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水浒传》里那位作恶多端、八面玲珑的高俅最后怎么样了?

《水浒传》里那位作恶多端、八面玲珑的高俅最后怎么样了?

2020-10-09 07:32阅读(68)

《水浒传》里那位作恶多端、八面玲珑的高俅最后怎么样了?:评书,小说,演义,戏曲甚至人为演绎,对历史人物的定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任何史实只要一被通俗化,

1

评书,小说,演义,戏曲甚至人为演绎,对历史人物的定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任何史实只要一被通俗化,人物,事件在老百姓心里就会驻扎下来并相传下去,观音菩萨本男儿都会演化成女儿身,还有啥不能通融演绎的,想想在没有微博,微信,头条等自媒体的年代,小说,评书等文艺形式的推波助澜作用大得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高俅是受徽宗宠信,官位青云直上,从节度使很快“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政和二年,还被受武官阶位之第一位。这官当得有宋以来绝无仅有,可在《宋史》里偏偏没有他的列传,这也算二十四史滑稽稀奇事了。

古代后朝替前朝作史,后人只有这样理解,元朝蒙古人粗心大意,把他漏了。可事实就是没写,马背民族搞文史差点劲,又仓促,从元至正三年到五年,仅仅两年就完成了五百卷《宋史》这一浩大工程,当时又没有办公软件,想要编得事无巨细,一丝不漏有点难。由于是多人分工编写,各行其事,许多地方相互矛盾重复,但这也未免太过分,把高太尉给漏了,后人难免掩卷发笑。

所以关于高俅的史实事迹只有在文人墨客的笔记,录事里挖点出来,这是不是给《水浒传》的作者一个“钻空子”的机会呢,有正史列传的都能春秋笔法,没有正传的那不就更容易了么。

宋人王明清《挥麈后录》记载,高俅是苏东坡秘书一类的小官,文笔很好,又能说会道。能在清高的苏大才子手下做文秘工作,没两三脚猫功夫能混日子么,绝对不是不学无术的市井小混混,苏轼离京外任才介绍给另一位“唐宋八大家”曾巩,这也反映了苏轼对高俅的看重,可惜人家职位没空缺,后又介绍给了那个小说里的驸马小王都太尉。接下来的事就和小说里的一样了,高俅靠“球技”得到还是端王的徽宗赏识而飞黄腾达。

也有不同说法,明代罗山《林下闲笔》认为那种说法是民间传闻不足史信,他考证高氏有三兄弟,高伸,高杰,都是通过科举入仕的,也算一家之言吧。

但凡读过《水浒传》的都对高俅,蔡京,童贯之流把持朝政,狼狈为奸,祸国殃民,最后毒杀梁山好汉的行为恨之入骨。可靖康之际,朝野上下,普通百姓公认迷惑徽宗,搞乱国家的人民公敌所谓“六贼”有蔡京,王黻,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其中并没有高俅,第一次看见这名单,在下也读了两遍再数了一次,没错六个,就没高俅的份。

根据现有的资料,难以找出高俅大奸大恶,掌管禁军不力,军队战斗力松驰确是他过失,对苏轼也念故主之情,苏才子仕途坎坷,乌台诗案后搞得他落魄不堪,而每逢苏氏子弟入京,高俅多少都会照顾些,这一点不忘穷亲戚还是较好的。但六贼当道惑乱朝纲,哪怕他不同流合污,眼开眼闭,明哲保身,作为国家高级领导也难辞其咎。

宣和七年(1125)十月,宋徽宗在金兵入侵吓破胆之时,慌忙传位于钦宗,借口去毫州烧香逃离开封至泗州,高俅与童贯率两万胜捷军去护驾,护卫宋徽宗渡淮河至扬州,高俅以生病为由留泗州后返回开封最后生病死了。这时已是宋钦宗靖康之际,死了好,一了百了,要不碰上靖康之耻被俘遣送北国苦寒之地,到时是学秦桧还是学苏武也未可知。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2

