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的真实身份是什么?雍正帝为什么宠他?:李卫是江苏徐州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当官,并非是科举正途,而家里花钱给
李卫是江苏徐州人,生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当官,并非是科举正途,而家里花钱给他买了监生资格,靠捐钱捐来的。由于小时候没太读书,即使后来官做得挺大,李卫还是会闹些错别字的笑话。
李卫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人却十分聪明,他手下的师爷起草完公文奏章读给他听后,他总能一针见血的把问题要害找出来,然后口述让师爷们修改,大家对此都十分服气。李卫升堂审案的时候,更是才思敏捷,判决如流,丝毫没有文盲的嫌疑。
《小仓山房文集》里的《李敏达公卫传》中说,李卫生来身材魁梧,膀大腰圆,臂力过人,貌似于一赳赳武夫(大异于徐峥扮演的形象),走在街上也很容易辨认,因为李卫脸大如盆,鼻孔中通,不同凡人。不过,李卫虽然武人身材,却长得脸色白皙,只可惜是个麻子脸,煞是可惜。
李卫长得体魄雄健,自幼喜好习武,他做官后,曾自建了一勇健营,在当地募集一些壮汉,专门练习搏杀之技。李卫每次带领勇建营外出捕盗时,自己也身披金甲,执铁如意,亲自指挥,过上一把瘾。不过,雍正对他的武人形象颇不以为然,有一次李卫向雍正主动请缨,要上西北战场冲杀一番的时候,雍正不屑的说,我知道你不是这块料,别多事了。
《名人轶事》里说,雍正上台不久,发现各省钱粮亏欠甚多,便下诏清查,各省官员闻讯十分恐慌。李卫当时做浙江总督,立刻召集了幕僚们来商议对策,手下那些人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李卫便说:“不请钦差大臣来吧,皇上一定不相信我们;但要是钦差大臣来了,而我们这些做督抚的无权干涉清查的话,恐怕亏欠的事情就要败露。不如我主动上奏朝廷,说”浙省钱粮废弛日久,正好趁着钦差大臣清查的机会好好整治一下。不过,钦差大臣初到地方,一时恐怕不得要领,臣身任地方官,理应协同办理,请皇上裁处。“
随后,李卫诈称自己要过生日,让浙中七十二州县的有关官员都速来贺拜。生日筵席吃到一半的时候,李卫把这些人召到密室,说:“朝廷负责清查钱粮的钦差大臣马上就要来了,你们要是有亏欠的话千万别欺瞒我,我能救你们,你们要不听话,等查出问题被抓被杀的话,到时别怪我没给你们机会。”众人害怕,都说:“愿听大人吩咐。”随后李卫让这些人回去后,不管有无亏欠,都老老实实的造册登记后上交给他,让他心里有数。
再说雍正接到李卫的奏折后,同意了他的提议,随后便派了户部尚书彭维新前去浙江清查,并批准李卫协助清查工作。彭维新当时已在江南其他各省清查,这个人做事认真细致,加上江南各督抚都不敢干扰他的工作,结果查下来是问题多多,很多人都被他抓了辫子,彭维新还准备上报朝廷以“流、斩、监、追”的罪名惩处这些人,弄得这些地方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查完其他省后,彭维新意犹未尽,随后便奉命雄赳赳气昂昂的来到浙江,不料李卫一见面便拿出雍正的批示给他看,说:“朝廷让我协助你的清查工作,请大人一起商量怎么办好。” 彭维新见李卫手里有雍正的批示,气焰猛的收回了不少。
