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国比战败国输得还惨?为何英国会成为二战最大的输家?:二战中输得最惨的还是德国,战后德国被打成一片废墟,士兵加平民伤亡超过800万, 其奥得河-尼斯河以东
二战中输得最惨的还是德国,战后德国被打成一片废墟,士兵加平民伤亡超过800万, 其奥得河-尼斯河以东的领土也全部被苏联和波兰瓜分,德国的国际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当然英国也好不到哪去,但不至于比德国还惨。(虽然比德国强一点,但战后的英国也是一堆废墟)
当然,二战对英国的打击也很大,在战争进行的时候英国人的地位就已经不行了。当时英国虽然在表面上与美苏平起平坐,共同商讨对德战事以及战后的国际秩序,但实际上英国人却是人微言轻,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压根插不上嘴,而到了战后英国很快就没落了。
虽然在战争刚刚结束之初,英国还算是一个世界的超级大国,起码在人们心中大英依旧是一个大帝国。因为彼时英国还保留有大量的殖民地,工业基础也还可以,联合国在成立之初的几次重要会议也都是在伦敦举行。
但此时英国已经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虚胖了,其国力远远被美苏甩到了身后,战后初期的英国完全就是仰仗美国的鼻息过日子,所谓的大英帝国已是名存实亡。
其实早在20世纪初时英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由于拥有非常辽阔的殖民地,英国的资本家早已适应了躺在赚钱的生活方式,根本不想在技术进行升级,导致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被德国和美国赶超。
美德两国崛起之后也想进行殖民扩张,但无奈此时世界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地球上已经没有空白地留给美德探索了。不过美国情况尚且好一点,因为美国是在一个新的大陆上建国,在独立后通过战争和购买的方式获得了大片的土地,到20世纪初时美国的版图就已经确立完毕,其国土面积达到930万平方公里,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国。
而反观德国就比较悲催,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四周都是欧洲强国,想扩张就只能发动战争,于是一战就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德国想通过一战迫使英法同意重新瓜分世界,给德国也分一杯羹,只不过一虎难敌群狼。
在一战期间德国一共只有三个盟友:奥匈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而英法的盟友却在不断增加,最后连美国也加入英法阵营。
说实话,德国在一战中输的挺窝囊。按照当时德国的实力,单挑英法是绝对没问题。但受限于本国资源短缺以及两线作战,德国没能挺到最后,被迫投降了。
在一战中收益最大的国家是美国,而英法两国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美国希望借此完成登顶世界霸主的宏图伟业,为此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民族自决的倡议,希望肢解英法在海外的殖民地。
但美国人的想法似乎太过乐观,虽然英法在战争中损失惨重,但两国实力尚在,在巴黎和会中英法依然是主导国,生生地把美国压了下去,让美国人非常气愤。
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秩序,战后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都宣告解体,东欧涌现出一批民族国家。而更重要的是沙皇俄国也在战争中爆发了革命,世界上首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这让英国非常不安。
战后英国不顾法国反对,坚持帮助德国恢复经济,希望德国能够对抗苏联,而德国也借机纵横捭阖,重新武装了起来。1926年9月8日,德国获准加入国际联盟并称为常任理事国,至此德国已经摆脱了战败国的身份。
(得益于一战的战火没有波及到德国本土,所以在战后德国用很短的时间就重新武装起来,德军很快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之一)
面对德国的崛起,英法还是非常恐惧的,尤其是法国,在没有英国的配合下法国无法独自制衡德国。而英国则仍旧做着“离岸制衡”的美梦,希望强大起来的德国去攻打苏联,并且对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的行为进行了纵容。
今天的主流观点都认为英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是失败的。的确,如果英国早知德国会发动全面战争,那么英国政府肯定是不会对德国妥协的。但当时英国的国力是真的打不过德国,而一战惨痛的伤亡也让英国人对战争充满了恐惧,英国真的不想为了一两个小国去招惹德国。
