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嘉靖年间被人称为“鬼才”的严世蕃,究竟有多聪明?

嘉靖年间被人称为“鬼才”的严世蕃,究竟有多聪明?

2020-10-07 05:01阅读(75)

嘉靖年间被人称为“鬼才”的严世蕃,究竟有多聪明?:严世蕃这个家伙非常厉害,脑袋瓜子非常够用,可以说是天下奇才。今天给大家讲讲这个严世蕃。严世蕃字德球,

1

严世蕃这个家伙非常厉害,脑袋瓜子非常够用,可以说是天下奇才。今天给大家讲讲这个严世蕃。

严世蕃字德球,号东楼,小名庆儿,是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严嵩的儿子,据史书记载,这小子长得相貌丑陋。
就是说,严世蕃脖子很短,还瞎着一只眼。他并不是科举出身。

并非科举出身,严世蕃的文化水平就很差吗?完全不是,他是那个时代的才子。
颇通国典,晓畅时务
,这个严世蕃的知识是相当实用的,具有时代特色。严世蕃认为,自己的才能可以与陆炳和杨博并列称雄。

陆炳是谁,他是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兼三孤(少师、少傅、少保)的重臣。他母亲是嘉靖的奶妈,陆炳曾经救过嘉靖的命,深受嘉靖信宠,做锦衣卫指挥使。他干掉了夏言、仇鸾和司礼监的李彬。

杨博也很厉害,文武双全,出将入相,战功赫赫,为官四十余年,深受嘉靖的信任和倚重,在屡次的政治风浪中屹立不倒。

严世蕃自认为可比陆炳和杨博,他对自己的才能还是相当有信心的。那么,真实的情况如何呢?

严世蕃确实是大才。

嘉靖能当上明朝的皇帝,是个偶然事件。明武宗朱厚照无子,年纪轻轻就死了,皇室成员按资排辈,朱厚熜血缘最近,就继承了皇位。

嘉靖这个人,政治敏感度非常高,他通过“入门之争”、“大议礼”、“入庙之争”等各种政治斗争,斗倒了那班老臣,成功地把皇权牢牢地控制在手中,把朝堂诸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嘉靖搞的是权力三角平衡术,朝堂上“清流”、“严党”互相争斗,而司礼监从中牵制和扶抑双方的势力,使朝局各方皆无法独大,嘉靖则袖手旁观,左右平衡。

嘉靖信仰道教,通常在宫中修炼和炼丹,很少插手管理具体事务,那么,他就用这种平衡术来控制着朝局。

嘉靖喜欢读经,常遇到一些疑难之处,就在条子上写些隐语,送到内阁办公室。

由于嘉靖这种表达方式十分隐诲,内阁的严嵩和徐阶这帮大臣很难理解,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回复。

但严世蕃却知道,他能够迅速窥破嘉靖的心思。
这太厉害了,能够勘透圣心的天才啊!

正是靠着严世蕃善于揣摩嘉靖心思的天才,严嵩父子屹立朝堂多年,历经各种政治风暴而岿然不倒。
这样的严世蕃能没有才华吗?浩如烟海的史册,连博学多才的学士都不能明确记忆,而严世蕃则信手拈来
,“响应如斯”。

不仅是对古代典章,对大明朝的各种“令甲典故”更加精熟,严嵩都难以断决的事情,到了严世蕃手中,举重若轻,“援昔证今,合于律例,凡所处分,人皆帖服。”

这真是宰相之才啊!又年轻又能干,“精神壮健,能任繁剧。”

所以说,大奸大恶之徒必是大能大才之辈,没有出众的能力,岂能有本事成为大奸?古今历史,从来如此。
看严世蕃这能力,贪酒好色爱吃,“饮宴御女,日不暇给”
,公事又多,“冗如猬集”,但他拿热毛巾擦擦脸,马上就精神瞿烁,“举笔裁答,处置周悉”。

不亚于三国时代的庞统吧。

能处理政事,还善于搂钱。严世蕃没有经过科考,通过他父亲严嵩的门路,进入了国子监,然后进入朝中当官。
掌握着两样:工部左侍郎,掌尚宝司事。

搞工程和盖章子。

多么精明啊!嘉靖皇帝喜欢搞基建,而严世蕃把预算、工程和决算盖章揽于一手,这能不发财吗?

有皇帝嘉靖的信宠,有老爹严嵩的庇护,朝堂上大臣们出于工作需要,偏偏还离不开他。
别人无法揣透嘉靖皇帝的心意,
只有严世蕃能够“不忤上意”,所拟的奏折“上果依拟”。

有恃无恐,掌握了嘉靖的“圣心喜怒”,严世蕃实际上就掌握着大明王朝的朝局。
利用嘉靖,严嵩和严世蕃
父子就大收贿赂,排挤异已,甚而“诛戳忠良”。

即世庙英明,入其笼络而弗觉也”

严世蕃对人心的勘测很深,任何人也瞒不过他的一目了然的独眼。

有一次做修河道工程,他的部下拿了十万两工程款,实际上用了五万两就完成了工程,还剩下五万两。这个部下就私吞了两万两,给了严世蕃三万两。 严世蕃一眼就瞧穿了他的诡计,把他叫来: “把剩下的钱交出来,就不追究你的责任了。”

这个下属还想抵赖,严世蕃怒道: 就你这狗脑子,还想糊弄我?这个下属只好把私吞的两万两银子交了出来。

当时有个大才子名字叫王世贞,这个人很有名,他交际很广,和很多朝臣都关系不错,比如张居正、杨继盛、戚继光等。

严世蕃通过政斗,利用嘉靖之手杀掉了杨继盛,而王世贞替杨继盛收尸,大哭祭奠,这让严世蕃很不高兴。严家父子就诬告王世贞的父亲王忬,把王忬下了狱。王世贞大惊,就登门行礼,重金相求,请放过自己的父亲。严嵩父子表面上承诺了,实际上则加速迫害,指使别人参奏,嘉靖就杀掉了王忬。

王世贞得知内情,心下大恨,就写了一本《金瓶梅》,把严世蕃比做西门庆。“严世蕃字德球,号东楼,小名庆儿”。

严世蕃还欺负过裕王太子。

嘉靖与裕王太子感情不是太好。做为裕王,每年都从嘉靖这里领取“岁赐”。而严世蕃居然找借口,扣押了裕王的三年“岁赐”。



太子没有办法,只好向他行贿,严世蕃才下令给了太子“岁赐”。

这简直就是嘬死了。

严嵩父子掌控朝局多年,嘉靖也逐渐开始产生疑忌。
终于,严嵩老糊涂了,犯下
致命的失误,嘉靖终于找到了借口。

让嘉靖住到南城去,那是英宗从蒙古回来时候被朱祁钰软禁的居所,你严嵩疯了吗?想干什么?

