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曹植为什么斗不过曹丕?

曹植为什么斗不过曹丕?

2020-10-09 21:31阅读(64)

曹植为什么斗不过曹丕?:曹丕之所以能在争夺曹魏集团接班人的比拼中占胜曹植,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第一,曹丕拥有先天的优势——年龄。曹操的长子原本是:-曹植

1

曹丕之所以能在争夺曹魏集团接班人的比拼中占胜曹植,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

第一,曹丕拥有先天的优势——年龄。

曹操的长子原本是曹昂,但曹昂是个福大命不大的人,他年少时就因病去世了,而原本排行第二的曹丕一跃成为曹操幸存的“长子”。而曹植尽管是曹操第三子,但因为年龄排在曹丕之后,按古代君王立长不立贤的古训,曹丕已占得先机,成了名义上的“继承人”。

第二个,曹丕拥有内在的优势——作秀。

曹植才华横溢,才高八斗,史书称帝为“性机警,多艺能,才藻敏赡”,他在文学上很高的造诣,往往能出口成章,比如著名的《七步诗》等等。这和同样喜欢文艺的曹操很“类己”,因此也很得曹操的宠爱。

而曹丕显然没有曹植的才华,但他却拥有曹植无法比及的才情——作秀。具体体现在:矫情自饰、工于心计、圆滑狡诈。因此,两人直接PK战,论诗词文赋曹丕显然无法和曹植相提并论,但曹丕却能另辟蹊径,从政治角度找突破口。比如说,有一次,曹操带兵出征时,曹植以长篇诗赋的形式做为送别礼,把父亲大夸特夸、大赞特赞了一番,令曹操笑逐颜开,欢心不已。而曹丕吟不出那么高水平的诗赋来,索性来了三缄其口,而是改作肢体动作来表达,他一脸忧伤,泪眼婆娑,装作一副生离死别的样子,这令曹操也眉头紧蹙,伤感不已。但事后,曹操却曹丕的诚心而感动不已,认为曹丕更忠于自己。

曹植的弱点主要体现在两个字上:任性。他就象个豪放派的诗人,放荡不羁,不拘小节,我行我素。也许是写诗的缘故,他还喜欢酗酒,而且还不懂得掩饰。据悉,在一次醉酒之后,曹植车马行至邺宫司马门,喝令守门者开门而出,而这个司马门可不是一般的门,是曹操出行的“专行通道”。事后,曹操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衅,很是生气,对曹植进行了诫勉谈话和严重警告处罚。这让其形象大受影响。

而曹丕弱点也很多,比如说好色,比如说残暴等,但他极善于隐藏自己,主要体现在两个字上:谨慎。特别是在太子争夺战白热时,他时时小心,处处警惕,唯恐被对手抓住半点小把柄,从而树立了良好的“老好人”形象。

总之,懂得作秀的曹丕更能获得曹操的"芳心"。

第三,曹丕拥有外在的优势——人脉关系。

曹丕和曹植两人各自拥有各自的党派。曹植这边有荀彧、杨修、丁仪等超级牛人的支持,而曹丕这边有贾诩、司马懿等超级谋士的支持,可以说旗鼓相当,势均力敌,

但曹植坏就坏在杨修这个人身上,要知道杨修虽然拥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却也是个恃才放旷之人,往往喜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小聪明,这令曹操很是反感。有一次,曹丕请吴质到家商量对策。谨慎的曹丕把吴质藏在车上的大簏里进入家中,结果正好被曹植的心腹杨修看见了。杨修于是马上向曹操打了小报告。曹操却来了个冷处理,没有派人去查。曹丕知道后,听从了吴质之谋,第二天又让人用大簏装绢到曹丕处,杨修以为吴用在里面,又向曹操打了个小报告。这引起了曹操的高度重视,于是马上派人去搜查,结果发现里面只有绢没有人,疑心重的曹操于是怀疑曹植有意陷害曹丕。

后来,曹操处死杨修后,对曹植也同样冷漠了许多。而曹丕的拥蹙者却显得成熟稳重很多,为其出了不少谋献了不少计。可以说身边的参谋发挥作用的大小也左右了曹丕和曹植两人命运。

也正是因为以上这些结合因素,最终曹丕战胜曹植成为曹操的接班人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2

曹植才高八斗,主要体现在文学方面。作为将来的继承人,曹植缺乏政治智慧,可谓政商不高,加之一些先天因素,最终败给曹丕,这就不奇怪了。



01 “立嫡长子”传统

曹操一生子女众多,有人统计过说儿子就有二十五个。在曹操的长子死了之后,曹丕成为了嫡长子,这在当时的继承人选立的传统中,占据了先天优势。在一般情况下,嫡长子不出现明显的过错,顺理成章上位。



