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三国时年轻的黄忠没什么突出表现,是怀才不遇吗?

三国时年轻的黄忠没什么突出表现,是怀才不遇吗?

2020-10-03 03:01阅读(65)

三国时年轻的黄忠没什么突出表现,是怀才不遇吗?:黄忠没突出的表现一是因为没有表现机会,二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上司。在演义中黄忠虽然出场时已经年近六旬,不过

1

黄忠没突出的表现一是因为没有表现机会,二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上司。

在演义中黄忠虽然出场时已经年近六旬,不过还是顶尖级别的高手之一,后来和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并列五虎上将。

而正史中黄忠也非常了得,在刘备手下“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屡建战功。刘备手下的关羽、张飞有万人敌的美名,赵云也“强挚壮猛”,武力出众。黄忠能胜任先登一职,可见他的武艺应当非常出色。

后来汉中之战也是黄忠在定军山下率军杀死了夏侯渊,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首功。因为这个功劳,黄忠被刘备封为后将军,成为四方将军之一,和关羽、张飞、马超并列,还超过了跟随刘备多年的赵云。

然而黄忠当初在刘表手下时,却只是区区一个中郎将,和刘表从子刘磐一起镇守长沙郡的攸县。中郎将是中低级军官职位,还在裨将军之下,上面是偏将军、杂号将军,然后才是包括四方将军在内的重号将军。

黄忠在刘表手下一直没有得到重用,首先是因为没有什么表现机会。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要升官快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军功。但是军阀混战主要是在长江以北,荆州相对比较太平。也就是和江东有一些战事,但是规模都不太大。没有战争就没有军功,没军功自然也就没什么升迁机会,黄忠长期只能在低级军官的位子上徘徊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一方面,黄忠在刘备手下也是以骁勇出名,并非统兵打仗。这种人适合为将,遇上一个优秀的统帅才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而根据《三国志·太史慈传》记载,刘磐同样以骁勇出名,经常进攻江东。后来太史慈坐镇海昬、建昌等地,击败刘磐,刘磐才不敢再来。

由此来看,刘磐和黄忠一样以骁勇出名,两人能力有些重叠,而指挥能力一般,黄忠在他手下难以建功立业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黄忠后来能被载入史册,还是要感谢遇到了刘备,有了发挥能力的舞台,才脱颖而出。

2

未必是怀才不遇,而是没多少仗可打吧。

根据黄忠传的记载,他是南阳人,和刘表侄子刘磐一起守长沙攸县。曹操来了之后,长沙一带是自动投降的,黄忠成为韩玄手下一员将领。刘备夺取南方四郡的时候,黄忠又投靠了刘备。

整个长沙城能有多少兵,坐守长沙,远离政治中心,自然也没有太多的政治立场,没必要反对曹操,也没必要反对刘备。

大约在建安二、三年,长沙有一场仗。当时的长沙太守张羡听桓阶的建议,投效曹操,反抗刘表,但不久后被平定,应该是平定之后,刘磐、黄忠守长沙攸县。黄忠是否参与了平定张羡的战争,亦或是张羡的部众,投靠了刘表?记载不全。

就算黄忠参加了上述所有的战争,那战争规模也不大,烈度也不高,黄忠当时没有表现的机会。


入蜀之后,表现机会多。

自从加入蜀汉集团,黄忠表现机会确实多了,历史记载:

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
十四年,於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渊众甚精,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黄忠这样有能力的人,加入蜀汉集团,应该有一定的归属感,毕竟自己最大的成就在这个集团完成。尤其是斩杀夏侯渊的功绩,使他与关、张、马、赵并列写入三国志。

黄忠不是个例,或许真是刘表的领导方式有问题

刘表主政襄阳的时候,重用的大将只有黄祖。孙坚攻襄阳的时候,是黄祖带兵抵抗,并成功击杀孙坚。孙家在东吴兴起之后,江夏成为抵抗孙家的战略要地,襄阳一带已经比较稳定,所以刘表又派黄祖到江夏镇守。黄祖是刘表治下第一大将,表现也还行,毕竟面对一帮东吴猛将,成功抵挡孙家大约十年的进攻,很不容易。

但是刘表治下还有很多猛将,当时都不显眼,如文聘、甘宁、魏延等。

甘宁的故事网上讲的比较多,他从蜀地流落到荆州,不得重用,到了东吴方展现自己的实力。演义中他带领一百多人偷袭敌营,在历史上确实有记载。

文聘归曹操后,驻守江夏数十年,“有威恩,名震敌国,贼不敢侵”,其能力当在黄祖之上。

魏延到了刘备麾下,也是非常勇猛,算是关羽、张飞去世后,最会带兵打仗的武将(丞相算文官)。

刘表治下确实有些人才,用这些人才谋取北方固然是很难,但是要谋取江东,只怕不难,尤其是孙家在江东立足不稳的时候,更有机会。可惜了,刘表本人胸无大志,自然没兴趣甄别人才,这些人也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黄忠没有突出表现,主要是刘表的原因。

