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胤祉一直潜心学术,夺嫡时也支持雍正,为何仍被雍正下黑手?

胤祉一直潜心学术,夺嫡时也支持雍正,为何仍被雍正下黑手?

2020-10-01 01:01阅读(66)

胤祉一直潜心学术,夺嫡时也支持雍正,为何仍被雍正下黑手?:胤祉是康熙第三子,平生醉心于学术,主持编撰了《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两部重要著作。胤祉

1

胤祉是康熙第三子,平生醉心于学术,主持编撰了《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两部重要著作。胤祉参与了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斗争,他告发大阿哥胤禔阴谋魇镇太子,致使胤禔被圈禁至死。康熙四十八年,胤礽复立为太子,胤祉晋封诚亲王。胤祉并没有支持雍正(胤禛)夺嫡,虽然他跟胤禛的关系较为亲近,也不跟八爷党相互勾结,是自成一派的角色。在康熙晚年的夺嫡之争中,胤祉跟胤禛一样,从不表露对帝位的觊觎之心,而是埋首书房之中,主持编撰书籍。这恰好印证了“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最高准则。

康熙对胤祉颇为喜爱,他不仅学问精深、涵养得体,而且骑术精湛、箭术超群,可谓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胤祉与太子关系亲密,一直以来没有犯过大的过失,仅在康熙三十八年敏妃过世百日内剃头,由郡王降为贝勒。么雍正继位后为何会对向来循规蹈矩的胤祉下黑手,将他囚禁至死呢?

胤祉的获罪缘由主要有三点:一是替废太子伸张正义;二是索取贿赂;三是在胤祥丧礼上迟到和毫无戚容。

胤祉与太子胤礽关系亲密,与胤禛、胤祥起初同为太子党成员。因为这层关系,太子第一次被废时,康熙召胤祉亲自问询,事后说:“胤祉与胤礽往日虽然关系好,然而却未怂恿胤礽为恶,所以不加罪于他。”太子被废后,胤祉打探到大阿哥胤禔曾在蒙古喇嘛巴汉格隆的指点下阴谋魇镇太子,向康熙做了密报。胤禔因此而获罪,被革除王爵,圈禁至死。不久后,太子复立,胤祉晋封诚亲王。

雍正继位后,对参与过争夺嫡位的兄弟区别对待,胤祉被打发到景陵守陵。雍正感慨地说:“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胤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诚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谓尽若辈之罪也。”我只有这么一个哥哥,对他有什么憎恨的呢?每个人都激将我要治他的罪,这番心思真的是不可理喻。可能也是我也不能够感化他,但他的罪跟其他人是不一样的。雍正二年(1724年),诚亲王世子弘晟因勾结八爷党而获罪,被削去世子之位。

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胤祉因向人索要贿赂,遭到弹劾。雍正痛斥其无人臣之礼,被降为郡王,把他的罪加在儿子弘晟身上,弘晟被宗人府囚禁。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在怡亲王胤祥的丧礼上,胤祉姗姗来迟不说,且全无戚容,反而面露喜色。庄亲王胤禄弹劾胤祉毫无人伦之礼,雍正下旨褫夺爵位,将其和家人幽禁在景山永安亭。雍正痛心疾首地说:“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诚亲王才堪大用,奈何他的心跟我不在一条线上,不得不弃之不用。

雍正十年(1732年)闰五月,胤祉死于禁所,雍正诏以郡王礼安葬。

胤祉千不该万不该在胤祥的丧礼上出现有悖人伦的举动,要知道雍正对老十三的礼遇之隆可谓古今罕见,赞誉他“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胤祉在胤祥丧礼上的举动被雍正认为是藐视皇权、目无君上,最后落得褫夺爵位,幽禁至死的悲惨结局。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

因为《雍正王朝》电视剧的大火,所以很多人把《雍正王朝》当作历史来看。所以说题主认为三阿哥胤祉支持雍正,应该也是受了相关影视剧的影响。所以把历史和电视剧弄混了,电视剧里,三阿哥胤祉最后有了好的结局,并没有遭到雍正的狠手。因为雍正登基以后,三阿哥胤祉是第1个下跪,承认雍正是新皇帝的,上朝的时候,三阿哥胤祉也是第1个下跪,要一心忠于皇上。所以电视剧中的印子不仅有了亲王的称号,而且还有了御前免跪的恩典。

其实历史上,皇三子胤祉和皇四子胤禛是有着激烈的竞争关系的。九子夺嫡的后期,皇十四子,皇四子,皇三子是最有机会登上皇位的三位。皇三子身边围绕着一大批文人,编书著作,将来步入政坛也是十分有治绩的能臣,比如说李绂。皇三子胤祉因为和废太子胤礽关系十分要好,十分得到康熙的喜爱。纵然太子第2次被废,胤祉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亲王称号,并没有被康熙疏远。所以皇三子胤祉一度骄傲到在自己的文人圈子里,以储君自称。所以题主所说的三阿哥胤祉支持四阿哥胤祯基本上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至于雍正为什么对三皇子下狠手,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雍正和皇十三子胤祥关系十分要好,康熙时期皇十三子胤祥的母亲章佳氏去世,皇三子非但没有按照礼法约束自己,反而在章佳氏百天的时候进行剃头,这件事不仅得罪了胤祥,而且还被康熙严厉呵斥。得罪皇十三子胤祥,胤禛作为铁兄弟自然也对皇三子存有芥蒂。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皇三子胤祉和废太子胤礽关系十分要好。所以雍正登基的第1年就将三阿哥胤祉发配去给康熙守灵。

真正到雍正动怒的是皇十三子胤祥溘然长逝,本来在替康熙守陵的皇三子胤祉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哀伤之情。不仅如此,皇三子胤祉还对当皇帝的弟弟十分不服气,对于雍正把自己罚在这里,内心颇有怨言,颇有微词。这件事被有心人四处传播,最终传播到了雍正的耳朵里。雍正一怒之下,夺了胤祉的爵位,由守陵改为幽禁。心里更加气愤的胤祉,在如此遭遇的人生打击下,没有多久就抑郁去世。

文/红雨

3

很荣幸回答到这个问题

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故事被多次搬上荧屏,也令大家耳熟能详,这“九子”分别是大阿哥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这“九子”分为“四党”,分别为“皇长子党”、“皇太子党”、“皇四子党”和“皇八字党”,最终以四阿哥胤禛胜出,就是雍正皇帝。

在“九子夺嫡”的前期和中期主要就是“皇长子党”和“皇太子党”之间的角逐,而“皇四子党”和“皇八子党”是后期才崭露头角的,这个三阿哥胤祉是“皇太子党”的重要成员之一,他的最大成就就是在康熙朝主持编纂了两部大书《律历渊源》和《古今图书集成》,这两部巨著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财富。而更出乎意料的是真实的胤祉可不是电视剧中那个文弱书生的样子,说到这,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清朝前期真实的皇家教育和亲子活动。