02文学才能的差异

谢灵运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这是对曹植文学才能的赞誉,不可否认其文学才华,七步诗足以证明。但在这方面,曹丕也不差,建安文学的三曹,有其一席之地,甚至有古学者认为曹丕文学才能不在曹植之下。曹丕《典论。论文》开篇就说:文人相互轻视,自古如此。谢灵运不好说老子天下第一,拿出曹植做第一,就可以觍着脸说自己第二啦。曹植敢做第一,谢灵运就敢做第二;事实上,曹植不是第一,谢灵运也做不了第二。但是曹丕说的文人相轻,更是符合事实,可见曹丕的厚道,没有一般文人的浪漫情怀,更像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03政治智慧

有其师,必有其徒。看看曹植的师傅杨修教给他的那些本事吧,都是些小聪明而已。师徒俩玩得不亦乐乎,一旦被曹操发现,师徒俩就玩完了。因为是亲儿子,曹操又是文学青年,曹植是把命保住了,可是把曹魏的江山搞丢了。如何曹操把曹植一起杀了,或许曹丕压力就不会那么的大,就能多活几天,或许就不会把曹魏的政权拱手送人啦!

3

曹操的小儿子曹植,自幼异于常儿,他天资聪颖,禀赋超然。曹操非常喜欢曹植。为了让自己的小儿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他将早已名满天下的学者杨修请到家里作了曹植的老师。

曹操和所有的统治者一样,也为继承人的问题弄得焦头烂额、举棋不定。曹操在选哪个儿子做自己的接班人一事上,一直无法定夺 。史载,曹操共有25个儿子。长子曹昂战宛城时为掩护自己死于乱军之中;次子曹丕沉稳干练,劲气内敛,有谋略;幼子曹植文学天分极高,才华横溢,而且聪明伶俐,是个可造之才。加之他身边有料事如神的杨修辅佐,实力也不容小觑。

杨修本非自私之人,但他身为曹植的业师兼智囊,本着在其位谋其事的原则,帮曹植细心谋划布局,出了不少主意,只为弟子能够顺利上位,成为其父的接班人。曹植文学天赋超拔流俗,他的能力更多体现在呤诗作赋上。才调绝伦的他颇具浪漫主义色彩,但政治历练与权谋手腕明显是他的短板。 曹子建(植)“七步成诗”的急智让人瞠目,《洛神赋》之想象奇幻,辞藻华丽,行文俊逸,堪称文学瑰宝。然而,和所有举止旷达放浪、不拘小节的文学艺术家一样,他行为放任不羁,且屡次犯禁,终于触怒了曹操。

曹丕毕竟年长一些,而且他自幼跟随曹操左右,从政经验丰富,权谋手段大有青出于蓝之势,是个当领导的料子 。雄才大略的曹操权衡利弊,思虑再三,最终还是选定了他接自己的班。

古代帝王最担心之事莫过于自己死后子嗣间出现争权夺位的乱局 。这样不仅会闹得鸡犬不宁,还会有外人乘虚而入、天下丢失的隐忧。曹操一生虽未称帝,但东汉早已名存实亡,他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所以,曹操想方设法在自己还活着时为曹丕清除异己,打掉任何可能对曹魏继承人造成威胁的潜在势力 ,以免在自己死后兄弟阋墙,同室操戈,自己的一番心血不就付诸东流了吗?

诸兄弟中,对曹丕最不利的只有曹植 。而曹植的老师、首席幕僚杨修更是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

与其说曹操担心自己死后曹植会与兄长争权,不如说他更忌惮足智多谋的杨修。曹操对杨修的本领心知肚明,更清楚如果除掉奇计百出、 善于运筹帷幄的杨修,自己那个艺术家气质浓厚的儿子曹植顶多只会放歌纵酒、挥毫泼墨、呤诵词赋、发发骚情而已。身为“文艺青年”的他在政治上几乎是个白痴。

史书记载,曹植本获其父亲睐与栽培 。可后来他犯了骄傲自大的毛病,而且听不进任何规劝,导致曹操与他日渐疏远。曹植虽然自负,但恃才傲物的他内心十分敬重博学多才的老师杨修,整日与他厮混在一起,虚心向他请教学问。杨修心里明白,曹操内心的天枰早已倾向曹丕,自己和曹植来往密切一定没有好果子吃。但他不敢或不忍离曹植而去,以他的秉性,更不会与曹植断绝往来以避祸。

建安24年(公元219年)秋,曹操罗织罪名,以教唆曹植图谋不轨为由判杨修死罪。其实,曹操迟早会杀自己为曹丕“削棘”,这一幕杨修早已料到 。临刑前,杨修对家人说,曹操早有杀我之心,按照我的推断,他能把我留到今天才动手,已经是格外开恩、出乎意料了。

建安24年12月31日,杨修死后一百多天,曹操也死了。随后,曹丕继位,他终于心想事成,荣登大宝。

史书中记载的一段话,更能进一步印证曹操处心积虑诛杀杨修的真实动机:“太祖纪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绍)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意思是曹操担心自己身后诸子之间出现内讧,因为杨修能力出众,且又是袁绍外甥,于是千方百计罗织罪名将他杀掉。据说杨修死后,曹植知道尊师是因受自己牵连而死,内心既愧疚又不安,只得整日借酒消愁,弄得蓬头垢面、似傻如狂 。