随后李卫便为彭维新设宴接风,酒至中巡,李卫叹道:“凡是共事,从来就没有不争执的。我性子急,喜欢和人争辩,屡次被皇上批评。这次和大人共事,我倒是希望不要有争执,但就不知道怎样才能没有争执呢?”彭维新说:“这样吧,我们分县清查,如何?”李卫说:“好。”
李卫当下便让随从把浙江各州县的名字写在纸上,然后把纸捏成团,放在盘子里,李卫和彭维新各拿一半。彭维新没有料到的是,这些纸团其实都让李卫作了手脚,那些亏与不亏的,都暗中做了不同的标记,李卫把那些亏欠的州县,大部分都自己拿了,那些问题不大的,全分给了彭维新。
后来彭维新虽然认真清查,但因为李卫早就做了手脚,最后是一无所获。李卫清查的时候,则让那些亏欠的州县尽快设法弥补,把事情尽快摆平。清查完后,李卫和彭维新碰头,问:“怎么样,各地可有亏欠的吗?” 彭维新说:“没有。”李卫装作意外,但又开心的说:“恭喜恭喜,我这里也没有呢。”于是两人皆大欢喜,一起奏明朝廷说浙江没有亏欠。雍正接报后大喜,说:“别人都说清查麻烦事多,唯独李卫那里什么事情也没有,看来这小子的确有一手。”随后,雍正便给李卫加封为太子太保,大加赏赐,浙江的其他各级官员也各升一级。由此,手下的那些人对李卫也彻底服了。
李卫这个人脾气倔,但有一次他碰到个比他还倔的手下。某日,李卫让一个叫田芳的幕僚给皇上写奏折,请皇上封他家五代。田芳不肯写,说:“人家请求封典的最多三代,从来就没有听说封五代的,这个折子我不能写。”李卫说:“你别管,照写就是”。田芳还是不肯写,惹得李卫大怒,骂道:“你这狗娘养的,我要你写你就写,没有先例,我来创先例,干你何事?”
田芳被骂,霎的站了起来,怒道:“我看是大人你自己昏了头,你仗着皇上对你一时的宠爱,把朝廷都不放在眼里了。我好心好意的劝导你,你不感谢我,居然还辱骂我?大人为人子孙,封三代还嫌不够,我也为人子孙,一代也未尝封过,你却骂我狗娘养的,这还有天理吗?我就是不服!不服!”
李卫从来就没有碰到手下这么给他说话的,一时间面子下不来,只好再做怒色,说:“就算是我错了,你不服,又能怎么样?”田芳说:“你是大人,我是小吏,不要说大人骂我,我不能怎么样,就算是你把我打死,我也不能怎样!只可惜的是,大人之威,能强加到小人的身上,但小吏之理,还是直于大人!”
田芳说完,扭头便走了。李卫被他说得一愣一愣的,半晌都没有声音。当天晚上,李卫又派人把田芳召来。田芳下午回去想想后,觉得自己当时太冲动了,听到李卫召他,以为要杀他,进去的时候双脚发抖,脸色如土,不想李卫走上前握着他的手,笑道:“你小子有点胆识,做个小吏有点可惜了,不如我借你一千二百两银子,你去买个县丞当当,以后做上了官,也要像今天那样,正直当官,好好做事。”田芳没想到李卫如此对他,不免千恩万谢,后来田芳做了富平县丞和凤翔县令,为官期间名声也很不错。
李卫与田文镜、鄂尔泰是雍正朝最受宠的三个官,雍正常说他们是“模范督抚”。但是,田文镜这个人比较小人一点,他看到李卫受宠,很是妒忌,便暗地里在雍正面前说李卫的坏话,但雍正不为所动。田文镜一计不成,便转而去巴解李卫。有一次恰逢李卫的母亲去世,田文镜故作高姿态,特意派人前去吊唁,并向李卫赠以厚礼。李卫得知后,大骂道:“我老母虽死,但我也不饮小人一勺水也。”随后,李卫命手下将田文镜的使者挡于大门之外,并将田文镜送来的东西丢进了猪圈,以示不齿与此人结交。