康熙皇帝教子方针

康熙大帝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明君了,他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做了很多大事,政务可以说是非常繁忙,但是康熙皇帝由始至终坚持教子,而他的方针是满汉兼修,以满文化为本,汉文化为用,同时每个皇子都要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走的是“满汉结合,文武并行”的路子,而经常进行的“木兰围猎”就是检验皇子们军事能力的重要活动,所以说做康熙的儿子是很辛苦的。

这些皇子们能文能武,满汉文化兼备,精通骑射,既学习治国之术,又研究兵法韬略,随便哪个都拿的出手,但是这也是“九子夺嫡”事情发生的原因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些皇子们各个都出类拔萃,谁也不服谁,所以按照“同性相斥”原理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

康熙朝皇子们的抱养制度

康熙大帝十三岁就做了父亲,可惜孩子夭亡,皇长子胤禵其实是皇五子,所以此时的康熙决定自胤禵起实行抱养,所以他带出宫让大臣抚养以杜绝皇子夭折的现象,而太子胤礽出生之时生母就因难产去世,于是就由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和康熙共同抚养,三皇子胤祉也是被送出宫被大臣抚养,皇八子是由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值得一提的是唯独“四阿哥胤禛”是由康熙皇帝和后来的孝懿仁皇后抚养大的,康熙曾说过“惟四阿哥,朕亲抚育”,而在早期的诸皇子之中,除了太子胤礽之外那数胤禛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最长了,那么在胤礽屡次被废之后,就近原则选择皇四子胤禛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关系呢。

皇三子胤祉和雍正之间的关系变化

在最初的“太子党”阵营中,皇三子胤祉和皇四子胤禛以及皇十三子胤祥是同一梯队的,在前期他和雍正兄弟二人也是非常亲密的。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皇三子胤祉是康熙所有皇子里面最优秀的,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文化方面,前文已叙,其次就事弓马娴熟,在史料记载之中,皇三子胤祉的武功是最为优异的,所以胤祉也很得康熙的喜欢。

而在康熙朝中后期,康熙皇帝外出都要安排年长的皇子们在京城轮流值守,目的是锻炼他们处理政务的能力,需要他们通过秘密奏折进行汇报,而负责秘密奏折的皇子就是皇三子胤祉,而此时的胤禛是在他领导下进行工作的,可见胤祉当时的地位要高于胤禛,说明康熙皇帝非常赏识他,这同样也是他能力的体现。

在一废太子前,其实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一度关系不错,甚至走的很近,这点电视剧里并没有演绎,但是他和八阿哥之间的区别在于四阿哥胤禛从不说太子的坏话,而八爷党们与之相反,四阿哥胤禛在一废太子时和大阿哥胤禵两人负责看管废太子胤礽,他发现康熙流露出悔意,而且康熙因为一废太子忧郁成疾,于是他就转奏皇帝,请求原谅胤礽,并且他和三阿哥胤祉一起带领皇子们照顾生病的康熙,此时的大阿哥却行“巫蛊之事”被告发,这就给了康熙恢复胤礽的理由,而正是这次一废太子事件,让康熙看到了胤禛的闪光点,自此才开始重用四阿哥。

在一废太子的时候,雍正和三阿哥胤祉是同一个战壕里的兄弟,三阿哥胤祉本身就和太子是死党,他为太子求情是出于个人感情,而雍正也许是为了博得父亲的喜欢才做的这件事。

但这些关系随着事态的发展又有了变化,这个皇太子胤礽真是不争气,他经历了二次被废,再也无翻身之日,而两次被废中亲情观念表现最好的二位皇子就是皇三子胤祉和皇四子胤禛,康熙日益看重这兄弟俩,所以在康熙后期同为亲王的两兄弟同时受到了康熙的器重,这点可以从协助康熙处理政事以及代替父皇参加祭祀等事情的次数上看出来,二人几乎相差不多,但是作为长幼而言,康熙发给皇子们的批示署名上皇三子胤祉是在皇四子胤禩的前面的。

而在后期的皇子之间的内斗中,雍正胜出,此时的胤祉并没有参与到其中,只是潜心修学,干自己的事情,因为作为皇太子党的成员,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势力,所以他选择了隐忍。

雍正继位后,先后铲除了威胁最大的皇八子党,而胤祉的长子弘晟参与到皇八子党中,在雍正二年被夺爵,因此事胤祉也受到了牵连,只是到了雍正六年才找到理由对他进行惩罚,不过后来又为他恢复了身份,此时雍正的眼中钉肉中刺就剩下胤祉了,大起大落之下同样胤祉对雍正铲除兄弟们的行为是不耻的,作为康熙众皇子中文武双全的他本身是看不起雍正的,他认为雍正心机太深,所以他同样也看不起雍正的铁杆小弟十三阿哥胤祥,所以在胤祥的丧事处理上,作为三哥的胤祉有一些不好的行为,这也就给了雍正一个办掉他的理由,最终夺爵将他和家人幽禁与景山的永安厅中,最后胤祉亡与此处,直到乾隆二年,乾隆皇帝才为他三大爷追谥。

结语:

胤祉才高气傲,在康熙朝后期和雍正平起平坐多年,也深受康熙喜爱,而胤禛是一个厚黑大王,胸有城府,善于隐忍胤祉长子与皇八子党走的亲密难道胤祉不知晓吗?雍正最恨的就是皇八字党,难道胤祉不知道吗?所以说皇子之间都是各怀鬼胎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皇帝的确是一个好皇帝,他在位期间勤勉为政,尤其是整顿吏治,铲除腐败最为出色,可以说在雍正一朝,政治非常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乾隆盛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本回答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

政治方面,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暂时不提。康熙帝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子女教育问题,体现出来的事件就是九子夺嫡,体现方式就是前期纵容,后期自己都无所适从。

这点,不能单单以忙于朝政一言蔽之,康熙帝工作勤勉不假,但说没有时间以父亲的身份对皇子们进行教育,这说不过去。

康熙帝有大把的时间可供利用,还有过无数次围猎和巡幸,在这些为时不短的活动中,完全可以在增进父子感情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对皇子们进行教育和互信沟通,根据史料,我们当然不能说康熙帝没有沟通,只能说他没有真正达到对皇子进行皇族教育的目的或说成果。

在教育问题上,从康熙帝为皇子们找师傅的情节就能看出,初始就是败笔,大家都知道康熙帝的学问不错,除非病得爬不起来一辈子从来没中断过对知识的汲取,而且每天还要抽时间学习西洋科学,即便赶往喀尔喀蒙古的半路也要西方教士不停的给他出相关微积分的题目,他好自己解着玩,天文、地理、自然甚至解剖学等西化科目他都学过。

