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被推翻之后,那些大臣都是什么样的结局?:清朝立宪失败,加上革命党如火如荼,最终在袁世凯的调停也可以说是威逼利诱之下,最后灭亡了。但是清朝的大臣们都
清朝立宪失败,加上革命党如火如荼,最终在袁世凯的调停也可以说是威逼利诱之下,最后灭亡了。但是清朝的大臣们都去哪儿了呢,猥员长认为有这么几种结局。
第一种是跟随袁世凯成为了北洋新贵。清王朝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和革命党的压力下,清帝选择了退位,一大批能臣跟随袁世凯这个新的大总统开始了北洋的任职。当张之洞这样忠于大清的一辈能臣落幕,留恋清朝的人可能早已经不复存在了,起码汉臣之中少有为清朝殉国的。著名的北洋三杰更是才刚刚拉开了他们人生的精彩部分,所以甭管是清朝还是民国,只要有本事,在那儿都吃的开。
第二种悄然等待复辟。虽然民国了,但是清逊帝毕竟还在紫禁城里住着呢,所以给了保守派复辟的可能。北洋军阀张勋就是其中之一,他利用黎元洪和段祺瑞的府院之争,率领辫子军开进北京城,领导复辟。他不仅自己复辟给自己封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等大官,同时还大加封赏清朝曾经赋闲在家的前清遗老,数量不在少数。虽然张勋复辟是场彻头彻尾的闹剧,但是依然有人和他一起闹,著名的维新派守旧大臣康有为就在其中。而满人更加居多。当然啦,最后张勋复辟仅仅十二天就宣告结束。复辟失败后张勋一头扎进天津租界不出来,其他人自然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了,也有部分人陪着逊帝溥仪去了伪满洲国任职。
第三种则是真正赋闲在家不闻不问。最典型的一定要数清朝最后一个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他曾经留过洋,在慈禧死后一度成为清王朝实际掌舵人,但是最终也没有力挽狂澜,挡不住历史的车轮。清帝逊位之后,他遍赋闲家中再不抛头露面。即便是张勋大张旗鼓搞复辟的时候依然深入简出,不参与其中。等逊帝溥仪要去长春做伪满洲国皇帝的时候,载沣不仅未随他去,甚至还劝溥仪也不要去,当然一心想当皇帝的溥仪最后还是去了。
清朝灭亡最惨的地方是居然没有朝臣为清朝殉国,要知道被儒家思想浸染的大臣都有以身殉国的先例。就算元朝被朱元璋推翻也有很多人为它或以身殉国或归隐山林,但是清朝可就没这个待遇了。不论满汉大臣,都没有,看来清朝已经彻底失去人心了。
从武昌起义到宣统退位,中间有四个月的混乱期。因此在清朝灭亡的前后,官员的结局也是不一样的。首先是宣统退位之前,由于清政府在理论上还没有完蛋,因此各省督抚一级的官员还没有意识到清朝将会完蛋。多有为清室殉国的情况。在面对起义军或者新军冲击时,清朝省级官员自尽或拒降被杀的有十二人。按照自杀和被杀的时间排序:
1911年10月24日:西安起义军攻占满城,西安将军文瑞、西安副都统承燕、克蒙额三人自尽身亡。
1911年10月29日,山西新军起义,控制了省府太原,山西巡抚陆钟琦被杀。(陆钟琦是高晓松外婆的爷爷)
1911年10月31日,江西新军起义,控制了省府南昌,江西巡抚冯汝骙自尽。
1911年11月8日,江苏新军第九镇于秣陵关誓师起义,控制镇江,京口副都统载穆在交接完缴械手续后,回家自尽。(载穆是胤禵的五世孙)
1911年11月9日,福州起义军攻占满城,福州将军朴寿、闽浙总督松寿二人自尽。
1911年11月27日,入川平定保路运动的湖北新军在资中起义,四川总督端方被处斩。
1911年12年10日,湖北起义军围攻荆州的八旗兵,荆州左翼副都统恒龄自尽。
1911年12月22日,成都军政府抓获前四川总督赵尔丰,将其处斩。
1912年1月8日,伊犁起义军攻占惠远城,伊犁将军志锐拒降,被处斩。
除了以上这些,一些低级别的汉人官员也有自杀的。比如甘肃提法使张义,他恰好在辛亥革命期间调任四川,经过乾州时,碰上的了新军起义,惊恐之中,张义投井自尽;最可悲的是一个叫杨立潮的知县。当时他已经有六十多岁了,辛亥革命时刚刚调任华县知县不久。这个很博学,但却一脑子忠君爱国思想的人。先是在革命之后,逃到甘露寺避祸。后来听闻大清灭亡后,多次想要自尽成仁,但每一次都身旁人所救。直到有一天,他在没人的时候终于上吊自杀了。
准确的说,这些人自杀或被杀时,清朝还没有正式灭亡,不过也差不多了。通过对这些殉国者的分析可以发现,督抚一级的十二人中,有九位都是满人。而那三位被杀或自杀的汉人督抚,陆钟琦和冯汝骙是由于山西和江西起义较早,清朝灭亡态势未显,有害怕朝廷追究,畏罪自杀的嫌疑(高晓松说陆钟琦是死于乱军之中)。
而在1911年11月5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反正,并在革命党的拥立下出任都督后,各省的汉人督抚就开始纷纷效法,或主动反正,或被动配合,而不再是畏罪潜逃或自杀了。至于四川总督赵尔丰,他是因为在保路运动时手染鲜血过多,所以被人民处斩了,死的活该。
等到清朝正式灭亡之后,满人混吃等死,乞求袁世凯保他们的一条活命。至于汉人官员,大致分成了五派。首先是三派推翻清政府的汉人官员:
第一派:北洋新军系统。这一派以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为首,是当时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但从收复汉口、汉阳之后就不再忠于清朝。是清朝灭亡的最大收益群体。
第二派:清朝旧军系统。这一派以张勋和姜桂题为代表。他们手握重兵,对革命党仇视,但在是否维护清帝权威这方面,属于墙头草见风倒,与北洋新军共进退。
第三派:清朝的文官派。这一派以广西巡抚沈秉堃、安徽巡抚朱家宝、江苏巡抚程德金等人为首。他们对满人的政策十分不满,辛亥革命后,属于主动附和革命。
以上三派都是实权派,要么手握重兵,要么控制了各级衙门,有很高的威望。清朝被推翻之后,他们大多数都混的还可以。哪怕是不当官了,在民国依然是绅士名流,有一定的政治地位。
比如辛亥革命时期的江苏巡抚程德全,他属于立宪派代表。他一开始是想维护清王朝的,但无奈载沣这些人,实在是无可救药,程德全只得另谋生路,与革命党展开合作,还被革命党推举为江苏都督,继而宣布江苏独立,脱离了清朝。二次革命后,国内政局换乱,程德全对政局深感无能为力,便脱离政坛,终日吃斋诵佛。后来还在常州剃头出家,于1930年去世。(安葬于苏州寒山寺)
除了以上三派官员之外,原本作为清朝统治机器一部分,即各省咨议局,也是推倒清朝的巨大推手。这些人普遍地同情或参加革命,更有甚者,很多人直接就是地方反清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为清廷殉国的几乎没有,选择跟革命党合作的却大有人在。比如著名的张謇,他作为清朝的状元,主动倒清,据称是退位诏书的起草者。后来对政治失望,开始投身实业和教育,为国家民族作出了长远的贡献。
还有著名的北大之父蔡元培先生,他也是科举出生,考取过进士,当过翰林院编修。但是他对腐朽的清朝恨之入骨,因此早早的就加入了同盟会,参与倒清事业。清朝覆灭之后,他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后来还坐过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学院院长、司法部长和监察院长等职。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以上三派推倒清朝的官员之外,另外还有两派群体。分别是拥护清室的遗老遗少派,明哲保身的混吃等死派。
先说遗老遗少派,这些人以北洋三杰之一的王士珍为代表。他们的理念是抱残守缺,混沌度日,整天就盘算着推倒民国,拥立宣统重新复位。比如说王士珍,他虽然是北洋系的元老之一,但是他只效忠于清朝。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后,他就不愿意北洋系的老哥们混了。后来张勋复辟时,王士珍还是带路党,主动授意给九门都督打开北京九门,放辫子军进城。等到复辟失败之后,王士珍屁事没有,居然还当了国务总理。后来虽然隐退了,但只要是军阀混战,比如直皖战争、直奉战争,他都以北洋元老的身份居中调停,面子大的不得了。甚至于北伐军占领北京后,王士珍还是各方实势力都拉拢的对象。真可谓是哪朝哪代都是爷……
王士珍命好,他刚好死在溥仪投日之前。否则真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而那些跟王士珍抱着同样想法,却晚死了几年的遗老遗少,就没有那么好命了。比如说帮助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的五个败类:郑孝胥、罗振玉、臧式毅、熙洽和张景惠,这里面除了张景惠是纯粹的墙头草之外,其余四个全是整天做着恢复大清美梦的老顽固。
他们在民国混的其实还可以,但就是脑子缺根弦。整天就想着借助外部势力,比如日本人的势力,恢复大清的江山。然再借助其它列强力量的,跟日本抗衡。接着再周转于各个列强之间,发展势力,最后进兵中原,推倒民国,恢复大清在中国的统治。
于是日本人一忽悠,他们就全上了贼船。结果后来帮助日本人建立伪满洲国后才发现被日本人给坑了。原来日本人是打算搞共和制,他们拥立的溥仪去东北,不是皇帝,而是元首。这四个遗老遗少跟日本人好说歹说之后,日本方面才同意让溥仪登基称帝。然而登基之后,实际操控者仍然还是日本人。包括溥仪在内,这四个卖国贼都是有名无实的傀儡。五人之中的罗振玉和熙洽羞愧难当,惶惶不可终日,自知犯了卖国的大罪。
后来罗振玉和郑孝胥早死,逃过了后来人民对他们的审判,而臧士毅、熙洽这两个卖国的遗老遗少则死在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了他们身为卖国贼应有的惩罚!(张景惠这个墙头草也死在了抚顺战犯管理所)
除了这几个败类之外,还有比他们更败类的存在。比如前清陆军大臣铁良、末代恭亲王溥伟等人。他们的可恶在于,明知道勾结日本是卖国,却还义无反顾的跟日本合作,终日就在盘算怎么恢复大清。