居心不良啊!嘉靖十分恼火。让“性颖敏,有权略,阴重不泄”的徐阶,接替了严嵩做为内阁首辅。

趁他病,要他命,徐阶迅速发动官员发起对严嵩父子的弹劾,揭露了其父子以往的种种不法行径。嘉靖大怒,罢了严嵩的官,把严世蕃也流放了。

但这个严世蕃并没有去流放地,而是回了老家,在家乡大兴土想,修盖楼房。恰好,工地上有个小官,受到了严世蕃的欺侮,这个小官就跑到京城,把这事捅出去了,闹得沸沸扬扬。

嘉靖怒不可遏,下令把严世蕃抓到京城,下了狱。

文武百官雪片般的奏章弹劾严世蕃,举报他贪污受贿,杀害忠良,违法乱纪。

严世蕃在狱中得到消息,反而很高兴,他说,“这下,我可有活路了。”但在内阁,徐阶把这些奏折全部扣住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朝堂争斗,徐阶很明白嘉靖的心理,群臣们的这些奏折虽然指出了严嵩父子的恶行,但同时也把嘉靖的责任连带进来了,同时,绝不能让嘉靖认为,大臣们是想借皇帝的手除掉严嵩父子。

于是,徐阶重新拟定了弹劾的奏章,给严世蕃安上了几条完全不符合实际的罪行。
说严世蕃暗通倭寇,
谋逆和叛国。

说实在的,这些都是胡扯淡的事情,严世蕃一样也没有干过,完全都是诬蔑。但是,严世蕃怕的就是这个。而嘉靖呢,要的就是这个。
为什么呢?这就是政治。

皇帝要杀人,并不在于被杀者是否犯过这些罪,而在于理由是否适合。

如果说严嵩父子在朝中犯下的真正罪恶,哪一样又没有嘉靖在背后的支持和放纵呢?而“通倭”、“谋逆”和“叛国”,这样的罪名才能把嘉靖的责任完全摘出来。

于是,“天才”严世蕃走向了他最终的宿命。

然后就是抄家了,有一本名为《天水冰山录》的小册子,记载了严嵩被抄家时登记财产的清单:

晚明笔记《泾林续记》中记载:



严世蕃窖藏金银,严嵩开始还不知道。严世蕃干完以后,请父亲严嵩来欣赏,窖中金银“灿然夺目”,严嵩问道:窖深几尺?左右回道:深一丈。
朝中御史弹劾:


严嵩削官还乡,严世蕃斩首,家产被抄没。官府调派了十艘大船来进行运输,“载以十巨艘,犹弗胜”。

那么,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严世蕃这个人。

严世蕃很有才能,这一点不能否认,他的聪明并非是天生而成,也是通过刻苦和勤奋所获得的,他对经史典籍的精通熟谙,绝不亚于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学士大家。

不仅是知识深博,严世蕃对政事的处理能力也相当在行,能胜繁剧,“援昔证今,合于律例,凡所处分,人皆帖服”,有着很高的政务才华。

严世蕃还精通对人心的揣摩,不但对属下,对同僚,对敌手,全部都如掌上观纹,更厉害的是,他能勘破当权者――老狐狸嘉靖的心思,这是尤其难能的。

但严世蕃最终走向了绝路,成也精明,败也精明。

从处世上讲,“人至察则无徒”,过分的精明,在人际关系中,就只能靠智计谋胜算,而缺少转阛避匿的余地。

从朝局上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目了然,勘破众心,真的是一件好事吗?众人皆忌,岂能长久?更可怕的是,皇帝会允许这样一个透视镜的存在吗?

从时代上讲,“率土之宾,莫非王臣”,这是个皇权社会,帝王有个特征:无限权力的延续性。什么意思呢?就是老爸当皇帝,儿子当皇帝,孙子也能当皇帝,权力很大,具有延续性。而其他任何个,无论你如何权倾朝野,你能父亲当权臣,儿子当权臣,孙子还当权臣吗?这是帝王的大忌!

所以,人性,朝局和时代决定了严世蕃的命运。

借用清朝重臣和珅的一句诗: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2

严世蕃,明朝嘉靖皇帝的首辅严嵩之子。据说,《金瓶梅》中烂名昭著的西门庆的原型便是此人。

不过你若仅凭他的恶名便认定他是个只会吃喝嫖赌的纨绔子弟,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位严公子,“嘉靖第一鬼才”的称呼那绝非浪得虚名。

为什么这么说,您且听有书君细细道来~

一、他博闻强记,过目成诵,确是奇才。

据说,当时担任首辅大臣的严嵩有句口头禅:“等我与东楼小儿计议后再定”!别说,他这小儿还真是他的智囊团。

当时人说,嘉靖皇帝喜欢看经史类书,遇见不明白的地方,就用朱笔写在纸片上,令太监交给严嵩等人讲解。一天晚上,类似的询问之旨到了,可徐阶等值班阁臣都不明白其中之意,因此惶恐无措。

严嵩安慰众人说:“不用怕!”随即抄录皇帝所问,令人飞马送回相府,要世蕃立马作答。世蕃当即指出此语在某书第几卷第几页,做何解释,立即回报。严嵩等人找来该书翻检,果然如此,于是按其解释写好交给皇帝,嘉靖皇帝看了非常高兴。

还有一回,嘉靖皇帝夜传圣旨,询问某事当如何处理,很难定夺。严嵩与大学士徐阶、李本商议半天,每人各写一帖处理意见,可是反复斟酌,始终不敢回复皇上。严嵩只好派人飞马向严世蕃求教。

时间已过凌晨两点,不能再拖了,三人不得已只好将商议的结论誊录交上了。不料,皇帝看了都不满意,让打回来重写。恰在这时,严世蕃的回帖来了,照他写的抄录一份交上之后,皇帝顿时满意了。

这么多书,如星河浩瀚,那些饱读诗书的大学士们也不可能完全记得。而严世蕃,一个非科班出身,只是靠父亲走后门混进官场的人,竟然可以办到,除了聪敏博学,还能说什么呢?

光这些还不算出奇,严世蕃的精力旺盛的简直不像凡人。都说酒能误事,但这严公子居然吃喝玩乐和处理公务两不耽误。

有时他酒醉酣睡,正巧严嵩有要事询问,便用大脸盆装满滚沸的开水,将毛巾浸于其中,然后乘热提出,围头缠三圈,稍凉了再如此更换,围上一两回就醒了。醒来之后,他没有丝毫酒态,提笔作答,处置周全,出人意外。

不知各位看官作何感想,有书君对这严世蕃可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不得不说,这就是个百里不得其一的人才啊!只可惜他的聪明都用错了地方。

二、他工于读心术,把人心揣摩的近乎透明。

话说,严公子并不只有博闻强记,过目成诵那两下子。关键是,他还精于读心术。他十分明白皇上心中所想,了解皇帝的喜好厌恶。

严世蕃对皇帝心思能把握到什么程度?关于这还有个小故事。

朱厚熜这个人呢,对儿子非常冷淡,照一般臣子的想法,多半会觉得,再冷淡,人家也是亲父子啊,但严世蕃可不是正常人的思维。

因为太子没行贿,他居然敢连着三年不给太子发生活费!太子实在没办法,找人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给严世蕃,严公子这才下令财政部给太子发生活费。

说实话,有书君对严公子简直要膜拜了,这是什么自信?他凭什么能认定人家父子不会沟通呢?可事实就是,皇帝父子的确被他玩的提溜转!

民间传说的严公子就更玄乎了,说是你还没张嘴,他就知道你下一句要说什么了。他管工部,有一次,一个下属拿了十万两去修河道,花了五万两,自己拿了五万两,给了严公子三万,自己拿两万。

严公子很不高兴,觉得下属不上道,把他叫来说,“把剩下的钱拿出来,这件事我就不追究了。”

下属认为严公子哪能那么明白底里,就扯皮死不认账,说真的就吃了三万回扣,已经一分不少的给您了。

严公子大怒,一拍桌子,你起码还有两万,少自以为聪明,以为我笨?!下属擦擦汗,只好把两万给拿了出来。

有书君看了这个故事也擦了把汗。严世蕃这人真的是太可怕了,人在他跟前简直就像是透明的一样,一思,一念俱在他眼里,连皇帝也不例外。如此鬼精灵,说他“鬼才”真是一点不虚夸。

三、他特别善于寻人纰漏反戈一击。

严世蕃最厉害,也是最终害了他自己的聪明之处是,他特别善于寻出别人的纰漏反戈一击置人于死地。

严氏父子因为贪赃枉法早就被正直之士所痛恨,因此不断有人站出来弹劾他们。但是,这些弹劾不但从不奏效,反而那些弹劾他们父子的人最后反而备受打击,丢官不说,有的还搭上了身家性命。就是因为严世蕃太会寻人短处反将一军了。

