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易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易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2020-09-30 13:33阅读(66)

《易经》主要讲的是什么?:《易经》讲的是什么?《易经》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我们元派学说中的核心。《易经》分为经、传两部分。:-易

1

《易经》讲的是什么?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我们元派学说中的核心。《易经》分为经、传两部分。由于元派是以卦象变化为基点解读易经的,所以元派不怎么说到《易传》,常只讲《周易》。

《周易》的六十四卦,都是万物取象而成,也就是六十四卦就包含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各种现象。这六十四卦,每两卦一组,互为阴阳,成一个太极。所以要了解《周易》还必须先了解太极阴阳的概念。

世间万物起于“无极”,“无极”无极而太,是谓“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两仪就是阴阳,“阴”的特质就是凝、缩、止、寒、静……,“阳”就正好相反相对。太极是运动的变化态,其中的阴阳消长通常是以惯性发展的,但如果发展到一方强势到了极点,这个状态就会倾覆,也就是物极必反,阴(阳)极阳(阴)生。所以,太极的最佳状态是维持一个相对状态的平衡。

《周易》取象六十四,每一个卦象都是这个太极中的各种表现,有太过,有不及,有中孚,各种表现对应各种变化,在加以参照太极的基本运动规律。吉凶就出来了。

比如乾卦卦象亨通,如一片坦途,而姤卦暗生阴霾,所以乾之姤(乾卦初九爻)就是“潜龙勿用”。(各个卦象的具体含义可以看我以前发的《《周易》元派新说》

《周易》的整本书就是给人们说明,各种态势下,环境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取舍与选择、将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如何才能趋吉避凶。而这一切都是属于后天卦属。

如果是先天卦做占卜之用,那么阴阳五行却是最重要的,反而《易经》的爻辞有时可以只做参考。


2

简单说一下答案

《易经》是一个以数为核心,以白茅、蓍草为工具,建立的关于天地万物演化的象数模型,通过体现着天数的白茅和蓍草,带入《易经》的象数模型,与天地相合相参验,就可以推演一切时空中所发生的事,进而可以断吉凶福祸。

群经之首——《易经》

  1. 我们现在解释一下什么是“易”。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 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孔子解释说:

易是开物者,成务者,冒道者。

白云先生解释说:

开物是什么意思呢?

它说的是,天下万物,都是从无生有,现在我们看到的一切,在过去都是不存在的。是什么力量,让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涌现出来的呢?是易。

成务说的是什么呢?

既然天下开始有物,那么万物就会开始演化。如果宇宙中不存在任何事物,那么显然宇宙中,也就没有任何的事件发生,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时间。有了物之后,所有事件在时间序列上的总和,万物各成其所是,便是这里所说的成务。

那什么又是冒道呢?

推动万物演化的力量,是道。道何以充万物之体并推动它们生生不息进行演化的呢?

通过易的作用,为从道到万物提供动力。冒天下之道,外透,外现,升扬,易的作用,用冒来形容的很贴切。

为什么需要《易经》

正统的华夏文化,从伏羲观天测地始,是锚定于这篇亘古不变的天地而来的。

通过观察天地,古人建立了道易的宇宙观,再将这样的宇宙观落实到具体的社会生活中,用于指导生产生活。

伏羲的《河图》、《洛书》、八卦、二十四节气,正是这样宇宙观下降到社会生产而来的产物。

《河图》、《洛书》、八卦、二十四节气就是基于天文观测而来的最初的天地运行的象数模型,通过这样的象数模型,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天地模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华夏先民以道易思维,发现了天地运行的更多的奥秘。

道生万物,不同的物,载有不同的德,古人认为,白茅和蓍草,具有其他的草所不具备的天赋之德,他们合乎天数,所以就成了古代祭天验天的神物。这里的神,指的是天地造化之良能。

在古代,天文、历法、道易理论、方法都是官方掌握,圣王所执,为的是治理天下,带领华夏民族这个大家庭长治久安。

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真正的华夏圣王,从来都是对百姓具有无限责任的大家长,所以说仁者爱人,只是后世跑偏了而已。

天下大业是什么呢?