比如说铁良,他在清朝灭亡后,就一天都没有消停过。以“遗老”身份在青岛、大连、天津等地,积极参与清帝复辟活动,后来参与了日本人挟持溥仪到东北的计划,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而溥伟这个人,比铁良还渣。他在光绪皇帝死后本来很有希望继位,结果没能如愿,让他一直耿耿于怀。清朝灭亡后,溥伟就一直勾结日本人,在东北搞满蒙独立运动,妄图将满蒙从中国分离,后来被北洋政府镇压。九一八事变之后,溥仪之所以会去东北,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诱导溥伟,别有用心的安排他在沈阳祭陵。溥仪害怕日本人选定溥伟,就不顾长辈的劝解,跑去了东北。等到溥仪继位后,他就对溥伟各种打压,既不给他官做,也不给他钱花,就把他晾着。最后溥伟憋屈的死在了一个旅馆里。
最后就是明哲保身型的官员了。这些人中既有汉族官员,也有满人官员,还有宗室成员。以前清湖广总督瑞澄、新军第八镇统制张彪、溥仪的叔叔载涛为代表。他们既不给民国政府效力,也不从事复辟大清的事业,有的老老实实活完下半生,有的活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为建设民主共和的国家而奋斗。
先说瑞澄和张彪,他们两人在武昌起义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面,对镇压革命党很卖力。后来瑞澄因为清廷要治他弃城而逃的罪,他就乘坐海军的军舰逃到了上海,后来又逃到了日本。一直到清帝退位后,才返回上海,后来病死于上海。
张彪则是在清帝退位后,卸职东渡日本。后来民国建立之后,回国被政府聘为高等顾问,授予陆军中将衔。再之后隐居于天津,并在天津日租界地置田二十亩,修建花园住宅。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北上和谈时,他就是住在张彪的府上。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张彪邀请溥仪和婉蓉到自己府上暂住。每日清晨,他都要亲自洒扫庭院,以尽所谓的“事君”之道。后来张彪病死于天津,黎元洪在给张彪送终时,哭的稀里哗啦。
再说溥仪的叔叔,有涛贝勒之称的载涛。他是溥仪的七叔,属于近支皇族。清朝灭亡后,载涛基本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溥仪在东北当上伪满洲国皇帝后,载涛明确表示不躺溥仪那个浑水。溥仪就派人跟他说,你都破产了(载涛因为经营不善,清朝灭亡不久后就破产了,曾经还在德胜门外面摆过地摊),还是来东北跟我混吧,被载涛当即拒绝。并且载涛还回信给溥仪,说我不跟日本人干事,愿意你也不要给日本人作数。如果你继续做卖国贼,我就跟你断绝来往。
后来日本人占了北平后,让大汉奸王揖唐专门去请他出山合作,也被他拒绝了,载涛很坦白的说,求你们放过我吧,您那豪华的小轿车我可坐不起,我自己的小破自行车骑惯了,比较舒适自在。然后就继续做自己的小本买卖,不掺和政治上的事。说实话,以载涛的身份能做到这一步,确实挺不容易的。
总的来说,清朝灭亡后的官员结局,要按时间线和官员的职务来划分。如果是手握实权,尤其是军权的官员,大多数都在民国混的顺风顺水。如果是闲差,那基本上就没人搭理了。脸皮稍微厚一点的,会巴结民国的官员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脸皮薄的就退出政坛,选择隐居生活。因此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民国建立后,前清的汉人官员只要不是刻意与民国对抗,大多都能安度晚年。甚至很多官员改头换脸,直接就当上了民国的高官。
清朝灭亡前,张勋曾经被封为云南总督,甘肃总督,但是张勋都没去上任,日俄战争以后去了奉天,节制东北三省军务。接着从东北又给调到江南,总统江防各军军务,官封江南提督。
武昌起义以后,张勋曾经带军在雨花台打败起义的新军。被封为两江总督。末代皇帝溥仪逊位以后,袁世凯还派人去慰劳过张勋,大概是因为张勋手里还有兵的缘故。袁世凯准备称帝之前,为了哄住张勋,说要给张勋一大堆官职,包括什么定武上将军、江北镇抚使、长江巡阅使、江苏都督、安徽督军。
结果袁世凯称帝以后,张勋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而且要求袁世凯优待清朝皇室,保护好故宫。
袁世凯死了以后,各省有想复辟满清皇室的,群集徐州,推举张勋为盟主。然后张勋带着这群人领兵北上,复辟清朝,还让宣统皇帝下了一道复辟谕旨,前清的各类部院大臣还在者,都一一招致麾下,官复原职,搞得有模有样的样子,张勋自己做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这时候是1917年。
结果这道谕旨下了以后,根本没有响应的,接着北洋军系的段祺瑞,在京畿马厂誓师,要讨伐张勋,称之为逆贼,段祺瑞还以讨逆军总司令名义发出讨伐张勋的通电。然后讨逆军攻入北京,赶走张勋恢复共和。冯国璋任总统,段祺瑞任总理。
讨逆军攻打北京的时候,张勋曾经带军与之作战,但是没打过,张勋本人联络了荷兰使馆,荷兰使馆派人偷偷把张勋接走了。张勋先是在荷兰使馆躲了一阵子,然后逃到天津。
从复辟失败以后,张勋一直住在天津,1923年9月12日,张勋因病在天津逝世,终年69岁,溥仪小皇帝还煞有介事地赐谥“忠武”。
张勋也是个好色之徒,号称一妻十妾,喜欢在女人身体上睡觉,还被带过绿帽子。他到天津以后,可能是人老了,他的三姨太王克琴跟他的马夫好上了,还好马夫头脑还行,装疯卖傻逃出张府,跟三姨太终成眷属。