被誉为明代第一谏臣的杨继盛就是反严最典型的炮灰之一。时任兵部员外郎的杨继盛上书揭露严嵩祸国殃民的真实面目。

疏中所奏严嵩的罪状,句句属实,严嵩无法抵赖,但严世蕃竟然从杨继盛自己写的奏章中找到了漏洞。他抓住杨继盛奏章中“或问二王(裕王、景王),令其面陈嵩恶”这句话,反诬陷杨继盛与二王串通。

因为他太清楚刚愎自用的世宗最忌讳大臣们越过他和自己的儿子们结交。果然,皇帝甚至连揭发严嵩的罪状是否属实也不问问,直接降旨将杨继盛逮捕入狱了。

严世蕃害了一辈子人,也教会了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大臣徐阶从嘉靖皇帝最敏感的倭寇和修道两件事上做文章,借众臣弹劾之手,成功了激怒了嘉靖,最终一举掀翻了严氏父子。

纵观“鬼才”严世蕃的一生,有书君发现,严世蕃固然很聪明,可其实最聪明的人却不是他,而是嘉靖皇帝。

正因为皇帝太聪明,觉得自己不必事必躬亲,只要控制好几个大臣就行了。所以在他治下,才产生了以严世蕃为代表的一群尔虞我诈的鬼才臣子。

然而权谋终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嘉靖控制了大臣,让他们相互制衡,但是另外一方面,大臣们为了相互制衡,就拉帮结派,忙于算计而无暇国家大事。

当一个国家的管理之道偏离了正确的航线,变成了权谋与诡计的博弈,那还能有什么希望呢?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3

才华横溢+揣摩上意,仅凭这两手,官二代严世蕃就混的风生水起,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舒服。

严世蕃能上位,首先是有一个好爹,同样有能力的人,谁要是有一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父亲,就可以人比人气死人,火箭速度提拔,人家早晨吐口痰的时候可以享受美貌姬妾的“美人盂”,而草根出身的你却只有苦逼的给黄脸婆倒夜壶。

就像每一个成功的贪官一样,严世蕃也十分有能力,别看他长得脑袋大脖子粗,还瞎了一只眼,但通晓时务,熟悉国典,智商优秀,再加上能“揣摩上意”这项突出的情商值,想不成功都难,所以才有嘉靖朝“第一鬼才”之称。

有这么几个反映严世蕃聪明才智的例子。

嘉靖皇帝有一次夜间忽然觉得有件事很难处理,传旨给内阁大学士们让他们“票拟”。这个问题的确有些难度,首辅严嵩和徐阶等人在值班房商量老半天,也没有统一的好主意。

最后只好各自写一篇,写完后传阅着互相给提意见,推敲半天,仍然无法统一提出处理意见,但架不住太监不停来催促,说皇帝不高兴了,嫌太慢,最后只好狠狠心誊抄了一遍呈上去了。

这个时候,严嵩赶紧派人回府把皇帝要求给儿子严世蕃传了一份,让他赶紧出主意。

过了一会,太监把嘉靖帝批阅后的“票拟”拿了回来,大家一看,皇帝明显并不满意,很多地方被朱笔涂抹。

恰逢此时,严世蕃的回帖到了,几个人一看,观点独到,字字珠玑,赶紧重抄一遍,又呈给皇帝。

果不其然,这次一遍通关,皇帝几乎未改。

这几个人,包括严世蕃的老子严嵩,算是真正服了严世蕃,自此后,凡是有难题,大家没有统一意见的,都会抓来严世蕃顶缸,而人家严世蕃严枪手所写的,每次几乎都能顺利过关。

所以严嵩才能说出“等我与东楼(严世蕃号东楼)小儿计议后再定”这样的举贤不避亲的狂话,严世蕃成为内阁官方荣誉枪手。

嘉靖皇帝晚上喜欢看书,又一次,看到一本书上有读来艰涩的地方,顺手把这几个字抄下,仍令太监送到值班的阁员们那里求翻译,严嵩、徐阶、李本统统解释不上来。

老办法吧,快马加鞭送到严世蕃处,很快就等来了回信,写的也很简单,一行字解释意思,另一行字介绍出处,是那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第几行,几人找来此书一翻,果然如此。

严世蕃难道不是有名的夜夜笙歌的腐败分子么?喝醉了怎么办?照样办!

据说每当求救信送到严世蕃府上之后,严世蕃不管喝得多醉,都会让人找来一盆热水,浸泡毛巾后,以烫毛巾敷面,如此两三回后,必然精神抖擞,提笔就写,是典型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好典型。

嘉靖皇帝喜欢青词,内阁辅臣中多人是通过撰写青词起家的,严世藩最得意的功夫就是写青词。

“鬼才”严世蕃头脑的最后一次灵光闪耀,出现在他二次锒铛入狱之际,当时面临御史林润等人数项罪名的参劾,他故意散布风声,表示宝宝怕死了其中一项罪名。哪一项?陷害忠良!

这项罪名,就连普通老百姓听起来也很愤怒,沈炼、杨继盛案在民间早已传到沸反盈天,为刚正不阿的好官沈炼、视死如归的猛男杨继盛将军报仇,是一种人皆拍手称快的政治正确,这项罪名砸实了,光老百姓的唾沫都能淹死他小样的!

“三法司”的各位领导黄光升、张永明、张守等人也认同这种说法,他们把“陷害忠良”这项罪名丰富了语言,写的煽情又生动,并放在了据说严世蕃最害怕的谳词头条。

严世蕃听说了这条消息,长舒了一口气,欧耶,终于成功保命了。

可惜另外一名青词达人——想彻底扳倒严嵩父子的徐阶,同样想到了这一点。

徐阶看着黄光升拿过来的谳词,笑问老黄:“看来老严家做通你们三法司的思想工作了。”

黄光升一脸懵逼,徐大人这是烧糊涂了么?我们恨不能置严世蕃于死地啊,你看我们的语气用的多激烈多严重。

徐阶告诉黄光升,问题就出在他们对“陷害忠良”这项罪名的重视程度上,语气越煽情,效果越反其道而行。

当年给沈炼、杨继盛定下罪名的当事人正是嘉靖皇帝,老哥爱面子,不爱承认错误,你们这么写,是想把他老人家的脸面放在火炉上炙烤么?

要想置严世蕃于死地,就得把这条拿下,多突出他“交通倭虏,潜谋叛逆”,“住宅私拟王府”这些莫须有的罪名,程序上是冤枉了他,不假,但能达到大家让他死的实质目的。

当“鬼才”严世蕃闻听到最新案情反馈,得知被取消了“陷害忠良”的控诉,又加了新罪名时,连那一只正常的眼睛也闭上了,他的双高智商情商告诉他,这下,药丸!

4

翻开《明史》,严嵩的儿子严世蕃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存在。


他严世蕃长得很胖,没脖子,瞎了一只眼。由于是官二代,所以有资格在国子监读书,读完书出来,也不用考试,直接就分配工作,先后在尚宝监和工部干过。干的都是肥缺,赚得盆满钵满。有宝贝、好东西敢往家拿;给嘉靖修“碉堡”,也敢层层盘剥;连分配太子过冬的碳,他都勒索,要回扣。所以小日子过得异常奢靡,《金瓶梅》里的西门庆的原型就是严东楼严世蕃。

可是这么牛逼的人,嘉靖是怎么允许他存在的呢?


