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战场上卫生员带什么枪?

战场上卫生员带什么枪?

2020-10-02 19:33阅读(70)

战场上卫生员带什么枪?: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卫生员没有一定,一般都是携带部队里面最普遍的枪,打得激烈的时候:-卫生

1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

卫生员没有一定,一般都是携带部队里面最普遍的枪,打得激烈的时候拿到什么枪就用什么。80年代中越战争时期,我军曾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老山前线著名的战斗英雄王国安,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当时某部排长王国安防守的无名高地,孤立前出,是阻止越军犯我老山的第一道大门。这里离越军前沿哨位非常近,距离不到10米。身后是被越军炮火严密封锁的开阔地,物资运送和兵员增援都很困难,只能靠电话和无线电同指挥所保持联系。前线官兵都管这块阵地叫“独立王国”。

王国安便是这个“独立王国”的“国王”。他带领自己的排守卫这块阵地长达90多天,击退越军的偷袭和强攻达上百次。尤其是1986年7月19日,越军向我军前沿阵地发动大规模攻势,双方的炮弹在头顶不断飞过,天空中一片红光,这成为当时老山前线少有的鏖战。来自四川江油县的王国安用一口浓重的四川话指挥战斗,越军两次攻到排指挥所洞口,都被王国安带着卫生员和通信员给打了下去。

高地上的1号哨位,表面阵地一度被越军占领。战士韦昌进身负重伤,被堵在炸塌的猫耳洞里。韦昌进用报话机呼喊炮火支援,王国安不忍心让炮火炸自己的战士,结果韦昌进在报话机里大吼:“排长!你还要阵地吗?赶紧叫开炮啊!”打到下午,全排没有负伤的官兵仅剩十几人。而王国安沉着指挥,越战越勇。最终,我军赢得了战斗的胜利,越军在前沿阵地仅丢下的尸体就有180多具。

还有著名的战斗英雄江玉平,他的事迹曾感动了整个老山前线。1986年5月31日,前沿某高地告急,我军组织突击队火速增援。某部班长江玉平率十几名突击队员向“百米生死线”冲去。江玉平冲在最前面,一颗炮弹飞来,他的左腿被弹片齐齐削去。他拒绝了战友们的抢救,催促大家在“百米生死线”上绝不可停留,自己掩护大家冲过去。

在江玉平的掩护下,突击队冲过去了。江玉平昏迷了好一会儿,又被炮火震醒。往后爬70米就是战地包扎所,可以保全生命。往前爬则是血战中的前沿高地。江玉平没有犹豫,一寸一寸向前爬去。

爬行过程中,江玉平的右脚又被炮弹炸断。但他仍继续爬,200多米的距离,被江玉平染成了一条血路。几个小时后,双腿都被炸断的江玉平终于爬上了前沿高地。此时他双腿断处露出白森森的骨头,战士们看得全都流下了眼泪。

江玉平表示,自己曾在这块阵地上坚守过,熟悉情况。他用微弱的声音向新接防的战士们交代了雷区的位置,越军经常偷袭的阵地缺口,哪里还存着几箱万分危急时才能使用的手榴弹。交代完这些,江玉平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牺牲在前沿阵地上。

这些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让我们记住英雄的名字,永远不要忘记。参考资料:两岳雄师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2

我亲自参加了两次战斗,我又是连队文书兼军械员,卫生员基本上和我在一起,所以我有发言权。

开始我们是82无后座力炮连,除专业炮之外,没有战斗,平时的配置,战士有冲锋枪,连队干部都是手枪,星期天擦拭武器,往往连部兵,通迅员,卫生员,文书都要帮连首长擦枪和背枪。

战时我是营部文书,在广西龙州水口关扣茅岭战斗时,我们是这样配置的,其他不说,只说营部兵,通迅员首长背冲锋枪和手枪,营部除卫生员外一般配个医生,卫生员和医生配备手枪和匕手,战前卫生员和医生负责培训战场自救互救等。战时文书和军械员分成两个人了,我是文书专门把决心书,誓言,血书,遗书,装进档案及把连队干部战士遗物打包后,用一白布条把每个人通信地址写上。除保管档案外,我还保管信号枪,指挥旗,军用地图,接收司令部通知通报,报告人员伤亡,武器弹药消耗情况。

因为我们是炮击越南,卫生员虽然有手枪,但没机会用到

3

通常来说,战场上的卫生员是没有配枪的,因为根据国际法来说,卫生员需要佩戴有专门的红十字标志,证明自己属于非战斗人员,按照国际法的规定,对于配有明显红十字标志的人员和设施等等是不能够攻击的,也因此,卫生员没有标准配枪的问题。

