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徒弟超越师傅,成飞是怎样放弃俄系道路逆袭成功?

徒弟超越师傅,成飞是怎样放弃俄系道路逆袭成功?

2020-10-10 03:01阅读(67)

徒弟超越师傅,成飞是怎样放弃俄系道路逆袭成功?:歼20隐身战机的装备服役不光让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范围内第二个批量装备隐身战机的国家,而且歼20的装备

1

歼20隐身战机的装备服役不光让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范围内第二个批量装备隐身战机的国家,而且歼20的装备服役也让我国在新型战机的研发上成功走在了世界前列。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歼20的缔造者成飞的功劳,作为我国第二家先进战机的研发厂家,成飞的历史可谓是一把辛酸泪,因为其当初只是从东北老大哥沈飞的队伍中分离出来的一支小队伍罢了,而且从一开始可谓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但是成飞依旧凭借着自身的实力一步一步成功坐上了中国先进战机第一的宝座和获得世界先进战机“气动狂魔”的称号,那么从被抛弃的徒弟到如今的超越师傅,成飞是怎样放弃俄系道路逆袭成功?

在说成飞之前我们先说一下我国第一架战机研发企业沈飞吧,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先进战机研发生产企业,在沈飞的厂房中不仅诞生了我国第一款国产战机---歼5战机,更是后面诞生了国产超音速战机等多款先进战机。而成飞则是中国战略发展之下的一个分支,在那个大三线战略部署下,从沈飞队伍中被分配到西南地区了一支要什么没什么的航空队伍,在一开始这支被分离的队伍可谓是娘不亲爹不爱,没人脉,没投资,每年的订单投资也都是一种后娘养的感觉,但是成飞人依然从一支不被重视的年轻队伍一步一步成为研发歼20先进战机的航空巨头。

成飞一开始也是和沈飞一样通过测绘仿制苏联战机发家的,在当时虽然沈飞研制了我国第一款战机和第一款超音速战机,而成飞被分离前可是什么功绩都没有,而且在分家后被分配的第一件事还是和沈飞老大哥一样生产仿制版本的歼7战机,而当时对于成飞的要求也很简单,只是将其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的备份存在。所以就这样持续了十几年时间,在国际先进三代战机开始批量应用于实战后,我国航空工业分别对沈飞和成飞提出了研制国产先进三代战机的要求,而当时沈飞递交了歼7的双发改进版本歼8战机,而成飞则递交了我国第一款鸭式气动布局歼9战机,从性能来说歼9可谓是全面碾压歼8战机,但是受限于当时我国航空工业基础薄弱的缘故,直接上马歼9战机并不现实,所以歼9就这样下马了,而竞标失败的成飞也被分配生产出口改进版本歼7战机的任务。

从这个时候沈飞和成飞的命运可以说是完全不同了,此前两家还都是同样生产同一款歼7战机,但是现如今老大哥已经生产更先进的歼8战机了,而成飞还是在生产只用于出口的歼7战机,要知道歼7战机的原型米格21战机可是一款上世纪60年代初的战机了,距当时也有20年的时间了。不过对于成飞来说,专门生产出口的歼7战机对于成飞而言,限制因素反而更少了,其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生产各种不同版本的歼7出口型号,而且还能在歼7基础上加入更多自己的想法和设计,所以就这样成飞在一款老旧的二代战机身上,通过各种设计修改研发除了各种魔改版本的歼7出口型战机,而这些战机前几年仍在生产,因为对于某些买不起三代战机的国家而言,成飞魔改后的歼7战机性能其实不差于三代战机,但是价格却便宜了很多,而且成飞在售后和定制化服务上可以说绝对满足客户任何需求,所以对于这些用户来说选择成飞的歼7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更重要的数在出口歼7战机的时期,成飞和外国客户有了很多交流合作的机会,同时成飞也积累了大量的飞机标准数据和很多国外先进战机制造经验,而且外国人要求高,成飞的飞机品质也因此得到了保证。

而同期的老大哥沈飞在歼8项目研制上并不顺利,虽然歼8本质上还是属于歼7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双发版本,但是一直没有及时的交出合格产品,所以到了80年代末期的时候,国际风云变化之下,国家对装备先进三代战机又提上了日程,而这个时候沈飞则继续拿下了国内组装仿制生产,从苏联引进的苏27SK战机的项目,而成飞则被分配研制国产三代战机的计划。好在成飞在独立后一直没忘记创新技术发展的发展方向,而且在出口歼7战绩的时期,成飞在对国外各种先进的三代战机也有了很多全新的认知,无论是从三代机的气动布局发展,还是从三代机普遍使用的电传飞控系统升级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就这样成飞不负众望研制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款国产三代战机--歼10战机,其在气动布局上大胆采用的鸭式气动布局不光赋予了歼10战机优秀的超机动飞行能力,而且歼10战机的研发也让我国整个航空工业实力全面进入三代机行列。