在英国人心中德国发动一战不就是对现状不满意嘛,那么我现在同意德国人在欧洲有限度的扩张,满足柏林的一些条件,德国人不就消停了。
然而英国低估了德国的野心,德国在收拾完波兰后转投就攻打西欧,英国这才恍然大悟,绥靖派首相张伯伦在骂声中下台,主战派的丘吉尔上台,丘吉尔上台之后就坚决跟德国人死磕。
由于海军不济以及不列颠空战的失败,1940年希特勒向英国抛出橄榄枝,希望与英国议和,但却遭到了丘吉尔的拒绝。
其实当时英国内阁中有许多人主张同意议和,包括刚刚下台的张伯伦,他下台后仍旧留任枢密院议长,对于德国的议和请求,张伯伦是赞成的。
今天看来,德国当时的议和条件还是很有诚意的。德国表示在德国主导的世界中英国不仅可以保持完全独立,甚至仍旧时列强,其在非洲的殖民地也可以得到保留。
这些条件真的是很不错,但丘吉尔不愿意认德国做大哥,丘吉尔仍旧幻想英国还能像一战那样击败德国并保住自己蓝星一哥的地位,然而之后的历史走向彻底打碎了丘吉尔的幻想。(丘吉尔没有认清英国衰落的现实,仍旧希望通过离岸制衡控制世界)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彻底扳倒英国,不断地给英国使绊子,公然支持印度独立,搞得英国很没面子。而在苏伊士运河危机的时候,美国又联合苏联逼迫英法撤军,让大英颜面尽失。
丢掉苏伊士运河后,英国人总算接受了现实,同意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独立,之后又逐步放弃了非洲的殖民地,彻底退缩回英伦三岛。
从马后炮的角度来看,如果当年英国和德国议和,英国的地位说不定比现在还高点。德国是ZZ主义非常严重的国家,德国人是绝对不会允许殖民地骑到主子头上的,更不会支持英属殖民地独立。而美国则恰恰相反,甚至不惜联合苏联对英国落井下石。
(二战后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相继独立,大英帝国彻底走进历史)
想活就别死,留心看历史。英国比战败国德国还要可怜!是什么让享誉全球的“日不落帝国”下了臭棋?二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张美、英、苏三巨头的合影成了二战的标志性史料,英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首相丘吉尔端坐其上,英国是何等的荣耀!谁能想到英国作战最猛,领导人历史最好,却在战胜的情况下输的最惨?
3
一、英国最惨有多惨
地域面积:二战前30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超级殖民大国,变成如今英伦三岛还在闹独立的中小国家。国际地位:失去了自己在国家中超级大国的地位,沦为一个瘫痪在床,只能靠美国喘气的存在。经济地位:失去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的地位,从跺跺脚世界金融市场就会抖三抖的金融大国,变成现在美国身边的小弟!
二、英国最惨有原因
1、本土作战全是灾难。1940年7月,不列颠之战开始,英国本土开始遭受德国的疯狂打击,狂轰乱炸必不可少,基础设施尽乎全毁。而且,为彻底困死英国,希特勒对大西洋航线进行严密封锁,使得英国的抗战一度陷入困境。1941年6月后,虽然德军主力东调进攻苏联,对英国的大规模空袭结束。但对英国的封锁并未停止,而且德国也在疯狂地将新研发的v1、v2等火箭向英国发射,对英国造成了极大的恐慌,严重影响英国的生产。
2、殖民地参战反而生乱。在英国本土卷入二战的同时,英国的殖民地也纷纷加入对法西斯的战争中,例如埃及地区的英军和德意军队在北非鏖战。作为传统的殖民帝国,英国国力更多地靠殖民地支撑,失去殖民地的支持后,小小的英伦三岛根本无力支撑起外表有雄的厚实力英国,使英国参战成为强弩之末。
3、国力难支地位弱化。战争检验下的国力不足并未让英国并未尝到甜头,苏联从1941年6月开始,就一直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力,虽然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但是苏联也获得了至高无上的超级大国地位。英国虽然也动员了超过700万军队投入二战战场,其参战的范围遍及半个地球。但是在欧洲,英国的影响力远逊于苏联。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英国更是难以和美国相比。所以尽管英国的伤亡也非常惨重,但是英国所取得的成绩却远远小于美国和苏联。这也决定了英国在二战后期逐渐被边缘化。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后,自嘲道:“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4、各怀鬼胎被人算计。虽然美英苏三国在二战中站在同一战壕,但是各国都心怀鬼胎,都有各自的算计,这种算计最后的结果也直接影响了战后各国的国际地位。英国在二战中的主要打算是在打击法西斯的同时,尽量保全自己的殖民地,无论是非洲还是亚洲。同时英国希望欧洲大陆继续保持均势,以便英国继续发挥搅屎棍的角色。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不希望美国和苏联介入西欧事务。但是美国却不断加大对苏联的援助,以尽量牵制德国法西斯,降低英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美国也在积极推行门罗主义政策,暗中推动英国殖民地走向独立,对英国进行釜底抽薪。