黄忠在刘表麾下服役了超过16年,也就是青壮年都是刘表的部将。

黄忠也是刘表心腹,在192年,荆州刺史刘表出任荆州牧时,黄忠就被任命为中郎将,辅佐刘表侄子驻军长沙。

但是,直到208年,刘表去世,曹军南下,黄忠仍然在长沙担任裨将军,归长沙太守韩玄统属。

可见,这16年内,黄忠似乎没有什么功劳,几乎是打酱油的,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汉代的国家情况不同,地方豪强门阀才是实际的控制者。

当时表面上刘表是荆州牧,其实荆州的军政大权控制在张家、蔡家、蒯家等几大门阀家族手中。

比如荆州的军队,完全是张家、蔡家控制,大家都听过蔡瑁张允的名字。

而刘表其实只是朝廷派来的大管家,并无实权,还需要同蔡家的女孩结婚,才能获得当地门阀的信任,得以在荆州长期执政。

等刘表也不是泛泛之辈,不可能愿意永远做一个管家。


而黄忠就是刘表夺取军权的一个手段。黄忠和韩玄都是刘表心腹,被派到当时并不发达的长沙地区,其实是为刘表建立自己的实力,尤其是军队。

黄忠就是刘表建立嫡系军队的关键人物,后来也拉起了数千到近万武装力量。

然而,黄忠的行为显然大大得罪了门阀家族。

这些家族虽然不敢公开和刘表作对,却事事针对黄忠和韩玄等人。

黄忠常年受他们的打压,根本不让他领兵作战。


因为黄忠只要领兵,就会实际上控制更多的军队。

所以,黄忠之所以16年似乎没有战功,却有很高的名气,也就是这个原因。

后来黄忠攻打四川、击败夏侯渊,足可以证明他能力超群,只是常年被压制而已。

4

黄忠,字汉升,南阳郡人。最初是荆州牧刘表的中郎将,与刘表的侄子刘磐镇守长沙攸县。

曹操占领荆州后,黄忠为代理裨将军,跟着长沙太守韩玄混。

赤壁之战后,刘备平定荆南四郡,长沙郡归刘备,黄忠也归顺了刘备。

之后黄忠跟随刘备入蜀,被刘备挖掘出来,开启了逆袭之路。

黄忠随刘备攻打刘璋,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冠三军。益州平定后,黄忠被任命为讨虏将军。

汉中之战前期,夏侯渊据险守住阳平关,刘备一直处于被动,损失惨重。后来刘备绕道,占据了要地定军山,扭转了汉中之战形势,变被动为主动。黄忠也抓住了机会斩杀夏侯渊,晋升为征西将军。

曹操率大军来阳平关攻打刘备,刘备据险而守,两军相持个把月,曹操退出汉中。刘备夺得汉中称汉中王,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封爵为关内侯。

刘备打算任命黄忠为后将军时,诸葛亮劝刘备说:“黄忠名望不能与关羽、马超等相提并论,让他与关羽、马超等平起平坐,马超、张飞亲眼目睹黄忠战功,很好说服,关羽远在荆州,肯定不高兴,能否取消这个任命?”刘备说他会跟关羽解释的,坚持任命黄忠为后将军,封爵为关内侯。

黄忠一直到老年才开启他的开挂之路,年轻时没任何表现,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这是典型的怀才不遇。

黄忠是荆州人,从有他的记载开始,他就和刘表的侄子刘磐镇守长沙攸县。刘磐也是非常骁勇的,没事就去孙策的地界搞事情,孙策专门派太史慈对付刘磐。

荆州的政治中心在南郡,刘表把刘磐和黄忠两个牛人扔在长沙,摆明了就没重视过这两人。

在那个群雄割据的乱世,刘表的荆州相对是最安稳的地方,所以有很多名士都逃往荆州避难。相对来讲,战争比较少,刘表手下也没什么名将。江夏太守黄祖,虽然不善战,但是他绝对是刘表手下最有名的战将,虽然屡战屡败,但地盘一直都守住了,偶尔还会杀些名将。

刘表喜欢重用豪族势力,黄忠应该出自于寒门,否则也不至于没有任何名望,一直默默无闻的。黄祖家族就能是豪强士族,刘表用黄祖这样的人都能守住地盘,远在长沙郡的黄忠压根就没表现的机会。黄忠在刘表手下是注定被埋没的。

长沙郡远离荆州政治中心,一直也没人瞧得上这个地方。这地方就是统治者招兵买马,搞钱搞粮被压榨的地方,既不是战略要地,也没有值钱的东西,更不会派重兵驻守。黄忠的主要职责更可能是维护当地治安。

战争发生时,长沙郡都是与望风而降绑定的。曹操南征,南郡都没了,长沙郡望风而降。赤壁之战后,周瑜打南郡,刘备打荆南四郡,长沙郡望风而降。刘备得益州后,吕蒙出兵长沙郡,长沙郡再次望风而降。湘水划界后,长沙郡就属东吴了。