甄宓(亦称甄洛)是三国时期一位生得仙姿玉貌的著名美女 。 她原本是大军阀袁绍之幼子袁熙的妻子。袁绍自官渡之战后元气大损、 一蹶不振。之后,袁绍又接连受挫于曹军,几十万大军被足智多谋的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十不存一 。他急怒攻心,日夜忧惧,旧病复发吐血数斗而死。袁熙兵败后,甄洛和婆婆刘夫人被曹丕俘获。曹丕对国色天香的甄洛一见钟情,也顾不得她大自己五岁,强行纳其为妾。

甄洛姿容倾城,相传急智鬼才曹植那首脍炙人口的浪漫主义千古名篇《洛神赋》就是以她为原型创作的 。堪称神来之笔的千古佳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即出自其中 。曹植几乎把世间所有华丽美好的辞藻都用在了这首赋里,都用在了形容绝色美人甄洛身上,也用在了二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上。

公元221年,美若天仙的甄宓被曹丕赐死。传说曹丕之所以对甄氏痛下杀手,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那位才华出众、能七步成诗的弟弟曹植深深地暗恋着嫂嫂甄氏;而甄氏对潇洒俊逸的他似乎也颇有好感。曹丕看在眼里,心中有如打翻了五味瓶。兄弟二人为了甄洛反目成仇,展开了一场爱情争夺战。文弱善良的曹植岂是阴鹫戾狠的曹丕之对手,其势力也远不如曹丕,最后以曹丕得胜了之。曹植因爱慕甄洛差点引来杀身之祸,后被哥哥逐出皇宫。

曹植敏感多思,文学才能出类拔萃,但从政经验、谋略手段与行政才能显然不如曹丕。可以说,在挑选接班人这等家国大事上,曹操还是颇有眼光的。曹植是三国时期很具代表性的文学天才,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 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 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 无加,铅华弗御。云鬓峨峨,修眉联娟。丹 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曹植《洛神赋》 节选

原创作品 剽窃必究

插图源自网络

4

一:

曹丕当时算是长子,古有立长一说,不立长的大都有变故,曹植毕竟不是长子,曹操想要废长立幼,当时也遭到了众人的反对,所以曹植想争到储位确实不易。袁家兄弟手足相残的事情给曹操心底留了阴影.

曹植权谋斗不过曹丕,曹丕胜在矫情自饰、工于心计,而且即使是矫揉造作,却做得滴水不漏,看上去非常得体。在曹操看来,曹丕的确是在政治表现成熟,堪委以重任的人选。

二:

曹植重用杨修的缘故,然而偏偏曹操生来疑心重,妒忌贤能,特别像杨修这种恃才放旷的性格,与他的才华更是让曹操嫉恨不已。其实曹操一开始与杨修关系还是不错的,只因为后来的几件小事:如“一合酥”的故事。讲的是胡人向曹操进献了一种他们的特产酥,后来曹操在装酥的盒子上写到“一合酥”,杨修见了,便将酥全部分给了大臣,曹操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杨修回答说是大王在盒子上写的,大王在上面明明写到“一人一口酥”嘛。还有一些诸如“杨修门上刻字”,“曹操做梦杀人”等一些事情,更加激化了君臣之间的矛盾,然而曹植却在夺位时重用了杨修,并且在曹丕的一谋划下,更是让曹操误以为曹植和杨修要谋反,于是便逐渐疏远了曹植。

三:

曹植思想过于单纯。他每日只顾与杨修等一帮文人喝酒,作诗取乐,对储位争夺不放在心上,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 ,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结果曹植在出征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曹植不如曹丕有心计,这是他的致命缺点。

  四:

曹丕有谋士贾诩的辅佐,贾诩毕竟深受曹操重用,三国中最聪明的人。而曹植虽然也有杨修等人,文人,恃才傲物,曹操本来就看不惯他,曹植,杨修杨德祖,文化修养素质的确不错,可惜不懂政治,只会玩弄小聪明。而且明火执仗的干预了曹操的立储,这向来是君王大忌。曹操军中大部分支持曹丕,曹植没有得到军方的支持,只有些许文士支持,特别杨修死后,更没有优秀人才支持曹植了。要是立曹植,发生夺嗣之争,曹植必死。曹植因杨修缘故不再蒙曹操垂青,而曹丕采纳贾诩的计策,逐渐使曹操将继承权交到其手里。在这之后,曹丕想找个理由除掉曾经对其有威胁的对手——曹植,便要求其在走出七步之内成诗。不想曹植才高,七步内便完成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一方面也有感触,另一方面受母亲劝阻,便打消了杀曹植的念头,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

5

曹操对待儿子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二十岁之前不封官。因此,对于王储之争,几乎所有的儿子都是公平的。大家都被压制,只有到二十岁之后才能表现。那么为什么曹植明明更受宠爱,却斗不过曹丕呢?

