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义乌商贸城有没有前景?

义乌商贸城有没有前景?

2020-10-08 23:31阅读(72)

义乌商贸城有没有前景?好像没有地铁?:难说。这座城市从表面上看起来仍旧繁忙,只不过最近两年,它已经悄悄开始发生起了变化。▲ 根据义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所

1

难说。

这座城市从表面上看起来仍旧繁忙,只不过最近两年,它已经悄悄开始发生起了变化。

▲ 根据义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所提供的数据,2011年到2013年义乌流动人口在册人数分别为136.3万人、137.8万人、133.2万人,2015年义乌人口在册数为125.1万人,同比减少 66193 人。伴随着人数的减少,当地的公交及机场的客流吞吐量增长也慢了。

“这两年你来义乌,人都少了。“从义乌港去火车站的路上,接我们的出租司机陈师傅给我们说着义乌这两年的变化。

“义乌的人是不是变少了?”在国际商贸城就能明显感受到。

在国际商贸城,除了卖玩具,饰品等小商品的一区人流不断以外,五区几乎是空的。

▲ 一家卖复古音响店的老板告诉我,这两年到他店里的人流明显下滑了。有时候店员比客人还多。店铺成本和仓库成本也在涨,最近他已经把设在义乌的工厂搬到了附近的东阳,每个月能省下一笔钱。摄影 / 小疯子

生产成本上升,劳动力在流失这是从流动人口数字能看到的结果

除此之外,现在海外客商也在发生变化。

苏拉告诉我们,最近这两年开始已经有非洲的商人从商贸城进半成品会非洲加工生产,甚至有朋友直接从这里买下机器回国生产,这样成本会更低。他有好几个朋友已经这么干了,他们以前在义乌进水管回去卖,现在直接在义乌购买机器回国加工。这样成本能省不少钱。

就像 ZARA, H&M 这样的快消品逐渐把标签上的 Made in China 替换成 Made in Vietnam……一样,

这样的变化在义乌也发生着。

2

(感谢邀请)

去年10月份,我和朋友曾经去过义乌,特地去义乌商贸城看了看。义乌商贸城我进去转了2层,花费了接近半个小时,给我的感受是这个市场肯定完蛋了。诺达的商城,进去空空如也,基本没什么客人。店铺关闭的比比皆是。

然后我们当天驱车去了趟永康,永康号称中国五金之都。所以我们驱车进入永康最大的五金商城。

里面照旧是没人,除了卖酒店用品的几个店开着,基本都见不到什么人。

走出市场,感觉这2个地方现在到了晚清即将归天的那个临界点了。一片破败和萧条。基本看不到什么外来人口。

刚刚进入2017年,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生意显得有些冷清,时至下午两点左右,商场内外并没有货车、手推车、商人、小贩络绎不绝的场面,不少门面贴出了“出租或转让”的广告。

卖水果、瓜子的小商贩推着流动摊位在商贸城内穿梭,不时有店主出来买上一斤瓜子或者红薯干,回到自己店铺一边看着连续剧一边嗑瓜子。在看得见的线下交易中,这大概是成交量最高的一门生意。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连体建筑,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全球最大日用消费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义乌的小商品市场也经历了五次转型。从上世纪70年代初手摇拨浪鼓走街串巷用鸡毛换糖的“敲糖帮”到“网店第一村”,伴随市场的扩容,加之实体经济和电商的碰撞,让这次转型变得更为艰难且充满不确定性,维系义乌30年发展的小商品交易模式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根据“义乌购”从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的数据,义乌商贸城平均每个月有1039个店铺关闭,鉴于同时期新开店铺不到700个,截至2016年前八个月,商贸城店铺总数比两年前减少了8000家。

于此,中国澜蓝汇电商集团总裁凌阳认为,人口的流失是义乌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之一。

义乌是典型的移民城市,根据义乌政府官方数据,义乌人口200多万,其中本市人口74万,外来人口达到143.3万人,即约三分之二为外地人。常驻外商1.3万,在130多万外来建设者中,自江西、河南、安徽的外来人口分别达到25.2万、16.7万、15.0万人。

外来人口的减少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产业转型升级。义乌大多数企业属于非常传统的手工作坊式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质量有待提升,缺乏品牌和知识产权。

受外贸结构调整和电商市场冲击,加之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转型,在资金、技术、人才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小工厂开始倒闭,低端廉价劳动力也为企业所淘汰。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综合性实体批发商场地位越来越低。终端生产厂家不用在付高昂的实体店铺租金来对接批发商,或者大型一级批发商也不用租商场店铺来对接二级批发商和零售商。