黄忠不是长沙郡一把手,在投降刘备前,也只能随着长沙郡降来降去,没有战场立功的机会,表现自己的才能。以至于连曹操也发现不了黄忠这个人才。曹操没事也不会去长沙郡的。

黄忠的自己也一直没有想办法专门去寻找赏识自己的明主。像诸葛亮,在出山之前到处找人给自己打广告,明主慕名而来,三顾茅庐。如果黄忠也像诸葛亮那样善于营销,估计也可以早点被挖掘出来。

在黄忠跟随刘备之前,因出身不行,没有名望,遇到喜欢用豪族名士的领导,又没有在战场表现的机会,一直都是怀才不遇。

是金子迟早会发光的。黄忠跟随刘备后,机会很快就来了。黄忠既有了好领导,又得到老天的眷顾得到表现的机会,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黄忠的实力。

刘备入蜀时,荆州是他的大本营,必须得守住,于是手下关羽、张飞等名将一个不带,自己带人入蜀。黄忠跟随刘备入蜀,没有那些名将抢功,黄忠的勇冠三军就很容易得到刘备的注意,被刘备重用。黄忠也没有辜负刘备,一逮到机会就把夏侯渊斩杀,振奋蜀军士气,成就自己的功名。

5

黄忠早年职位不算低,也参加了多次作战,只不过,他当时不在历史的主线上,故不太容易出名罢了。

黄忠早年经历:大战太史慈

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刘磐共守长沙攸县。——《三国志.黄忠传》

黄忠很早就作了中郎将。

考虑到他主公刘表自己也只是一个荆州牧,中郎将已经算是个不小的官了。

吕布帐下,高顺是中郎将;张辽投奔曹操时,一开始也是中郎将。

黄忠干了什么呢?

刘表从子磐,骁勇,数寇于艾、西安诸县,策于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三国志.太史慈传》

刘磐、黄忠数次进犯,孙策令太史慈督诸将迎战。

次要战场的角逐,引发出两个谜团

刘磐骁勇,黄忠、太史慈都是一时良将。想来此处作战不应缺少故事。

尤其对于喜欢“斗将”的《三国演义》来说,完全可以分出半个回合来描写黄忠、太史慈两位顶级射手斗法呀!

可是,老罗似乎也看不上这里。

很简单:这个战场,在当时是次要战场。

对整个汉末三国历史进程来说,刘表、孙策(孙权)的争战,相对于北方袁绍、曹操、吕布们来说,就显得比较次要了。

而就孙策、刘表的角逐来说,长江沿线的江夏等地的角逐,才是主要战场。

而黄忠、太史慈们斗法的建昌、海昬,由于山地限制,非用武之地,只是小规模冲突的场所。

因此:虽然黄忠、太史慈足够牛逼。但两位猛人在这个次要战场角逐,也就没有什么大动静了。

由此,也就引发了三国历史中的另外一个谜团:太史慈的定位问题。

《三国志》中,太史慈与刘繇、士燮这些军阀列在一个传中···

想来,孙策也是实在没工夫来打理这个战场,干脆悉数委托给了太史慈,让太史慈在这里“高度自治”吧。

黄忠、太史慈在建昌一代的斗法,想来是爬山涉水、十分辛苦的。

不过,两位猛人在此的斗法,却因影响太小、太次要,而显得鲜有人提及了。

看来:要想有影响力,还是要去时代的主战场。

6

不是没有表现,而是没有记载。

自从刘表接手荆州以来,他与袁绍、袁术、曹操等人不同,更愿意偏安一隅,无夺天下之意。于是,荆州便让人误以为是乱世中的清闲之地,武将们的刀剑估计都快生锈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追随刘备出征西川的荆州班子,表现得十分抢眼,尤其是年过花甲的黄忠,勇冠三军。那他年轻时都在干啥,为何就没有留下精彩的故事呢?

史书中虽无相关记载,但是,也许我们可以从荆州数十年的历史中找到线索。

荆州早就是险象环生、叛乱不断

荆州南部多为蛮夷所据,即便经过了300年的汉化,仍与中原格格不入。在时局动荡的汉朝末年,双方矛盾开始升级。

公元162年,艾县盗贼1万多人攻打长沙郡,荆州刺史刘度仓惶出逃。零陵郡、武陵郡蛮夷相继反叛,战火燃烧到江陵。之后,度尚被举荐为荆州刺史,与太常冯绲率军十万,才平定荆州之乱。

公元180年,苍梧郡、桂阳郡再生叛乱。零陵郡太守杨璇受到田单火牛阵的启发,特意为叛兵准备了火马阵。他命令士兵在马车上放置装满石灰的大袋,马尾巴上系上布条,将其点燃,受尽的马匹闯入叛军阵地中,石灰吹得他们睁不开眼睛,叛乱由是被平定。

公元184年,10万黄巾军占领宛城,朱儁和时任荆州刺史徐璆历时多月才平定黄巾叛乱。

公元186年,江夏人赵慈发动叛乱,杀死南阳太守秦颉,连下六城。时任荆州刺史王叡出兵5000,斩杀赵慈,收复南阳。同年10月,平定武陵蛮人叛乱。

公元187年,长沙郡区星自立为将军,聚众1万多人围攻长沙。随后,零陵郡周朝、桂阳郡郭石相继起兵叛乱。孙坚被紧急任命为长沙太守,与荆州刺史王叡平定诸郡之乱。

公元189年,天下诸侯云起讨伐董卓,武陵太守曹寅伪造朝廷文书,孙坚奉命逼死王叡。孙坚在北上的途中,又杀死了南阳太守张咨。之后便赶到鲁阳,与袁术合兵伐董。

公元190年,刘表奉命出任荆州刺史,与当地人蒯良、蒯越及襄阳人蔡瑁谋划,设计斩杀荆州各县宗贼,从此掌握了荆州大权。

黄忠可能参与哪些战斗?

