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残酷的“九子夺嫡”之争,为何最后胜出的会是雍正?:不争是争。势力庞大如废太子,百变灵巧如老八,血气方刚如十四,都没有明白,或者虽然明白却被后面
不争是争。
势力庞大如废太子,百变灵巧如老八,血气方刚如十四,都没有明白,或者虽然明白却被后面的势力所推动,只能在台面上争下去。
雍正早有心上位,装得一本正经,暗自发展势力,面上一心做事,不党不私。
这样的儿子,康熙怎么不喜欢?
康熙有二十多个儿子,就是普通人家儿子多都会面临互动争财产。何况帝王家。最有竟争力的只有九位,所以很多人讲九子夺嫡。也并不是九子都要夺嫡,其实这九子也分成几派。1皇长子2皇太子3三皇子4四皇子、十三皇子(以四皇子为主)5八、九、十皇子、十四皇子(前期以八皇子为主,后期以十四皇子为主) 个人认为雍正夺嫡成功的原因
皇太子被废:
在满月时就册封为太子,这在清朝是仅有一次公开册立太子。其母仁孝皇后难产而死,也许是康熙把对皇后的爱转到太子身上。初期太子表现还是不错的。但是只要康熙一天未死,太子未继位。其他皇子就有机会了。何况太子两度被废,已排除在外。康熙四十七年太子第一被废(大阿哥做了不少工作)太子第一被废时,夺嫡之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康熙才复皇太子位,也许是给其一个机会。康熙五十年后,康熙再次废了太子。之后有人提议新立太子和让旧太子复位。康熙均不同意,说明对其彻底失望。理论上除了旧太子之外,所以皇子都会有机会。在康熙五十年以前诸皇子把所有枪口都对准太子。(雍正躲在背后)
竟争对手的减少或者说几乎没有真正的竟争对手
大阿哥因魇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被削爵囚禁。康熙明确宣谕:“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护朕躬,并无欲立胤禔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 这算是彻底否决了大阿哥当太子。三阿哥常年修书,虽有心但无力。又没有什么派系。康熙交给他的任务大多是修书之类的。派系都是一些学者,翻不起浪。 八阿哥在太子第一被废前后到处活动,让人推举自己为太子。康熙帝怒斥八阿哥柔奸成性,妄蓄大志、企图谋害胤礽。康熙五十三年发生了毙鹰事件。有可能是意外,但很大可能是其他人下的手。康熙诏诸皇子讲八阿哥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伊杀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然后康熙说出了更绝情的话: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五十四年康熙谕胤禩“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其实八阿哥已经无望夺嫡了,所以八爷党推十四阿哥夺嫡。
九阿哥在康熙年间的爵位不过是贝子贝勒,连郡王都混不到。而他一直想把八阿哥十四阿哥推上太子之位。在八阿哥因第一次废太子囚禁时,九、十四一起为八阿哥仗言。八阿哥被锁拿发审时,九、十四两人居然也带着锁铐随行。以示共患之意,还带着毒药愿同死。太过于讲义气,对八、十四阿哥非常好。一直为两人能当太子而奔走结党。前期推八,后期推十四。十阿哥也是力推八阿哥为太子的。 十三阿哥在第一次太子被废中卷了进去,并幽禁一年。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长子、皇十三子圈禁。三人并列,说明十三做的事应不亚于皇长子。一年后放了出,也许是康熙以前太喜欢这个儿子。重新给个机会朱批上说胤祥绝非勤学忠孝之人,如不严加约束,必当生事。一个非勤学忠孝之人,岂能为皇太子。所以十三阿哥也是被排除在外。但其对于雍正则是绝对的忠心。十三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他只会帮雍正。 所以说雍正的所有对手都倒下了,康熙五十三年后。雍正只剩下一个对手十四阿哥。
诸阿哥锋芒毕露与雍正的韬光养晦 :
大阿哥八阿哥九阿哥等都是在夺嫡之争中,过于表现和急切。并暗中勾结连党。雍正肯定也有,但雍正多在暗地里。至少在康熙眼里雍正比他们要好的多。 在太子前后两次被废,雍正在明面上没有什么动作。让康熙觉得雍正并没有参与其中。又未让手下推举自己为太子,这让康熙更加信任雍正。在太子第一次被废后,支持太子复立。太子复位后,雍正封为亲王。康熙在世时只封了三四位皇子为亲王,八以后的没封。第一次废太子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康熙不得已才复立太子。在这方面雍正贏得康熙的好感。 雍正在跟太子交好的同时也跟八阿哥等交好。让人以为他是老好人,谁都不会特别在意他和特别的去对付他。雍正尊释教道学,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皇子维持和气。在康熙面前表现:孝父、尊兄、爱弟。表面上雍正并没有参与夺嫡之争,这赢得了康熙的好感。
