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1936年日本内部发动的二二六兵变是怎么回事?

1936年日本内部发动的二二六兵变是怎么回事?

2020-10-03 01:01阅读(74)

1936年日本内部发动的二二六兵变是怎么回事?他国内都这么乱了,怎么进行法西斯侵略?:日本二二六兵变,是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开始!1936年2月26日凌晨4点,

1

日本二二六兵变,是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开始!

1936年2月26日凌晨4点,日本东京阴云密布,寒风凛冽,飘了数日的鹅毛大雪将整个城市包裹在厚厚的积雪之中。此时,天色未亮,在昏暗的街灯下,东京的各条街道人迹稀少,许多东京居民还在睡梦之中,一场震惊国内外的血腥政变即将开始,其主谋是日本陆军的皇道派军人。

30年代的日本在法西斯文人的鼓动下,日本陆军出现了一批信奉法西斯主义的军官,他们主张在日本建立天皇亲政的法西斯体制,全面扩大侵略战争,他们被称为皇道派。与皇道派对立的是统制派,他们主要是控制着军队的高级将领,主张在现体制下实行法西斯专政。在皇道派的策划下,日本暗杀事件频发。1931年,三井集团总裁被杀,首相犬养毅暴毙。这些事件预示着更大规模、更加血腥的阴谋正在袭来。

在东京皇宫外侧的第1师团,驻扎着1400多名士兵,2月26日拂晓,香田清真、村忠孝次、矶部浅一等皇道派军官命令士兵们荷枪实弹去执行任务。几分钟后,一切准备就绪,士兵们被分为6个小组,由军官率领奔向各自目标。

首相冈田启介的官邸,是这次袭击的主要目标。栗原中尉率领一队士兵来到首相官邸门前,迅速的解除了守卫官邸的警察部队武装,并用重机枪击退赶来增援的警察。快5点时,冈田首相被警卫叫醒,告知了叛乱的消息,他们将冈田藏入一间储藏室。叛军进入院内,发现冈田的妹夫松尾正在院中。松尾与冈田长相相似,叛军以为是冈田,举枪将松尾击毙。随后去寻找其他目标。

香田清真大尉率领一队士兵攻入陆军省,闯入陆军大臣川岛义之的官邸,将川岛义之带出卧室。香田并不打算杀死川岛,而是让他重用皇道派,惩处统制派,下令全城戒严,并向天皇陈述叛军的要求。川岛吓得面无血色,以缓兵之计与叛军周旋。

与此同时,一伙叛军闯入天皇侍从长、前海军大将铃木贯太郎的官邸,20多名叛军将铃木围住。铃木平静的问叛军:“请告诉我你们这样做的原因!”无人回答,铃木又问了一遍,仍然无人回答。当铃木准备再问时,叛军的一个头目大喊道:“别废话了,我们要开枪了。”紧接着枪声响起。铃木身中数弹,其中腹部一枪,胸口一枪。倒下之后,叛军还补了几枪。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铃木居然没死。

其它几组叛军的目标是攻占警事厅、大藏省和教育大楼,击杀亲美派牧野和元老西园寺公爵。黎明之前,叛军闯入藏相和总监的官邸,枪杀高桥藏相和渡边总监。牧野闻讯逃脱,由于西园寺公爵的威望,叛军没有动手。

日本政府此刻处于真空状态,叛军控制了众多要害部门。日本陆军害怕事态扩大,急忙包围了叛军据点,幻想与叛军谈判。陆军省把叛军说成起义,需要等天皇裁决起义军的合理要求,这种暧昧态度引起了天皇的愤怒。年轻的裕仁天皇立即召见陆相等军方首脑,对他们的处理过程表示不满。

天皇的愤怒迫使军方迅速行动。2月28日拂晓,陆军省发布以天皇名义发出的敕令,命令叛军返回营房,否则对他们开火。坦克军舰都赶来支援天皇,与此同时,当局在叛军据点四周架设高音喇叭,不停的播放“回头是岸,为时不晚”的警告。29日上午10时,叛军开始分化,30多名叛军走出据点,向政府投降。下午2时,占领首相官邸的叛军投降。在随后的几个月,日本政府对叛军进行了秘密审判,17名叛军被处死,更多的人被判刑,3000多名军官被解职,皇道派遭到清洗,统制派继续掌握大权。

冈田启介内阁辞职,具有法西斯背景的广田弘毅出任首相,标志着日本军都法西斯独裁政权的确立。这一独裁政权,从一开始就为夺取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加紧制定对外扩张的根本国策。

二二六兵变是日本军部法西斯力量的重新组合与调整,是其逐步上台执政的起点,是日本走向大规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道路的开端。兵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由统制派法西斯军阀掌握大权的天皇制专政政权建立起来了。

2

1936年2月26日,在日本首都东京发生了举世震惊的士兵哗变,这就是“二二六兵变”。此次兵变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国家命运,形成了以主张全面侵华的日本军部法西斯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和对外战略格局,加速了日本的军国主义进程。

那么,驻守东京的士兵,为什么会哗变呢?这次兵变的最终结局及影响又是什么呢?