高俅,北宋末年的奸臣。在《水浒传》中,高俅被塑造成一个无恶不作,为非作歹,祸乱朝纲,陷害忠良的狗官形象,与蔡京、杨戬、童贯并称为“四大奸臣”。

然而历史上,高俅虽然也算是奸臣,但是因为咖位不够,没有能够入选北宋时期有名的“六大奸臣”。”北宋六贼“分别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水浒传》中的高俅、杨戬没有入选,因为相对于蔡京等前面六个人,他们不是还没有坏透,而是因为官儿不够大,坏的程度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水浒传》中的高俅作恶多端,话这么说是没有错的,但是主要是基于梁山好汉的角度而言。作为站在梁山对立面的第一大坏蛋,高太尉对于无辜林冲的无情迫害,让人咬牙切齿,可以说,林冲上梁山,完全就是高太尉步步逼迫的结果。

从高太尉迫害林冲看宋朝官僚的腐败

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老婆林娘子,说来这父子二人也真实混蛋,京城里那么多等着攀附权贵的大姑娘,高衙内不喜欢,偏偏喜欢上了林娘子这么一个有夫之妇,而且还害了相思病,得不到就想死。这不是混蛋吗?活生生要拆散人家一对恩爱夫妻。

这个高太尉更是混蛋加坏蛋升级版,干儿子喜欢上了有夫之妇,他就要把人家丈夫弄死,直接明抢一个儿媳妇。高太尉整人可太有经验了,直接挖了一个陷阱让林冲自己去跳。

钓鱼执法,安排一个人卖刀给林冲,再安排一个人叫林冲带刀进太尉府,假装要看刀,林冲走进白虎节堂,乖乖掉进圈套。鱼儿上钩了,高太尉稳坐钓鱼台,派人把林冲抓了起来。

白虎节堂是军事会议室,带兵器进入是死罪。林冲就这么栽了,要不是办案的人里面有一个叫孙定的孔目良心未泯,以证据不足为林冲开罪,林冲恐怕就要拉出去砍头了。

负责审理林冲案子的府尹是高太尉手下的官员,高太尉是原告,既当裁判又踢球,这案子还有什么审理的必要吗?如果有,就是高太尉要把陷害林冲的证据链弄得完完整整,天衣无缝,让人有冤难申,无话可说。

高太尉陷害林冲,可以看到北宋时期的官僚腐败到了什么程度。林冲说,不怕官,只怕管。试想一下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朝廷正式官员,都能给一个官老爷生杀予夺,毫无反抗的余地,那么普通的老百姓,岂不就是官员和小吏砧板上的鱼肉,想怎么宰割都可以!

在如此蛮不讲理,腐败无能的政府官僚统治下,老百姓的日子能够好过吗?也难怪宋江晁盖他们要上梁山造反,就是方腊、田虎和王庆等人,要造赵宋官家的反,也是情有可原,理直气壮。因为在官员的盘剥压榨之下,不反抗是死路一条,反抗了还有一丝活下去的希望。

太平盛世,谁人愿意去做绿林草莽?就算是宋江这个造反派的头子,走后走上梁山也是因为迫于无赖,要被朝廷砍头了。如果没有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宋江不会上梁山,林冲也不会上梁山。他们之所以选择站到了朝廷正统的对立面,去当乱臣贼子,是因为朝廷,或者说代表朝廷的官员如高太尉、梁中书等官僚败类,不给他们一条活路。

在高太尉的迫害之下,林冲家破人亡,刺配沧州牢城。从始至终,林冲没有一点反抗的余地,他成了高太尉手中随时可以碾死的一只蚂蚁。

误入白虎堂的罪名没有整死林冲,高太尉买通押送的两个公人董超和薛霸,让他们在半路上杀了林冲。如果不是鲁智深出手相救,千里护送,林冲在野猪林就将死于非命,称为腐败官僚系统的牺牲品。

林冲平安到了沧州之后,高太尉还是不放过他,又派遣手下的陆虞侯和富安两个人,前往沧州安排刺杀林冲。

林冲不死,高太尉就寝食难安!林冲犯了什么罪过,就一定要非死不可?林冲杀了陆虞侯和富安,反上梁山,坚定不移地站在了朝廷和高太尉的对立面,毫无妥协的余地。

从高俅这厮的发迹看宋朝官僚的腐败

高俅八面玲珑,这话也说的不错。《水浒传》主要写得是一八零八个梁山好汉的故事,但是在讲他们的故事之前,却在第二节”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中先讲了高俅升官发迹的故事。

施耐庵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在逼上梁山之前,要交代一下逼上梁山的社会背景。从高俅升官发迹的故事,就能够看出北宋末期整个朝廷政治败坏的程度。

