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甲午海战,清政府就投降,没了海军可以打陆战啊?:甲午战争中很多人可能只知道海战,而不知道陆战,其实甲午战争绝大部分都是在打陆战,而战争的结果
甲午战争中很多人可能只知道海战,而不知道陆战,其实甲午战争绝大部分都是在打陆战,而战争的结果比海战还惨。在1874年7月开始就在朝鲜和日本开战,其中规模最大的陆战是在朝鲜的平壤打的,清军1.5万多人对战日军1.6万多人,但由于主将的无能导致清军在平壤战役中打败,就像50年代美军打朝鲜一样,日军从平壤一直打到鸭绿江边,于是为防止日军从朝鲜北上,在东北和朝鲜的边界和日军对战,这就是后来的鸭绿江边防战和金旅之战(金州、旅顺),后来攻陷旅顺后还在旅顺对平民进行了大屠杀。
而陆上的战争清军打得算是一一塌糊涂,光是有纪录的阵亡的士兵就高达3.15万人,而日本阵亡的人数却不到5000,而在海战中起码还重创日军军舰,让日军伤亡惨重,所以海战的战绩还好看一点。而清军之所以在陆战败得一塌糊涂的原因很多。组织混乱、派系争斗、军队战斗力参差不齐,除了北洋的军队能看以外其他的都是很容易被击溃。日军攻占旅顺后针对平民的屠杀
而在海战中也经历了丰岛海战、黄海大东沟海战、威海卫保卫战三个阶段。由于陆海两个方面败得一塌糊涂,且战争的地点就在满清的发源地——东北,所以经过10个多月的激战清庭无力再战,所以才和日本求和。
陆战不是没打,同样是打输了。
但清政府真要是倾举国之兵、破釜沉舟打陆战,日军还真够呛,鹿死谁手还不一定。也许历史就会改写。
虽然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但明治维新开始于1968年,1872年开始军队改革,1882年开始订立西式刑法,1885年开始开始实施内阁制,1889年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898年制订西式民法,1899年才订立了美式的商业法。
更为关键的一点,正是在1868年,德川幕府造反,天皇出兵平叛,战争断断续续打了差不多十年,1877年才宣告结束。此时距离甲午战争仅仅十七年。
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变革是一场系统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这就证明,日本明治维新的确让日本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向现代化国家迈进,但并不是一日千里,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中国在甲午战争的时候,综合国力是落后于日本,但两国的差距还没有拉开,当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可以说,到了四十年之后的抗日战争的时候,中国跟日本的差距才是真正拉开了,怎么说也比甲午战争时的中日差距要大。
可是四十年之后,我们还敢全民抗战,四十年之前,中日差距相对小的时候,打地面战争我们不是胜算更大吗?
抗日战争的时候,中国国民政府只是名义上控制了中国,但各地军阀都是各自为政,不听从中央政府指挥。军阀林立,党派林立。
而甲午战争的时候,满清是一元化领导,没有人敢抗拒命令,在大敌当前的时候玩花招。
虽然说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各地\"军阀\"提出了东南互保,但那是对慈禧跟八国开战蛮干的一种消极反应。甲午战争是日本挑衅,错在日方,八国联军侵华是慈禧鼓动义和团挑衅洋人,错在慈禧。
所以说,慈禧领导下的中国,是统一的,全国军民是一盘棋,理论上来说可以做到同仇敌忾,如果打地面持久战,不存在内忧外患的糟糕局面。跟抗战比,国内形势更有利。
