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曹操在盒子上写“一合酥”真的是让一人吃一口酥吗,杨修的猜测到

曹操在盒子上写“一合酥”真的是让一人吃一口酥吗,杨修的猜测到

2020-10-10 15:32阅读(67)

曹操在盒子上写“一合酥”真的是让一人吃一口酥吗,杨修的猜测到底正不正确呢?: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杨修乃太尉杨彪之子,出身于簪缨世家,其母为袁安的孙

1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杨修乃太尉杨彪之子,出身于簪缨世家,其母为袁安的孙女。杨修自幼聪明好学,才高八斗。他为人恭敬,又有才华,深得曹操喜爱。后被任命为郎中,转任丞相主簿。杨修尤为擅长猜字谜,曹操曾造一处花园。前去北查看之时,操取笔在门上书写了一个“活”字。众人不解其意,唯有杨修懂得,声称门上一活字乃是阔字,丞相这是嫌弃门太阔了。


经过再次改造,曹操观看后,果然大喜。后来西凉马腾送来一盒酥,操又在上面写了“一盒酥”三个字。杨修看到之后,遂将酥分给众人吃。曹操问及杨修为何吃酥,修回答道: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又怎么敢违抗丞相的命令呢?然而有人也产生疑问,杨修关于“一盒酥”猜测的是否正确呢?个人认为是正确的,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首先依据演义的相关记载,推测杨修是正确的。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盒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人分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

从演义这段话得知,曹操虽然生气,并未当场责备杨修。而“操虽喜笑”,这几个字已然说明,杨修分析的是有道理的。依据曹操性格特点,如果杨修是错的,他会生气,而此时露出喜笑的表情,就已经默认杨修是正确的了。再加上后面“而心恶之”这几个字,更能说明问题。曹操喜者是杨修猜透了其用意,所恶者是杨修将其心思公著于众。


杨修也是个豪放不羁的人,尤其喜爱揣度曹操心思,并且公著于众。比如汉中之战,曹操以鸡肋为口令,杨修听后,劝说众人收拾行装准备撤退。众人不解,杨修便解释道,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这是要撤军了。曹操知道后,勃然大怒,以扰乱军心之罪将杨修斩杀。杨修虽然能猜透曹操的用意,却在大庭广众之下告诉众人,仿佛曹操就是个透明的存在。曹操本来就多疑,更不想让下臣看出其用意,因此曹操才会“心恶之”。


其次曹操生性多疑,让别人吃酥,也是别有用心。依据新版三国及相关资料,送这盒酥的人很有可能是西凉马腾,而演义中也提到,这盒酥是由塞北送来的,看来只有马腾了。而马腾却是最想杀掉曹操的人,他看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不臣之心,非常恼怒,马腾也是心向汉室的。曹操知道马腾向来有敌意,而他送来的酥曹操也就不会吃了。曹操生性多疑,最怕别人谋害自己,让别人吃酥,不但可以规避风险,也可以得知马腾的最终用意。从整件事情来看,曹操如果想自己吃酥,没有必要再上面写“一盒酥”,只需要直接吃了便可,这分明是暗示别人吃酥。因此个人认为杨修是正确的。


其三西凉马腾向来藐视曹操,很有可能拿这盒酥来欺辱曹操,他更不屑于吃了。马腾因痛恨曹操挟持汉室,曾多次扬言要杀掉曹操。马腾一直向朝廷进贡,很少给曹操送东西。而当时马腾更是给了献帝很多酥和奇珍异宝,山珍海味。而唯独只给了曹操一盒酥,这也让给曹操很没有面子,因此曹操更不屑于吃酥。

而在当时,送一盒酥确实有点吝啬,因此即便是酥是没有问题的,曹操也不会吃,这是新版三国的相关解释。个人认为马腾送酥确实别有用心,想讨好曹操却有着某种目的。但总而言之,杨修对于“一盒酥”的推测是正确的。

你是如何看待杨修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2

当然杨修的猜测是正确的,而且也正是杨修太了解曹操,最后在立储一事上让曹操大为忌讳,所以才招来杀身之祸。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

杨震和杨彪是什么人呢?《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

可以说四世太尉的杨修家族不次于袁绍家族的四世三公。

杨修为人好学, 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

三国志记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下,并争与交好”。

请注意,杨修成为曹操主簿后,不论是外事还是内事,事皆称意!