高俅是个破落户儿,浮浪子弟,会点枪棒拳脚,踢的一脚好气球。高俅到了瑞王府里送东西,瑞王和几个闲汉在踢球。球滚到了高俅脚下,高俅露了一脚,瑞王直叫好,高俅就这样留在了瑞王府。自此高俅深受瑞王赏识,每日跟随,寸步不离。

哲宗皇帝死了,没有儿子,作为皇弟的瑞王继承大统,就是宋徽宗赵佶。登基之后,不到一年,让高俅这么一个既没有考过进士,有没有立过军功的闲汉,做到了殿帅府太尉的高官显位。

只要皇帝老儿喜欢,官职是他家的,他想给谁就给谁,不需要任何理由。上梁不正下梁歪,事情坏在根子里,如果皇帝自己带头走歪门邪道,手底下的官员也就更加肆无忌惮。

所以北宋末期,徽宗一朝,无论是”四大奸臣“还是”北宋六贼“,败坏朝政以至于酿成了后来的”靖康之耻“都是朝廷政治腐败无法避免的结果。

靠踢皮球升官发财高俅担任殿帅府太尉,也就是朝廷禁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前后长达二十年之久。他在军营用地上建立私宅,把军士当成自家的杂役呼来唤去,不懂得练兵,更不懂得指挥作战。所以当大金国的统帅带领十万铁骑进攻开封城的时候,大宋几十万人的禁军不堪一击,一触即溃。

徽宗皇帝慌忙传为给自己的儿子钦宗皇帝,但是还是没能避免被大金国的军队俘虏的命运,最后饥寒交迫,死在了北方的冰天雪地里。可能到死他都没有想明白,自己落得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完全是因为任用了高俅这么一个浮浪子弟埋下的祸根。

高俅老贼最终结局如何?

《水浒传》中,并没有交代高俅最后的结局如何。高俅三次带领朝廷兵马征讨梁山,被宋江和吴勇用计谋捉到了梁山上,林冲要杀了高俅,但是宋江为了招安大计,不敢杀朝廷命官,把高俅放了回去。梁山招安之后,宋江等人征讨方腊得胜回朝,高俅和蔡京等人毒死了宋江和卢俊义,梁山至此灰飞烟灭。

陷害忠良,祸乱国家,那么历史上高俅最终的结局如何呢?很多人都相信恶人自然不得好死,但是遗憾的是,高俅活得好好的,而且在靖康之耻的前一年,公元1126年病死于开封,不仅极尽哀荣,而且还成功避免了让所有北宋官员生不如死的”靖康之耻“。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

3

1,高俅,有技术的男人

作为北宋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奸臣,高俅绝对要感谢施耐庵大爷,如果没有《水浒传》,大约高俅就会被人们遗忘的。

宋朝评定的徽宗年间的六位奸臣名曰六贼,六贼中没有高俅这一号,在当时人的心目中高俅虽然坏,但是还没有水浒传中那么坏。

《水浒传》中四大奸臣,另外两位蔡京童贯可是高居六贼榜首,而四大奸臣中的另一位杨戬因为死的早,也成功躲过躲过被清算的命运。

如果没有水浒传,大约高俅会被人们遗忘,《宋史》中他连个传都没有,高俅的故事被零星记载在宋人笔记和历史传记的边边角角。

其中纪录高俅事迹最多的是南宋王明清的《挥尘后录》。

在《挥尘后录》中高俅起家,就是因为球踢得好,是个有技术的男人。

高俅本是苏轼府上的一个小史。

《水浒传》上写得小苏学士,应该是苏辙,但是南宋笔记中明确记载是苏轼。苏轼被贬时把高俅送给和自己关系不错的王驸马王晋卿。

一次王驸马让在高俅给端王赵佶送东西,端王正在踢球,球出界了高俅接了一脚,端王一看这是国足水平啊,于是把他留在身边。后来端王成了徽宗皇帝,高俅也跟着水涨船高步步高升,这就是草绳绑上螃蟹卖了螃蟹的价格的现实版啊,命运真的挺神奇的。