张勋跟张作霖是儿女亲家,张作霖的四女儿嫁给了张勋的长子,但是没等成婚两个大帅都挂了,最后是张学良把自己的妹妹嫁出去的。
陆润庠在光绪朝就做了体仁阁大学士,内务府大臣,军机大臣。宣统皇帝继位后,因病休假,宣统三年官复内务府大臣。宣统皇帝逊位以后,隆裕太后着他领头跟袁世凯洽谈优待条件一事,还加封他为太保。接着让他接管光绪皇帝陵墓崇陵的工程,并加封太傅。
张勋想复辟的时候,他害怕引祸上身,持反对意见。等到事情急了,陆润庠常躲到大内侍卫的房子里,还随身带着殓服,觉得真的复辟了自己可能会死在皇宫里。
陆润庠1915年病死。
陆润庠是清朝第一百零一名状元,是同治朝最后一位状元。这家伙非常保守,反对留学生出国留学,特别是学法律。
不过此人书法倒是不错,毕竟是得过状元的,晚晴取士,书法好是加分项。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延续了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清王朝在宣统三年( 1911) 覆灭,固然因革命的冲击所致。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清王朝何以在武昌起义后迅速土崩瓦解?
茅海建认为:清朝的灭亡完全是内部的崩溃。在中央,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绝对不忠于清朝;在地方,广西巡抚沈秉堃、安徽巡抚朱家宝、江苏巡抚程德金等人是主动革命。作为清朝统治机器一部分——各省咨议局,普遍地同情或参加革命,许多人就是地方反清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作为清朝统治机器最重要部分的军队多有反叛,尤其是新军,在镇(师)、协(旅)两级的高级军官中,忠清和殉清的几乎没有,叛清的却大有人在。在上海进行南北议和的南方人士,如伍廷芳、赵凤昌,都曾是清朝官员。张謇作为清朝状元,主动倒清,据称是退位诏书的起草者,这在明朝是不能想象的。
清朝遗老纂修的《清史稿》则直接归罪于地方督抚,谓:
“鄂变猝起,瑞澂遽弃城走,当国优柔,不能明正以法。各省督抚遂先后皆不顾,走者走,变者变,大势乃不可问矣。”
面对武昌起义后的革命风潮,各省督抚如何应对? 这里主要考察武昌起义时各省在职督抚的态度,因为之后新任的督抚实际上多未到任或任职时间极为短暂,对大局无关紧要。当时在职督抚共计 24 人,其反应大致可以分为六种类型。
( 一) 弃城革职。湖广总督瑞澂与湖南巡抚余诚格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 二) 光复后去职。在革命光复之后自动去职的督抚有 5 位: 护理陕西巡抚钱能训、云贵总督李经羲、贵州巡抚沈瑜庆、浙江巡抚增韫、两广总督张鸣岐。
( 三) 反正独立。由清朝巡抚摇身一变为革命军都督者有三位: 江苏程德全、广西沈秉堃、安徽朱家宝。
( 四) 自杀与被杀。光复后自杀的督抚有江西巡抚冯汝骙和闽浙总督松寿,被革命军杀死的督抚有山西巡抚陆钟琦和署理四川总督赵尔丰。
( 五) 托病解职。因见大势已去,托病奏请开缺,而被清廷允准解职的督抚有六位: 陕西巡抚杨文鼎、河南巡抚宝棻、山东巡抚孙宝琦、两江总督张人骏、直隶总督陈夔龙、黑龙江巡抚周树模。
( 六) 清帝退位后去职。有四位督抚坚持到清帝退位之后去职: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吉林巡抚陈昭常、陕甘总督长庚、新疆巡抚袁大化。
据李细珠教授研究,民初军阀主要是清末新军将领,而不是地方督抚。进入民国以后,前清督抚大都步入遗老行列,而新军将领则在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异常活跃。从辛亥鼎革之际独立各省都督任职背景统计分析,便可略见其端倪。
在各省光复后任职都督的 27 人中,有 14 人来自新军官员,包括新军统制、协统、标统、管带及教官等,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另有革命党人即职业革命者 5 人; 旧官僚包括巡抚、布政使、提督 5 人; 立宪派包括 3 位谘议局议长,均占少数。 可见新军势力的强大。新军势力在清末新政中崛起,成为清朝中央与地方政府难以控制的政治力量,从军人干政演变为民国时期的军阀政治,也就顺理成章。有点匪夷所思的是,编练新军本是清末新政的重要举措,但在辛亥革命中,新军是推动各省独立的主力军,终归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这是清廷新政之初所始料不及的。种豆得瓜,历史的奥秘确实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茅海建:《晚清许多官员为什么选择叛清》
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兼论清末“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影响》