便是如何保证万物生长繁衍。

万物演化过程中,就难免会遇到吉凶福祸,有时候看起来福祸难料,往哪走是吉,往哪里走是凶,这时候,圣人就要像一个舵手来进行判断决策,好让百姓趋福避祸。这便是断天下之疑。

《易经》便是指导圣王断天下之疑的工具书。

《易经》的操作方法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接着说:

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与民同患。

这段话讲的便是具体的卜卦原理。

通过蓍草建立一个数理模型,来合于天地之数,天地垂象示范,阴阳难测,通过卜卦,万物由象而推导出来数,由数推导出来理,再由理推导出来可理解可利用的结论,每一爻,都对应着阴阳互推过程中,所展现出来在整体卦象中的状态,都是易所外现出来的数理。

圣王以此断吉凶,然后从未来的判断中,退到当前的现实中来指导现实,至于未来到来后结果到底会怎样,就交给时间的推移来验证,而圣王,也不过是“吉凶与民同患”,与百姓患难与共罢了。

3

先说说书的体例

《易经》其实包括经《易经》和传《易传》两部分。最初它是一本占筮之书,主要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和卦爻辞。六十四卦卦象由八卦重叠而成。八卦由阴、阳三叠而成。六十四卦每卦六爻,阳爻以九代表,阴爻以六代表。每爻自下而上分六位,称初、二、三、四、五、上。故各卦凡阳爻居此六位者,称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凡阴爻居此六位者,称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卦爻辞是在六十四卦符号下撰系的文辞,分别表明各卦各爻的寓意。据说是伏羲画八卦,文王将八卦两两相重演变为六十四卦,并系以卦辞,周公作爻辞。

《易传》是最早一部解释《易经》的书。一般认为《易传》由战国时代的儒家所作。因其有十篇,故称为“十翼”。通过对《易经》的注释,《易传》注入了很多哲学思想尤其是儒家的价值理念,所以解释《易经》的过程其实是《易经》经典化的过程。

关于《易经》的精神

《易经》的精髓,不在于占卜,而在于理念,其中一句话尤为代表了《易经》的精华:“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意思是,君子要多记取前贤的言论,往圣的事迹,用来蓄聚美好的品德。在《易经》中,有很多吉凶得失的论断,但其根据仍在于“德”的问题。在《易经》作者看来,经典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确立起了一个德义化的世界,人们对经典和历史的学习,宗旨在于把握“德”,借圣人之言行以修身蓄德。修身,而后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和《大学》中的家国天下的价值追求贯通起来了。所以在根本精神和价值取向上,《易经》和儒家是一致的。

4

巜易经》,实乃八卦是也!是由人袓,伏羲氏传与后世之天书!后由文王便于释意,组合分解为六十四卦,名日巜周易》!至春秋以后才改为巜易经》。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卦有卦象,象有象数,从而开启了人类社会的数字化時代!

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卦有卦爻,爻有爻辞,从而开启了人类社会的文字時代!数字和文字的发生,开启了人类社会的文化空间!从此,人类有了自然和文化之双重空间,人类社会就此步入了文明阶段!。

巜易经》讲的是;“宇宙万世,万物之,生灭演化之道!。

5

读懂易经需要以下条件,1,要有兴趣。2,须要时间。3,须有高中以上的古课文基础。4,须有锲而不舍的毅力。

易经要学习它以下方面的知识。1,易经的语言,它华彩多姿,概括力强,所含哲理丰富,推理、引申极具逻辑,但也是最难体会的部分。2,易经是另一套哲学、思想、演化和文字系统。入门者刚接触如坠五里雾中,找不到入门的方向。3,易经是集中国古典文化,哲学思想,神秘文化,是古人观察宇宙、自然现象及其规律而集于一身的阴阳、象数之学。古人用象和数的概念去观察、阐述宇宙自然变化的动态和其中的必然关系,其义大矣哉。4,易经是另一套文字系统,它是通过八卦和64卦的六爻变化,分层分柝和阐述,以揭示其变化关系耒反映自然、社会、思想动态变化的规律。易经的内容及目的即在于此。所以有人说,它是一部占筮书。没错,它是一部占筮书。但是在变化过程分析中,却放射出了哲理的精华。同时其预测功能也是大多数人的兴趣所在,是引人入门、入胜的药餌。先知们有的为此穷其一生,研究其变化规律。5,读易经要懂阴阳,懂阴阳变化和分析,它是与八卦既其象数揉在一起论述的。6,易经要将64卦符号演变,如背乘法歌诀一样,才有可能入门和看懂它。易卦六爻六亲六神的标记方法要正统,要一目了然。7,易经要读国家原耒的正版的权威书籍或典籍。现代人沽名钓誉所写的此类书识,将贻害无穷,不可取……。

