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如何评价国民党军将领陈仪?

如何评价国民党军将领陈仪?

2020-10-09 16:33阅读(64)

如何评价国民党军将领陈仪?:还原历史真相,世人皆知陈仪乃国军高级将领汤恩伯的恩公,却由于汤恩伯的出卖而被捕被杀,其实汤恩伯也是无奈之举,并非因为什么:-

1

还原历史真相,世人皆知陈仪乃国军高级将领汤恩伯的恩公,却由于汤恩伯的出卖而被捕被杀,其实汤恩伯也是无奈之举,并非因为什么绝对忠诚。

1949年1月27日,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陈仪派员持亲笔信赴上海,劝说自己的亲信“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扣蒋起义,综合各方面情况说来,这位汤司令起义的机率很小,但断不至轻易出卖亦师亦父的国军元老陈仪。



在接待完陈仪的外甥特使丁名楠后,汤恩伯将密信收于办公桌内,岂料第二日再读信件时,即已发现被人偷看过,而唯一的嫌疑人就是总司令部的秘书胡德珍。一个姓胡的女子自然无甚可怕,要命的是她就是军统“三毛一戴”中人称“毛骨森森”毛森的老婆,时任上海市警察局长,胡德珍本就是保密局安插在“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监视汤恩伯的,事已至此,汤恩伯为求自保,只能主动通过何应钦和毛人凤抢先上报人在溪口的蒋介石,否则被抓的,就绝不是陈仪一人了。

陈仪祖籍浙江绍兴,毕业于日本陆士和陆大,在北洋军阀时期这个学历是非常牛叉的,逐步成为“东南王”孙传芳的统兵大将。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投靠国民党,因为名望较大、浙江同乡和军界元老,蒋介石为了控制收编的大量部队,还是非常予以重用的。而汤恩伯在留学日本时因为囊中羞涩,得到了陈仪的鼎力支持完成学业,并且也是通过陈仪获得蒋介石的赏识,使得其在没有任何黄埔资历的情况下,逐渐成为黄埔系中央军“陈胡汤”三大军事集团之一的首领。



陈仪在1935年国民政府铨衔时授陆军二级上将,汤恩伯1946年晋升“陆军中将加上将衔”;陈仪与何应钦、张群等国民党军政大佬关系较好,汤恩伯则以第13军起家,到抗日战争中期已经掌握近40万大军,号称“中原王”,两人互相支持,俨然成为国民党内一股较大的实力派,陈仪在“福建省主席”任上曾经枪毙了军统闽北站长张超,连戴笠都无可奈何,足见势力之大。

一直到1948年之前,陈仪追随蒋介石是完全紧跟的,也深受蒋氏信任。先后出任军政部兵工署长、军政部次长、第25集团军总司令等军职,福建省主席、“台湾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浙江省主席等封疆大吏,尤其是在日本投降后主政台湾期间,过于强硬,处置失措,“二二八事变”后坚持要求中央军赴台镇压,酿成更大兵祸,至今仍有争议。功过是非自有历史评论,而笔者以为,陈仪先叛孙传芳再叛蒋介石,一方面所谓识大势,一方面似乎缺少某种气节。



从主政的经历看,做官倒是比较廉洁,性格有些刚愎自用。在闽期间,奉蒋介石命令与日本方面联络频繁(其妻日本人),抗日立场并不坚决,在抗日战争中也没有什么战绩,1941年甚至遭到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等人的联名弹阂,被解除“福建省主席”和集团军总司令职,调回重庆任行政院秘书长。属于跨越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时期的民国旧军人典型,思想和历史复杂,很难用黑白以定论。

陈仪事泄后,先被保密局软禁,当国民党军在大陆兵败如山倒之时,蒋介石下令将其押送台北。对这样一位军政两界的元老,蒋介石起初没有坚持要杀,而是要求他悔罪认错,汤恩伯也曾经数次求情,但陈仪晚节有保,坚不低头,1950年6月被枪杀。

(汤恩伯)

陈仪被杀之日,汤恩伯如丧考妣,悲痛异常;从此背上“卖师求荣”的骂名不见容于国民党军界,因此精神忧郁,身体每况愈下,1954年在日本做手术时因“医疗事故”意外死亡,追随陈仪而去。

2

国民党中的元老中有一位叫做陈仪,原名也为“陈毅”。若不是改名,那么国共两军的历史上,将各有一位叫做“陈毅”的名将。其作为军人,军衔至陆军二级上将;作为行政长官,曾主政浙江、福建、台湾。纵观其一生,可谓是起起落落,喜忧参半。

