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主要讲的是什么?:《易经》讲的是什么?《易经》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我们元派学说中的核心。《易经》分为经、传两部分。:-易
《易经》讲的是什么?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我们元派学说中的核心。《易经》分为经、传两部分。由于元派是以卦象变化为基点解读易经的,所以元派不怎么说到《易传》,常只讲《周易》。
《周易》的六十四卦,都是万物取象而成,也就是六十四卦就包含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各种现象。而这六十四卦,每两卦一组,互为阴阳,成一个太极。所以要了解《周易》还必须先了解太极阴阳的概念。
世间万物起于“无极”,“无极”无极而太,是谓“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两仪就是阴阳,“阴”的特质就是凝、缩、止、寒、静……,“阳”就正好相反相对。太极是运动的变化态,其中的阴阳消长通常是以惯性发展的,但如果发展到一方强势到了极点,这个状态就会倾覆,也就是物极必反,阴(阳)极阳(阴)生。所以,太极的最佳状态是维持一个相对状态的平衡。
《周易》取象六十四,每一个卦象都是这个太极中的各种表现,有太过,有不及,有中孚,各种表现对应各种变化,在加以参照太极的基本运动规律。吉凶就出来了。
比如乾卦卦象亨通,如一片坦途,而姤卦暗生阴霾,所以乾之姤(乾卦初九爻)就是“潜龙勿用”。(各个卦象的具体含义可以看我以前发的《《周易》元派新说》)
《周易》的整本书就是给人们说明,各种态势下,环境的变化、以及自己的取舍与选择、将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如何才能趋吉避凶。而这一切都是属于后天卦属。
如果是先天卦做占卜之用,那么阴阳五行却是最重要的,反而《易经》的爻辞有时可以只做参考。
《易经》是一个以数为核心,以白茅、蓍草为工具,建立的关于天地万物演化的象数模型,通过体现着天数的白茅和蓍草,带入《易经》的象数模型,与天地相合相参验,就可以推演一切时空中所发生的事,进而可以断吉凶福祸。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 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孔子解释说:
易是开物者,成务者,冒道者。
白云先生解释说:
开物是什么意思呢?
它说的是,天下万物,都是从无生有,现在我们看到的一切,在过去都是不存在的。是什么力量,让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涌现出来的呢?是易。
成务说的是什么呢?
既然天下开始有物,那么万物就会开始演化。如果宇宙中不存在任何事物,那么显然宇宙中,也就没有任何的事件发生,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时间。有了物之后,所有事件在时间序列上的总和,万物各成其所是,便是这里所说的成务。
那什么又是冒道呢?
推动万物演化的力量,是道。道何以充万物之体并推动它们生生不息进行演化的呢?
通过易的作用,为从道到万物提供动力。冒天下之道,外透,外现,升扬,易的作用,用冒来形容的很贴切。
正统的华夏文化,从伏羲观天测地始,是锚定于这篇亘古不变的天地而来的。
通过观察天地,古人建立了道易的宇宙观,再将这样的宇宙观落实到具体的社会生活中,用于指导生产生活。
伏羲的《河图》、《洛书》、八卦、二十四节气,正是这样宇宙观下降到社会生产而来的产物。
《河图》、《洛书》、八卦、二十四节气就是基于天文观测而来的最初的天地运行的象数模型,通过这样的象数模型,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天地模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华夏先民以道易思维,发现了天地运行的更多的奥秘。
道生万物,不同的物,载有不同的德,古人认为,白茅和蓍草,具有其他的草所不具备的天赋之德,他们合乎天数,所以就成了古代祭天验天的神物。这里的神,指的是天地造化之良能。
在古代,天文、历法、道易理论、方法都是官方掌握,圣王所执,为的是治理天下,带领华夏民族这个大家庭长治久安。
“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真正的华夏圣王,从来都是对百姓具有无限责任的大家长,所以说仁者爱人,只是后世跑偏了而已。
天下大业是什么呢?