能让素有疑心病的曹操凡事都非常满意,可见杨修才能和把握曹操内心的能力。


而且除了“一人一口酥”“鸡肋”之外杨修之前还处理过同样的事情。

曹操给新房子换了个门,竣工后曹操去视察,也不说好,也不说不好,拿笔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走了。

施工单位的人一头雾水,不知道是啥意思,但是也不敢直接问曹操,于是求教杨修。杨修知道后直接说:门里添活,丞相是嫌门太宽。

于是施工单位改窄了一点后再请曹操去看,曹操果然很满意。


还有一次曹操准备和袁绍作战,把后方能准备的东西全准备了,剩下一些竹子片段。仓库管理员觉得这玩意没啥用,打算烧掉。

曹操觉得挺可惜,想了想这个可以废物利用穿成竹子盾牌,但是没有说出来,让人去问杨修,杨修的回答和曹操想的一模一样。


等到杨修帮助曹植立储,惹得曹操不快。给杨修老爹写信说:“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

在后面,曹操终于忍不住,杀了杨修。《三国志》是这样说的:“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可以看到杨修之死主要是立储的原因,杨修太懂曹操是第二个原因,杨修是曹操大敌袁绍的亲戚是第三个原因。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3

据我分析,是杨修自作聪明太过,找借口偷吃美食罢了。

从曹操的角度来看。如果曹操真的想给人分美食。一定会表露在明面上,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收买人心,提高威望的最好效果。干嘛非要留个暗号让人猜呢,如果没人解出来,那还怎么给人吃啊。

从杨修的角度来看。杨修仅仅是把酥分给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着吃了,而且是不是真的一人一口还不好说。而且唯一这次事先不这么说,而是等事后曹操问罪才这么解释。明显是逞自己威风,找借口让曹操无话可说。

所以,我猜测。只是因为酥好吃,所以曹操题字一合酥而自己舍不得多吃。杨修和朋友玩乐,看见美食一时嘴馋,喝点酒卖弄本事就找借口把酥吃了。

4

杨修是三国时代猜谜高手,他聪明过人,解开了许多曹操的哑谜,是非常机智的人。可是,他成也聪明,败也聪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第一,“一口酥”的故事原型

在《三国演义》里,写了这么个小故事: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人分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

这个故事大体上是真实的,但是与最初的记录稍有出入。在《世说新语》中是这样的: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这两个故事有两个差别,第一个故事的物品是酥,第二个故事的物品是酪;第一个故事曹操写了三个字“一合酥”,第二个故事曹操只写了一个字“合”。

关键就在这个“合”字,杨修把拆为三个字“人一口”,于是他便率先尝了一口,可以说深解曹操之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杨修确实是个解谜高手。

第二,类似的故事,发生过不止一次

实际上,杨修解谜的故事,发生过不止一次。至少还有两个故事。

譬如他任主簿时,相国府正好在修缮大门,曹操前来视察,看完后一言不发,只令人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转身离去了。其他人都不晓得这是何义,杨修一看,“门”内写个“活”字,便是“阔”字。那么“阔”字是什么意思呢?是曹操觉得门修得太阔气,还是不够阔气呢?这就得结合曹操当时的政策来看了。当时曹操正力行节约,从自己与家人做起。那么很显然,曹操认为这个大门修得过分铺张浪费了。于是杨修把门改小了,果然称了曹操的意。

还有一个故事,大家也很熟悉。

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杨修随军而行。当时曹操面临两难选择,进攻嘛,打不赢刘备,防守嘛,太被动了。手下的将领不知所措,便前来询问曹操,曹操含糊地答了两个字:“鸡肋。”大家听了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这时杨修笑道:“鸡肋,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看来曹公是要打道回府了。”果不其然,不久后,曹操便撤兵走人了。

第三,聪明反被聪明误

可以说,杨修因为聪明,得到曹操的重用。同样,他因为太聪明,最后把自己给搞死了。

从上面三个例子,可以看得出来,杨修十分善于揣摩曹操的内心想法,他能从蛛丝马迹的线索中,发现曹操的真实意图。可是,我们必须说,杨修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大家想想,你整天看穿人主的内心,人主心里能踏实吗?

果不其然,最终杨修被处死,罪名十分奇怪:泄露人君的秘密。

那么,杨修是如何泄露曹操的秘密呢?