公元220年,黄忠去世,这位关羽口中的老兵,估计享年70岁左右。那么,公元190年,他差不多为40岁,便被到任不久的刘表任命为中郎将。另外,黄忠以60多岁的高龄追随刘备出征益州,70岁左右能在汉中之战中斩杀夏侯渊。据此可以推测其过往履历必定不同凡响。

一、参与平定蛮夷叛乱和黄巾起义

如上文所述,荆州地区向来盗贼猖狂,南部蛮夷时常作乱,特别是公元180年之后的10年间,战火从未熄灭。

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彼时正值壮年的南阳人黄忠,岂能逃过战火的洗礼?不难想象,10多年的战乱,使得黄忠从一位默默无闻的士卒,成长为骁勇善战的将领。

二、平定张羡之乱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打响,时任长沙太守张羡,与刘表不和,想要率领荆州南部四郡(长沙、武陵、零陵、桂阳)归附曹操。刘表趁着曹操无法脱身,迅速出兵镇压了此次叛乱。

之后,刘表便将侄子刘磐派往长沙郡攸县,任命其为长沙太守,黄忠与他共同坐镇长沙郡。可见,黄忠至少参与了此次平定张羡的叛乱

三、对战太史慈

需要说明的是,之前,荆州治所一直在武陵郡的汉寿县,与长沙郡相邻。直到刘表上任后,才迁徙到襄阳。

因此,刘表安排刘磐和黄忠坐镇长沙郡,实际上是为了监控荆州南方四郡,以防蛮夷作乱。

除此之外,刘表安排骁勇的刘磐于此,不乏觊觎东面豫章郡之心

孙策刚攻取豫章郡不久,人心未附。另外,此时曹操与袁绍正对于官渡,孙策正忙着准备北上偷袭曹操。于是,刘磐常常侵袭豫章郡的艾、西安各县。孙策见状,便任命太史慈为建昌都尉,以对付刘磐。不久,刘磐便停止了对豫章郡的侵袭。

黄忠作为长沙的武将,极有可能与太史慈交过手,不过,他至少没有战胜太史慈,否则刘磐不会知难而退。

结语:

史书虽然没有详细记载黄忠追随刘备之前的生平,然而,他能老当益壮,在古稀之年斩杀夏侯渊,年轻时也绝不会碌碌无为。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荆州,南部多为蛮夷,与汉人冲突频发;而北部又紧挨汉朝时政中心司隶校尉部,襄阳又为兵家必争之地,常遭遇叛军的重兵压境。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黄忠,荆州南阳人,正是在这多年战乱的洗礼中,终于成长为勇冠三军的将军,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就英雄吧。

7

黄忠年轻时不是怀才不遇,而是三国演义的选择性描述,故意把长沙地区的战事忽略不计,而既然连战事都忽略了,作为荆州大将,黄忠在战事中的表现也就只能归零了——这就是为什么黄忠直到关羽战长沙才登场的缘故。

真实的历史上,黄忠早在192年,便已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那一年,王允吕布还在长安设计杀董卓,曹操则刚刚入主兖州攻打黄巾军,袁绍则在北方与公孙瓒火拼,至于刘备,则是公孙瓒的小弟,当时正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袁绍在山东的势力。

那么黄忠呢?

这一年,刘表成为荆州牧,而黄忠也是在这一年被任命为中郎将(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军职,大体上相当于独立团团长或是旅长),直接跟随刘表的侄子刘磐,司令部,就驻扎在今天的湖南攸县。

演义中的刘表几乎没啥文治武功,但是历史上他的侄子刘磐,却是一个军事强人,就连江东孙策当时也遭遇他的进攻,没有办法快速解决,只能派出虎将太史慈镇守,专门用来防御刘磐这路兵——而黄忠,当时就是刘磐手下的中郎将,所以虽然三国演义没有一字提及此事,但可以想象黄忠的壮年,就是在此处留下了痕迹。

而在刘磐死后(很可惜,刘表最有才的侄子就这么没了),便发生了长沙太守张羡领导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叛乱事件(三国演义同样一字不提)。刘表派兵围剿,可以想象的是,黄忠依然是前线战将之一,而最终也获得了胜利,结果便是刘表广开土地,南收零陵、桂阳,北据汉川,坐拥数千里疆域,带甲兵十余万,成为当时的南国强者。

所以,黄忠并非无所事事,只不过是他所在的长沙,不是三国演义描述的重点而已,所以一字不提,也在情理之中了。

8

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出现一批不服老的武将,他们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有着耀眼的表现。譬如,黄忠、严颜、王凌,等等。而在这些人中,又以黄忠的表现最为出彩。