《挥尘后录》和《水浒传》都采信了这种说法。

但是有人怀疑没这么简单。

2,高俅晋级

苏轼原本是要把高俅送给曾布,曾布因为手下人够了,没要,但是因为苏轼的推荐曾布和高俅应该建立了互信的关系。

后来在徽宗当皇帝这件事上,丞相章惇反对。但是曾布为首的大臣却力保,当时曾布为知枢密院事,权利和宰相相当。

高俅是徽宗的亲信,又被曾布信任,他的一个重要的职责大约是帮两方传递信息,从而促成赵佶登上皇帝位。

当上皇帝后的宋徽宗,曾经数次把高俅比作汉朝时的宋昌。

宋昌是汉文帝的亲信。

吕雉死后,陈平夏侯婴等功臣诛灭吕家,在帝位继承上,功臣集团想让高祖刘邦的儿子刘恒继承皇帝位。消息传来刘恒将信将疑,他和手下大臣商量是否去长安。

很多大臣都反对,认为这是吕家的计策,刘恒最好托病推辞。但是中尉宋昌却认为这事儿真的,建议刘恒去长安。

刘恒起身去长安时,带着宋昌张武等亲信,这些须臾不离他的左右,刘恒登基成了汉文帝后他们还很长时间负责保卫汉文帝的安全。

徽宗把高俅比作宋昌,可见对高俅极度信任。宋徽宗即位后,高俅屡获升迁,没几年就达到了到大宋武将的最高品级,太尉。

高俅在小说《水浒传》中一无是处,但是他这人还是有优点的,这就是念旧。

因为苏东坡举荐他才有了后来的福贵,所以对苏东坡高俅感恩戴德,苏家人进京他都盛情款待,苏家有啥困难,他都尽力帮忙。

苏东坡的三子苏过政和六年入京,就住在高俅的府上。

当时苏过还是戴罪之身,高俅不避嫌疑的热情招待,后来苏过竟然被徽宗召见作画,看了他的画后徽宗厚赏了苏过,后来苏过步入官场屡获升迁,大约这其中少不了高俅的照顾斡旋。

所以奸臣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念旧的高俅,对自己家人更好。

高俅一人得道后,高家全家都升天了。

高俅他爹高复官至节度使,他哥高伸做到了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弟弟高杰做到金吾卫大将军,他的儿子侄子更是年纪轻轻都居高位。

高俅死后,高家也迅速没落,被抄家清算,可谓其兴也忽,其亡也忽。

3,高俅之死

高俅在太尉这个高位上,没干啥有建设性的事情。

他最喜欢干的事情是盖房子,所以招募士兵如果能招到有特长的士兵,比如工匠啥的,高俅都很欢喜的不行。

高俅让这些当兵的工匠接私活,收入归高太尉,他们的工资则从禁军军费中出,那些没有特长的禁军往往被拖欠工资,甚至犯了错还有罚钱补贴工匠等有手艺的士兵。

高俅真的不愧是技术出身,有工匠精神。

这些私活给高太尉创造了源源不断的财富,高太尉可谓是北宋宣和年间最成功的房地产商人。

高俅死在靖康年间,他死的很是时候。

金人南侵,宋徽宗传位给钦宗,然后仓皇南逃,逃亡途时带着自己的一帮亲信,高俅也在其中。

途中高俅和童贯发生分歧,童贯干脆不让高俅见宋徽宗,甚至假传圣旨让高俅留在泗洲,没办法高俅只得返回京师。

这次和童贯闹崩划清界限竟然神奇的救了高俅。

童贯梁师成等人被诛杀时,在京城的高俅幸免于难。

不过这时候他也生病了,很快病死。

靖康初,佑陵南下,俅从驾至临淮,以疾为解,辞归京师。当时侍行如童贯、梁师成辈皆坐诛,而俅独死于牖下。

高俅死后,宋钦宗还想给他举行葬礼,被大臣阻止了。

后来宋朝君臣检讨金军为啥能长驱直入的南下时,高俅童贯等掌管禁军的徽宗近臣自然要替徽宗皇帝背起锅来,显赫一时的高家走向没落。


文:薛白袍

4

答:《水浒传》原著光顾着交待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最后归宿,忘了写恶人高俅、蔡京、童贯等人的结局了。

不过,又也许不是忘记了写,是故意不写的。

因为高俅死得巧,他是赶在北宋灭亡之前病死了,算是善终。

《宋史.李若水传》中有提到,高俅在靖康元年(1126)时还升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不过,没多久就病死了,宋徽宗还为他挂服举哀,葬礼举办得非常隆重。

看看,这样的结局,不写好过写。

梁山好汉死得那么窝囊、那么憋屈,读者一个个心里就不好受了,再写高俅死得这么风光,那还不让读者抓狂吐血啊?!