(二二六兵变)

1936 年2月26日,日本遭遇了50 年不遇的大雪。在这个冰冷的雪夜里,驻扎在东京的日本第一师团第1第3联队,以及近卫师团第3联队的21名下级军官,按照事前的约定,率领近1500名士兵,在凌晨2点匆匆集合。

兵变组织者香田清贞大尉,对士兵们进行了最后一次训话,所有人高喊着“效忠天皇,誓诛国贼”的口号,唱着《昭和维新之歌》,从驻地武器库中取出步枪、机枪等轻重武器,顶着纷纷扬扬的暴雪快步跑出营区,迅速包围了东京各大政府高官的住所。

这伙人分几路人马袭击了首相官邸、内大臣私邸、教育总监私邸、警视厅、朝日新闻社以及在汤河原的前内大臣牧野伸显所住的旅馆。凌晨5时许,枪声和爆炸声响彻整个东京城上空,包括首相、内大臣、教育总监、财政大臣、天皇侍卫长等许多重要官员遭到袭击。

首当其冲的是冈田首相官邸,中队长栗原安秀中尉带领着步兵第1联队机关枪中队约300人,携带着7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100支步枪、20支手枪和近3万发子弹,冲进了首相府。首相府邸内警铃大作,担任警卫的村上嘉茂等人带领手下拼死抵抗,但无一例外地丧生于栗原安秀的枪下。

不过,冈田首相却戏剧性地躲过了一劫。当栗原的一名部下冲进冈田的住所时,他的贴身警卫还沉浸在睡梦中,被全部绑了起来。士兵们冲进屋内,一阵乱枪扫射惊醒了首相的秘书。

(逃过一劫的冈田启介)

秘书赶紧给警视厅打电话求助,但警视厅早就被哗变士兵占领了,根本没人接听电话。在多次拨打后,好不容易有人接起了电话,传来的却是叛军的声音。

此时的冈田已经被吓得瘫倒在床上,根本无力逃走,亏得秘书急中生智,将他推入洗澡间躲避,然后自己穿上冈田的衣服,跑到院子里跪在地上,高呼着“天皇万岁”。

由于秘书的长相和冈田太过相似,叛军们将他误认为首相,一阵乱枪打死了他。藏在洗澡间的冈田直到第二天,才化妆成平民,混在送葬的队伍里,逃了出来。

内大臣斋藤实身中47枪,被叛军当场击杀。62岁的教育总长渡边锭太郎遭到袭击后,还曾试图还击。但在叛军的猛烈炮火下,被打成了马蜂窝,从二楼摔了下来。叛军首领高桥太郎少尉仍不解气,还拔出随身佩刀砍下了渡边的人头。

财政大臣高桥让叛军们恨得牙痒痒,因为他力主削减巨额军费。当叛军出现在高桥的床头时,这位老人还鼾声大作,根本不知道外面已经闹得天翻地覆。一名叛军一把掀开了高桥的被子,刹那间,长短枪支、刺刀军刀一起向高桥招呼上去,他瞬间毙命。

侍卫长铃木被日本好战分子认为是日俄战争中的海军英雄,叛军们在他的府邸遭遇卫兵的顽强抵抗。交战持续10多分钟,最终叛军突破了卫兵的防线,向铃木连开三枪。正当有人试图补枪时,铃木夫人扑倒在了铃木的身上。由于她是昭和天皇的保姆,叛军不敢放肆,这才救下了受伤的铃木,帮他捡回了一条性命。

此外,叛军还封锁了陆军省、陆军参谋本部和警视厅,并进一步占据日本中央政府各省厅驻地、报社等地。

(裕仁天皇)

裕仁天皇是在睡梦中被人叫醒的,他立即下令坚决镇压,并对试图说情的陆军大臣怒吼道:“如果军队不镇压,那么朕将御驾亲征剿灭叛军。”既然天皇给这场兵变定性并发了话,军队断无理由再推诿,于是在28日,陆军次长杉山元发布了镇压叛军的命令,兵变被迅速地平定了。