当然不只是因为他是严嵩的儿子。而是因为他不但才华横溢,而且他吃透了嘉靖的心思。嘉靖到了后期大搞神秘主义,他不上朝,就躲着炼丹。内阁就在他炼丹的地方,弄了个值班室,随时聆听圣意。但是嘉靖偏不好好说,他每次都下达一份“青词”(这是和上天交流的一种方式),然后一堆人就猜吧。猜对有奖,猜错挨一通骂。

通常内阁拿到这玩意吃不准的时候,严嵩就派人从宫门传出去,快马送给严世蕃翻译。如果运气不好,严世蕃喝多了醉得不省人事。严嵩好不心疼儿子,直接一桶冷水把他泼醒,然后再用热毛巾抹干净。严世蕃醒来,立马翻译,一点都不耽误事。

要知道嘉靖年间的奇才特别多,内阁的从杨廷和到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天才少年班出来的。

其中杨廷和12岁乡试中举,19岁中进士;严嵩也是年少成名,5岁启蒙,9岁入县学,10岁过县试,19岁中举;徐阶20岁便考中了探花;高拱“5岁善对偶,八岁诵千言”,17岁以“礼经”魁于乡,张居正更厉害,荆州府神童,由于太年轻太厉害,结果考官顾璘担心“伤仲永”,一直压制,直到23岁殿试中2甲第9名进士。

但严世蕃没有经历任何功名搏杀,就能如此,只能说他的天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可惜的事这么好的天赋,却干尽了坏事。


有一个可以反应严世蕃准确把握嘉靖内心的证据在于,”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这是说,严世蕃认为天下只有三个人是有本事的,除了自己就是陆炳和杨博。

陆炳是锦衣卫指挥使,但是他有另外一重身份,嘉靖的发小,嘉靖非常信任他。嘉靖不靠太监,让内阁如此服服帖帖,实际上靠的就是锦衣卫。而杨博最大的功劳在于,他善于处理军队以及边防的复杂事务。有杨博在,嘉靖不用担心军队和边防,可以安安心心的玩弄他的权术。

后来陆炳死后,严世蕃更是狂得无边。他利用嘉靖的小心思,令严党把整个大明王朝掏成了一个大窟窿,沈炼、杨继盛等忠直之士仗义执言,最终也被严世蕃挖出他们奏折里的字眼,利用嘉靖子嗣单薄的忌讳整死。

但徐阶多年隐忍之后,最终将严世蕃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徐阶装了20年的孙子,最终赢得了严嵩的信任,放松了对徐阶的警惕。在关键时刻,徐阶临门一脚,充分谙熟利用了嘉靖怕失去权力的内心,将严世蕃彻底解决了。


三法司将严嵩父子的罪证罗列后,认为万无一失,因为里面最重要的罪行就是“陷害忠良”。然而严世蕃知道自己主要的罪证是”陷害忠良”之后,非常开心。知道自己不久将无罪释放。因为”陷害忠良”或许是严世蕃干的,但是”杀害忠良”的命令却是嘉靖下的。只要说严世蕃他们有罪,不就意味着嘉靖也有罪吗?嘉靖会自己认自己有罪,下罪己诏吗?显然不可能,嘉靖是要面子的人。

所以徐阶只是把三法司的证词稍微改了一下。他大胆的去掉了”陷害忠良”这一条,突出他“交通倭虏,潜谋叛逆”以及“住宅私拟王府”这些罪名,另外硬是给他加了一条”他的住宅占了一块有王气的地”。可以说这些很多都是莫须有的,这绝对冤枉严世蕃的。

但是这份证词在嘉靖看来,严世蕃你想干(⊙o⊙)啥?想取我而代之吗?我还能留着你?于是严世蕃卒。


严世蕃的死应该说是罪有应得,沈炼、杨继盛的亡灵得以安息了。不过嘉靖其实对严嵩还是挺念旧的,他留了严嵩一条命。可是严嵩80多岁丧子,这命也算够苦的了。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5

严世蕃作为大奸臣严嵩的儿子,虽然人长得矮小肥胖,还只有一只眼睛,但据说脑子非常聪明,号称鬼才。据史书上记载,严世蕃的聪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二是他善于揣摩嘉靖皇帝的心思,而且每每都能够猜中。

据说,嘉靖皇帝喜欢看经史类书,遇见不明白的地方,就用朱笔写在纸上,令太监交给严嵩、徐阶等人讲解。但有一次,嘉靖皇帝写出来的问题,严嵩、徐阶等内阁大臣都不明白其中之意,因此惶恐无措。

这时,严嵩安慰众人说:“不用怕!”随即抄录皇帝所问,令人飞马送回相府,要养世蕃立马作答。严世蕃看到问题后,当即指出此语在某书第几卷第几页,做何解释,立即回报。严嵩等人找来该书翻检,果然如此,于是按其解释写好交给皇帝,嘉靖皇帝看了非常高兴。

还有一次,嘉靖夜传圣旨,询问某事当如何处理,很难定夺。严嵩和徐阶等商议半天,每人各写一帖处理意见,可是反复斟酌,始终不敢回复皇上。严嵩只好派人飞马向严世蕃求教,最后严嵩按照严世蕃的回帖抄录交上去之后,嘉靖又非常满意。

于是,严嵩就有了句非常有名的口头禅:“等我与东楼小儿计议后再定”!这东楼小儿正是严世蕃,由此可见严世蕃的对严嵩的重要程度。



另外,据说严世蕃的聪明不仅于此,在《明朝那些事儿》中,还特意说了一件足以证明他很聪明的事情,这件事情就是害死内阁首辅夏言,为父亲严嵩上位铺平道路。

当时夏言正值首辅,严嵩还只是次辅,但因为严嵩备受嘉靖宠幸,所以就有些嚣张,没有把夏言放在眼里。

于是夏言就准备找机会收拾一下严嵩,而很快,夏言就发现了严嵩的一些贪污腐败的证据,他准备向嘉靖帝汇报。严嵩得知消息后顿时慌了神,他准备拿出一批珠宝来贿赂夏言,但当严世藩得知此事后就极力阻止,他建议直接去夏府认错,他告诉严嵩,夏言一定会念在这么多年同朝为官的感情上手下留情。

于是,严世蕃就陪着父亲严嵩一起到夏言的府上哭泣认错,两人跪在夏言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最后夏言于心不忍,就没有向嘉靖汇报严嵩贪污腐败的事情。而随后,严世蕃通过拉拢锦衣卫指挥室陆炳,让他和严嵩两人联手,共同诬陷夏言与边防将领私下来往密切,最终害得夏言被杀,严嵩也从此成为大明朝的首辅。



如果从表面上看,似乎严世蕃确实很聪明。但其实呢,夏言被杀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以他为首的文官集团逐渐做大,大有和嘉靖分庭抗礼的趋势,在这个关键时刻,夏言作为首辅,又和军方高级将领来往密切,这触碰到嘉靖的底线,于是嘉靖就想让听话的严嵩取代夏言。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锦衣卫指挥室的陆炳才敢跳出来和严嵩联手打击夏言,而嘉靖也正好借河套事件将其处死,从而对文官集团进行打击。

至于当初夏言放过严嵩,也不是严世蕃让父亲严嵩去找夏言认错求情的缘故,而是因为单靠所谓的贪污腐败这条罪状,根本治不了严嵩的罪。因为,当一个人混到国家最高级别的官员时,又有谁会是真正因为贪污腐败而被治罪。当时嘉靖正把严嵩当成是自己的嫡系小弟在培养,怎么可能因为这种小事而处罚他呢?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严世蕃并不是主要的谋划者,他不过是充当的帮凶而已,实在不足以证明他有多聪明。至于严世蕃所谓过目不忘的本领,其实也是吹出来的,因为严世蕃真有本事,不会连个进士都考不上,最后靠他老爹的关系才在朝廷里当官。

当然,考不上进士不代表他不聪明,但问题是,如果严世蕃真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按照明朝八股文的科举考试,他想考中进士,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或许有人说,严世蕃不屑于考进士,这种说法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从宋朝开始,考中进士那就是文臣最大的荣誉,一个人如果不是进士出身,即便他官当得再大,也会被人瞧不起的。



从这层意义上说,严世蕃显然并没有所谓过目不忘的本领。至于他的那些所谓的聪明事迹,其实更多是严嵩为了捧自己儿子上位,所夸大吹嘘出来的。事实上,严世蕃真正最牛逼的地方,是他为了讨好嘉靖,敢于去得罪裕王。

