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历史上明朝有些士大夫选择投清自保,相反宋朝有些士大夫选择投海

历史上明朝有些士大夫选择投清自保,相反宋朝有些士大夫选择投海

2020-10-10 09:31阅读(65)

历史上明朝有些士大夫选择投清自保,相反宋朝有些士大夫选择投海自杀,对此你怎么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

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你说明朝,有多少是官员投降清朝,宋朝有多少官员投海自尽?它们之间隔了一个朝代,隔了一个元朝。

实际上依我看宋朝不是一个完整的朝代。在北边先后有过金国,辽国,在西面儿还有我夏国,宋朝的疆土也不算大。那时的东京汴梁好像挺繁华和发达,从《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看出。宋朝时期好像是重文轻武。在朝廷当中奸臣当道。 在历史的几个朝代中都受外敌的侵扰。最终宋徽宗等朝廷官员3000余人俘虏到吉林的农安。受尽了亡国的耻辱。

你说的是到了南宋时期,元朝军队攻打南宋的京师。那是在1279年3月19日的。厓山海战,南宋主将张世杰主张决一死战,他带领军民近20万人迎击元朝部队,元朝带领蒙古人1000余人,汉人20000余人,与南宋军民进行了生死决战,但不敌元朝侵略军,南宋全军覆没。

此时,南宋丞相陆秀夫背着9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自尽。随之而来的还有翰林学士刘顶孙,礼部尚书徐宋仁,兵部尚书郎茅,史部侍郎,枢密侍郎等大批官员纷纷跳海殉死,整个海湾死尸数万人,真是惨不忍睹,南宋灭亡。

再说许多明朝官员投靠了清朝朝廷,他们看明朝已经灭亡,第一要找个生活的活路。他们有许多官员受够了明朝后期腐败的 熏染,也要弃暗投明。

据说明朝镇守辽东的洪承畴将军被俘时也是立而不跪,三番五次说服都不好使,最后皇太极派他的爱妾庄妃去了。通过一宿的说服果然见效。说是这里有个传闻,不知道是真假。洪承畴就降服了。

清朝入关,有很多明朝的官员降服这也是历史的必然。不然的话,清朝就那几十万,怎么治理这么大的一个中国。在投靠清朝的官员中,洪承畴的官儿最大,在他的带领许多官员都倒向了清朝,有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祖大寿等人。这些人为清朝巩固和发展贡献不少力量。虽然吴山桂在半路期间有些反复。那也是再所难免。

这会网友说,有投海自尽的,有投降的,怎么看?也不能说投海的就全对,投诚的就全错,得按当时的条件当时分析。现在没法加以评论。

《作者原创》

2

感谢邀请。按照现在史学家的说法,清灭明,元灭南宋,都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纷争。从历史上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大一统的思想。

古代的士大夫们,饱读圣贤书,深受忠君思想的熏陶。秉持忠臣不事二主,为君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思想。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另外,古代的士大夫们一向看不起周边的少数民族,认为他们是胡人。当然,总体说来,少数民族无论在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都落后于中原王朝。

有元一朝,蒙古人统治中原不到百年。满人入主中原后,曾有士大夫称,胡人无百年的国运。但后来真不是那么回事。至于说到明臣降清的多,宋(南宋)降元的少,说法绝对了。满人南侵,汉人抵抗也很激烈,要不怎么会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屠杀。

从历史资料看,南宋也有投降的士大夫,明朝也有坚决抵抗的人士。凡事辩证的看,也就释然了。



3

忠贞报国之士,贪生怕死之徒两朝都有,没有什么奇怪的。

4

崖山海战确实可歌可泣,十万军民沉尸海底,陆秀夫背负宋帝投海而亡,但这并不代表宋朝就没有贪生怕死的士大夫。

如果没有,那么伪楚皇帝张邦昌、伪齐皇帝刘豫怎么解释?宋太皇太后谢道清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带着一群文武百官向伯颜投降又怎么解释?

而对宋影响最大的就是襄阳知府兼京西安抚副使吕文焕,没错,就是那位坚守襄阳数年的吕文焕。正因为他的投降,导致宋朝“沿江诸武帅怨朝廷处置失宜,望风降附”,宋朝长江防线全线崩溃。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当时的长江一线大都是吕家旧部,不是吕文焕曾经的旧属,就是他哥哥吕文德的部将。而吕文焕降元后,官拜荆湖行省参知政事,跟随伯颜南下伐宋,正因为有他这个活广告,自然触动了那些想活下去的人的小心思。

看看吕文焕劝降的功绩:

鄂州守将张晏然及都统程鹏飞(夏贵姻亲,夏贵为吕文德同乡兼旧部)投降;

沿江制置使兼知黄州陈奕投降;