7月12日,15名参与叛变的军官被判处了死刑,第二年的8月,两名民间人士也被枪毙,其它近百人参与兵变者被判处了有期徒刑。

“二二六事件”之所以爆发,与日本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政治斗争有密切的关系。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国内的经济并未得到好转,反而因为其对中国的侵略和国际经济危机遭受重创。到了1936年,日本的底层民众生活更加困难,他们除了在夏季紧张忙碌外,还必须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赚钱,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相反,日本上流社会却生活奢靡,完全无视老百姓的生活疾苦,成天只知道争权夺利,相互攻击,各大财团依靠其产业优势,残酷地盘剥底层百姓,在日本国内形成了差距极大的贫富分化。

同时,日本军国主义历史上形成了两个派别,一是皇道派,二是统制派,两派势成水火,互不相容。在1934年,统制派取得优势,在军队中拥有绝对的领导权,便开始了对皇道派的清洗,大部分皇道派官员要么被降职,要么被调任到国外,这让皇道派势力产生恐慌,企图利用兵变挽回颓势。

就这样,在多重因素下,“二二六兵变”事件发生了,最终让皇道派在政治上彻底失势,让统制派的东条英机等人渔翁得利,也让日本法西斯势力在推动战争上得到了制度保证。

“二二六兵变”一方面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走向军国主义的步伐,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日本的快速坠落,就此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参考资料:《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二战期间日本外交内幕》等)

3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政局异常动荡,日本国内民不聊生、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当时,蔓延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的经济。日本广大农村破产,城市里的平民生活艰难,社会上充斥着一股对现实不满的气氛。军队的下层军官和不明真相的群众,把经济困难的原因归咎于日本政客和财阀的腐败无能。

(二二六事件,在日本历史上是个惊天动地的大事,在中国关注的人却不多)

一、1930年代日本发生大小政变或暗杀事件。

在日本国内,军队内部和民间激进势力打着“改造”“革新”的旗帜,发动了一起又一起针对文官政府和财阀的恐怖活动。我们简单罗列一下。


1、1930年11月14日,日本首相滨口雄幸遇刺。虽然当时侥幸保住性命,但是第二年8月26日还是伤重而死。滨口雄幸遇刺的原因是不明真相的军人和群众把经济形式差归咎于政客的腐败。


滨口雄幸遇刺之后,越来越多的军人干政事件冒出来。日本政坛更加动荡不安,经济形势不见好转,底层百姓对时局的不满也与日俱增。因为日本此时官场和财阀的腐败,老百姓自然对官员、财阀不满。


2、“三月事件”和“十月事件”是两次未遂政变,分别发生在1931年的3月和10月。主角是后来的远东国际法庭上的战犯之一的桥本欣五郎,他和他手下的一伙人目的是建立军队主导的政府。两次政变没有成功,算得上是胎死腹中。但“诡异”的是,主谋者没受到严厉处罚。据说“处罚”就是关了20多天“禁闭”——在某饭店里面把相关责任人软禁起来!


3、1932年的“五一五事件”,时任首相的犬养毅被暗杀。一群海军军官,光天化日之下闯入首相官邸,开枪打死堂堂首相,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可是凶手被捕后,没有被处以极刑,过了数年之后被释放。


犬养毅首相被刺杀,起因于“九·一八”事变后,他和军方的分歧——不肯立即承认伪满洲国。再加上犬养毅对军方的作风表示不满,因而遭到军队激进分子和不明真相的群众的憎恨。


4、“血盟团事件”,发生于1934年,是海军内的激进分子主导,采取“一人杀一人”,目标就是文官和财阀。大藏大臣井上准之助和三井财阀团琢磨遇害。


5、相泽事件。相泽事件要多说几句,因为牵涉到日本陆军内部的争斗。


20世纪30年代以来,因理念方面的差异,日本陆军分化成“皇道派”“统制派”两大派系。


“皇道派”主要由多数下层军官和少数高层将领组成,这些人主张建立以天皇亲政的政府,天皇直接统治军队,主张采取暴力活动达到目标。上层军官属于皇道派阵营的有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小畑敏四郎,柳川平助等,除此以外几乎是一大群激进的下层军官(发动二二六事件的军官就在此列)。


“统制派”由中上级军官组成,这派人主张尽量不采用暴力方式,以现有的军队组织框架,运用现有的体制,自上而下变革,建立军人主导的内阁。他们中大多数是握有实权的军官,如永田铁山,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军队上层军官中支持“统制派”的较多,同时“统制派”和政界、财经界也有一定的联系,甚至得到昭和天皇的暗中支持。


二派是相对立的,彼此之间明争暗斗,都想按自己的主张来主导军方政策,控制政府,都想把对方的影响从军队中清除掉。不过,二者在对外侵略扩张上,没有本质区别。相较而言,“皇道派”比“统制派”更激进一些。


