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明朝那些事儿》中朱祁镇是不是被美化了?

《明朝那些事儿》中朱祁镇是不是被美化了?

2020-10-03 07:01阅读(64)

《明朝那些事儿》中朱祁镇是不是被美化了?:先说结论:不仅美化了,而且隐瞒了事实,在对朱祁镇的评价上明月明显夹带了“私货”。当年明月写到:“虽然他一生中

1

先说结论:不仅美化了,而且隐瞒了事实,在对朱祁镇的评价上明月明显夹带了“私货”。

当年明月写到:“虽然他一生中干过很多蠢事、错事,但在我看来,他比那些雄才伟略的帝王们更像一个“人”。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评价朱祁镇的一生:他是一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

事实上明英宗朱祁镇不仅为君昏聩,在私德品行上也是污迹斑斑,不是个好皇帝更不是个好人。

为君:宠幸奸佞、滥杀忠臣、叫门天子、汉奸皇帝,大明王朝从他开始由盛转衰

土木堡之战,丧师辱国,葬送几十万大军和无数精兵强将,差点亡国,对内国内损耗巨大,对外,由对瓦剌等游牧民族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明朝自此由盛转衰。

朱祁镇影视像

宠幸奸臣,宠幸大奸臣王振,以致土木堡之祸;对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夺门功臣”委以重任,后来石亨石彪叔侄骄纵不法,图谋变乱;曹吉祥叔侄更公然在京师举兵造反,是唐朝之后五百年来唯一造反的太监。

为政上也颇多问题,处置荆襄流民问题不当,激起百万人众民变;丢失河套要地要地,导致遗祸日久的寇变。

滥杀忠臣,英宗复辟之后,斩“王文、舒良、张永、王勤于市,籍其家;谪陈循、江渊、俞士悦、项文翟充铁领卫军;罢萧兹、商恪、王伟、古镛、丁澄为民”,“十三道亦劾俞士悦等贪刻敛佞,并劾右通政殷谦为于谦党,侍郎张敏,侍郎宋琰,少卿陈贽党附进身,俱乞黜逐之”。于谦被杀,家产抄没,家族生人流放。

于谦像

为人:贪生怕死,恩怨不分,敌友不辨,是非不明,为人凉薄阴狠、睚眦必报。

朱祁镇瓦剌被俘虏后,因为贪生怕死,给瓦剌军带路,进攻大明的关隘和城池。守将郭登忠于国家不肯开门,朱祁镇便怀恨在心,复辟后将其问罪流放。

明王朝一朝都“天子守国门,天子死社稷”,唯独他贪生怕死,当叩门天子,二十四史未有,着实无颜面对先祖。

为奸臣平反王振,建庙祭葬招魂,甚至给瓦剌首领也先建庙,感谢其放自己回国的大恩,至今北京智化寺还留有英宗复位之后下旨给王振立纪念碑。

朱祁镇给奸臣王振立的碑

内容阐述了土木堡一战王振“腹心扈从”,但是“将臣失律”,于是王振只能壮烈自刎殉国,英宗甚是感动,想起“君臣大义”,给他立碑,还附带了王公公画像一张,身穿蟒袍。

如此是非不分,死不悔改,说明此人对于国难毫不在意,对奸臣宵小歌功颂德,更是昏庸无耻。

夺门之变后,更是将景泰帝先废为郕王,景泰帝,死后再以戾王之谥号将景泰帝以亲王礼仪葬于西山,废除朱祁钰杭皇后的谥号,捣毁其陵墓。

对待亲族睚眦必报,甚至还干出将抗敌功臣的女眷送给敌人凌辱的勾当,让当时朝臣都觉羞愧难堪。

总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明朝的多数皇帝和大臣评价比较包容,更是美化了朱祁镇,事实上明朝的那些木匠、道士、懒汉皇帝都强他许多。

2

总有人拿朱祁镇人缘好说事

你们说什么瓦剌上下对他亲如兄弟,你们难道不觉的他和也先的好关系更像日本和溥仪吗?

你们说他对钱皇后爱的有多深,当太上皇时有多惨,那为什么他在艰苦的太上皇时期会弄出那么多后代,每天惨的就剩啪啪啪了?

你们说他杀于谦只是错误,其实他很仁慈,好吧,就算他真是错杀于谦,那为什么还要流放郭登(郭登,朱祁镇叫门时没给他开门),为什么门达污蔑与他共患难的袁彬时只说了一句,任汝往治,但以活袁彬还我(随便打他,死不了就行),这是陪共患难的人啊,而且还是被陷害啊!

你们都说他只是打错了一仗(土木堡),而且还是因为王振,OK,就算土木堡失败没他关系,那为什么后面要给王振平反,给也先立庙?

你们都说他仁慈,废除了人殉,那为什么他却要朱祁钰的宾妃宫女陪朱祁钰殉葬?

你们多说朱祁钰对他不好,那为什么他每天都穷困的啪啪啪呢?