黄忠,算是一位大器晚成的武将。而其在前半生之所以没有闻名于天下,除了怀才不遇之外,很大程度上和他的平和心态有关。

虽然黄忠的出生时间不详,但是根据一些事件的记载,大概可以推断出其出生在汉桓帝后期至汉灵帝初期之间。在这一段时期,东汉王朝虽然没落,君弱臣强,宦官当道。但是,国家社稷还是把握在汉帝的手上,还未发生能够掀起动荡的大乱。

所以,生活在这段时期的黄忠,在大汉没有有效的提拔机制的宦途上,自然是没能踏进官场。随后,黄忠娶妻生子,一家人辗转到了荆州。但不幸地是,黄忠的儿子早夭,妻子在儿子死后亦不久病逝了。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之下,黄忠的心态自然发生了变化。

因此,黄巾之乱,十八路诸侯讨董等一系列战争中,黄忠没有选择投靠这些诸侯,自然也没有参与进去,名声也肯定没有传播开来。

到了初平三年,也许是为了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黄忠才选择投靠刘表,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一职。而中郎将,简单地说,就是侍卫,主要负责保护自己的上司。当时,黄忠这位中郎将,保护的不是荆州牧刘表,而是刘表的侄子刘磐。也幸好是跟随刘磐,黄忠才能跟随刘磐去打孙策,有过和东莱太史慈交手的战绩。

但很可惜的是,刘磐对江东的侵犯只是小打小闹,而刘表又是一个毫无进取心,只想掌控着荆州一亩三分地的诸侯。在这样的诸侯统治之下,黄忠自然也没有表现的机会。

到了建安十三年,曹操率“百万大军”南下,试图一举覆灭江东的孙权和荆州的刘表和刘备。但是,当时正值刘表去世,荆州牧落到了刘琮的身上,而刘琮和蔡瑁等人去投降了曹操,刘备和孙权联盟。黄忠作为刘琮的麾下,又没有更换上家的心思,只有转到了曹操的麾下。

但是,当时的曹操眼中,值得注意的是孙权和刘备等人,自然也顾不上已经有一定年纪的黄忠了。因此,黄忠以裨将军的副将身份,直接听命于长沙太守韩玄。

这样的情况,直到了建安十四年才有所转变。这一年,发生了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盟打败。刘备势力抢先江东夺了荆南四郡,而当时黄忠所在的长沙郡正当其中。也许是刘备慧眼识英才,又或许是刘备当时麾下没有过多的武将,又听到黄忠能够以箭术来镇压关羽,便起了爱才之心,很大程度上重用了黄忠和魏延。

刘备的知遇之恩,让黄忠产生了感恩和报答之心。故而,为了不让刘备失望,黄忠在入川作战,以及在汉中之战中,做出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成功的挤进了蜀汉“五虎上将”的队伍,成为关内侯,后将军。这样一来,黄忠也算是光宗耀祖,不负刘备所望了。

9

大器晚成——那一年的定军山

(一)名不见经传的勇将

在后世的罗贯中所写的小说《三国演义》或者说民间文化之中,刘备集团里的五虎上将虽然职位相当,但是其名望声望,似乎不尽相同。而其内最为声弱的怕要属老将黄忠了。

前文说过,在历史上并没有五虎上将的说法,但是《三国志》之中却又是将关张马黄赵排列在一起,而若单单就排名来看,黄忠竟然还在赵云之前,那么,这是不是说明,在刘备集团当时,黄忠的地位声望要高于赵云呢?

从《三国演义》来看,黄忠是一个武艺高强尤其是善射的老将形象,老当益壮基本上成为了他的代名词。


但是就历史来看,也许黄忠与关羽与张飞的年龄,相差无几。但是很可惜的是,与赵云等人一样,陈寿那小子在修史的时候,简直是抠门的太极致了,也许是因为当时的墨汁比较造价比较昂贵,使得《三国志》黄忠的本传,字数简直是少得可怜,也简单的太过明了了。

与赵云不同的是,虽然《三国志》赵云本传字数稀少,事迹过于简略,但是在裴注里却是有着可信度较高的《云别传》的存在,可是,黄忠,却没有了这份待遇。因此,也许后人在了解黄忠的时候,也大多受到了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相当影响。

但是只要仔细分析,其实,在《三国志》那极尽简略的文字之内,还是可以了解到大体情节的,毕竟,有的时候,历史需要适当的贴近于事实的合理的分析。那《三国志》之中,能够得到关于黄忠的什么内容呢?

