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理想国》和记录孔子思想的《论语》都是以谈话形式呈现的,这是巧合吗?:孔老二与伯拉图:没有可比性:-理想国,柏拉图,论语,孔子
孔老二与伯拉图:没有可比性
感谢题主,题主真的好用功,柏拉图的《理想国》和记录孔子思想的《论语》都是以谈话形式呈现的,这是巧合吗?墨泼的答案:绝对不是巧合,也不是天意。
《论语·第七章·述而篇》中,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意思表达了孔子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随意创作,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事物。一方面说明了孔子谦虚的态度。
另一方面更为重要是,《论语》不是孔子亲自编著的。
其实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题主的问题里面已经说出了,《论语》是由孔子的众多弟子根据孔子讲学的过程进行书面记录整理、整合而成,并在书中呈现出孔子的思想。
关键点,凡是早期的关于思想的典籍都是以讲学、对话形式出现的,如西方早期哲学、如印度的佛经。
同样,柏拉图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由于那是没有纸张,早期的哲人,先贤都不会亲自撰书。
柏拉图的《理想国》,本书记载苏格拉底与友人的谈话,由柏拉图予以整理,是柏氏晚年的作品,柏拉图的著作。也主要是呈现苏格拉底的思想而已。
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
说是巧合吧,在历史的时空中,两人几乎是同时代的人,做的事也有很多的相似,影响力也不分伯仲。说是必然吧,也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来。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而苏格拉底则是被誉为古希腊三圣之首,而另外两圣则是他的学生柏拉图,和他的学生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孔子在东方文化中,占有无可替代的位置。而苏格拉底在西方文化中的影响,则被誉为西方的孔子。
孔子讲学,教出来很多优秀的学生;苏格拉底到处行走传播他的哲学思想,也带了很多的学生。
孔子带着众弟子周游列国,企图说服各国国王接受他的思想,进行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改革;苏格拉底则带着一帮学生,到处寻找政治家、道德家、诗人、学者进行辩论,通过辩论来证明他的思想和学说是最正确的,最优秀的。
孔子周游列国的目的没有达到,可以说到处碰壁,最后年岁大了,不得不回到老家开班授课,专门做教育,而成了一位千古第一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到处找人辩论的结果,则是证明了他的思想和理论是战无不胜的,被人们誉为最智慧的人。然而同时却遭人极度,愤恨,导致被陷害,最后被判处死刑。但他的死反而成就了他除哲学家称号之外的西方的坚持法律,遵守法律,实行法治的奠基人。
孔子还整理了《春秋》和《诗经》,却没有写自己的理论的书。学生们整理出了《论语》,记录了他的教导,他的语录;苏格拉底也是一直用嘴在说,表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论,也没自己写书,而是由他的学生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记录了他的言行、理论和思想主张。
综合以上种种情况,这个问题暂时来说,只能用巧合来解释。因为说是必然的话,暂时还没有依据。
但事实上确实几乎同时出现了地球的东西方的两个大圣人,做着几乎同样的事,却又无法证明他们之间有任何联系。
嘿嘿??
个人认为不是巧合。
1、作者的地位相同性决定了著作的形式。
《理想国》是柏拉图记录其老师苏格拉底的与其他人的谈话;《论语》是孔子的学生们分别记录的。
作为学生,特别是老师在的时候,或者整理老师作品的时候,通常是不会加以本人观点或者评论,都会以对话的客观形式进行记录。
2、谈话形式的记录适合对话的内容时间及观点。
《理想国》与《论语》都不是一时之谈,其中的苏格拉底的观点经历了很长时间,与很多人交谈,孔子也是很长时间与教导很多学生,谈话形式一点一滴的记录,其学生客观的整理出来,更方便后世习读。
3、时代的文化发展。
《理想国》与《论语》算是世界上关于哲学、教育学类的图书书籍,那个时候还没有形成写文章、写论文的风潮,大多都是以语言记录的形式来呈现地位崇高的人的一些思想、命令,在时代发展过程,不同地域、不同的人选择相同的文化方式就像人都会选择吃饭一样。
我发现现在的人都喜欢拿孔子和柏拉图进行对比,因为他们不仅生活于同一个时代,而且它们的思想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柏拉图所处的古希腊和孔子所处的中国是两个独立并存的国家,而且之间也没有什么交往。
但是他们的作品都是以谈话形式传记,这是一种巧合吗?笔者认为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在他们那个时候尚未出现著书立说这一说法。
孔子和柏拉图他们两个都是大忙人,都忙着传到首页,所以也没有过多空闲的时间去总结自己的思想,更别说去编写一本包含自己思想的著作了。
所以你看孔子的《论语》和柏拉图的《理想国》,这两本书其实都是他们的弟子编撰而成的。
那时候的学生都比较好学,所以经常会拿一个书简将自己老师所讲的话记录下来,以便反刍温习,也正是因为这一个举动,让老师的思想保存下来有了可能。
后来孔子去世了,他们的弟子为了继续将孔子的思想传承下去,就组织起来将孔子的思想编成一本书,也就是我们现在的《论语》。
柏拉图《理想国》这本书的来源也基本相似。
所以说这不应该是一个巧合,而是那个时代所具有的独特的印记,或者说是传承思想的一种独特的方式,所以他们的作品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皆出于此。
雅斯贝尔斯或者马克思韦伯提出的概念,即公园前500年左右的轴心时代,文明的“发生期”,如此看,理解为巧合也行,理解为必然也错不了。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记录孔子思想的《论语》都是以谈话的形式出现的,这是巧合吗?