而沈飞虽然相比成飞从零开始研制三代机不同,沈飞是直接通过仿制生产的方式国产化了苏27SK的国产版本--歼11A战机,但是沈飞在后期的歼11战机升级改进上可谓是一路磕磕绊绊,而且一直被束缚在苏系战机的研发中不能自拔。后面虽然在歼11基础上研制了我国第一款舰载战机---歼15舰载机和重大升级版本的歼16战斗轰炸机。但是纵观整个沈系发展路线,其一直都处于苏系发展之中没能突破自我。

所以就这样从沈飞开始研制歼8和成飞开始歼7的出口后,沈飞和成飞全面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沈飞承担了我国三代战机有没有装备的重大责任,而成飞则借助与国外客户合作的机会,学习到了很多国外先进航空技术发展思路,并且从歼10开始终于实现了自身技术立足的发展方向。而沈飞则一直被束缚于苏系发展之路中,没能在自主创新发展上走出自我。所以在自主创新能力开始有差距后,成飞拿出了吸取世界先进战机发展思路的歼20战机,而沈飞则因为技术创新不足只拿出了传统气动布局的FC31隐身战机

所以纵观沈飞和成飞的发展之路,其实就可以看出,沈飞虽然借助共和国嫡长子的身份承担了很多国产先进战机的生产计划,但是也正是因为被这些大批量的订单所束缚和蒙蔽,沈飞一直走的是国产之路,而没能在自主创新上突破自我。而成飞因为从一开始的就不如意也让成飞明白只有依靠自身的硬实力才能活下去,所以不管是各种魔改的歼7还是后面实现自我的歼10和更加先进的歼20都是成飞自主创新的产物。

2

如今成飞如花一样绚丽,被网友亲切地称之成洛马,从歼-10,FC-1到歼-20,成为我国航空工业进步的象征。

回顾成飞人发展进步,网友们都能说到一些,要认真梳理他们的历程,也可说筚路蓝缕,非常不易。从吃透歼-7开始,都知道一个非常知名的故事,米格-21引进到我国,印度引用中国历史上郑国渠的旧事,给苏联出了一个自视很高明的主意,苏联言听计从,在拿给我们的技术资料中发现上千处技术错误。我们一项项摸索,引进二十多年以后,真正把米格-21技术给吃透了,积累了经验,壮大了队伍,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迎来了FC-1“枭龙”的成功。因零件通用率70%以上,被人指称准三代,是发展中国家用得起的三代机。有价格便宜的优势,性能却能达到F-16的70%,如今在巴基斯坦空军成为主力。以“枭龙”之名,勇闯国际市场,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向高峰努力的开始。凡我国传统的战斗机客户,皆可很方便地维护,减少了后勤复杂程度。

成飞坚持搞歼-10,勇于探索和创新,迎难而上,终于成为我国第一款全面技术自主的飞机。从此掀开了我国航空工业崭新的一页,进入了真正自主投计的王国。实现了从二代到四代的技术跨越,可以说正式进入航空技术强国的大雅之堂。

再向前努力一步,有了属于自己的五代机歼-20,实现了技术引领。非常有意思的是,2011年出世日,懂行不懂行的,皆在谈论它的鸭翼,以之破坏隐身等等。并且还源引美国航空界一句非常有名的话,鸭翼一定装在敌人的飞机上。当美国六代机出世,也知道了鸭翼的妙处,从此谣言才不攻自破,以为正是典型不自信的表现。

3

成飞最终走出苏系战机设计成功逆袭研发出以枭龙、歼-10和歼-20为代表的成飞特色战斗机,和当时成飞所处的环境以及历史发展机遇有很大的关系。成飞属于老大哥沈飞的分离的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在当时独特的历史背景下,成飞找准定位,把握机遇完全走上了一条与老大哥沈飞完全不同的发展之路,这是中国人智慧结晶的产物。

在我国战斗机发展史上,沈飞绝对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在走引进、仿制到自主研制的发展道路上,引进、仿制和自主研制这三个历史阶段,沈飞都走在了前面,算是开拓者吧。对于当时的军方来说,沈飞在技术积累以及储备上要比分离出去的成飞好得多,信任指数也更高;且成飞在试制改进中,曾经一度还出现过飞机因质量问题军方拒收的现象,最终被迫成飞在当时主要主导歼-7系列战机的改进和出口上。

早期的沈飞作为老大哥主导海空军装备发展,我国的歼-5、歼-6以及歼-7仿制、批量建造工作都是由沈飞来主导。歼-7后续项目之所以移交给成飞,主要是国家给沈飞下达研制国产高空高速战斗机歼-8项目任务,因此沈飞在仿制完成米格-21战机之后,将所有的技术资料全部移交给成飞,全心全意投入到歼-8项目的研发中。