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日军机械化程度不高。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他们只有疲于奔命和挨打的份,根本无法在战略纵深的战场上游刃有余。
而且,日本当时没有空军,跟40年之后的抗战时期相比,他们又多了一个劣势,而中方又少了一个不利因素。
还有一点,当时中国没有公路,远道而来的日军后勤保障就是一个致命的问题。而中国军队无论到了什么地方,就可以凭着主场之利确保后勤供应。
很多人一提起清朝军队都是一脸不屑,其实清朝军队也有很能打的,不全都是草包。
1894年9月1日,中日两国陆军在朝鲜大同江一带狭路相逢,展开激战,山西太原镇总兵马玉崑指挥中国军队,日军则由其武田第21联队负责进攻任务,凭借有利地形狠狠教训了不可一世的武田率领的第21联队,将敌军打得溃不成军,狼狈逃窜。
9月14日,平壤中国守军在左宝贵带领下誓死迎敌,将士万众一心血战到底。左宝贵以身殉国,将士血染平壤城,进城的日军将士见了无不对中国军人肃然起敬,很多人自觉掩埋清朝官兵尸体。
平壤失守,日军乘胜追击,在辽东战场的鸭绿江战役中,负责守卫虎山的清朝军队在统领马金叙、总兵聂士成率领下跟日军进行了殊死搏斗,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依旧英勇顽强 \"毫无退却之色\"。
日军先后组织4次对虎山大规模的进攻,清军一直拼死抵抗,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在随后进行的草河岭激战中,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率部跟日军展开激战。依克唐阿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身边大将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战况非常惨烈,日军付出惨重代价才攻占了草河岭。
在辽南战场上,正定镇总兵徐邦旗下的拱卫军更是打出了军威,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绩。
1894年11月,日军第二军第1师团第1旅团长乃木希典少将率部进攻徐邦道驻守的金州,日军兵力是中国守军的7倍,武器装备也胜过我军,他们满以为胜券在握,可是同样经过两天血战才攻破了城池,日军士兵尸横遍野,多名日本军官阵亡。
由此可见,清朝军人固然贪生怕死的孬种很多,但也有不少热血男儿,愿意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家卫国。
主要是满清统治汉人,是少数统治多数,政权合法化有问题。
他们怕打起仗之后,汉人武装乘机崛起,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他们国力并没有那么强大,胃口也没有40年后那么大。他们打仗的初衷就是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强大了,要在满清身上小试牛刀。让满清政府让出朝鲜,再花点银子,打开中国市场;可能的话,再割去台湾。说白了,自己给自己搞个成人礼,想通过此战检阅自己维新成果,正式开启强国之路。
对满清政府来说,这个要求太低了,他们完全可以满足。慈禧担心的是自己的统治,只要政权不丢,其它一切好说。
跟日本爆发全面战争,大清会元气大伤,政权还会有丢掉的危险;而求和,最多割地赔款,对满清政府来说小菜一碟。两害相权取其轻,权衡之下,还是求和为上。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陆战输的更惨,连裤衩都没有了。
清军的陆军从朝鲜平壤开始溃败,一路从朝鲜溃败到辽南,溃败直线距离600多公里。
这600公里溃败中,清军和日军战斗过很多次,没有一次打赢。
以打的还算不错的平壤之战为例,17日,清军1万5000人对日军2万人,仅仅守了1天,就全线崩溃。
日军仅有102人战死,433人负伤,清军伤亡6000人!