1883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的陈仪,字公侠,自幼聪慧,曾两次东渡日本留学。第一次是1902年以公费生的身份,考入日本陆军学校第五期炮兵科学习,与蒋委员长是同学,期间结识了中山先生,加入了光复会;15年之后,陈仪再次来到日本,进入日本陆军大学,为该大学第一期中国留学生。

毕业归国后,陈仪先是加入直系军阀阵营,被孙传芳任命为浙江第一师师长、浙江省省长。后在北伐战争中,一则直系军阀不得人心,其次是与国民党的渊源,陈仪主动联络,有意投诚。身为同乡及同学的蒋介石获悉后,当即委任陈仪十九路军军长。

(小日本陆军大学)

由此,陈仪转投国民党阵营,历任军政部常务次长、福建省主席、陆军大学代理校长、第25集团军总司令、行政院秘书长等职,可见,蒋委员长对其是颇为器重。然而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陈仪却有几次处置不当,有的成为了其人生的“污点”,尽管责任不完全在其;有的则要了其性命:

主政福建

在民国史上,陈嘉庚和陈仪都是福建地方的两位重要人物。起初,陈嘉庚身处南洋,未回到福建之前,对于陈仪的印象还是偏于正面的:一为我前之同情陈仪,乃以其出于中央蒋委员长所任命,其时亦未深闻其对闽省政治有何苛刻害民之情事。且反对陈仪者,按其言论,不外责其访问台湾,雇佣日人谈矿,残杀张超三事而已。海外未明真相,自不便随声附和。


(爱国华侨陈嘉庚)

但随着陈仪在福建主政期间,推行两项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给多年来资助福建教育教育的陈嘉庚,造成不小的打击同时:

1、 陈仪奉教育部命令,下令禁止设置私立师范学校,集美学校也在此列。陈嘉庚为此致电教育部以及省政府。得到却是省政府,“师范教育已由省统筹,希勿招生”的答复。为此,陈嘉庚一则不再交涉,以免受辱,其次,跟省政府对着干,免费招收学生;

2、 陈仪提出在福建创办一所大学的建议,教育部以福建已有“厦门大学”为由,否决了提议;陈仪转而提议将“厦门大学”改名为“福建大学”。 厦门大学乃是陈嘉庚一手创办,尽管后来因财产缩水,被收为国立大学。将“厦门大学”视如己出的陈嘉庚,当然不愿意看到,借着赴重庆参加国民参政会之机,强烈抨击“厦门大学”改名一事,引起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国民政府只得对改名一事,予以否则。

因上述两事,已经给陈嘉庚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印象,而回闽期间,又目睹了诸如虐待壮丁,凌虐挑夫,苛捐重税等苛政。使得陈嘉庚回到新加坡后,在召开的闽侨大会上,详述陈仪祸闽诸事,号召新加坡闽侨集体向国民政府请愿,请求撤换陈仪,(尽管其中包含因蒋氏政权体制,所导致的问题)。为此,国民政府只得借福州失陷之名,将陈仪调离福建。

(厦门大学)

主政台湾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集军政、立法大权于一身。陈仪先是从金融入手,设立了台湾银行,发行台币,阻挡当时流通的法币进入;接着接受日据时代的多家公有企业,成立专卖局和贸易局控制经济。

没想到的是,这样的经济管制,却导致了“二二八事件”的发生。事情是这样的,1947年一位姓林的寡妇因贩卖私烟,被专卖局缉查员枪托猛击头部,血流满面,昏迷倒地。围观群众,群情激昂,包围了缉查员,要个说法。情急之下的缉查员,开枪示警却又打中了一名群众,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示威。

为控制局面,国民政府只得派兵来台,实行军警镇压,双方死伤众多,为此,蒋介石在日记中大骂:陈仪平日既以虚矫自饰为能,事发,又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迄至祸已燎原,始行求援,可痛……。事后,陈仪被免去台湾行政长官等职务,回到上海。

(蒋委员长)

所托非人

汤恩伯原名汤克勤,小陈仪16岁,也是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能有此造化,得归功于当初陈仪的大力支持。1924年,已进入日本明治大学法科学习的汤恩伯,因没有学费辍学回国,后经陈仪推荐,进入日本士官学校,并每月资助50大洋。为此,“汤克勤”不仅改名为“汤恩伯”,以示不忘陈仪的恩情,而且对陈仪行父执辈之礼,而陈仪也将汤恩伯视作亲子侄,两人可谓是情同父子。