便是如何保证万物生长繁衍。
万物演化过程中,就难免会遇到吉凶福祸,有时候看起来福祸难料,往哪走是吉,往哪里走是凶,这时候,圣人就要像一个舵手来进行判断决策,好让百姓趋福避祸。这便是断天下之疑。
《易经》便是指导圣王断天下之疑的工具书。
《易经·系辞上传》第十一章接着说:
“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与民同患。”
这段话讲的便是具体的卜卦原理。
通过蓍草建立一个数理模型,来合于天地之数,天地垂象示范,阴阳难测,通过卜卦,万物由象而推导出来数,由数推导出来理,再由理推导出来可理解可利用的结论,每一爻,都对应着阴阳互推过程中,所展现出来在整体卦象中的状态,都是易所外现出来的数理。
圣王以此断吉凶,然后从未来的判断中,退到当前的现实中来指导现实,至于未来到来后结果到底会怎样,就交给时间的推移来验证,而圣王,也不过是“吉凶与民同患”,与百姓患难与共罢了。
先说说书的体例
《易经》其实包括经《易经》和传《易传》两部分。最初它是一本占筮之书,主要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和卦爻辞。六十四卦卦象由八卦重叠而成。八卦由阴、阳三叠而成。六十四卦每卦六爻,阳爻以九代表,阴爻以六代表。每爻自下而上分六位,称初、二、三、四、五、上。故各卦凡阳爻居此六位者,称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凡阴爻居此六位者,称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卦爻辞是在六十四卦符号下撰系的文辞,分别表明各卦各爻的寓意。据说是伏羲画八卦,文王将八卦两两相重演变为六十四卦,并系以卦辞,周公作爻辞。
《易传》是最早一部解释《易经》的书。一般认为《易传》由战国时代的儒家所作。因其有十篇,故称为“十翼”。通过对《易经》的注释,《易传》注入了很多哲学思想尤其是儒家的价值理念,所以解释《易经》的过程其实是《易经》经典化的过程。
关于《易经》的精神
《易经》的精髓,不在于占卜,而在于理念,其中一句话尤为代表了《易经》的精华:“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意思是,君子要多记取前贤的言论,往圣的事迹,用来蓄聚美好的品德。在《易经》中,有很多吉凶得失的论断,但其根据仍在于“德”的问题。在《易经》作者看来,经典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确立起了一个德义化的世界,人们对经典和历史的学习,宗旨在于把握“德”,借圣人之言行以修身蓄德。修身,而后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就和《大学》中的家国天下的价值追求贯通起来了。所以在根本精神和价值取向上,《易经》和儒家是一致的。
巜易经》,实乃八卦是也!是由人袓,伏羲氏传与后世之天书!后由文王便于释意,组合分解为六十四卦,名日巜周易》!至春秋以后才改为巜易经》。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卦有卦象,象有象数,从而开启了人类社会的数字化時代!
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卦有卦爻,爻有爻辞,从而开启了人类社会的文字時代!数字和文字的发生,开启了人类社会的文化空间!从此,人类有了自然和文化之双重空间,人类社会就此步入了文明阶段!。
巜易经》讲的是;“宇宙万世,万物之,生灭演化之道!。
读懂易经需要以下条件,1,要有兴趣。2,须要时间。3,须有高中以上的古课文基础。4,须有锲而不舍的毅力。
易经要学习它以下方面的知识。1,易经的语言,它华彩多姿,概括力强,所含哲理丰富,推理、引申极具逻辑,但也是最难体会的部分。2,易经是另一套哲学、思想、演化和文字系统。入门者刚接触如坠五里雾中,找不到入门的方向。3,易经是集中国古典文化,哲学思想,神秘文化,是古人观察宇宙、自然现象及其规律而集于一身的阴阳、象数之学。古人用象和数的概念去观察、阐述宇宙自然变化的动态和其中的必然关系,其义大矣哉。4,易经是另一套文字系统,它是通过八卦和64卦的六爻变化,分层分柝和阐述,以揭示其变化关系耒反映自然、社会、思想动态变化的规律。易经的内容及目的即在于此。所以有人说,它是一部占筮书。没错,它是一部占筮书。但是在变化过程分析中,却放射出了哲理的精华。同时其预测功能也是大多数人的兴趣所在,是引人入门、入胜的药餌。先知们有的为此穷其一生,研究其变化规律。5,读易经要懂阴阳,懂阴阳变化和分析,它是与八卦既其象数揉在一起论述的。6,易经要将64卦符号演变,如背乘法歌诀一样,才有可能入门和看懂它。易卦六爻六亲六神的标记方法要正统,要一目了然。7,易经要读国家原耒的正版的权威书籍或典籍。现代人沽名钓誉所写的此类书识,将贻害无穷,不可取……。
《易经》中只有古经部分的内容是周代的,传的部分则是春秋时代学者试图解释《周易》古经的作品,两者不能混淆。
古经部分内容的主体是卦画,是符号。其中文字的部分则是这些符号的属性。比如,卦名是该卦画的名字,卦辞则是该卦画总体加象征,爻辞则是该卦画中每一爻的意义和象征。所以,《周易》古经部分的内容其实就是六十四符卦画,《周易》讲什么也就归结为六十四分别代表什么意义的问题。它们是如何画制的?是用来干什么的?