满清旧大臣大多都混得不错,很多都在北洋政府中担任高官。当然满清皇亲国戚都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汉族大臣并没有受太大影响。下面列举一些在民国依然风光的满清旧臣。
袁世凯,清朝时担任直隶总督、军机大臣、内阁总理大臣,民国时担任大总统。
徐世昌,清朝时担任尚书、东三省总督、军机大臣,民国时担任大总统。
张作霖,清朝时候为奉天巡防营统领,民国时候为东三省巡阅使、北洋政府海陆空大元帅。
段祺瑞 ,清朝时候为副都统、江北提督,民国时为国务总理。
冯国璋,清朝时候为副都统、陆军部军咨处正使,民国时候为大总统。
李经羲,清朝时是云贵总督,民国时担任内阁总理。
钱能训,清朝时是翰林、御史、巡抚,民国时担任内阁总理。
岑春煊,民国时是四川总督、两广总督,民国时担任广东护法军政府主席总裁。
陆荣廷,清朝时候是广西提督,民国时候是广西都督。
程德全,清朝时候是江苏巡抚,民国时候是江苏都督。
周数模,清朝时候为黑龙江巡抚,民国时候担任袁世凯政府平政院院长。
丁振铎,清朝时候为广西巡抚、云贵总督,民国时担任袁世凯总统府参政、审计院院长兼大总统高级顾问。
萨镇冰,清朝时候为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时候是海军总长。
杨士琦,清朝时候为邮传部长,民国时候为政事堂左丞(相当于副总理)。
荫昌(满族),清朝时为陆军大臣,民国时为袁世凯总统府高等顾问、参谋总长。
袁世凯喜欢任用清朝旧官僚。袁世凯解散国会后,于1914年5月成立了参政院,代行议会职责。参政院大多数成员都是满清旧官僚。第二任参政院院长是乾隆五世孙爱新觉罗溥伦。
谢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内部迅速崩溃,1912年,随着一纸退位诏书,清朝成为历史。
由于清朝灭亡得太快,而且没有经过大规模地对抗,大臣们的结局,也随着自己的选择而不同,悦史君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可以管中窥豹。
第一,清朝湖广总督博尔济吉特·瑞澄
博尔济吉特·瑞澄出身显贵,在江苏为官多年,1910年担任湖广总督。
武昌起义爆发后,博尔济吉特·瑞澄立即逃跑到上海,后来怕被朝廷治罪,又去了日本。
清朝灭亡后,博尔济吉特·瑞澄回到上海,直到1915年去世。
在自己的驻地发生大事,博尔济吉特·瑞澄显然有重大责任,但他只顾自己逃生,之后的岁月估计也不好受吧。
第二,清朝广州将军、两广总督张鸣岐
张鸣岐是举人出身,由于得到清末重臣岑春煊的赏识,开始平步青云,1911年担任广州将军、两广总督。
武昌起义爆发后,张鸣岐立场多次变换,最后连夜逃跑到香港,接着去了日本。
袁世凯上台后,张鸣岐积极支持,再次获任广西巡按使、广东巡按使等职务。
袁世凯去世后,张鸣岐先后在上海、天津等租界隐居,秘密与日本人勾结。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鸣岐彻底投靠日本人,成为汉奸,直到1945年在唾骂声中去世。
第三,清朝江苏巡抚程德全
程德全是廪贡生出身,由于黑龙江都统袁寿山的赏识,逐步成为齐齐哈尔副都统、黑龙江将军等。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程德全成为江苏巡抚,武昌起义爆发后,程德全被推举为江苏都督。
袁世凯当政后,程德全逐步退出政坛,1926年出家为僧,直到1930年去世。
第四,清朝四川总督赵尔丰
赵尔丰没有考取功名,以纳捐进入仕途,后来得到山西巡抚巴岳特·锡良的重视,曾武力解决地方土司,平定西藏叛乱。
1911年,赵尔丰成为四川总督,由于镇压保路运动,被各方反对。
武昌起义爆发后,赵尔丰企图稳定局势,但被抓捕后枪杀。
第五,徐世昌
徐世昌是进士出身,早年与袁世凯有交情,后跟随袁世凯小站练兵,成为军机大臣、兵部尚书、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等职务。
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徐世昌被任命为体仁阁大学士,武昌起义爆发后,徐世昌与袁世凯联手,担任太傅太保,最终让袁世凯成为大总统。
1915年,徐世昌担任北洋政府国务卿,但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辞职避居乡下。
1918年,徐世昌担任北洋政府大总统,直到1922年在直系首领曹锟逼迫下,到天津做了寓公。
1939年,徐世昌去世,此前曾多次拒绝日本人拉拢,没有当汉奸。
……
可能还有其他的出路,但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他们的选择,也只是上面的框架罢了。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文史专家,作家,多平台签约作者,观止读书会发起人,书评人,文学专栏主编 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写有趣的历史,讲真实的传奇……
我是悦史君,2018我们一起努力!