汤恩伯学成归国后,陈仪将其推荐到陆海空总司令部,担任中校参谋,不久又引荐给了张治中,在中央军校担任上校大队长,至1947年,汤恩伯成为了第一兵团司令,下辖74师、23师、57师、25师等部。但因在进攻山东解放区的战斗中,王牌部队74师遭到全歼,气急攻心的蒋委员长将汤恩伯召到南京,予以痛斥,并免除了其一切职务,加上此前去职的陈仪,真是一对“难父难子”。

(汤恩伯)

对此,汤恩伯表示很受伤,死的心都有了,所幸经过陈仪的劝说,才放弃自杀。不久,蒋委员长又想起了陈仪,让其主政浙江,但陈仪有所顾虑。这次汤恩伯成了坚定的后盾,力挺陈仪入主浙江,一则可挽回声誉;其次相机而动,如若时机成熟,其麾下有两支仍听命于他的部队,便可起兵反蒋。

眼见国民党失去半壁江山,同时,国民党不得人心。入主浙江后不久,陈仪为了江南千百万百姓免受灾难,一边又接触地下党,商量起义事宜;一边说动张群等国民党大佬,一同推荐汤恩伯出任衢州绥靖公署主任。

眼见时机成熟,陈仪让外甥丁名楠带着亲笔信,亲自面见汤恩伯,告知起义的详情。此时,已经重新掌握兵权的汤恩伯,变得犹豫起来,毕竟事关重大。未免夜长梦大,汤恩伯将丁名楠抓紧送走,然而,当其再次取阅之时,却发现信件,遭到特务头子毛森之妻胡德珍的窃看。胡德珍此时以秘书的身份,被安插在汤恩伯身边,监视这位地方大员。

(陈仪)

尽管在陈仪与我党交涉过程中,我方已获悉情报并告知,汤恩伯很大可能有违当初的承诺,致陈仪于死地,但陈仪还是选择了相信汤恩伯。在生死之间,汤恩伯选择了出卖陈仪,实为忘恩负“仪”。最终,陈仪被押往台湾,执行枪决,享年67岁。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3

陈仪,也是陈公洽(音:恰),他是浙江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国民党二级上将。陈仪做得最好的我事情就是在1948年,在浙江释放过一百多名被军统特务毛森拘捕并准备申报处决的爱国人士。还有就是劝蒋介石和汤伯恩放弃对杭州布防,杭州的解放免于战火。他有个义子叫汤恩伯,这个大家应该比较清楚,黄埔系的著名将领。恩伯的名字就是为了感念陈仪改的。

陈仪在清政府做过军官,也在袁世凯手下当过兵,还在孙传芳手里当过师长。北伐战争的时候暗通北伐军,后来成为国民党陆军军长。

二战后台湾光复,陈仪负责治理台湾,他有着“三民主义”的信仰,想要这里变好。只是治理不能尽如人意。第二年台湾物价飞涨,人心不稳。所以爆发了后来的“二二八事件”,军队开向台湾,进行了镇压。陈仪也因此被迫撤职,他也因为二二八事件,背负了一些骂名。

我们来看他离开台湾的诗句,就可以发现他夙兴夜寐想把台湾治理好,只是能力欠缺吧,比如他在治理福建的时候也被爱国华侨陈嘉庚举报治理不力。这些只能说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事业平生悲剧多,循环历史究如何。
痴心爱国浑忘老,爱到痴心即是魔。
治生敢曰太无方,病在偏怜晚节香,
廿载服官无息日,一朝罢去便饥荒。

解放战争后期,他为了使得江浙地带免于战火,决心投入共产党,并劝义子汤恩伯起义。但是被汤恩伯向蒋介石反映。陈仪也因此被捕。国民党败逃台湾 ,他被押解到了台湾,拒不向蒋介石认错,1950年被国民党枪决。

历史的看,他被认为是“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出生命的爱国人士”。

文/红雨说历史

4

陈仪,字公侠,浙江绍兴人。1948年夏天,陈仪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面对国军在大陆统治的穷途末路,他表示要“采取以人民利益为重,顺应时局变化的方针”。1948年底,他积极准备起义,希望浙江全省和平地、完整地交到人民手中。

1948年12月,陈仪曾对他的亲信分子透露,在徐蚌会战中,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国民党政府已经无能为战,只有和我军妥协谈和的道路可走。陈仪还向蒋介石上书,其中说道:当前之势已是敌强我弱,只可言和,不可言战。1949年1月19日,他在《东南日报》上公开着文,指出:“八年抗战之后,继以三年戡乱,人民受战争之影响,生活已苦不堪言。现时人民一致要求和平,要知民为邦本,此种和平呼声,殊不容忽视,应能为各方所接受。”接着指责当局:“争取胜利固需要勇气,承认失败亦需要勇气。”他还抨击蒋介石所发动的“戡乱”战争,说有关这个问题,“今后史学家自有重要之评价”。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陈仪已经决心与国民党分道扬镳了。