进入1935年,“皇道派”和“统制派”的争斗更加剧烈。


先是“皇道派”的荒木、真崎先后丢官,手中实权被剥夺。尤其是真崎丧失权力,从教育总监的位置上退下去,对日后“二二六事件”爆发点燃了导火索。


1935年8月12日,日本陆军中佐(中校)相泽三郎,腰挂军刀,来到陆军省军务局,“拜见”军务局长永田铁山少将。表面看来,这是军队内下级见上级。可后面发生的事情就让人意想不到了。相泽三郎直接抽出刀来,劈死了永田铁山少将,事后相泽被捕。相泽三郎杀死永田铁山,就是“皇道派”对“统制派”的不满。

(日本陆军少将、军务局局长永田铁山,此人有谋略,在日军内部地位甚高。东条英机、岗村宁次等人都是此人的“小弟”。)


日本国内的形势已经十分严峻了,不仅是军方和百姓对政客和财阀的不满,还有军队内部的种种争斗,此外激进事件不断发生并且没有约束(军方高层有意无意纵容,助长了激进势力的蔓延),这一切都表明未来还有更大的血腥事件会发生。

(相泽三郎中佐,他“以下犯上”,砍杀军务局局长永田铁山少将。反映出日本军队内部的勾心斗角十分严重了)

二、激进的下层军官,用极端的手段“诉求不满”

“相泽事件”发生后,日本军方高层开始注意到中下级军官们的“异动”上。为了不再生事端,军方高层决定把一些“皇道派”的高层军官赶出中枢机构,转任地方。其次,1936年3月,把第一师团1936年春调往满洲(中国东北)——第一师团是皇道派的大本营。


第一师团的青年军官不想被调到满洲,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天皇和陆军高层的支持,实现自己的主张。在矶部浅一,安藤辉三,野中四郎,栗原安秀,河野寿等皇道派军官的密谋策划下,他们打着“尊皇讨奸”、“昭和维新”的口号,开始了这次最激进的行动。要知道:以往的刺杀行动虽然性质恶劣,好歹是几个军官单独行动,而这一次是动用了军队!


在政变军官们看来,自己的举动是“拯救国家”的“义举”,为此要诛杀“国贼”。


那么要杀哪些“国贼”呢?兵变军官的名单是:

1、内阁总理大臣冈田启介。

2、大藏大臣(财政大臣)高桥是清。

3、内大臣斋藤实。

4、教育总监渡边淀太郎。

5、侍从长铃木贯太郎。

6、元老牧野伸显伯爵。

7、元老西园寺公望。

8、农林大臣后藤文夫。


政变军官的如意算盘是推翻当前内阁,只要几名内阁大臣一死,内阁就得重选。政变军官的算盘是:在天皇和军队高层的支持下,让自己派系的军人主政,即荒木贞夫和真崎甚三郎等人。


血腥的刺杀行动开始了:高桥是清、渡边淀太郎、斋藤实死亡;铃木贯太郎重伤;冈田启介、牧野伸显、后藤文夫、西园寺公望侥幸逃过一劫。


叛军下一步行动是占领警视厅,电台,车站,包围了皇宫,同时散发自己“尊皇讨奸”“昭和维新”的主张——《蹶起趣意书》,指责元老、政治领袖、军阀、财阀、官僚和政党因为私欲而危害国家,要求天皇亲政,铲除腐败政客、元老重臣、统制派的军阀;推举皇道派真崎甚三郎任首相,荒木贞夫为关东军司令官等

(出动军队进行政变,这在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并不多见)


三、二二六政变被镇压和影响

叛乱军官们希望天皇和陆军高层能够支持自己,不过他们的算盘打错了。支持这次叛乱的高层军官并不多,文官和军队高层主张“镇压”这次叛乱,讽刺的是,昭和天皇也对这些激进的军官们十分反感。


日本军方高层调集重兵,包围了叛乱的部队。叛乱的士兵们纷纷散去,最终在1936年2月29日,领头的青年军官解散了剩余的部队。这次政变被“镇压”下去。

(二二六事件,反映出日军内部一种对现实的极度不满的焦躁情绪,日本军方高层知道下层军官和民众的不满情绪达到顶点,于是开始扩大战争,意图转移矛盾)


有别于以往的刺杀事件的从轻发落,这次事件处罚的力度相当大:带头闹事的军官(有两名判决前自杀)和民间人士(北一辉、西田税),全部死刑,其余涉案人员判处监禁;同情这些青年军官的高级军官,要么解职,要么退居二线,真崎甚三郎还进了监狱。


