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如果司马懿面对空城不装傻,直接除掉诸葛亮,那么司马家族还有几年的存在空间?

如果司马懿面对空城不装傻,直接除掉诸葛亮,那么司马家族还有几年的存在空间?

2020-10-13 18:02阅读(62)

如果司马懿面对空城不装傻,直接除掉诸葛亮,那么司马家族还有几年的存在空间?:司马懿杀诸葛亮后,还能存在多久?司马懿字中达,才思敏捷,多谋善断,用兵如神

1



司马懿杀诸葛亮后,还能存在多久?

司马懿字中达,才思敏捷,多谋善断,用兵如神。司马懿也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重臣,后期直接掌控了曹魏政权,司马懿曾任曹魏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等职位,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西晋王朝的奠基人。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用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佯攻郿城的形式,用来吸引魏军,诸葛亮本人率主力向祁山方向进攻。



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失陷,诸葛亮威声大震,曹魏不得已而起用司马懿抗拒诸葛亮。由于蜀军马谡不听指挥,导致街亭失陷。诸葛亮不得已只身范险,独唱空城计,司马懿兵临城下,诛杀诸葛亮易如反掌,倘若司马懿杀掉诸葛亮司马家在曹魏还有几年的存在空间?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首先司马懿若杀诸葛亮,必然会丢失军权。曹氏家族发展司马懿有虎狼之心,世代防范。曹操临死告诉曹丕,可以用司马懿,但要永远防着,曹丕在位时,司马懿也是制衡宗亲的工具。几次被剥夺官职,甚至下狱。曹丕就没有让司马懿掌控军权。曹睿继位,曹丕也要求他永远防着司马懿,但不久诸葛亮兴师北伐,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曹魏在一退再退,有亡国的危险,曹睿被迫起用司马懿为大都督,掌控军政大权。


可以说曹氏最害怕的就是司马懿掌握军队,司马懿若是杀掉诸葛亮首先就将被削除军权,削除大都督职位,因为只有这样曹魏才能放心。事实也是如此,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司马懿赢得最终的胜利后,曹睿第一件事就是表功,削除司马懿军权,回都城复明,随后被软禁。



其次司马懿诛杀诸葛亮会被削除官职。司马懿杀掉诸葛亮,蜀汉也会不久灭亡,再也没有什么势力能与曹魏抗衡,司马懿也就成了英雄无用武之人。关键司马懿早年推举新政策的时候得罪曹氏宗亲,严重侵害了宗亲们的利益,以曹真为首的宗亲们对司马懿恨之入骨。司马懿被削兵权后,宗亲们必然会掀起反司马家族的浪潮,而且有了充分的理由:司马懿聪明绝顶,一但在朝中得势,后果不堪设想,而曹睿也断然不敢再次起用司马懿,这也就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再次司马懿杀诸葛亮威震海内,其雄才伟略必然会让曹魏集团心惊胆战,司马懿也会被曹丕和宗亲们联合绞杀。曹氏向来害怕司马懿心藏大志,但最让他们害怕的还是司马懿的雄才伟略,司马懿若是不杀诸葛亮还能多活几年,一但杀害诸葛亮,司马懿将命不久矣。

诸葛亮何等人才,辅助刘备夺取荆州、川蜀,建立蜀汉政权,曹操曾屡次败与诸葛亮,诸葛亮用兵如神,计谋深不可测,三国中无人出其右。司马懿杀害诸葛亮更会让曹睿惶惶不可终日,自知不是司马懿的对手,曹睿必然设计谋害,再加上曹氏宗亲帮助,司马懿很快就会被以莫须有的罪名绞杀。



最后司马家族将被大大削弱甚至消亡。魏晋三国是世族政治,统治者要想稳坐天下必然要依靠世族支持,而司马家族又是北方大族,其对曹魏必然有深远的影响。司马懿是当时司马家族的重心,司马懿死后,整个司马家族的势力将大大削弱,曹氏政权必然不会再起用司马家的人。更为重要的是,曹睿自知得罪司马家族,必然加以削弱,为了避免司马家族影响曹魏,曹氏有可能将司马家灭族。可见司马家族也面临灭顶之灾