你们都说他就打错一仗杀错一人,那为什么他一死就爆发荆襄流民起义,为什么丢失河套(游牧说是借道朝贡,然后就在那一片定居下来了,年年劫掠边关),为什么会放任董山的壮大(董山之乱前后掠夺边关,受灾百姓十余万)

最后,为什么就这么个不忠不义不孝不慈不仁的闸总会有人洗白!

3

明朝太久了,谁也不晓得,该人做事如何。

4

《明朝那些事》中的历史史实,都是出自正史如《明实录》或者《明史》,完全参考史书的叙述。所以对明英宗朱祁镇的描写大部分以《明实录》里面的记录为依据,《明实录》都是由继任皇帝来编写,史实清楚,可信度较高。

当然,写历史的人本身对历史人物有自己的主观判断,也有自己的好恶,而负责修历史的史官有时也要看皇帝的脸色行事,对一些帝皇家不愿提及的事实略过不表或进行美观修饰。

感觉《明朝那些事》过于美化朱祁镇而贬低朱祁钰。看的时候,我把朱祁镇看成了一个虽然在敌人那里忍辱负重,但是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人,而且回来以后,又被弟弟欺负的非常惨,自己的夺门之变其实也是迫于无奈。

但是后来想想看,朱祁钰虽然对这个空降回来的哥哥没有多少好态度,但也没动杀他的心思,说实话,要杀早杀了,还能让朱祁镇活蹦乱跳地回来?

反正文章里把朱祁镇描述的特别惨,每天过得战战兢兢,好不容易有棵树能乘凉,还被朱祁钰下旨砍了,这些可能是史实,但没提到的是朱祁镇在南宫那几年,生下了4个儿子6个女儿,另外还有3个夭折的儿子。

朱祁镇要真像史书里说得那样惨,每天食不果腹朝不保夕,想必是没有多少心思造出这么多子女的吧!况且他的孩子都被朱祁钰封了王,从这点来看朱祁钰没有描写的那样暴戾不堪,没有人情味。

在朱祁钰死后朱祁镇给他的谥号叫做“戾”,其实也代表了他自己心中也有股戾气。看他重新登基后的种种表现,杀掉于谦,还差点杀掉曾经忠心保卫他回国的袁彬来看,他并不符合史书上描写的那样脾气温和,是个老好人的形象。

朱祁镇的夺门之变其实也代表了他对权力的痴迷。眼看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而且没有后代,唯一可以继任的后代,其实就是朱祁镇自己的亲生儿子朱见深。

但是他偏偏在这个关头发动了夺门之变,自己当上了皇帝。可见,他压根就不想当一个有名无实的太上皇,而是要把权力紧紧抓在自己手中。

纵观朱祁镇的一生,明明从他爹朱瞻基那里接到的是一个兴盛的大明,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结果到他这里急转直下,他作为皇帝,宠信宦官杀掉忠臣;作为俘虏,被人挟持着去边境叫门,这也成为他一生的耻辱。

《明朝那些事》对朱祁镇的评价是他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好皇帝,我认为他其实连个好人都算不上。

5

《明朝那些事儿》对于朱祁镇的描写被好多人认为美化了,我倒觉得没什么。每个人对于人物看待角度也不一样,经历的事情不一样,对待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评价。

我很欣赏作者能够用全新角度去解读,他的观点不一样,他用“人”的角度去结构皇帝,这点不一样,所以我不认为存在美化,他用他的笔写出他认为的那个皇帝。

至于美化,是自己的觉得人家写的美化了,但是你自己是否了解过朱祁镇?你对他有多了解?通过史书的描写就轻易判断一个人的本性?是否有深处的东西你没看到?

6

《明朝那些事儿》中对于朱祁镇的描写还算客观,并非刻意美化,他的劣迹没有被遮掩,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普通的人去看待。

从作者当年明月描述的内容来看,朱祁镇毕生都是别人利用的傀儡,他不是个好皇帝,但却是个好人。的确,《明朝那些事》中对于每个人物都灌输了作者的情感,就书中的朱祁镇来说也是作者当年明月的个人看法,谁有不同意见也是可以的。

不过,就我自己的看法而言,我是认同书中的态度的。朱祁镇宠幸宦官不假,兵败土木堡也不假,他错杀于谦也不假,但是他只是个普通的人啊,将自己置身于那样一个环境中去,你会发现,他只是个普通人而已。

尽管朱祁镇他不是一个好皇帝,但他真的是一个不错的人,一个拥有人格魅力的人。

皇帝的气节

朱祁镇兵败土木堡,被蒙古人活捉,成为一名俘虏。在当俘虏期间,他从来没有屈服,彰显了大明朝皇帝最后的气节。凭借这点气节,他撑到了最后回国的那一天。在这期间,蒙古首领也先还曾经一度想要把妹妹许配给朱祁镇,但朱祁镇还没有飘,拒绝了这个要求。

皇帝的爱情

朱祁镇被俘虏期间,明朝乱作一团,好在于谦出来主持大局,推朱祁钰当上皇帝让明朝重新恢复正常。大明朝有了新皇帝,自然朱祁镇这个旧皇帝就没人在乎了,甚至许多人都希望他死在蒙古人手里。紫禁城中,只有一个人一直静静等待着他的回来,那就是朱祁镇的妻子钱皇后。