沈飞自研歼-8,歼-7改进项目落户成飞成为当时我国战斗机发展的一个历史缩影。同时国际格局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我国与欧美国家的关系有所改善,为歼-7项目改进获取西方战斗机技术、设备以及发展理念奠定了基础。“机会掌控在自己手中”成飞在国际合作中,积极与西方国家进行接触,引进、吸收西方国家战斗机设计理念以及相关的设备产品,也就是说成飞从歼-7项目开始就已经走出仿苏路线,眼界更加的广阔。

举个例子,在歼-7战斗机的后续改进中,从歼-7E到歼-7M系列,歼-7飞机的气动外形发生了改变,由最早的三角形翼设计首都改为双三角机翼,同时首次增加前后缘机动襟翼,增加了机翼的翼展,提升了战机升力,降低阻力,大大提高了战机的中低空性能,武器挂载、操纵性、机动性和短距起降性能都得到提升。

随后沈飞在研发歼-8项目时,成飞首都提出了有别于苏系战机的鸭翼式布局设计,方案代号歼-9,为我国后续发展鸭翼式气动布局战斗机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歼-9方案由于当时国内技术积累以及工艺制造水平限制,无法付诸于实施,最终该方案不了了之。歼-9方案是成飞脱离苏系战机设计的代表性方案,随后在成飞获得国家中型三代机研发任务后,将歼-9方案的设计融合到歼-10战机项目中,最终拿出了歼-10中型战斗机方案并取得成功。

同时期,成飞在搞三代中型机歼-10的研制,沈飞也完成了歼-8以及歼-8Ⅱ型战斗机的研发任务,开始对我国引进的苏-27战斗机进行国内组装以及技术消化,并成功的在苏-27的基础上发展出海空军的主力战机歼-11B,后续基于歼-11B发展出歼-15舰载机、歼-16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等衍生型号。沈飞和成飞两个国内主要战斗机设计所分别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早在歼-8系列战机研发成功后,我国新一代未来战斗机项目预研工作就已经展开,沈飞和成飞分别拿出自己的方案,有了后来雪鹄战斗机和歼-20战斗机竞标的方案,最终歼-20的方案胜出,成飞获得国产四代机研发项目。沈飞的获选其实并非偶然的,成飞很早就与时俱进在歼-7Ⅱ战斗机上发展了隐形技术验证机,对隐形战机座舱、进气道和雷达罩隐身技术进行了验证,同时在改进发展歼-7出口和歼-10战机的研发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这为国产新一代隐身战斗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飞在沈飞主导国内战斗机发展的背景下,抓机遇,积极与西方国家进行接触,引进、吸收了西方战机设计理念以及机载设备,同时坚持与时俱进、自主创新,最终和沈飞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歼-7项目进行中就已经逐步走出仿苏的路线,最终凭借歼-9、歼-10项目确立了成飞特色,最终又成功的发展出国产第一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歼-20隐形战斗机,完成了自己的逆袭之路。

4

成飞的逆袭之路源于最简单、也最强烈的动机:活下去!

我国在战斗机研发领域有一南一北两个单位:成飞和沈飞。作为同属航空工业集团的两个兄弟单位,沈飞是老大哥,成飞是三线建设时由大哥支援的小老弟。但是随着成飞在我国三代机、四代机项目接连战胜老大哥沈飞,成飞在战斗机研制能力和江湖地位上完成了对老大的超越。而且,在军迷圈里,成飞也因为善于创新收获掌声一片,而沈飞由于20多年来一直对苏27系列仿制而被嘲讽为沈霍伊。

虽然笔者对所谓的南北之争从来不感兴趣,主观上也从来没有黑沈飞的意思,但是歼20的一飞冲天确实让成飞完成了逆袭,而成飞也成为世界一流战斗机研发机构,与洛马、波音、苏霍伊等大佬并肩。

当然,沈飞也有追赶的机会。一枝独秀不是春,中国军机研制能力的提升需要所有人的贡献,一个都不能掉队。

如今的成飞牛逼轰轰,但是在它成立之初的那段年月,情况却并不乐观,他们的目标也不是追赶老大哥,而是---活下去!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我国航空工业独特的厂-所分离体制,我们通常说的成飞其实涉及两个不同、但密切相关的单位,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611所)和成都飞机制造厂(132厂),相应的沈飞方面则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和沈阳飞机制造厂(112厂)。厂-所之间及根据分工不同密切配合,也因为历史原因有斗争,其中的恩怨不是几句话能够说完,611和132也是如此。但是为了行文方便,本文中把611所和132厂都统称为成飞。