显而易见,杀死诸葛亮对于司马懿百害无一利。若果真杀掉诸葛亮,司马懿会立刻被削除军权,回到洛阳后司马懿将被削除职位,只留下官职虚名,在接下来就是曹氏集团怎么设计杀害司马懿了,这个时间不会太长,最多一年左右。也正是因为司马懿看透了这样惨不忍睹的结局,才没有杀害诸葛亮。你是如何看待空城计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2

就算干掉诸葛亮也不会

第一:蜀汉东吴尚在,曹魏并未统一。还没到鸟尽弓藏的时候。

第二: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仍然领军多次跟东吴大战,还远征辽东。因为曹魏能征善战的曹真休仁、徐晃、乐进、张郃、张辽等人皆已去世。其他的将领虽然有才能,但还不足以统帅。

第三:魏文明帝两代皇帝的信任。曹丕死时司马是顾命大臣,辅助曹睿。曹睿临病重,当时司马在远征辽东。赶回来马上见魏明帝。魏明帝讲:我忍着不死,就是为见到你回来。手指养子齐王。司马跟曹爽并受遗召,辅佐曹芳。司马两次为顾命大臣,可见之信任。

第四司马的能力是非同一般的,在受到曹爽打圧,再装病。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齐王继位。公元249年发动高陵之变。忍了十年,可见城府之深。

第五司马家是大士族,大家族。难以动摇的。光司马懿就有兄弟八人,世人称为司马八达。司马懿的兄弟官至太傅、司空、刺史,九卿、中朗、大鸿泸等官。司马孚才名跟司马懿并立,多次统军打败东吴。八兄弟光儿子就有三十多个,几乎都在军界政界,孙子五十多个。司马防(司马八达父亲)这一系光男丁就有百人。女儿孙女数目不详。算是男的一半好了,五十人。这五十的女子不例外的话会嫁给同是士族官员为妻妾联姻。男的话也是娶纳士族官员的女子为妻妾联姻。例如司马懿老婆张春华父亲在魏为官,司马师的老婆就是夏侯尚女(夏侯玄妹、曹真妹妹的女儿)、妾是大学士兼名士蔡邕外孙女。司马昭老婆是王朗孙女。再加上司马懿父亲兄弟、祖父兄弟、曾祖兄弟的子孙呢?

