弄死了。结果亡国了。天启表面上昏庸,实则精明,一个木匠在做木匠活的时候难道不知道木工成品的组合之技吗。传说他是个不错的工匠,傻子能当木匠?可惜他短命了。文官集团的组成也复杂,也是拉帮结派。最坏明朝大屈的就是东林党,满嘴都是仁义道,实则小人行,崇祯受其影极深。明亡是崇祯与东林党合作。
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煤山自缢,明朝灭亡。明朝国祚276年,共历经16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葬在南京。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时失踪,不知去向。明代宗朱祁钰因‘’南宫复辟‘’,去世后没有葬入皇陵,其他十三位皇帝去世后,都葬在北京昌平的天寿山,也就是今天我们常说的十三陵。
明朝皇帝个个都是奇葩,明太祖朱元璋从一个乞丐,经过努力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开基者。明成祖朱棣以‘’清君侧‘’之名,成功取代侄子建文帝,登上皇位,后迁都北京,建造了规模宏伟的紫禁城。明英宗‘’土木堡之变‘’被俘,明宪宗朱见深深爱比他大17岁的万贞儿,明武宗朱厚照自封大将军,明神宗朱翊钧近30年不上朝,明熹宗朱由校只爱木匠活,明思宗朱由检勤勤恳恳,在位17年,换了几十个内阁首辅。
对于大明王朝,我们熟知的应该是月黑风高的锦衣卫,惨无人道的东厂和西厂,这些在明朝特有的机构,始终有一层揭不开的神秘面纱。对于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的设立,我认为不外乎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对自己的不自信,对众臣的不放心。
朱棣虽然一直不大待见长子朱高炽,但他却非常喜欢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因此有说朱高炽是因为儿子朱瞻基才登上皇位的,朱棣重点培养孙子朱瞻基,出征时也把他带在身边,朱瞻基也确实是个文武兼备的人才,但朱瞻基年轻气盛,喜好玩耍,被称为‘’促织天子‘’,朱瞻基和父亲开创了‘’仁宣之治‘’,但朱瞻基也开创了宦官干政的先河,他一手培养的宦官王振,最后导致了‘’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朱祁镇被俘。
明武宗时期又出现了一个专权太监刘瑾,刘瑾就是那个把王阳明逼成圣人的太监,不过刘瑾的胡作非为最后还是惹毛了明武宗,落个惨死的下场。在整个大明王朝,最著名的太监可能要属魏忠贤啦!魏忠贤号称‘’九千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的主子明熹宗朱由校是个热爱木匠工艺的皇帝,他对朝政不感兴趣,因此魏忠贤一手遮天,干了不少坏事。
魏忠贤是个奸臣,历史早有定论,但魏忠贤是不是一点好事也没做吗?那也不是,魏忠贤掌权时期,他大力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并在边关上重用袁崇焕等名将,但他的政策却触动了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因此与代表大地主和大商人的东林党人水火不容,魏忠贤打击东林党人,使东林党人权力边缘化,因此魏忠贤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
可明熹宗在位时间实在太短,去世时又没有子嗣继承皇位,只好由异母弟弟朱由检继位,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年轻的崇祯帝面对内忧外患的大明,有着雄心壮志,一心想重振大明王朝。崇祯非常简朴,工作也是兢兢业业,他起用东林党人,诛杀了魏忠贤。他的行为迎来了一片叫好声,仿佛大明复兴有望。
病入膏肓的大明要想恢复元气并非易事,崇祯心急如焚,在任用内阁成员时,虽尽量任人唯贤,可当短期内没有明显的政绩,他就换人,这种用人之举,使得内阁成员根本无法安心工作,更别谈干出业绩,人人自危,内阁成员像走马灯似的换人。