明末文人陈忱实在气愤不过,他著作了《水浒后传》,安排高俅被流放到一个由幸存梁山好汉霸占了的地方,由梁山好汉把他给结果了。

即便是有意抹黑梁山好汉的反动文人俞万春,他在小说《荡寇志》中,也不待见高俅这个恶人,他写宋徽宗得忠臣直言劝谏,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将蔡京、童贯,以及高俅等一古脑抄家。高俅被发配到沧州。朱仝、雷横攻打沧州,割下高俅脑袋,送上梁山,交由梁山好汉唾骂。最后,林冲把高俅的头颅摔成了粉末。

……

也许是受《水浒后传》和《荡寇志》的影响,影视剧《水浒》也脑洞大开,编了一个杀高俅以断招安之路的神情节。

但是,从原著看,高俅是极力阻挠宋江招安的,杀高俅断招安根本解释不通。

还有,《水浒传》原著中没有交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是怎么死的。

高衙内在陆虞候家楼上虚惊了一场后,跳墙脱走,后来病倒。这之后,陆虞候和富安追杀林冲到沧州,火烧草料场,高衙内就再也没有出现。

虽然此后也有从别人口中多处提到高衙内,但对他的结局始终没有交代。

一些评书、评话、戏曲,为了使故事有头有尾,就编了个这样的情节:高衙内在得知林冲娘子自缢身死的消息,病势加重,最后病死了。

他们这么一写,以为是恶人有恶仇,死得好,死得妙,死得刮刮叫。

但是,反倒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高衙内是个梁山伯式的人物,用情至专,一往情深,忠贞不渝,最后死于爱情——就差没写他化蝶了。

5

高俅原来是苏东坡手下的一个仆人,当然也是有点文化的。并不是水浒传里面所写的一个小混混。他后来离开了苏东坡,就没有工作了,整天在都城的广场上踢野球。当时的足球叫蹴鞠。

高俅的踢球水平相当高,一脚能踢进三十米的球门。后来,端王在广场踢球,刚好缺人。叫上他。没想到有了他之后,自己这边的球队每次必赢。一直赢得了皇位。端王就叫宋徽宗。从此,高俅一步登天。

高俅有权后,许多人巴结他,做他的干儿子,其中的一个干儿子看上到林冲的老婆,于是高俅开始陷害林冲到白虎堂被充军。

高俅的为非作歹的行为激怒了天下的读书人,有一个太学生叫陈东的人写了封信给皇上宋徽宗,数落朝中奸人的嘴脸。宋徽宗一看,心里有疑惑,就叫身边的宠臣张叔夜等人问问。张叔夜等人早就看不惯高俅了,趁机数落高俅的种种不轨行为。皇上宋徽宗很犹豫,毕竟高俅跟自己有感情了,不忍心杀下,把他贬到沧州。

梁山好汉朱仝、雷横在盐城招兵买马,占山为王,十分快活。一天听到高俅被贬到沧州,且没有了兵马保护。就趁着夜色带着三百人潜到沧州,在小妾的家里,把高俅杀了,并到人头带回梁山。可惜的是林冲刚好生病了,见到高俅的人头,气得咬牙切齿,大叫一声,气绝而亡。

其实,历史上的高俅是病死的,死后皇上还为他休庭,亲身吊唁他。十分伤心,看来,高俅在皇上宋徽宗的眼里,还是一个值得托付的大臣。

6

欢迎关注头条号“小陈看历史”

足球运动员靠着自己专业而踢进政府部门并担任高官的,一个是巴西的贝利,另一个,就是我国古代选手高俅了。

高俅的发迹史并非《水浒传》作者的虚构,是有其历史依据的。宋人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七中记载了高俅的事迹,这也是我们目前能看到的关于高俅生平的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了。但是这本书的特点是,其内容记载多为野史传说,并非来源于正规史册,这点尤其需要注意。另外这本书的名字是“挥麈(音住)”而非“挥塵(音尘)”,有些朋友引用的时候打成挥塵甚至直接写成《挥尘后录》,就有些不知所云了。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对高俅的描写,基本来源于此书,通过复制粘贴加工润色,就形成了我们目前看到的高俅形象,因为作者描写的功力深厚,这一形象流传深远。