黄忠字汉升,他是大汉荆州南阳郡人,是地地道道的荆州本土人士。当董卓祸乱朝纲,拜刘表为荆州牧之时,黄忠也是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因此,他的人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属于刘表的荆州时期。

第二阶段是随刘琮从属于曹操的时期。

第三阶段,便是在刘备集团这一时期。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三月,时任荆州刺史王睿被长沙太守孙坚以私仇逼杀。时灵帝初崩,董卓刚刚执掌朝政不久,急于安抚天下,因此,刘表被拜为荆州牧。

当其匹马定荆襄之后,黄忠也正是在此时被刘表任命为中郎将,与他的侄子刘磐共同镇守长沙郡攸县。而这个时间,应当在张羡叛乱前后,而那时,正是曹操与袁绍官渡大战之时,也就是公元200年前后,或许比这更早。

这一时期的黄忠,主要追随刘磐与孙策等人交战,双方之间互有胜负,而战争的规模也并不太大,大多是两军战阵之争。


所以,单单从这里,似乎还看不出黄忠的兵道造诣。可是,实则不然。因为虽然《三国志 黄忠传》并没有记载这时期的相关内容,但是,在其他人的本传之内,还是有着蛛丝马迹的。而黄忠的这一蛛丝马迹,竟然还跨国了!

因为,那份材料来自于后来的吴国,也就是当时刚刚割据江东的孙策阵营。而这个人,便是当时孙策江东阵营的重要人物,太史慈。在《三国志 太史慈》本传里,提到了这样的事:

  “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寇於艾、西安诸县。策於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

这段记述之中,提到了三个人物,孙策、太史慈,以及黄忠在荆州第一阶段时期的直属上司,刘表的族子刘磐。刘磐此人,骁勇异常,竟然惹得孙策一度头疼,并且不得不派出太史慈来防御刘磐。


虽然刘磐最终被太史慈击败,似乎还吓的不轻,但是其实大家应该也注意到了。黄忠既然以中郎将的身份佐理刘磐镇守长沙,驻守攸县,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当初黄忠是跟随刘磐一起出战的呢?

前期战果还算不错,但是最后也是败于太史慈之手呢?这一点,似乎能够说得通。

只是可惜,这个刘磐,再也不见记载了。所以,据此,刘备们大体也能够推断出,黄忠也是十分骁勇的存在,而这也是黄忠人生的第一个阶段,看起来,他似乎也只是一个中下级的州郡军官了。

这种情况,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得到了改变。


(二)心灰意冷的黄忠

这年七月,曹操南下,八月,荆州牧刘表病逝,新任荆州牧刘琮降曹,而黄忠自然也就转而跟从于曹操,可能是鉴于黄忠以前在镇守长沙十余年间这一点上,加之对本土中下级武将的拉拢,他被曹操任命为暂代裨将军,仍旧以原来的职领镇守长沙,统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

这是一个比较奇特的人事任命,曹操既然已经平定了荆襄之地,长沙郡也是望风而降,裨将军又只是一个低级将军,那么,为什么还要黄忠暂代而不是直接任命他为裨将军呢?

也许是恰巧当时的将军暂时空缺,也可能是曹操根本就没有将黄忠当做一回事儿,但是,也有可能是这一点原因,那就是,纵观当时的荆州南部四郡以及各地的边郡,他们所在意的,从来不是谁当皇帝,而是不论谁当皇帝,这里的一方太守,能不能做好自己的这个土皇帝。


就比如,长沙郡,刘表在世的时候,就曾有张羡叛乱。而后又从属于曹操,赤壁之后,又归属于刘备,紧接着,没过几年,在孙权西来之时,长沙郡没做抵抗,便是轻易的投降了东吴。

看起来,的确是反复无常。而曹操当时,也许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因此,本身就并没有太将长沙郡放在眼里。如果他曹操能够一统江南,到那时,不怕长沙郡不臣服于他。所以,地辟民稀的长沙,身为一个郡,尚且得不到重视,又更何况是一个州郡的中下级武将呢?

  而恰巧,此时看来,黄忠似乎并无太大的雄心,在江表之间似乎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力。同一时期从属于曹操的荆州武将,黄忠的待遇并不算是好的。



更何况长沙地辟民稀,远处南部边陲,因此可以说,不论是从属于刘表还是从属于曹操,他的地位职责都没有什么改变。不论荆州之主是谁,黄忠每天依旧是正常上班,正常吃饭。似乎谁统一天下,真的跟他没有关系。

刘备们常说,一个男人往往都有建功立业之志,但是前提是,此人须有足够支撑、践行自己这一壮志的能力。

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那么也只能是白日做梦。而此刻的黄忠,似乎没有人看得出来,这一个小小的州郡武将,会有着多少兵道上的造诣。而给他带来改变的人,恰恰正是刘备。


(三)一跃而起显武功

赤壁大战之后,周郎一把大火,将曹操送回了江北。而紧随其后,曹操与孙权和刘备便是就荆州最为人口密集、最为资产丰厚的南郡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前后攻杀达一年之多。

而也正是趁着这个时间,刘备彻底的平定了荆州的南部四郡,而身在长沙郡的黄忠,此时,自然也就再次从属于刘备(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似乎生活不会有什么改变,但改变,就此产生了。

因为一直默默无闻的黄忠,这一次,竟然进入了刘备集团武将的内部,甚至还逐渐的有着成为高层的趋势。也就是说,当刘备收取荆州南部四郡之后,黄忠,竟然被刘备看上了。


黄忠镇守长沙十余年,在当地一定有着相当的影响,可以说,基本上能够算的上是地地道道的本土派。就算他没有太多的私人武装,但是,凭借着扎根于当地的影响力,以及在当地军队心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是绝对有利于刘备集团在当地征兵并且站稳脚跟的。

就这样,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在现实形势以及法正、张松、庞统的运作之下,益州牧刘璋正式邀请荆州牧刘备入蜀,替他攻打张鲁。

因此,刘备于同年(公元221年)十月,发布了一道人事安排的任命,那就是留下诸葛亮以及关羽、张飞、赵云等原班人马镇守当时已经得到的荆州五郡。而他自己则带领数万大军,西进入蜀。

那么,众所周知,刘备麾下善战的将领,当属关羽、张飞、赵云,那么,此行,是谁辅佐刘备统领这数万大军呢?