四爷党,人数不多,让人看不出有党:
党争为历代帝王所忌讳,特别是一党独大的情况。 四爷党不像八爷结党弄的人尽皆知,特别是康熙一清二楚。在夺嫡中康熙处理了一批八爷党的人。太子党、大阿哥党都处理了一些人。而四爷党的人数不多,但实用有用。四爷党有那些人:1张英张廷玉父子,两人都入值南书房。官位虽然不是很高,但常常跟随康熙身边,并参与军政。南书房是康熙年间的权力中心。不是一般人都能入值南书房的: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张英是雍正的老师。张廷玉在雍正时任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死后配享太庙。。所以雍正能清楚的知道康熙的一些想法。张家父子自然偏向于帮雍正。
2隆科多,佟国维的儿子,佟国维推八阿哥为太子,两处压宝。任步军统领,掌握着京师的部分警卫武装。康熙非常信任,让他监视诸皇子和王公大臣。所以雍正能通过隆科多而得知诸皇子和大臣的事。隆科多和康熙是表兄弟,又是姐夫和小舅子关系。雍正是由康熙的皇后佟佳氏抚养大的。佟佳氏就是隆科多的姐姐,佟国维的女儿。佟国维的妹妹是康熙的生母孝章皇后。隆科多的妹妹悫惠皇贵妃,抚育过乾隆。在清朝隆科多是唯一让皇帝公开称舅舅的。(佟佳氏是汉八旗) 年羹尧,李卫等人只是家臣家奴而已。年羹尧任陕甘总督是牵制八爷党在地方的一棋子。面邬思道在雍正继位前并未活跃在政治上,是雍正继位后田文镜请了他做师爷。有很多人讲邬思道是二月河虚构的。清人的春冰室野乘记录:世传其幕客邬某事,颇奇特,因撮记之。邬某者,绍兴人,习法家言,人称之为邬先生。文镜之开府河东也,罗而致之幕下。 就算是虚构也不是二月河虚构的。
雍正的政治才能和尊释教道学 :
雍正经常巡江浙,对治理黄河、淮河工程进行验收。多次随从巡幸、外出代办政务,足迹遍于中国主要地区,使他有机会了解各地经济物产,山川水利,民间风俗,宗教信仰,历史问题,对于民事非常了解。特别留意康熙帝处理政事,考查了地方行政和吏治,锻炼了处理某些政事的能力,获得了从政的一些经验。八阿哥贤的称号是八爷党吹的,只有康熙的认可一句胜过群臣百句。表面上雍正把心思都放在治国之上,表现的无争储之心。而八阿哥却到处活动。雍正表现孝顺忠诚,吃斋念佛,富贵闲人,康熙从未怀疑过他有争位的企图。 康熙知道诸皇子矛盾重重,谁继位都会打压过去的对手。雍正表现的尊释教道学,又信佛。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像唐太宗不选像自己的魏王,反而选晋王李治。就是怕魏王继位会对兄弟下手。而李治比较仁慈,他继位皇子都能保存。帝王最忌讳的就是兄弟相残。大阿哥、太子、八九十十四阿哥等在这方面让康熙非常不满。
十四阿哥好为将 :
十四阿哥个性爽直,重情重义。但重情义只是对八九十阿哥。心直口快,政治才能平庸。军事上是个天才,康熙非常欣赏。康熙后期的矛盾在内部而不是外部。需要的是一位能治理内政改革的帝王而不是统军打仗的帝王。雍正提出整顿积习的振作有为的政治方针,而八爷党多以仁义收买人心并不得罪人。三国时曹操曾问长子想法,长子曹彰讲好为将,曹操大笑。特别是太子被废,八爷党到处活动。康熙五十七年十四阿哥任大将军王,八阿哥知道自己无望,于是八九十支持扶持十四阿哥夺嫡。十四阿哥也是动了心思在八爷党的帮助下四处活动。八爷党的这些动作康熙是知道的,也引起了康熙的不满。而十四跟八爷党过于亲密,这是康熙所不喜欢。
康熙年纪大了,如有立十四阿哥之意应早召回了。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病重,完全是来得及召回的。当时康熙还让雍正代替自己去祭天。清史稿:庚寅,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圣祖在申昜春园不豫,命代祀圜丘。而圜丘祭天在清代是大祀,当由天子亲祭。康熙派雍正代祭正是表明要传位于他。清史稿:凡祭三等:圜丘、方泽、祈穀、太庙、社稷为大祀。祭服圜丘、祈穀、雩祀,先一日,帝御斋宫,龙袍衮服。康熙五十七年后至康熙六十一年这五年中十四阿哥一直在外征战,很有可能是让十四阿哥远离夺嫡之争。但十四阿哥经常跟八爷党密谋书信往来。有人讲雍正是把康熙的遗诏中的传位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这是不对的。1古代用的是繁体字。2清朝的召书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书写的。就是汉字能改,满蒙文如何改? 雍正继位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把康熙年间留下的弊端大多加改正。还不如讲雍正伪造遗诏,这还更说的通。雍正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在位十三年留下的朱批过千万字。康熙驾崩时国库只有八百万两,雍正驾崩时有六千万两。乾隆这败家子驾崩时只留一千多万两给嘉庆。
谢邀!