大家知道,裕王是嘉靖的世子,也是将来的皇位继承人,当时嘉靖因为过分打击文官集团,结果让文官集团都站在裕王的背后。这样一来,随着裕王的势力越来越大,嘉靖很不舒服,所以他需要有人来帮他敲打裕王、限制裕王。

但问题是,裕王那是大明朝未来的皇帝,虽然帮助嘉靖打击裕王,可以获得暂时的飞黄腾达。但从长远来说,一个人把大明未来的皇帝给得罪死,他还有前途可言吗?加上当时嘉靖已经当了快三四十年的皇帝,又已经五十多岁,从正常情况下,随时都有可能驾鹤西去。

在这种背景下,就更没有人敢随便来敲打裕王,即便是最善于揣摩皇帝心思的严嵩,都不敢把事情做得太过分,生怕把裕王得罪死。但是,严世蕃却是不管不顾,心甘情愿当嘉靖的走狗和鹰犬,处处公开与裕王做对,几次逼得裕王都不得不向严世蕃认错讨好。

对此,嘉靖很满意,所以严世蕃自然能够飞黄腾达,其风光和权势都一度超过了他爹。客观来说,严世蕃的这种行为,虽然很聪明,因为他能够果断抓住机会,做大家都不敢做的事情,于是很快脱颖而出。但问题是,这样做真的明智吗?

从最后的结果看,严世蕃充其量就只能算是小聪明,而非大智慧。因为,严世蕃奋不顾身的冲在最前面替嘉靖压制裕王,最后嘉靖在去世的前一年,却为让儿子能够顺利掌权,同时缓和父子之间的关系,直接借口谋反将严世蕃给处死,严世蕃就此成为一颗弃子。

6

明朝有才的恶人不少,大奸臣严嵩之子严世蕃,还有“天下三才之一”(他自封的)之说。但实事求是说,这位严世蕃若是鬼才,那也是个聪明到坑爹的鬼才。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这位严世蕃,确实是他生活的嘉靖年代里,智商达到顶级的恐怖人才。

虽然在明代很多“清流”眼里,作为内阁首辅严嵩宝贝儿子的严世蕃,是个靠拼爹得官的草包。但就算拼考试科目,严世蕃也足以让多少状元汗颜:此人天生博闻强记,从小接受母亲的严格教育考核,亲舅舅更是进了联合国世界科学家名录的欧阳德,于是各种本事都学得精熟。更碾压多少“正人君子”的,却还是业务水平。

比如他凭着父亲权势就任工部侍郎后,每次下次巡查,只要翻几眼账本,再去工地走两步。工程质量能打几分?经办官员黑了多少钱?样样全判断个分毫不差,当面给相关人员点明了,每次都是一开口,立刻下跪一群人。俨然算无遗策的工作强人。

就连老爹严嵩的日常首辅政务,这严世蕃也是样样轻松。当时的嘉靖皇帝,性格出名阴恻恻,下旨意也云山雾罩,叫大臣们想破头皮也猜不明白。但在严世蕃眼里,这都不算事,轻松就能猜中嘉靖帝心意,然后亲自代笔写奏折,替老爹把嘉靖帝哄得心花怒放。这好本事,就连亲爹严嵩都服气:“小儿识天下大体,可与商。”

何止是“识天下大体”?就连一桩至关重要的“闲事”,也是严世蕃扛起来:写青词。这个难度极高且嘉靖帝“求长生”必需的文学题材,严嵩本人早写得眼冒金星,全靠儿子严世蕃顶上,以一笔飞扬文采,独领大明朝“青词界”风骚,给有着“青词宰相”美名的老爹严嵩,继续换来圣眷荣宠。以这个意义说,大奸臣严嵩权倾天下二十年的风光,就是这“鬼才”儿子帮忙撑的场。

实事求是说,如果严世蕃这身本事,真能用来办点正事,也必定能进入“良臣”行列。但问题是,这“鬼才”,专办歪事。

作为一位身负奇才的强人,严世蕃从没有什么为国为民的理想,满身的才华,就为了敞开捞好处。比如他的“工程才能”,每次掰扯清楚官员“黑”多少钱后,立刻挥一挥衣袖,把相关“黑钱”搂进自家腰包。工程质量?国计民生?与我何干。

而他那满腹深沉的心机,更成了老爹权斗路上的好帮手。比如当年严嵩与首辅夏言争斗时,连严嵩本人都深感胜利无望,却是严世蕃巧妙罗织罪名,硬是整黑材料加四处活动,突然给夏言扣上了“边帅结交近臣”的大帽子。害得忠心为国的夏言,含冤落马身死。严嵩这平步青云的一路,每次遭遇对手甚至弹劾时,就靠这个好儿子,一次次“打黑枪”扫清路障。

“黑枪”打的如此卖力,严世蕃当然也要回报。平心而论,他爹严嵩虽说是奸臣,但做事多少还讲究吃相。但严世蕃却不管这套,在他的精心操持下,老严家的腐败成了“产业化”:边关修筑城墙练兵,得给严家送钱,美其名曰“问安”。官员升迁考核,也得给严家送钱,名叫“讲缺”。官员得了官,随后得给严家回报,这叫“谢礼”。最猖獗时,户部发到各地的拨款,还没从北京起运,严家先扣一半。

所以,作为奸臣,严嵩家的祸国殃民,“画风”也是独一号:老爹严嵩在前台人五人六,儿子严世蕃在后台拼命搂。爷俩一个红脸一个白脸,把内忧外患的大明朝,挖到严重亏空。

不过单论这类事,严世蕃祸国不假,但总的来说,还是“挺爹”。没他的智谋加持外加劳心费力,他爹严嵩也绝到不了只手遮天二十年的地步。但俗话说,聪明过头就是蠢,放严世蕃身上,“挺爹”过头,就变成了坑爹。

严世蕃的第一蠢处,就是错估了嘉靖皇帝。虽说日常政务上,他把嘉靖帝的小心思一猜一个透。但放大局上,他却真猜错了双方的位置。在严世蕃看来,严家父子一直替嘉靖帝扛锅。有事只要往嘉靖帝身上扯,天大的错,他都得掂量一二。可他弄错了,在嘉靖帝看来,严家父子是棋子。棋子反咬主人,会是什么后果?

而严世蕃的更蠢处,就是错估了大局。

小处极度精明的严世蕃,其实毫无大局观。比如他母亲去世后,按规矩他要守制,可他偏偏夜夜笙歌。日常辅佐老爹的“代笔”工作也扔一边。闹得年迈的严嵩亲自上阵,写奏折写的老眼昏花,每次还都马屁拍马腿,弄的嘉靖帝怒气冲冲,这才借着邹应龙弹劾的由头,叫严嵩退休回家。“下课”风波,就是严世蕃“作”的。

但虽然如此,严嵩毕竟老谋深算,能够退休回家,也算是经过一番活动后全身而退,已是非常不易。可此时的严世蕃,依然没有看懂形势,还以为自己是权势熏天的首辅公子,依然大咧咧起屋盖房,还打伤了来制止的官员。这下被政敌徐阶抓住由头,把当年严世蕃坑夏言的套路“还施彼身”,给严世蕃狠甩了“通倭”“谋反”等大罪,拉到刑场杀头。

以史料记载,这位大明顶级“鬼才”,在收到自己“死刑判决”后,竟吓得嚎啕大哭,手哆嗦着写不出字来。“叱咤风云”一辈子,落了这般恶贯满盈。

其实,如果当年严嵩权力巅峰时,严世蕃能看清局势,老实一点。如果严嵩退休后,严世蕃也能低调一点,他不至于落得这地步。可是以严世蕃的“精明”,他做不到!