在魏国争权太子位的斗争中,杨修是站在曹植一边。但是这场权力之争,最终以曹植的失败而告终,曹丕最后成了太子。

作为父亲,曹操不愿意看到兄弟争权的故事持续下去,因而不时便发道手令训训曹植,也询问一下他的想法。不过曹操很快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怎么自己的训令刚发出去不久,曹植总能很快写好答复信呢?他感觉好象曹植对自己的要问的事,似乎早就知道了似的。于是曹操决定查一查此事,这一查,不得了,把杨修给纠出来了。

原来,杨修常在曹操身边,他又善于察言观色,颇能揣测曹操的想法。曹操最近在想什么,他全能猜到。于是杨修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事先草拟了十几条答辞,交给曹植。这些答辞,都是他认为曹操有可能提到的问题。

事实也是如此,曹操给曹植提的问题,都不出杨修的猜测。于是曹植就从杨修的那十几条答辞里,找出相应的内容,三下五除二就写完回复父亲了。可以说,曹植这是作弊行为,而泄密者正是曹操身边的杨修。

在此之前,曹操对杨修介入夺嫡之争就很不满意,特别是杨修还曾多次打小报告,举报曹丕,离间人家父子关系。现在泄露人君秘密,曹操认为杨修这个人非死不可,最终痛下杀来,把他处死了。

5

这个问题,最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杨修自作聪明,自作主张,因为合是一个字,拆成人一口,那就是三个字,一个字与三个字,在书法上面,显然是差别很大的。

但其实,三国演义小说和电视剧有三个误导,第一曹操写了一合酥三个字,第二曹操是写完了之后放在桌上然后离开,被杨修看到了,然后就招呼大家一起吃,第三,这是一盒酥。

但其实,根据世说新语的记载,并非如此,那世说新语是怎么说的呢?

有人送给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盖头上面写了一个合字,然后给大家看,没有人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轮到杨修的时候,杨修便吃了一口,说:主公让我们吃一口,不用犹豫了,快吃。

这个显然,就是曹操当众出的一个字谜,大家都解不出来,只有杨修解出来了,这个小故事显示了杨修的聪明。

那我们在看看杨修的另外两个小故事,第二个故事,大家可能没有听过。

阔字迷

杨修时任曹操的主簿,那时候刚好在建丞相府的大门,曹操过来看了一下,就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就走了。杨修看到了,立马叫人把门给拆了,他说:门里面有个活字,那就是阔字,主公比较喜欢节俭,不喜欢奢华,所以他是嫌门太大了。

竹片的故事

曹操准备攻打袁绍,打造装备,还剩下几十斛几寸长的竹片,很多人都说这些用不上,干脆烧了吧,曹操觉得这些竹片可以用来做竹盾牌,但是没有说出来。他派人去问杨修,杨修的回答与曹操想的竟然一样,大家都很佩服杨修的聪明悟性。

杨修确实是才思敏捷,聪明过人,可惜他支持的是曹植,而不是曹丕。

6

《三国演义》以杨修几个小故事来说明他聪明失检点,有小智谋无大智慧,自寻死路,只是作者一家之言,杨修之死,事关曹家霸业和曹操潜移汉祚的大计,曹操以寒族兴起,儒家豪族首当其冲,兼又卷入立储之争,才是真正死因,杨修死后,曹操写信给其父杨彪说杨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故而被杀,却不是因猜几个字谜的小聪明,何况,字谜的传说真伪还两说。


一合酥的小说故事,来源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其中包括曹娥碑的绝妙好辞,门太阔等都在其中,一合酥据此进行演绎。(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原文是: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从原文意思看,杨修是正确理解了曹操意图的。有人送给曹操一盒奶酪之类,曹操欣然笑纳并试吃了一些,觉得不错,要与众人分享,却不明说,就在上面写个“合”字,命逐一传递给在座众人,大家拿了莫名其妙,传到杨修面前时,他开盒就吃,并对大家说,曹公要我们每人吃一口,果然好味道。这是离合拆字谜,合字拆为一人口,就是一人一口的意思。


而《三国演义》作为杨修数犯曹操之忌例证的曹娥碑,说他们从碑下经过,发现后面写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字样,曹操问杨修明白意思吗,杨修说明白,曹操说等会,走了三十步后回头说,我也明白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原来黄绢指有颜色的丝织物,丝加色成绝字;幼妇指年少的女人少女,为妙字;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即女之子,合成好字;齑臼是用来装五辛之物,即受辛,合成繁体字辞字。说碑文是绝妙好辞。但世语这则传说有假,曹娥碑原在江南,而曹操时江南为孙权所占据,从来没有去过。三国演义便把它作了异化,搬到洛阳周围。从这里可以看出,不见《三国志》正史的一合酥真实性是可疑的。