以康熙帝的知识量,他有自负的本钱,但是第一天上课就揶揄老师,让所有老师都下不来台,这就为子女教育的缺失埋下伏笔,孩子们的模仿力是很强的,你吹得昏天黑地,把老师们羞得无地自容,是否想过孩子的感受,书还怎么教,孩子怎么管呢,即便表面恭敬,对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也会不屑一顾,他只会觉得什么尊师重道,还不就是个奴才,我爹当初如何羞辱你的,历历在目。

如果不懂避讳,总是在家说老师不好,孩子在学校就能把老师的话当放屁,而每天真正学习的时间,是集中在校内的,一旦造成老师不易管理,会耽误孩子的学习。遇到责任心强的老师还好,遇到不负责任的老师咋办呢,把孩子往墙角座位一塞,你爱听不听,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孩子就耽误了,这是家长和老师两方责任的双重缺失。

康熙帝自己讲了一辈子仁孝,胤礽可曾仁孝,自己讲了一辈子智慧,儿子中有几个真正有脑子的,只有胤禛配得上这个皇位,只有胤禛懂隐忍有智慧,只有胤祺会踏踏实实做人,这不是事后诸葛亮的说法。

就以现在能看到胤禩的资料为例,他真的够格“八贤王”的称呼么?不是他太强,而是胤礽太遭恨,个人品质糟糕透顶,佟国维、马齐等重臣死都看不上他,因为他们知道,一旦胤礽当上皇帝,全宇宙都要倒霉,佟国维这种皇亲都心颤,何况他人,而一废太子的时候康熙帝又不合时宜的释放了错误信号,这才造成局面越来越糟。

康熙帝在众多儿子中,胤祉一生与康熙帝沟通的奏折最多,而皇子府邸,康熙帝只去过胤祉和胤禛那里,胤祉高达18次,胤禛也有11次,其他皇子,一次没去。

看得出来,论荣宠,胤祉比胤禛更高一筹,但是康熙帝给予过这个儿子真正的皇子教育么?没有,只有隐瞒,让大臣说谎遮掩,胤祉当然更加肆无忌惮。

事实上,胤祉对皇储的觊觎从未停止,不过隐藏较好而已,只是手下的本事过于粗鄙,不小心漏了馅,胤禛登基后,胤祉虽然表面恭敬,其实一直不为所用,说白了就是不稀罕伺候你胤禛,如果他对胤禛是真心实意,或者就是单纯帮弟弟,哪怕仅仅达到胤祥的一半,胤禛都不会圈禁他。

胤祉赌气的原因还在于胤禛对其他夺权势力的铁腕清理,胤祉觉得胤禛对自家兄弟下手太狠,其实胤禩、胤禟各有取死之道,谣言造的满天飞,诋毁现任皇帝不该论罪么,他们还不是想把胤禛搞死。

胤祉心疼八爷党是因为他们倒了霉,可如果任由他们性子胡来的话,老四被暗杀、架空或者不断被质疑被辱骂,你这个做哥哥的又当如何呢,不掺和就两不相帮,至少也能保证基本安全,当然,更聪明的办法就是孤臣、忠君,你不需要知道他是胤禛,仅需知道他是皇帝就行了。

胤祉是有着历史错误的,胤禛不放过他也无可厚非,更何况胤祉有意拆台、怨怼了,夺嫡势力中,老三胤祉是独立的一派,初期他和太子胤礽的关系也比较莫逆。

太子初次被废的时候,康熙帝的态度并不坚决,匆匆废了胤礽之后,不久后就非常后悔,康熙的这种情绪胤祉、胤禛都能看出来,而胤祉更是为了胤礽,举报皇长子胤禔镇魇太子,让康熙帝觉得胤礽是受了诅咒,行事才会乖张诡异,当然,这也是借口,所以才让胤礽得以二次复立太子之位,对于胤禛来说,这很危险,如果胤礽真的吸取教训安下心来循规蹈矩,那胤禛就与皇位彻底无缘了。

专属铁杆年羹尧,胤祉也拉拢过,因此年羹尧还被康熙帝下旨革职留任,胤禔和胤礽双双圈禁,老三胤祉就成了最年长的“顺序继承人”,虽然只是个排序问题,但是却有着不小的希望,况且康熙平日对胤祉非常亲近。

“以储君自命”就是翘起尾巴的胤祉所留下的把柄,门下孟光祖没有按照规制,也就是没有开具相关工作事宜的介绍信就赶往各地搞串联,为胤祉收买人心拉选票,各地督抚倒还好说,连地方官员都不放过,影响面太大,满朝文武都知道了。

胤禛门下也有人搞串联,但用胤禛的话讲“真是前世了”,意思是,你真是我前世冤孽,“低调”如胤禛,他绝不敢纵容手下去干这种事,肯定要倒霉的,而胤祉不单敢,而且涉及全国,完全不加避讳,可以说这叫肆无忌惮么。

康熙帝是如何纵容胤祉的呢?为避免孟光祖胡说八道,直接杀掉,对过程不闻不问淡化处理,然后与修撰《古今图书集成》的大臣讲,“你就说你每天都和老三一起编撰材料,如果有人问起此事,你就说,你愿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担保老三的清白,知道不。”

这些事胤禛全部知道,他怎会不嫉恨老三呢,文学书法加骑射样样都比胤禛强,胤禛也是人,肯定也有嫉妒心的。

古代的某某制药,总经理跳楼,嘴里一直喊着“我不敢不要啊。”,参与进来想清白,想不站队是不可能的,胤祉能为老八不忿,多少有些交情和感情在,他在雍正继位之初参与进来不好,所以雍正帝派他去守景陵,一是他让冷静冷静,想想今后何去何从,二是对他变相的保护别站错队被一起灭掉。

最后胤祉被圈禁大概两个错误,其实就是两个借口,主要原因还是胤祉对胤禛的阳奉阴违,满不在乎。

比如索贿问题,小事而已,只不过时机不大好,雍正帝正在大力惩治贪腐澄清吏治,你直接伸手要钱太不像话,至于胤祥的去世,对雍正帝确实是一种巨大的打击,胤祉不单迟到还满不在乎,面无戚容,这确实说不过去,几十年的兄弟死了,胤祉这心也忒宽了,本来就不想留着你,这次就一起办了吧,要你何用呢。

如果胤禛想动胤祉,用不着拖那么晚,胤禛也想用胤祉但就是用不上,雍正帝说过,诚亲王的才能非常可用,但他那心思又让我不得不弃之不用,四十多年兄弟了,相互之间没有什么事情不了解的,即便了解到这种程度,想利用上他的才干尚且如此之难。

如果胤禛想动胤祉,又何以在雍正八年恢复胤祉的亲王爵位呢?这就是给机会了,死不改悔的结果就只能是终身圈禁了。

5


三阿哥胤祉在九子夺嫡时期支持过雍正???