机关算尽太聪明的教训,严世蕃,算是个超越历史的典型。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7

严世蕃的才华可以用绝顶聪明、冠绝天下来形容。

在《明史·奸臣传·严世蕃》和一些民间笔记中都记载了严世蕃令人惊艳的才华。

根据历史记载,严世蕃长的很丑,又矮又胖,还瞎了一只眼睛。但是这一点不影响他成为一个绝世才子,毫不夸张的说,严世蕃在嘉靖时期,很长一段时间,是操纵嘉靖皇帝的幕后黑手。也就是说,明朝的江山,有一段时间是操纵在严世蕃手里的!

大家都知道嘉靖皇帝聪明过人,有喜欢修仙修道,喜欢把自己弄的神秘莫测,动不动就写个纸条,从大内传出来,让手下这番臣子去揣摩他的旨意。不管是严嵩还是徐阶,都没有把握百分之百的猜中皇帝的心思,所谓天高意难测是也。

这个世界上,唯有一人可以摸准嘉靖的脉搏,the guy named Shifan Yan! 有没有觉得这里写一段英语比较跩?

在嘉靖定下的游戏规则之下,谁能解答皇帝的问题,就能权倾天下,得到统治这个帝国的机会。

史书上说,严世蕃这个人:能任繁剧,就是喜欢挑战困难,而且精力无限,几乎不需要休息。《泾林续记》记载:

“世蕃公事交冗如猬集,饮宴御女,日不暇给。

然虽沈酣寝中,或父以紧要事见询,呼之弗应。

则用金盆满贮滚汤,浸手帨于中,乘热提帨围其首三匝。

稍冷,更易则醒,然无复酒态。

举笔裁答,处置周悉,出人意表,故父亦慑服,凡有施行,俱不敢违,养成其恶,卒至诛夷,岂非天耶?”

大概意思是说,严世蕃这个人,每天帮父亲猜嘉靖皇帝的谜语,小纸条多的像刺猬刺一样多,但是一点儿不耽误他的酒色之欢。如果遇到急事他却喝醉酒的情况,就把严世蕃拉起来,热毛巾在他头上擦几把,马上就醒酒,然后快速搞定文案。严世蕃如此神秘,乃至于严嵩也对他很害怕,不敢违抗他的意思。

嘉靖皇帝早年经常在半夜读书,遇到一些生涩不懂的问题,或是想不出来某句话在什么书上,就会亲自写在纸片上,传给隔壁的几位内阁大臣,让他们马上回答。

有一次严嵩与徐阶都不明白皇帝写的什么意思,最后严嵩把纸条抄写一份,快马传给严世蕃。

严世蕃回信说,皇帝的意思是问这句话在哪本书里出现过,是在某书某卷某页之上,这句话的意思是如何如何。结果可以想象:完美!

严世蕃最为可怕之处,是他深知皇帝的喜怒哀乐,因此他能控制一切,凡是他不喜欢的人,就假借皇帝的手处理掉,因为他知道怎么激怒皇帝,凡是被他怨恨的,没有能逃脱的。皇帝和大臣,就这样被独眼龙严世蕃玩弄于手掌之中。
严世蕃似乎成了一个无敌的存在,但是这个世界总是一物降一物。
最后降伏严嵩严世蕃父子的,就是徐阶。

徐阶和严世蕃一样,深知嘉靖的心理。最后严嵩倒台,严世蕃下狱后,一群官员罗列了严世蕃冤杀杨继盛和沈炼的罪状。严世蕃一听,非常开心,他爽快的承认了这些指证,并且私下告诉心腹:我很快就能出狱。

当这份罪状送到徐阶面前时,徐阶问了一个问题。

“你们究竟是希望他活着还是死”。

御史们纷纷表示,自然要严世蕃死。

徐阶冷笑一声:杨先生和沈先生被杀,是严世蕃欺骗皇帝,借皇帝的刀杀了人,你们这样告状,皇帝肯定不会认错只会袒护严世蕃,这个罪状送上去,你们会被皇帝惩罚,严公子可以继续操控天下!

严世蕃遇到了死敌!徐阶重新罗列了三大罪状,每一件都敲打在了嘉靖皇帝的逆鳞之上!

1、严世蕃的心腹罗龙文,结交海盗与倭寇,意图不轨。

2、严世蕃在南昌按照风水学说选址盖房子,礼仪和天子一样。

3、严世蕃养了许多亡命之徒,准备投降日本,里应外合,起兵举事。

嘉靖看完之后,立斩严世蕃!据说严世蕃听到这封奏折也非常惊诧,只说了两个字,死矣。

我是铁锤,喜欢看就关注吧。

8

严世蕃确实被称作是“鬼才”,但此鬼才我个人理解并非如三国时期的郭嘉那样料事如神,思维超前,而是小聪明不断,迎合圣意。当然能够入列《明史.奸臣录》的也决非等闲之辈,严世蕃可以为严嵩和嘉靖皇帝解决难题,这一点是其能力与智慧的体现,但从古至今,不走正途的智慧皆非大智慧!

严世蕃的进阶之路

严世蕃是嘉靖皇帝内阁首辅严嵩之子,也正是这个关系,严世蕃没有参加科举便踏上仕途,这在明朝本来就属于官僚阶级所看不起的,明朝时期常常会以某年的进士来论资排辈,而严世蕃这种拼爹型的官员并不受待见,但毕竟严阁老身居高位,众官员也都不敢说什么。严世蕃也明白这个官僚集团的潜规则,于是入仕之后先被老爹安排到国子监深造,然后才正式进入公务员梯队,由于老爹位高权重,加之自身能力过硬,他的升迁之路相当迅速,从19岁入国子监,到31岁便升任尚宝司少卿,享受正五品俸禄,33岁升任太常寺少卿。


38岁是严世蕃平步青云的一年,他不仅升任正三品太常寺卿,嘉靖皇帝还同意了严嵩“令子世蕃随任侍亲”的请求,也就是说严世蕃以三品官员的官阶就能陪着老爹入内阁办公,这在整个明朝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人了。严世蕃39岁时升工部右侍郎,42岁时再升工部左侍郎,同年加工部尚书衔,这个时候虽然严嵩辞职回家,但掌管肥水衙门工部的严世蕃权势滔天,借机撵财,最终被老爹的小跟班徐阶亲手送上西天。

严世蕃之才

“然颇通国典,晓畅时务。”——《明史.奸臣录》

严世蕃与一般官二代不同,拼爹争取的仅仅是门槛,但一步一步走向高位却凭的是实力,要说其才,严嵩年迈之时,遇到内阁难以决定的难题往往会让儿子给拿个主意,说过最多的话就是“以质东楼(严世蕃)”。

发展到后来,严嵩直接让严世蕃替父值班,代其票拟,按说这种票拟是内阁审核奏章的关键事务,审核完后还要交给皇帝审定,这样的大事交给严世蕃,可见严世蕃的治国理政之才很是让严阁老放心,而且严世蕃的票拟非常迎合嘉靖皇帝的心意,嘉靖皇帝不仅没有责怪这种代班的欺君之罪,反而对严世蕃大肆嘉奖,这也就促成了严嵩干脆甩手不管,全都交给儿子办理,这种大权落在了严世蕃手里,就成为其横行朝野的资本。


严世蕃的才能不光在于理政,他最擅长的是分析时局。嘉靖时期的内阁班子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严阁老以资历占据首辅之位,后边还站着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中青力量,这里随便一位都堪称历史上著名的权谋家、政治家,在这种内阁班子下,严世蕃还能成为“第七位”内阁成员,也是真有点本事。他帮助内阁解决的票拟难题让这些人心服口服,他翻译的“青词”让内阁元老们躲过嘉靖皇帝的雷霆之怒。当然在严世蕃处理难题的时候往往是以“投其所好”的原则,这正是一个政治家该有的能力,这一点就是嘉靖喜欢他的理由。