其实,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是曹冲,史载曹冲在五、六岁时即拥有成人的智商,因此曹操有意培养曹冲作为继承人。而作为大儿子的曹丕当然会感觉到危险,所以曹丕有意无意的开始试着挑战曹操的潜规则,即二十岁之前不封官,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曹操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公元208年,曹丕时年19岁。司徒赵温突然之间征辟曹丕为掾,这让当时的曹操勃然大怒。那么曹操为什么会这么大反应呢?

赵温是跟随汉献帝的三公之一,和曹操关系很一般。为了谄媚曹操,他征辟曹丕为掾,明显是提前押宝曹丕能当上世子。而曹操当时最喜欢的儿子是曹冲,所以曹操立即对两人都进行了压制,结果是赵温被免官,而曹丕则被狠狠的训斥一顿,坐起了冷板凳。

同年,曹冲因为病情恶化而早夭,这让曹操痛心不已。他看着身旁的曹丕,恶恨恨的说道:冲儿早夭,是我之不幸,你的大幸。曹丕感到曹操误会自己,吓得一身冷汗。而从这件事情后,曹丕一直被曹操冷落,时间长达三年。

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三年后,曹丕已经二十四岁了,到了该培养的时间。曹操于是封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兼副丞相,作为自己的助手悉加培养。但是他却一直喜欢不起来这个儿子,为什么呢?

曹丕给曹操的印象是才情一般,为人薄情寡断,说白了就是没有什么人情味。当年张绣造反,大儿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为了掩护曹操撤退,亲自领兵断后,被乱军所杀。而在那场战斗中,十岁的曹丕偷偷骑着一匹马溜走了,对比之下,曹操内心不悦。而且曹丕平日也对曹冲等弟弟们少有关爱,所以曹操一直从心底里抵触曹丕。这时有一个儿子又走进曹操的视线,他就是曹植

曹植跟曹冲有点像,两人都是少年英才。曹冲聪明,曹植文采斐然。曹丕和曹植相比,从智商和才情上来看,曹操更偏爱曹植一点。于是在曹植二十三岁的时候,曹操封曹植为临淄侯,让他从政,开始与曹丕一起培养。

让人感到震惊的是,当时曹操率军征讨孙权,没有选择副丞相曹丕留守邺城,而是让曹植留守。这充分说明一点,曹操更愿意让曹植承担更大的责任,也有利于培养他的威望。那么为什么曹植最后没有斗过曹丕呢?

曹植有三个谋士,丁仪、丁廙、杨修。其中丁仪和杨修是曹操极为赏识的人才,杨修更是曹操最信任的丞相主簿,而且三人与曹植交往是公开的,也是曹操默认的,从因此从表面上看,曹植占尽了优势。

那么曹丕呢?曹丕有四个谋士,分别是司马懿、吴质、陈群、朱铄。其中司马懿是曹操指定给曹丕的人才,而陈群算是曹丕的朋友,朱铄是曹丕私自招募的幕僚,而最厉害的吴质是不允许与曹丕私自见面的。

吴质当时是内潮歌长,地方小官,没有允许,不得与副丞相频繁见面。而曹丕为了得到吴质的帮助,只有将他放进箩筐里,偷偷用车送进去。

太子患之,以车载废簏,内潮歌长吴质与谋。

吴质不方便直接与曹丕接触,司马懿、陈群都是个极为小心的人,他们碍于曹操的威严,不敢和曹丕走的过近,因此,曹丕在用人方面也是捉襟见肘,处于劣势。

虽然曹操偏爱曹植,也偏爱他的那些谋士,但是曹丕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那就是他是长子,自古立长不立幼。所以综合起来,曹丕和曹植势均力敌,那么最终较量靠的是什么呢?坚持,看谁能坚持到另外一个人犯错,而恰恰先犯错的是曹植。

曹植善良,几乎胸无城府,这是曹操所知道的,但是曹植有一次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怎么回事呢?曹操密令守城人员,不得放任何人出城。然后曹操让曹丕和曹植同时拿着一样的王令去敲开城门。

吴质让曹丕遵守规定,出不去就返回来禀报曹操。而杨修则让曹植以王令强令门守开门,如果不开门可当场斩杀。曹植听了他的话,杀了门守,结果曹操很失望。在曹操心目中,本来应该是完全相反的场景,曹操认为曹丕会杀人而曹植悻悻而归,没有想到善良的曹植竟然杀人,这让曹操大为震惊。曹操想不到,这只是他第一次失望。

后来,曹植在酒后弛车夜闯司马门,在禁道上狂奔。这让曹操勃然大怒,这已经是曹植第二次挑战王规,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凡是在禁道上奔驰者是死罪,为了处罚,曹操令人斩杀了公车令,从此对曹植是另外一种眼神看待,曹植从此不再受到曹操的宠爱。最惨的是杨修,曹操以交构罪赐死杨修,除掉了曹植最重要的谋士。

至此,曹植在和曹丕的争斗中彻底败下阵来,曹丕被立为世子。那么曹操完全放弃曹植了吗?没有。曹操后来率军拯救被关羽围困的曹仁,让曹植随军前行,并且封他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这可以说是曹操给他的最后机会了,就看他如何表现。

没有想到,曹植喝酒喝得烂醉如泥,根本无法独立行走,更别提领军打仗了。于是曹操放弃了曹植,而这一次是彻底放弃。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曹植和曹丕争斗,表面上看曹植更占优势,因为他受到曹操的偏爱。但是曹植恃宠而骄,屡次挑战曹操的底线,第一次擅杀门守,第二次夜闯司马门。这样焦躁傲慢的行为让曹操逐渐对他失望,最后在世子之争中落败。曹植之败,真的不冤!