成飞成立伊始,手中的项目基本就是拾人牙慧,除了生产一些歼5、歼6,新项目只有怎么看都不靠谱的歼9,而此时的沈飞则有当时空军重点项目歼8,可以保证20年内吃喝不愁。

在当时改革开发、军费削减、一切为经济建设让路的大背景下,成飞亟需新项目保证自己能够活下去。由于歼8项目老大哥不允许别人置喙,成飞只能想尽办法在老旧、过时的歼7身上打主意,意图通过改进歼7获得订单,顺便维持、提高自己的研发能力。此时,成飞的第一根救命稻草出现了,那就是歼7M。通过歼7M这个外贸项目,成飞不但获得了几百架订单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还通过使用西方航电设备开阔了思路、提高了研发能力。

歼10才是成飞扬名立万的开始,军迷对于歼10的逆袭之路早就非常熟悉,笔者不再赘述。现在看,成飞当时确实有向客户吹牛逼、画大饼之嫌,技术风险非常大,但是正如网络上的一句话所说:真正的牛逼,就是把当初吹的牛逼兑现。与当时沈飞略显保守、但风险较小的方案相比,成飞的方案虽然激进,但是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一是成飞在歼9项目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二是通过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对未来空战趋势有着敏锐的判断。正所谓穷则思变,本来作为陪标角色的成飞想要逆袭,必须得剑走偏锋,“承认有赌一把的成分”。当然,现在证明成飞当年赌对了。

笔者觉得,成飞当年在歼10项目上胜出,堪称一次经典的营销案例:创造客户本身尚不清晰的需求。当时空军长期用惯了歼6、歼7这样的废柴,对未来空战怎么打也是懵懵懂懂。宋文骢在那个堪称改变成飞命运的15分钟里,没有着急向客户介绍成飞的方案怎么好,而是从未来空战的趋势---超视距空战出发,说明未来战斗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让当时的空军恍然大悟,然后再顺手推出当时看起来非常时髦但是技术风险也大的歼10。此时已经被宋老成功洗脑的客户,再也看不上沈飞那个稳妥但保守的方案。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当时空军招标就好比一个乡下穷小子托人娶媳妇,自己也不知道想要个什么样的媳妇,反正身体健康会生养、手脚勤快会干活就行。面对穷小伙子的委托,沈飞介绍了隔壁村老实本分的姑娘二丫,而成飞则给小伙子看了一眼迪丽热巴的照片,说:兄弟,未来娶媳妇得找这样的......然后,你懂的。

当然,成飞的逆袭成功也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在中西蜜月期的大背景下,成飞较早的与西方国家航空工业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吸取了西方先进的研制思路、方法、规范、标准和流程,逐步将自己打造成了西方化的现代军机研制机构。相比之下,沈飞方面与西方的交流也不少甚至更深入,甚至还有“和平珍珠”这样的项目。但是沈飞毕竟没有成飞那样强烈的生存压力,没有主动完成现代化转型,直到接连在歼10、歼20项目上输给了当年的小老弟,才有了切身之痛,不得不转型升级。

成飞的逆袭之路上还有一个机型贡献特别打,那就是FC-1枭龙。虽然作为一款低端外贸机枭龙本身在技术上的进步不大,但是通过钱少事儿多要求严的巴基斯坦这样的甲方蹂躏,成飞在研制流程、人才队伍、项目管理等方面有了实打实的提高,为在歼20项目中再次战胜老大哥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而在歼20这个国之重器竞标中,与当年歼10项目的剑走偏锋、惊险获胜相比,成飞赢得毫无悬念,当年为了活下去战战兢兢、把创新当作救命稻草得小老弟完成了对大哥的超越,而成飞的腾飞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成飞还会有更多惊喜呈现在世人面前。

5

这个问题得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成飞怎么样逆袭成功,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放弃俄系道路,讲起来都很有意思。

成飞不比沈飞根正苗红,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成飞这样反而包袱更轻,思想更放得开。成飞的起步是从歼-7开始的,也正是因为歼-7赶上了打开国门的出口大潮。从无偿援助改为有偿军购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我国的歼-7打开了国际军贸大门,出口至多个国家和热点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成飞接触和走访了大量国际客户,打开了眼界,密切接触了国际新潮流和西方航空科技。其后国际合作项目也使成飞充分参与新项目,接受新思路。在这方面成飞的科技人员坚持独立自主,充分消化吸收,为日后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战机研制道路打下基础。可以说没有国际合作,也就没有后来的歼-10的大胆创新和歼-20的独树一帜。

举个大家非常熟悉的枭龙的例子,这是成飞第一个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从项目伊始就与合作方按照现代化管理流程控制设计生产与预算结点,并且引入有较高水平的第三方参与设计,并且幸运地获得了较多真材实料,充分开阔了思路。经历过这些实践,才可能摆脱套在身上的紧箍咒,去开创新局面。