看起来似乎很悬殊,其实清军伤亡绝大部分是在溃逃时,遭遇日军伏击被打死打伤的。
更夸张的是,平壤战败以后,清军根本不在朝鲜北部适合防御的山区继续抵抗,而是一路狂奔。
朝鲜北部山区本来崎岖难行,当年美军就是在这里吃了志愿军的大亏。
然而清军在24日就全部逃回中国境内,沿途还抢掠周围的朝鲜村庄,跑的比兔子都快。
后面的旅顺战役就更丢人现眼。
李鸿章为了旅顺口的防御工事,苦心经营10余年,耗费白银数千万两,驻守兵力达14700人。
后来俄军在旅顺口坚持了整整5个月,而日军仅用不到一天时间,付出426人的伤亡,就拿下这座重兵把守的要塞。
类似的作战还有很多。
黄海海战虽然惨败,但好歹还彻底拼了,也对日军造成较大的损害。可以说,黄海海战也算是虽败犹荣。
然而,陆战完全是一边倒,被日军打的丢盔弃甲,满地找牙。
整个甲午战争中,日军仅有1132人战死,3758人受伤,战斗伤亡总数区区4000多人,就打垮了4亿人口的大清国。
题主这个问题有误,清政府是因为陆战、海战全部失败,无法支撑才投降的。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了执行护航任务的北洋水师,挑起了甲午战争。也许因为北洋水师太有名的原因,很多人都只注意到了北洋水师参加的黄海海战、刘公岛保卫战,甲午战争中的陆战往往被很多人忽视。但是实际上甲午战争期间陆战也并不少。
就在丰岛海战前的7月23日,日军大岛混成旅团就接到了进攻牙山清军的命令。7月25日日军正式向牙山进军,于29日凌晨击败清军聂士成部。随后在9月15日,日军又进攻占据平壤的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升阿部清军,并将其击败。
平壤城的牡丹台和玄武门
10月24日,日军又对清军的鸭绿江防线发起进攻。至10月26日,清军全线崩溃,战火燃烧到了中国境内。此后日军和清军在辽阳东路、辽阳南路、辽河下游等地展开激战,清军屡战屡败,被日军夺取了大批国土。
与此同时,在10月23日日军又组织部队在花园口登陆,从陆路一举攻占了北洋水师的主要后勤基地旅顺。1895年1月,日军又在山东荣成登陆,从陆路攻占了威海,和联合舰队一起将北洋水师围困在了刘公岛上。最终因为清军援兵不至,北洋水师在弹尽粮绝以后全军覆没。
在甲午战争的历次陆战中,清军败多胜少,除了辽阳东路的摩天岭保卫战勉强算是挡住了日军的攻势之外,其他都是以失败告终。
根据日方统计,在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参战兵力达到了17万,而阵亡人数只有区区1132人,即使加上因为伤重而死的285人,损失也不如抗战中的一次会战,可以说非常轻微了。实际上对于日本来说,清军造成的麻烦还没有天气和流行病带来的大。
另外溃散的清军遗留下了大量的武器。像平壤之战日军就缴获了各类火炮35门,枪支1160支,炮弹792发,子弹56万发。鸭绿江之战日军又缴获了大炮74门、步枪4401、炮弹30684颗、枪弹4320661颗。
日军攻占的炮台
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日军缴获的子弹和炮弹超过了自身消耗的数量,结合日军的伤亡情况看,可想而知清军的战斗力有多糟糕了。考虑到战争前期清军参战的淮军、湘军、东北练军等部队还是清军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随着这些部队的大量损失,如果换成其他部队表现将更加不堪。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自然没有勇气继续和日本打下去,只能向日本求和。
所以清政府不是因为海战打败了就投降,而是海战、陆战全部失败,已经无力再战,才不得不投降的。
日军缴获的大炮
陆战也输了个干净,从此日本就看着这块东坡肘子怎么下手。李鸿章洗不干净的。
问题陆战也打过了,也是被人家打的稀里哗啦!略微了解甲午海战的看官都知道,北洋水师全队是给在朝鲜的陆军(淮军)运送战备物质返航后在“大东沟”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的,随即发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铁甲舰的海战...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清朝海军又一次在与外敌的交战落败!中国的国运又一次的跌近了谷底...甲午战争分成了海战和陆战两个战场,图片上就是陆战当中著名的“平壤战役”。
日本人绘画的“平壤战役”。