日军高层看到了国内底层不满的气味浓厚,于是下定决心扩军备战,通过对外战争转嫁国内矛盾。二二六事件之后,日本彻底走上了战争的道路。


4

看了很多回答,要么语焉不详,要么就是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错误资料。一个答主被指出错误后,不但没有去查证,反而破口大骂,真是丢人丢到家了!我查阅了一些正规文献资料,基本还原了事情的经过,接下来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从根源上讲,二六六事件爆发的根源在于日本军部与内阁之间的统帅权之争。1930年,民政党内阁接受了伦敦裁军会议条款,这引起了军部的不满。随后,军部开始不再听从内阁的指挥,公开干涉政治。

军部和内阁的争斗,导致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双重政府和双重外交的状态。由于当时的内阁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反制军部,反而处处在外交上为军部的擅动辩护,这导致军部法西斯越来越不把内阁当回事。

另外一方面,日本军部内部也不太平:首先,陆、海军的对外战略并不统一;其次,海外驻军也经常不服从军部的命令,以致常出现“下克上”的情况。因此军部内部也是派系林立。

1931年十月事件后,军部内部在如何对待内阁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分裂为“统制派”和“皇道派”。前者主张以一些合法化手段实现军部主政,而另一方依然坚持采用政变的方式清除内阁,建立军部法西斯独裁统治。

由于“皇道派”主张偏激,军部的高级将领普遍支持“统制派”,“皇道派”受到打压。1935年,“皇道派”军人刺杀了“统制派”的核心人物陆军省军务局长永田铁山,这双方的矛盾彻底激化。

1936年,“皇道派”青年军官以“昭和维新”的名义发动兵变,杀害了多名高官,要求陆军首脑进行国家改造。不过,在天皇的支持下,兵变很快被镇压。

此次政变后,“统制派”彻底掌控军部,通过一系列协商,基本协调了各方的分歧,达到了所谓的“举国一致”。除此之外,军部也取得了对内阁的政治支配地位。

欢迎大家补充交流,喜欢历史和军事史的朋友可以点一波关注!


主要参考文献:

二二六事件、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

试析二二六事件中裕仁动用皇权的用意

5

很多人要么在刷226兵变的过程,要么只是提到了皇道派和统制派之间有矛盾,但是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在日本这样一个满街都是喊着忠君爱国的国家里也会兵变了?为什么226兵变之后日本彻底走上了法西斯体制?

说到日本陆军皇道派和统制派,这两派的差异绝非只是在对外扩张上的态度不一样,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必须要提一提,那就是曾经的日本社会主义者和革命家北一辉!!!当然,他后来成了法西斯主义者,并且因此成了名。

北一辉出身贫寒自学成才,年轻的时候曾经信奉过左翼的社会主义思想,可是在日本这个奇怪的忠君爱国洗脑气氛中,他的社会主义思想最后扭曲成了法西斯主义。他认为天皇既然是神,就没什么不好的,一定是热爱日本子民的的,可是日本国内下层社会仍然饥寒交迫,这主要都是围绕在天皇周围的贵族重臣和坐在国会里的那些官僚财阀所致。因此她号召日本下层,尤其是陆军的所谓爱国官兵应该起来革命,打倒这些贵族重臣和官僚财阀,彻底的改造日本。

日本当时的社会矛盾非常尖锐,但是天皇是现人神这个神道教的教义,却贯穿了日本国民的思想界。所以北一辉的观点一旦被提出,立马在普遍出身贫寒的日本陆军中下层官兵中受到巨大欢迎,对现实不满想革命,那边还觉得天皇是神不能惹,这本来是很矛盾的事,可是到了北一辉的理论,这里二者竟然不矛盾了。

另外,在日本陆军高层也有少数将领也是出身贫寒,凭着自己刻苦学习的精神爬上了高级军官的位置,在他们看来日本社会的问题也是非常大,他们想改变现实,但同样也面对着刚才说过的那个矛盾,现在有了北一辉的理论,他们内心的心结竟然也就此被打开了。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曾经当过陆军大臣的荒木贞夫和当过教育总监的真崎甚三郎,这俩人可都是陆军大将了,本身又是自己刻苦成才的典范,在陆军内部相当之有号召力。有了高级将领的振臂一呼,原本就对北一辉那个理论喜大普奔的中下层军官肯定大受鼓,他们坚信应该通过发动兵变的方式,把财阀和贵族重臣们都踹到一边去,就是用军队直接拥戴着天皇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公平的社会。于是乎皇道派就开始形成了……

当然了,在对立面的就是统制派。好像东条英机这种出身于巴登巴登三羽乌的人物,他们从小就出身高贵,东条英机它爹东条英教当年就是日本陆军中将,而且东条英机跟他的小伙伴当早年也是天皇做皇太子时候身边的红人。