3

谁都听过诸葛亮摆“空城计”的故事,估计各位从小时侯就心里纳闷:那个司马懿为什么竟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呢?难道他真就那么弱智?司马懿与诸葛亮屡屡交锋,互有胜负,显然智力不比诸葛孔明低到哪儿去。似乎不能仅仅用“多疑”二字作为司马懿突然撤兵的惟一理由。那样,似乎总显得过于草率了,况且也难圆其说。连一个中等智商的人,只要他稍微地去想一想,比如,派出一支小部队先行攻入城去试探一下;或干脆派大兵先将空城包围起来再说(反止他司马懿手下带着十五万大兵,而当时蜀方正遭惨败,已不可能组织起任何强大的反击了),倒要瞧你诸葛亮这琴,究竟能弹到几时?这些个连我们普通人都能想得到的、显而易见的现成办法,那一向以能征善战且老谋深算著称的司马懿,竟然全都没有想到。面对眼前的那座小小空城,司马懿所做出的惟一反应竟是——退兵!太反常了!而这反常行为的背后,莫非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道的玄机?司马懿在“空城”一役中的反常举措,或许只有在那小小“空城”之外的更大空间里,我们才能寻找到合理的解说。我们知道,司马懿这个人的仕途,是大起大落,充满着艰险的。他时常遭人嫉妒,政敌很多,做事往往受到多方的牵制。曹操在世时,就对司马懿一向很有戒心。他曾对华歆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曹丕即位后,司马懿一度被新主重用,青云直上,做官做到了骠骑大将军。后来到了曹睿做皇帝时,司马懿领兵与诸葛亮对垒,在战场上成为诸葛亮的劲敌。战场上的数度交锋,诸葛亮是充分领教过司马懿的厉害的。但中国人的“聪明”就体现在,打仗也好,竞争也罢,不喜欢凭“实力”,不喜欢靠“真本事”。好比这诸葛亮吧,他就不太愿真刀真枪地去跟司马懿干。这诸葛亮每每遇到强劲敌手时,通常更喜欢跟对手搞阴谋。这不,他仅是利用曹睿对司马懿的猜疑,稍稍使了那么点儿坏,就把这堂堂的司马大将军给拉下了马。诸葛亮使出的坏点子叫“反间计”。他派人到洛阳等地散布司马懿谋反的谣言,同时又四处张贴司马懿兴师废君的榜文告示。曹睿果然信以为真。而朝中司马懿的那班同僚们,像很多中国人这种时候通常都会表现的那样,纷纷地对他落井下石,欲置之死地而后快。真正肯替他求情说话的,极少。幸亏大将军曹真可惜他司马懿是个难得人才,上奏力保,司马懿才侥幸捡了一条命。但那显赫的职位自然是保不住的,他便只得回家去养老了。风云变幻,诸葛亮出祁山伐魏,屡败曹军,曹魏全军上上下下,没有人能是诸葛亮的对手。眼看着,曹魏的江山就危险了。魏国面临着的严重危机,使魏主决定重新起用司马懿。而那本来已打算着要老死家乡的司马懿,在这曹魏国难当头之际,竟然戏剧性地时来运转了。司马懿是何等样人。经此大起大落,他何尝还不明白,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能临危授命被任命为“平西都督”,在某种意义上讲,竟全靠的是诸葛亮的“功劳 ”。因为满朝的文武,此时只有他司马懿可在疆场上与诸葛亮去一较高低。有诸葛亮一天在,他司马懿便一天在朝中有用,政敌就奈何他不得。而如果哪天诸葛亮一旦不在了……在“空城”里虚张声势的诸葛亮虽然势单力孤,此时虽正是歼之灭之的大好时机,但老于世故、深谋远虑的司马懿,这时候却不能不去考虑许多战场之外的东西,比如,在一旦魏军大获全胜灭掉蜀国后,自己个人的生死存亡。很显然,一旦抓住了诸葛亮,魏国面临的大敌也就不复存在了。既然魏国不再有致命的死敌,自己也便失去了独特的价值,就很可能会在动不动就激烈地“内耗”的朝廷中,再一次被政敌们置之死地。中国的事儿往往就是这样,很多东西不是干不成的,而是当事人出于各自的某些切身的利害考虑,有意地设置障碍,成心地不愿去干成它。而在中国的传统与现实中,形形色色的“内耗”,也向来都是一道异常可怕的“风景”。老于世故的“人精”司马懿,又如何敢无视之?断然地决定不进“空城”,放宿敌诸葛孔明一马,岂不是同时也就为自己留出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朝中残酷的倾轧与“内耗”,或许不能不成为这位“平西都督”作出一项决定时,无法不时时去反复掂量与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是他的“工作环境与背景”。他司马大将军虽已赶到了“空城”的城下,虽已眼看着胜券在握了,但就在此时,我们看到的却是,书中的司马懿,竟突如其来地下令撤兵了。

4

题主所问应该完全基于《三国演义》。

那就只说《三国演义》吧。三国演义中司马懿是否装傻没有说明,不过看起来没装傻比装傻的可能性大。

(诸葛亮剧照,来自网络,引用仅为描述和分析)

当时司马懿带着司马昭兵临城下,见到门前老卒扫地,城门打开,城上诸葛抚琴,道童摇扇。司马昭以为诸葛亮时故作疑兵,司马懿这么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退。”

司马懿说的不能算是搪塞之语,因为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为人,进攻时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从祁山徐徐前进,步步为营。司马懿是很清楚的。而且诸葛亮成名已久,一直在刘备手下任要职,司马懿相比之下比较“暗”孔明“明”。司马懿绝对会研究诸葛亮的行事风格。


还有一点可以间接证明,那就是“死诸葛吓退活仲达”,这也是经典桥段。这里面看出来司马懿非常害怕诸葛亮,而且相信诸葛亮没死也是根据他“不弄险”,认为诸葛亮的招数都是实招而不是虚的。

假如司马懿真是在为了保全自己隐忍欺骗司马昭和众将士(可能性小),想借助诸葛亮发展自己,也是情理之中,当时的魏国还是以曹氏亲贵为政权主导,想有所建树,只能建军功。

(司马懿剧照,来自网络,引用仅为描述和分析)

如果就杀了诸葛亮,那他被边缘化几乎是必然了,当初他的上位也是在曹真死之后。诸葛亮要是早死,他就基本上提早退休了,否则容易和邓艾、钟会一个下场。

5

可能只有年时间可以活着吧


空城计可以说的上是三国历史中相当精彩的一个桥段了,诸葛亮的大智慧在这里体现的淋淋尽致。司马懿率领大军,遇到了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马谡出发之前,诸葛亮是千叮咛万嘱咐,只要驻扎在街亭十字路口就好了,千万别冒失,只要拖住司马懿就行了。