5、秋后算账才知上当。二战最大的作用不仅是对各参战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还实现了国际秩序的以旧换新。由于英国在战争中的巨大损失,使得英镑的国际地位摇摇欲坠。二战前,伦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英镑是国际硬通货,英国可以通过英镑实现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
然而由于战争的破坏,英镑再也无法影响世界。美元随即崛起,取代英镑成为国际通用货币。
1944年美国创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标志着世界金融中心从英国转向美国,至此之后美国可以操纵美元,对世界各国剪羊毛,实现其国家的发展。战后发现,虽然英国在二战中军民伤亡人数远远小于苏联和中国。但是英国几乎丧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且国际地位大不如前,丧失了主导国际社会的能力。虽然是战胜国,但英国却成为二战中事实上最大的输家。
三、英国误判美国上岸。
在我们看来,英国一直是美国的跟班小弟,其实不然,二战前,英国曾是世界的带头大哥。曾经的英国无比强大,皇家海军纵横七海,无人敢望其项背,米字旗插遍五大洲,被誉为日不落帝国。经济上引领了第一次技术革命,其工业产值最高峰在世界占比超过一半,风光一时无两。而让英国悄然不知的是,美国早就想把他推下神坛。商人国家唯利是图,美国最终目的不过是战后的世界市场而已,占据了世界市场主导了金融权,美国霸权才是顺理成章啊。
如果英国殖民帝国不瓦解。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商品输出国,最强大的国家。他们那里为自己无数生产力换来的商品找到倾销地?就这样,英国在美国一步步计划周密步步为营的安排之下。先是在一战失去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没有了钱,对殖民地控制本就削弱的英国,又在二战中用独立为诱惑换来殖民地稳定还有支持,最后在美国苏联刻意要求和威胁之下,让殖民地民族解放。然后大英帝国就成了英伦三岛直到今天,最后英国这个战胜国反而成了二战最大的输家,因为他输掉了一个世界帝国!
事实证明,美国的策略更有效果,虽然扶持苏联,为自己增加了对手。但是却彻底将英国拉下神坛。同时在苏联的巨大威胁下,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不得不紧抱美国大腿,美国由此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哥大。
英国确实是二战中最大的输家,打空了国库,还打没了一个超级大国。超级大国这个名词到现在,也只有三个国家获得过这项殊荣,英国就是头一个,剩下的2个名额是,是苏联和美国联手做掉英国的殖民地体系后上位的。
别看英国本土才24万平方公里的一个小岛国,在二战开打之前,英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全球的殖民地、托管地达到了3400多万平方公里,管辖4.58亿人口。这也是英国在二战前夕明知道德国心怀不轨,却还能够坦然地跟德国虚与委蛇,英国人觉得自己的盖世神功无敌了,德国人再强也近不了身。所以,英国人就一门心思想着“祸水东引”,没有想过把德国的扩张野心摁死在萌芽状态。
英国人的底气也成了法国人的底牌,法国人觉得英国人在比利时屯了几十万军队,是自己的铁杆盟友,因此就放下心来,在德国吞波兰的时候没有立刻发起反击,结果德国调转枪口三下五除二就把法国给灭了。法国团灭之后,英国留在大陆的几十万军队就面临着侧后方的威胁,一路败退到海边的敦刻尔克。随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跑回来20万丢失了所有装备的英国士兵。
希特勒眼看着西欧这么不经打,在戈林拍胸脯保证下,他也开始飘了,下令进行了“海狮计划”,对英国本土进行了持续半年多的轰炸。得亏德国没有战略轰炸机,不然英国本土在这轮打击下,铁定玩完。
希特勒边打边谈,希望英国求和。德国占陆地,英国占海洋。德国仍旧承认英国是列强国家,甚至殖民地德国都一块不要英国的。希特勒之所以这么着急,是因为东边出事了。斯大林看希特勒的势力猛然膨胀,心里也不踏实,就发动了入侵芬兰、波兰、波罗的海三国的战争,把战线往西推进了200公里,德国人与苏联人已经能够面对面交谈了。如果希特勒还不能抓紧时间结束跟英国的缠斗,万一苏联那里发动了突然袭击,德国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希特勒满心希望英国会同意他的条件,事实上有不少英国人是愿意就坡下驴的,毕竟这样英国也没损失多少。然而,主战的丘吉尔却执意要跟德国死磕到底。希特勒一看英国这么不上道,为了迫使英国放弃无谓的抵抗,他派遣部队南下非洲作战,意图切断苏伊士运河,同时意大利、日本也在全球对英国的殖民地下手。英国本来指望的靠着殖民地输血,打后期经济的战略也给打破了。