有了这么高贵的出身和深厚的背景,统制派是很清楚的,什么天皇是神,那纯属扯淡,但是他们这些财阀和贵族重臣必须拿着这点去愚弄国民,不然统治起来麻烦实在太大。他们也很清楚,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天皇很可能早晚变得什么都不是。当时日本政治权力的结构实质上就是天皇和众臣财阀之间互相利用的一个结构而已。

因为皇道派多数是中下级军官,他们除了当兵之外,实际上对社会所知甚少,对政治根本是一窍不通,光是觉得日本穷困潦倒,但是又觉得日本的武力还是蛮强大的,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快的方法就是出门去抢,而且是大抢特抢。

统治派本身就出生于政治氛围浓厚的贵族官僚和财阀家庭,他们基本上还是想的清楚,日本虽然小而强而中国大而弱,但是如果一下子就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必然刺激起中国整体的抵抗,并且还会伤害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日本就会成为世界公敌。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慢慢的蚕食中国,让中国人在麻木未醒之中就被日本吞并。

中国当时的军事教育家和国防战略学家蒋百里也看出了这一点,他就明确地指出中国不怕日本的鲸吞,只怕日本的蚕食。

皇道派要打倒官僚财阀政治,这不就是等于要抄了统制派的家吗?所以双方的矛盾就越来越大,先是皇道派的几个头子荒木贞夫和真崎甚三郎,因为被统制派排斥,先后丢掉了陆军大臣和教育总监这两个位置,要知道在旧日本陆军里头这两个位置,可是三巨头里的两个,另一个是参谋总长。

然后按照日本定期的军官轮换制度,掌握着人事调配大全的统制派人物陆军省军务局局长永田铁山,趁机就想把所有的皇道派中级军官都撵到关东军来,不让他们在国内兴风作浪乱吵吵。这一点彻底是捅了蚂蜂窝,先是皇道派的一个军官,陆军中佐冲进了永田铁山的办公室,把永田铁山用军刀钉在了门板上,然后就是这些助手在东京的中下级军官,觉得不反不行了。

226兵变就是这么闹起来的。兵变的部队觉得杀掉那些他们讨厌的要死的财阀和重臣,天皇身边的奸佞小人就没了,他们再一拥护,天皇肯定亲自出来执政,然后陆军成立军政府开始改造日本,一切就都完美了。

这也就是他们的幼稚所在,他们没有看透统制派早就非常明白的,天皇和财阀贵族重臣谁也离不开谁的这个秘密。

他们要求打倒财阀和贵族,这不就等于要挖空天皇的根基吗?天皇当然不干了!!!

开始统制派还举棋不定,毕竟皇道派打的旗号是尊奉天皇亲自来执政,谁知道天皇究竟什么态度?因此就拖了好几天,等着他们终于看清楚了天皇的恼怒不是装的,而是真的怕了来自于社会下层的革命力量(尽管这个革命的方向和方式非常的不对头)。统制派就开始认真地镇压了兵变。

兵变折腾了一圈儿,虽然说统制派受了一点人员的损失,但是他们却拿到了天皇镇压皇道派的圣旨,在陆军内部真的可以为所欲为了。而贵族财阀这帮人却真的是被吓破胆儿了了,他们认识到了社会下层对他们的愤怒,觉得如果自己在执政还会被当做靶子,就对统制派的军阀们把大权拱手相让。

原本日军应该只属于天皇是谁都没意见的,但是财阀和贵族之所以取消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就是觉得如果军队只是属于天皇的皇军,那么自己说话未免没分量,而政府最少可以在财政上掐住军费。

就这么着,原本财阀和贵族看不惯统制派军阀,故意把军部大臣弄成非现役,现在他们觉得还是让军人去对付军人比较靠谱,就这么着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又回来了。

于是情况就反过来了,军方可以用不向政府派出担任军部大臣的人选,这一招直接搞垮政府。那么军方想干什么,政府根本没力气反对了。

统制派原本是大获全胜,但是他们对于中下级军官新中这种受社会矛盾影响的愤怒也是不敢小看。原本就已经闹出来下克上的传统的日本陆军,现在高层的统制派又时刻想着在对外侵略问题上对中下层让步。

于是日本在想采取慢慢蚕食中国是不可能了,悍然发动侵华战争的日子很快就到了。

6

正是因为二二六事件,才让日本内部统一!