但是由于其徒弟名将汤恩伯的告密,陈仪的起义计划破灭,并被蒋介石下令免去了浙江省主席的职务。1949年3月中旬,陈仪被秘密逮捕。陈仪被捕后,在解押他的飞机上,他还对飞机驾驶员说,国军要完蛋了,希望你(指驾驶员)能把我送到北平或延安去。可谓用心良苦!杭州解放前夕,国军把陈仪押解到台湾看管。1950年6月18日,台湾国军当局国防部高级军法合议庭以“勾结xx”的罪名将陈仪杀害于马场町刑场。




5

陈仪是一个倒霉蛋。

陈仪生于1883年5月3日,字公洽,浙江绍兴人。1902年入读日本振武学校,蒋介石后来是在1908年入读振武学校,所以说陈仪算是蒋介石的师哥;1907年陈入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蒋也有士官学校的“造假学历”,陈仍然是蒋的师哥,陈、蒋两人又是浙江同乡,这也是后来陈仪投靠蒋介石后获得重用的原因。

陈仪回国后入浙军任职,后曾到日本陆军大学深造,1924年又回浙军系统,被直系军阀孙传芳任命为第1师师长,后升任浙江省省长兼19军军长。蒋介石发动北伐后,陈仪投靠了北伐军,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军长,曾先后任军政部常务次长、福建省省长、25集团军总司令等职,1945年8月被委任为台湾行政长官兼警备总司令。1947年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陈仪采取镇压手段,后因此被撤职,但是1948年8月又被任命为浙江省省长。

1949年陈仪因试图起义,被军统特务逮捕,最后于1950年6月在台湾马场町被枪毙。

说到陈仪,自然不得不说汤恩伯,陈仪最后的倒霉便是汤恩伯的“功劳”。

汤恩伯在1922年考入了日本明治大学法科,但是他更想读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可惜不得门路,一个是因为自己没钱,一个是因为当时中国人想入读陆军士官学校必须得到中国官方的推荐,所以他也只能摇头叹息。1924年汤恩伯从日本回国,此时与他一道回国有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的舅舅正是此时浙军第1师师长,这个女孩名叫王竟白,后来成为了汤的妻子。

汤恩伯回国后曾先后求过孙传芳、浙江省长夏超资助自己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但是孙、夏并没看上他。

汤恩伯通过王竟白走通了陈仪的路,陈仪看在王竟白的份上,最终同意保荐他到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同时每月资助他50元,汤因此如愿以偿地拿到了陆军士官学校的学历。

汤恩伯曾经感激涕零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陈老也!学生愿拜您为恩师,生死与共!”汤恩伯原名汤克勤,后来改名“恩伯”便是要告诉所有人,我老汤会始终记住陈公洽的恩情。

汤恩伯从日本回国后,也是走的陈仪的门路,在陈仪的安排下南京国民革命军司令部参谋处任职。1928年在衬衣的帮衬下,汤恩伯被调到了中央军校任职,正是因为调到了中央军校,他才有了接触蒋介石的机会,最后成为了蒋的心腹爱将,在官场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但是在1947年,汤恩伯终于迎来了他人生的“滑铁卢”。这年,张灵甫率领整编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全军覆没,汤恩伯跪在蒋介石的面前认罪,遭到了蒋的一顿毒打,后被撤职。

1948年12月汤恩伯任京沪警备总司令,1949年1月又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手握重兵。此时的汤恩伯虽然手握重兵,但是早已经没有了曾经的风光,蒋任命汤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也只不过是想让他发挥点最后的作用,为我军制造点障碍,因为这时候的蒋已经知道自己守不住京沪杭地区了。

这时候的浙江省省长看到蒋介石已经没有胜算,也开始考虑后路,最后在李济深等人的劝说下,决定起义。但是,想到自己的学生汤恩伯还在蒋的阵营,并且手握重兵,于是便想着将汤也拉到起义的队伍里,所以派他的外甥丁名楠给汤恩伯送去了一封信:

兹丁名楠来沪面陈一切,请与洽谈。再旧属胡邦宪,拟来晋谒,请予延见,至胡君经历,嘱由名楠奉告,并希台洽为荷。顺颂刻安。再为办事顺利计,请由弟处予丁名楠以秘书名义。

汤恩伯看完信面色一变,陈公洽这是什么意思?将人安插到我这里来了?于是,汤恩伯直接问丁名楠,陈仪想做什么。丁名楠想要探汤恩伯的口风,看看他是什么态度,所以说得相对隐晦,但是汤恩伯却瞬间听出了丁名楠的意思,陈公洽是想让自己和他一起出卖蒋介石,投靠共产党!