因为雍正深谙:得瑟的多,暴露的多,木秀于林,风必催之的朴素道理。同时他还具有“文士笔锋、辩士舌锋、武士剑锋”,三锋俱全,故是最后赢家。关于“九王夺嫡”,事情大致是这样的:
再活500年
康熙的战斗力还真不是盖的,在皇帝这个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的岗位上,他居然一干就是60多年(做康熙的对手也真够倒霉,就算不被他弄死,也会被他耗死)。好吧,你工龄越长,说明你离退休越近!但吓人的事来了:康熙“还想再活500年!”熬了近40年皇太子岗位的老二胤礽猴急了,这不就是个天大的BUG嘛!自己哪还有转正的机会呢?郁闷呐,于是整天喝花酒、逛窑子,把自己身体搞亏空也就算了,还连带吧国库都搞亏空了。康熙表示很生气,把老二给废了。
(康熙)
夺嫡上演
第一候选人被废了,就得物色新的候选人啊,同时意味着其他阿哥们机会来了。老大胤禔、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老十三胤祥、老十四胤禵,加上刚出局的老二胤礽,康熙的这9个儿子上演了争夺储君的历史事件,即“九王夺嫡”。康熙的一大堆儿子,个个都不是吃素的,特别是参与“夺嫡”九个。所以夺嫡之战可谓轰轰烈烈、惊心动魄。其中老九、老十支持老八,组成“老八集团”,老十四属于“老八集团”的备胎;老十三支持老四。
老大出局
首先是老大胤禔,老二出局后,他居然自告奋勇:“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这货实在是太傻冒了,想想看,这不是手足相残么?你让你老子的皇室体面可在?估计康熙下班后吐了两口血,都是被这二货老大给气的。可以发现,康熙有两条红线是绝不能逾越的:一是皇权,而是孝悌,老大踩了第二条红线。加之老三补了一刀,揭发老大曾请人施法,企图咒死老二。这就使得老大彻底出局,被康熙圈禁至死,原因:欲杀手足。
太子复立
老大的猴急,为老二的复出赢得了生机。半年之后,康熙又复立了被罢黜的太子。当然,太子复立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众位皇子阿哥们之间的夺嫡斗争,几乎发展到空前激烈的程度。各派势力纷纷站队,朝野上下一片混乱,掀起了一场足可撼动整个朝局的轩然大波。面对触目惊心的事实,康熙老头不得不防宫廷政变。所以复立太子,目的在于平衡各方势力。
(皇太子 胤礽)
太子再废
老二算是从小被惯坏了,换句话说,就是烂泥扶不上墙。非但不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集结党羽,挑战老子的权威。康熙老头寒透了心,再度罢黜老二,并判了个终身监禁。至此,老二算是彻底把自己给玩完儿了;老三是个书生,据传《康熙字典》就是他主持编撰的,虽然康熙也很喜欢他,但皇帝这差事就算了吧,搞搞学术研究倒是可以,皇帝实在是个高危职业,显然不适合老三。
老八集团
老八即“八贤王”。据传老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待人宽和,广结人缘。康熙一废太子后,命诸臣推举新太子,朝堂上下,居然公推老八胤禩,可见“老八集团”当时确是势力庞大、根深蒂固。康熙老头表示受到了威胁:“党羽甚恶,阴险已极,即朕亦畏之。”“朕深知其不孝不义行为,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义绝矣!”。老八这是想通过走民主推荐的道路晋升么?但是他踩到了康熙的第一条红线,皇权受到威胁,亲儿子也没有好下场,老二如此,老八亦如此。老八失势,老十四死保老八,差点被老子捅死,同时也断送了自己的夺嫡之路。
(八皇子 胤禩)
雍正登场
在夺嫡之战中,老四雍正自称是孤臣,他和太子党若即若离,和八爷党不远不近,只是埋着头做事(呵呵,都是做个他老爸看的)。雍正其实是精明老成,谨慎稳重,韬光养晦。并不是大家所看到的那样:至纵情山水,无意夺嫡。看看二月河所讲的故事,或许你就明白了,为什么胜出的会是雍正。
江夏镇任伯安是老八的心腹,常年雇用抄手,私建官员档案,要挟百官,纵横六部,并为老八私藏白银700 多万两。雍正派大将年羹尧生擒任伯安,并摸清了全部底细。在自己 40 岁生日那天,雍正把所有王爷都邀请到雍正府参加寿宴,暗地里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查抄了任伯安设在京城的万永当铺,缴获了全部档案材料。满满几个大麻袋,雍正当着所有皇子阿哥的面,从容地烧毁了自己煞费苦心才得到的证据材料。
雍正很清楚,有任伯安和那些档案材料作证,可以轻而易举搬到老八。但他更清楚,即使这样做,康熙也不会处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到头来,不仅揭了皇家的丑,还会把 “老八集团”推向自己的对立面。他的行为得到了康熙的赏识:“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传位于四子胤禛”。而事实证明,康熙的选择也是正确的。“康乾盛世”,雍正功不可没。
(雍正)
在中国历史上,雍正是极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也是最有争议的皇帝之一。雍正头上,各种疑团,神秘莫测、扑朔迷离,从未有过标准答案。历史真相,又有几人知晓?