而俄系道路,其实是非常独特的一个武器装备思路。纵观世界现代各场武装冲突,装备俄系武器的武装力量通常都被装备西方武器的力量所压倒。这不是偶然因素,因为俄系武器一旦不在俄系完善的体系内,单独的作战能力非常有限。还是用战斗机做例子,俄系的战斗机作战严重依靠地面指挥控制,战斗机只是一个消耗品,设备简单功能单一,听指挥即可。甚至在训练中也是更要求服从指挥,飞行员能动性和处理特殊情况的能力都较差,也不需要太强的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所以一旦缺乏完善的预警,搜索,指挥体系,当时的俄系战斗机和无头苍蝇差不多。加上前苏联/俄罗斯一向简化出口版本“猴版”的恶习,作战效能就更差。

所以成飞,乃至中国航空工业在接触西方航空科技后撇弃俄系道路是必然选择,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规范,发展独立自主研发制造能力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而成飞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精神,也使其在中国战斗机研制上的主力。

6

这题目里的成飞没有说清楚,是作为飞机设计机构的611所还是作为飞机生产机构的132厂?看起来应该是指132厂。

因为从611所顶着“601所成都分所”的名头成立伊始,其任务就是设计“歼九”,鸭翼布局的单发歼击机。和苏联的任何一种歼击机在气动外形上都没有相似性,从一开始就没有走所以也谈不上放弃俄系道路。

如果是说132厂,那么就还比较符合其发展历程了。132厂从五六十年代生产歼五甲开始,先后研制了歼教五、改出了歼七I/A、歼七II/B/H/M、歼七E,研制出了佩刀……特别是歼七系列的改进研制过程可以说是充分吸收了米格21的经验,在佩刀也就是后来的“枭龙”上完成了对米格21的超越。

但是这个过程也是充满了曲折,特别是第一次用西方航电改进歼七。

60年代后期,航空工业部下令米格21的摸透和国产化试制任务从112厂和601所转出,由132厂接手完成。但是由于文革的干扰破坏,米格21国产化所需的各种配套部件设备功能性能长期不能满足要求;另外132厂也对测绘仿制米格21兴意阑珊,总希望能重新打鼓另开张地搞个全新自主设计。因此,歼七的研制过程不断延迟。132厂提出的六改方案被空军否决,最后只批准了一个三改方案。期间还发生过132厂生产的歼七质量不合格,空军拒收的事。

岁月蹉跎,直到文革结束后,132厂对歼七的改进才算走上正轨。1978年歼七II首飞成功。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与世界脱节很久了,航空工业部长吕东带队去西欧考察一圈震动不小:在机载设备方面中国与西欧国家的差距明显。很快空军就提出要进口西欧机载设备改进国产军机。歼五歼六已经垂垂老矣,歼八还处在保密状态,只有132的歼七适合改装西方航电。于是132厂以屠基达先生为首开始紧锣密鼓地考察西方航电,磋商比较之后确定了英国马可尼公司打包提供的平显、大气数据机、雷达测距机等设备。由于长期不接触国外最新科技,连屠先生也要赶鸭子上架地在和英国人谈判之前恶补航空火控系统知识。

几经周折,双方在谈判中确定了合作细节,在英国国防部签了协议。这是中国首次向西方采购军用航空电子装备。132就等着英方供货了。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半年后国内由于经济调整,下马了一大批项目,也包括歼七航电引进项目,等米下锅的132是欲哭无泪。反正是空军决定不要了,不想掏钱。航空工业部也没办法。和英方签订的合同也违约了,已经支付的几百万英镑的定金也回不来了,还要赔偿马可尼的损失。外事部门说这样太不合适了,信誉都没了,那也不管用。

后来中航技打听到约旦想买一批米格21,增装挂架和副油箱,装上西方航电,其实就是倒手卖给伊拉克。132抓住这个机会,先和约旦人拍胸脯保证能拿出来,又多方努力争取,总算和约旦人签了约,再回头找马可尼把设备敲下来。时间进度非常紧,要改自己的接口适合英国航电,还要各种空中、地面试验。期间各种麻烦不一而足,眼瞅着时间节点快到了还一时拿不出东西来:按照与英国的合同,英方航电设备交付期在飞机交货期之后!所以又和约旦方面求爷爷告奶奶的争取先交没航电的飞机。最终赶在时间节点上交付了合同规定的30架歼七M,打赢了这场背水之战。

132厂通过这次歼七航电改进,从头到尾体验了国际市场的用户需求、供货规则方式,也推动促进自己改革了不少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作流程和思路。可以说,对于132厂在改革开放年代的后续发展,这次中外携手对歼七航电改进的合作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后面的歼七MG、枭龙都得益于此。