平壤战役当时清军的守城官兵有步兵、骑兵、炮兵合计15000人,主将是叶志超,驻平壤城内,其他副将领兵分散在平壤周边的险要阵地 ...当时清军装备有:野战炮4门、克虏伯山炮28门、格林快炮6门(手摇加特林机枪),并且储备了一个多月的粮食。从武器装备质量和粮食储备情况来看,要超过攻城的日军,虽然日军攻城部队有16000人,但是装备与清军相比差了好多,至少他们没有“加特林机枪”,还由于这些日军的军粮都是从日本本土隔着大海运到朝鲜的,后勤路程遥远,运量也远不及与朝鲜只有一江之隔的清军,可以说清军的是装备精良,以逸待劳。
我们一般人都认为晚清的军队仍然使用大刀、长矛、弓弩...这类的冷兵器。
实际上晚清的军队是这样的,图片里的就是“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嫡系淮军,这张上色了的照片就是“甲午战争”一年前的淮军,他们使用的步枪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步枪,叫做:快利步枪,它是江南制造局仔细的研究曼利夏步枪和新毛瑟(委员会步枪)优缺点后,取俩型枪的优点后研制的,它是中国第一支发射“无烟火药子弹”的步枪。
而日军使用的是春田步枪,从性能方面来说清军还稍稍有点优势,有“加特林”手摇机枪,根据日本人的战场日记:清国兵有一种连发武器,忽然间打过来密集的子弹,让人不敢抬头...。但是清军在使用“加特林机枪”方面训练不足,手摇时用力不匀,忽快忽低,造成多次的卡壳,由于不能发射就被清军抛弃掉了,结果被日军缴获才算头一次见到了这种发射速度很快的武器,了解了性能之后(日军部队里有美国教官)反过来用它消灭清军...。
至于步兵、骑兵的主要支援火力炮就更比日本先进了,图片上这些清军拖拽的就是著名的德国克虏伯75毫米山炮,是当时最先进的陆战支援火力,要比日军使用的“阿姆斯特朗青铜炮”先进一代,但是28门克虏伯75毫米山炮在“平壤战役”当中没发挥出该有的火力支援。
日军的甲午战争所用的英国“阿姆斯特朗山炮”,这门炮应该是仿制品,进口武器价格昂贵太多也买不起,当时日本貌似进口了20门左右,就开始仿制了。
火炮数量超过日本6倍仍然被击败!充分的说明清朝军队完全是一帮乌合之众!虽然武器装备接近了当时的世界水平,但是!作战思想、组织能力和训练水平仍然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相反日本虽然武器要比清军少,甚至是落后一些,但是通过明治维新后已经成为了近代化军队了,通过学习欧洲国家的先进治军经验,在战法、组织能力和训练、战斗意志方面甩清军几条大街。
甲午战争前清军主力“淮军”就是这样的,哪有一丁点儿的近代化军队的样子?当时清军的编制仍然是:将军(提督)、总兵、副将...游击...这种冷兵器时代的编制,都什么年月了还没脱离“骑射”作战的观念。
反观明治时代的日本军国主义军队,眼光里透露出侵略者的杀气,在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思想的同时,日军已经按照:军师旅、联队,大队...这样的热兵器时代的“将校(佐)尉”的编制了,有效的编制才能更好组织作战。
平壤战役是从1894年9月15号开打的,当时守平壤的清军主将叶志超已经请求清廷增兵,虽然清廷派了从山东、直隶等地的人马去增援,但是13日之后只有约2个营到了新义州,其他部队都还在境内...15日开始日军攻城到17日就攻占了平壤(也是黄海海战的时间),守城的清军丢弃大量装备和辎重溃逃,撤退过程中又没有梯次组织防御,结果缕受日军的伏击,伤亡惨重!战后统计清军战死2000人、负伤4000人;日军死了200、负伤400,10:1的伤亡率。
“平壤战役”平均每个日军兵只放了8发子弹就把清军打得大败!
“平壤战役”的影响力和“黄海海战”的是一样的,陆海军皆败,理论上来说如果清军在陆上压制了日本陆军,可以在战场上平分秋色,因为日本当时虽然经过了明治维新国力有所增强,但是他们是隔海而来,所有的粮食和弹药都是用船从日本送过来的,已经给日本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日军在渡过鸭绿江江后勤补给已经跟不上了,部分缺粮的部队开始杀战马充饥...这就说明日本已经坚持不下去了...。
可问题是清军从官到兵没有一个人肯去为国家征战,当兵就是为了吃口饭,国不是自己的而是皇上的,也犯不着去拼死一搏,既然是没有国家概念(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居然有中国人跟着联军后面卖水卖米挣钱...)丢地赔银子的事情,就更与自己没关系了!