本回答独发于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6

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来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其实曹丕和曹植争皇位,鹿死谁手,关键在背后的谋臣。曹植的谋臣杨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坑死了曹植,而曹丕的谋臣吴质则步步为营,帮助曹丕取得了胜利。二人的斗法过程,请看下文——

在三国时代的汉献帝建安年间,出现了三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分别是曹操、曹丕和曹植。曹氏父子,不但在政治上建树颇多,在文学上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后世只有宋代的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三人才能够与之比肩。不管有多少人在后世臭骂曹操,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否定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况且,曹操的丑恶形象很大部分是《三国演义》造成的,大部分人都把诸葛亮吹上了天,但是有学者就一针见血的指出:都说孔明比曹操厉害,孔明能写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吗?恐怕一句也写不出来,后世也没见到一星半点诸葛亮的诗作。鲁迅先生也指出:三国演义中的孔明类妖,这个妖不是指妖怪,而是指妖人,也就是那些登台扶乩、披头散发,经常口吐白沫、念念有词,一会死一会活的大神仙。

(曹丕)

而曹丕,那是建安年间文学领域的领袖人物,不但写诗,还进行文学理论研究。曹植更不用说了,大名鼎鼎,诗歌更是汪洋恣肆,他的名声要远远大于老爸和老哥。但是,如果论谋略,三人曹操第一,曹丕第二,曹植连末流都算不上。就拿曹操晚年立太子这件事情,就能充分看出这三个人在谋略上的优劣,谁是真的聪明,谁是老实孩子,谁会闷头装逼,一目了然。


按说曹丕,根本就用不着耍什么心眼,哥哥曹昂在征张绣的时候就死了,曹丕理所当然就荣升为老大,那么他干嘛还要和曹植勾心斗角啊!谁想勾心斗角?累不累啊?可是,曹丕不想,曹操想啊!据史书记载,曹操有14个老婆,分别是卞皇后、丁夫人、刘夫人、环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仪、孙姬、李姬、周姬、刘姬、宋姬和赵姬,这些老婆个个奋勇当先,一共给他生了25个儿子。

(曹冲)

儿子一多,就会出现几个天才人物,对不起,出现的第一个天才人物还轮不到曹植,而是大家都举起大拇哥赞叹不已的曹冲,那是环夫人生的儿子,聪明无比,可惜年纪很小就死了,死后被追谥为邓哀公。曹冲称象的事迹是真的,当时把曹操惊讶坏了,喜欢得不得了,于是就产生了废长立幼的心思,曹丕的第一个对手就出来了。


可是老天不随曹操心愿,曹冲得病死了!曹操伤心欲绝,在他哭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时候,众位儿子都去劝说老父,结果被曹操骂了个狗血喷头:曹冲死了,你们这帮小子都高兴了是吧?言外之意,要是曹冲不死,太子的位置轮不到你们任何人!曹丕拿辣椒水抹了几下眼睛,强忍着巨大喜悦干嚎了两声,就以为自己的太子位置稳如泰山了。其实他错了!因为又一个对手出现了。没错,这次是曹植。


曹植和曹丕是一母同胞,都是卞皇后生的,要不是曹植那么厉害,这哥两个也不会弄到后来七步成诗那个地步。那么曹植是怎么在25个儿子当众引起曹操注意的呢?要知道,曹操的25个儿子哪个也不是孬种,你如果没有高人一筹的本事,是不可能入曹操法眼的。你即使有本事,也不一定有合适的机会让你显摆。

(曹植)

但是曹植既有本事又有机会显摆,为啥?因为父子二人都是建安年间首屈一指的诗人。大家可能就要问了,曹丕也是诗人啊,对,没错,但是诗人也是有区别的,有的诗人,比如曹植,那是出口成章,根本就不用草稿,给他几分钟,就会弄一篇花团锦簇的诗文,而曹丕呢?能写诗,但是却没有出口成章的本事,估计属于那种使出吃奶的劲才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的人,蹦完了还要左改又改,仔细推敲,不把胡子都拔光,不耗个十天半月,那好诗是写不出来的。


这么一比,高下立判。结果有一次曹操不经意间看见曹植桌子上有一篇文章,一读,惊讶坏了,不相信是曹植写的,就问曹植是不是让人代笔的,曹植马上说,我出口成章,还用别人代笔吗?曹操心想,好啊,小子既然如此能耐,那么就练练你吧。

(铜雀台)

刚好,过了没多久,在邺城,也就是现在的邯郸,曹操建造好了一座铜爵台,这就是令后世之人念念不忘的铜雀台。曹操马上就让曹植写一篇赋,来歌颂这座伟大建筑的诞生,曹植根本就不打草稿,脱口而出,一挥而就,这就是流传千古的《铜爵台赋》:从明后而嬉游兮,登曾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冠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环其即立兮,家愿得而获逞。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冀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千年以后,我们读起来仍然感觉到才气逼人,心旌摇荡!你想想,曹操能不喜欢曹植吗?可怜的曹丕又遇见了第二个强大的对手!