「静水笑沧笙,你的鼓励,我的动力!」
一派以太子为首,主要成员皇三子、皇四子、皇十三子。
一派以皇长子为首,主要成员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四子。
这九人因多种原因不断被淘汰出局:
1、第一次废太子,皇长子提出要代父弑弟。皇三子诬陷皇长子魇镇太子,令康熙直接崩溃,皇长子、皇三子直接出局。
2、皇八子主动请婴处理刑部惊天大案弄巧成拙,第二次废太子时皇八子急于求成,派人到处拉选票及“海东青事件”令皇八子出局。
康熙和雍正都是完美主义者,皆性格不张扬,不失稳重,有能力,全力为朝廷认真办事,从来不会玩世不恭,瞎折腾,不像大皇子,八皇子那样,凡事以上位为前担反被康熙皇帝看破。
雍正的谋士戴铎曾经总结说:“处在像康熙这种英明的皇帝时期,最好夹起尾巴做人”。
康熙后期因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征讨葛尓丹导致国库亏空;土地被贵族囤积,老百姓无地可种,但政府却按照人丁数进行征税; 贪官污吏横行,吏治腐败。这些都使民心不稳定,威胁清朝的统治。雍正敢碰硬处理好这些难题等,颇得康熙圣心。
作为太子党一员胤禛最初的想法,就是要辅佐太子继位,给未来的皇帝当忠臣。太子也很倚仗胤禛,有事都让胤禛办。太子第二次被废无望觊觎皇位后,明里暗里暗助当时的四阿哥打压八爷党。
在关键时期,雍正封锁康熙驾崩和自己即位的消息,让自己的亲信四川总督年羹尧和奉国将军延信接替了皇十四子职务,解除了他的兵权。隆科多担任九门提督,控制京城防卫,自己心腹占据各主要位置。
康熙临终,召诸皇子及文武大臣,宣布:“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民间一直有康熙在弥留之际,留下遗嘱“传位十四子”,被国舅隆科多等人将“十”字改为“于”字,遗诏内容变成了“传位于四子”,一说,也成了日后雍正为保守秘密杀掉隆科多和年羹尧的佐证。是经不住推敲的。
关于这点我在《雍正成为九子夺嫡的大赢家,雍正改遗诏了吗?》问答中有所解释。有意朋友请查阅。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
雍正虽然口碑不佳,但却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愈演愈烈的时候,选择了不争,获得了康熙的认可。
作为一代大有为之君,康熙识人用人的眼光不必怀疑,但越是如此,越是麻烦,康熙既是皇帝,又是父亲,既要考虑天下安危,也要考虑家庭和睦,参与夺嫡的儿子都不是善主,所以他很难选择。
太子胤礽是他最初选定的人选,也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公开设立的储君,清朝本没有立太子的传统,但康熙打破惯例,一来可以给可怜的皇后赫舍里一个交代,二来太子母家索尼索额图等实力雄厚,有他们的支持自然可以江山稳固。
但是随着太子的长大,康熙越来越失望,不仅达不到期望,还胡作非为,于是康熙废掉太子,但是自己又舍不得,觉得与其让其他皇子你争我夺,不如安稳点就让太子接班,无奈太子实在烂泥扶不上墙,所以又废。
这就给了其他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老大搞巫蛊之术,老四隐忍不发,老八拉帮结派,老九老十是老八的忠实粉丝,老十三善良冲动,老十四军功盖世,谁是接班人,康熙只能一个个甄别,面上不表态,人人给机会。