当然了,实战当中,卫生员等等也可以有机会使用武器的机会,不是所有的交战方都执行国际公约,但是他们没有什么专用枪械,只能说从现有的枪械当中选择一款,认为自己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使用了,在作战当中呢,卫生员不担负什么作战任务,主要就是抢救伤员等,这属于救死扶伤。没有要求卫生员投入战斗的,也因此不给他们专门编列武器编制是正常的,只是在枪械富裕的时候,才可能会给他们临时加配一些武器,可以说有什么可以配备什么。

4

战场上的卫生员不会携带枪支。因为,卫生员携带枪支,就意味着必须少带救护器材和药品。虽然,战场上每个战士都携带了急救包和止血带,连队也会让各班分担一些急救用品,但主要的器材和药品,还得靠卫生员携带。

那么,战场上的卫生员靠什么自保呢?通常情况下,卫生员都与大部队在一起,所有人都会自觉保护他。但遇到特殊情况,卫生员要单独行动时,一般会带上几颗手榴弹应急。有的卫生员,为了便于行动,减轻负重,往往只带一颗手榴弹,说穿了,这颗手榴弹就是用来与敌人同归于尽的。

5

看了十几个回答都是说什么卫生员不能佩戴武器,我是真的看不下去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在我所参加过的四次维和任务和一次海地反毒实战中,卫生员佩戴的武器跟一名班用突击手的武器一模一样。装备单兵制式步枪加医疗急救包,班长级别以上的装备步枪和手枪。下图是中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医疗分队任务现场,各位看看手里拿的是什么。

卫生员这种叫法我只在电视里看到过,实际上的称呼应该是医护兵。医护兵有几种,

1 在驻地医院的医生,基本都是军官,但也有配备武器,单兵制式步枪,手枪都有。虽然有联合国法案规定,交战国不得攻击对方医院,学校,医院,平民。可是大多数战争是不管你那一套的,看很多回答都拿日内瓦公约说事,我想说到了真正的战场上,难道你还能去拿日内瓦公约跟叛军说事吗?那些反政府武装分子专门攻打医院,抢药品,在非洲很多国家药品比黄金都贵,一瓶抗生素能换把反坦克火箭筒了。

2 班用战地医疗兵。这个兵种只要你在部队通过了战地医护训练课程就可以拿到资格,我本人就有,出任务的时候跟班里一起行动,在手臂上套个红十字就可以,也有很多国家的觉得红十字太显眼,破坏迷彩的整体隐蔽性,为战地医疗兵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而取消掉了红十字臂章。在战地医护课程里要学1-4级的急救,每天还要负重50公斤跑5公里(多为肩抗),学习掩护射击,队形,和各种医护知识。下图为战地医疗兵。

3 战地医疗队。

隶属于各个陆军团部的医疗分队,比如工兵团医疗队,步兵团医疗队。在战争时主要负责战地现场的抢救,伤员的撤离。他们不但有制式班用武器,而且配备医护装甲车,武装直升机等机械化装备。当代战争中的医疗兵,可不是二战那时候的被日军称为活靶子的医护人员了,都是争分夺秒一边打仗一边救人。在全球军人职业化的今天,很多国家职业军人没有一个是非战斗人员,每一个士兵,每一个职业都要接受战斗训练,并通过测试。包括文书,汽车修理兵,医务兵,伙食兵,在部队超市里收银的兵,网络通讯兵,只要是士兵就没有不会打仗的,先学战斗技能在学职业技能。下图是中国驻马里步兵团战斗医疗分队。

6

战场上的卫生员其实不用带什么枪的,也基本上没什么时间开枪。如果一场战斗到了连卫生员都要开枪的地步,那只能说明战场形势十分危急了,这个时候的卫生兵,应该是手头有什么枪就用什么枪了。

卫生兵虽然不是以毙敌为目的的战士,但他们一样是我们应该尊重的英雄。我给大家讲一个卫生兵的故事。



(卫生兵)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第40军120师某营卫生员张炳福随着志愿军奉命入朝。这时正是“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吹嘘让美军回家过圣诞节的那个时间点。

120师在入朝的第三天,就和南朝鲜军交上了火。当时南韩军队的一个营就在120师左侧二十公里地左右,志愿军决定利用夜晚突袭,将敌人这个团吃掉。志愿军战士跑步从山路摸过去,只见路上停了几十辆汽车,南韩部队正在睡大觉。志愿军迅速占领了山头高地,战士们冲下去,把敌人一个营都消灭了。这一仗,志愿军就缴获了100多辆汽车。可惜当时没几个人会开汽车。战斗结束后不久,美国飞机就来轰炸,这些汽车全被炸成了废铁。这是卫生员张炳福第一次参加战斗。


(离休后的张炳福)

在二次战役时,张炳福的那个团奉命攻击敌人一个高地。守卫这座高地的是联合国军的一个土耳其加强连。为了能及时救治伤员,上级命令将前线的急救所设在距离高地不远的一个坑道里,张炳福和其他卫生员、担架员藏身其中,这个坑道的出口距离敌人只有三四百米。