  那就是起自荆州本地的黄忠以及魏延!而且出奇的是,当刘备决定带领黄忠魏延入蜀的时候,在后世的史料当中并没有见到刘备汉集团内部有什么反对的声音,就连瞧不起黄忠的关羽,都是没有异议。那么,这是否也就说明了,黄忠与魏延的能力,众人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了呢?

 

  因此,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十二月,刘备正式到达蜀地,与刘璋相会之后,前往葭萌关(今四川广元市西南)驻守,防备张鲁。而一年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十二月,刘备终于按耐不住了,转而进攻刘璋!而黄忠的表现机会,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

当时,刘备前往了葭萌关内,进一步控制当地蜀军将士的家人作为人质,而黄忠此时,也是接到了一份独自带兵前进的命令。那就是他与卓膺带兵先行,而刘备随后赶往会和(乃使膺、黄忠勒兵向璋。先主径至关中,质诸将并士卒妻子)。


而这,也是史料记载中第一次看到黄忠独自带领大军进军的资料。卓膺此人,史料不详,无法判断出其地位与军事指挥才能,因此,此处,暂时无法判断出其当时与黄忠地位的高低。而在《三国志 先主传》内竟然将卓膺的名字摆在了黄忠的前面,那么是否说明,他的地位当时要高过黄忠呢?这一点,后世不得而知。

就这样,当刘备稳定了后方之后,也是率领大军与黄忠会和,而接下来,便是黄忠表现的时刻了。

用史料原话说,黄忠此时常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就这样,刘备的大军一路推进到了涪城(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据其城)。


可以说,在这一过程中,黄忠是立下了大功的。而得知刘备占据涪城后,刘璋也是更加的下了狠心,调派麾下将领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前来阻挡,都被刘备一一打败(璋遣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拒先主于涪,皆破败)。

在这之后,黄忠与魏延更是跟随刘备进攻绵竹,绵竹守城将领李严丶费诗等向刘备投降(璋复遣李严督绵竹诸军,严率众降先主),可以说,一路一来,在黄忠魏延的辅助下,刘备一路势如破竹,沿途郡县基本全部被平定。

可是,难题还是出现了,那就是雒城。在雒城之下,刘备受阻时日愈发的长久,前后达一年。在这段期间内,智囊庞统更是为了激励士气,牵制率众攻城,不幸阵亡。


所以,这一期间的攻城之战中,黄忠虽然勇猛,可是也并没有什么有利于破城的好办法出现。

最终,诸葛亮等人到来之后,被围了一年之久的雒城,终于被攻破了。因此,在围困成都数十日之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刘备正式进驻成都。而在论功行赏的时候,黄忠也是迁升为讨虏将军,这虽然是杂号将军,但杂号将军的名号往往具有着特殊的政治军事意义,刘备刚刚大胜,而黄忠被封为讨虏将军,其所立功劳以及寓意也就可想而知了。至此,黄忠更进一步走进了刘汉集团武将集团的内部。


(四)定军奋勇斩夏侯

  而真正使他确立自己地位的一战,是在五年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此时,刘备攻取汉中的战役已经进行了一年多,曹魏一方,在主将夏侯渊的统领下,虽然伤亡惨重,可是刘备大军还是没有取得太大的突破进展。

而这时,才是黄忠真正表现的时候,此时,黄忠追随刘备在汉中定军山与夏侯渊对峙(於汉中定军山击夏侯渊),此战之中,面对着精锐的曹军(渊众甚精),黄忠每次也是异常英勇,奋勇当先。

终于,机会来了,当刘备吸引住张郃,调出夏侯渊的时候,黄忠出现了!那一战之中,他“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


而这样的战果就是“一战斩渊,渊军大败”!

而那一天之内,黄忠更是“手刃百数”!真正的体现出了下山猛虎的威势,夏侯渊,曹操亲信重将。虽然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对于夏侯渊的兵道造诣都不是太感冒。

甚至说刘备还觉得,斩杀一个夏侯渊,似乎反倒对战局不利了,因为,一个连刘备都忌惮的人物,张郃,成为了残存曹军的主将(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但是,话虽如此,斩杀夏侯渊,其政治意义更加巨大。

因为,天下尽知,夏侯氏与曹氏乃是一脉同出,夏侯惇、夏侯渊这二兄弟更是自从曹操起兵之时,便是护卫身侧,常伴左右。


先不论夏侯惇以及夏侯家族在曹魏集团的重要地位。单说夏侯渊在对战马超时期的一系列光辉战绩,以及对于陇右少数民族的处理办法和稳定边疆、关中这一地区的功劳上,整个曹魏集团,无人能出其右。

他与曹操,更是亲属、兄弟,因此,斩杀夏侯渊,还是阵斩,无疑对曹魏集团的整体士气打击极大,相反的,对于刘备集团提升自己的士气也有着莫大的裨益!