无奈之下,英国变卖祖产,跟美国谈妥了一系列物资援助计划。英国能在本国工业基础被炸了七七八八的情况下,抗住德国的猛烈攻势,跟美国的援助是分不开的。
可是欠下的账要还。
英国在二战中花光了所有的家底,在二战结束后本来是要建设国家的档口,又被美国耍了一道。
原来,美国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已经发现了,美国的国内经济增长已经到了瓶颈期,需要开放世界市场。可是世界秩序却是英国人建立的封闭的殖民体系,美国人没有办法深度参与英国人的殖民地经济事物。所以,纳尔逊总统本来想借一战胜利的时机提出了包含“民族自决”的“十四点建议”。
英国和法国这两个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自然知道美国人的包藏祸心,如果都民族自决了,那英国和法国岂不是就要解体了?所以,美国的这个计划自然是没成的。
这次,美国人不会再浪费机会了。美国人在全世界兜售殖民地独立的思想,英国人刚刚结束战争,本来要休养生息,结果殖民地各地传来预警,英国人把不多的资源都用来维持殖民地体系稳定。
勉力维持了几年后,原来的战败国纷纷都取得了恢复经济增长的成绩,英国人却还在殖民地问题里持续失血。
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美国和苏联联手逼迫英国、法国、以色列三个国家停手。美国和苏联又赚了面子,也还赚了里子,平分了中东地区。只有英国(捎带上法国),在全世界面前尽显虚弱本质。
自此之后,英国的殖民地独立浪潮风起云涌,英国已经无力维持,只好保留了一个松散的英联邦之后,解散了殖民地体系。
脱离了殖民地体系的英国,不管是政治、经济方面都成了欧洲的一个小国,无法再与美国、苏联争雄了。
若是当初,丘吉尔同意了希特勒的和平邀请,可能世界局势会大不一样。不过,丘吉尔考虑的问题可能更多:斯大林他是信不过的,那么出尔反尔的小胡子就一定能信得过?
英国赢了一场战争,输掉了一个帝国。英国的国运,自此而中衰。
一,英帝国军事力量的衰弱
英国作为二战胜利国,在盟军彻底击垮德国、日本、意大利后,由于二战中的消耗过大,英国的国力一直在衰弱。实际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总体经济实力已经落后于美国。由于二战中,英国的战争消耗,使英国经济受到重创。
英国的殖民统治需要依靠庞大的军事力量来维护,特别是需要强大舰队作为支持。而英国经济实力已经无法维持庞大军队规模,所以英国被迫消减军队开支。军队实力的下降,极大地降低对殖民地的控制力。面对各殖民地风起云涌的独立运动,英国已经无力掌控。二战后短短20年时间,随着世界民族主义运动的爆发,曾坐拥3000多平方公里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英国由曾经的第一大国,沦为二流国家,英国的世界影响力从全球退缩回欧洲。
二、英国在二战中付出很大,但是得到的回报却很少。
二战之后,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以前被世界承认的国际经济中心的伦敦,被美国纽约所取代,同时美元也代替了英镑,成为世界上的通用货币。
比起二战开始时迅速被德国吞并的法国,英军在二战中的表现屈指可数,可以说整个二战战场都留下英军的足迹,算得上劳苦功高。可是在分配战争果实的时候,最大的蛋糕却被苏联和美国拿走,英国却因为殖民地问题陷入殖民解放运动的漩涡之中。后来在美国推动下,英国放弃了绝大部分海外殖民地,成了只有英伦三岛光杆司令。
英国明明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却平白损失了自己非常大的利益,可以说英国是二战的最大输家。
三、美国要在世界范围内削弱英国的影响力
二战之后,美国在世界推动殖民地解放运动。英国被迫放弃了大量殖民地,英国的殖民利益受到严重破坏。
1956年,英国为了防止进一步损失,就联系法国和以色列,与埃及争夺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可是由于美国的介入,对英法施加非常大的压力,终使英、法不得不接受停火协议,放弃了苏伊士运河的争夺战。
可以说美国应该是英国最大的敌人,可是英国害怕苏联强大后,对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威胁,不得不跟着美国后面做小弟。经过一、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英国都是是胜利的一方,可是却输掉了整个最强大的帝国。
一、因为法国在二战刚开始就迅速战败投降使得英国成为德国西线攻击的主要目标,虽然隔着英吉利海峡但是德国的空袭一直持续着对英国的基础经济造成巨大伤害。
二、英国作为二战前的超级大国在全球有这巨大的利益,为了这些地区的利益英国无法将全部力量调回本土致使英国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攻击下损失惨重(包括殖民地)。
三、战后全球进入殖民地独立的高潮英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而英国是一个岛国光靠一个英国自身资源迅速恢复经济不太现实。