无论在什么地方,房租一定是一笔大开销,一旦省下来,成本更可以大量的节省。现在的商城无论是从大城市的商场还是批发市场来说,大都处在一个转型的关键阶段,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商场里买东西,而是将商场当做了一个展示平台。

也就是说,未来的商场一定是线上和线下一体化的存在,人们通过线下的展示店选定商品,再通过线上下单。

而对于现在的一些批发商来说,他们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轻松把产品推荐给需要的客户群体。再在一个地方租一个店面,卖出为数不多的产品意义并不大。就算是留有店面,也更多地是一个商品展示的作用。

所以义乌商贸城存在的价值将会转变,转变为以展示价值为主。如果拿不定主意,暂时不加入到义乌商贸城也好。


我是李合伟:伯乐创投俱乐部创始人,创投商学院首席讲师,著作《觉悟行果创业论》。帮助过300多位创业者创业成功。期待与您分享交流~~~

4

刚从义乌回来,谈谈个人感受,首先对义乌人表示感谢,在‘’重庆小面‘’吃面,皮包忘带了,内有各种证件,还有点钱,老板帮我保管好,打电话给锦江之星总台,请他们去帮忙领,都马上去帮忙,义乌到处都是活雷锋。

通过交流发现义务房价太高了,城中心4到5万,外围2到3万,郊区1万多,让人感到害怕。

当初温州也是小商品生产集散基地,后来企业主都去炒房了,导致无人愿去开厂,给了义务机会。

如果义乌不控制房价,也会被别的地方取代。

5

义乌商贸城是义乌最大的小商品商贸城,每天这里都要接待数以万计的客商,它已经成为义乌的一张名片,许多过来进货的外商,都会来这里挑选货品,那么它到底有没有前景呢?



大有前景

义乌商贸城是世界的小商品交易平台,大多数客商都会来这里,甚至可以说慕名而来,更何况这里有着数万家的厂商,每天这里产生数千万乃至数亿元的交易额。

而在周围有大量的外贸公司,他们找货品一般都会去商贸城,帮外商询问。

所以说这里前景远大,因为有这个小商品基地,才是义乌闻名世界的基础。

另外一个问题义乌这里确实没有地铁,但说不定未来经济发展起来,也许会修建地铁。

6

如果你走马观花的看义乌,如同你说,但是如果你了解义乌,你同井底之蛙!外行人还是不要说内行话,还是要我来说义乌,内地所有市场如同小河,义乌就同长江,观小河之水汹涌澎湃,但有力无量,长江之水观是不动,但却有量,不说一个个的出柜,不说内地人通过各种渠道进货,就看看义乌的托运部,你就明白一切!

7

我在义乌商贸城做了近二十年生意,如今退出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生意确实不如刚进去那时候那么简单易赚了;二是招工不如以前那么容易了,有单子找不到人生产,也挺折磨人的;三是完成了创业期的打拼后,面对新生创业者,他们更富有激情,更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所以被他们拍在沙滩上以后只能再寻找资本投资的机会了??。

再回头说义乌商贸城的前景,网络互联时代对传统模式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但以此盖棺定论说义乌商贸城就日薄西山了,我倒不敢苟同。1,义乌的发展抓住了时代发展的契机,这里面有数代义乌领导人的坚持和完善,他们一直坚持经营洼地理念,引导商家薄利多销和诚信经营,我们在市场这么多年了,无论是商家还是管理机构处理任何纠纷都是以压制商家迁就客户为主,对绝大多数人排外的习惯上来说我觉得很了不起。基本上来义乌生产销售的厂商赚了钱以后都愿意在义乌或周边买房安家,说明义乌是宜居有生命力的,当然对于一些打工者来说义乌的生活成本确实也不太低。2,义乌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发展,使所有的人才搭配,物流网络,产业链接,辐射能力……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绝不是哪个城市可以替代或轻易复制的。另外科技在进步,用工量不一定增加,但产值增加是完全正常的。3,义乌商贸城的产品也许在很多人的眼里不够高大上,但却又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这成了某些人攻击的地方我认为恰恰也是义乌商贸城生存力最强大的地方。4,义乌市民相对来说是幸运的,因为完成了积累阶段知名度有了很大的提升,政府层面委派的领导能力和眼界相对来说都还不错,大项目的引进,旅游业的大投入,对网商的重视,内陆港的建设,新老义乌人的勤奋实干……我觉得前景很好。

