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农村扶贫进入攻坚阶段,先扶志还是先解决温饱问题?为什么?

农村扶贫进入攻坚阶段,先扶志还是先解决温饱问题?为什么?

2020-10-01 11:31阅读(81)

农村扶贫进入攻坚阶段,先扶志还是先解决温饱问题?为什么?: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一个人最根本要有上游的动力,否则靠吃低保来解决温饱,永远也只能是

1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一个人最根本要有上游的动力,否则靠吃低保来解决温饱,永远也只能是低保。

2

我认为应该先解决温饱问题,吃不饱穿不暖,他哪里还有心思听你的大理论,即使非要给他讲,他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点效果也没有。

如果先把温饱问题解决了,让他看到效果,看到加紧干的实惠,看到希望,此时再给他打气鼓劲,就会焕发出干劲,动力自然就有了,所谓的志也会逐渐落实到行动上,不用别人督促也会大干一场,顺利脱贫致富。

3

农村扶贫进入攻坚阶段,解决温饱问题与扶志要同时进行。

这就要求必须想方设法让有劳动力能力的贫困户树立起发家致富的信心,真扶真干真脱贫。

目前来说,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基本都已经不成问题,贫困户面临的问题是发展和避免返贫的问题。而这一部分群体主要是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基本上都纳入了兜底保障行列。

因此,扶志,培育贫困户的自力更生能力就非常紧迫。

一是要转变扶贫思路,由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变过去的给钱给物为送知识找项目帮就业。

二是要增强贫困户致富信心,激发其自我发展的动力,通过讲典型,树榜样,解难题,保障其产能销,劳有酬,切实消除贫困户的顾虑,鼓励其勇于尝试。

三是充分发挥帮扶主体作用,也就是发挥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村负责人等的合力。

要因人因户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根据其实际,提供养种植项目、务工等扶持,主要是资金、物资、渠道、技术等扶持

不愿外出的在本村发展鸡、鸭、鹅、猪、羊、牛等传统养殖,以及特种养殖,发展庭院经济、设施农业、文创农业等种植业。

愿意外出务工的,可以协调用工企业、合作社等优先使用贫困人员。

通过这样的措施,建立其贫困人口的综合保障网,才能解决贫困问题。




4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收官之年,是精准扶贫结“硬账”最后一年,其实,这类问题在这个关键时期、关键节点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既然提出了问题,就直面回答一下。

  无论是脱贫攻坚阶段,还在精准帮扶初期,扶贫必须先扶志。有志才有向,有志才有力。作为贫困户首先要在志向上立志,有志向、有志气,才能具有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有了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才能克服贫困带来的心理阴影,才能增强消除贫困的能力,何况攻坚阶段已不存在温饱问题了。经过近几年的精准帮扶,国家“两不愁三保障”扶贫政策的落地落实,加之各类帮扶对象对应政策的享受,温饱已经得到彻底保障,扶志就是让他们消除“等、靠、要”的思想。所以说,扶贫必须先扶志。

  在扶志的同时,还必须要扶智。一要扶志二要扶智。扶志是让帮扶对象先立志,有志气。扶智是他们有脱贫的思想、有脱贫的技能,有脱贫的智慧。扶智就是通过劳动技能培训,提升他们就业的能力,使他们主动积极参与社会性劳动。通过专业化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一方面让他们主动参与,另一方面为他们牵线搭桥,通过就业增加收入。

  农村扶贫进入攻坚阶段,先扶志还是先解决温饱问题?为什么?因为不扶志在温饱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扶贫不扶志,从根本上无法得到长期稳定的脱贫。所以说,扶贫扶志和扶智,才是精准帮扶的核心和重点,扶志才是真正意义上帮扶。

5

从理论上说是先扶志,但对于那些身居边沿山区,又没多高文化,交通极不方便的地区的人们,小孩读书早上要走几小时山路,爬悬梯才能到学校,纵然有鸿鹄之志,又有什么用呢?出了大山就不知所措,单有志向在偏远地种粮植果树,丰收了也只能自己吃。还只能解决温饱,不能富。脱贫仅是数据而已。

我认为先要迁移到使他们能立志和实现志向的地方,学技术,懂科学,还要有专门的机构为他们导航,服务,这不是一个阶段就能完成的,而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6

这个问题没必要纠结,小当家认为这个问题并不冲突原因如下:

一、若贫困户温饱都成问题,那还谈什么扶志,首先就要解决其温饱问题,只有吃饱穿暖了在谈发展。确因家庭成员身体原因无法劳作,建议向有关部门申请相应补助。



二、若贫困户温饱没问题,那就要深究其贫困原因,是没有技术?懒惰?或是找不到工作方向。这就要引导其解决就业,从根源上改变其思想,要让其认识到富裕只能考自己勤劳的双手。没有技术可以帮助其到技术培训班学习,找不到工作可以根据其特长引导其就业。

总之,人只要不懒就能脱贫致富。请关注点赞!