四、战争中英国欠下美国巨额战争借款,导致英国战后经济恢复受到拖累。
所以英国在二战后混的比战败的德意日还要惨。
战胜国比战败国输的还惨,光看标题就能知道说的是英国,按照现在来看,确实二战,战败国,日本和德国现在在各方面都领先于英国,曾经的世界第一强国为何会流落至此,这里有二战的原因,但不能够全部归罪于,二战。
曾经的大不列颠王国,确实是日不落帝国,当时世界第一的存在。
英国,18世纪时,凭借强大的工业资本,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了海上霸主。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曾霸气地说到,我们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是如此的广阔,以至于当太阳在我们的某个殖民地上落下时,必然又在另一块殖民地上冉冉升起。所以,英国人便自封为日不落帝国。利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红利,英国将国力影响力大大提高,远超其他国家,到1840年前后,英国已经能利用机器生产机器了,其机器制造业已经初步形成体系。这意味着,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当时英国领土遍布世界各地,可以说辉煌至极
红色区域为英国势力范围。
2.为何在短短不到一百年内,英国实力急速下滑,盲目自大,中国皇帝有的毛病,英国同样有。
在二战后的雅尔塔会议上,丘吉尔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他说,在我的左边坐着一只西伯利亚大黑熊,而在我的右边则蹲着一头北美野牛。可这两者的中间,却坐着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为何丘吉尔会如此形容自己,从1840年到雅尔塔会议召开的1945年,中间仅仅过了100年,英国,怎么就从一世界霸主,沦落为了二流强国了呢?有人说是因为二战。据史料记载,光航空母舰,英国就损失了5艘,国内成年男性损失了近三分之二。其国民经济更是倒退了近半个世纪,
由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所以丘吉尔才会可怜兮兮地说,自己是怎么可怜的英国小毛驴。当要是说全部原因是二战造成的就太高估二战的影响,事实远非如此简单。实际上,英国的衰弱,从19世纪末就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是起了个大早,所以爽了一把。但19世纪末,随着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电动机等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由开始了。而这次,德国、美国等纷纷发挥人才优势,拔得头筹。英国呢?他们还沉浸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红利中不知自醒。英国,错失良机。据史料记载,到1894年,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英国被美国和德国甩在了身后。到了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开始在苏联落地生根,苏联的工业化进行得如火如荼,靠着殖民地死撑的英国,再次被苏联赶超。英国,可不就成了二流强国了么?当年德国崛起后,开始和英国叫板,他们发动了布尔战争,让英国的国库为之一空。还不过瘾,德国人又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直接拼光了英国人的家底。再加上20世纪,革命风暴席卷亚洲,英国就此一蹶不振。
3.和战后美国在里面的小动作也有原因。
美国是一战,二战后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两次大战使美国通过贩卖商品,军火,挣的国库满满,黄金储备一跃世界第一位,黄金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为了战后能够崛起,增加自己势力,
美国私下支持个殖民地独立的,可以说整个40.50.60年代世界大范围的殖民地独立,印度,缅甸等等,英国失去了大片土地。岛国缺点就暴露而出,后继乏力。为了对抗崛起的苏联不得不和美国保持良好关系,也就需要让出很大利益,服从美国的指令,美英从此成为了一组词,英国需要看美国脸色行事,不得不说美国人的算盘当真厉害,
这里是大历史小工匠,欢迎大家的支持,关注。
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是却在二战后成为世界上国力滑落最快的国家。要知道,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英国都还拥有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强海军,在二战中也能够研发出雷达、反潜巡逻机、全金属机身战斗机、弹射器航母等新型武器,但是二战后却忽然一落千丈,不能和美苏两强相比,这是为何?