注意咱说的历史,不是电视剧哈。在历史上要说三阿哥与雍正有什么瓜葛呢,唯一能拉近二人关系的,就是他们都曾支持过废太子胤礽,算是同一党之人。

但三阿哥并没有支持过雍正什么啊。

而且雍正登基以后,又不是对老三一个人下手,大家可以看看九子夺嫡中的九位阿哥,除了老十三,还有康熙时期被圈禁的大阿哥和废太子胤礽,其他哪个阿哥没有被雍正收拾?

老八被圈禁至死,有可能是被毒死的、老九被圈禁的折磨致死、老十圈禁到乾隆年间才被放出来、老十四先被打发看守皇陵后被圈禁,直到乾隆年间才被放出。

这么多阿哥都收拾了,还差老三一个人?

雍正是这般评价他这位三哥的: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

意思是老三跟他不是一条心。

再加上老三是大阿哥和二阿哥(废太子)被圈禁以后的诸位阿哥之长,对于雍正这个四弟自然还是有威胁的。

所以雍正有事没事就要打压一番老三,等到老十三逝世以后,老三迟迟不到,而且没有悲伤,彻底惹毛了雍正。

雍正是既不高兴又借题发挥的发难于老三,将其夺爵,幽禁于景山,最后老三郁郁而终。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6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朋友,想必对其中的三阿哥胤祉不会陌生。

剧中的胤祉可以说是一门心思的将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编撰《古今图书集成》上,似乎并没有对夺取皇位产生的兴趣,作风正派,行事低调,与此同时,他也是在隆科多宣读康熙的遗诏后,第一个跪拜雍正并承认其地位的康熙皇子。正是因为如此,胤祉不仅得到了雍正的善待,甚至还获得了“御前免跪”的恩典,最终也是以善终收场。

然而,历史上的胤祉却并没有得到如此优厚的待遇,与之恰恰相反的是,他不仅被遭到了雍正的残酷打压,并且还两度遭到了幽禁,其最终也只能是在禁所中郁郁而终。

而胤祉之所以会有着如此惨淡的人生结局,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其在“九子夺嫡”过程中,诸多颇为耐人寻味的表现,让雍正产生了极大的不安,使得雍正就此对他下了“狠手”。


胤祉,可以说是最为“全能”的康熙皇子。

三阿哥胤祉,生母是荣妃马佳氏。

马佳氏在康熙朝初年的时候是非常的得宠,她先后为康熙诞育了五儿一女,其中就包括康熙皇帝在其13岁的时候得到的第一个皇子承瑞。

康熙十三年(1674年),太子胤礽出生,其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由于难产,与胤礽出生两个时辰后去世。于是康熙安排马佳氏在抚养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的同时,也要帮助他共同养育胤礽。

可以说正是有了康熙如此的安排,使得胤礽和胤祉从小就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胤祉始终保持了对于胤礽作为皇太子的敬重,这让康熙颇为欣慰。

于是康熙开始不遗余力的将胤祉向着“辅臣”的方向进行培养,胤祉也就此成为了所有皇子中发展最为全面的一位。

首先,胤祉通古博今,文化修养极高,其他皇子对此是望尘莫及的。

这其中,胤祉最大的成就便是组织陈梦雷、李绂等一众饱学鸿儒,前后历时十多年的时间,编制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算是在康熙朝时期的文化领域留下了一部“不朽之基业”。除此之外,胤祉还被康熙安排参与编修了集律吕、历法、算法三者合为一体的著作——《律历渊源》,也同样是影响深远。

其次,胤祉在科学领域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康熙皇帝先是亲自教授胤礽基础数学和几何的知识,之后又安排了意大利传教士德格里传授其律吕的知识,这也使得胤祉在学科领域上,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做到了中西结合,古今并用。

再次,胤祉除了能文,同样也能武。

他的骑射功夫,在所有皇子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而除了精通骑射,胤祉还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之时,被奉命统领镶红旗出征,亲赴战场进行锻炼,培养了其统兵作战的能力。

当然,康熙也给了胤祉协助处理朝政的机会。

尤其是在康熙征讨噶尔丹以及此后的数次南巡期间,胤祉就被康熙安排协助署理政务,其表现也得到了康熙皇帝本人以及一众朝臣们的认可。

从这样的安排不难发现,康熙如此器重胤祉并加以悉心培养,目的就是为了在自己百年之后,胤祉可以很好的辅佐胤礽,给予其充分的帮助,而胤祉的表现也让康熙非常的满意。

只不过,胤礽那令人失望至极的表现,将康熙此前所有的设想和安排,就此全部打破。


“九子夺嫡”期间,胤祉的表现可谓是颇为耐人寻味。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热河秋闱期间,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为由,第一次废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而康熙的其他皇子随即对储君之位产生了强烈的觊觎之心,这其中表现最为活跃的便是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为了彻底扳倒胤礽,他们迫切的希望将胤祉就此置于死地。

在此之前,三阿哥胤祉尽管与太子胤礽关系密切,但并没有与其进行“结党”,也没有实质性的参与夺嫡的行为举动。

可胤褆和胤禩等人的行为,激发起了胤祉心中强烈的不满,于是他决定拉胤礽一把。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胤祉的耐心细致的调查,终于发现了大阿哥胤褆“魇镇”诅咒太子胤礽的证据,并随即上报给了康熙。与此同时,胤祉还与胤礽进行沟通,授意其要主动承认过去的错误,还要用“装疯卖傻”的方式掩盖过去的行为,将所有的责任全部推卸给胤禔所设下的“魇镇”上。

就这样,得知此事的康熙皇帝是极为震怒,特别是在看到不再受到“魇镇”影响的胤礽逐渐恢复了正常后,更是怒火中烧,最终下旨,将胤禔削宗夺爵,圈禁终身。

而胤祉发现的“魇镇”之物,无疑也给了康熙复立胤礽一个非常充分的理由和借口,就这样,胤礽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时候,被复立了皇太子之位。

而胤祉也凭借着他在这一阶段让康熙极为满意的表现,被康熙晋封为诚亲王。

然而,这也仅仅是三阿哥胤祉在整个“九子夺嫡”期间的唯一一次“出手”,至此之后胤祉便继续将全部精力用以修编《古今图书集成》之上,再无其他的主动争位表现,不过他在此后的一些做法确实非常的耐人寻味。