总管石国英、蕲州安抚使管景模(吕文焕亲友)投降;

知安东州陈岩(吕文德旧部)投降;

驻守于江州的兵部尚书吕师夔(吕文德之子)投降;

江西安抚使知江州钱真孙、江州都统管如德(管景模之子)投降;

殿前都指挥使知安庆府范文虎(吕文德之婿)投降。

淮西安抚使兼知庐州、五郡镇抚吕文福(吕文焕从弟),杀宋廷使者后降元。

此外,吕文焕亲自招降的还有池州张林。

这一幕是否非常眼熟?对,400年后的明末洪承畴,也做了同样的事。

所以汪郎想说的是,对于宋末或明末的这些为旧王朝死节,或在新王朝苟且偷生的封建士大夫们,都不必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宋人也好,明人也罢,都不缺乏殉国的忠臣和投降的汉奸。

事实上,明朝的士大夫也并不全是投降的,殉国的也很多!

崇祯殉国后,自杀殉国的士大夫有:户部尚书倪元璐、工部尚书兼大学士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左副都御使施邦曜、兵部右侍郎王家彦、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卿的吴麟征,左中允刘理顺、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等,而后两位都是举家殉国。

这还不包括锦衣卫、太监、宫女等数千人集体自杀殉国。

到了清军入关,誓死抗清并殉国的也是不计其数,如: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金声、兵部尚书张煌言、湖广总督何腾蛟、原左都御史刘宗周、兵科给事中陈子龙、长乐知县夏允彝及其16岁儿子夏完淳、按察司佥事邱祖德、泾县知县尹民兴、石埭知县朱盛浓、贡生吴应箕、进士侯峒曾和黄淳耀、大学士黄道周、江阴县典使阎应元、南明兵部尚书堵胤锡、南明右佥都御史瞿式耜、南明兵部侍郎张同敞、南明大学士史可法等;

这还没有计算其他反清义军和武将,包括南明永历朝之魂李定国!

当然汪郎并不是说,在面临王朝、民族生死危难之际,明就一定强于宋,只是每个朝代都有好与坏的两面;我们痛惜崖山海战的十万民族英魂,也怀念明末的抗清英杰!

不能因为你喜欢宋,或你讨厌明,就去放大宋的优点,放大明的黑点,这是不对的,被打脸也是活该!

当然,现在很多人只看到崖山海战的宋朝士大夫,看不到明朝那些殉国的民族脊梁,除了某些有心之人在网络上或媒体上故意带偏外,主要还在于“水太凉”先生钱谦益,大清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洪承畴、以“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为首的三顺王、鼓吹“剃发易服”孙之獬,这几个人实在太有名了。

况且,清乾隆的一部《贰臣传》更是将明末的风云人物定了性,但金、元两朝可没有什么《贰臣传》之类的去做过河拆桥的事,这样时间一长,就给现在的我们造成了一种宋末士大夫都是硬汉,明末士大夫都是软蛋的历史错觉!

说到底,老朱家还是缺少人啊,没有人为他家发声,所以被黑的体无完肤!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5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受外族入侵,一个是宋朝末年,元蒙从北方入中原,一个是明末满清从东北入关,两个历史阶段都有汉人如何对待外族进入建国,尤其前朝的士大夫官僚,在两个时期截然不同,元蒙进入后,建立元朝,南宋的士大夫,不甘受辱,纷纷选择投海自杀,不愿在元朝当官谋生,苟且偷生,这一点其实延续了中国几千年忠君忠国的思想,与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亡是一脉相承的,在宋朝时中国基本仍然是封闭的,整个文化思想体系几千年不变,基本纯洁无暇。而到了明末由于西方文化逐渐渗透到中国,在待人接物,对待国家与个人方面,已经开明灵活,不再死板固执,审时度势,面对满清的大举入侵,明末的遗老士大夫,甚至手握重兵的一方大臣,有相当一些人投清自保。最有名的就是吴三桂,当时是辽东总兵,他投降多尔衮,献出三海关,才有了清兵入关。洪承畴,当时是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其他武将如孙之獬、文人如钱谦益、侯方域、冒辟疆等都无节投降。当然,也有忠贞不屈的勇士,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傅山等文人,有史可法、秦良玉、黄道周等之武将,坚持反清复明,至死不渝,可歌可泣,令人惊叹,明末的这段历史,并不是所有人都投清自保,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君忠国,那是渗透在骨子里的!