《周易》六十四卦是周代卜师占卜时所使用加工具,它们在实质上是卜具,是卜师用于论断吉凶休咎的依据。它相当于商代龟卜师所修制的龟甲和兽骨。
六十四卦为什么能用于论断吉凶休咎?它依据了什么原理?这其实是在问卦是怎样画制的?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周易》古经里的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的,我们称它们为六爻卦。六爻卦其实是由两个三爻卦上下相叠而来的。六爻卦的意义是由下卦到上卦的变易。而三爻卦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三爻卦是由二爻卦演变而来,而二爻卦则是上古时代阴阳学说中四气四象学说的符号的语言,二爻卦的意义是被这个学说赋予的。不存在伏羲观物取象从而画制八卦的这个过程,八卦的意义也并非天、地、雷、风、泽、山、水、火。
六十四卦在上古时代是人们的日用之物,它被创制的目的在于实用,而并非研究自然和宇宙,所以它的内容里不可能包含什么宇宙万有的信息,六十四卦实际上都是人事的模型,用于决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疑难。其实六十四卦的原理是很简单的,当你懂得了它们的原理,经文内容其实也是容易读懂,根本也不是什么“天书”。
文/文人小哥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易经》自古以来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我们传统文化的总源头。它“人更三圣,事历三古”,也就是《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伏羲画卦,中古周文王写卦辞爻辞(一说爻辞为文王之子所系),近古的孔子做《易传》,然后合在一起,是为通行本的《易经》。
那么,这部大有来头的书,讲的是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易经》作为第一本书,一定是总结天道规律,指导人事实践的书。换句话说,当初的圣人之所以要写这部书,是为了给更多的人在生存或者生活中,提供参考依据,让他们活的更好。
带着这样的角度,去认识这本“有字天书”,或许会较快的找到感觉。
纵观历史上的易学大家。有的人从中领悟到了哲学:比如老子写了《道德经》,提出了物极必反,柔能克刚等思想,这无疑是来自《易经》。
有人从中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比如孔子所讲述的易传,一直强调时位的重要性,即是告诉人们要“父父子子君君臣臣”。
有的人领悟到了兵法。比如我们现在通行本的《三十六计》。虽然作者不可考据,但是其中的每一句都是和易学息息相关。
……
上古的人从离卦中学会了结网捉鸟,从涣卦中学会了做船渡河,后来的人从蒙卦中领悟到教育的真谛……
总之,只要你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从中领悟到一些东西。
《易经》讲的东西可能是包罗万象的,但你领悟的才是最重要的。
《易经》的《经》主要就是八卦与六十四卦,与三百八十四爻辞。其具体形成的时间,自古说法不一,至今都仍在探讨之中。
据分析,八卦与六十四卦形成的时间应该是在夏朝。
〈周礼〉中有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四‘’。后来在‘’安阳出土的殷代末期铜器,已经是出现过八卦符号‘’。由此推论八卦与六十四卦形成的时间,应在夏朝。后人有文王演六十四卦之说法,可见有文王更加完善了六十四卦的可能。〈连山〉与〈归藏〉早已失传,后人看到的只有《易经》。
《易经》分上下两经,共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每卦先列卦形,次列卦名,再列卦辞。每爻先列爻题,次列爻词。卦辞与爻辞总计四百五十条,四千九百多个字。据后人传说,卦辞是文王所作,爻辞是周公所作。
到了西汉时期,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六经。所以《周易》即为《易经》,
经过了历代的演变,《周易》即成了现今的〈易经〉与〈易传〉两个部分。〈易传〉又简称〈十翼〉。即解释卦辞爻辞的文字共十篇。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喜易,序彖、象、说卦、文言、读易韦三绝。‘’
但是不少人认为,十翼不可能只是孔子一人所作,应该是孔子与他的弟子多人合作。
总之,原始《易经》中的基本内容大致就是以上这些内容。
《易经》并不是简单地卜问吉凶的卦书,主要是教会人们使用系统的方法来认知世界的方法论。仅从“乾卦”分析,其洞悉世人,引人向上之方法就全然明晰了。
乾卦的精神内涵在于:激励、激发、勉励天下之大众,要效法“天”的刚健与周而复始地运行之精神奋发向上,努力不息。正所谓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砥砺前行,努力上进。
“元”:是万物的开始,是天地的德行。所以,从世界万物来讲,“元”就是世界的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从预示人们的涵义来讲就是:“元”要求天下之大众,以“仁道”为人处世,这才是人们应该遵从的道理。
“亨”:大地繁茂,犹如盛夏一般,作为人众,要以“礼”遵从万事、万物。