一方面,胤祉始终都在迎合康熙皇帝的想法。

这一点在“二废皇太子”的过程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皇帝准备第二次废黜胤礽的皇太子之位,胤祉并没有像此前“一废皇太子”之时那样,为胤礽进行申诉和辩护,反而是将自己置身其外,并且在康熙皇帝正式废黜胤礽之后,还表示了理解与支持,对康熙也进行了劝慰。于是胤祉不仅得到了的康熙的称赞,还康熙被赏赐了白银五千两。

另一方面,胤祉与其他康熙皇子都保持了非常和谐、友善的关系。

按理说,胤祉是导致大阿哥胤褆圈禁终身的“罪魁祸首”,起初包括八阿哥胤禩在内的所有“八爷党”成员都对其极度愤恨。然而胤祉却选择了主动与胤禩等人修复关系,并且也得到了谅解,就此开始和平共处。

而在之后十四阿哥胤禵获封“大将军王”,统领大军平定蒙古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叛乱的过程中,胤祉在朝中为其积极筹措兵马钱粮,给予了其重要的支持和帮助,使得在康熙朝末年的时候,胤祉和胤禵之间建立了非常密切而又友好的关系。

仔细来看,三阿哥胤祉的这些策略和做法的确是似曾相识的,没错,雍正在“九子夺嫡”中也是采取了这样的策略,即所谓的“争是不争,不争是争”。

胤祉的做法既得到了康熙的认可,同时也为其争得了不错的人缘,即便是未来不能继承大统,但却依旧能够左右逢源,明哲保身,这便是胤祉的“高明”之处。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胤祉遭到了雍正所嫉恨,更是被看作是与他不是“一心”:

“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

于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去世,雍正登上了皇位后,随即便开始了对于胤祉的报复。


在雍正的残酷打压下,胤祉郁郁而终。

其实对于雍正来说,三阿哥胤祉在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上,对其确实有着极大的威胁。

在中国封建王朝的皇位传承上,一直有着“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康熙皇帝唯一的嫡子胤礽两度被废黜皇太子之位后,被圈禁在了咸安宫之中,再无出头之日,而所有康熙皇子中最为年长的大阿哥胤褆也遭到了圈禁终身的处罚。所以,在所有康熙皇子中,如果论长,三阿哥胤祉无疑便是第一人选。况且,胤祉的生母与雍正的生母一样,都位列“惠宜德荣”这康熙“四妃”之列,出身尊贵程度相同。

由此可见,雍正上台之后,几乎在同一时间相继处置了荣妃马佳氏所生的三阿哥胤祉、宜妃郭络罗氏所生的九阿哥胤禟、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所生的十阿哥胤?以及与雍正同为德妃乌雅氏所生的十四阿哥胤禵,除了是要打压政敌,同时也是在维护自己登上皇位的“合法性”。

就这样,在雍正元年(1723年)的时候,雍正安排胤祉与十四阿哥胤禵共同守卫皇陵,虽然没有削去他的亲王爵位,但却是在剥夺其手中一切权力和职务的同时,将其调离政治统治的中心。

紧跟着在雍正二年(1724年),由于胤祉之子弘晟获罪,进而被雍正剥夺了“世子”之位罢黜为闲散宗室。到了雍正六年(1728年),胤祉又被雍正以索贿治罪,从亲王降为了郡王爵位,只不过又在雍正八年(1730年)重新加封其为亲王。

然而,距离胤祉重新获封亲王仅仅过了不到三个月,他便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这个时候,与雍正皇帝关系极为亲密的十三阿哥胤祥去世了,胤祉也被庄亲王胤禄等人弹劾,说其在胤祥的葬礼上“毫无忧伤”之情。

其实,从雍正与胤禄的关系上看,这又是雍正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并且手段和伎俩与其惩治年羹尧、隆科多等人的时候是如出一辙。

于是雍正就此下令将胤祉的爵位废黜,并将其全家一同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之中,就这样,在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在禁所去世,终年五十五岁。

直到雍正去世,乾隆皇帝登基之后,胤祉才得到了平反,并被乾隆追赠了谥号,而也算是乾隆替父亲雍正对自己的这位可怜的伯父所进行的最后补偿吧。


三阿哥胤祉在“九子夺嫡”中的表现,可以说是极为“低调”,他到底是与雍正一样,用“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策略,来博取康熙的好感,进而夺取皇位,还是单纯的不想参与其中,只求明哲保身,如今这已经都是不得而知的了。

然而,胤祉不管再如何的“低调”和“沉默”,始终无法抹去的是其作为雍正兄长的身份,况且在此之前,他又与八阿哥胤禩、十四阿哥胤禵,这两位雍正最为重要的竞争对手保持了友好而又密切的关系,所以他为雍正所嫉恨,进而遭到残酷的打压和报复,也就此变得无法避免了,而在这样的情况下,等待胤祉的也只能是以凄凉的结局惨淡收场。

7

胤祉,是康熙皇帝的第三子,他因为在文学方面很出色,同时他还精通书法、骑射,故而深受康熙皇帝的喜爱。也因此每当康熙皇帝外出打猎、祭陵,都会让胤祉跟随。

康熙皇帝虽然文治武功成就很高,但他后来因为年老而精力不如从前,从而康熙皇帝后期吏治颇为腐败,同时因为他废立太子,让其他皇子看到了希望,从而导致出现了众子夺嫡的局面。

而胤祉在皇子们夺嫡的时候,却不太热心于太子之位的争夺,而是一心编书。康熙皇帝曾经就让胤祉带领其他人编修律吕、算法等书籍。后胤祉等人编书成功,康熙皇帝又让他把律吕、历法、算法三者合一,名为《律历渊源》,同时他还和其他一些人编写了《古今图书集成》。

《律历渊源》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天文、数学、乐理的书。而《古今图书集成》则用了二十八年的时间编辑,其内容非常丰富,有天文、地理、人类、昆虫、文学等,是一部清朝以前图书的大成之作。

然而胤祉虽然无心储位之争,但后来雍正皇帝登基后,雍正则还是把他发配去守陵了。再之后,胤祉又被夺爵幽禁。在雍正十年的时候,胤祉去世,到乾隆二年的时候,乾隆皇帝则给胤祉进行了追谥。

那胤祉一直潜心学术、亦于争储之心,为何雍正皇帝仍对他下手呢?