看来,曹丕的太子位置,真的是岌岌可危了。因为曹操又萌生了废长立幼的心思,但是,鉴于古之教训,还有袁绍的前车之鉴,袁绍就是废长立幼,结果弄得两个儿子自相残杀,五世三公的袁氏家族最终灰飞烟灭。于是曹操就去问贾诩,想征求他的意见,贾诩只说了一句话:公不见袁氏父子的下场?但是,这只是外因,而曹操还是想立曹植为太子的。那么曹丕就这么干巴巴的坐以待毙?当然不会!

因为曹丕自己有一位谋士叫吴质,可惜,是一个不太出名的人物。我们再看看曹植手下的谋士队伍:主簿杨修,三国时代的大能人;丁仪,也是留名青史的人物。可以说,不需要丁仪,只一个杨修就可以把吴质弄得屁股尿流。但是,那只是我们的想象,因为杨修这个人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恃才放旷,老是觉得其他人是傻瓜。没错,杨修你是聪明,但是其他人也不都是傻子啊?!结果,曹植遇见了这么个才高八斗知己,是好事,但是自己的政治生涯也完蛋了。


杨修的馊主意NO.1


曹操为了考验曹丕和曹植两个人哪个更听话,就秘密命令守司马门的侍卫,不管看见谁出城都要拦下来。结果曹丕想出城,到了门口就给拦住灰溜溜回来了,杨修却对曹植说,你是王侯,守城的根本就管不了你,只要有人拦你,你就杀了他!曹植乖乖听命,结果到了城门口,侍卫一拦,曹植就将侍卫杀掉了。曹操闻听大怒,直接就将驾车的倒霉蛋给砍了,对曹植就产生了看法。


杨修的馊主意NO.2

曹操经常问一些问题,要自己的儿子们回答,曹植就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主簿杨修,结果杨修爱玩,不想老是闷在屋子里面,但是你玩可以,曹操的问题来了,你不及时回答行吗?对于我们这些老实人、普通人而言,当然要乖乖等着,因为领导的命令总比玩重要,但是杨修偏偏认为玩比领导的命令重要。于是就提前将曹操所有想要问的问题,全部想了一遍,接着把答案准备好。这就别怪曹操杀他,把自己的主子想要问什么问题都琢磨得一清二楚,那还有什么事情瞒得了杨修啊!


结果呢,杨修就将问题写在纸上,交代给书童,说你不用管曹操问什么问题,你只管从上到下挨个拿答案给曹操就行了,绝对错不了。刚开始,还真没出什么差错。结果有一次书童可能也想把问题交给曹操后就出去玩,于是曹操的问题下来没两分钟,书童就急匆匆地把答案交上去了。别说曹操这个聪明人,就是普通的人也会产生怀疑啊,这几分钟连磨墨的时间都不够啊!于是曹操一查,才发现是杨修在玩他!曹操当然对曹植也就不那么待见了,并且更加坚定了杀杨修的决心。


杨修的馊主意NO.3


曹丕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经常让吴质钻进大笼子里面进入自己的房建密谋,那时,太子是不允许随便结党的。结果被杨修看见了,就告诉了曹植,让曹植去告诉曹操,曹操一听,竟然还有这种事情?好!那我们明天检查一下。这下,把曹丕吓坏了,急得横蹦,吴质说不用担心,明天你就在笼子里面盛上绫罗绸缎即可。结果第二天一检查,根本就没有人在里面。曹操非常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曹植想当太子的美梦一步步远了。这就要怪杨修,你急巴巴地出什么主意啊,让曹植去告诉曹操?你逮个现成的不很好吗?杨修啊,杨修,你也就是聪明在外,其实是个大糊涂啊。


最终让曹丕保住太子地位的是这么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曹操要去出征,大臣和儿子们都要送行。曹植一看机会来了,就口占一篇华丽的美文,将曹操狠狠夸了一顿,曹操听得眉开眼笑,连连称赞,那些大臣们也佩服得五体投地。看到曹植那么卖弄,急得曹丕团团乱转,一点辙都没有,写,根本就写不过弟弟,说,也说不出来。老天爷啊,怎么办啊,眼看着曹操已经上了马就要出发,自己连个屁也没放呢,曹丕差点急哭了。