清晨六点,志愿军利用炮火向敌人高地进行了轰炸。但由于我军炮火威力有限,半个小时后,敌人阵地上的上百门炮一齐向我军开炮,炮弹遮天蔽日。急救所的两个出口都被炸塌了,连里面的蜡烛都因为缺氧点不着。

(卫生兵)

在炮火停熄后,我军对高地发起了冲锋,卫生员张炳福带着担架员跟在冲锋的战士身后。在敌人的火力下,冲上去的战士不断倒下,本来由两个担架员抬一个伤员,变成一人负责一个伤员。张炳福将一个个伤员用背包带绑到背上,爬回坑道。

在一次冲锋中,两位担架员刚背着伤员返回时,敌人的炮弹刚好落在他们身边,两个同志都牺牲了。”张炳福在战地急救所坚持了两天,救治了很多战友,但还有很多战友牺牲在坑道中。到志愿军攻克了这座高地时,几十平米的救护所内,堆满了牺牲的战士的遗体。


(卫生兵)

120师的这个战地卫生所,在此战中一战成名,被评为“救护英雄卫生所”。张炳福也荣立了个人三等功。

还有一次,张炳福所在的营奉命穿插到敌人的心脏地区,发现了敌人一个炮兵阵地。营长亲自带着两个连下去消灭这个炮兵阵地。这场仗一直打到天亮。敌人的炮兵阵地有一个警卫连,装备了轻重机枪十余挺,我军伤亡很大。作为卫生员的张炳福在敌人的子弹中来回穿梭,将一个个伤员背到隐蔽的地方救治。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他抢救了6、7名战士。战斗结束后,张炳福又被记三等功一次。

在朝鲜战场,张炳福跟着尖兵排向前运动的时候,曾被子弹打穿过大腿,休养了一个多月。养好伤后,他又返回部队,救治战友。他说,他早一天返回战场,就有可能挽救一个战士的生命。美国飞机大炮很多,我们的战士特别容易受伤,如果得不到救治,牺牲的几率很大。


(帐篷医院)

这位英雄的卫生兵,不但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部队,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也都先后参了军。张炳福说,他们家与部队血肉相连,只要张家有人,就会一直投身绿色军营,为保卫祖国献一份力量。

离休后的张炳福现在儿孙满堂,过很幸福。虽然他是一个卫生兵,没有亲手杀死过敌人,但他的事迹也应该被我们记住,受到我们的尊重。

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根据日内瓦公约,医疗人员不得携带进攻性武器,必须佩戴红十字标识,不得参加任何战斗。

但是,由于普遍存在的屠杀医疗人员的现象,公约又规定医疗人员可以携带自卫武器(比如手枪或者匕首),用于被袭击时候的基本自卫。

自然,如果医疗人员持武器主动攻击敌人,那么公约瞬间就会解除,敌人会把医疗人员打成筛子。

在二战的西线战场,英法美德是有默契的,双方作战是都不向军医射击。原则上,如果地方士兵受伤后倒在双方阵地中间,双方军医都可以去救人,不会被射击或者俘虏。

为什么?

因为这是一种对等的战争,双方都留有余地,不要赶尽杀绝。

其实,战场上大部分受伤,只要抢救及时都可以脱险,不会造成死亡或者残疾。

对士兵来说,这是极为重要的,谁不想活呢。

德军不射杀英美法医疗兵,英美法也不射杀德军医疗兵,这样双方伤员都有机会活下去,是对等的。

然而,此举在东线无效。

苏军被德军打红了眼,哪里还管什么医疗兵,只要会动的穿制服的,一律开枪开炮。

德军也是一样,射杀苏军的医疗兵。

然而,在中后期这种情况有所变化。主要是,苏军由于伤亡太大,医疗兵很多只能由穿裙子的女兵充当。

这种情况,有些德军部队仍然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开枪,但有些德军部队则手下留情,主要德军认为对女人开枪并不光彩,宁可抓活的。

自然,由于存在种族歧视,苏军女护士被捕后也不会遭到德军性侵,基本都是直接送到后方集中营。

但太平洋战争就不同了,日军专门对着美军医疗兵开枪。

甚至美军医疗兵去救治阵地前日军伤员时,日军伤员竟然引爆手榴弹同归于尽。

今天的医疗兵也是如此。

通常不携带武器,或者携带手枪、冲锋枪或者短卡宾枪之内,有枪也不会用,除非受到敌人的攻击。

8

前几年上映的《血战钢锯岭》还记得吧,里边的军医德斯蒙德·多斯就因作为基督安息日会信徒,因此拒绝持枪上战场并救下数十名友军而闻名。但实际上医疗兵通常时候还是会携带武器以自卫的。