7

我国有两大战斗机研制生产单位,一是沈飞集团,二是成飞集团。这些年来,沈飞集团的主打产品是歼11系列和歼15、歼16。军迷们都知道,歼11是苏27SK的中国仿制版,而歼15和歼16都是从歼11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换句话说,沈飞这些年似乎要将歼11改进到天荒地老,所以呢,军迷们就戏称沈飞为沈霍伊。而成飞呢,这些年的主打产品是歼10系列和歼20,以及出口的FC1“枭龙”。成飞的产品设计标新立异,大胆创新、风格前卫,与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类似,于是军迷们就戏称成飞为成洛马。

要是追根溯源,成飞和沈飞原本还是一家人呢。成飞的成立,是三线大建设的成果。

众所周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交恶。沈飞太靠近苏联,打起仗来容易被苏军炮火摧毁。本着“不能把鸡蛋全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原则,于是,中央在属于大三线之中的成都建立了一家战斗机制造厂,沈飞的大量科研人员、技术人员、高级技工奔赴成都,建立了601研究所成都分所。这个601研究所成都分所就是如今成飞的611研究所。

601研究所是沈飞负责研制战斗机的单位,搬到成都的601分所把歼7和歼9的研制资料全都带来了。歼7是苏联米格21的仿制品,当初苏联把它交给我们的时候,资料很不完善,性能也不稳定,我们必需要对它进行修改。歼9是一款高空高速截击机,按照原先设计,它的最大速度达到3马赫,升限超过3万米。以当时我们的技术水平,当然是造不出来的。但我们的研究也没白费,成飞在歼9的基础上改进出了歼10。可以这么说,假如没有那次大搬家,或许歼10就是沈飞的产品了。

沈飞当时正在研制歼8,被称为歼10之父的宋文骢也参与了它的研制。歼8是一款战斗/截击机。当时,我们的设想是用歼9拦截苏联的图160和图26(即图22M)。至于歼8嘛,它既要负责拦截图95,又要和歼6歼7一起对付苏联的战斗机群。后来苏联解体了,我们设想的情况没发生。

不过,虽然北方的威胁解除了,但东边和南边的威胁更大了。朝鲜、韩国、日本、以及我们的台湾省都装备了先进的第三代战机,如米格29、F16、F15、幻影2000等。美国的航母也经常载着F14和F/A18在我国周边转悠。我们急需一款能与上述战机相抗衡的战机。靠我们自己研发时间是来不及了,最快的方法就是从外国引进。当时,唯一能卖先进战机给我们的也就只有俄罗斯。在详细考察了米格29和苏27后,我们相中了苏27。关于我们购买苏27的事在网上有很多,我就不拿来凑篇幅了。我们购买了苏27后,发现它还不错,于是就决定引进它的生产线,并命名为歼11。当时成飞正在全力研制歼10,而沈飞的歼8已经定型生产,暂时没有研制项目。于是,中央就把仿制苏27的任务交给了沈飞,告诉它,“现在最紧迫的任务就是为国家生产足够多的歼11,满足国防需求。”在仿制苏27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它的电子设备比较落后,而且与我们国产的武器系统不相融的问题,中航工业组织人员攻关,为歼11换上了国产的电子设备,解决了与国产武器不相融的问题。后来,沈飞又连续推出了歼11B/D,歼15(即歼11C)、歼16。

成飞在研制成功歼10后,就彻底的放弃了俄式战机的风格,走上了西式战机的风格道路。歼20就是成飞大胆创新的成果。而沈飞除了继续对歼11系列改改改外,也开始向西式战机风格转变。例如说它的FC31“鹘鹰”2.0版,就已经看不到俄式战机风格了。

沈飞和成飞之间是有竞争,但更有合作。他们之间绝对不是你输我赢的关系,更多的是合作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生产的每一款战机都凝聚着沈飞601研究所和成飞611研究所所有中航科工人员的心血。成飞研制歼20得到了沈飞601研究所的帮助,歼10歼20身上的成熟技术也可以直接应用到沈飞的歼11系列和FC31身上。