最终他选择了老四。虽然后世有很多争议,特别是各种野史,认为雍正皇位来路不正,但是基本都经不起推敲,康熙传位雍正大有道理。
(1)雍正够狠,康熙晚年,国库空虚,官员腐败,康熙自身碍于情面不忍对群臣下手,但又不想给后人留下祸患。而雍正为人苛刻,面善心狠,由他当家,这些问题都容易解决,于国家有利。
(2)雍正不结党,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越是这样的皇帝,越是看中皇权,越是看中皇权,就越是忌惮下臣皇子结党,结党就意味着有阴谋,意味着不忠诚,而雍正隐忍不争的态度得到了康熙的由衷赞赏。
(3)雍正礼佛,这个笔者认为可能是康熙的一个误解,认为信佛之人心中自有善念,即便兄弟夺嫡,也不会赶尽杀绝,所以皇位交给他,不必担心其他皇子的安危。雍正确实没有直接杀掉那些兄弟,但是软禁流放和杀差不多,这也是雍正后世声名不佳的主要原因。
(4)弘历。雍正这个儿子给自己加分不少,历史上因为孙子得宠,老子沾光的事情不稀罕,明仁宗朱高炽就是沾了儿子朱瞻基的光。康熙儿子不少,孙子更是遍地开花,唯独对弘历青睐有加,不能不说是雍正即位额外的助力。
从后世雍正所作所为来看,康熙的选择是正确的,雍正在位十三年,勤政爱民,治国有方,把一个吏治腐败,国库空虚的国家变成了年有盈余,国力充盈的帝国,为乾隆盛世打下基础。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雍正是清代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但是他却同时又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赞他的人说:雍正在位十几年,革除了康熙时期的弊政,刷新了吏治、整顿了朝纲。行事刚愎果断,用人唯才是举!通过他的大力整治,从某种程度上挽回了自康熙晚年形成的颓废之势。客观上为后来的\"乾隆盛世”打下了基础;贬他的人说:雍正得位不正,忤父逆母。对兄弟冷酷无情,对功臣卸磨杀驴。是清代少有的暴君!
这些历史旧帐,自是仁智自见。那么,雍正是如何能从康熙的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最终登临大位的呢?下面尝试着分析一下,如有谬误之处,还请予以斧正。
首先是才能问题!雍正的确有作大事的才干。而且几次成功地完成了康熙交派的任务。从而以\"实干家″的形像被康熙所欣赏!这是他能被选择为继承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格局问题!与其他几位皇子的锋芒毕露相比,雍正懂得忍耐。他的\"以不争为争″的策略收到了奇效!正是他的隐忍使康熙看到在利益面前,哪个皇子能以大局为重!而能以大局为重者,才是为君者应该具备的格局!因此,那些被皇位香饵所引诱得尔虞我诈、翻云覆雨的皇子们自然也就出局了!
最后是布局问题!在那个康熙年老,储位虚悬的特殊背景下,想要真的一动不动坐等天上掉馅饼是梦想!即使康熙真将皇位交到雍正手上,如果没有一定的实力作后盾,那他也坐不牢皇位、治不了天下。因此在诸皇子“明动”的形势下,雍正也在“暗动”!暗中在要害部门布局。笼络了隆克多等重要大臣为己所用,又举荐年羹尧掌握了军权…谋定而后动,压制住了其它皇子的势力!才得以顺利地接过康熙交给的\"皇权接力棒”!
上述各点只是个人见解,欢迎补充和交流!