图为被德国空袭的伦敦,德国为空袭伦敦制定了海狮计划,让英国损失惨重,生产能力几乎完全丧失。
原来,英国在二战中因为经济压力巨大,自己的生产力又跟不上,于是从美国大量借款,共计314亿美元,这些借贷及其产生的巨额利息,英国一直到2006年才完成了偿还。要知道这可是当年的美元,这笔借款相当于英国在二战结束时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额。这还仅仅是欠美国的钱,实际上英国还在二战中发行了上百亿英镑的国债,这些巨额欠债,导致英国在二战后持续削减军备,才能保证基本的民生需求。
图为世界上最早的弹射器航母,英国海军鹰级航母,他也是英国最后的大型航母。
但是军备的裁剪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英国通过大量的退役军舰、削减部队规模,省下了不少钱,但是导致了自己对原来殖民地的控制力减弱,恰恰又赶上了二战结束后的民族独立运动浪潮,直接出现了印度、南非等国相继独立的局面,这让英国的财政、生产力、人力、物力都一瞬间从大国级别衰退为岛国级别,力量从世界范围一下子缩减到欧洲范围,英国一下子从世界大国的框架变成了地区大国的框架,实力大损。
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对英国的力量损耗巨大。
最后,苏联在这个阶段快速崛起,让整个欧洲处于战争阴云之下,生产力的恢复非常缓慢,仅有的钱还要用于建设永备工事或者防核弹的地下掩体,而且两大军事集团的分立和对抗,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国际贸易体系和金融体系建立困难,英国即便是削减了军费,也需要到处部署军队,在欧洲、在西亚、南亚、太平洋保持军事存在,继续耗费有限的国力。
图为二战中英国伦敦的断壁残垣。
当然,英国的经济衰退是最大的问题,英国二战后从工业国变成了金融国家,变成了以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大量的工厂倒闭,虽然英国的环境改善、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提高了,但是国家硬实力下降了,自己失去了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不能够以一己之力研发先进战机和军舰,使得自己成为了一个不完整的大国,迄今为止还在使用美国的三叉戟战略导弹作为自己的唯一洲际导弹,可见英国在军工方面衰退多大。
图为英国的前卫级核潜艇,使用美国的三叉戟导弹作为武器,镇国利器还要靠进口。
所以,英国在二战后变成了二流的强国,不再能够和美苏或者美俄中等主要大国比拟了。
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灾难,作战双方都被打残。主要原因在于战斗的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大炮被广泛使用,这边士兵远远地把成千上万吨的炸弹给射出去,毫无感觉,对面阵地是鬼哭狼嚎,一瞬间成人间地狱,不光是战壕里的士兵,还有村庄里的平民百姓也死伤惨重,房屋建筑等也全部变成废墟。飞机在战争中也使用得越来越多,精准轰炸,英国伦敦成为废墟,海里不但有军舰,潜艇也被发明使用了,一颗水雷就可以造成万吨级巨轮沉没,死亡千万人,人命如草芥,活得不如狗。
之前是怎么打仗的,最多是排枪射击,也有少量大炮,杀伤力不大,两军对垒还可以面对面地拼刺刀。到二战的时候,步枪上的刺刀基本用不上了。因为你还没看到敌人,就死在了远程子弹和炮弹下,不知死神怎么降临了。还有毒气战也用上了。
二战中,英国远征军30万人被德军压缩在敦刻尔克海滩,就等着收尸。因为德军全部是坦克,不跟你搞什么迂回穿插啥的,直接来个大屠杀,英国远征军没有那么多重型武器,很快面临被歼灭的危险。
怎么办,如果这支大军被德国歼灭,那英国要完蛋。只有求助于美国。还有英国大西洋上的运输船也被德军潜艇大量击沉,德国飞机昼夜不停轰炸伦敦等大城市,英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
德国一战中被迫承受巨大的赔款,但是这个民族太要强了,几年内工业发展迅速,科技进步飞速,举国工业军事化,走上法西斯道路,想要自己生存的空间,几乎全民皆兵,战斗能力惊人。
如果英国灭亡了,会怎样?英国着急了,1941年12月22日,丘吉尔冒着被德国潜艇袭击的风险访问美国。但是美国参战帮助英国是有条件的,可以租借物资给英国,是要付钱的,还有要英国同意民族自决,这后一条最要命,就是说,英国的殖民地可以独立了,脱离英国,包括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非洲、亚洲等殖民地。这一仗打下来,英国就只剩下个残破不堪的本土三岛了,打回了原形,日不落帝国彻底垮台。丘吉尔哀叹:我们的时代去了。
在中国,二战后我们收回了租界,英国军舰还要耀武扬威于长江,直接被炮击。英国也不敢说什么,不复鸦片战争之勇。而英国的最主要对手德国也是变成了废墟,但是他本来就没有什么殖民地,而美国对欧洲实行了马歇尔复兴计划,德国的损失比英国损失显然少多了。
英国是二战最大的输家吗?我们不妨先看看各国在二战中的损失:目前我国公布的伤亡数为3500万(其中死亡者占1800万);前苏联公布的伤亡数字是2960万(其中死亡者2660万);德国公布的数字是伤亡2800万(其中死亡者800万);日本公布的数字是伤亡700万(其中死亡300万);美国公布的数字是伤亡260万(其中死亡41.8万);英国公布的数字是伤亡160万(其中死亡45万);南斯拉夫公布的数字是伤亡470万(其中死亡170万);波兰公布的数字是伤亡750万(其中死亡650万)。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其实都只能作为参考,实际上各国都曾对伤亡数据进行过修正,所以要求绝对准确的数据其实是不可能的。不过根据目前各国官方公布的二战伤亡统计数据而言:英国的损失并不算大。当然战争的胜败不能只看损失,关键是要看战略目的是否达成。然而英国不是和美国、苏联、中国等反法西斯同盟国同为二战战胜国吗?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英国是二战最大输家的说法呢?这主要是由于二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下降所致。