8

严格来说,成飞一开始走的就不是俄系战斗机的道路,所以也就没有放弃俄系道路的这个说法,师承俄系战斗机道路的应该是沈飞。这个提问的后半句倒是说对了,成飞的确是逆袭成功,目前成飞的口碑、风评的确是明显好于沈飞,战机研发能力要力压当初的老大哥沈飞。要知道,当初成飞可是在沈飞的支持下才建立的,在建设初期,沈飞得到的资金、技术、订单支持可是比成飞多得多,如今成飞却成长得更加茁壮,这当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背后原因值得深究,成飞究竟是怎么成功的呢?第一,成飞其实由两部分组成,611所和132厂,最开始它们的身份分别是沈飞所的分所和沈飞厂的复制厂,也就是沈飞所厂的备份,能够得到的资源可想而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611所和132厂因为外部原因和两者内部竞争等问题,相继反复地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为了生存,611所和132厂都被逼着进行技术设计、管理体制等方面上的大胆创新,这是成飞最终能够成功崛起的一大关键。第二,由于早期611所和132厂的战斗机研发项目经常遭到下马、取消订单等困境,最终成飞为了生存,把目光面向国际市场,通过出口战机来获得生存的机会。132厂的歼-7改进型号成功出口到约旦、巴基斯坦等国,611所则成功拿下巴基斯坦的FC-1项目。由于是向国外用户提供战斗机,加上当时中西方关系交好,所以成飞不断和西方公司合作,采购先进设备以满足国际用户的特定要求。在这种对外出口合作中,成飞学到很多西方战机总体设计、机载设备设计、项目管理等精髓,变得更加大胆、激进、开放。第三,成飞真正得以崛起的转折点应该是它的歼-10项目赢得了中国空军的青睐。当时空军上级将国产第三代战斗机项目交给实力比沈飞稍逊一筹的成飞,的确是需要冒着较大风险的。没有空军的大胆拍板冒险,成飞也断然没有今天的成就。第四,成飞的成功,是在很多国家栋梁级人才的艰苦奋斗下取得的。成飞的大师级人物有很多,特别是132厂的歼-7之父屠基达总设计师、611所的歼-10之父的宋文骢宋老以及歼-10S、“枭龙”、歼-20的总设计师——杨伟杨总,没有他们的逆天领导,成飞也很难成功崛起。此外,不断引入中航传统供应体系之外的竞争,逼迫原有供应商为了生存订单大力改进产品;大量引进西方技术手段标准、研发管理制度,实现从研发设计到制造体系再到管理体系的全面转型升级……这些措施手段都是成飞得以最终崛起的关键因素。至于老大哥沈飞,自从承担起苏-27战机的仿制任务后,就从此基本摆脱不了苏-27战机的影子。其实在这过程中,沈飞并非没有进步,和歼-11A/B显著不同的歼-11BS、中国首款舰载战斗机歼-15、在歼-11BS基础上显著进步的歼-16,这些新型战机背后的技术进步、研发难度并不小,只不过是因为都和苏-27战机在外貌上大差不差,也就显得墨守成规,原地踏步罢了。

9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徒弟超越师傅?您这说的是成飞和沈飞之间的事吧!

如今随着咱的小飞机搁国际上,不说是独领风骚吧,他也是一方天地里的人物,也算排的上字号的存在。

所以网络上关于成飞和沈飞这爷俩的事,叨叨的也不少。

咋说呢?这要是细算起来,成飞确实是沈飞的徒弟,毕竟成飞的前身,就是从沈飞中剥离出来的一支小队伍,如今做大,成飞的小翅膀成了咱空军的扛把子。

估计当年的沈飞也没有想到吧!

当然您要是想要了解一下这当中间的事,您可以听俺嚼咕嚼咕。

这事咱的追到1970年,这时间点上,咱国家对军备有了一定的高要求,您比方说核潜艇,带有弹道导弹的核攻击潜艇这都开始进入设计或者建造的时候。

那么作为空军的基石飞机这块他也不能落下不是,咱就准备启动歼九这款战机的研制。

按照惯例,战机的研发在当时是归沈飞的601所进行开发的。

但沈飞这块他们的经验往往是对苏联战机的修补和仿制,这无疑给咱弄了个枷锁,这对咱的技术储备可不是啥好事。

所以研发歼九的技术团队就离开了沈阳,几百人的队伍带着他们的思路和图纸奔着成都可就来了。

那么这支队伍就是咱后来看到的成飞基石,当然最开始的时候这支队伍组建的研究所仅仅是601所的成都分所,是一种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后来这个分所就变成了如今成飞的基石611所。

这就是咱空军这嘎达南北俩所的关系和来历,所以您可以说这二位其实是一个胎里出来的,611所还比601所低一级。

那么这个过程中成飞负责歼九,而沈飞就负责歼八。

这歼八还是老套路,仿制苏联老大哥的东西,现成的吗?而且对于仿制苏联老大哥的技术储备也充分。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就懂仿制,咋不自己走一条完全不一样的路?”