当李自成大军逼紧北京城时,崇祯想召集众臣商量一下应敌对策,当崇祯敲响那神圣的钟来召唤群臣时,竟然没有一个人前来,失望的崇祯此时明白了,他所倚重的东林党人只是一群自私自利的小人,他们在面对国难时冷漠无情,大明不亡,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崇祯在太监王承恩的陪伴下,逃到了景山公园的煤山上,咬破中指,留下遗诏,自缢身亡,大明王朝也随之灭亡。
站在历史的角度公正的说,魏忠贤虽排除异己,陷害忠良,但他却始终忠于皇帝,心中还有大明天下,虽有时手段卑劣,却也是为了生存。东林党人却不同,他们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利益,是一帮自私自利的家伙。因此说明朝的灭亡,虽从万历时期已经埋下了祸患,但加速明朝灭亡的却是东林党人。
大家好,我是君名。
关于题主所提之问题:大明为何未亡于阉党,而亡于勤政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
崇祯皇帝朱由检可谓是众多亡国之君之中最为悲情的帝王,这一点在他的庙号中便可见端倪。清朝入关之后,为崇祯皇帝上庙号为:怀宗;南明小朝廷则称为:思宗。可见无论是继任者清朝还是明朝残存势力,皆是对这位励精图治的崇祯帝感到惋惜。后人在评价崇祯皇帝时常以“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
探究某件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直接原因(导火索)、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在谈到明朝灭亡原因时,此三条依然适用。
众所众知,明朝末年全球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国气温普遍降低,据说海南岛都下雪了。由于气温降低导致了地表水分蒸发量减少,空气之中含水量减少,以至于北方千里大旱,农作物颗粒无收,饿殍遍地,民不聊生。这段时期被称为小冰河时期。《汉南续郡志》记载:
“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伴随着天灾降临,无数靠天吃饭的农民生计堪忧,同时还要承担各种苛捐杂税,横竖皆是一死,于是大批量的农民起义迅速席卷开来。这其中尤为一提的是,崇祯皇帝为了减轻国库财政负担,筹措镇压粮饷,裁撤了大量无用的官方场所,其中就包括陕北驿站。于是原本在陕北驿站吃铁饭碗的李自成失业了。李自成揭竿而起,无数流民起义军拥护,号称百万之众向着北京开进,由此敲响了大明王朝的丧钟。
后有历史学者调侃:“明朝非亡于朋党宦官,实亡于天灾也!”虽然只是句调侃之词,却从侧面反映了这次天灾正是压死大明王朝这个行将就木的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是点燃明末社会危机火药桶的一根重要导火索。
一、 宦官集团遭受沉重打击,东林党一家独大。
我们在研究明朝历史时,无外乎经济、文化、政治这几种要素。实际上明朝的经济发展较为一般,文化思想更是压抑刻板,唯有明朝的政治体制可圈可点,甚至可以说明朝若无这样特殊的政治体制,国祚只怕过不了百年,然而崇祯皇帝却轻佻行事,首先打破了这种政治体制。
明朝的政治体制特色便是以文臣士大夫为首的内阁与宦官太监为主导的内廷司礼监,二者相互制衡,相互协作,共同为皇权服务。每当国家遇到大事,总有一种部门会脱颖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比如朝臣于谦、张居正;内廷:冯保、陈矩、魏忠贤等等。在这种政治体制下,皇帝只需超然于其上,左右制衡,不刻意偏爱一方便可长治久安。同时这也是明朝中后期嘉靖、万历等皇帝虽不上朝理政,但国家机器依然正常运转之原因。
宋朝与士大夫共天下,元朝与番僧共天下,而明朝则是与朋党宦官共天下。崇祯皇帝登基之后,将国家衰败之因全部归咎于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诛杀魏忠贤,大肆打压太监宦官。从短期既得利益上看,此举起到了缓解朝廷内部冲突、新皇上台立威的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却造成了文官东林党一家独大,失去了掣肘自己的力量,无治国理政之能,多搜刮贪婪之辈。太监非是真小人,东林尽是伪君子。