“利”:犹如秋之收获,各种物类各得其所,对于人类来讲,就需以“义”处事。
“贞”:以正道示人为“贞”。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的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正”。这是指示人们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去作为,顺其自然就能成功。
因此,“乾,元亨,利贞”讲的就是:天体的运行周而复始,永不停息。一个人的发展就需要像天体的运行一样,拥有刚健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警示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之中,对所做事物要做到努力勤奋,并且需要不断反省自己, 这样才能德才兼备。即使是身居高位,也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人做事谨慎而行。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太阳到了正中午之时,应付向西方偏斜,月亮到了满月之时,应付逐步亏缺。人们从事一切事物,不可孤注一掷,追求极致,否则就会物极必反。警戒人们不可盈满,不可狂傲。否则,就会遭到挫折。
有才有德之人,一直需要保持一种自强不逞强的风范,虽然居于高位,对事物尽职尽责,不人浮于事;对下属平易近人。这样才能使人众有一种祥和之貌。
总之,《易经》所讲,已需要人们从深处去理解,去感悟了。它所引领的不仅仅是教会人们使用系统的方法来认知世界的方法论。更重要的,它是一部中国最为古老的哲学典籍,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是中会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泉。
感谢邀请回答:《周易》及《易经》主讲解以下几点。
从系统变化上看,分为“易”,“不易”,“变易”。以这三点大致可观周易系统。
①简易,世间万物,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再复杂的东西,我们都能用易学将其简化,万事万物的发展都归于有与无,阴与阳之间。合理简化以观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事物的本质。
②不易 ,世间万物,大到无极,小到看不见,即用“太”和“极”来形容,天大地大,大到无极,大下面加一点,即“太”太大,我们就有了“小”的概念,“太”小到看不见。“太极”大到看不见,小到看不见。万般事物发展都有其因果。来之不易,不是一下子就有了。多到 我们目前的智慧根本无法解释、无法想象。 等到哪一天我们的智慧够了,这些现象就变 得简单了。
③变易,掌控世间万事万物变化的那个东西,是永恒不 变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宗教家作是“上 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或是“菩萨”; 哲学家叫它是“本体”.“本源”;科学家叫它 是“功能”;政治家称之为“源头\".“启 始”.“基石\"。 !周易主要讲中国传统国学文化!运用变化的规律,回归到不变的本体上来。……
“周易”的易学始终都围绕着简易,不易与变易的思路来讲解和阐述事物的本质与变化的。
从“简易”、“变易”到“不易” 《易经》本身分三个模块:简易、变易和不 易。“简易”是易理的部份,“变易”是卦象的 部分,第三个模块是“不易”。我们都是用变化 的视野去看变化,而《易经》是用不变的视野看 变化。从参照系上讲,只有不变的才能显现出 变,能不能转身,也就是《易经》能不能入门, 就在这里。
如果我们以动态的思维或视野去看这 个世界,以变看变,参照系统是错的,一定是雾里 看花;或者说是“二乘”,以幻看幻,以变化的吉 凶去求变化的吉凶,没有意义。在这样一种思想 误区里,很多人学“易”越学越乱、越学越杂、 越学越胡涂。因为不变是绝对的,变是基于不变 的相对。 因此,《易经》是通过“简易 变 易”的描述来帮助我们实现“不易”,也就是不 变。但我们被变化牵走了,活在变化里无可奈 何。所谓中国文化的智慧就是“以不变应万 变”,以变化应变化叫聪明,甚至叫糊涂。
从系统分类来看,易经主要讲的是天地人的相互融通的关系,即64卦。运用了64卦体系,即八卦。
《周易》因为是从八卦相而成,所以 就离不开干支、河图、洛书、阴阳、五行的理 论,《周易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 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 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物以象闰;五岁再 闰,故再物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 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 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易经有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 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 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 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 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 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 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这一段内容就是解释,象与数之间的联 系。