胤祉虽然不热心储位之争,但是他却站错了队,因为他曾经和太子的关系很好,这让雍正颇为不满,历来新君都是对曾经的废太子颇为顾忌。因为胤祉和太子的关系不错,这也给了雍正借口,所以就以此为由,把胤祉发配去守陵了。

事情还没有就此结束,后来又因为胤祉曾向别人索取贿赂,所以有人弹劾胤祉,雍正皇帝于是就把胤祉囚禁在他自己的府里,而他的爵位则降为了郡王。不过后来他又得以被封为亲王。

然而雍正皇帝有一个极其信任、倚重的人,就是胤祥,胤祥不管是在行动上、还是精神上,无论是在雍正为帝前、还是为帝后,都对雍正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胤祥在雍正心中的地位是非常高。

后来胤祥因为操劳过度而离开人世,这让雍正非常伤心难过,但是在胤祥的葬礼上,胤祉不仅迟迟不到,而且他脸上也没有太多的难过之色。

因胤祥的去世,雍正皇帝本来就处在难过时,如今胤祉又如此,故而他心里是非常生气,因为胤祥在他心里的地位太重要了,胤祉如此慢待对胤祥,也就是慢待他。生气之下的雍正皇帝以此就夺了胤祉的爵位,并且还把他幽禁。

所以胤祉虽然无心储位、潜心学术,但他一则曾和太子的关系亲密,二则又在胤祥葬礼上没有哀色,前者曾经是太子,对于雍正而言就是政敌。后者是雍正最为信心、倚重之人。胤祉和雍正的政敌关系亲密,却在雍正信任的胤祥去世后没有哀色,故而雍正会打压胤祉。

8

说实话,雍正当政期间,参与夺嫡的亲兄弟们,没几个有好下场的,不是被圈禁至死,就是被捕入狱,圈禁至死,要不就是被贬为平民圈禁至死,下场好的也就一个十三皇子胤祥,跟雍正是一个娘养的,也一直站在雍正这边。

虽然有人说雍正与三阿哥胤祉是站在一边的人,但这也不代表胤祉就跟雍正是一派人,这两人都是太子党的成员,但也仅此而已,太子倒下以后,两人之间就分崩离析,虽然胤祉中规中矩的,没有继续做什么事,但雍正不也是这样?最开始的时候看起来一心一意保太子,后来就当了皇帝,不争才是争,胤祉想了些什么,或许没人会知道。

老三胤祉,在兄弟几个里面算才华比较出众的,胤祉饱读诗书,一副一心求学,不问政事的模样,最后也被雍正关起来了。

为何三阿哥胤祉这样看起来对雍正没有丝毫威胁的人都被关起来了呢?因为,照雍正自己的意思,两人之间不是一条心,不是一条心就意味着雍正容不得他。

雍正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诚亲王其才甚属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无不洞晰,而用之之难尚然如此。

这就说明了,雍正认为胤祉不是自己的人,留不得。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表面上,雍正之所以要给胤祉治罪,是多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诸如胤祉的儿子曾经勾结八爷党,胤祉曾经在暗地里收受贿赂,还被检举了出来,亦或是因为胤祉在十三阿哥的葬礼上完全没有悲戚神色,有藐视皇权的嫌疑,实际上,雍正如何能容得下与自己异心的人?

或许在太子被废的时候,两人可以共同进谏,请求康熙饶过太子,或许在大阿哥用妖术诅咒太子的时候,三阿哥揭发大阿哥的罪行也是两人的共同希求,但雍正终究是雍正。

对待自己的手足兄弟,在历代帝王之中,雍正也算是比较狠心的了,但凡是对雍正的皇权有过威胁的兄弟,雍正对待他们的态度基本无两样,不过是轻重的区别而已。

雍正在九位皇子中,唯独放过了十三阿哥,是因为两人两小无猜,是同一个阵营的,对待不同阵营的三阿哥胤祉,雍正哪里会心慈手软呢?

胤祉被关押,并非是因为他真的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雍正足够心狠手辣,若不是如此,雍正也坐不稳皇位。

9

因为老三胤祉是废太子胤礽的的死忠,胤祉的儿子弘晟与老八胤禩一党比较亲近,所以雍正对他不是很喜欢,而且胤祉在“九子夺嫡”时并未在明面上支持过雍正,看雍正继位后对待老十三胤祥的待遇就能看出如果胤祉支持过雍正,他就不会被罢官夺爵圈禁起来了。

胤祉是康熙诸子中最为全能的儿子

胤祉是康熙所有的儿子之中最为全能的儿子,他不仅文武双全,还得到了康熙亲传的几何学,胤祉在清代能精通天文学和几何学是非常难得。

除了这些,胤祉还颇有武力,在骑射方面也很厉害,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16岁的胤祉陪同康熙出塞围猎,他和一向善于骑射的父亲康熙比试过,两人不分上下。可见胤祉不止精于文学,在武力骑射方面也毫不逊色。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再次亲征葛尔丹,胤祉奉命掌镶红旗大营出征。可以说胤祉是文能著书立作,武能带兵打仗,是康熙诸子之中最为文武双全的儿子。

胤祉一直热衷于著书立作,他曾经奉康熙之命负责编撰了清代科学巨作《律历渊源》和大型百科巨作《古今图书集成》,编撰这两部书就耗费了胤祉23年的时光,而胤祉一生也不过活了56岁,可以说胤祉半生都在编书,他对皇储之位并不热心。

胤祉与废太子胤礽感情极深

胤祉其实从没有想过争夺太子之位,他一直是太子胤礽的铁杆支持者,众多皇子中谁最支持胤礽,那就非胤祉莫属,胤祉一直支持胤礽到最后。

在康熙一废太子时,朝廷上下没有人敢替太子求情,只有老三胤祉和老四雍正以及老九胤禟不惧康熙天威震怒,为胤礽求情,可见胤祉与胤礽兄弟之间感情极其深厚。

而且老四雍正之前也一直是支持太子胤礽,所以他与胤祉在即位之前兄弟感情也比较不错。

胤祉对胤礽的极其忠心,他与胤礽感情关系深厚也获得了康熙的好感,康熙认为胤祉是重兄弟情义的好儿子,所以也因此晋封胤祉为诚亲王,和他一同晋封的还有老四雍正被晋封为雍亲王,他们俩都是因为关键时刻力挺胤礽而获得了康熙的好感。

废太子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时,主要就是毁于大阿哥胤禔在背后使坏,所以胤祉当胤礽第一次被废时就对胤禔恨意颇深。

胤祉也是因此开始密切关注胤禔一举一动,最终让胤祉调查得知胤禔曾经联合蒙古喇嘛镇魇胤礽,因此胤祉将此事上报康熙,盛怒之下的康熙将胤禔圈禁起来,而胤礽也得以在第二次被复立为太子,可以说胤礽第二次复立太子多亏了胤祉不离不弃,帮他调查大阿哥胤禔,最终胤禔被圈禁,胤礽被复立为太子。

胤祉一生除了著书立作就是忠于太子胤礽,即便胤礽二次被废后,胤祉都一直在帮着胤礽说话,希望父亲康熙能再度复立胤礽为太子,也因为此,在康熙时代胤祉一门心思著书立传,而且对其他兄弟尤其是对胤礽还不落井下石,患难之际还坚持帮胤礽说话,所以深得康熙喜爱。