6

《易经》中只有古经部分的内容是周代的,传的部分则是春秋时代学者试图解释《周易》古经的作品,两者不能混淆。



古经部分内容的主体是卦画,是符号。其中文字的部分则是这些符号的属性。比如,卦名是该卦画的名字,卦辞则是该卦画总体加象征,爻辞则是该卦画中每一爻的意义和象征。所以,《周易》古经部分的内容其实就是六十四符卦画,《周易》讲什么也就归结为六十四分别代表什么意义的问题。它们是如何画制的?是用来干什么的?



《周易》六十四卦是周代卜师占卜时所使用加工具,它们在实质上是卜具,是卜师用于论断吉凶休咎的依据。它相当于商代龟卜师所修制的龟甲和兽骨。



六十四卦为什么能用于论断吉凶休咎?它依据了什么原理?这其实是在问卦是怎样画制的?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周易》古经里的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的,我们称它们为六爻卦。六爻卦其实是由两个三爻卦上下相叠而来的。六爻卦的意义是由下卦到上卦的变易。而三爻卦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三爻卦是由二爻卦演变而来,而二爻卦则是上古时代阴阳学说中四气四象学说的符号的语言,二爻卦的意义是被这个学说赋予的。不存在伏羲观物取象从而画制八卦的这个过程,八卦的意义也并非天、地、雷、风、泽、山、水、火。



六十四卦在上古时代是人们的日用之物,它被创制的目的在于实用,而并非研究自然和宇宙,所以它的内容里不可能包含什么宇宙万有的信息,六十四卦实际上都是人事的模型,用于决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疑难。其实六十四卦的原理是很简单的,当你懂得了它们的原理,经文内容其实也是容易读懂,根本也不是什么“天书”。

7

文/文人小哥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易经》自古以来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总源头。它“人更三圣,事历三古”,也就是《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伏羲画卦,中古周文王写卦辞爻辞(一说爻辞为文王之子所系),近古的孔子做《易传》,然后合在一起,是为通行本的《易经》。

那么,这部大有来头的书,讲的是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易经》作为第一本书,一定是总结天道规律,指导人事实践的书。换句话说,当初的圣人之所以要写这部书,是为了给更多的人在生存或者生活中,提供参考依据,让他们活的更好。

带着这样的角度,去认识这本“有字天书”,或许会较快的找到感觉。

纵观历史上的易学大家。有的人从中领悟到了哲学:比如老子写了《道德经》,提出了物极必反,柔能克刚等思想,这无疑是来自《易经》。

有人从中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比如孔子所讲述的易传,一直强调时位的重要性,即是告诉人们要“父父子子君君臣臣”。

有的人领悟到了兵法。比如我们现在通行本的《三十六计》。虽然作者不可考据,但是其中的每一句都是和易学息息相关。

……

上古的人从离卦中学会了结网捉鸟,从涣卦中学会了做船渡河,后来的人从蒙卦中领悟到教育的真谛……

总之,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从中领悟到一些东西。

《易经》讲的东西可能是包罗万象的,但你领悟的才是最重要的。

8

《易经》的《经》主要就是八卦与六十四卦,与三百八十四爻辞。其具体形成的时间,自古说法不一,至今都仍在探讨之中。

据分析,八卦与六十四卦形成的时间应该是在夏朝。

〈周礼〉中有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四‘’。后来在‘’安阳出土的殷代末期铜器,已经是出现过八卦符号‘’。由此推论八卦与六十四卦形成的时间,应在夏朝。后人有文王演六十四卦之说法,可见有文王更加完善了六十四卦的可能。〈连山〉与〈归藏〉早已失传,后人看到的只有《易经》。