卢沟桥事变之前,日本其实也乱。当时日本少壮派分为皇道派与统制派。统治派比较希望稳重,皇道派则比较激进。而发生这场军事政变,还离不开始作俑者北一辉。

他是日本法西斯主义的鼻祖,但是学历特别低,一直流亡在上海。他却写了一本《日本改造方案》一书,里面充斥着愤青思想。他四处游说日本少壮派,希望通过发动政变,从而达到建立军部独裁的目的。

而日本右翼派分子大川周明特别支持其思想,将其从上海接回日本本土。思想加上武器,让日本右翼迅速膨胀。但是很快两人分手,因为大川周明支持的是统治派,北一辉是皇道派的思想家。

1934年日本内阁讨论军事预算时,几名皇道派青年军官,强制要求增加陆军预算。结果引起了陆军大臣林铣十郎不满,直接把皇道派领导人真崎甚三郎大将撤职。

而皇道派青年军官相泽三郎中佐认为老大被革职,都是因为军务局长永田铁山的过错。为了给老大报仇,又跑进局长办公室把他杀了。矛盾越来越激烈,一直到了1936年2月26日,爆发了二二六事件。

皇道派的十几名高层军官,抽调1400多人,在东京发起军事政变。多名政治要员被杀,占领政府重要地点。但是皇道派的军事政变并没有得到外界的支持,进而演变成了武装平叛。

军事政变刚刚持续了四天,就迅速被平定下来。发动政变的高级军官以及北一辉被判处死刑,而从此皇道派与统制派结合在一起。由于军部的迅速平叛,也让日本走上了军部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7

1936年2月26日,日本陆军少壮派青年军官不满政府现状,率领部下的士兵发动兵变,派出部队刺杀政府要员,但是由于没有将首相干掉,首相向天皇报告了情况,天皇震怒,下令这起事件是叛乱,于是在死对头海军的镇压下恢复了平静。以前看过的相关资料说这里牵扯到的不仅仅是皇道派和统制派的矛盾,更深层次还得牵扯到海军和陆军的矛盾。

由于内阁组成的成员多是以海军的大佬为主,而相比陆军,海军在对外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都是比较老谋深算,主张慢慢蚕食中国,对美苏要进行合作,不能轻易动武。相比之下陆军的眼光就比较短浅,相比海军政策的细嚼慢咽,陆军直接主张吞并中国,北攻苏联,南打美国,直接开疆扩土,大块吃肉这样才舒服。可是对于这样的政策海军表示:滚一边去。

而且陆军一直以来就有以下犯上的传统。对海军派政策一直不满的陆军在1931年没有经过本土大本营的同意下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用实际行动打了海军的脸,大本营默也认了陆军的行为,毕竟成功了,这也助长陆军嚣张的气焰。但是对于政府的对外政策却没有改变,所以积压以久不满终于最1936年2月26陆军又出手了,只不过这次没有成功而已。但是他们这么做却歪打正着。而在事变后的广田弘毅政府到近卫文磨政府都是陆军派,所以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和中国开战了。
由于226兵变的阴影,山本五十六在担任联合舰队司令时就将自己的办公地点设在长门号战列舰上

8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在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社会出现着各种病态,如资本垄断、两级分化严重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其中日本军队内部存在着很严重的斗争,由于理念、政治看法的不合,军队逐渐分为了“皇道派”和“统制派”,前者认为天皇被身边的奸臣蒙蔽,无法得知民间疾苦,并主张废除内阁,让天皇像希特勒那样直接成为军事独裁者。而后者虽然也是主张建立军部法西斯独裁,但是要保留内阁。总之,这两派都不是什么好东西,都想着侵略与扩张,只是“统制派”希望走稳健的扩张路线,保守一些罢了。

两派即不是明确的组织,在行动上也往往不统一,但是他们在上层争权夺利,尔虞我诈。两派的斗争却影响到了没有实际权力的底层年轻军官,1936年2月26日,以香田清贞大尉为首的九名军官率领1400名士兵冲进武器库,拿着武器分头行动,去刺杀天皇身边的“奸佞”,这批年轻的“黄道派”军官率部袭击政府机关,枪杀、殴打官员,他们要求陆军高层对国家实行法西斯改造。一时间,陆军省、首相官邸、国会等一带地区都被叛军占领,天皇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下令平叛。后来在两派势力的斗争下,持续了几日的暴乱终于平定。

经过两个多月的审判,政变的直接策划者被处以死刑,其他相关人员也被判刑,普通士兵被发配,“统制派”趁机对“皇道派”进行清洗和排斥,从此掌握了军部主导权。虽然“统制派”控制了军队,但是“皇道派”的激进扩张心理仍然充斥着日本朝野。