汤恩伯当时并没有当场回复,既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只说要考虑考虑。但是,在丁名楠走后没多久,汤恩伯便为了能够重新获得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将陈仪准备起义并试图策反自己的事告知了蒋介石,随后毛森迅速派特务监控陈仪,随时等候蒋介石的指令。

陈仪并不知道汤恩伯已经出卖了自己,汤恩伯为了稳住陈仪甚至还给陈打了个电话,在电话里汤让陈辞去浙江省长的职务,说蒋介石对陈另有安排。陈对此很纳闷,人事任免怎么会让汤来通知?不过,陈很快收到了蒋的电文:

汤总司令转令洽兄,交卸后务请来溪口一谈。

陈仪想不明白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为了不让蒋生疑,他还是坐上了去上海的车。在途中,陈仪收到了胡邦宪的两次急电,说汤已经出卖了他,所以千万不要去上海。陈仪受到消息吃惊不已,却仍不敢相信汤恩伯会出卖自己。

毛森似乎也察觉了陈仪的怀疑,于是迅速让特务将陈控制了起来。

直到此时,陈才发现,原来自己所信任的汤恩伯,被自己视为儿子的汤恩伯,真的出卖了自己。

汤恩伯忠于蒋介石,但他是一个小人,他将陈仪准备起义的事当成了自己重获信任和重用的突破口,为了这个目的,他不惜出卖了对自己有再造之恩的陈仪,但是最终也没有换回蒋对他的信任和重用,反而更遭冷落。因为一个连对自己有再造之恩的人也能出卖的人,蒋介石不敢用,最后,汤恩伯死在了日本,死在了日本人的手术台上。

陈仪看了汤恩伯几十年,却终究没看明白汤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陈仪是一个糊涂蛋,一个倒霉蛋,只能怪他看错了人,信错了人。

6

陈仪,字公洽,号退素,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1883年生于浙江绍兴,1950年在台湾被蒋介石枪毙。

陈仪最著名的两件事,第一件是1945年日本战败后,台湾回归祖国,陈仪是蒋介石任命的第一任台湾行政长官,而在他任上发生了备受争议的“228事件”。

第二件就是,1949年国民党在大陆兵败如山倒,陈仪试图投奔中国共产党,在策反汤恩伯时,被汤恩伯呈报蒋介石,因此被逮捕枪毙。

陈仪早年曾接受私塾教育,东渡日本后,在振武学校学习,期间曾加入革命组织光复会。回国后陈仪多地任职,后在东南王孙传芳麾下任五省联军第一军司令和浙江省省长。国共北伐时,陈仪暗通北伐军,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军长。后先后任福建省主席,25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蒋介石委任陈仪为台湾行政长官,之后兼任了警备总司令。陈仪飞赴台湾,接受日本人投降。陈仪在台湾主政3年,陈仪主政下的台湾,民生凋敝,经济颓废,台湾回归仅仅一年,台湾的物价就涨了一百多倍。被日据半个世纪,本就对大陆陌生的台湾民众因此对国民政府极其不满,并转化为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间的族群斗争,最终矛盾激化,因国民党执法人员的暴力执法导致“二二八事件”爆发。

陈仪没有采取妥善措施,反而对民怨施以高压,并调动军队镇压。陈仪的血腥镇压使台湾民众遭到屠杀,据调查有两万余人被害。二八事件造成了台湾爱国士绅和知识分子的极大损失。而剩下的人都是从小在日据时代长大,被日本培养的亲日派,这也为如今台湾族群分裂,如李登辉之流的嚣张埋下了伏笔。

1948年,陈仪被委任为浙江省主席。在任期间,他曾经释放一百多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1949年,面对国民党兵败如山倒,陈仪决心为和平做贡献,他规劝老部下汤恩伯起义,却不料被汤恩伯密告了蒋介石。陈仪因此被蒋介石逮捕,1950年在台北被杀害。

7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仪。生于1883年,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日本陆军大学毕业。 陈仪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在担任台湾光复后第一任台湾警备司令时候所发生的2.28事件。而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他是汤恩伯的恩师,但他死在这个弟子的手里。