有钱的依旧有钱,有势的依旧有势。失去只是权力,有能力依旧可以在新朝高官得做。没有能力的也依旧可以富家翁。但无一个为大清国捐躯的。更没有一个保家卫国的,乾隆在世之日,嘲笑明思宗崇祯一朝无为国捐躯之忠臣,但如果地下有知,看到他后世子孙的行为,是否觉得自己笑的太早?而那些落魄王孙甚至不如明末宗室。
我们现在就以满清所谓“立宪”成立的皇族内阁的主要成员最终结局,也就此品评满清是如何作死的。也可以看出大清不亡也真是老天无眼。当然大清朝真是有人才啊,但人才都是汉臣,满人宗室如猪狗,大清一亡国。这些人连要饭都不不会。由此也可以说明大清亡国也真有点理所应当。在公元1911年5月8日。也就是就是宣统3年。满清政府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十三人中,满人九人。具体如下: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时年73岁(宗室)
1908年12月2日,清政府匆匆为溥仪举办了一场登基典礼,不过,当时只有3岁的溥仪却哭哭啼啼地吵闹:“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
摄政王载沣眼见儿子哭的厉害,只好好声好气地哄道:“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
典礼一结束,所有人便忍不住对载沣所说的“快完了”这句话议论纷纷,他们也忍不住在想,清朝是不是真的快完了?
载沣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一语成谶,他费尽心机去扶救的清王朝真的快完了。
溥仪仅仅当了3年的皇帝,便在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宣告了他皇帝生涯的结束,也宣告了已经享国276载的清朝的统治的结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不过,这场开创新时代的革命却始于武昌城中的一声不可控的枪声。
最终,这声爆炸声愈演愈烈,演变成了一场推翻腐朽清王朝的统治的革命。
那么,当清王朝被推翻之后,曾经效命于它的王公重臣们后来又得到了怎样的结局呢?
先说摄政王载沣,载沣实际上早在溥仪退位之前,便已经此职回家了。
1911年10月,蒋翊武和孙武等人在武昌秘密策划起义,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孙武因试验炸弹不慎被炸伤而住院,蒋翊武也因爆炸事件被迫逃离武昌,但是武昌起义却仍然在清政府的步步紧逼之下爆发了。
武昌之事一起,载沣便迅速发布了命令,让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南下镇压起义军。
然而,荫昌却没有足够的威望去指挥地方军作战,他虽然是北洋军中的老人,却也没有能力和威望去指挥由袁世凯一手打造出来的北洋军,所以清军在荫昌的指挥下,在和起义军的作战过程中竟然连连失利。
载沣在迫不得已之下,不得不请袁世凯出山,让袁率领北洋军去打起义军。
此时,待在皇宫里的隆裕太后也忍不住跳了出来,她虽然没有她的姑姑慈禧的野心和权力欲,可是或多或少也总有一点想要尝一尝权力的味道的想法,所以,她便不可避免地和载沣产生了冲突。
载沣也很无奈呀,他也想让清朝能够继续撑下去,可是,局势已经到了凭他的能力无法挽回的地步了。
1911年12月6日,载沣向隆裕太后请求辞掉摄政王一职,隆裕想要权力,此时的他也只能老老实实地给,这多少有点引咎辞职的意思,谁让他连一个小小的武昌也打不下呢?