假如能够破解以下几点,我觉得义乌商贸城还能再迎来一个发展期:1,继续坚持打造经营洼地理念,控制过高的经营成本。如果一个商家厂房,店面都是租赁的,目前在义乌赚一百万几乎所剩无几,这是一个比较可怕的事情。2,加大对网络营销的投入,在几大巨头分割市场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不要自己撑着搞什么义乌购了,你与谁去合作谁都是紧抱着不放的,但自己要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台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中华商埠没做出来太遗憾了)。3,加大对产品设计与研发的引导和激励,山寨别人赚取一点蝇头小利对发展到现阶段的我们应该摒弃了。我在市场绝大多数时间从事的是工艺品,从来不去追求薄利多销,也几乎不赊欠账款,为什么?因为我只开发客人需要的产品,做我自己的东西。4,旅游与购物的完美对接。当高速拥堵成为假日出行的心头大患之时,义乌迎来了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高铁时代,随着轻轨的建设,三五百公里的范围内可以一天往返,如何从义乌商贸城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选出各行各业有代表性的精品,植入到一个休闲诗意的园区或街巷,让各地客人买到物美价廉称心如意的产品,吃到地地道道的义乌及周边的风味美食,感染到义乌及周边的历史文化。

总之,将义乌商贸城的商品艺术化,精品化,做足文化,再网络化,少点政绩工程,多点实在手段,相信义乌的路还很长远??

8

义乌的确衰败了,国际商贸城,过几年要玩蛋了,是没有什么人,鬼都要出来,义乌人没几个做生意的,以前全靠外地商人,撑场面。随着市场经济个活越,贸易城这样的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9

在全国都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义乌还在从事低端制造业,劳动成本和土地成本都在上升,所以利润也是越来越低的;政府也不是没有在想办法,一个是制造业升级,引进了一批中高端制造业,比如苏溪的光电小镇,佛堂的吉利动力小镇等等,但是远水不解近渴,不能形成长产业链带动经济发展;二是重提买全球卖全球的概念,做中国进口商品的桥头堡,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也并不容易,因为义乌的企业传统做外贸比较强,做国内市场是弱项;另外还一个就是政府在搞的新一轮城市有机更新,就是棚户区改造,客观上推高了本地的房价,大量资金和贷款都被套到了楼市,生意自然就不好做了

10

义乌商贸城,义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是义乌小商品的集散地。其是义乌经济的缩影,问义乌商贸城有没有前景本质上就是在问义乌小商品经济的路有多宽,能走多远。

义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市场经济,不过最早是从温州等地进货再在当地转售,后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渐渐成长成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但在风光的履历的背后,义乌在中国经济换挡,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产业结构

义乌是小商品经济,从吃饭的筷子到通马桶的塞子,只要你想的到就能在义乌找到。听着很厉害,但问题也存在于此。义乌经济靠的是一个又一个劳动密集型工厂,甚至是家庭作坊式工厂,生产的物品又是低附加值的产品,没有技术壁垒。

由于缺乏技术壁垒,义乌的模式并非其特有,各地均可模仿,甚至于很多地方的经济模式本就如此只是产业化没打到义乌的高度而已。

另外义乌的经济今年获得了高速发展,义乌物价,地价也随之飙升,用人成本也不断攀升。这导致了一些厂商从本地生产转向周边县市。这从2014年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仅为0.8%就可见一斑。

二、增长乏力

义乌在新世纪以来经历了十数年的高速发展,全国70%饰品,40%的拉链,35%的袜子都从这销往各地。但是在义乌经过了多年GDP年增长率超9%的高速增长以后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减速。15年GDP为9.0%,16年GDP增长率骤降为7.7%,而2017年前三季度进一步下降至7.4%。当然,仍属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发展速度逐年驱缓却不能不加以重视,义乌市从15年百强县第九名,至17年滑落回了12名。

三、汇率

相信关注汇率的读者一定会被新年人民币走势所震惊,从去年12月的6.62到现在的6.39用了仅20天。而从年初的6.96的汇率高地来看的话,这一年时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达到了8%,这对于严重依赖外贸的义乌来说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噩耗。而且美元指数持续的低迷使得人民币存在继续升值的可能。

不过虽然义乌面临着一些困难,但在短期内因其产业规模、政策扶持、海空港运输优势等原因,其全国最大小商品集散地的地位无城可以撼动,因此其经济仍然会长期稳中有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