可以说,陈仪虽然官拜二级陆军上将,但基本上却没有指挥过打仗和一线战斗。担任过孙中山的军事顾问,后来在孙传芳麾下任职,得到孙传芳的重用。得以担任19路集团军军长,但暗中投靠蒋介石。后被国民党政府委任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由于是蒋介石同乡,得以担任政部兵工署署长,长期担任武器制造的工作以及国民党高层的日常工作,虽然也一度担任集团军司令。不过也是浅尝辄止。可以说在抗日期间没有寸尺之功。当然,陈仪的职务也始终也不高,因为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这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部队里就显得很单薄。这样的好处就是他威胁不到任何人、在1945年台湾光复以后,由于陈仪对台湾有所了解,被蒋介石派往台湾接受日本投降。并当任首任台湾警备司令。

陈仪在担任台湾主官的时候。物价沸腾。税收繁杂。对比日据时代差的太远,再加上本省人和外省的矛盾已经是处在崩溃的边缘,危机重重一个火星就可以点燃它。 由于台湾实行烟草专卖,而且价格昂贵,台湾不少普通人走私香烟,陈仪在稽查走私香烟的时候。从而引发大规模冲突。而陈仪则开枪射击无辜群众。陈仪开枪随即激发更大冲突。愤怒的民众纵火烧毁了专卖局的房子和车。动乱迅速波及全岛。有攻击政府的,民众自制弹药武器,攻击所有政府机关。陈仪在惊慌失措之下,立即电告蒋介石,蒋介石立即派遣军队进行镇压,由此惨杀了数以千计的台湾人民。而2.28惨案的伤痕到现在依旧存在。也造成了岛内严重的族群割裂和本省人与外省人的对立。以至于台湾本岛人和此后几代人对祖国大陆产生的极大的、不可挽回的陌生与隔阂。

也是由于此,陈仪被调离台湾,在48年改任浙江省主官。在浙江的时候被学生汤恩伯出卖,蒋介石得知以后立即解除了陈仪的职务,1950年软禁于台湾,陈仪到台湾后一言不发。在1950被处死。时年57岁。

8

陈仪是浙江绍兴人,在日本留学的时候是蒋介石的同学,参加辛亥革命,又是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在军阀混战中选择了孙传芳,此期间又培养了汤恩伯;在国府大厦将倾之时,做了最后一次选择,由于门生的泄密,被处死。

1、陈仪的学历

陈仪的发迹和他的学历有莫大的关系。在日本振武学堂留学后,回来参加辛亥革命,之后担任担任浙江都督府军政司司长,兼陆军小学校长。

(陈仪)

后来进入北洋系统,又去日本陆军大学读书。这个学历到哪都能获得较高职位,比如保定教官,参军等。

因为家里(绍兴师爷)的因素,当了银行董事长。之后进入孙传芳系统,干军人本职。

(孙传芳)

2、选择与命运

陈仪选择了孙传芳,在浙江发迹,之后孙传芳管理五省,自然水涨船高。担任浙江省长与十九军长,开启了军政通吃的路子。

(蒋百里)

因为通北伐军,被孙传芳突袭捉入南京,因为蒋方震求情给放了。蒋方震就是蒋百里,浙江海宁人。

(蒋介石)

进入国府后,陈仪一直没突破省主席这个瓶颈。在1949年又做了一次选择,这一次自己的门生汤恩伯把他卖了,且一次没有人给他求情。命运就戛然而止了。

3、军人与政客

从担任浙江省长开始,陈仪在之后多年担任福建省主席、台湾省主席、福建省主席等封疆行政职务。在军务上任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军政部次长等。

或许会疑问一个军人怎么做行政长官呢?其实在那一代出国学军事的年轻人中,他们的目标是经世济民,并不是做职业军人,学得文武艺,造福四海内才是他们的目标。

陈仪有了这样的机会,国军的陈诚、王耀武都有过这样的机会。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

(陈仪)

陈仪的命运就是当时中国优秀留学生的缩影,又有投机的一面,又有经世济民一面,总想做点有意义的事,却总也做不成。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9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之四:陆军二级上将、军政部代部长、台湾省主席陈仪。

陈仪,字公洽,号退素。浙江绍兴人,日本陆军大学毕业。

抗战胜利后,曾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任内发生台湾二二八事件,为事件中最受争议政治人物之一。

陈仪同情革命,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时,释放了原本要处决的100多名共产党员。

1949年1月,国民党政权大厦将倾,陈仪欲投奔共产党,尝试策反其得意门生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遭汤恩伯出卖。

陈仪被免去浙江省主席职务, 囚禁于基隆。1950年5月,蒋介石以匪谍案,指示台湾军事法庭判处陈仪死刑。6月18日陈仪于台北市马场町刑场被枪决。


陈仪早年与蒋介石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后在孙传芳部、革命军任职,逐步升为省主席、集团军司令。