康熙帝是清朝最伟大的皇帝,他一生有三十五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十九位。其中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首先是大阿哥胤禔,其依靠的是他的舅舅大学士明珠。
其次是太子二阿哥胤礽,胤礽在1岁时候就被封为了太子,本是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皇子,但胤礽对自己的骄纵放任引起了和康熙帝的矛盾,虽然其天资聪慧才能过人但最终还是被康熙帝废黜,在第一次废黜之后,太子仍不能悔改导致再次被废黜。
实力最强大的是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四阿哥胤禵均追随他。但康熙帝平生最恨结党营私,因此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黜的公选太子事件中,因大臣们推举八阿哥为太子而遭到了康熙帝的圈禁,因此康熙帝内心之中对胤禩还是比较厌恶的。
最后就是成为了雍正帝的四阿哥胤禛,其实四阿哥本是太子党一派对于储君并不奢望,但是变化发生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黜后。此时八阿哥锋芒毕露遭到了康熙帝的打击,从而让四阿哥胤禛选择了沉默以待时机,他适时地支持太子复位给自己带来了好评。
由于大阿哥胤禔、十三阿哥胤祥被康熙帝圈禁因而退出了对储君的争夺。太子胤礽知错不改也让康熙帝对其失去了信心,最终太子第二次被废黜并被康熙帝圈禁。
由于胤礽再没有翻身的可能,因此对于储君的争夺就变成了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的三人转。三阿哥胤祉虽然年长但是羽翼未丰满成功的概率极小,他为了保全自己不被康熙帝制裁就主动退出了对储君的争夺,因此储君之位也就成了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的两虎相争。
表面上看胤禩的集团势力庞大人员也众多,对于太子之位也是势在必得其实不然。首先说康熙帝对于胤禩就极度的反感,太子胤礽在第一次被废黜时是因为失去人心,但胤禩却收买人心被公推太子。康熙帝对其行为评价为其心可诛比胤礽坏百倍,同时胤禩对太子之位的觊觎之心也遭到了康熙帝的厌恶甚至圈禁来打击他。
而此时的胤禛不仅韬光养晦收敛锋芒还暗中安插自己的实力派亲信在朝中任要职,尤其对兵权的控制,胤禛对胤禩强太多。外有陕甘总督年羹尧节制十四阿哥胤禵的西北远征军,内有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控制京师防卫,还有善于带兵被启用的十三阿哥胤祥,其部下控制了京师周围的部队兵权,这些都为四阿哥胤禛的继位创造了先决条件。
最终没有兵权的八阿哥胤禩只能俯首称臣,而孤家寡人的四阿哥胤禛却成为了康熙帝指定的接班人,四阿哥胤禛在康熙朝晚期作风干练做事深得康熙帝的喜欢,因此成为皇帝也就没什么悬念了。
“九子夺嫡”雍正胜出,原因很多,外部原因不说,从雍正自身看,他拥有三件制胜法宝。
雍正有个家奴叫戴铎,很有谋略,可以称之为策略规划师。康熙五十二年,也就是康熙二废太子后,他上书胤禛,提出三条争皇位的建议:第一条是搞好父子兄弟关系;第二条是搞好与朝臣的关系,赢得他们的支持;第三条是在本门中培养亲信,壮大自己的实力。
如果细品雍正在康熙晚年的处事风格,不难发现他基本是照着这三条做的。他刻意与康熙搞好父子关系,兄弟之间尽量谁也不得罪,他礼遇大臣,培植了年羹尧和隆科多等亲信。这些都为他继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然,雍正能不能登大位,主要还在康熙。本人觉得雍正能得到康熙的支持,主要是他采纳戴铎的建议,总结出三大法宝。
第一法宝:适度表现
康熙是个英明的皇帝,在他面前不表现才华,他会认为你是庸才,弃之不用。过分表现才华,他会产生猜忌,认为你有野心,于是打击你。所以,在康熙面前,雍正的做发法是适度表现。他不主动请缨,过度展现才华。但是,康熙安排的事他从不拒绝,而且尽全力干好。这使得雍正在康熙眼中,既能干又没有野心。
第二法宝:极度隐忍
康熙之前对胤禛有一个评价,叫“喜怒不定”。康熙的评价是非常准确的。雍正当皇帝后,高兴时发誓赌咒说,不做对不起年羹尧的事,结果不久就把年羹尧杀了。雍正后来还让康熙去掉“喜怒不定”的评语。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为了争取皇位,他把寺庙里学来的隐忍用到极致。康熙喜欢忠,他表现忠;康熙喜欢孝,他表现孝;康熙喜欢悌,他表现悌;康熙喜欢仁,他表现仁。不管雍正是不是真的“忠、孝、悌、仁”,但在康熙眼里他就是那样的人。