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克旅顺,进行了3天3夜的大屠杀,到24日有三万多旅顺百姓死在了日寇的屠刀之下!
《走向共和》里李鸿章看望恭王奕忻,说出来的话,他们二人都是洋务派的首领,其思想上仍旧是封建王朝那一套,没有丝毫的改变。
我们不能完全埋怨这些清朝的军官和普通士兵不去保家卫国,因为几千年的封建王朝是“家天下”,皇帝和其他统治阶级以国当家的治理方式,使得人民的思想当中产生了国也是你们皇上家的,和我们没啥关系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更直白的说:谁来我都是老百姓,照样吃饭...这样的麻木不仁当然就不会拼死抵抗,有再好的武器也是白搭!
旅顺“万忠墓”,以后有机会去大连旅游的看官们最好去看一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所以说,清朝败于日本是国家制度上的落后!这种落后当然不是武器装备可以弥补的,唯有推翻这种腐败的、阻碍国家进步封建地主制度,建立新的国家才能获得新生!这也就是为啥在甲午战争56年后,我们装备比美国人落后更多的条件下仍然战胜的原因!这也是制度先进性的结果。
以往对甲午战争的宣传主要基于甲午海战,因为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对于清政府来说意义重大,标志三十年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但是甲午战争其实并非完全是海战,而是包括海战战场和陆地战场两个战场,两个战场都很重要,相对来说,大家都认为海战最重要,这也是和晚清以来对国防的一个思想争论有关,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认为应该大力搞海防建设,国防重点应该是在东南沿海;而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认为国防重点应该在西北,一个强调海军建设,一个强调陆军建设。
实事求是的讲,李鸿章的思想在甲午战前的确有先见之明,在1874年,也就是甲午战争前的20年,李鸿章就上奏《海防筹议折》,论证了清政府建设海防的必要,尤其是对日本应该早做防备。
当时左宗棠在朝堂的影响力应该是大过李鸿章的,其后左宗棠花费上亿白银进行西征,取得重大战果,塞防派应该是力压海防派的,但是在1885年左宗棠去世后,清政府就转变方针,开始全力加速海防建设,仅仅三年就建成北洋海军。1885年到1888年是北洋海军的高速发展时期,然而比较可笑的是,此后六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清廷竟然再未购置新舰。
实际上,1885年时清政府会大力发展海军并非是由于海防派占据了优势,而是在1884年8月份的中法马江海战中,福建水师在30分钟内被法军打得全军覆没,实在是太过于震惊。
然而从1888年开始,日军通过购买军舰,到1894年的时候已经超过北洋水师。可以说,在海防问题上,清政府始终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以甲午战争来说,如果海战取得胜利,陆战其实是可以避免的,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时因为日本袭击了清政府的运兵船,引起丰岛海战开始的。
从丰岛海战可以看出,第一,当时清军是以水路支援为主,毕竟当时清军主力应该布置在京畿和直隶一带,而不可能在辽东地区,从进军路线上来说,如果从直隶地区陆路支援朝鲜,几乎是跨越整个渤海湾的陆地,然后从鸭绿江再走很远的路才能抵达朝鲜南部,这样的行军路线俨然是不现实的。
所以,从水路运输部队和补给是最方便的,同样日本想要在朝鲜与清廷作战,也必须通过水路,可以说,对于甲午战争来说,取得制海权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从丰岛海战的情况来看,日军已经取得了黄海的制海权,而清军压根就不可能切断日军在日本海的制海权,从这时开始,清军与日军的对战就是一场不对等的战役。
随后,爆发平壤之战,当时清军以一万五千人不敌日军一万六千人,最后叶志超率领清军六天狂奔五百里撤退到鸭绿江边。