但是康熙喜爱决定不了胤祉的结局,主要得看他四弟雍正喜不喜欢他,雍正继位后比较反感这位三哥,一是胤祉太忠于废太子胤礽了;二是胤祉的儿子弘晟与老八胤禩一党交往密切,有党附八爷党之嫌疑,尽管胤祉与胤禩关系并不是很亲近,但是因为儿子弘晟原因,所以胤祉也被雍正所猜忌;三就是历史上的胤祉好像与雍正的铁杆支持者老十三胤祥兄弟关系不是太和睦,大家都知道雍正非常喜爱和信任十三弟胤祥,因此雍正很不喜欢这个三哥胤祉。

胤祉与老十三胤祥兄弟不睦最终也成为雍正对他下手的借口

胤祉一生之中遭遇过两次比较大的处罚,一次是在康熙时期遭受过处罚,然后就是在雍正时期最后被雍正褫夺爵位圈禁景山的处罚,这两次处罚全都是因为雍正的铁杆支持者老十三胤祥。

胤祉第一次康熙时期遭受处罚是因为胤祥的生母敏妃去世,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祥的生母敏妃去世,此前一年胤祉刚刚被康熙晋封为诚郡王,结果胤祉在胤祥生母敏妃去世百日丧期内剃头,这件事康熙得知,康熙非常震怒,严厉惩处了胤祉,将他刚封的郡王爵位降级成了贝勒,连带着胤祉诚郡王府的长史和下属都被康熙一并处罚了。

这件事很可能就是胤祉与胤祥交恶的开始,胤祥生母敏妃家族是包衣出身,身份地位并不高,直到死的时候都只是没有名号的庶妃,所以胤祉很可能是瞧不起胤祥生母的出身地位,所以才在百日丧期内剃头。

这也是为什么雍正继位后,为了表示对胤祥的喜爱和信任,雍正在即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胤祥生母家族全部抬出包衣身份,授予贵族地位,同时还立刻追谥胤祥的生母敏妃为敬敏皇贵妃,一下给胤祥生母连升两级,并且雍正打破了妃子不能从葬帝陵的先例,将胤祥生母葬进了康熙帝陵之中,与康熙同墓同穴。

清朝皇妃能陪葬帝陵就是由雍正为胤祥生母开创的先例而来,本来康熙生前根本就没有想过让胤祥的生母敏妃与自己合葬,而胤祥生母能被葬进康熙帝陵之中完全是雍正抬举进去的。

《清史稿》中记录雍正给出的理由也很强悍: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进封。

这理由就是告诉全天下人,之所以能让敏妃死后埋进康熙帝陵,完全是因为她儿子胤祥很贤能,其实就是因为胤祥对雍正是忠心耿耿。

雍正即位之后,对于忠于废太子胤礽的胤祉比较猜忌,所以雍正即位后就以胤祉与废太子胤礽素来亲睦为由,派他和老十四胤禵去给康熙守陵。

也就是在守陵期间,胤祉肯定会对雍正这么安排不满意,所以他和老十四胤禵肯定会对雍正大发牢骚,这些话自然就会传到雍正耳朵里,因此雍正更加厌恶三哥胤祉。

可以说自打雍正派胤祉去守陵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胤祉与雍正的兄弟感情彻底破裂,兄弟之间隔阂越来越深。

而在胤祉守陵期间,他的儿子也就是诚亲王世子弘晟与老八胤禩一党来往亲密,被雍正认为是党附胤禩,因此在雍正二年(1724年)弘晟和老十胤?同时都被雍正打击,胤?被雍正褫夺爵位圈禁起来。

不过雍正却并没有因此深究弘晟的问题,只是将弘晟的诚亲王世子之位削除,让他成为了闲散宗室。

再之后雍正就开始各种挑胤祉的问题和毛病,而最先倒霉的就是胤祉的儿子弘晟,之后雍正以胤祉纳贿为由,将胤祉降为郡王,然后将罪名加在弘晟身上,将其囚禁在宗人府中。

最后就到了老十三胤祥病逝,此时的胤祉刚刚被雍正恢复了诚亲王爵位不到三个月,在胤祥的葬礼上胤祉迟到了,而且还表现得毫无忧伤之色,这让雍正十分震怒,而忠于雍正的老十六胤禄查看局势觉得雍正想收拾胤祉,于是赶紧带头上书弹劾胤祉。

果然雍正准了胤禄的弹劾,同时雍正翻旧账还给胤祉加了两大罪名,这两个罪名其实很搞笑,一个是雍正最宠爱的年妃在雍正三年(1725年)去世时,胤祉没有悲痛之情;另外一个是雍正和年妃生的最喜爱的儿子福惠在雍正六年(1728年)去世时,胤祉还是表现的不够悲伤,还有幸灾乐祸之情。

看完雍正给胤祉定的这三个罪名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真的很想知道历史上的胤祉当时是什么心情,估计胤祉只能表示很特么无语,锅从天降,什么罪名都能扣身上,想整就整呗,还找那么借口干嘛。

兄弟媳妇去世,大伯哥需要表现的披麻戴孝很悲伤吗?侄子去世做伯父的也要给他戴孝吗?唯一说得过去也就是老十三去世,作为哥哥的胤祉表现的不够悲伤,而且本来胤祉与胤祥感情就不甚,甚至还有些不睦,所以这顶多算是没良心,不讲兄弟情义,但也不至于往死了整吧。

不过雍正还真是借着这些借口把老三胤祉褫夺爵位圈禁在景山永安亭,胤祉被雍正圈禁两年之后就抑郁去世了,享年56岁,不过好在胤祉死后,雍正还是讲了下兄弟情义,恢复了胤祉的郡王爵位,按以郡王礼仪安葬了胤祉。

到了乾隆年间,乾隆可能觉得父亲雍正对三伯父有点过分了,乾隆推翻了老爹雍正加在三伯父胤祉身上的罪名,然后给胤祉上了谥号,乾隆追谥胤祉为“诚隐郡王”。

写在最后

胤祉其实主要就是因为忠于废太子胤礽,与雍正不是一条心,而且能力也比较卓越,所以备受雍正猜忌,再加上胤祉的儿子弘晟党附胤禩,这很让雍正生气,最关键的是胤祉还与雍正十分喜爱和信任的老十三胤祥不睦,这些都是造成雍正要对胤祉下手的原因。

胤祉充分说明了,即使你不争皇位,你不和皇帝一条心也不好使,也得收拾你,而且你还与雍正最喜爱的兄弟胤祥不和睦,那肯定雍正会往死了整了。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10