话说回来,李卫这样非科举出身的人为什么会得到重用,主要还是取决于雍正的选材标准。康熙晚年选官,最重官员的操守,才干倒是其次,结果弄得各地官员只顾清廉的虚名,遍地“清官”,却不做实事。殊不知,世上这清官贪官本就难以分辨,一味的追求清官,反弄出很多弊政。雍正上台后,常跟李卫说,这清官如同“木偶”,中看不中用,对社稷民生毫无裨益。因此,雍正用人,首先在才干,至于什么资格或者科举出身之类,倒是其次。恰如李卫的谥号“敏达”,既反映了李卫的为官之道,也反映了雍正的选官标准,正因为如此,李卫才脱颖而出,成为雍正朝的能臣。
生逢其世,恰逢贵人,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田文镜、李卫、鄂尔泰是雍正朝最受宠的三个大臣,雍正常说他们是“模范督抚”,但奇怪的是,这三人关系却并不融洽,其中尤以李卫与田文镜最为违和。《清人逸事》中即说,田文镜任河南总督时,嫉妒浙江巡抚李卫受宠,于是暗地里在雍正面前说后者的坏话,但雍正不为所动。田文镜见中伤不售,于是转而巴结,某次恰逢李卫母亲去世,田文镜派人前去吊唁并赠以厚礼,孰料李卫却大骂道:“老母虽死,亦不饮小人一勺水也!”后令人将田文镜使者挡在门外并将礼物丢进猪圈,以示不齿。李卫诟骂田文镜之事未见于正史,不过雍正七年时,田文镜确实在某奏折中评论过李卫,说后者“操守廉介”,乃“当世之贤员”,只是这人“驭吏稍疏”,又好嬉游,作为大僚,未免有不到之处。对此评价,雍正深表嘉悦,并希望三人能相互学习,共为一体。同样是非正途出身的官员,李卫鄙视田文镜颇有些吊诡。论文化,李卫比田文镜只有更差;论年龄,田文镜基本比李卫大上一轮;论经验、论能力,李卫也未必比田文镜更胜一筹。如此,大概只能是田文镜的苛刻作风让李卫感到不爽了。前些年,电视剧《李卫当官》可谓红极一时,由知名演员徐峥扮演的那个李卫,诙谐幽默,活灵活现,颇受大众好评。不过,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历史上的李卫也并非如此(徐峥也说自己并不知道历史上的李卫是怎么样一个人,导演这样交代说:李卫,“不识字,四爷的家奴,爱骑马,爱收藏小玩意儿”)。
雍正四年(1726),内阁学士、礼部侍郎、江西考官查嗣庭以《诗经》句维民所止命题考试,不料清廷诬称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二字之首乃大不敬,逐将查捕狱问罪。不久死狱中,戮其尸,株连亲属。同年,汪景琪任年羹尧随笔(秘书),随年西征,因文章讥讽朝廷,被判大逆罪,立即斩决,妻发黑龙江为奴。因上述二人均系浙江人,以文字得罪朝廷,故清廷停浙江文士乡会试。为尽早恢复乡会试,时任浙江总督兼巡抚的李卫便经常深入下层,了解文士呼声,调解各种矛盾;随时跟踪检查受株连而未定罪文士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训导,责令改正;表现好的文士,将其事迹一一记录归档。过了一年,当朝廷派去的观风整俗使王国栋看到这些档案材料后,深为李卫的良苦用心而感动,为浙江人感恩悔过而高兴。于是,和李卫同奏朝廷,替浙江文士说了许多好话。雍正帝一见奏折大喜,很快就下令恢复了浙江文士的乡会试。其次,他平时召集属吏开会,或命某个属员办差,均有记录,事后归档,笔笔有宗;朝廷谕旨、各部院及州府县衙门来往文书,办完即存档,一清二楚;加之其它事皆中程,民间亦无扰,故深受雍正帝信任,被视为心腹