可以说,第一次陆战的结果就是这样惨痛,平壤战役结束后的第三天,为了争夺黄海制海权,爆发黄海海战,清军最后不敌,丧失黄海制海权,同时也标志甲午战场由朝鲜战场转入辽东战场。
从1894年10月24日开始,清军集结2.8万人,抵挡日军3万人的进攻,结果仅仅两天,清军再次全线崩溃,丹东被日军占领。
几乎与此同时,日军还发动了对旅顺的进攻,在旅顺驻军1.3万余人的清军也未能抵挡日军多久,到11月21日,日军对旅顺口发动总攻,旅顺失陷,日军海军可以威胁整个渤海,为日本的下一阶段侵略做铺垫。
此后,在辽东战场进行了较为激烈的辽东战役,清廷调集六万大军,企图收复辽东失陷领土,从1895年1月17日开始,清军开始攻击日军,皆为日军击退,到2月28日时,日军展开反攻,于3月7日攻占营口,9日攻占田庄台,至此清军陆军主力全线由辽河东岸撤退。可以说,辽东战场上,清廷陆军实力不堪一击。
而山东半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从1月20日开始,日军就开始展开对山东的攻击,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清廷的陆军几乎都被占据,致使北洋水师的大本营刘公岛成为孤岛。
1895年3月17日,在清廷与日军谈判期间,清军已经投降,日军悍然发动对北洋水师的袭击,偷袭刘公岛,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可以说,甲午战争的被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洋水师的无能导致的,也从另一方面看出,陆军与海军缺乏配合作战,从旅顺战役到威海战役,都是海陆不能联合作战导致结果恶化。
为了结束这场战争,当时清廷割让辽东半岛是对当时情况的默认,然而割让台湾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究其原因,就是再打下去,陆军不堪一战,从平壤战役到辽东战役,清廷陆军没有取得任何一场像样的战役,而北洋水师一旦全军覆没,就不能再战。
海军和陆军谁的作用更大,大概一眼就能看出,当初如果能重视海防建设,也不至于结局这样悲惨。
事后再说海防重要,感觉有点像马后炮,没有丝毫用处,然而即使李鸿章提前20年就已经建议清廷加强海防建设,清廷也不为所动,可见,有些打是必须要挨的,而且是挨完了就忘,然后再挨的那种。
相信大家都听过麻雀筑巢的故事,大部分的鸟都有鸟巢,为何麻雀没有呢?麻雀白天暖和的时候从来不想着搭窝,等到晚上冷的时候就发誓第二天一定要搭窝,第二天白天又暖和了,他又认为搭窝没有用,天一点点冷了,直到麻雀被冻死它的鸟巢也没有搭起来。
海军就像是清政府这只麻雀的鸟巢,没了海军,就等于没有制海权,那就只能被动挨打,这是近代战争的本质!
绝大部分人对甲午战争的印象就是黄海海战,认为北洋海军败了,然后清朝就割地求和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清朝的统治者不是白痴,有钱拿来修园子不比白白赔出去好?作为一个体系严密的政权,清政府也有着自己的底线。
整个甲午战争,真正令清政府绝望的是陆军崩溃式的战败。从平壤到鸭绿江,一触即溃。中间光绪还派了他舅舅桂祥一同统兵支援,刚到山海关就跑回来了。没别的原因,看不到赢的希望自然只能撤退了。日本出动了七万陆军,清朝这边保守估计也有25万,但是战争的形式几乎就是一边倒。是武器不行?
不是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军的装备发展的非常快,和列强之间的代差并不明显。和日军相比,说不上谁领先谁落后,各有优缺点吧。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军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
整场战争中,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日军在局部战争中的人数永远比清军多。因为当时的清军,本质上依旧是封建军队,指挥系统异常的混乱。各部队之间完全没有协调作战的能力,发个命令要派几十个传令员去各营。兵败如山倒绝不是说着玩玩的,一开始还知道组织抵抗,主动反击。输多了后清军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赢,前线的将领居然抛下军队直接跑路了,这还打个啥?