“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明史奸臣录》

而在严世蕃看来,天下之才只有三人,一是陆炳,二是杨博,三就是自己。这也是其察人观色的能力,陆炳是嘉靖皇帝的玩伴,嘉靖皇帝是喝着陆炳母亲的奶长大的,因此陆炳提领着锦衣卫,也是一位狠角色;杨博是嘉靖时期的军事天才,做过蓟辽总督,一手撑起大明的边防,回朝后任兵部尚书一职,深受嘉靖皇帝倚重,视为左右手,后来还担任了吏部尚书。

这种人物被严世蕃看作是大才,其实也是对时局观察的很深入,嘉靖皇帝之所以成天休仙念道还能震慑住内阁,无非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和锦衣卫的高压监视,而杨博的军事能力让大明内外皆不敢躁动,这就是皇权的保障。因此随着陆炳和杨博的离世,严世蕃就可以为所欲为的培植势力,这里可以看出严世蕃真正的在官场上做到了“知己知彼”。所以像沈鍊、杨继盛之辈根本也就没被严世蕃放在眼里,弹劾之时就是二人的死期。

聪明反被聪明误

“我大明拥有四海,倘使朝廷节用以爱人,使民以时,各级官员清廉自守,开丝绸、瓷器、茶叶通商之路,仅此三项即可富甲天下,何至于今日之国库亏空!”——海瑞

权倾朝野的严世蕃并没有认清大明王朝面临的北虏南倭之形势,按照历史的进程来看,大明王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全国各地的天灾人祸不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严世蕃如果真有大智慧,就应该匡扶社稷,力缆狂澜,而他却在浑浊的官场上继续卖官鬻爵,拉帮结派,明朝上下挥霍无度,国库亏空只得搜刮民脂民膏,激起民变又疯狂镇压,这样使明朝在内忧外患之中更加衰落,历史总是公正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明朝统治阶级的核心集团,内阁里斗争不断,严世蕃父子又中饱私囊,本是肱骨之臣的父子两,最终沦为史书中的巨奸也在情理之中。

严世蕃不仅贪婪,还狂妄,他敛财的手段很多却从不避讳传扬出去,裕王府的岁赐都能在其操控下被暂扣,身为太子的裕王也不得不低头送礼已博取本该属于自己的岁赐,而严世蕃还到处张扬着连太子都得给自己送礼。这样目中无人,无法无天的行为真的算是聪明吗?

当身陷囹圄之中时,内阁中的徐阶成为严世蕃的掘墓人,搬倒严嵩是徐阶朝思暮想的,就像高拱朝思暮想着搬倒徐阶一样,毕竟内阁是个混资历的地方,严阁老七十多还占着茅坑不拉屎,多少会有人看不惯,严家父子轮着占位置的行为是断了其他人的财路,怎么能容忍呢?这样的道理严世蕃不会不懂,但他却没有收敛,甚至也不给徐阶等其他内阁成员好脸色,以至于老江湖徐阶在其罪状中列举了三条嘉靖皇帝最痛恨的条款,一则通倭、二则养兵、三则谋逆!这三条每一项都是嘉靖皇帝心中最不可碰触的,这也反应了徐阶的狠毒和置人于死地的决心。

综上,严世蕃是聪明,是有才,但他偏偏走向了迷途,或许这个迷途是大明王朝当时的大环境所致,但既然号称“鬼才”,总该有知进退之明,但事实上却没有刹住车,人无远虑非智者也,不走正途的智慧真的称不上是智慧!

9

导语:严世蕃(1513—1565),字德球,号东楼,江西新余人,明朝嘉靖皇帝的首辅严嵩之子。严世蕃不是经过科举走上仕途,而是借他父亲的光,先入国子监读书,后做官,累迁至尚宝司少卿和工部左侍郎。

据说说严世蕃和老爹严嵩的长相完全相反,严嵩长得又高又瘦,而严世蕃却是短项肥体,完全就是个官富二代,但是有一只眼睛失明,为人极其简化机灵、识时务、通晓国典,据说还会揣摩他人的心里想法,因此在当时很多人都称他为“鬼才”。

何为鬼才?

鬼才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常常能够找到与所有人都不一样的方法,而且,这个方法使用之后,比所有的法子都好使!也就是常人眼里的小聪明,但是,“鬼才”将小聪明发挥到了极致,有时候更甚天才。

至于严世蕃究竟有多聪明,我们是看不到了,但是可以通过对他的一些事迹可以看出,严世蕃确实是非常聪明的。

展现严世蕃聪明的事件一写回帖

据说在有这样一件趣事,嘉靖皇帝有一次夜里传圣旨给严嵩,询问一事该如何处理,严嵩与其他大臣一起商量怎么回复比较好,于是决定三人每个人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可是文章回复的内容无论怎么改他们都不满意。

自己都不满意又怎么敢呈给皇帝?因此他们想到,让严嵩去找自己的儿子严世蕃,中间皇帝派太监索要回复好几次,称皇帝龙颜大怒,你们回复的太慢了。

实在没办法,严嵩三人只能拿着自己的回复面见皇帝,皇帝拿着三人的写的回复,一边看一边拿笔涂改,最后下令,让他们回去再写。就在此时,严世蕃的回帖被送来,皇帝一看,瞬间就满意了,于是就按照严世蕃的内容办。

这一事情,更让他们对严世蕃刮目相看,后来皇帝只要遇见政治难题,都会去找严世蕃。

展现严世蕃聪明的事件一斗夏言

在夏言任内阁首辅期间,次辅严嵩和他儿子严世藩就一直很嚣张,而首辅夏言后面发现了严嵩的一些贪污腐败的证据,就准备向嘉靖帝汇报。严嵩得知消息慌了神,就准备了一批珠宝准备送给夏言,当严世藩得知了严嵩这么做就极力阻止,并建议其父子两人一起去夏府认错,让夏言念在这么多年同朝为官的感情上就放了他们一马,果不其然,夏言在他们父子痛哭流涕之间就心软了,就没有向嘉靖汇报。可就是这次致命的心软,让一生清明刚正的夏言,落得个凄惨的晚景。夏言不收黑钱,如果严嵩父子带巨款前往,夏言定然不会心软,但如果打感情牌,夏言有可能会选择放过他们。

能够洞悉人心的严世蕃,是个非常恐怖的人。

严世蕃的聪明程度到了什么地步?

据说严世蕃喜欢喝酒娱乐,每天都是如此,有的时候喝醉了酒睡觉,但是从来不耽误父亲的正事,有时候严嵩过来找他,他立刻起来,用脸盆装满开水,拿毛巾放进去之后立刻拿起来,然后围在头上,反复几次,人就彻底清醒了,完全没有喝过酒的养子,举笔裁答,处置周全,出人意外。

正是因为严世蕃不希望自己喝酒误事,所以才想出这样一个办法,严嵩当政时期,在自己儿子的帮助下,势力越来越大,当时京城内外流传着“大丞相、小丞相”的说法。“小丞相”便指严世蕃。

严世蕃的下场是怎么样的?

严世蕃的死,恰恰是因他的“聪明”。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严嵩失宠,被就地免职;作为他的公子,严世蕃也被流放。可是,严世蕃并没有前往指定流放地点,而是半道自作聪明拐回老家江西新余,在老家大兴土木。

严世蕃劣性不改,在老家欺男霸女还被人给告了御状,嘉靖一怒之下,又将他抓捕回京打入天牢,重新定罪。被关进天牢,这种事搁普通人身上,估计吓也要吓死了。可是,严世蕃根本就没把天牢当回事儿。和他一起被关进来的同党看到他这样,大惑不解,严世蕃却谈笑自若地对他说:

“无恐,狱且解。”

翻译过来就是:不要怕,我马上就要出狱了!

原来,严世蕃早在得知处理他这件案子的主审官员、以及案件进展之后,指示同党,在京城散布消息:严世蕃不仅贪赃枉法,还冤杀谏臣杨继盛和沈链,希望主审此案的官员能够为二人平冤。

按照正常思路,严世蕃落难,理应四处走动关系,为自己开脱;可是,严世蕃不仅没有如此,反而自己给自己泼“脏水”。这种嫌自己死的慢的方法,真的是嘉靖朝第一鬼才想出来的?