从演义论,曹操写一合酥,应该正是杨修猜中的意思,曹操诡诈多谋,不时要试试手下智慧,从门上加活,鸡肋等事可见一斑,但杨修猜中却难免惹祸,为何?曹操几次出招,为的是试手下的水平,并突显自己的不凡,哪知几次全被杨修破解,可能杨修想以此向曹操表示自己才高八斗,还可以再加重用,但也无意中砸了曹操的场子,让他的计划全部夭折,本来要试众人的招数全试在杨修身上,这是领导者难以容忍的事。

7

这件事情本身这个字条究竟什么意思?那已经不重要了,曹操如果说这个一盒酥是一人一口酥,那这东西就是一人一口酥,如果说有其他的意思,那就是有其他的意思。

很多人不明白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简单一个领导者可能让自己的下属看得出来自己究竟喜好什么,或者是喜欢有什么东西吗?

别跟我说可能啊,那你这个领导绝对是被下属利用的最惨的那个人,他随便送你一点你喜欢的东西,你不就乖乖的听他的话了吗?

楚王爱细腰,一方面说明底下的人型和上面的意思,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处王这个人喜欢细腰,手底下的人就选择将四节腰变细了去银和楚王,让楚王该心从楚王身上得到一些不应该有的利益。

曹操这一生喜欢掩藏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他曾经晚上做梦的时候不睡觉,把自己的随从给杀了,然后早上起来告诉底下的人,(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我的随从会死呢?到底是谁杀了他?

曹操,这就是一种掩藏自己真实想法的一种做法,他为什么要写这个一盒酥,谁知道呢?吴可呢,他就是想写,结果这个时候杨修突然跑出来说,这个意思应该怎么解读告诉手底下的人,然后接着照做,曹老板就站在背后,就像看小丑一样看着杨修,你猜你接着猜,反正你猜的不是我的意思,你如果猜错了,我反而更加高兴,我要夸赞你。

所以我觉得杨修这一辈子最接近于曹操心思的那一回还是那个鸡肋,之前都没有猜对,所以曹操觉得特别开心,我的智慧比你高,等到最后一次,杨修真的把曹操的心思给看透的那一次,曹操就是要选择杀了杨修的那一次。

我的心思都被你给看透了,以后我的生死不就是掌握在你的手上了吗?

8

这个不好说,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如果要说是曹操的本意,那是因为曹操经常喜欢做些让人莫名其妙的事情,以显示他的才智超群。比如在门上写个“活”字,表示嫌门太阔;又比如先声明梦中要杀人,然后故意杀死内侍,以证明这一点。以上两件事和“一合酥”事件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说,这次“一合酥”事件有可能是曹操故意为之。

曹操之所以做这些事情,其本意是想让大家都猜不透他的想法,对他更加敬畏。当时真的只有杨修一人能猜到曹操的心思吗?我看不是,曹操手下智谋之士还是很多的,他们之所以都保持沉默,显然都了解曹操的心思,不去揭破。可是杨修偏偏要跳出来把事情揭穿,修门和吃酥的事情也就算了,揭破梦中杀人一事原本就犯了曹操的忌讳,还要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尔。”这简直就是在挑战曹操的忍耐极限,分明是找死。如果说不是曹操的本意,那也说的过去。

前面说到修门事件,事后曹操见门改小了,很高兴,还问究竟是谁了解他的心思;而“一合酥”事件中,曹操只是问杨修为什么把酥分着吃了,没有问谁猜到他的想法。而且修门事件中,杨修也算暗中帮了曹操一把,所以曹操对他只是“心甚忌之”,妒忌杨修的才智;而“一合酥”事件中,曹操听了杨修的解释,却是“心恶之”,讨厌他了,这说明曹操写这三个字,很可能是无心的,而杨修的解释,在曹操看来估计就是狡辩。而且曹操身为丞相,日里万机,也不至于这么无聊,特意写三个字去考考手下的智商。其实杨修倒是拼命的在曹操那里表现其聪明才智,比如他为了应付曹操的提问,经常事先想好曹操要问些什么,然后准备好答案,等着曹操发问。