陈仪(1883-1950年), 字公洽,号退素,浙江绍兴人。早年就读私塾、求是学院。1902年东渡日本,入日本士官学校学校第五期炮兵科。

陈仪与蒋介石日本留学同学,期间加入光复会。1907年学成回国,在陆军部任二等课员。武昌起义后,担任浙江都督府军政司司长、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军事参议官。

1917年,再次东渡日本,进日本陆军大学深造。回国被孙传芳任命为浙江第1师师长。1925年10月,任五省联军第1军总司令、浙江省省长兼19军军长。但因部下倒戈,引咎辞职。

1927年7月,被国民党政府委任为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3月,奉蒋介石命率团赴欧考察意大利、瑞士、荷兰、瑞典等国的枪炮厂、飞机场等。

回国后任南京军政部兵工署署长,代军政部长。1934年1月福建事变后,调任福建省政府主席兼第25集团军总司令。

陈仪早年留学日本,抗战前参观台湾建设。对于日本、台湾经济建设方面颇有研究。抗战胜利后担任台湾军政长官公署,并接受日军投降。

1935年日本在台湾举行“始政四十周年纪念台湾博览会”。陈仪奉命到台参观,对日本人统治下台湾的高速发展感到惊讶,特别是相对中国大陆多年战乱下的停滞不前,令他感到深省。

之后陈再派人到台湾考察,于1937年出版《台湾考察报告》,建议福建经济学习台湾。

1943年的开罗会议中,同盟国声明战后台湾归还中华民国。1944年4月,行政院设立“台湾调查委员会”,任陈仪为主任委员。

调查委员会对日治下台湾的经济、政治、民生、军事等各方面作出颇为详细的调查,报告书长达四十余万字。之后提出的《台湾接管计划纲要》,也批准通过。

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委任陈仪为台湾行政长官,之后兼任警备总司令。10月24日,陈仪在美军将领陪同下从上海飞抵台北。

10月25日陈仪代表中华民国政府及同盟国,接受台湾日本总督兼司令安藤利吉的投降。

台湾光复后,大量军政人员由大陆派往台湾,素质良莠不齐,加上双方语言不通、通货膨胀、经济倒退,民间怨声载道。

陈仪治台时期,经济上实行统制政策。除了将日人留下的企业大部分收归国有经营外,还规定米、盐、糖、煤油等民生产品,由官方统一定价收购。对烟、酒、火柴等物品的专卖加强限制。

台湾光复后,大量日本人返回日本。台湾本省人在多年日本统治下,大多数不会中文、北京官话。而原日本人走后空缺职位多由大陆人员担任,存在基本的沟通问题。

大陆到台湾的军政人员,质素参差,良莠不齐,不时与民众发生冲突。此外台湾工农业生产在战后数年出现倒退,经济上出现了严重通货膨胀,致使台湾社会民怨沸腾。

台湾二二八事变,蒋介石、陈仪倾向武力镇压。造成民众1万多人流血死亡。

1947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爆发。台北的政府人员与民众的冲突,引发岛上各地本地人对政府的抗争。

3月8日蒋介石从大陆调来援军后,以陈仪为长官的政府,对民众展开了血腥、不必要的镇压。估计有一千至一万五千名台湾人被捕后遭屠杀。

当中包括地方议员、医师、律师、新闻记者、教师、画家等社会精英。 3月22日,陈仪被撤职。

陈仪被撤销台湾军政长官后,回大陆任浙江省主席。期间策动汤恩伯起义,被汤恩伯出卖。

5月11日,陈返回大陆,改任政府顾问。5月16日,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亦撤销,改组为省政府。

1948年8月6日,陈仪再被蒋介石委任为浙江省主席。次年1月,陈尝试策动与其关系密切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一同投降共产党。

汤恩伯将此事向蒋介石报告。1949年2月,陈仪被免去省主席职,之后开始被软禁。

1950年陈仪被关押在基隆。蒋介石派人叫陈仪写悔过书,陈仪坚持不认错,淡然赴死。

1950年4月陈仪被押解台湾,陈仪到台湾后,“即对任何人不再发一言一语,终日如老僧入定。”后囚禁于基隆。

蒋侍从室主任林蔚劝他向蒋介石认错,写悔过书,蒋允许恢复其自由,但遭到陈仪拒绝。陈仪说:“我有何错?我无错可认,他不高兴,可以杀我,我已年过半百,死得了,悔过书我不能写。”林蔚说:“总得让蒋先生下台。”先生说:“下不下台是他的事,我没有要他把我抓起来。”