Δ马谡


然而自以为是的马谡,认为只要把军队驻扎在高山上,就可以居高临下,一举拿下敌人。但是司马懿是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根本不与马谡接触,派兵把马谡团团围住,围而不攻。并且切断马谡的水源,此举让马谡军队军心大乱,不战而败。

接着司马懿大军压境,诸葛亮只有一座空城。万般无奈之下,才有了空城计。派几名老兵在门口打扫卫生,自己在城楼上抚琴。司马懿大惊,认为诸葛亮定有伏军,带着军队落荒而逃。

Δ诸葛亮空城计


所有看过这段剧情的人,都认为司马懿是一个胆小如鼠之人,一座空城就把他吓得落荒而逃,即使派几名部下前去打探一下,或者采用之前的攻略,围而困之,哪还有接下来的三国鼎立之说。

司马懿是何人?怎么会被这么简单的事情蒙骗住,诸葛亮有多少人,他难道不清楚?马谡那里有多少人他不清楚?是不是空城他不清楚?这都是司马懿活命之策。

司马懿在出兵之前身在何处?曹操大牢之中!因为曹操一直认为司马懿有“谋反”之心,怕早晚有一天会将曹操天下夺走。但是手下之人无人可以对抗诸葛亮,只好重新把司马懿放了出来。把司马懿放出来,实在是曹操无奈之举。

Δ司马懿


对于曹操内心想法,司马懿是心知肚明。他还活着是因为自己还有用处,曹操只有他一个大将可以对抗诸葛亮。如果自己把诸葛亮这么快就杀死,自己离死亡就不远了。诸葛亮被杀,谁还对抗的了曹操,自己还有什么用?

之前自己可以围困马谡也是展现自己作用的一方面,如果自己出来没有任何建树,曹操也会认为自己没什么用。所以为了自己活的长久不仅要示弱,还要示强。一强一弱方有自己的价值,做人也一样,不要把困难这么快杀死,那自己还有什么作用?

6

*^_^* 中国有句俗话:“免死狗烹”不是没有道理的!相对于这种情况如果我们是放在了现实生活中来讲,是对手成就了我们和培养了我们,相对来说,很多的时候成败并不是有多么的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能够风光的生存下去才是人生的真理所在!也就是说,如果司马懿面对空城不装傻充楞的话,他本来就可以轻松的除掉诸葛亮,那么司马家族或许根本就没有多少年的风光日子存在更没有多少的生存空间......

*^_^* 更多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空城计只能够用一回,如果同样的计谋我们还故技重演的话,那么其结果就不一样的了!放在当今社会来说像司马懿这一类的人才也算得上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或许他的这种做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智若愚!

*^_^*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装傻也算是在给别人一个机会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自己一个机会;相对来说有时的赶尽杀绝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也要生存,因为我们生存的价值就是因为有了对手的存在而让我们的生存变得更加有意义和价值的情况之下,我相信很多的现代人都会学司马懿那种去装傻充楞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就像是我们的职场中有时的工作问题一样,如果你能够轻松的解决了所有问题的话,相对于老板们来说甚至就会觉得你根本没有努力,因为你的表演机会都没有就轻松的下了台......

7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简单介绍一下空城计的过程:马谡失街亭后,司马懿率15万大军长驱直入,来到了诸葛亮所在的后方指挥部西城!当时诸葛亮只有2000多护卫亲兵,这些人再能打也不是15万魏军的对手,所以诸葛亮索性布下了疑兵之计。他让人把城门大开,然后将琴放到城楼上,摆出一副毫不在乎的姿态!

司马懿领着人来到城前,看着洞开的城门,和城楼上弹琴的诸葛亮,懵逼的有点怀疑人生,于是领兵撤退。这就是著名的空城计!

司马懿能攻下西城吗

当时西城有蜀汉军队2000多,百姓1000多户,以每户出2丁来算,也就能征集2-3000人,城中的军事力量总共不过5000人!双方的力量对比是1比30,所以蜀军是无论如何也挡不住魏军攻击的。而诸葛亮做的轮椅速度慢,根本就逃不出魏军的追击,几乎难逃被抓的命运!