《易经》分上下两经,共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每卦先列卦形,次列卦名,再列卦辞。每爻先列爻题,次列爻词。卦辞与爻辞总计四百五十条,四千九百多个字。据后人传说,卦辞是文王所作,爻辞是周公所作。

到了西汉时期,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六经。所以《周易》即为《易经》,

经过了历代的演变,《周易》即成了现今的〈易经〉与〈易传〉两个部分。〈易传〉又简称〈十翼〉。即解释卦辞爻辞的文字共十篇。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三绝。‘’

但是不少人认为,十翼不可能只是孔子一人所作,应该是孔子与他的弟子多人合作。

总之,原始《易经》中的基本内容大致就是以上这些内容。

9

《易经》并不是简单地卜问吉凶的卦书,主要是教会人们使用系统的方法来认知世界的方法论。仅从“乾卦”分析,其洞悉世人,引人向上之方法就全然明晰了。

乾卦之精神。

乾卦的精神内涵在于:激励、激发、勉励天下之大众,要效法“天”的刚健与周而复始地运行之精神奋发向上,努力不息。正所谓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砥砺前行,努力上进。

乾:元亨,利贞。

“元”:是万物的开始,是天地的德行。所以,从世界万物来讲,“元”就是世界的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从预示人们的涵义来讲就是:“元”要求天下之大众,以“仁道”为人处世,这才是人们应该遵从的道理。

“亨”:大地繁茂,犹如盛夏一般,作为人众,要以“礼”遵从万事、万物。

“利”:犹如秋之收获,各种物类各得其所,对于人类来讲,就需以“义”处事。

“贞”:以正道示人为“贞”。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正”。这是指示人们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去作为,顺其自然就能成功。

因此,“乾,元亨,利贞”讲的就是:天体的运行周而复始,永不停息。一个人的发展就需要像天体的运行一样,拥有刚健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警示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之中,对所做事物要做到努力勤奋,并且需要不断反省自己, 这样才能德才兼备。即使是身居高位,也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人做事谨慎而行。

亢龙有悔。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太阳到了正中午之时,应付向西方偏斜,月亮到了满月之时,应付逐步亏缺。人们从事一切事物,不可孤注一掷,追求极致,否则就会物极必反。警戒人们不可盈满,不可狂傲。否则,就会遭到挫折。

见群龙无首,吉

有才有德之人,一直需要保持一种自强不逞强的风范,虽然居于高位,对事物尽职尽责,不人浮于事;对下属平易近人。这样才能使人众有一种祥和之貌。

总之,《易经》所讲,已需要人们从深处去理解,去感悟了。它所引领的不仅仅是教会人们使用系统的方法来认知世界的方法论。更重要的,它是一部中国最为古老的哲学典籍,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是中会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泉。

10

感谢邀请回答:《周易》及《易经》主讲解以下几点。

从系统变化上看,分为“易”,“不易”,“变易”。以这三点大致可观周易系统。

①简易,世间万物,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再复杂的东西,我们都能用易学将其简化,万事万物的发展都归于有与无,阴与阳之间。合理简化以观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事物的本质。

②不易 ,世间万物,大到无极,小到看不见,即用“太”和“极”来形容,天大地大,大到无极,大下面加一点,即“太”太大,我们就有了“小”的概念,“太”小到看不见。“太极”大到看不见,小到看不见。万般事物发展都有其因果。来之不易,不是一下子就有了。多到 我们目前的智慧根本无法解释、无法想象。 等到哪一天我们的智慧够了,这些现象就变 得简单了。

③变易,掌控世间万事万物变化的那个东西,是永恒不 变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宗教家作是“上 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或是“菩萨”; 哲学家叫它是“本体”.“本源”;科学家叫它 是“功能”;政治家称之为“源头\".“启 始”.“基石\"。 !周易主要讲中国传统国学文化!运用变化的规律,回归到不变的本体上来。……