7

农村扶贫进入攻坚阶段,先扶志还是先解决温饱问题?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扶贫重在扶志!解决温饱只是手段问题,解决贫困户致贫原因,帮助贫困户真正脱离贫困才是实质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贫困户致贫原因,帮助贫困户脱离贫困呢?这又得回过头来说了。解决贫困户温饱,从一定层面来讲,就是帮助贫困户解决一时的吃穿问题。国家只要拿出一笔资金,交到贫困户手中,就能化解这个问题。但是,国家不可能永无止境的拿钱出来养活几千万贫困户。因此,要彻底解决贫困户家庭温饱问题,让贫困家庭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就必须要从贫困人口的思想入手,让贫困户彻底转变固有的等、靠、要观念,树立起自我提高,自主发展,勤劳致富的思想意识,引导贫困户通过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创造财富,真正摆脱贫困。

所以,这就要回到扶志上来了!我认为,扶贫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贫困户证明自我价值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而在脱贫攻坚阶段,首要任务就是要扶志。

1.扶志,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依赖意识。这些年,国家对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政策层出不穷,资金源源不断,一些享受到政策红利的贫困家庭,不仅不把握机会,改变慵懒散的恶习,反而变得更加依赖国家政府,守在家里等靠要。

只有扶志,才能帮助贫困户认清自己。以前有的村,不仅贫困户慵懒,就连带领贫困户脱贫的村两委也是软弱涣散,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领头雁都懵的,又怎么立志脱贫。

而今,我们可以惊喜的看到,全国上下正以扶贫先扶志的思想作为准绳,电视上、报纸上不停的讲,贫困村会议上村社间不断的说。贫困户的思想意识已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2.扶志,能给贫困家庭带来致富的希望。以前,一些贫困户坐吃山空,守着家中那点粮食,按部就班的过着困难的日子,还总是给自己找借口:‘我这辈子本就命苦;我们村子本来就穷;我又没技术;我没钱没办法。’ 实际上很多贫困户并非没有智慧和劳力,而是好吃懒做。

我在贫困村待过一段时间,一些帮扶单位为了扶持贫困户,按照贫困户意愿送去鸡、鸭、猪、羊供贫困户发展小型养殖业,结果,很多贫困户养着养着就声称养不好,养死了。其实,真实的原因是,少量鸡苗死亡,多数则是将鸡鸭猪羊卖给本村或邻村的村民。既省去养殖的麻烦,又直接拿到现钱。如果这样长此以往,这跟直接拿钱给贫困户解决一时温饱有何区别?

因此,扶志才能真正让贫困户动起来,要让贫困户深切体会劳动光荣的荣誉感。一些贫困地区开展五星评比,如卫生文明户,懂法守法户,勤劳致富户等,就大大增强了贫困户的个人荣誉感,激发了贫困户劳动创收的意愿,也给贫困户自我脱贫致富提供了条件和希望。

3.扶志,能帮贫困家庭创造更多的财富。扶贫扶志,也是扶智、扶自,当贫困户通过提升认知,依靠自身智力和劳动力,赚取第一桶金后,自然会增加信心,激发更加强大的行动力。

我知道的1户贫困户,因病,缺技术致贫,以前有养猪的经验,也有意愿发展小型养殖,政策向其提供了1万元产业周转金,组织技术培训支持其发展,该贫困户年近70,但他没有放弃这个机会,也没想着拿钱不做事,他逐步建起小型养猪场,自己养种猪下猪仔,这两年,每年出栏生猪30余头,在非洲猪瘟期间也将猪场管理的很好,未受任何影响,家庭年收入大大提高,今年新冠疫情后,儿子也不外出务工了,留在家一起搞起养殖业。

可见,有政府帮助,有政策的支持,只要敢干真干,勤劳上进,就有更多机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总之,扶贫扶志,重在人心向上,坚守扶贫扶志第一位不动摇才能真正转变贫困意识,才能最终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你说呢?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有不同意见的请提出来一起探讨。谢谢!

8

  • 农村先解决温饱问题,总不能让人家饿着肚子,去谈理想谈人生吧?

  • 记得刚下村扶贫的时候,看到有点农户家里穷的一贫如洗,内心感到震撼。当地村干部说:角度不一样,你看到的是穷,也有人看到的是懒。

现在,农村里的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而且,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

咋样让穷的人家,保持起码的生活水准,衣食无忧呢?