出掉诸葛亮后的司马懿

空城计的时代背景是当时曹睿新君即位,国内动乱,天水等地的百姓投奔蜀汉,诸葛亮于是率大军出祁山北伐。也就是说此时的曹睿还没有完全掌握政权。

假如司马懿除掉诸葛亮,就立下了不世之功。当时的情况就很微妙了,一个是掌握兵权德高望重的权臣,一个是乳臭未干焦头烂额的新皇帝。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为了自保只有一个办法,学习曹操,狭天子以令诸侯!

所以,魏国将会提前被司马懿控制,重新出现汉末的一幕。虽然曹家势力还很强大,但由于兵权在司马懿手里,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所以,司马懿的后半生将会在不断平定国内反抗势力中度过。等魏国安定下来了,就会顺势灭掉蜀国和吴国,由他的后代建立晋朝,重复曹氏篡汉的一幕!

8

(1)司马懿在空城计并非装傻,而是中计(2)即使真能除掉诸葛亮,司马家族的生存照样不会有问题。

题主问这个问题,是基于一个很傻逼的假设和逻辑。他假设司马懿在空城计其实已经看破了诸葛亮,然后又假设如果司马懿直接冲进去杀了诸葛亮,会导致司马家族“鸟尽弓藏”而被曹魏剿灭,于是得出结论,司马懿不冲进去,并非是中计,是故意配合诸葛亮演戏。

简单说,这就是为了突出司马懿,贬低诸葛亮,故意提出违背常理的设想来。

然后,看到一群回答的人顺着这个思路爬的不亦乐乎。

下面,站在稍微严肃点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空城计不是历史记载,而是《三国演义》中的杜撰,杜撰来源则是目前普遍认为不真的《郭冲五事》中的第三事。

郭冲第三事是这么记载的:

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於是引军北趣山。……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显然,姑且不论郭冲这个记载本身的靠谱性,按照郭冲记载,确实就是司马懿中计,而且之后“深以为恨”。

《三国演义》中也写的很明白: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 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 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司马懿望武功山小路而走。忽然山坡后喊杀连天,鼓声震地。懿回顾二子曰:“吾 若不走,必中诸葛亮之计矣。”……魏军心疑,不敢久停,只得 尽弃辎重而去。……司马懿见山谷中皆有 蜀兵,不敢出大路,遂回街亭。

这里面,显然司马懿也是真的害怕有埋伏,而不是说看穿了故意配合演戏。

郭冲的记载也好,三国演义也好,现在都认为是文学作品,不是史实。既然如此,那么到底怎么想的,当然应该以作者记载为准,而不是后来人胡乱拍脑袋。

当然,后来人要说,凭什么我不能拍脑袋重新结构?我偏要说司马懿就是看穿了,故意留着诸葛亮的,你能奈我何?反正你看到的也不是历史!

当然,硬要这么说,我也没办法。不过我也只能说,这种解构是一种很愚蠢的结构。因为他的一个假设前提是,司马懿担心干掉诸葛亮,自己失去对手,会遭到鸟尽弓藏的命运,所以故意留着诸葛亮。

实际上,司马懿或者司马家族的命运,根本就不需要靠诸葛亮的存在来保存。

司马懿的上位,是在曹丕称帝后。由于司马懿在曹丕争夺世子时候立下大功,因此曹丕一称帝,就对司马懿委以重任,直线提拔到二把手。后来曹睿继位,对司马懿的信任不如曹丕,但还是给了司马懿军区大员的待遇。

在历史上,前期抵抗诸葛亮的是曹真,司马懿只抵抗了诸葛亮后两次北伐,而且被打得很惨,但这并不妨碍司马懿前期照样成为荆州军区的总司令。即使按照演义,司马懿确实一直在抵抗诸葛亮,但即使诸葛亮死了之后,司马懿的权力也并没有因此降低。

诸葛亮234年死,到曹睿239年死,中间整整五年,没有诸葛亮存在,没有蜀汉北伐,司马懿一点没有被剥夺权力,跟没有被压缩生存空间。相反,他继续作为曹魏三朝元老存在,并在曹睿死之前获得了北伐公孙渊的重要任务。

因此,假设司马懿需要靠留着诸葛亮来维持自己权力甚至生命,是毫无逻辑的。这大约是现代人喜好阴谋论的翻案癖造出来的一个怪胎吧。

9

如果司马懿面对空城不装傻,直接除掉诸葛亮,那么,司马懿家族还有几年的存在?