然而历史上的高俅与小说中的形象还是相差很远。

需要明确的是,《宋史》中并没有给高俅立传,这也是非常奇怪的一件事情,具体原因不明。就目前能够查到的史料记载来看,高俅在大是大非的问题并无明显的劣迹,《宋史》中记载的当时六贼为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高俅并未列入其中。

高俅于1126年病死于开封。时人对他的评价是大节无亏,总体上尚算是一个好人。

欢迎关注头条号“小陈看历史”,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7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段子,其意思便是,人们在年轻的时候不建议去看水浒,因为水浒中很多情节描写过于血腥和“成人”,此时年轻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没有形成,所以不容易看透里面更为深层次的内涵,很容易会被带入歧途,会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问题少年”,这个作用和当年曾经风靡大陆一时的“古惑仔系列”相同。而老不读三国的原因,便是三国当中多是人与人的斗争,国与国的博弈,本来老人经过世事的沧桑,阅历很深、见识很广,已经具有很高的智慧,可若是再去看三国,则会变得越来越奸诈,越来越聪明。

《水浒传》是以宋徽宗时期为背景,为大家介绍了那个时候动荡的社会。因为是朝廷的末期,所以为了渲染出那个时候多种社会矛盾,作者将一些社会现象毫无保留的写了出来,这些社会问题和现象包括朝廷上的纷争、地方官员的夺利、民不聊生,以及太多人走投无路,最终被逼为匪寇的现象,这便是真正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高俅奸臣形象的塑造

在北宋末年,朝廷中有着这么四个人被称呼为“北宋四大奸臣”,他们分别是蔡京、高俅、杨戬和童贯。

就高俅的具体资料而言,他在历史上的奸恶程度远远不及小说《水浒传》中那样高,所以水浒传上的那个高俅有明显的艺术加工。

因为本是市井小民,而且在发迹后谎报自己的出生日期,所以在历史上人们对这位奸臣的出生时间不太清楚,只知道他去世于1126年。

高俅被宠信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踢球技术较高,还因为他在文案书写方面拥有一定的成就,我们从他曾经给苏东坡做书童就能看出。所以,正是因为他的性格乖巧,擅长文字的抄写,所以练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除此之外他还有很高的诗词歌赋功底、并有武功基础。正是拥有这些优势,才使得他在朝廷上很得徽宗的垂青和喜爱。

其实在古代就是那样,想要让自己的位子不断的向上爬,就需要不断地去和自己的上级沟通,去和他们交流,并且知道他们的喜好,由此来得到新的突破。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为了能够不断的升迁,他只能绞尽脑汁的在这片宦海中艰难前行。

历史上的高俅

历史上的高俅曾经做过苏轼身边的一个“小秘书”,正是在苏轼身边他才学会了一系列文人所喜爱的东西。因为高俅聪明机警,对于苏轼的心思摸得很透,在生活、工作以及其他方面都尽力的去迎合他,苏轼一高兴便在元佑八年的时候,将自己的这位“小秘”推荐给了他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便是小王都太尉王诜,苏轼的这一次推举,使得高俅的仕途得到了后来的发展。小王都太尉王诜不是别人,正是宋神宗皇帝的妹夫,宋徽宗的姑父,有了这样的关系,高俅在跟了小王都太尉王诜后,将他在苏轼那学到的本领全部发挥了出来,从而得到了这位“书画高手”的重视和喜爱。

小王都太尉王诜的喜爱,这也就意味着高俅离中央、离皇帝和无上权力的距离是越来越近了。

在历史上,高俅这个人并没有那么的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贪官,而且是一个贪欲非常强的人。

根据有关学者研究,在靖康年间,一些大臣为了打倒这位贪官,无情的揭露了其仗着皇帝喜欢,拥有无上的权力,在背地里却做着其他见不得人的事情。

在《靖康要录》中是这样记载的:

“靖康元年五月二十日,\"臣僚上言,谨按: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艺工匠,既供私役,复借军伴。军人能出钱贴助军匠者,与免校阅。凡私家修造砖瓦、泥土之类,尽出军营诸军。请给既不以时,而俅率敛又多,无以存活,往往别营他业。虽然禁军,亦皆僦力取直以苟衣食,全废校阅,曾不顾恤。夫出钱者既私令免教,无钱者又营生废教,所以前日缓急之际,人不知兵,无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实俅恃宠营私所致”