有一次他事先准备好几个问题的答案,然后就出去了,曹操发问时,手下把答案交上去。碰巧一阵风吹过来,把答卷都吹乱了,结果回答的次序完全不对,被曹操发现。曹操把杨修叫来一问,才知道这种事情已经有多次了。杨修说不定还在沾沾自喜,可是曹操会怎么想?你杨修身为属下,居然妄猜上级的想法,还每次都被你猜中了,你到底想干什么?就算是宽厚御下的君主,也一定心里不舒服,何况时奸雄曹操?杨修这么做,真的是在挑战极限,自掘坟墓。而且杨修不仅卖弄小聪明,还卷入了曹丕和曹植的夺嫡之争,站在曹植一边。前面说了杨修自己准备答案应付曹操,他还把这种办法教给曹植。后来被曹丕揭破,曹操当然大怒,连带对曹植也不喜欢了。杨修又给曹操打小报告,说曹丕暗通吴质,因为曹操最恨的就是儿子和大臣串通。结果吴质略施小计,让杨修的计划破产。在曹操看来,这是杨修帮助曹植在暗算曹丕,而杨修和曹植的联合也是阴谋抢班夺权。对于权力欲望特别强烈的曹操来说,最忌讳的就是手下在权力问题上做文章。


可以说,曹操这时候已经有了杀死杨修的心思。到了与刘备相持于汉中的时候,曹操已经确定立曹丕为接班人,早就想干掉“曹植集团”的“骨干”杨修了,来为曹丕顺利接班铺平道路。正好杨修又跳出来卖弄小聪明,说“鸡肋”是撤军的命令。说不定曹操当时正有进退两难的想法,但是被杨修一揭破,只好硬起头皮继续和刘备交战。同时,曹操也找到了一个合理的杀死杨修的借口:干涉军事行动。于是,这次杨修是跑不掉了,不死也得死。说到底,杨修之死实在是因为他满脑子都是小聪明,而没有大智慧。他不清楚怎么与曹操这种奸雄相处,不知道一味卖弄学问是在刺激曹操,而卷入夺嫡之争更是在加速向鬼门关靠拢。看看人家贾诩,智慧完全不在杨修之下,可那都是大智慧,只在曹操需要的时候献策,平时关起门来,和谁都不来往,这样的人才能让曹操放心,所以贾诩最后得以善终。

9

杨修之死,是非常有名的历史事件。杨修之所以被曹操杀掉,与“一合酥”的典故不无关系。

“一合酥”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说的是有人送了曹操一盒酥,曹操看见了,便提起笔,写了“一合酥”三个字放在案头。杨修看见了,便拿起勺,舀了一勺放在嘴里吃了。旁边的人大惊,说,这是人家送给丞相的酥,你怎么能舀起来就吃啊?杨修笑着说,丞相不是写得很明白吗?他写的是“一人一口酥”。丞相下了命令,我们怎能不吃?于是大家就一人一口把酥吃光了。曹操出来看见了,问是谁的主意?大家说是杨修的。曹操也没说什么,就默默地进去了。

除了《三国演义》外,《世说新语》也有类似的记载。不过说的不是酥,而是奶酪。别人送了曹操一盒奶酪,曹操舀了一口来吃掉了,然后在盒子上写了一个“合”字。于是杨修对大家说,丞相的意思是“一人一口”,因此,大家就一人一口吃了。

(杨修剧照)

不管是奶酪,还是酥,两种说法其实都是一样的,只是细节上有少许的不一样而已。那么,问题来了,曹操写“合”字,他的意思,真的是“一人一口”吗?

联系到曹操曾有个“活”字的典故,我认为,曹操应该是让大家一人一口的。

“活”字的典故,说的是曹操让人修一道门。工匠修好后,让曹操去看。曹操看完,什么也没说,就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大家都不懂曹操的意思。这时候杨修从那里走过,看见众人在议论,于是说,这还不明白吗?“门”上写个“活”字,就是“阔”。丞相的意思,就是嫌这个门修得太大了。于是工匠们把门改得小了一点。曹操又来看的时候,显得很满意。

这件事说明什么呢?说明曹操喜欢通过猜字谜的方式传达命令。也就是说,他有这样的嗜好。既然有这样的嗜好,在奶酪的盒子上写字,表达他的意思,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曹操在门上写个“活”字,表达门宽了一些。曹操的这种字谜的特点是,把实物和字结合起来,表达一种意思。而曹操写“合”字,所表达的意思,恰好也是和字和实物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曹操写个“合”字,传达“一人一口”奶酪的意思,也是恰如其分的。

(曹操剧照)

不过,事情并没有完。既然曹操写个“合”字,确实是想表达“一人一口”的意思,为什么杨修猜中了,他反而不高兴呢?