皇位的争夺向来都是血腥残暴的,只要参与到这个游戏当中,哪怕只是稍微牵扯其中,除非能上位,不然就会有被清算的一天,轻者丢爵,重者丢命。胤祉这位康熙朝的皇三子,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他在“九子夺嫡”这场皇储之争中牵扯的并不深,可以说就是浅尝辄止。

或许是有自知自明,知道自己争不过他们,胤祉稍试一番,就自觉地退出这场皇储之争中,安心替自己的父亲康熙著述修书,不再过问朝中之事。但无论如何,在九子夺嫡这场大戏中,他的戏份虽不多,可总归是曾经牵扯其中,所以之后也未能逃过雍正的“睚眦必报”。

胤祉,生母是荣妃马佳氏(据说《康熙王朝》中李建群饰演的容妃就是以此为原型)。马佳氏曾十分得康熙的恩宠,康熙前十个皇子中有五个皆是马佳氏所出,其受宠程度可见一斑。或许正是因母妃的受宠,当时,除太子胤礽外,胤祉的地位较之其他皇子是要高上些许的。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第一次亲征准噶尔途中染重疾,诸皇子中只有太子胤礽和皇三子胤祉二人被召入行宫侍疾;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第二次亲征准噶尔时,年仅20岁的胤祉被任命执掌镶红旗大营,成为一方统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第一次大封皇子时,只有大阿哥胤禔和三阿哥获封郡王爵;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康熙亲临胤礽府邸,举行家宴,自此每年康熙都要前去举行家宴,成为惯例。

由上可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胤祉都是康熙诸子中最为受宠和器重的皇子之一。

但是胤祉虽受宠,却似乎无意于皇储之位。在漫长的九子夺嫡的过程中,除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废太子时,胤祉做了一件牵扯到夺嫡的事件:“大阿哥胤禔在向康熙奏请杀掉废太子胤礽之后,被康熙所厌弃,作为弟弟的胤祉适时地踩上了一脚,揭发了大阿哥的事情,就此导致后半生胤禔都在圈禁中度过”外。其余时候,胤祉都在专心的编自己的书,未再参与其中。此后,雍正即位,胤祉也在第一时间向雍正宣示效忠。

按理说,胤祉本来也没过多的牵扯到皇位之争中,且雍正即位后,他也在第一时间宣示效忠,所以雍正应该不会对他清算的有多狠!更不会太过针对他!



但是从史料可知,雍正对胤祉的清算,却要远比参与到九子夺嫡当中更深的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皇十四子胤禵来得更快,更早。雍正元年(1724年),雍正即位不久,就下令让胤祉去给康熙守陵,守陵同祭陵可不一样,对于皇子来说,这就属于变相的发配了!次年,在胤祉被发配到景陵时,雍正又削去胤祉儿子弘晟世子之位,将其贬为闲散宗室。

是什么原因,让雍正要如此急不可耐的去清算一个可以说是牵扯到皇储之争中最浅的胤祉呢?

其实归根结底,不在于雍正恨胤祉,而在于雍正想替一个人出头,这个人就是皇十三子胤祥。

史书中虽未记载胤祥与胤祉有何瓜葛,但是从史书中的一些只言片语的记载,我们却是可以推断出胤祉与胤祥是有着很深的恩怨的。首先,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胤祉曾因一件事被贬为贝勒:在胤祥的生母敏妃的百日丧期内,胤祉剃头了,于是被降为贝勒。按照封建礼法制度,敏妃是胤祉的庶母,胤祉是需要遵循一些守孝的规矩,这其中就包括百日内不能剃头。按理说,饱读诗书的胤祉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些规矩,但是他却做了,这就只能说明他根本就没有想为敏妃守孝的念头。



是什么仇什么怨,让胤祉甘愿被康熙惩戒,背上不孝之名,也不愿为敏妃守孝呢?我们有理由相信,胤祉不愿为敏妃守孝,定然是与胤祥有关。

其次,我们刚才也说了,关于胤祉参与到皇储之争的唯一记载,就是在康熙一废太子之时,胤祉曾落井下石,将大阿哥魇镇太子一事告知康熙,促使大阿哥被圈禁。而也就在这时,有一位皇子同大阿哥一同被康熙下令圈禁,这位皇子就是胤祥。胤祥为何被一同圈禁,史书并未点明,但从他与大阿哥同时被圈禁来看,料想定然是胤祉在检举大阿哥之时,顺带将胤祥也卷入进去。

由此,正是因为胤祥与胤祉有着常人不为知的恩怨,这才促使雍正一即位就拿胤祉第一个开刀。你说雍正为拉拢胤祥也好,还是雍正与胤祥兄弟情深,要为弟报仇也好,总之因胤祥的关系,胤祉就成为“九子夺嫡”结束后,雍正的第一个清算目标。

当然,最初雍正虽然因胤祥的关系,对胤祉进行极尽的打压,但他还是顾及胤祉是自己的哥哥,处罚并没有多严重,最重也就是由亲王降为郡王,且这个降爵也并未维持多久,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雍正就又将他的亲王爵给恢复了。



但是,胤祉在之后做的一件事,却让雍正彻底恼羞成怒,再也不顾及兄弟之情,直接将他一撸到底,贬为庶人,而后将他幽禁至死。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怡亲王胤祥病逝,在丧礼上,胤祉不但迟到,且到了之后也未表现出任何的悲伤之情,反而看起来有些高兴。胤祉这般作为,算是彻底触碰到雍正的逆鳞了,要知道雍正对胤祥的喜爱就差立为皇太弟,将皇位传给他了,胤祉在葬礼上居然如此不给面子,不念及兄弟情分,雍正自然是大为恼火。

这下可好,胤祉算是自作孽不可活,恼羞成怒的雍正见胤祉这般不顾兄弟情分,他自然也就不再念及手足之情了!胤祥丧礼结束不久,雍正就下诏剥夺他的爵位,而后将其幽禁在景山永安亭,终生不得外出。二年后,胤祉在幽禁之所郁郁而终,享年56岁。

胤祉会落了个这般结局,虽说有雍正为自己的弟弟出头的缘故,但更多的是他的自作孽。此前,雍正登基,对他接二连三的惩戒,胤祉就该明白,雍正这是在为自己的弟弟胤祥出头,之后他就应该主动去缝合与胤祥的兄弟关系,或者即使是不愿真心与胤祥和好,明面上也应该要做做样子,让外人看起来他们的兄弟之情还在。

但是,胤祉却偏偏不这么做,或许是他对胤祥的仇恨实在是太深,深到他连表面工作都不想去做。俗话说得好:“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呢!”,胤祉最终是为自己的倔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但爵位被夺,更是被幽禁至死,其家人也深受其害,被幽禁于景山之中。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