英国的没落被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敏锐感知到了,所以他在雅尔塔会议后的日记中写道:“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我的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而在中间是一只可怜的英国小毛驴”。曾傲视全球的大英帝国在二战后没落到什么地步呢?尽管英国作为反法西斯同盟国的一员是当之无愧的战胜国,然而这场胜利对英国而言却是一场惨胜。战后的英国和德国、日本这样的战败国一样到处都是残垣断壁。1945年11月一艘从巴西驶来的货船送来了英国人久违的香蕉。
战后的英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未能从战时的配给经济模式中走出。当时普通民众连食物等基本生活物资都只能按定量得到供应,更别说像香蕉这样的水果了。这个刚战胜了纳粹德国的国家已穷得连香蕉都吃不上了,以致于当那艘运载着巴西香蕉的货轮驶入英国港口时引起了围观群众的欢呼雀跃。国内民生凋敝的英国在国际事务中也正在丧失话语权:战后主宰世界格局的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美、苏在安排战后国际格局时几乎不需要咨询英国的意见。
苏联人按自己的意志把波兰东部领土划入苏联,又把原属德国的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划入波兰;在巴尔干也按斯大林的思路对政治版图进行了重新划分;美国把《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起国凑在纽约组建了联合国;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使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贸易中起支配性作用的货币......英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已越来越少。大英帝国治下的各白人自治领纷纷成为独立国家,而被誉为“大英帝国皇冠上的宝石”的印度也在二战时期“趁火打劫”要求英国给予更大的自治权。
1947年8月15日原英属印度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国家,印度周边的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也相继独立,至此英国实际已沦为二流国家。1951年埃及政府宣布废除此前同英国缔结的条约,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从此英国失去了对这一国际贸易航线关键节点的控制。1957年3月6日英属殖民地黄金海岸宣布独立并改国名为加纳,这是黑非洲第一个摆脱殖民统治的国家,由此开启的示范效应迅速在整个非洲广泛传播并引发了英国殖民体系的全面崩塌。
随着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从英国手中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之后英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只剩下安圭拉、百慕大、英属印度洋领地、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福克兰群岛、直布罗陀、蒙特赛拉特岛、皮特凯恩群岛、圣赫勒拿及其附岛、南乔治亚岛和南桑威奇群岛、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亚克罗提利与德凯利亚、英属南极领地十四个海外领地,总面积24.4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602.2万。英国作为二战的战胜国在战后却走上了一条持续的下坡路。
然而如果就此认为英国是二战最大的输家其实并不客观。首先英国的衰落并非始于二战,二战只不过是加速了英国衰落的过程,然而即使英国没被卷入二战也会走上持续的衰败之路。事实上英国的衰落实在是形势使然: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来看英国其实并不算是一个大国,只是因为在人类社会向工业化时代转型的过程中占尽先机才得以取得跨越式发展。英国崛起的制胜法宝在于技术和制度的创新,然而当完成工业化转型后新兴的后发工业化国家就对英国的经济和军事霸权构成极大的威胁。
当人类社会处于由农业文明时代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时期决定一国国力的首要因素不是由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构成的体量,而是技术和体制的创新。谁能抓住时机变革创新,谁就能抓住历史的发展机遇,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英国恰恰是因为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才得以崛起成为世界性的大国。问题是当人类社会已整体过渡到较为平稳的工业化时代后决定各国国力的首要因素已不再是创新,而是体量了。这是因为在相对平稳的社会状态下技术和体制的创新是有瓶颈的。
所以这时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已很难再像时代转型时期那样突飞猛进;而那些体量庞大的国家即使在生产技术上和英国有一定差距,也完全可以质量不够数量凑,从而形成规模效应。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崛起成为世界霸主,这时的英国实际已失去引领世界变革潮流的创新精神。恰恰相反这时英国资本家有时还会出于一己私利而阻扰技术进步——举一个较为浅显的例子:如果你有一部手机,这时又有新款手机问世了,那么到底要不要购买新款呢?