二、崇祯皇帝性格缺陷,君臣上下离心。清朝康熙皇帝这样评价朱由检:
总由生于深宫、长于阿保之手、不知人情物理故也。
总体来说,崇祯皇帝有两大缺陷:刻薄和寡恩。
首先说刻薄:大明朝有两个皇帝最为勤奋,一是朱元璋,二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正好一头一尾。崇祯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正是因为他渴望治国救国的雄心要比以前几代帝王要强上许多。但是他不仅对自己严格,同时对臣属部下也同样严格。限期一个月完成公务,哪怕多一天都没得商量,轻则打骂撤职,重则砍头凌迟,无所不用其极,丝毫不逊色于魏忠贤。在崇祯皇帝执政的17年间他竟然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导致朝廷内部人人自危,无心处理国事,君臣之间互不信任离心离德。
再说寡恩:崇祯皇帝一心中兴大明,但是他却不想担当任何骂名和责任。就拿兵部尚书陈新甲为例。陈新甲奉崇祯的旨意,秘密与满清谈判,希望暂时缓解北疆之危。却不料,事情败漏,朝臣视明朝与满清谈判为耻。此时,崇祯皇帝却将全部罪责推到陈新甲头上,并且诛杀陈新甲,把自己择了个干干净净。久而久之,朝臣便不愿附和或者谏言,以防事情不成,自己成为皇帝的替死羔羊。尤其是在南迁的问题上,崇祯连行李都收拾好了,但是朝臣却一直默不作声,生怕将来皇帝为堵天下悠悠之口,把自己当做挡箭牌。正是基于此,南迁计划只好作罢。崇祯皇帝愤恨的说:“朕非亡国之君,尔等尽是亡国之臣。”
正是崇祯的两大性格缺陷,使得大明朝连政府的正常运作上都出现了问题,君臣离心离德,再难出现使朝廷转危为安之人。
三、清军绕道蒙古,虎视中原,明军两线作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袁崇焕。袁崇焕过于自信,打出“五年复辽”的口号,崇祯皇帝竟也轻信,以举国之力打造了一条宁锦防线,希望守卫辽东半岛,护卫京师。结果这条宁锦防线就像二战时期法国的马奇诺防线一样,除了耗费大量钱粮之外,基本上毫无作用。清军直接越过辽东半岛,借道蒙古直抵长城山海关下。当时明军精锐中的精锐,也就是吴三桂率领的关宁铁骑因为要防备清军进攻,无暇参与对李自成农民起义的镇压。再加上当时明朝国库太仓空空如也,无法支撑关宁铁骑回军军费,所以崇祯迟迟没有下诏调回关宁铁骑。(可能崇祯皇帝都没想到,当时的明军战斗力那么差劲,连拎着锄头的流民都打不过。)
等到崇祯下诏调回关宁铁骑之时,李自成的农民军已经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明朝覆亡。
力量强大的清军虽未直接进攻北京,却屯兵关外,给到了明王朝巨大的压力,分散了其精锐力量。同时也成为了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马克思说过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根本原因一定是从明朝的经济问题上着手。
从经济体制上说,隋唐两代属于藏富于国,两宋属于藏富于民,而明朝更为特殊,它是——藏富于官。自从明朝中期以来,政府官员便已经极度腐败,横征暴敛。再加上明朝各种皇亲国戚、各地藩王像是一条条吸血虫般,一点点的把大明朝国库啃食了个精光。最后导致的结果是百姓手中没钱,同时国家国库里也没钱。
若是放在和平时期,百姓有农作物收成作为保障,朝廷依靠税收倒也能勉强维持。但是不幸的是前文的导火索“小冰河时期”到来了。千里干旱,颗粒无收,正好打破了这种平衡。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百姓手中毫无经济能力,没办法实行自救措施;另一方面国库空空如也,朝廷亦拿不出赈灾之银。为了筹集经费,从官员的兜里把钱拿出来,政府必然要改革。可是改革也需要经费支撑,只能加税,崇祯皇帝甚至添加了辽饷、练饷、剿饷三种税额,民间一度把崇祯叫做“重征”,这也成为了崇祯一生之中最大的黑点。
老百姓本来就负重不堪,结果还要面对各种苛捐杂税,为了活计只得揭竿起义。此时国家就要出军平叛,可是出军需要军费,没钱怎么办?加税…….