  • 现在的扶贫,很多地方的基层,流于形式主义,喜欢做表面文章。没有真正的触到痛点、难点。

没有那个人乐于贫困,甘于贫困。一味的去给贫困户讲大道理,讲拼搏精神,并不能解决他们当下的贫困。

很多农村的贫困户,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就能致富的。有点老弱病残,有的不知道如何寻找致富门路。

先帮贫困户填饱肚子,再谈美好未来。扶贫不应该单单停留在把房子粉刷成白墙,打扫打扫卫生。

@酒品村官 ,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9

   大家好,我是乡村意景,感谢邀请,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随着贫困标准的上调,贫困人口数也大幅提升,贫困问题是当今中国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拿湖南来说,最近10年,按人均纯收入865元的低收入标准,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由373万人减少到146万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27万人。根据新的扶贫标准,我省XX年底还有908万贫困人口。如何解决贫困问题已成为当前面临的热点问题,为更好解决贫困地区的实际问题,结合永州市“四深入两结对一测评”活动,我们通过:“专人驻村”“实地考察”、“座谈讨论”、“结对帮扶”等方式对江华瑶族自治县大石桥乡鹧鸪塘村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针对现场了解的情况,从务虚的角度谈谈对“扶志”的思考。  从狭义的角度谈“扶志”  狭义的“扶志”更侧重经济上的扶持,从物质上建立农民的信心。哲学上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物质决定意识。管仲曰:“国多财则远者来,衣食足而知荣辱”;孔子育冉有曰:“先富之后教之”。有了最基础的物质保障,才能更好的进行经济建设。换句话说,只有在保证生存的情况下,才能去想怎样提高。那么我们如何从经济上来“扶志”呢?   一、物质基础的第一个方面——经济基础  俗话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何为基础,就是满足农民生活必须的水、电、路、气。  (一) 水。水是生命之源,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一方面要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增强农田对自然界的可抗性,实现农产品的稳“量”。以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方式在自然灾害的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一方面是农田水利设施;鹧鸪塘村的水利条件很落后,农田灌溉用水紧张,工作组已作好了水利设施的规划,年底二千米的主水渠和骨干山塘的改造两个项目将顺利完工。另一个方面是人畜饮水安全问题。水的质量直接影响身体质量。目前该村已建立完备的自来水系统,水源来自地下水,入户率达100%。

10

你好,我是潮汕阿群,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土地流转,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医疗和养老金制度试点,农村水,电,路,煤气,住房和信息化建设有所增加。 快速的变化,生活环境的改善等在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超过6,600万贫困人口稳定摆脱了贫困,朝着美好的新生活迈进。 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对现状感到满意的穷人,尤其是这三种类型的人,他们已成为缓解贫困道路上的难题。


1个人有工作能力,但无所事事,不考虑进步。 最近在互联网上看到了一条新闻。 一位扶贫干部向他帮助的贫困家庭送去了大米。 这个贫困的家庭打麻将时说:“我家有很多人,一袋米饭就足够了。吃吗?”。 现在,住在城市的孩子们知道,如果看到人们在外面乞讨,如果肢体健全,他们绝对不会施舍。 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为什么不靠自己谋生,为什么他们一无所获呢。


2个人是刻板的思想,失去斗志并专注于“等待需求”的人。 这些人认为,减轻贫困是干部必须做的事情。 如果我不能摆脱贫困,那你就不会有所作为。 这类人主要是由于对扶贫政策的误解,使该政策成为现实。 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试图改变,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失败,导致生活不如以前,因此他们灰心丧气,最终不得不依靠救济来生活。


3个人是假的“贫穷”人。 任何减轻贫困的人都知道,对于贫困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分类帐。 应该说,这些书基本上反映了贫困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是“包容”和“除名”的基础。 但是,实际上,许多村干部认为扶贫账簿实际上就足够了,因此不需要那么详尽。 因此,对于收入水平接近贫困线标准的家庭,只要释放村里用来计算账户的手,他就会被“摘牌”,一旦手紧,他就会被“摘牌”。 而且,在某些地方,情况被故意隐瞒,救济被欺骗。


对于第一类人,他们必须从简单的“给予”变为“付出”,并附加奖品。 例如,如果您实施一项劳动奖酬计划,您将赚取100,我赢了100,您赚了300,我将奖励300,而如果您没有赚钱,您将不会获得奖励。 或实施带薪救济服务,如果您四肢健全且身体健康,则必须完成所需的某些任务或公共服务才能享受政府救济。 针对第二类人,要做好思想工作,首先要热情支持。 一些贫困家庭的文化和技术水平较低,信息来源很少。 他们通常在市场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并严重挫伤了他们对劳动的热情。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对自己的努力是否会得到回报没有信心,他们质疑“努力致富”这个简单的概念。 最容易针对第三类人,公开宣布,完善账簿,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获得所需的帮助。

以上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