回答朋友。清朝雍正帝很辛苦很苦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他手下的几个臣子也为皇家分忧解忧,这其中的李卫便是其中之一。李卫家是江苏徐州丰县的,家境富裕。但是李卫小时候不好好学习,耽误了学业。考不上,那就捐钱买个官当当。也别说,这李卫学习不咋样,当官到干的有声有色。李卫在十年间经过不断努力,勤奋干事,一步步高升。最后竟也做到直隶总督,成为一品大员。李卫为什么升的快呢?主要就是得到了雍正皇帝的赏识。雍正帝对待官员不看花架子,只看实际能力。雍正比较务实,不搞虚的,不做表面的文章。在这一点上李卫很符合他的要求符合他的用人标准,在者,李卫很忠诚于雍正。这非常令皇帝满意,皇上的意图会不打折扣的执行。李卫不辜负雍正的爱宠,敬敬业业,直到病死。李卫既是能臣,又是忠臣。谢谢,个人看法。
据雍正说他之所以重用李卫有怡亲王的推荐之力,再加上李卫不畏权贵雍正也早有耳闻,所以比较宠信李卫。
李卫精于盐务整治私盐的贩卖,比较有名的例子是“李卫任用原为镖头的韩景琦,与盐商斗法,终于使大头目之一的沈氏落网”我记得《李卫当官》有这方面的演绎,可以说还是有史可查的。所以说李卫做官还是有所作为的,而且颇受江浙百姓的爱戴,口碑很好。
他曾多次向雍正请缨带兵出战,但是都被雍正婉言拒绝了,李卫这个人身体不好,曾于雍正年间多次吐血,到了雍正九年则又出现了脾胃失调的毛病,雍正对此颇为关系,令名医多方延治。李卫死于乾隆三年,据说是死于黄疸。
李卫本来是绢个户部郎官,由于康熙时,下边上解户部的钱粮都要给某王爷一份孝敬,李卫便在一斗外写孝敬x王,此事让这位王爷很失面子,当然也引起了当时雍王的重视。另外李卫治强盗很有一套。又对雍正的政策内心摸得很透,又有邬师爷相助。当然得宠了。
李卫的真实身份:
据文献记载,李卫字又玠,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出生,江南铜山人。其实李卫家境富裕,而他本人长得身强体壮,自幼便喜好习武。指着科举为官肯定是没戏了,于是李卫便于1717年捐钱买了个候补员外郎的官缺,不久后他正式补任兵部员外郎。1719年李卫升任户部郎中。
雍正帝为何如此宠他?
一、从李卫买官的行为来看李卫家里还是很有钱的,因为这一点,也造就了李卫不贪财的性格。
二、李卫虽大字不认识几个,但是聪明伶俐,很得雍正的喜欢,并且这个人办事细心牢靠,更难得的是他知道怎么与雍正相处,居功不自傲,十分地低调。
三、李卫不畏权贵、敢作敢当。
《小仓山房文集》中即说,李卫在户部管理银库事务时,某分管亲王要求每收钱粮一千两,加收平余十两。李卫屡次谏阻,亲王不听,后者遂在库外置一柜,上面赫然写着“某王赢余”,一时引起哄动。该亲王见后,大为难堪,只得下令停收。
亲王之举,也未必是为个人谋利,而是为全体人员谋福利、大家一起分肥,但李卫不管那么多,法外之银,说不能收就不能收,得罪权贵也在所不惜。
当时有些亲王让手下的门人,从上缴国库的银子中每一千两扣下十两,最后进到了亲王们的腰包。李卫看不过去,就在银库门前弄个箱子,上面写某亲王盈余。这时候还是雍亲王的雍正,就看中了李卫不畏权贵,雍正当皇帝后,李卫是平步青云,成为雍正的心腹。
正因为这种敢作敢当的可贵品格,李卫才被雍正发现并在继位后加以提拔重用。雍正元年,李卫被授为直隶驿传道,尚未上任即改为云南盐驿道。到任后,李卫将当地盐务积弊一洗而空,凡在云南所见所闻所思,无不据实陈奏。
对此,雍正很表赞许,次年即将之提拔为云南布政使,仍管盐务并兼管铜厂(铸钱)。雍正还批示说:“尔为人刚直,居心莅事,忠诚勤敏,朕所深知。览所奏数摺,实一片血诚,毫无顾忌。且其中分析款项,井井有条,甚属可嘉,殊不负朕一番识拔!钦此!”