1950年5月19日,台湾军事法庭判决陈仪死刑。陈仪死前由在福建共同推行过“新生活运动”的“五虎上将”蒋鼎文打理一切,6月18日于台北马场町被枪决。

抵刑场时,陈仪对行刑的人说:“向我的头部开枪!”便大步向前,直呼:“人死,精神不死”。陈仪死后,由五弟陈公亮收尸火葬,骨灰埋于今台北县五股乡,立碑曰:“陈公退素之墓”。

陈仪“伏法”后,汤恩伯“在其三峡乡寓中,如丧考妣,终宵绕室彷徨,痛苦不堪,复在私宅堂屋设灵堂,一连自书挽幛多幅”。

陈仪第二任妻子为日本人,两人无子嗣。

烟酒阁大学士文章,感谢点赞和关注。

10

资历颇深的陈仪

我们所知道的陈仪,只知是汤恩伯的恩公,其实陈仪在风起云涌的清末民初的政治中绝对也是一员骁将。

1902年陈仪东渡日本入士官学校,在第五期炮兵科学习,和蒋介石是同学,并且在日期间加入光复会,1907年学成归来后,在陆军部任职,武昌起义后一直在浙江运动。

1916年陈仪再次到日本陆军大学深造,1916年回国,任总统府中将顾问,1924年孙传芳入浙,陈仪为浙军第一师师长,1925年任五省联军第一军司令,兼任浙江省省长。可以说,在孙传芳体系或者是北洋军阀体系当中,陈仪都已经是一方大员了。

然而,当时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尤其是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积极北图,北洋军阀都面临着威胁。

陈仪正是看透了时局,认为北洋的腐朽统治抵挡不了国民革命军,再加上自己的革命思想的影响,最后选择投靠北伐军,后来北伐军胜利,陈仪负责收编孙传芳的残部。

但是,陈仪并不在于立志成为做一名军阀,而是想要寻找一条救国救民之路,多年留学经验,更使得陈仪具有更宽阔的视野,1928年陈仪奉蒋介石之命都欧洲考察枪炮厂和飞机场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生产。回国后担任军政部兵工署舒张,和军政部常务次长。

陈仪与汤恩伯

汤恩伯原名汤克勤,正是因为为了感激陈仪的恩情,因此改名就汤恩伯,也正是汤恩伯,让人们更加记住了陈仪。

汤恩伯原来就是陈仪的部下,1924年在陈仪的保送下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回国后任陈仪的少校参谋,可以说是陈仪一手培养起来的人物。

后来陈仪投靠蒋介石后,汤恩伯也跟着一起跟了老蒋,后来汤恩伯坐上了生前直升机,一路飞黄腾达,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员,这一点,陈仪就有点暗淡了,反而混的没有自己的学生好。

陈仪后来主政福建几年,还被人参了一本,最后就混个代理陆军大学校长的职位,可怜陈仪的资历了。

汤恩伯最闪耀的时候,已经是第一战区副总司令,手底下掌握几十万人,就是日本人对汤恩伯也极其忌讳,1944年汤恩伯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反而使汤恩伯盛极而衰。

台湾投降后,陈仪到台湾负责接收台湾,并且担任台湾警备总司令,然而令人悲伤的事情是,光复后的台湾在陈仪的治理下,还不如光复前,这叫什么事。

后来汤恩伯向老蒋推荐,让陈仪回浙江省当主席。

汤恩伯最后出卖陈仪

淮海战役过后,平津也和平解放,局势已经明朗,再抵抗就是做无谓的牺牲,站在和人民对立的地方,因此,陈仪决心以傅作义为榜样,促成和平解放南京。

当时汤恩伯是京沪杭警备司令,和李宗仁一块在长江进行设防,企图分裂国家;陈仪规劝汤恩伯起义,从大义出发,但是因为当时密信已经泄露,汤恩伯只得密告蒋介石陈仪叛变,并且请求蒋介石不要杀陈仪。

随即陈仪被免去浙江省主席职位,并且被阴谋叛乱遭逮捕到台湾。

后来,国民党在大陆基本败的啥也不剩了,就开始整这些能整到的背叛自己的人,汤恩伯也失去了蒋的信任,蒋介石不仅要弄死陈仪,还要汤恩伯亲自动手。这是汤恩伯所不能接受的,本来向蒋介石告密已经是欺师灭祖,为正史所不容,如果自己再动手杀了陈仪,那自己就更是罪大恶极了。

汤恩伯最后没有动手,但是也失信于老蒋了。

1950年陈仪被杀害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