这时,谋士吴质悄悄对他说道:“你不用着急,也不用说什么,你只管嚎啕大哭就行了!”曹丕一听,本来自己就很伤心,所以根本就不用辣椒水助阵,眼泪鼻涕马上如滔滔江水、喷涌而出,连哭带比划,声震九霄!这一哭不要紧,那些大臣们也给感动得哭了,纷纷说,还是曹丕是个孝子啊,看见曹公出征,不知能不能回来,这才伤心欲绝啊!结果,曹操也给感动得老泪纵横。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有时候眼泪的杀伤力比花团锦簇的文章要强大百倍。


另一件事情,就是曹植自己的不对了。本来曹操已经对曹植有看法了,结果曹植自己还是不检点,才子的臭毛病改不了,经常是夜夜笙歌,小酒猛喝,也不知是心情不好,还是喝到了假酒,结果,第二天还醉得不省人事。刚好曹操急着找他,让他出去办事,结果,喊了半天也没喊醒。曹操一看,就这种儿子,成不了什么大器,算了,你就可劲喝吧!于是,曹植想当太子的美梦终于完全破灭了。


曹丕,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实孩子,反正在吴质的教导之下,所作所为确实像个老实孩子,于是一波三折的太子地位之争,终于落下了帷幕。曹植在魏文帝登基之后,就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满腹才华根本无处施展,于是厚着脸皮求曹丕让他展示一下,曹丕也没理他,曹丕看来还算个厚道人,没杀曹植,但是收拾你还是必需的。一代才子,最后郁郁而终,享年41岁。

7

每个人都是一本故事书,每一本书都是一部历史,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英雄伟人,唱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历史好戏。“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位才高八斗的曹植既然没有争的过曹丕,这是为什么呢?


一、“有心插花花不成”曹植难道是扶不起的阿斗?

曹植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曹植不仅武术超群,天资聪颖,而且文才盖世。



可是曹植的想法简单,思想过于单纯。他每日只顾与杨修等一帮文人喝酒,作诗取乐,对储位争夺不放在心上。曹操准备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就意味着掌握军权的象征 ,也看得出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对象。


可是曹植却在出征前喝的大醉,曹操派人来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曹植不如曹丕有心计,这是他的致命缺点。



二、“无心插柳柳成荫”曹丕真的善于帝王之术?


曹丕当时算是长子,古有立长一说,不立长的大都有变故,曹植毕竟不是长子,曹操想要废长立幼,当时也遭到了众人的反对,所以曹植想争到储位确实不易。袁家兄弟手足相残的事情给曹操心底留了阴影。


而曹丕胜在矫情自饰、工于心计,而且即使是矫揉造作,也做得滴水不漏,看上去非常得体。在曹操看来,曹丕的确是在政治表现成熟,堪委以重任的人选。


三、“成事在天,谋事在人”难道谋士(门客)也影响着他们的命运?


曹丕有谋士贾诩的辅佐,贾诩毕竟深受曹操重用,三国中最聪明的人。而曹植虽然也有杨修等人辅佐,可是杨修恃才傲物。曹操看不惯他,而且对杨修明火执仗的干预立储的事感到不满,这向来是君王大忌。


曹操军中大部分支持曹丕,曹植没有得到军方的支持,只有些许文士支持,特别杨修死后,更没有优秀人才支持曹植了。要是立曹植,发生夺嗣之争,曹植必死。曹植因杨修缘故不再蒙曹操垂青,而曹丕采纳贾诩的计策,逐渐使曹操将继承权交到其手里。


四、“手心手背都是肉”曹操又该如何选择?


说实话曹操偏向曹植多一些。曹操也曾经产生过要打破“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的念头,要将其王位交给这个文武全才的儿子曹植。因此曹操对曹植特别宠爱,并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吾欲立为嗣”。


可是立储君必定是一件大事,在他一次次对曹植抱有很大希望的时候,失望也就越大,最后曹操不得不拿曹丕与曹植做比较,感觉还是曹丕适合做接班人。



在这之后,曹丕想找个理由除掉曾经对其有威胁的对手——曹植,便要求其在走出七步之内成诗。不想曹植才高,七步内便完成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后,一方面也有感触,另一方面受母亲劝阻,便打消了杀曹植的念头,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或许曹植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斗不过曹丕,也或许是曹植压根就没有认真考虑过要当帝王的事,我们就不去费那些心思去猜了。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8

曹丕同样是文学家,首创七言诗,文采即便差距曹植一些,但也不远。

曹丕还是政治高手,《典论》就是出于他。而曹操最需要一个政治能力强的继承者,以完成未来的统一事业。换成曹植那样的书呆子和风流种子,曹家今后的生存都难。

最后,曹操无嫡子,庶长子曹昂早丧,曹丕作为长子,确实占据法理优势。

9

早在西汉时期,人们就对失败的悲剧英雄偏爱有佳。太史公司马迁就在《史记》中充分肯定飞将军李广等人,而对那些出身不错又顺风顺水的人流露出轻视甚至鄙夷之情。而曹植和曹丕,也算是这样一对典型。作为一个失败者,曹植获得了更多的同情和赞誉,而曹丕却被忽视甚至被贬低。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他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第三子,也是“三曹”之一。曹植出生时,曹魏大业未建,所以他“生乎乱,长乎军”。