李卫是雍正皇帝最得力的助手,干过兵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要职,李卫不是小叫花子,而是出生于江苏的一个富裕家庭中,他文化水平不高,通过纳捐得到了员外郎一个闲差,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什么奇缘的话,那么李卫注定当不了什么大官的,但是李卫在雍正一朝最后干到了一品封疆大吏,为何雍正皇帝如此器重李卫呢?
李卫画像
李卫在康熙五十八年被任命为户部郎中,在这后来有幸结识了十三爷胤祥,后来又被引荐给胤禛,所以李卫在康熙皇帝执政时期,就已经追随胤禛了,后来胤禛即位为雍正皇帝,才接手朝政自然得大量启用自己的人,李卫也是其中之一,他被调任为云南盐驿道。
李卫也算幸运,因为雍正皇帝是个非常务实的皇帝,他不在乎大臣们文化水平如何,有没有资历,只看在任上能不能干出政绩来,如果是乾隆皇帝,他肯定是看不上李卫的,李卫这个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挺有些手段的,不过一年时间,就把云南的盐,驿管理得井井有条,雍正二年就被提拔为布政使。
跟着雍正皇帝干,有一个好处,只要能把地方治理好,能把活干好了,封赏也是从不吝啬的,李卫处理政务的风格简单粗暴,这和他文化水平低有关,但是他颁布的政令却能让普通百姓们弄明白当官的要干嘛,所以李卫治理地方是很有成效的,这也就正好满足雍正皇帝的用人需求。
雍正四年李卫升任为浙江巡抚,兼任两浙盐政使,在任上严打私盐贩子,两浙盐政得到了整顿,雍正五年,李卫又被升任为浙江总督,五年时间李卫就升到了一品封疆大吏,雍正皇帝如此器重李卫,这既是李卫的机遇,也和李卫的执政能力出众有很大的关系,就如浙江一带走私私盐的活动一直十分猖獗,盐枭官兵也不敢招惹,李卫任职一年多就铲除了盐枭,打击私盐也成了常态化行动,可见李卫处理政务是很有一套的。
李卫除了处理盐务,也很注意处理民生问题,在浙江期间巩固海防,水患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在地方扫黑除恶,治安问题也得到了改善,李卫也始终坚持秉公之法,仕途中又没有什么污点,自然也就能得到了雍正皇帝的重用了。
徐峥把李卫这个历史人物演绎的活灵活现,最经典的就是第二部
(李卫之墓)
李卫真实身份是徐州当地最大的李氏家族的嫡系传人,是真正的富N代。他家族从明朝开国时就获封世袭锦衣卫千户高职。
之前我根据彭城李氏族谱考证,李卫家族兴旺发达应该源自李卫祖先李让追随黔国公受封锦衣卫千户,但是由于我考证不仔细,不知道其实明朝有两个黔国公,想当然认为李让追随的是黔国公沐英。
结果现在互联网上几乎所有抄袭我文章的朋友都和我一样搞错了,李让虽然追随的是黔国公,但是他追随的不是黔国公沐英,而是死后被追封为黔国公的安陆侯吴复。
为什么我认为李让追随的是安陆侯吴复,而非黔国公沐英?