我个人以谨慎的态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不是巧合,而是天意!天意即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人类的发展史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大致在五百年就会出现一个圣人。这样一个伟大的圣人会引导人民奔向那个理想世界。当然了,这个理想世界那么漫长,不可以数计,就像现在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阶段。我们现在所有的人都行走在这条路上。会实现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时间问题。
接下来,我们分别来看一看,这两个圣人,他们伟大思想所涉及的内容:
柏拉图他的《理想国》主要涉及国家尊重、独裁统治、正义与非正义、善良、邪恶、民主、法律、宗教、道德、妇女参政、以及男女平等权等诸多问题。并且他认为,国家应该是: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应该为治理国家和捍卫国家荣誉尽心尽力。领导者,再拿钱来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同时柏拉图还积极提倡巩固国家治安、国防、以及教育事业。柏拉图为此付出的艰辛是与孔圣人一样的。
孔子在《论语》中所传播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
孔子认为,仁义是人格的最高境界。“仁”也是《论语》的核心思想。
“义”,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人的精神追求远比物质,需要有意义。他主张“忧道不忧贫”。
孔子还认为道德高尚的人要懂礼貌、要讲理。礼是一个人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内心修养,具有强制性。
关于智慧,孔子认为,一个人的智慧包括真才实学。有智慧的人像水一样透明、自然、活泼、安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说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最高智慧。这几句话讲出了我们求学提高智慧的深刻道理。
关于信,孔子认为,人应该诚实、信守诺言、忠信笃实。
综上所述是孔子《论语》基本思想。他是中国儒家最经典的教科书,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有点夸张,但是从侧面反映出它的伟大。
以上为个人拙见,不当之处,多多指教。
不光是这两部。
佛经,古兰经以及圣经的部分章节采用的都是对话的形式。
文以载道,以言立行。
圣人自己不出书,不“立言”。
学生或信徒不能代圣人著述,唯有将当年教诲自己的“行”回忆并汇集成书,以将圣人的思想传递下去。
是么?
那还真是好巧呢。
只是,人家孔子是基于述而不作的原则,不想做宏观立论,只从现实生活和教学过程出发,对具体问题做具体讨论。人家那其实是个教学过程总结。人家孔子没有独立于现实现象,阐发具体规划。所以才用这个体裁。
也不知道柏拉图用这个体裁是干嘛用的。
柏拉图和孔子,都是以对话录的形式来阐述他们的思想,这并不巧合,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比如,佛陀当年在传播他的教义时,也大都是采取对话的形式。可见,2000多年前的圣贤大都是采取这种方式。包括苏格拉底的诘问式辩论,更是以对话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思想。
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两个:
一是古代的知识体系还不完善,各种概念和理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要讨论一件事情只能采用这对话的方式。
二是这种对话的方式,其实非常聚焦,也非常高效,能把一件事情讨论清楚。对比今天我们的论述方式,虽然有很多表述方式,但其实效率并不高。
你看,我们有的电视节目,仍然在采取对话的方式;政府在发表重要政策时,也是采取答记者问的方式,可见柏拉图和孔子的谈话形式今天仍然是有生命力的。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