隆裕一见载沣这么识相地提出辞职,她自然也乐得配合,所以想也没想地便答应了。
只是,载沣辞职后,隆裕显然更应付不了这么复杂的局面,被袁世凯一吓唬,便脸色苍白地点头答应让溥仪退位了。
载沣辞职以后回王府里老老实实地带着,闲时喝喝小茶,看看书,还给自己弄了个“书癖”的雅号,生活过得倒也自在。
他在辞职后对政治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关心,即便是张勋在1917年复辟之时,他也没有参与此事,溥仪在1932年被日本人带去东北任执政之时,他也自始至终没有太多的热情,即便溥仪和日本人极力想将他留在伪满,他也想尽一切办法逃了出来。
1950年,兜里日渐拮据的载沣,以90万斤小米的价格将醇亲王府卖给了“国立高级工业学校”,这也算是一件颇有先见之明的事。
1951年2月3日,载沣在京病逝,虽然他的晚景如今看来颇为凄凉,可到底是保住了自己的气节,没有像他儿子一样背负一世骂名。
说完了载沣,再说另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袁世凯。
袁世凯发迹于总督朝鲜时期,崛起于小站练兵,巅峰时坐上了中华民国总统的位置,不论是对于清朝,或是对于中华民国,他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历史人物。
袁世凯从朝鲜回国后在李鸿章的举荐下去了天津小站,为清政府编练一支在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之后能够拿得出手的新军,这支新军后来虽然被编入了武卫军,不过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时袁世凯恰好率领所部去了山东,所以另外几支武卫军几乎全军覆没之后,袁世凯这支却完好无损。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袁世凯手里的北洋军几乎已经成为了清政府最后的精锐。
所以,载沣在1908年一上台便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将兵权收归皇室,一出手便罢免了袁世凯的官职。
只不过,在武昌起义爆发后,因为荫昌在前线失利,眼看着局势越来越紧张,载沣不得不选择向袁世凯低头,请他出山率军镇压起义军。
殊不知,袁世凯一出山,在拿回了北洋军的指挥权之后,又想法设防地拿到了载沣花了3年时间和无数心血训练出来的禁卫军的指挥权,如此一来,局势便几乎完全系于袁世凯一人之身了。
只要袁世凯继续效忠清政府,挥挥手便能镇压起义军;可是,如果他要倒向革命党阵营的话,清政府的国祚便也到头了。
最终,袁世凯被革命党“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反正归来”的承诺所吸引,投入了革命党一方,从而北上迫使溥仪退位。
清朝倒台后,袁世凯也如愿以偿地坐到了中华民国总统这个宝座上。
袁世凯本能够凭着辛亥革命之功成为书上的英雄,却被一场失败的帝制复辟活动所累,成为了书上的“独夫民贼”,让人不胜唏嘘。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被迫取消帝制后没过多久便因病去世了。
说完了载沣和袁世凯,再说说善耆和绍英这两个人。
善耆是十二个铁帽子王之一,若说善耆名声不显的话,那么,他的女儿——日本间谍川岛芳子绝对是近代史上一个尽人皆知、也尽人唾弃的历史人物。
汪精卫之所以在策划刺杀载沣不成反被逮捕之后,不被砍头,还能够活着等到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这里面便少不了善耆的“功劳”,当时愤怒的载沣曾想砍了他的头,但是被善耆给劝住了。
清朝灭亡之后,不甘心的善耆一直试图借助日本人的势力复国,最后于1922年抑郁而终。
绍英此人虽屡任要职,不过能力一般,被溥仪评为“出名的胆小怕事的人”。
1924年冯玉祥派鹿钟麟到紫禁城驱逐溥仪时,便是绍英代表溥仪去和鹿钟麟交涉,从而为溥仪离开皇宫多争取了几个小时。
溥仪被驱逐之后没过多久,绍英便在1925年一命呜呼了,也算是陪清朝走完了最后一程。
20世纪初,满清政府在国内外的压力下开始进行君主立宪的政改,而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立宪和革命开始了一场激烈的赛跑,可最终还是没有跑得过革命的脚步。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革命党人打响了第一枪,也敲响了满清政权的丧钟。1912年春天,隆裕太后见大势已去,宣布清帝退位。辛亥革命赶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满清267(1644-1911)年的黑暗统治宣告结束。
满清被推翻后,它的朝廷重臣们都去了哪里,结局又如何呢?