最大原因就是沐英压根就没有驻守或者驻扎过长江以北,只是十八岁的时候驻扎过很短一段时间的京口,很快就升为广武卫指挥使,根本没时间发展军中势力。而且根据彭城李氏族谱,李让年纪比沐英大不少。
相反,安陆侯吴复年纪就比较合适做李让的上级,而且吴复镇守镇江、江阴一带时间比较长,李让此时到镇江投军比较合理的猜测。
所以,李卫祖先真正追随的应该是安陆侯吴复。
至于李让受封的世袭锦衣卫千户职务,最初我觉得可能是李家家谱夸大,但是最近我看了不少资料,我认为李让受封世袭锦衣卫千户可能并不是夸大,是真的。
所谓世袭锦衣卫千户,在明朝其实和今天“享受正处级”待遇是一个意思,当然,世袭锦衣卫千户想做真正锦衣卫千户完全可以去京师通过考试正式上岗,但是绝大多数时候只是享受“锦衣卫千户”的各种福利待遇。
明朝李东阳文集里就记载了民间一位女性看护入宫看护后妃有功,她的家人被赏“世袭带俸锦衣卫正千户”,这就属于不但享受锦衣卫千户福利待遇,还可以领薪水的更高级别待遇了。
(李卫墓前的牌坊)
徐州李氏从李让开始,真正成为徐州豪族。
李卫就生长在这样的豪族。
李卫也不是什么文盲,他虽然做不了八股文,但是按照他自己说,他在私人教师教育下,可以“讲说《通鉴》”;要知道古代书籍可是没标点竖排版,能识文断字,绝对是知识分子了。
李卫的官虽然是捐来的,但是清朝前期捐官和晚期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使在乾隆朝,一个员外郎也要1700两银子,康熙末期价格只可能更高。
(李卫墓前的神兽)
在康熙朝,能掏的出2000多两白银捐官的人,放在今天,都是资产过亿的家族。
至于为什么雍正帝喜欢用李卫,很大原因除了李卫能干,也因为李卫出身豪族的原因,
众所周知,雍正帝特别痛恨贪官污吏,李卫虽然是捐官出身,但是他出身徐州豪强,家里本来就非常有钱,所以李卫操守在康熙末年官场上简直就是一股清流。
事实上李卫死后,乾隆一朝对李卫非议不少,但是这些对李卫指责里,没有一项是指控李卫贪污受贿的。
雍正是很有权谋的帝王,他是不会因私人的原因而宠爱任何一个朝臣的,比如一向着力支持他的年羹尧最后也被他赐死,应该是为了治理朝政、反对贪腐、清除恶瘤、巩固皇权,雍正帝是一位专权而无情的帝王。
可是,雍正对李卫确实是比较信任和宠爱的,而李卫受信任和宠爱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李卫重义气,对雍正极为忠心,竭尽全力为雍正办事;二是,李卫能力很强,且又勤政敢干,不畏权贵,缉盗反贪,雷厉风行;三是李卫机敏聪慧,且有专长,在管盐务、征赋税、理财务方面很有一套经验。李卫的这几个方面的优势对于雍正登基后整顿朝纲、改善财政,特别是稳定雍正的统治地位所起的作用比较突出。
此外,李卫算是雍正亲自培养起来的干臣,属于雍正的嫡系亲信。当时,雍正刚登基不久,是邬思道、年羹尧、李卫、田文镜等竭力支持雍正的统治事业的,所以,李卫既能干,有专长,又忠于雍正,不畏权贵,自然是颇受雍正的宠爱。
李卫(剧照)
李卫并非科班出身,亦非高官之后,他出生于江苏丰县一户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是靠捐资而得了个员外郎职务,而不久他入朝廷任兵部员外郎一职(从五品),有了实权。因为干得不错,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李卫升任户部郎中(正五品)一职。
李卫虽系富裕家庭出身,但不算是显赫的家庭,在官场他是没有背景的,但他却官升得很快,从一个捐来的员外郎闲职,自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到雍正五年(1727年),只是十年之间,一路担任各层要职,最后官至总督,成朝廷一品要员、封疆大吏,官场之路,一路顺畅。