6

歷史從來就是后代王朝評說前朝王朝。併且是歷史評說歷史。爭論不休。無一統一定論。無論什麼階層,人的生存是第一位的。由於新的王朝的統治者的施政政策以及綏靖懷柔,使前朝士大夫看到了賴以生存的希望自己還有被利用的價值。再加上康熙大帝在明孝陵前的優秀的表演,獲取了民心,使前朝士大夫心甘情願為其鞍前馬後做貢獻。

7

看到这个问题,怕引起误会,我谈一下自己的观点:1、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不论哪个朝代,哪个民族建立政权,在改朝换代时,都有忠于前朝,以死殉国的,甚至于毁家纾难。都有为新政权的建立前赴后继,不惧牺牲,英勇奋战的。从历史的角度看,旧政权的灭亡,新政权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旧政权不论什么原因,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被新政权代替,新政权建立后,建立起新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意义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中国有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皇帝虽然是是上天之子,金口玉言,但是统治社会,管理百姓,不是皇帝一人说了算。需要一个强大的统治集团,这个统治阶层是新政权的骨干,享受社会产生的福利,皇帝的言行除自己享受外,首先需要考虑这个集团的利益。随着政权建立时间的延续,这个利益集团越来越庞大,等到社会无法承受其消耗时,民不聊生,揭竿而起。旧政权就灭亡,旧政权的统治集团搜刮的财富就会转移给新政权,如此循环往复了几千年。从当时来说,有的是政权之外的原因,

外部势力入侵,现在看,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内部事务。是旧利益集团和新利益集团的斗争。3、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统治阶层为了更好的管理社会,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忠君爱国,都是统治集团的管理方式。儒生、书生受教育最多,一般都是旧政权的维护者,为了旧政权,不惜牺牲一切。4、在新旧政权更替的过程中,有些旧的利益集团成员,为什么为新政权服务,有的还竭尽全力,鞠躬尽瘁。有的是看透了旧政权的腐败;有的是为了保持既得利益;有的是因为旧政权分赃不均心生怨恨;有的是受到排挤。

总之,各有原因。5、宋朝和明朝也不例外,抗争到底、投海自尽,投奔新政权自保的大有人在,与朝代民族没有关系。

6、封建社会灭亡后,日本工业文明兴起,就来侵略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汪精卫等伪军就有数百万。看来,投降自保与舍生取义不是封建朝代的专利!

8

明朝投清自保的洪承畴,身为明朝大臣在松山战役失败后降清,他的作为被家人抛弃,晚年凄凉他死后清朝把他列入了“贰臣传”,让人唏咦不已。

清军入关以后,孙之獬俯首乞降,清廷让他当了礼部侍郎。孙之獬为博得满清主子的欢心,自行剃发易服,并问清廷主人建议,多尔衮允后下达剃发令。并出动大量军队采取铁血手段大肆屠杀之后,逼迫全国汉人穿起了满人服装,留起了金钱鼠尾辩。激起了汉人众怒,后被农民起义军处死,留下个遗臭万年的骂名。

其实誓死抗清并殉国的也多,如: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金声、兵部尚书张煌言、湖广总督何腾蛟、原左都御史刘宗周、兵科给事中陈子龙、按察司佥事邱祖德、泾县知县尹民兴、石埭知县朱盛浓、贡生吴应箕、进士侯峒曾和黄淳耀、大学士黄道周、江阴县典使阎应元、南明兵部尚书堵胤锡、南明右佥都御史瞿式耜、南明兵部侍郎张同敞、南明大学士史可法等;值得世人称道和纪念。

崖山海战确实可歌可泣,何等悲壮,十万军民沉尸海底,陆秀夫背负宋帝投海而亡,而对宋朝影响最大的就是襄阳知府兼京西安抚副使吕文焕,正因为他的投降,导致宋朝“沿江诸武帅怨朝廷处置失宜,望风降附”,宋朝长江防线全线崩溃,宋朝的危亡已成定数。

王朝的兴衰更替,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间无数的保家卫国之士,堪称民族英雄,值得称道,将留芳百世。也出现少数的卖国求荣之徒,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架上,遗臭万年。

一个盛产英雄的民族,将是一个进步的民族,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从磨难中一步步走来,为之奋斗上下求索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引领中国人民在追求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道上坚定地阔步前行。

9

谢邀回答:

明朝士大夫选择投清自保,这与一个朝代的兴亡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一个朝代的衰败才会引起另一个朝代的兴旺。那么这个朝代的士大夫怎么选择他的下一步,与这个朝代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这个朝代没有政策对人民有利,而且还乱收苛娟杂税。这个朝代的人民就会

生活在一个地狱,对这个朝代也不会忠诚。因此,每个朝代的晚年政策都非常的腐败,同样腐败的宋朝,宋朝士大夫为什么还是不愿归顺,而明朝的士大夫就选择归顺呢?原因有这些:

因为当时元朝是蒙古人创建的朝代,人们对这个蒙古人创建的朝代还非常的陌生。那么到明朝之后的清朝,虽有汉族人,但并非汉族所建。人们多少也会对少数民族多少有点了解,因为当时中间之隔了一个朝代。而且当时的明朝士大夫也不是完全的都投靠了清朝,每个朝代都有刚正不阿的士大夫,只有一少部分投靠了清朝。那么我们也只能说,宋朝的士大夫有骨气。

其实也和当时的政策有关系,但是的宋朝大力推行文官,而松懈了武官。所以造成了宋朝的军队实力弱。这也是为什么要投海了。文官在元朝时没有武官的地位高,那么自然对文官的看法也就不同了。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现在我们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注重德才兼备的干部培养,反腐倡廉,文武双全,在这里可以更好的培养未来的优秀人才。从现在看古代我们总觉得古代没有现代好,这是必然的。

10

宋朝和明朝亡国时情况相似,都受到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但士大夫在面临投降或殉国的选择时,却因三点因素而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决定。

一、高薪养廉,宋朝士大夫工资是明朝的十倍

我们评价一个单位好坏,员工的工资福利是一个重要标准。同样是给国家打工,宋朝文人的经济待遇就比和明朝同仁们强太多了。

在工资薪金发放上,宋朝皇帝比农家出身的朱元璋明显出手阔绰。以宰相一职为例,宋朝宰相年俸能达到10800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324万元,退休后还能领取一笔数目不菲的职业年金,足够在东京买座宽敞的宅院,过上惬意的晚年生活。而明朝正一品宰相年俸仅为576石大米,约为14万元年薪,也就刚过今天的12万个税起征点,连宋朝同仁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宋真宗赵恒《励学篇》中的名言,正是有了国家首脑的重视和鼓励,使官员没有必要为了蝇头小利而贪赃枉法,也给了包拯等官员刚正执法的底气。

明朝给官员设计的工资水准,仅够其个人的吃穿用度,养家糊口都成问题,更别说日常交际娱乐了。比如著名的明朝清官海瑞,一生清廉,死后家里却连个棺材都买不起。因此,即使朱元璋这样的猛人用剥皮、点天灯等酷刑震慑贪污犯罪,却依然挡不住前赴后继的贪官们。

二、共治天下,宋朝给予士大夫更高的政治地位

宋太祖赵匡胤是靠“陈桥兵变”起的家,深知藩镇割据的危害,因此对武将历来很警惕。其在开国之初就建立了一套士大夫管理体系,在中央由文官担任户部侍郎,地方的“一把手”也全部由文官担任,统一管理辖区内的政务和军务,武将要无条件接受文官调遣,可见政治地位之高。

不仅如此,在宋朝还有一条“不杀士大夫”的不成文规定,这相当于给文官们发了个“免死铁券”,而且比朱元璋的铁牌管用的多。

宋朝历任皇帝对文官管理都比较宽松,在朝堂上言论自由,即使因政见不同顶撞皇上也没人会记仇,哪像明朝的文官上朝的心情如上坟,一不小心说错话就掉了脑袋,甚至当众扒了你的裤子杖毙庭下。下朝后,宋朝的皇帝和大臣在生活上也是各自安好,不会有锦衣卫天天监视你晚上吃什么?和哪个小妾同寝。

如果皇帝要治你的罪呢?同样不好使!在《水浒传》中,宋江只是一个微末小吏,犯的是杀人的大罪,也不过是被判刺配流放。到了中央文官阶层,更是相互抱团取暖,如宋仁宗时期,江苏高邮发生了一起武装暴动,主政的地方官因无力抵抗,竟私下出重金贿赂叛匪离开。宋仁宗知道此事后非常震怒,坚持要杀一儆百,但当时的范仲淹坚决不同意,并表示:“不杀文官是大宋的祖制,这个口子不能开,不然哪天皇帝要杀我们怎么办?”文官们听后都觉得有理,于是第二天集体上朝反对,宋仁宗无奈只好将这个地方官发配完事。

三、亡国等同为奴,元朝比明朝实施更严苛的民族政策

元朝靠骑射得天下,打心眼里瞧不起战斗力掉渣的宋人。入主中原后,他们将全国各族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管理文化与宋朝儒家文化格格不入,宋朝士大夫在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下难有出头之日。

到了满人入关时,清朝充分吸取了元朝民族政策的失败教训,改用怀柔政策笼络、分化汉族士大夫阶层,重用一批汉人高官。如洪承畴、范文程等有威望的文人率先倒向了清朝,并帮其出谋划策、建章立制、组织策反,为满清顺利入关做出了重大贡献。

结语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你对他人真心实意,人家自然投桃报李。你认为的理所当然,也不过是利益的暂时依附。否则,再响亮的呼声,也不过是散场后的人走茶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