对于主审官员来说,严世蕃死有余辜,给他添几项罪名,能让他更“快捷”地上路。于是,冤杀杨继盛二人一案,顺便被写进了奏折里,准备将此呈递给嘉靖皇帝。

杨继盛和沈链被冤杀不假,被严世蕃冤杀也是真事。

可问题是,这件案子是嘉靖皇帝亲自审核批准。换言之,如果主审官员为杨沈二人翻案,无异在说:英明的皇帝也会判冤假错案。

这是臣子之大忌,皇帝啥时候会判错?

这样的折子递给嘉靖皇帝,以严世蕃对皇帝的了解,他不但死不了,还有可能被官复原职;而主审此案的官员,则会被嘉靖皇帝以“诬陷忠良”为名,打入大牢。

此一石二鸟之策,非鬼才,谁又能想得出来。

徐阶一眼道破了严世蕃的计谋,将奏折拦下,重新定了严世蕃的罪名:

一、严世蕃与罗龙文关系密切,而罗龙文里通倭寇。

二、严世蕃私自训练私人武装。

三、根据风水大师的勘察,严世蕃在老家所盖房屋,龙气甚盛。

这几条莫须有的罪名,令严世蕃百口莫辩。虽然徐阶所拟的奏折里,无一字提及严世蕃谋反,可是,通篇看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严世蕃欲谋反!

果然,嘉靖皇帝看了奏折之后,龙颜大怒,改判严世蕃斩立决。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严世蕃被处斩。

总结:横行一时的严世蕃,最终的下场是立斩,连秋后都没能熬过去,也算是报应了。比起他老爹在孤苦无依中饥寒交迫而死,他也算是死的痛快。

10

明朝嘉靖皇帝的首辅严嵩之子严世蕃,被人称为嘉靖朝第一公子;除了这个身份(首辅之子),严世蕃还有另外一个外号:嘉靖朝第一鬼才。

何为鬼才?

鬼才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常常能够找到与所有人都不一样的方法,而且,这个方法使用之后,比所有的法子都好使!也就是常人眼里的小聪明,但是,“鬼才”将小聪明发挥到了极致,有时候更甚天才。

在细说严世蕃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上司”,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能当皇帝,在当时来看,绝对是个偶然事件。前任皇帝明武宗膝下无子、又年轻早逝;因嘉靖血缘最近,“意外”当上了皇帝。不过,嘉靖皇帝继位之初,常常受文官老臣为难。

嘉靖为了通掌皇权,先后进行大议、入门之争、入庙之争,为自己的亲生父母(非帝后)争得地位,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这样的嘉靖皇帝,满满地透露着四个字——不好伺候。

偏偏,嘉靖皇帝还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书的主儿,每有不解之处,都会写在一张纸上,然后让小太监拿给首辅严嵩等大臣讲解。严嵩等人也是够辛苦的,不仅要治国,还要替皇帝当翻译。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给皇帝当翻译可不是轻省事,翻译对了尚则罢了;翻译错了,那可就是欺君之罪!最危险的是,如果嘉靖读了一卷孤本,恰恰这帮“翻译”都没有读过这本书…

有一次,嘉靖果真读了一本孤本,读到不解之处,又用朱批抄送给严嵩。

严嵩看了此句,当时就懵了:皇上这是从哪儿找来的句子呀,怎么连听都没听说过?难不成,是皇上自己写的?这要是翻译错了,后果不堪设想啊!

于是,严嵩和内阁几个人就在衙门里翻经阅典,连饭都顾不得吃,一刻不停查资料。即便如此,还是被皇帝派来的小太监催了又催,最后搞得嘉靖失了耐心,直骂道:“你们这帮饭桶,干什么吃的!”

恰在这时,严世蕃外出归来,看见老爹和几个大臣着急忙慌的乱翻书,似有急事。便问了一句何事如此慌张,严嵩讲完经过,并且将小纸条拿给他看。严世蕃瞄了一眼,非常肯定地说:这段话我读过,出自哪里哪里,意思是啥啥啥。

严嵩大喜,连忙核对,果然如此。

自此,严嵩等人再遇到这种解不开的难题,一定会让严世蕃过目。从这里也能看出,严世蕃真真是有真才实学,而非一般的“小聪明”。

严世蕃的死,恰恰是因他的“聪明”。

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严嵩失宠,被就地免职;作为他的公子,严世蕃也被流放。可是,严世蕃并没有前往指定流放地点,而是半道自作聪明拐回老家江西新余,在老家大兴土木。

新余离北京隔着十万八千里,天高皇帝远的,只要严世蕃不是太嚣张,皇帝每天事务繁多,也顾不得他;而严世蕃凭之前贪污的金银珠宝(比皇帝的私房钱还多数倍),十辈子也花不完。偏偏,严世蕃劣性不改,在老家欺男霸女还被人给告了御状,嘉靖一怒之下,又将他抓捕回京打入天牢,重新定罪。

被关进天牢,这种事搁普通人身上,估计吓也要吓死了。可是,严世蕃根本就没把天牢当回事儿。和他一起被关进来的同党看到他这样,大惑不解,严世蕃却谈笑自若地对他说:

“无恐,狱且解。”

翻译过来就是:不要怕,我马上就要出狱了!

原来,严世蕃早在得知处理他这件案子的主审官员、以及案件进展之后,指示同党,在京城散布消息:严世蕃不仅贪赃枉法,还冤杀谏臣杨继盛和沈链,希望主审此案的官员能够为二人平冤。

按照正常思路,严世蕃落难,理应四处走动关系,为自己开脱;可是,严世蕃不仅没有如此,反而自己给自己泼“脏水”。这种嫌自己死的慢的方法,真的是嘉靖朝第一鬼才想出来的?

对于主审官员来说,严世蕃死有余辜,给他添几项罪名,能让他更“快捷”地上路。于是,冤杀杨继盛二人一案,顺便被写进了奏折里,准备将此呈递给嘉靖皇帝。

杨继盛和沈链被冤杀不假,被严世蕃冤杀也是真事。

可问题是,这件案子是嘉靖皇帝亲自审核批准。换言之,如果主审官员为杨沈二人翻案,无异在说:英明的皇帝也会判冤假错案。

这是臣子之大忌,皇帝啥时候会判错?

这样的折子递给嘉靖皇帝,以严世蕃对皇帝的了解,他不但死不了,还有可能被官复原职;而主审此案的官员,则会被嘉靖皇帝以“诬陷忠良”为名,打入大牢。

此一石二鸟之策,非鬼才,谁又能想得出来。

可惜,鬼才遇到了政治天才——徐阶。徐阶一眼道破了严世蕃的计谋,将奏折拦下,重新定了严世蕃的罪名:

一、严世蕃与罗龙文关系密切,而罗龙文里通倭寇。

二、严世蕃私自训练私人武装。

三、根据风水大师的勘察,严世蕃在老家所盖房屋,龙气甚盛。

这几条莫须有的罪名,令严世蕃百口莫辩。虽然徐阶所拟的奏折里,无一字提及严世蕃谋反,可是,通篇看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严世蕃欲谋反!

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严世蕃位高权重,想不贪污都很难;皇帝对官员贪污,只要不是太过分,一般都睁眼闭眼过去算了。但是,对于谋反,却是逆鳞一般的存在,只要抓住,绝不姑息。

果然,嘉靖皇帝看了奏折之后,龙颜大怒,改判严世蕃斩立决。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严世蕃被处斩。

严世蕃因其聪明,得到皇帝的宠幸;又因其太过聪明,落了个身首异处。有才华是好事,可用错了地方,真真会将自己毁掉。

怪不得,清朝大贪官和珅会发出这样的哀叹: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