以美国为例,二战时美国在欧非战场的医疗兵通常携代M1911手枪,但不带的比例也很大,因为自打1864年第一份日内瓦公约就规定了医务人员不属于战斗人员,向其开火将被列为战争罪,德国人相对来说比较遵守这个规则,因此看到手臂和头盔上有红十字的医疗兵都不会开枪,因此带不带武器无所谓。(一般来说,空降兵中的医护兵基本都会带手枪或者M1卡宾,但如果医护兵用武器参与进攻,则不受日内瓦公约保护)

而太平洋战场这边不一样,日军还特别喜欢瞄着带十字的医护兵开火,他们认为这样更能打击美军士气,因此海军陆战队的战地医护兵干脆就不带标识,这个细节在钢锯岭中有体现。而且太平洋战场的医疗兵更多的是携带M1卡宾枪参与作战

总的来说,由于医疗兵的特殊性,他不能作为被攻击对象,但得看面对什么样的敌人和处于什么样的战场环境。像日军这种无视规则的,那么医疗兵必须兼任战斗人员。

或者说像一战那样毒气什么都用上的,医疗兵也必须配备武器以自卫。

9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一般根据日内瓦公约,战场卫生员禁止带武器,这个不存在什么可以带自卫武器的说法?什么叫自卫武器?六四小砸炮就不能主动开枪?不能打死重机枪手?不过说这问题复杂,到不是说这个,而是战场上“卫生员”本身就很复杂,情况很多,一种是红十字会卫生员,同一个战场就可能有第三方中立红十字会卫生员,敌对双方各自的红十字会卫生员,有可能谈的拢,三方统一行动,也可能谈不拢,各自行动,这是民间和平性质的组织,是绝不会带武器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般双方为表示风度,也不会故意朝红十字成员开枪,还会尽力保护和避免误伤,用不着卫生员自己带带武器。

如果一旦出现某方故意朝红十字(或红新月及类似性质的组织)开火的情况,红十字组织也不会战场还击,只会全部撤出战场,然后在舆论、国际支援方面作一些回击。还有一种卫生员,就是交战双方各自的野战医院派上来的卫生员,这种时候有军籍的医护人员为主,也有可能会有临时征用的地方医护人员,这些卫生人员,哪怕有军籍,因为不是专职战斗人员,培养方向不同,可能会比普通民众更了解熟悉一些武器,但也仅此而已了,真让他们拿着武器自卫,实际意义也不大,一般是派警卫部队予以保护,像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南就有特工渗透过来袭击我野战医院,杀伤我医护人员和伤病员的战例,能怎么办呢?只能在战场上严厉回击,自己更加注意严密保护而已,负责战斗的警卫部队都没能防住,医生护士拿武器就能自卫了?

同理,这种野战医院派出的卫生员,真的也只能指望对面有素质点,有底线点,要打的话自己带什么武器都不好使,哪怕能有兰波的本事抱着重机枪上战场,人家还有高平两用机枪收拾你呢。痛苦的是这种卫生员,不能像红十字会的卫生员一样,有被射击情况就退出战场,他们同样是军人,在枪林弹雨下,也要救护自己的战友,那么对于他们的保护,最好的只有争取战场主动权,尽快尽早把会威胁到他们的敌人消灭或打跑。不太了解外军这方面的情况,不过在战场上我军是还有第三种卫生员的,我军基层部队里本身就有卫生员,他同样也是战斗人员,只不过在战术分工上,他需要多学习战场救护,在战斗时要在战斗一线第一时间救护受伤战友,这就是个背着急救箱的战斗士兵,他背的急救箱上会有红十字标志,但他本人身上不会有显著的,给对面看的红十字标志。

因为这个战斗人员要背急救箱,一般会配备轻便一些的冲锋枪,当然,现在我军也有条件给一线战斗步兵额外配备自卫手枪了,卫生员自己愿意的话也可以多带一把手枪,或者干脆只带手枪,这个到没有听说有具体的硬性规定,看个部队自己有没有要求,以及卫生员自己习惯了。

10

在法卡山前线阵地,我排配有一名卫生员,我们是玩得很好生死兄弟。卫生员在战场上一般不带武器装备,主要辨识方法是医药箱上印有白底红字。按战场要求,救护人员应该戴有白色红十字标志袖章,或在钢盔上印有红十字标志。按国际交战规则,在战场上,任何一方不可以攻击抢救伤员的医护人员,不可在厮杀得疯狂的战场上,没有人去遵守什么国际交战规则,凡是在敌方阵地出现活动目标时,任何一方都会开枪击杀。战地卫生员不但在战场上救护伤员,有时还会在关键时刻护送危重伤员往后方战地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卫生员会配备防身武器装备,手枪或手榴弹。图为卫生员王金林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