李 卫
李卫在官场升迁快速,显然与雍正的培养和重用是分不开的。
雍正还是雍亲王时,就注意到李卫,知道他有才干且重义气,雍正对李卫格外关心,多次亲自教培养教诫他。雍正之所以对李卫特别关心,这一方面是爱才,另一方面是有意在培养自己的嫡系人才。
雍正登基之后,立即任命李卫为直隶驿传道,而当时恰好云南盐务管理混乱,雍正在李卫未上任直隶驿传道时,又改任他为云南盐驿道。 在盐驿道任上,李卫既敢干又干得好,他取得了很明显的政绩,雍正二年(1724年),李卫升任为云南布政使,主管全省财政税赋,并仍兼管云南盐务。
自此,管理盐务和财政税赋成了李卫的专业特长,而雍正朝刚立,当时财政亏空,雍正帝艰难度日,一方面靠抄贪官的家收缴贪银贪物来充实国库,另一方面靠管理好盐务和征收税赋来增加朝廷的经济财政收入,朝廷急需这方面既可信任又有能力有专长的干吏来为朝廷办差,李卫成了雍正朝很有用的官员。
雍正三年(1725年),李卫被提拔为浙江巡抚,任地方大员,雍正四年(1726年),李卫在巡抚任上,还兼任两浙盐政使,他着力整理盐政,特别是雷厉风行地严查私盐贩卖,堵住了盐务方面的漏洞朝廷增加了盐政方面的不少收入。雍正帝对李卫的政绩很满意。
雍正(剧照)
雍正五年(1727年),李卫升任浙江总督,管巡抚事,成了封疆大吏。李卫在官场可谓是平步青云,十年时间,从一个从五品官员升到了总督。李卫的事例说明,升官要快,处理忠于领导,有能力有魄力之外,还要能在关键的官务和关键的位置上干。李卫有盐政、税赋方面的管理专长,而当时雍正帝正缺能充分信任又有能力有专长的这方面人才,李卫是一块好钢,为雍正用在了刀刃上,所以升迁极快。
李卫与邬思道(剧照)
雍正朝初期,继承的是康熙朝末期的财政困境,雍正需要及时改善财政状况,而江南盐务是朝廷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可是,江南盐务历来因官商勾结,一片混乱,继续有干吏去整治,为朝廷增加收入,李卫派上了大用。
盐业是官方绝对垄断,清代划分十几个盐区,而浙江盐区是其中重要的盐产地之一,浙盐在浙、苏、皖、赣四省行销,但清代对盐业的垄断管理很严,在浙盐区靠近两淮盐区的地方,按规定是不能就近买价格比较便宜的两淮盐区的盐,而必须买价格比较高的浙盐,这导致了私盐贩买活动盛行,走私活跃,而官盐运销不畅。
李卫在两浙盐政使任上,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整顿盐务:
一是加强缉私队伍建设,强化打击大盐枭的力量。当时大盐枭沈氏拥有贩盐船队,大船好几艘,手下护盐队数百名,走私气焰十分嚣张,经常对抗甚至打击官方缉私队,李卫重用韩景琦,专门对付沈氏,最后将这一大盐枭擒拿归案。
二是常设官兵巡查,在途中抓走私犯。雍正四年(1726年),李卫对私盐泛滥的严重状况,建议并获批准,在浙江私贩出没的“适中孔道”,即海宁县长安镇设官兵巡缉查私,并令常镇道及京口将军,以及军标副将等官员,水陆严厉巡查,堵住两淮私盐从镇江府进入浙盐行销区的通道,以此保障浙盐的销路。
三是向朝廷上疏,设立以海宁长安镇为中心并向外扩散的重兵巡查机制,奏请朝廷令副将、城守参将等军官在江南苏、松、常、镇四府周围安排水陆兵力,随时缉捕私盐贩卖者。
李卫的治盐佳绩,严厉地打击了盐枭,但也得罪了一些与盐枭勾结的地方官员,但他毫不动摇,严厉执法,为朝廷管理好盐务,杜绝走私,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所以,他得到了雍正皇帝的提拔和宠爱。
总之,李卫有忠心,有才干,有专长,且敢干,不怕权贵,勤于执政,政绩显著,所以,他能受到了雍正皇帝的特殊待遇,官运亨通,在官场顺风顺水。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