对战争的走向在清政府中央也引发了强烈的争论,个个都想当家做主,纷纷把矛盾指向了李鸿章的淮系。事实证明,李鸿章是无能,可反对派那是蠢,还不自知。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陆军崩盘,连累海军被一锅端,甲午战争结束。
如果不签《马关条约》,日本从天津登陆,一路打到北京,那是清政府所绝对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只能认输,要啥给啥,没有讲条件的资格。
甲午战争州,在平壤看到清军不足的袁世凯得到了清政府高层的一致支持,开始了全国性的陆军改革,效仿的对象就是德日。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朝鲜半岛西海岸的丰岛海面偷袭了清军运兵船队,给清军造成重大伤亡。虽然当时清军舰队也有“济远”和“广乙”两艘巡洋舰护航,但终究寡不敌众,败下阵来,中日甲午战争也由此而起。
丰岛海战之后,日军陆军也立即出动,驻扎在朝鲜的日本陆军袭击了当时位于朝鲜忠清南道牙山附近成欢驿的清军,史称“成欢驿之战”,中日之间的陆战也打响了。
在甲午战争之前朝鲜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藩属国,按理说是不应该有日军驻扎在朝鲜的。但是在1882年朝鲜爆发了壬午兵变,日本借口本国侨民被杀而军事介入其中。虽然清军很快压制住了日军,但是在之后的《济物浦条约》中日本却获得了在朝鲜驻军的权力。
1884年年底朝鲜开化党又爆发了甲申政变,清军武力介入其中,日本也欲参与其中。1885年中日签署《中日天津会议专条》,其中规定:
将来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执照,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
此条款直接承认了日本和清国拥有一样出兵朝鲜的权力,为日后甲午战争埋下了伏笔。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紧急向清廷求援,而日本也顺势怂恿清军入朝戡乱。于是自6月6日起,清朝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从海路登陆朝鲜,准备镇压起义,同时根据1885年《中日天津会议专条》通知日本。
不过到6月10日,朝鲜政府就和起义军在全州达成和议,东学党起义平息。但得知消息的清军仍旧不敢掉以轻心,于是继续按照计划增兵朝鲜,到六月底驻朝清军总数达到2465人,主要驻守在牙山。
按照《中日天津会议专条》的约定,看到清军出兵朝鲜之后日本也迅速增兵朝鲜,不过起义平息之后清朝便与日本会谈,商量一同撤军之事。
然而请神容易送神难,此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早已决定拿下朝鲜,便拒绝了清国撤军的要求,反而表示要推动朝鲜内政改革,意图让朝鲜脱离清国控制。
对此清廷十分气愤,断然拒绝了日军的要求,清朝国内主战之声也日益高涨,光绪帝更是极力主战,要教训下狂妄的日本。
其实日本根本没有谈判之心,在中日谈判期间日本一直在增兵朝鲜,到开战前夕日本在朝鲜兵力已经多达8000多人,数倍于清军。
1894年7月23日,日军袭击汉城,控制了朝鲜政府和王室,清军驻汉城守军不敌而逃,驻守汉城的清军主帅袁世凯更是化妆逃回国内。两天之后丰岛海战爆发,五天之后成欢驿之战爆发。
平心而论,成欢驿之战的失败还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日军此战投入的兵力是清军的两倍以上,清军不敌也是可以理解的。
成欢驿之战失败后,清廷迅速调集毅军、盛军和练军共13526人紧急入朝,与从成欢驿败退的清军一同驻防平壤。
1894年9月15日,日军完成对平壤的军事包围,平壤战役打响。
在战役打响之前,清军在平壤城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而且清军的武器也很先进,并不比日军逊色,在战役开始之初清军成功地挫败了日军的进攻,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但是此时的清军虽然武器先进,可依然是一支封建军队,整个战斗意志和兵员素质都跟不上节奏。清军士兵在射击时根本不瞄准,对准一个大概方向就放枪,如此弹雨般的射击确实让日军无法接近,然而也导致清军弹药消耗过快,开战不到两天时间清军弹药就已经快告罄了,主帅叶志超弃城而逃,只剩高州镇总兵左宝贵奋力抵抗,最后兵左宝不幸中炮牺牲,平壤很快陷落。