但战乱并没有摧折这个新生命,相反,曹植很早就展现出过人的天赋。《三国志·魏志》记载,曹植“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不仅博览群书,曹植还“善属文”,小小年纪就能写出用词精妙而语义畅达的文章。正是如此,曹植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秀虎”,也颇得曹操喜爱。

但是,随着曹魏势力的日益巩固,生活的日渐富裕和安定,曹植很快就沾染上了一些曹操厌恶的习气。东汉建安九年(204),曹植定局邺城,开始了他豪门公子哥的富贵生活。在邺城期间,他斗鸡走马,宴饮娱乐,吟诗作赋,活脱脱一副无忧无虑的公子哥形象。

虽然曹植在邺城成功招纳了大批文人墨客,自己也成了邺下文人领袖,但他的性格将他与太子之位越推越远。本来曹植有才华,丁仪、杨修等人又站在曹植一方,在曹操面前为他说好话,曹操都已经对立他做接班人有了想法。但曹植却“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让曹操对他渐生不满

曹操本夸赞“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但之后曹植在醉酒后私自通过只有天子或天子的使者才能通过的司马门驰骋道。这让曹操非常生气,对曹植很失望,甚至说出:“令吾异目视此儿矣”。

而让曹操对曹植失望透顶的事,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当时曹操的大将曹仁在樊城被关羽包围,曹仁便向曹操求救。曹操本想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大将军,让他率领大军前去救援。然而等到曹操下命令时,曹植却喝酒喝到酩酊大醉,完全没法领命率军。愤怒的曹操不得已另派他人,而任这个儿子自生自灭。

由此,曹植的夺嫡之争基本被自己一手终结。曹操对他的欣赏和宠爱终究没能敌过他的肆意妄为。可以说,曹植在夺嫡之争中不是败给了曹丕,而是败给了他自己。

而从种种作为来看,曹丕也确实比曹植更适合继位。有关曹丕的夺嫡手段,《三国志·曹植传》是这样说的:“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三曹”之一。他在建安二十二年(217)被立为魏太子,三年后为魏王,同年十月便称帝。《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记载,曹丕“擅骑射,好击剑”而“年八岁,能属文,有逸才,遂博贯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

“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的曹丕,其实和我们熟悉的曹植一样,也是邺下文人集团的重要领袖。况且他文武双全,更熟知与人交往之道,远比曹植会经营人脉。所以虽然他没有《洛神赋》传世,但他却能够坐上皇位,成为帝王。

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生”的兄弟,却在夺嫡一事上分道扬镳。人们更关注曹植,一方面是我们同情弱者,另一方面是他文学成就妇孺皆知。而曹丕,显然是赢了帝位,“失”了后人心。

10

从贩毒到毒枭,再成为总统,最后成为全球公敌,却从不染指中国

虽然现在各国都在加大力气抵制毒品,但是这种东西还被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来,其中最大的出产地就是金三角。在金三角有这么一个人,他从毒贩做到毒枭,再成为总统,几乎成为了全球公敌,但是他却从来不染指中国,这个人的名字叫坤沙。

金三角是泰国、缅甸和老挝之间的一个位置,因为它整体是三角形状,所以才有了这个称谓。它名义上属于缅甸的领土,要受到缅甸政府的管制,但是实际上,该国政府根本没有办法插手。这里聚集着全球最大的毒枭,坤沙把它当做了后花园。

其实他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叫张奇夫,他的祖籍是云南省,祖父在清朝末期曾经经历过鸦片战争,父亲在民国时期还曾经参军,后来他们一家迁居到缅甸,在上个世纪30年代他出生了。他小时候生活十分穷困,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人,他当时就跟着租户生活,当年他的祖父是马帮中的一员,他跟着祖父南北闯荡,虽然生活不稳定也比较困难,但是在一次次的经历中,养成了他坚韧的性格。

后来他成为了一名毒贩,但是没有任何名气,而当时金三角最出名的人物叫罗星汉。在罗兴汉被缅甸和泰国军队剿灭之后,他趁机发展成为了新一代的霸主,后来又成长为全世界最大的毒枭。既然能够发展壮大,说明他的眼光也是很不错的,的确是这样,他为了让自己的地位更稳固,对武装力量十分看重,自己还组建了一支军队,另外他还成为了总统,他自己成立了掸邦共和国,而他自然就是这个国家的掌权人了。

世界各地许多国家都把它看作公敌,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染指过中国。当时坤沙曾经说,当年西方人用鸦片欺负了中国,自己今天要做的就是加倍奉还回去,所以他把自己的所生产的毒品销往了日本、美国等国家,却从来没有输送到中国,可能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把自己当成中国人吧。虽然他的计划很伟大,但是后来还是流产了。他所建立的共和国内部出现了问题,军队分裂,而缅甸方趁机对他进行招安,说如果他投降的话,他所犯的所有的罪行都会被赦免。他最终选择了投降,但是之后就被缅甸方关了起来,一直到十多年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