我们从这一份罪状中就能看出,高俅在北宋时期最为著名的便是贪,甚至可以称呼为是“疯狂的贪”。当时的高俅因为得到宠信所以掌管着禁军,可是高俅却将这来自皇家的权力,当成是自己营私的工具和筹码。他利用军营的地皮来建造私人使用的豪宅,还把国家的禁军当成是自己的私有佣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宋朝有几十万的禁军,还会在后来灭亡。要知道,一只军队就是一个国家保护自己的利剑,是保证国家地位的工具和武器,高俅不仅没有重视这一点,反而大加特加的对军队进行“糟蹋”,不让里面的军人参与军事训练,而是让他们充当自己营私的佣人。

正是因为这样荒唐的行为,让宋朝的军队成为了“纪律废弛、军纪涣散”的典型案例,让这些捍卫国家的铁血之人慢慢变成了“唯利是图”的奸诈小人,以至于当北宋政权垂危的时候,当金军的铁骑向宋朝的都城攻击的时候,宋朝几十万禁军的力量,不一会便土崩瓦解。

高俅的结局

如果拿其做的恶来说,高俅最后的结局还是得到了善终。在金军渡过了长江后,宋徽宗逃亡东南想要避难,在得知主子逃亡了泗州后,童贯和高俅两人带着自己的武装也赶到了徽宗的所在地,在泗州建立了一个小朝廷。因为高俅与童贯争宠失败,所以徽宗在后来只带走了童贯,让高俅留守,高俅借口身体抱恙,撤回了开封,远离了徽宗。

正是因为远离了徽宗,才使得他在后来没有卷入到徽宗和钦宗的政斗,从而保住了性命。在后来1126年的时候病逝。

8

说起《水浒传》中的高太尉,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水浒传中他被塑造成大反派的形象,处处与梁山好汉作对。这样一位大反派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

高俅这个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他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高俅出身低微,起点很低。其次高俅还非常会讨上级欢心,会投其所好,进入仕途便平步青云。关键高俅这个形象得势之后不干好事,仗势欺人,贪欲很重,除了正事不干什么都想做。《水浒传》中塑造这样一个形象自然有他的用意,金圣叹在评《水浒》时说过:“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作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

高俅陷害林冲,陷害梁山108条好汉的“战绩”使人咬牙切齿,但《水浒传》却没有遵循善恶有报的规则把高俅“写死”,而是给了高俅一个好结局。这个好结局也很好介绍,那就是《水浒传》中根本没写高俅的结局。

梁山英雄的故事自南宋开始就在民间流传,水浒传作者在整理创作水浒的故事的时候也会参考这些民间故事。在广泛流传的过程中,高俅这个反面人物必然会被扣上一个“悲惨”的结局。由于历史上真实存在高俅这个人物,而且真实的高俅的结局历史记载非常清楚,水浒传虽然是小说,但也不好篡改历史,把人家提前“写死”。

《宋史.李若水传》中提到高俅死于靖康元年(1126):“李若水……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

靖康之变后,宋徽宗带着童贯和高俅去了泗州,但高俅在这个时候和童贯发生了摩擦,自己留在泗州没有随宋徽宗继续南下。而追随宋徽宗的童贯等人最后都被宋钦宗给杀了,高俅因为留在泗州反而逃过一劫。后来高俅以生病为由返回开封,最终病死在开封,也算有个善终。

历史上的高俅和水浒传的高俅结局就是这样,虽然水浒传中没有详细撰写高俅的结局,但在后人续写的情节中,部分版本描绘了高俅“精彩的”结局。清代小说家俞万春所著的《荡寇志》中,高俅最终被发配沧州,梁山好汉朱仝、雷横听到这个消息,率兵攻下沧州,将高俅人头砍下,带回梁山忠义堂。当时林冲患病卧床半个多月了,吴用就建议将人头给林冲看,去一去林冲心中的怨气。

“林冲一见,呼的坐起身来,接了高俅的头,看了一看,咬着牙齿道:‘我为你这厮身败名丧,到今日性命不保,皆由于你!’言毕,将头掷出窗户之外,掼为齑粉。林冲狂叫一声,倒身仰卧而绝。”这就是《荡寇志》中对林冲和高俅结局的交代,也是比较典型,比较符合读者期待的故事结局。