而叶志超在逃跑过程中也是慌不择路,在逃跑当晚又遭遇日军伏击,清军阵亡2000余人,被俘500多人,叶志超则率残部狂奔逃回辽东。
(被俘清军)
平壤失陷之后,日军兵峰直抵鸭绿江畔,战争形势从保卫朝鲜变成了自我防卫,李鸿章极为震惊,赶紧调集3万人在鸭绿江沿线布防,此时日军兵力不过1.5万人。
按理说这么多沿江防守,拦住日军应该不成问题。但就在1894年10月24日夜,日军于虎山处架起浮桥渡江,清军竟毫无察觉。
翌日凌晨,完成渡江的日军对清军阵地发起进攻,击溃马金叙和聂士成所部,其他驻防清军闻听日军已经渡江的消息后望风而逃,日军兵不血刃便占领了九连城和丹东,正式攻入辽东。
随后在11月5日,日本陆军和海军联手发动了金旅之战。此战日军投入绝对兵力,陆军在海军的支援下猛攻金州和旅顺。
虽然此战清军的抵抗较前几场战役更加顽强,但由于指挥不当和主帅相继逃跑,金旅之战在打了16天后也以清军的失败告终。而在这16天中,日军还休整了10天,也就是说金旅之战满打满算只打了6天时间,至此甲午战争的陆战基本结束。
(甲午战争示意图)
而在拿下旅顺之后,日军在旅顺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杀害城内无辜百姓2万多人,暴行令人发指。
纵观整个甲午战争,清军在陆战中是一路溃败,一点像样的战绩都拿不出手,完全被日军碾压,无情碾压,表现甚至还不如海军呢!海军好歹还敢和日军硬钢,而陆军则是一触即溃,各种先进武器成为摆设。
(甲午战争被日军占领的清军炮台)
甲午战争的失败完全就是制度上的失败,清军内部派系不一,配合无序,军队训练方式落后,主帅畏战,甚至后勤保障都由各军自己筹集,如此军队何以不败!而甲午战争的失败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清朝最后的中兴被彻底终结。
甲午海战日军的真实目的是想要统治朝鲜,当时日本经历了改革成为了亚洲强国,之前一个屈居于中国几千年的小国,一跃成为了能够打败中国的国家,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改变,甲午海战并非只有海战,是有陆战的,可以说大多数时间都在进行陆战,因此甲午海战中国是没有希望胜利的。
清政府当时已经被各国列强打怕了,本来日军发动战争时清政府是有信心打赢这一仗的,可清军上战场都背着两把枪,一把是火枪,然另一把是烟枪,有时打仗,士兵便找了一个地方去抽大烟,这样的队伍怎么能赢呢?
清政府晚期已经腐败了那种程度,因此这场仗失败的原因,第一点就要归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上,清政府的腐败不是一般的腐败,而是由上至下的腐败,这样的政权是没有存在的必要的。
甲午海战失败还有一种说法是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海军军费的确被挪用了,而且用途正是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可这一笔开销是由李鸿章提出的,是李鸿章为了取悦慈禧提出的,因此由上至下大清朝在一片腐败之中,这样昏庸腐败的政府安能不败?
甲午海战,中午已然丧失了大部分的制海权,这就表明日本想什么时候进攻大清就什么时候进攻,制海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军最强的就是海军,且陆军也不弱,因为日本是经过工业革命的国家。
武器装备全部优于八旗兵,陆战也有过但结果是以清军惨败告终,李鸿章有一点是非常值得当时大清臣子学习的,那便是有长远的眼光,他知道只要拖住日军就可以获得甲午海战的胜利。
但慈禧太后认为这样太消耗大清国的国力,但当时中的大清已经没有什么国力可言了,因此这都是慈禧太后的自私自利的借口,她认为这样就会减少损失,而且当时李鸿章说的也不是绝对的,是有可能打败日军,因此丧失了制海权后,慈禧太后立马主张投降。
综上所述:清朝甲午海战灭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都是源于慈禧,但这并不是主观原因,其实最重要的是封建王朝几千年腐朽的统治造成的这样原因,因此大清只好投降,并没有进行坚强的抵抗,对此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关注我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