第三法宝:不争而争
不争而争是最好的争。太子急不可耐的争,两度被废;大阿哥不失时机的争,被圈禁;八阿哥被人推着争,康熙把他打击得体无完肤。雍正表面上从来没有表现出对皇位的觊觎,但私下里,他拉拢年羹尧、隆科多、十三阿哥胤祥等等,真正内外掌握军权的都被他控制。因为不争,所以不会成为康熙打击的对象,他才可以从容地想事,从容地做事,把事做到尽可能好。
个人观点,欢迎加关注讨论。
康熙一生共育有三十五个儿子和二十个女儿,长大成人的儿子有二十人。雍正皇帝胤禛是皇四子,从概率论方面来讲,胤禛只有百分之五的机率能获得皇位。但最终他却力压众皇子,有惊无险的在九子夺嫡中胜出。
在储位之争中,皇四子胤禛参与的时间并不算早,他是在太子胤礽复废之后,才不露声色的参与到争夺战中,最终后来者居上。太子胤礽被废之初,先是庶长子胤褆(zhi)得意,接着是皇八子胤禩被重用与保举。
雍正看的很清楚,他自己与储位无关,不妨表现的洒脱一些,维护好既得利益,争取将来的处境好一些。为此他采取了四处讨好的策略,周旋在储位之争中。
雍正与太子胤礽的关系算是平常化,既不像皇三子胤祉、十三子胤祥与之密切,又不像庶长子胤褆、皇八子胤禩与之对立。胤礽被囚禁后,雍正作为看管人之一,他早已看穿康熙只是恨其不成气,绝不会置其死地。
因此,雍正对胤礽并没有落井下石,而是保护他的正当利益。胤礽曾说康熙说他弑逆实为冤枉,康熙当时不让人转奏胤礽的话,而雍正甘冒风险为其转奏,康熙听后释放了胤礽,雍正对这件事的处理可谓是一箭双雕。
不仅使胤礽得到好处,还对康熙理解废太子也有好处,得到众人的好评。雍正与胤禩的关系一般,他不希望胤禩成为太子,也不想把关系搞得太僵,以免将来遭到打击,所以他对胤禩集团保持着若即若离的态度。
雍正对康熙关系备至,与胤祉一道冒死劝康熙治病就是例子。他在康熙面前给包括胤礽在内的诸兄弟说好话,企图获得康熙的好感与信任。康熙曾说过雍正度量过人,深明大义。雍正也因此很快被晋封为雍亲王。
康熙曾说雍正保奏胤礽乃是伟人之举,但雍正却对此否认。因为胤礽的命运预料,如承认则可能被认为是太子党,那就得不偿失了。由此可见,雍正擅长工于心计,废太子的事件锻炼了雍正,为其积累了经验。
太子胤礽再度被废时,更多的皇子加入到储位争夺中,雍正便是其中之一。雍正制定了处理宗亲、朝臣诸种关系的策略,以争取各方面的好感和支持。雍正认识到此刻既要表现出有能耐,又不要重蹈胤禩的覆辙。
对待诸兄弟,要以胤礽暴虐为戒,多于团结他人,使有才者不嫉妒,无才者来依靠。对朝臣,不分亲贵加以笼络。对藩邸人员加以培养,形成自己的嫡系势力。雍正的活动手段是力图隐蔽,不露痕迹。
雍正三番五次的表示自己对皇位没有兴趣,故而不收党羽,不树私恩小惠,与妻、舅家族关系都很平常,与大臣没有一个亲密往来的,同兄弟也不私相结交。其实这些都是做给人看的假象,结党纳派雍正自不落后。
雍正分封在镶白旗,自从决定争取储位后,他就鼓励帮助属下人谋求官职。戴铎则由广西按察使升任四川布政使,魏经国任湖广总督,年遐龄曾任湖广巡抚,其子年羹尧为川陕总督。雍正还与洋人贸易以扩充财力。
隆科多原是胤褆党人,后来与宗族转而支持胤禩,隆科多取得康熙信任后不再结党,在奉命清查京仓时,被雍正收服。此时的胤祥也成为雍正的铁杆之一,雍正经营的集团比其他皇子的都晚,而且规模人数也不多。
雍正的不张扬,恰好突显出其它党羽的锋芒,让康熙产生他不结党的错觉,也给对手以无所作为的假象。在其它争储集团纷纷倒下时,雍正依然不急不躁。这些都获得了康熙的认可与好感,加深了父子之间的感情。
据记载,康熙曾十一次前往雍正的狮子园,有一次雍正把乾隆引荐给康熙,一时三皇帝交谈,被后世传为佳话。康熙对雍正也着意加以培养,让他参与管理部分国家事务。凡是康熙交办的事,雍正都认真负责的完成。
雍正的严格执法、奖罚分明的办事风格深得康熙欣赏,再加上他的殷勤孝顺,都符合康熙立储的条件。可见,康熙应该是把雍正作为皇储的候选人之一。但因前车之鉴,加之对十四子胤禵比较看好,所以最终没有确定。
雍正与胤禵是康熙晚年最钟爱并着意培养的两个皇子,两人各有优点,但并非是最佳人选,因而康熙到死也未立太子,但帝位终究要传下去,就只能依靠临终遗诏。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隆科多宣布遗诏,雍正即位。
遗诏是由隆科多口头宣布,因此也引起了后世的各种猜测。有种说法是,康熙临终时迟迟没有立储,国不可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形,而胤禵远在西北,只能立雍正。还有一种说法就是遗诏被篡改,最终却是莫衷一是。