这个问题涉及三个主要方面,以下分别作答。 第一,蜀国的人事安排。空城计的背景,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末期,即建兴六年(228)距离诸葛亮去世的建兴十二年(234)五六年,当年诸葛亮四十八九,虽然事出突然,但诸葛亮出征之前,已有安排,留郭攸之、董允、费祎为侍中,管理刘禅宫中事务。向宠为大将,总管御林军;蒋琬为参军,张裔为长史,管理丞相府。还有杜琼、郤正、包括反对诸葛亮北伐的谯周等一百多人,一同管理朝政。这些人也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极力向刘禅推荐的主要人才。



随同诸葛亮北伐的将领,包括赵云、魏延、关兴、张苞、张翼、王平、马岱、张嶷、廖化、刚刚投诚的姜维等,都领兵在外执行任务,不在西城,空城计故事也说的明白,诸葛亮身边,只有两千五百士兵,没有一个重要人物。所以,蜀国的军政事务,除诸葛亮本人外,继位的实际管理人,基本全是诸葛亮的人。而且,那时刘禅比较单纯,身边没有黄皓之流蛊惑,加上汉中、益州有利于守备的地形,诸葛亮被俘后孙权的担忧,吴蜀联盟可能更顺畅,魏国国内还不平稳等。所以,短期内蜀国不会亡国。



第二,诸葛亮的态度。要是诸葛亮被俘虏,虽然曾经是敌对国家,但诸葛亮是高级人物,一是司马懿本人没有处置的权限,即使有点权,也不会对诸葛亮无理。二是曹睿可能软硬兼施,企图迫使诸葛亮就范,但以诸葛亮的性格品行,虽不至于以死相搏,但绝不会趋炎附势,同流合污,所以,司马懿抓到的诸葛亮,最终很可能就是第二个徐庶,前期轰轰烈烈,后面默默无闻,终了一生。三是后面也就没有《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庙、武侯祠、武侯墓这些文物景点。不仅这些,就连已经发生的,比如《隆中对》《三顾茅庐》《出师表》这些故事,也会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不再被世代传颂。



第三,曹睿可能的动向。那时候,曹睿刚刚登基两年多,司马懿立下千里平叛,灭掉孟达的大功劳,如今又在西线抓住诸葛亮,曹睿不可能对司马懿痛下杀手。这不是简单凭强权、靠压力问题,虽然诸葛亮被抓后,西线战事可能消停一些,但蜀国、吴国仍在,其时,曹魏第一代的曹洪、第二代的名将曹真还在世,曹休也是在228年才死,曹睿这时候不会担心司马懿图谋不轨,司马懿本人根本连想都不敢想,即就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一个无能的曹爽,也把司马懿整治得心惊胆战,虽然政变最终成功,但侥幸成份很大,如果曹爽听桓范之言,用大将军印、挟皇帝号令天下,司马懿本人的下场就很难说。



到景初二年(238)辽东公孙渊反叛,曹睿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司马懿,事实也就是按司马懿“往100天,战100天,返100天,修整60天,一年结束”的预判,打赢了这场战事。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虽然后来曹魏第一代、第二代的名将曹仁、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以及五子良将的张辽、徐晃、乐进等都已经去世,但如果诸葛亮在建兴六年(228)被俘虏,已经被曹睿封为车骑大将军的张郃,就不会在建兴九年(231)被射杀在木门道。张郃是曹睿非常看好,专门提拔、准备用于制衡司马懿的一员猛将。看《三国志.诸葛亮传》【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



在这种情况下,曹睿对司马懿,可能主要是权力是适当制约,而不会预见到司马懿后来世代篡权,痛下杀手。如此看来,诸葛亮被抓,不会影响司马懿政变、司马家最后篡权谋位,建立晋朝这种历史走勢。如果说曹睿能像后世人一样(这其实司马懿本人也不知道),知道司马懿家族后面的事,那曹睿就不是人而是神。(647)

10

首先我想说明一下,这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

早在多年前就已经知道空城计另有其人,请疑问者不要将小说和历史混为一谈。

其次,司马家族这时并不是单纯的司马家族了。他背后有着士族阶级的支持,即使没有司马还会有其他的司牛,司驴蹦跶出来。正所谓时势造英雄。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