要知道,曹操这样写,目的就是给人猜的。如果别人都猜不中,那么,他的这个命令,就没能传达下去。照这样来看,曹操是不应该不高兴的。可他为什么不高兴呢?

我认为,曹操之所以不高兴,并不是被人猜中了他的心思,而是被杨修猜中了他的心思。也就是说,如果是别人猜中了他的心思,他其实也觉得无所谓,但是被杨修猜中了,他就很冒火了。

为什么说杨修猜中了他的心思,他会很冒火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秘书不该把领导的心思讲出来。杨修是丞相主簿,也就是曹操的秘书。作为当秘书的,你可以去猜领导的心思。而且只有去猜领导的心思,你才会明白领导需要什么,做的事情,才会让领导满意。但是,这种猜想,只能自己知道就可以了,不能说出来,更不能对外宣扬。一旦对外宣扬,那也就意味着,你会把领导心里的想法说出去。就比如后来发生的“鸡肋”事件,杨修就直截了当地把曹操心中的犹豫说给大家听了,曹操怎么会高兴呢?

(曹植剧照)

其二,杨修不该用他的小聪明教曹植。当时曹操正在为选曹植为世子,还是选曹丕为世子犹豫不决。因此就想考验这两个孩子。要考验这两个孩子,就要知道这两个孩子的真实情况。但是每次曹操出完题,杨修立刻就把答案告诉曹植,让曹植照着答案去做。这样一来,曹操就得不到真实情况。所以,他对杨修的小聪明很冒火。

其三,曹操决定立曹丕为世子后,害怕杨修教唆曹植造反。由于曹植越来越放浪形骸,因此,曹操确定了立曹丕为世子。不过,立曹丕为世子,麻烦就出现了。曹植身边有杨修挑唆,这样一来,曹植肯定就会不服。只要曹植不服,必然会引起曹丕曹植的争斗。曹操可不愿意看到这一点,为防患于未然,只好提前把杨修杀了,避免他的儿子们内讧。

也正是这个原因,因此,别人猜中曹操的心思,可能他没什么。但杨修猜中了他的心思,他肯定很生气,要杀掉杨修。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世说新语》)

10

这个问题没有一个人可以回答正确!如果要猜的话,就算曹操在世,以他脾性估计也不会告诉你,他当时的真正想法。

所以说,后世人皆骂杨修耍小聪明,反把自己性命丢了。那是不是讲他猜对曹操心思了?也不尽然!

曹操要杀杨修,已经不是一日两日的。「一合酥」只是导火线,时机到了,也就手起刀落。但话说回来,「一合酥」是不是一人一口酥的意思呢?我以为就是这个意思。


为啥?出于以下两方面:

一、将错就错

你想,以前古文书写都是竖着来的,那「一合酥」竖写的话,刚刚好就是「一人一口酥」。而且曹操为什么没有写「一盒酥」?“合”跟“盒”是不一样的哦,“盒”才是量词,写「一盒酥」才是正确的呀,老谋深算的曹操意欲何为?

有可能曹操当时写的就是「一人一口酥」,写的过程想起“合”“盒”二字同音,故想跟众人开个玩笑。当时兵队进退两难,曹操已经苦闷了许久,一是想用酥饼来跟大家分享,二是调节一下气氛。可没等他开迷,杨修却把他要说的话先说了,曹操本就是非常自傲的一个人,岂容你一个下人揣测?还要给猜中了?岂有此理!正要拿你呢,你还主动送上门了?于是就顺势结果了杨修!

二、挖坑

也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曹操故意挖一坑给杨修跳。杨修当时是帐上幕僚,曹操要光明正大的处决他,总要找个合适理由。他料想到杨修看到「一合酥」肯定要作文章的,不出他所料,正好可以趁机将其铲除,一是可以除掉一个多嘴之人,(打仗多嘴可是大忌!)二是可以「杀鸡儆猴」警醒军心!此「一石二鸟」之妙计,曹操平生也真的没少干。


小哥哥小姐姐,喜欢的给个小关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