综上所述,雍正能在九子夺嫡中胜出,并非偶然,这是隐忍、策略、手段与机会的完美结合的产物。这件事件再次说明,隐忍不发并非就是无能,而锋芒毕露也未必就是稳操胜券,能笑道最后的才是真正的王者。
“清史”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7日,康熙皇帝生病了,冬至祭天仪式由皇四子胤禛代为主持。13日,康熙在畅春园召见胤禛,胤禛还未到时,康熙已经向守在病榻前的皇三子胤祉、十三子胤祥、皇八子胤禩、步军统领隆科多等人交待由老四胤禛继皇帝位,胤禛赶到后,向康熙磕头问安,康熙告之病情严重,胤禛含泪安慰。晚8点左右,康熙帝崩逝。隆科多当众宣布康熙遗诏、命胤禛即位,胤禛哭晕在地,众人再三劝慰,他强打精神办理父皇丧事。次日,胤禛封胤禔等人为亲王。他还特地将统兵青海的皇十四子胤禵召回京,并下令关闭京城九门。20日,胤禛登上皇位接受百官朝贺,改翌年(1723)为雍正元年。
他当廷宣布继承父皇的一切定规,不作任何变更,他还呼吁诸兄弟一体,皇室团结,共图大清江山万世之固。
雍正的即位到底是不是康熙的意旨,他上位合法与否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至今仍众说纷纭,无法盖棺定论。
最喧嚣尘上的一种说法是,康熙在弥留之际,留下遗嘱“传位十四子”,并将遗诏交给国舅隆科多,而执掌京城卫戍兵权的步军统领隆科多是胤禛之舅,也是胤禛死党,两人秘密勾结,将“十”字改为“于”字,如此一来,遗诏内容变成了“传位于四子”,皇四子胤禛便在众人质疑的眼神中顺利地登上了皇位。当时,被康熙一直看好并当作接班人培养的皇十四子胤禵还远在青海西宁统兵戍边,但他受到胤禛心腹、手握重兵的四川总督年羹尧的监视与制约,无法调兵发起反击,而在京的诸皇子也都被隆科多的人监视起来。因此,雍正之所以能篡位,主要凭借年羹尧、隆科多二人之力,隆科多是雍正生母吴雅氏的兄弟,手握京军和禁卫军大权,而年羹尧则是雍正侧妃之兄,他自己又是位高权重的统兵大将。雍正登基后,隆、年二人炙手可热,位至极尊。
雍正在自己亲笔所写的《大义觉迷录》一书中,为驳斥当时朝野盛传的关于他继位不合法的传言,就有意无意地记下了当时最流行的几种说法,并加以解释和驳斥。其中有这样一段:康熙死时,十四子胤禵还远在西北边疆,隆科多假传康熙旨意,立皇四子胤禛为帝。皇十四子胤禵原名胤祯,而皇四子名胤禛,隆科多若想篡改遗诏,其实并不困难。雍正对这些传闻一一反驳,但语气含混闪烁,不太有力,反而有欲盖弥彰的嫌疑,所以给后人留下了重重谜团。
总的来说,关于雍正继位传言甚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康熙是正常病死的,死前临时指定胤禛为继承人。【2】康熙患重病,弥留之际口谕传位给十四子胤禵,而隆科多竟当面改为传位于四子,康熙大怒,气绝身亡。【3】康熙临死前留下遗诏“传位十四子”,但雍正勾结隆科多,篡改了遗诏。【4】康熙为了冬至祭天而斋戒静养,他独处密室与外界短暂隔离,雍正与隆科多买通内侍,在康熙的食物中下毒。康熙中毒昏死,隆科多假传圣旨召诸皇子入畅春园探视,实际上是将有竞争皇位动机的人全部变相软禁起来,然后宣布篡改过的遗诏,雍正遂得以坐上龙椅。
后来,隆科多和年羹尧与雍正帝关系极为密切,但随着雍正逐渐夯实、稳固了帝位,这两个掌握了太多有关他上位秘密的权臣,渐渐成了雍正的眼中钉、肉中刺。后来,雍正终于找借口将二人分别除掉,正应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句俗语。而稗官野史中传的最沸沸扬扬的,却是雍正登基后,诸兄弟中有人知道他是篡位之人,对其多有不满,于是,雍正开始同室操戈,手足相残, 用严刑峻法打击之,诸兄弟中较有实力的或曾和他争位较量过的,陆续被他圈禁或干脆一杀了之。对他威胁最大的胤禩和胤禟被削去爵位,并被开除宗籍,仍不解恨,又将二人之名改为带有侮辱性质的“阿其那”、“塞斯黑”(满语:猪、狗之意)。不久,又将曾参与“夺嫡”且最具实力的老十四胤禵圈禁起来。因胤禵和雍正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方幸免于难。胤禩和胤禟就没那么幸运了,后来,二人先后不明不白地死于圈禁所。
然而,官修正史里有关雍正继位的权威记载却极为简略:康熙临终,召诸皇子及文武大臣,宣布:“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