这说话可就大了,你这话不能这么说。咱飞机这块整个就是瞎子过河压根就找不到路,您要知道,当年新中国成立,飞机咱压根就造不出,想给飞机弄个轱辘,这还得从全国的垃圾堆里头去找。

咱就没有技术可言,您不仿制?您还走新路,这不就是没有学会走就想跑的节奏吗?不成的!这摔不死,也得摔个半死。

所以仿制是一条捷径,而且是一条让咱技术能够一点点的储备下来的捷径,不走,那才是个傻,这是第一个原因。

再有就是研发属于自己路的新飞机,这条路您打算走多久,一年,十年,还是二十年。可您不能让咱的飞行员,穿着一身飞行服,呆在地上等吧!空军着急用,所以这是仿制这条路必须走的第二个原因。

说道这里,咱强调一下,成飞为什么从沈飞剥离出来?这何尝不是让中国有一条走自己路的选择,所以歼九和仿制有关系,但在这个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了自我的突破。

这就是成飞的路,走一条完全自己的路。

那么歼八和歼九开始争夺天空这片领域的霸主。歼八咱就不说了,这是在米格21的基础上研发的。而歼九是一种咱自己的思路,无尾翼鸭式布局的飞机。

但很可惜啊!方案不错,效果比歼八高一截,但咱工业基础薄弱,有些东西造不出来啊!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人挑牙缝说了:“鸭式布局?你快拉倒吧!别人也用,说啥走自己的路?”

哎!咋说呢?飞机这玩意整来整去就那几种样式,除非材料有突破。

可这鸭式布局说是一样,对他的理解不一样,整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咱这鸭式布局在国际上哪都是领先水平。

没有歼九,压根就不会有后来的歼十。

算了咱不扯这事了。

歼九下马,歼八上岗。

歼九的下马,很痛的,空军等不起的。

所以成飞的任务改变,负责改进歼七和出口歼七。

这要是一般人,整一个二代老掉牙的战斗机,不服才怪呢?但成飞还是老老实实的搞自己的研发,把精力搁到了这老爷机歼七的身上。

咋说呢?客户的需要就是你改进的动力,客户感觉这歼七应该有这,或者有那,这东西有了妨碍你快拆了。

来来回回的他的要求也多,所以魔改版的歼七就多了起来。

您如果感觉这是件费力的事,但您想过没有这压根是一件从无到有的的技术积累过程,用手中仅有的资源去满足各种高要求。

歼九的失败,不是失败在了他的思路和创意上,失败在了他没有脚踏实地的基础上。

而客户所谓的需要,何尝不是看到了别家三代机身上的东西,妄想给自己身上也装上?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成飞其实是在给自己修路。

这也造就了,魔改版的歼七,这老爷们的性能和三代机比一点都不差,还便宜。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歼八其实也很不顺利,走别人的路,那也是有障碍的。

随着咱空军对三代机的渴求,面对瓦蓝瓦蓝的天空下没有三代机的轰鸣,庞大的空域需要巡航。

所以沈飞接下了国内组装仿制生产苏27SK,而成飞拿到了研发咱自己的三代机的任务。

而成飞,在魔改歼七有了很多的技术积累,所以咱第一款三代机歼十开始飞翔。

而咱中国也全面进入三代机行列,这就是实力的保障。

那么沈飞那对苏27SK的国产化,就是歼11A,在对这款歼11飞机的摸索中,咱第一代歼15舰载机成功了。

所以您从这条线看过来,沈飞一直没有从仿制的泥潭中走出来,有自身的原因,但也有国家需求的原因,相信这个泥潭沈飞快走出来了,他会走出自己的路,毕竟底子就在哪里,技术积累足够,关键是思路。

而且咱的工业可不是七十年代的时候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10

现在说逆袭超师还为时尚早!明显俄罗斯跟美国的战机设计理念不同,现在看来俄罗斯战机的设计理念可能会比美国更上一层楼。

隐身战机是由美国方面提出来的设计概念,在这种设计中,美国利用雷达波的盲区以及探测弱点设计出了相应的隐身战机,f22与f35也成了相对成功的设计代表品,也就是说,美国是给战机披上了一层伪装衣,但是呢,代价则是战机性能下降(f22跟f15在100公里内打对攻,f22被完败)。

但是呢,俄罗斯则不同了,俄罗斯在设计战机的时候追求战机本身的超性能性,他们的设计理念是自己强才是真的强,我不怕被你发现,被发现了我也有能力击败你。所以呢,俄罗斯对隐身战机并不是很感冒,这才有了俄罗斯的苏57竟然隐身能力那么差的主因。

在过去20年时间里,由于占着战机的隐身优势,美国战机确实是比俄罗斯战机出风头。但是呢,随着雷达技术的提升,隐身战机越来越难欺骗雷达了,使得战机的隐身性能已经不再重要了(反正都能被发现),比如俄罗斯的s400已经能够在320公里外探测到f22并在230公里外锁定f22了,这时候隐身战机为了达到隐身性能而牺牲的作战能力短板就会被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