9

《水浒传》中,高俅是个坏透了的人。开篇就写他迫害林冲,整个书中,他更是干尽了坏事,俨然是北宋末年朝廷奸臣中,最突出的代表。

然而,在真实历史中,北宋末年出现了著名的“六贼”,也就是六个最大的奸臣: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这六个人中,却都没有高俅。由此可见,把高俅算作是北宋末年朝廷奸臣中最突出的代表,显然是不恰当的。

(高俅剧照)

那么,高俅究竟是一个什么人?他究竟算不算奸臣?此人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高俅是宋徽宗时期的太尉。太尉在古代是一个相当大的官,在隋唐之前,是掌管全国兵权的。隋唐之后,虽然权力并没有那么大,但它却是武官中等级最高的,属于三公之一。在宋徽宗时期,实际上高俅还是掌管禁军的,而且他掌管禁军的时间长达20年。

不过奇怪的是,高俅这么大一个官,他在正史中的记载却非常模糊。他一生的事迹,以及最终的结局,都语焉不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根据各种史料的记载,对高俅的人生经历,做一番讲述。

根据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录》记载,高俅本来是苏东坡的一个小史,也就是相当于一个文字秘书,他写得一手好字,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还会踢球等各种技艺。后来,苏东坡把他推荐了给自己的好友、驸马都尉王诜。王诜虽然曾受苏东坡的牵连贬官,不过因其是个书画家,因此与端王赵佶(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交往甚密。

有一天,王诜要送一把篦子刀给端王,就让高俅送去。高俅送去时,恰好碰上端王在踢球,高俅于是得以向端王展示他高超的球技,从而被端王留了下来,成为端王的潜邸旧臣。

(球技精湛的高俅)

高俅这人嘴巴非常甜,把端王哄得非常高兴,端王对他很满意。后来,端王当上皇帝,成为宋徽宗后,宋徽宗为了栽培高俅,把高俅调到边帅刘仲武身边,让他锻炼,培养工作履历,以便提拔他。

这件事,记载在《宋南渡十将传》里。这本书第一卷写的是刘錡,刘錡是刘仲武的儿子。在记载刘仲武、刘錡的事迹的时候,顺带写道:“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竟以边功至殿帅。”也就是说,高俅在刘仲武那里,因为“边功”,最终回到了中央,担任太尉。

这里说的是“边功”,而不是“战功”,显然,不管高俅是不是打过胜仗,只要他在边关呆了一段时间,他就有履历,就有本钱,宋徽宗也可以凭借这个,升他为最高军事统帅了。

高俅担任太尉前后长达20年。在这20年的时间里,军队建设方面没有什么成效,以至于最后和金国打仗的时候多次惨败,应该说,高俅是有责任。《东京梦华录》中记载,高俅经常在军队里搞一些争标竞赛之类的事情:“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显然,这并不是什么军事竞赛,完全就是玩乐,迎合宋徽宗的趣味。高俅这样搞,军队的战斗力怎么上得去呢?

(宋徽宗剧照)

除了这个以外,高俅还利用太尉的身份,为自己谋了不少利益。《靖康要录》记载,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

这样看来,《水浒传》中把高俅写成是当时第一奸臣,虽然有些夸张,但说他是奸臣,却并没有冤枉他。

当然了,《水浒传》把高俅写成一个整人的大坏蛋,实际上又有些冤枉了他。他倒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在当太尉的时候,曾多次帮助打了败仗的刘仲武,让他免于受罚。同时,他还多次接济因受打击,生活拮据的苏东坡的家人。

在国破家亡之际,高俅最终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审判,享受“六贼”那样的“待遇”,只能说,高俅的运气实在太好。《靖康要录》中曾记载。当金国打下来的时候,宋徽宗急忙撂挑子,把皇位传给宋钦宗,自己往南逃跑。不过,他又留恋权位,在逃跑过程中,网罗了童贯、梁师成、蔡攸等一帮旧臣,组成了一个小朝廷。当时高俅本来也带着军队前往追随的,但是因为高俅和童贯有矛盾,童贯排挤他,把他留在泗州。这也使得最终童贯、梁师成、蔡攸等人被受到审判,高俅并没有受牵连。

《宋史》记载了高俅的死:“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至于怎么死的,并没有说。大约可能是作恶太多,同时身体有病,惊吓而死的吧。

(参考资料:《宋史》《东京梦华录》《靖康要录》《宋南渡十将传》《挥麈录》等)

10

无论小说或者电视有没有交代,也无论是忠臣义士,还是奸邪小人,最后都会尘归尘土归土,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