综上所述,明朝藏富于官的经济体制在明末陷入了一个恶性的死循环,这种烂摊子已经不是崇祯一人励精图治所能收拾的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推翻明朝,整个社会大洗牌,把原有的制度推到重来。这也是史学家说:“明朝不亡没有天理”的根本原因。
国祚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在百姓的无数咒骂之声中消亡在历史长河之中。崇祯皇帝虽有中兴之志却无法挽回它颓败的国运,而之所以未亡于阉党魏忠贤之手,只能说是时势使然。那一句“君王死社稷”与其说是对崇祯皇帝的赞美,不如说是对大明皇帝竟混到连一条退路都没有的讽刺。
不难想象,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北京城四处逃窜却连连碰壁,早朝钟响却无一人到场,只剩下景山老槐树上的一条白绫迎风飘摆。回想自己的一生,这位为大明江山不眠不休奋斗了十七年的皇帝,他的泪水到底有多苦!
冬雪秋风梅子雨,悠然观史看君名,欢迎关注,与我一起畅谈历史!我们下期再见!
明虽亡于崇祯之手,祸根实埋于万历之时,而转折点是万历十年。
观有明一朝,自明太祖至明思宗,共历12代、16位皇帝17个年号,其对于皇储的选立从一开始就乱了:朱洪武隔代立皇太孙并跨过朱棣等子代而传位于朱允炆,这就埋下了明朝帝位传承的祸根,朱元璋死后仅4年朱棣就推翻了他老子的遗愿,以至于明朝数代立储出了问题而影响国祚。其中立储问题最大影响也最恶劣的是在位最长的明神宗万历~万历在位48年却因私心一直沒立储直到万历二十九年、此时朱常洛已19岁,又等候19年之后才即位,即位后一个月就死了,传位给木匠儿子~朱由校为啥是木匠皇帝?所受训育失常了!皇太子作为储君、其所受训育就是胸怀天下驾驭群臣以便将来登基御极的,搞出个木匠孙子来,祸根在万历。
更重要的是,万历前十年因为张居正抑控、皇帝尚不敢妄为,张江陵大展雄才以至国库充盈万历中兴。张太岳一死、万历如烈马无缰横冲直闯,以一国之财供一人之用,导致后来朝臣不满编、宦官代皇帝与地方争(矿)税钱,万历后期已是君臣失和国将不国了,一旦大厦将倾、已失忠心之群臣必作鸟兽散~崇祯十六十七年正月初一皇帝枯坐金銮殿无人拜年,原因在于他爷爷把臣下不当人看!君既不君,臣何以臣?
至于天启未亡,其在位仅短短七年、在历史中不过一瞬间,此期“流寇”匪性尚重可能是原因之一。明末的“匪”在崇祯末期变得“顺民意争民心”了、以至于民不畏匪而畏兵(国库空虚国君悭吝,兵无饷而扰民),李闯兵锋所指百姓翘首而望,民心所向,明朝亡矣!
魏忠贤掌权时,明朝已经处于党争之中。与之对立的是,代表清流的东林党,清流历来嘴炮无敌,但做事软脚。
反而当时与东林党对立,借用魏忠贤控制朝堂的浙党多信奉阳明心学,讲究经世致用,针对国家出现的问题,愿意去俯下身去做。所以大明天启年间虽然四面漏风,但还能做到北抗女真,内拒贼寇。
崇祯继位,全面清算阉党,东林党上台主持朝政,清流们可以找出国家的各种问题,但他们是说话的不是做事的,针对问题一直找不到解决办法,最终大明在内乱和外敌之间左支右绌,国运耗尽。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