日本在“二二六兵变”中确定了独裁统制,他们对内镇压人民,迫害进步人士,对外则加快了侵略步伐。从此日本整个国家体制完全转入战争的轨道,走向不归路。

9

日本的“二二六”兵变,是指1936年,东京城在下了一场百年难遇的大雪后,“皇道派”的军官袭击了首相官邸,警察厅等政府机关,杀死了内阁大臣前首相斋藤实,天皇的侍从也被打成重伤,叛军占领了陆军省,参谋本部,国会等首相官邸,要求陆军上层对国家进行法西斯改革,他们试图通过军事政兵变建立军部法西斯独裁。

但是这件事却触怒了天皇,天让人想到的是,皇下令平叛,几天时间,双方经过激烈斗争后,叛军被平叛,军部严厉的处理了相关人员,前后审判了两个多月,在这期间,有两名军官自杀,17人被判死刑,其余人员根据不同的罪名进行了审判。



此后,“统制派”开始对“皇道派”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掌握了军部的主导权,而没让人想到的是,“皇道派”政变时的目标,军事独裁和法西斯化,反而在政变失败后被“统制派所实现”。

日本军部在国内推出了一连串的反动措施,压制言论自由,迫害进步人士,加紧镇压日本人民,(当时日本军人的待遇比普通人高了不知几个档次,普通人基本就是水深火热,据说是因为军人心里有愧疚才发动政变)对外加紧侵略东北,先是制定了广田三原则,而后又通过了让河北山东,山西,察哈尔实现特殊化,达到以华治华的目的,意图让华北脱离中国,成为第二个满洲国。



通过二二六兵变,日本进入法西斯独裁,确立了依靠天皇统治机构,建立军事法西斯独裁来进行国家的法西斯化冲刺,把日本这个国家体制完全纳入战争和法西斯轨道,加速了侵略步伐。

10

看了看多数的评论都是不说人话,或者在百度上复制粘贴.

我想从中国人看的懂的角度谈226兵变,但是讲226之前必须要前提做一些铺垫

从古到今中国的带兵者都明白一个道理,开疆破土时期,必须要给底层士兵最大的局势决定权,无限激发出他们兽性.攻城略地的战争靠的是士兵的血性!一个严格遵守纪律的部队往往敌不过一群“狼”.

日本军国主义确实在日本侵略亚洲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日本人少资源少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想靠有限的军事力量获得胜利.底层士兵的战争意志力起到了关键作用.日本统治阶层早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早早在国内做各种政治动员,家家都以有人出征打仗为荣,年轻人的理想都是上战场!邪教一样洗脑教育,进而神化天皇的神权力!跟随神(天皇)战死后同天照大神一起升往天国!在这种大氛围下日本陆军出现了皇道派和统治派,两个派别都希望获得天皇“神受”的效忠权!进而获得对军队和国民的统治权!

其实皇道派和统治派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皇道派只效忠天皇,统治派还多少讲一点规矩.国家大事小情至少要开个会决定才行.两个派别为了争夺帮天皇读奏折的权力,斗的不可开交.226事变就是在这个时候爆发.

说一点能听懂的话,皇道派的一群底层军官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进入了日本各个议政大臣的官邸,杀了这些有机会在天皇面前说话的人.杀人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这些老臣有机会在天皇面前说出不利于军人的话,从而影响天皇的抉择.

这个过程太多人说了,不用再论述!这些大臣被杀后,天皇抓了几个替罪羊,草草收场.要说的是天皇并没有对“叛军”一查到底,严厉惩处.这其中很耐人寻味!说到底大战将近,战争需要这些打了鸡血的疯子们!所以天皇只能板子举的高高的,但又轻轻的落下!至此天皇已经传递出一个明显的信号,军人只要是“忠君爱国”的,做任何事都可以原谅!此事过后政治走向完全被军人控制,此时“军国主义”四个字正式命名!军人操控国家命运.

可以说天皇是被裹挟的,同时这只被野兽训练成熟了的日本陆军,也开始反过来牵制天皇,牵制日本政府,甚至牵制日本军方高层.再也没有一支铁链能把它拴住了!后续的发展我们看的,日本关东军底层军官完全不听日本上级领导部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炸死张作霖就干!芦沟桥事变想干就干!完全不听上层的安排!

正是这般军国主义疯子部队,拖垮了日本.把亚洲人民拖进了深渊,其中也包括日本人民!二战日本的失败是必然,但这些军国主义疯子让这个失败极速加快!

日本军国主义起初只是一直被训好的猎犬,看家护院,带出去打猎.为了让它和野兽搏斗慢慢的把它训练成了狼,越来越野.到了最后已经再没有铁链能拴住它.只能跟在它后面追着跑!自己为了喂饱它已经快卖血割肉了!最终被这只野兽一起拽进了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