“周易”的易学始终都围绕着简易,不易与变易的思路来讲解和阐述事物的本质与变化的。

从“简易”、“变易”到“不易” 《易经》本身分三个模块:简易、变易和不 易。“简易”是易理的部份,“变易”是卦象的 部分,第三个模块是“不易”。我们都是用变化 的视野去看变化,而《易经》是用不变的视野看 变化。从参照系上讲,只有不变的才能显现出 变,能不能转身,也就是《易经》能不能入门, 就在这里。

如果我们以动态的思维或视野去看这 个世界,以变看变,参照系统是错的,一定是雾里 看花;或者说是“二乘”,以幻看幻,以变化的吉 凶去求变化的吉凶,没有意义。在这样一种思想 误区里,很多人学“易”越学越乱、越学越杂、 越学越胡涂。因为不变是绝对的,变是基于不变 的相对。 因此,《易经》是通过“简易 变 易”的描述来帮助我们实现“不易”,也就是不 变。但我们被变化牵走了,活在变化里无可奈 何。所谓中国文化的智慧就是“以不变应万 变”,以变化应变化叫聪明,甚至叫糊涂。

从系统分类来看,易经主要讲的是天地人的相互融通的关系,即64卦。运用了64卦体系,即八卦。

《周易》因为是从八卦相而成,所以 就离不开干支、河图、洛书、阴阳、五行的理 论,《周易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 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 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物以象闰;五岁再 闰,故再物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 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 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易经有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 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 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 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 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 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 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这一段内容就是解释,象与数之间的联 系。理解了这一层的内容,再结合前面“数往 者顺,知来者逆”就不难理解《周易》也是在预知预测方面 ,出神入画,千变万化了。

“周易”《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 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 《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 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 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 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含着朴素深刻的 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 年智慧的结晶。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

“卜筮”就 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 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 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 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 明的源头活水。 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 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 道家共同的经典。

《周易》国学对我们的启发:“观乎天文,以察时 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贲卦彖辞里 的一句话。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天主时 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以察时变”,但我们经 常“与事俱进”或“与人俱进”,这是我们行为 的常态,跟着事走,或跟着人走,要么跟着别人走,要么跟着自己走。

如何从“与事俱 进”或“与人俱进”回到“与时俱进”呢? 我们再来看艮卦的彖辞:“时止则止,时行 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人生要做到 时间止则止,时间行则行。

易学中国文化讲的是时 间:中国文化的天文部份讲天时地利,再到人和。其人文部 份一样讲的是时间,是以时为参照,包括中医开 方开的就是时方,我们要做到“与时俱 进 识时务者为俊杰”,中国文化就是帮助 我们“识时务”。

易学其讲的是时间、时令、时局 时候。 人的行为规范是以什么为背景?我们经常以自 己的诉求、愿望甚至欲望为背景,所以经常会事 与愿违,我们的“愿”是我们的主张,但忽视 了“时”,我们的时间概念只是停留在几点钟以前,我们的主张大过了一切时间,而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易经·文言》里有这样一句话:“夫大人者,与天 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 神合其吉凶”。

“与天地合”才是德,《易经》 对道德的结论是:依照道的行为才是德行。“与 日月合”才是明,意思是明白的人是跟日月相通 的。“与四时合其序”,四时就是春夏秋冬,或 者东西南北都可以,在中国古代立法里,秋后问 斩或秋后算账是个实相,到了秋天才来干这个 事,秋天以前先把你抓起来,“与四时合其 序”在文化和社会行为里面就产生了这果。

“序”就是秩序,人、社会、思想、行为都 有秩序,文化也有秩序,我们是在遵循这样一个 循序渐进的生命旅程。就像每本书都有一个序 这个“序”代表书的一个流程。

最后才是“与鬼神合其吉凶”,吉凶是放在 最后的,我经常讲心里有鬼才有吉凶。就是通过 不得已而说的人间的吉凶,慢慢帮助我们“与四 时合其序”,也就是与时间同步,然后“与日月 合其明”,再高一点“与天地合其德”。

所以 《文言》把《易经》人文的架构和秩序讲得很清 楚。我们从吉凶的层面提高到遵守秩序的层面上来。……

开发易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与时惧进。顺应时代发展。以上是我的观点和理解。感谢您的阅读和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