因此,凭借着这样的功劳,黄忠直接由讨虏将军一下子晋升为四征将军中的征西将军(迁征西将军)!更加的进入了刘备刘汉集团的武将高层,甚至与老牌班底关羽、张飞平列。

这还不算,当刘备于同年成为汉中王之后(是岁,先主为汉中王),黄忠的晋升火箭再次出现,因为他被任命为高级将军后将军(欲用忠为后将军)!


就这样,黄忠“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一跃而成为了刘备刘汉集团的高级将领,真正的高层。

而黄忠,也是与关羽一前一后,第二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便是过世了。这不得不说,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损失。

纵观黄忠的一生,并非不是战阵之将,只不过前半生一直未遇明主。虽为战阵之将,可于兵道造诣来说,在刘汉集团,当稍差于关羽、张飞与赵云,而其勇猛程度虽然未必比得上万人敌的关羽、张飞,可是奖率士卒,提振士气,部下效命,把握时机这方面,还是要略胜于关羽张飞二人的,是当之无愧的刘汉后将军!

因此,后来季汉杨戏评价他为:

“将军敦壮,摧峰登难,立功立事,于时之干。”是足以称之为季汉名将的!


10

简单来说,是因为舞台不够大。

史书对黄忠的记载不叫少,那叫相当少,整篇列传总共就两三百字,拿来当高考文言文试题都嫌短。虽然《三国志》一向以简略著称,但少到这个份上,要么是传主太废,要么是真的是事迹太少,没材料可写,而黄忠能与关张等人同传,并列为蜀汉名将,显然不是因为自己废,而是因为没有施展的机会。

从记载来看,黄忠并没有被雪藏,他早年默默无闻,最大的原因是他没有一战成名的机会。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载:荆州牧刘表以(黄忠)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这是黄忠在赤壁之战前的唯一记载,只有官职和长官,事迹全无。从中郎将一职可以看出,黄忠的地位并不低,他没有独当一面可能是因为他的长官是个关系户,那我们能从这个关系户的记载推测黄忠的战绩吗?


不能,刘磐在史书的记载比黄忠还少,翻来翻去也只能在对手太史慈的传记找到几句话。

《三国志·刘繇太史慈士燮传》载: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寇于艾、西安诸县。策于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

从这些记载来看,刘磐并非无能之辈(可能手下有黄忠?),一度引起孙策的重视,派太史慈出马来对付他。至于最后被太史慈击退,是刘磐的原因还是黄忠的原因,不得而知。

黄忠早年均效命于荆州,荆州牧刘表本人野心不小,敢僭越祭天,也有对外扩张的野望,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全都试了一下,可碍于内外诸多问题,每个方向都是浅尝即止,没有长期全力的进取谋划,在这种大背景下,黄忠的主要职责还是守卫,在没有大敌来犯的情况下,很难有所作为。


曹操南征后,刘表病死,继任者刘琮奉荆州投降,曹操全盘接收荆州故吏,黄忠也被任命为代理的裨将军,继续守长沙,只不过长官换成了长沙太守韩玄。

赤壁之战后,曹操北返,刘备收取荆南诸郡,黄忠又投入刘备的阵营,并被刘备一起带入蜀地,就是在这里,黄忠用自己的拼命获得了刘备的赏识,换取了更大舞台的登场机会。

在入蜀击刘璋的屡次战役中,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带着部属往前冲,“勇毅冠三军”,刘备因其功高,封其为讨虏将军。虽然是个杂号,但比起之前已经是好了太多,而且这也代表他成为刘备集团的重要将领。

建安二十四年,汉中之战爆发,刘备掏空家底跟曹操打,除了关羽外所有叫得上名的将领都带上了。

这一战,是刘备的高光时刻,他成功击败宿敌曹操,夺取了蜀地门户;同样,这一战也是黄忠的高光时刻,他成功把曹操集团的西线司令夏侯渊一战斩首,他的传记一多半都跟定军山之战有关,这也是《三国志》中比较少见的对大型战役的具体描写。


黄忠在汉中之战的表现实在太好,好到他仅凭这一战就足以列入蜀汉名将第一行列,而且这种战功非目睹而不可理解,所以在刘备想封黄忠为后将军时,诸葛亮担心关羽不满。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载:“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

马超、张飞也参与了汉中之战,他们知道黄忠立了多大功劳,可是关羽远在荆州,大概不能理解这个只因勇猛受赏识的老兵为什么顷刻间就跟自己平起平坐了。

总的来说,黄忠并不是没有能力,他只是没有表现的机会罢了,像张郃张辽在袁绍吕布手下也没什么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