钱皇后为了让朱祁镇在蒙古人那里当俘虏不至于受委屈,派太监当卖了自己所有值钱的首饰,然后换成钱送给蒙古人。痴情的钱皇后每天在宫中翘首以盼,等待丈夫的回来,眼睛都哭瞎了。可以说,钱皇后是唯一希望朱祁镇这个人能活着回来的人。于谦那些人脑子里只有江山社稷和货架大事,这个苦命的女人心中只有自己的男人!朱祁镇当皇帝没什么能耐,偷女人心倒是有一手。

殉葬制度的完结

朱祁镇也知道自己这个皇帝当的不咋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总算做了一件为后世称赞的事,那就是废除殉葬制度。朱祁镇虽然是个平庸的皇帝,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总算做了一件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事。朱元璋、朱棣再是明君,殉葬制度在他们眼里也是理所当然的,只有这个啥也不是的皇帝却做出了符合人性的改变。


综上所述,得出结论,朱祁镇不是个好皇帝,但他是个不错的好人!没有哪个人是完美无缺的,人都会犯错,皇帝也是如此!

他的确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是他是一个好人,一个被权欲利用的好人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欢迎采纳!

7

我看了《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后觉得作者笔锋一直都属于幽默有趣,但都是符合历史人物的属性风格的,并且遵循历史记载的。大部人评级一个好帝王首先考虑的是其创造了多少功绩,并且对后世有多深远的影响,例如开科举,解决叛乱,发展军力,水利,民生,医疗,但是所有的付出都是需要国力来支撑,很多帝王不是不在做而是国力不足,例如隋朝的杨广,其修建大运河,三征高丽,这些都造成了劳民伤财,让后世唾骂,其虽好大喜功,但是也是在做为国家好的事,在其收到叛乱通知的时候大喊:朕为了百姓,百姓为何反我。后面的唐朝代捡了现成的什么开元盛世就来了,当然杨广也确实为了成为千古一帝让百姓流离失所,但事情都有两面我个人觉得不能片面。

在反观朱祁镇明朝第六位黄帝。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土木堡事件,用兵用人不当造成大量伤亡,自己也被俘虏了,另外国家岌岌可危。而在俘虏后,其对待身边人以及对待嗜血的瓦剌军都宽以待人,并且不卑不亢,这种气势甚至让瓦剌军统帅都对其恭敬如宾。如果一个人被俘虏要砍头还能坦然应对,这也足以看出其内心的强大,山崩于前而面部改色,也没几个能做到的吧。后也有人说杀了帮助其解决叛乱救他回来的于谦,事实于谦已经辅佐新主,而且政治立场已经很明确,古代历史有几个帝王不杀大臣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把身边所有开国的功臣杀了个精光,而朱祁镇只是做了每个帝王都会做的事,而且杀的是政治立场对面的于谦。另外其少年也是苦读书籍,被评为天才,所以个人觉得明朝那些事没有美化朱祁镇,只是人家本来的样子而已,就是幽默的写了出来!

8

是美化的太过,几乎到了抖音滤镜的地步。

明英宗在蒙古人那里就是招财童子,这才人见人爱。明英宗为了活命,逼得自家亲戚吐血,这事当年明月可没提。朱祁镇在大同城下时,特别下令西宁侯宋瑛和武进伯朱冕两家的孝子们给也先准备数千匹丝绸,西宁侯宋瑛和武进伯朱冕为国捐躯,他们的子嗣却因为这个懦夫承受奇耻大辱。此外西宁侯宋瑛的夫人还是明英宗正牌的姑奶奶(宋瑛娶了朱棣的老四闺女),明英宗自己丢人还不够,连累亲戚们都倒了血霉。此外他重出后,不但杀了于谦,还把坚守大同的郭登等人修理的很惨

9

讲真,我很同意这本书的内容。

当年明月在评价朱祁镇的时候说:他是个好人,但不是个好皇帝。

为什么说他是好人呢?从朱祁镇被蒙古人俘虏时就能看出来,他对身边的随从保镖甚至也先的弟弟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身边的人,否则他也不可能活那么久。

为什么说他不是个好皇帝呢?这就在他执政时能体现出来,前期任用大太监王振,导致国家日渐衰落,复辟之后又没有中兴,还错杀了国家功臣于谦,称不上好皇帝。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美不美化只是人们从不同角度中看的东西不同,任何人哪怕是皇帝都是复杂的整体,不能单一的看其一面,要辩证的看问题。很多人说朱祁镇时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拐点,其实不然。明朝为什么会灭亡,他的没有汉代的外戚专政,也没有唐代的军阀割据,明朝的灭亡归根结底在于它的内部,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太监专权。而从明朝建国初期太监大多都是没有文化的,没文化的人想摄政都很难,连奏折都看不懂你说他能专权吗。那从什么时候太监有文化了呢?明宣宗朱瞻基,也就是朱祁镇的爸爸在位时下了一到圣旨,让宫里的太监读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那时起,明朝灭亡的种子就种下了。

10

没有美化,胜者为王,败者寇

我们不是当事人,都有两面性,故此本人以为,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