作为个人行为你可以选择购买新款,这样你可以享受到最新款的优质技术;当然也可以选择不购买,这样可以省钱。但作为国家如果留恋于已成熟的技术和制度,而不能有所改革创新就会陷入到《大秦帝国》中甘龙、杜挚所说的“没百倍之利不变成法”的境地。而那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在改革创新方面的阻力相对较小——如果自己原本一无所有,自然在改革过程中也不会失去什么,这就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所以英国走上持续的衰败之路实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使然。
从19世纪70年开始由于日趋保守的英国资产阶级为维持垄断地位而对新技术的排斥使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被后起的美、德两国相继赶上并超过,到19世纪8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第一名的位置被美国取代,20世纪初英国又被德国反超而屈居第三。尽管英国是一战战胜国,但到1918年一战结束时英国已损失了1/3的国民财富和300万青壮年劳动力,与此同时还欠下美国大量债务。为偿还这些债务英国开始征收苛捐杂税和滥发纸币。
这一时期各英属殖民地都掀起了独立运动的高潮: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要求英国政府给予更多的自治权限,印度则在圣雄甘地领导下展开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一战尚未结束的1916年都柏林就爆发了反英的“复活节起义”。1921年12月6日英国政府被迫签订英国——爱尔兰条约:爱尔兰南部26郡脱离英国的直接统治,成立爱尔兰自由邦,成为和加拿大、澳大利亚一样享有高度自治权的自治领。1931年英国政府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赋予了各自治领更多自主权。
由此可见英国的衰败早在二战爆发之前就有迹可循。德国、日本之所以敢挑战英国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因为这时的英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傲视全球的霸主了。即使英国没参加二战,那么英国的没落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事实上英国作为战胜国在二战所得到的未必就比所失去的要少。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和日本的高速发展同英国的持续没落形成了鲜明对照,所以就出现了英国是二战最大输家这种说法,然而今天的英国果真弱于德、日这两个战败国吗?
如今日本和德国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世界第三和第四经济大国,所以两国的战后复兴恰恰与英国的持续衰败形成了对比。这往往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作为战胜国的英国似乎比德、日这两个战败国失去的更多,然而我们要知道德、日作为战败国如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主要在于科技经济领域,然而在政治军事领域是受到诸多限制的。作为战败国的德、日不能拥有核武器,也不能拥有航母,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的英国在国际政治领域的影响力也不是德、日两国能比的。
现在我们可以说所谓“英国是二战最大输家”的说法是不客观的:首先英国的衰败并非始于二战,即使英国没被卷入二战也将不可避免走向衰落。况且英国在二战后尽管走的是一条下坡路,然而并不能说英国的国际影响力已没落到不及德、日这样的战败国的地步。现在看来英国在二战中的战略目标是达成了的,否则如果当初纵容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发展壮大,那么英国不要说维持如今的国际地位,恐怕连本土的安全都时刻处于威胁之中,所以英国并非二战的输家。
战争从来不是一种简单的报复行为,特别是在近代,战争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本国的利益,即便是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本质也仍然是各国保证自身利益掀起的战争。所以一个国家在战争中的得失,不是看人员伤亡的多少,而是看战争是否保障,或是赢取了本国的利益。
这就会出现一个情况,一些国家参加并打赢了战争,但是从本国的利益来看,不但没有获得利益,还导致原有的地位,资源损失了,甚至损失比一些战败国还严重。在二战中,英国就是这样一个悲剧的国家。
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在上个世纪初还在是美国,俄国的老前辈,能和他平起平坐也就法国和德国了,那个时候的英国和今天的美国一样,充当着世界搅屎棍的角色,不但搞得亚洲较为落后的国家鸡犬不宁,为了巩固自己在欧洲的霸主地位,经常勾结法国搞德国,勾结德国搞沙俄。
在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虽然也是战胜国,但是随着这一次世界格局的划分,日本,美国这些后起之秀,开始赶超曾经的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的影响力逐渐下降,最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经济中心的转移,后来者不断的发起挑战,英国本土面积狭小,人口也少,对殖民地的控制力下降。
而到了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退回到了英伦三岛之后,虽然有大片的殖民地,却被纳粹德国封锁,孤立无援,丘吉尔不愿意和希特勒议和,只能去求助罗斯福,而美国人早就在算计着要削弱英国的实力了,罗斯福借口说因为有《约翰逊法案》和《中立法案》,所以不能直接支援英国,其实就是想要趁火打劫。
英国政府为了争取援助,只能以大甩卖的形式,将英国政府持有的美国工业公司的股份转让给美国政府。被美国削弱经济实力,被德国削弱军事,工业实力这都不是最惨的,在二战中英国的综合国力不断下降,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在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民族独立运动在全球兴起,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力度下降,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失去了大半的殖民地。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在二战后,开始走向了陨落,经济,工业不断衰退,殖民地纷纷独立,世界霸主的地位也被美国夺走,这个严重的影响甚至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