理解了这一层的内容,再结合前面“数往 者顺,知来者逆”就不难理解《周易》也是在预知预测方面 ,出神入画,千变万化了。
“周易”《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 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 《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 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 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 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含着朴素深刻的 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 年智慧的结晶。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
“卜筮”就 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 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 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 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 明的源头活水。 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 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 道家共同的经典。
《周易》国学对我们的启发:“观乎天文,以察时 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贲卦彖辞里 的一句话。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天主时 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以察时变”,但我们经 常“与事俱进”或“与人俱进”,这是我们行为 的常态,跟着事走,或跟着人走,要么跟着别人走,要么跟着自己走。
如何从“与事俱 进”或“与人俱进”回到“与时俱进”呢? 我们再来看艮卦的彖辞:“时止则止,时行 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人生要做到 时间止则止,时间行则行。
易学中国文化讲的是时 间:中国文化的天文部份讲天时地利,再到人和。其人文部 份一样讲的是时间,是以时为参照,包括中医开 方开的就是时方,我们要做到“与时俱 进 识时务者为俊杰”,中国文化就是帮助 我们“识时务”。
易学其讲的是时间、时令、时局 时候。 人的行为规范是以什么为背景?我们经常以自 己的诉求、愿望甚至欲望为背景,所以经常会事 与愿违,我们的“愿”是我们的主张,但忽视 了“时”,我们的时间概念只是停留在几点钟以前,我们的主张大过了一切时间,而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易经·文言》里有这样一句话:“夫大人者,与天 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 神合其吉凶”。
“与天地合”才是德,《易经》 对道德的结论是:依照道的行为才是德行。“与 日月合”才是明,意思是明白的人是跟日月相通 的。“与四时合其序”,四时就是春夏秋冬,或 者东西南北都可以,在中国古代立法里,秋后问 斩或秋后算账是个实相,到了秋天才来干这个 事,秋天以前先把你抓起来,“与四时合其 序”在文化和社会行为里面就产生了这果。
“序”就是秩序,人、社会、思想、行为都 有秩序,文化也有秩序,我们是在遵循这样一个 循序渐进的生命旅程。就像每本书都有一个序 这个“序”代表书的一个流程。
最后才是“与鬼神合其吉凶”,吉凶是放在 最后的,我经常讲心里有鬼才有吉凶。就是通过 不得已而说的人间的吉凶,慢慢帮助我们“与四 时合其序”,也就是与时间同步,然后“与日月 合其明”,再高一点“与天地合其德”。
所以 《文言》把《易经》人文的架构和秩序讲得很清 楚。我们从吉凶的层面提高到遵守秩序的层面上来。……
开发易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与时惧进。顺应时代发展。以上是我的观点和理解。感谢您的阅读和见意。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