奕劻是满清第一大臣,不仅是皇族内阁的总理。而且在清廷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在清廷的权力仅次于溥仪的老爸——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
这个爱新觉罗奕劻是正宗的皇族,乾隆皇帝是他亲祖爷爷。所以他在道光年间就当了将军,同治十一年,被封为郡王,荣升御前大臣。宣统退位后,爱新觉罗奕劻躲到了天津租界安享晚年。1917年,奕劻病死在天津,活了79岁。
这位清廷重臣生前酷爱资财,是个贪官,早年的时候就是因为受贿被处分过,如果不是那样,兴许早就是重点培养的接班人了。说是贪官,奕劻大事并不糊涂,大是大非问题总是能刷出存在感。当年摄政王载沣看出袁世凯这老小子不地道,想杀了他以除后患,但奕劻早就被袁世凯收买,他竭力阻拦载沣,袁世凯才得以以足疾之名辞官回家,保住了身家性命。
辛亥革命爆发后,外界纷纷要求溥仪退位,交出权力。溥仪心存侥幸拖着不想退位,深受“皇恩”的爱新觉罗奕劻不但不和皇帝共存亡,反而落井下石和袁世凯一唱一和,威胁隆裕皇后逼溥仪退位。因此,溥仪对他恨之入骨,在爱新觉罗奕劻死后,按照老规矩,皇帝要给谥号的,溥仪虽然退位,但那一套规矩还是要照办的。
但溥仪非常鄙视他,说此人不配朕给他谥号,他的人品也只能配的上谬丑幽厉这几个字。最后在众人的反复恳求下,才赐了一个“密”字为谥号。那意思也是说他活着没有为朝廷做好事,到那边了必须好好反省反省。
奕劻于清廷裹乱,实于民国有功。仔细再想想,于民国有功,则于升民有功,则未必于清廷无功,政权之“和平”交接,奕劻该记“大功”一件。
那桐也是满清贵族,根红苗正的镶黄旗人。1856年出生,那桐年轻的时候很能干,也很敬业,40多岁就官拜户部侍郎,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曾经伴随慈禧太后西逃,一路上嘘寒问暖,把个慈禧伺候的舒舒服服。
1909年那桐荣升军机大臣,1911年出任皇族内阁的协理大臣,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一职。那桐能得到重用跟他和爱新觉罗奕劻的关系有关,爱新觉罗奕劻是个众所周知的贪官,那桐就投其所好,把自己贪污来的金银珠宝送给奕劻,是故那桐得以平步青云,成为爱新觉罗奕劻的左膀右臂。
那桐和袁世凯私交不错,倒不是他们志同道合,而是袁世凯有爱新觉罗奕劻这个靠山,有利用价值。那桐还真帮了袁世凯不少忙,在袁世凯辞官隐居后给他通风报信,出谋划策,为袁世凯出力不小。
袁世凯逼走溥仪后没忘记这个老相好,让他在自己的内阁里当了个顾问。后来那桐有病就辞职了,在天津租界的自己的洋房里享福。不过在春夏的时候,那桐仍回北京的寓所里生活,像候鸟一样。
1925年,那桐病死在北京,终年69岁。
徐世昌,汉族,河南卫辉人,早年中过进士,因为跟袁世凯都是河南老乡,深得袁世凯信任,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成为他的军师。徐世昌因为和袁世凯、张之洞二人私交不错,二人在慈禧太后面前极力推荐他,因此徐世昌仕途得意,一路高升。50岁那年出任军机大臣,51岁担任钦差大臣,总管东三省事务。
清廷组皇族内阁时,徐世昌担任内阁总理协理。但徐世昌是汉人,清廷拉他进内阁纯粹是装点门面,不会重用他。而徐世昌心在曹营心在汉,还是袁世凯的盟友,清廷倒台后,徐世昌为袁世凯当总统出谋划策、鞍前马后。
袁世凯称帝后,徐世昌选择沉默,归隐于老家。1918年重新出山,担任中华民国总统。
徐世昌一生最大的坎儿就是在1919年处理五四运动优柔寡断,在任期间,外蒙撤治又独立,陷入北洋派系武装斗争,均使他焦头烂额。1922年徐世昌被直系军阀曹锟逼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到天津租界居住,1939年病逝于天津,终年85岁。
梁敦彦是广东顺德人,汉族,15岁那年曾经和詹天佑等少年被清政府公派到美国留学。梁敦彦虽然曾经到美国留学,但没有接受一点民主共和的新思想,脑子里满满的都是专制余毒,他对清廷灭亡痛心疾首,对溥仪这个旧主念念不忘。
1917年辫帅张勋帮助溥仪复辟,梁敦彦迫不及待在张勋的复辟剧中担任一个小丑角色,被“皇帝”封为“外务部尚书”,复辟失败后逃到了东交民巷躲了起来。1924年在天津去世,活了67岁。
善耆出生于1866年,他是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的第十代嫡孙。善耆从小习武,喜欢舞刀弄棒,江湖传说善耆曾更洋人决斗,擅长空手夺刀。但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善耆比兔子跑得还快,后来善耆奉命回京跟洋人交涉,一看日军保全了紫禁城,大为感激,跟日军的翻译官川岛浪速成为莫逆,相见恨晚,还结拜为把兄弟。
那个臭名昭著的特务头子川岛芳子就是肃亲王善耆的女儿,后来他把女儿送给川岛浪速作为养女。
说来也巧,善耆和日本人有缘,和后来当汪精卫也有缘。不过那时候的汪精卫可是一个大义凛然的革命志士,勇闯京城,想半道刺杀摄政王载沣,舍生取义。后壮志未酬被捕,负责审理汪精卫的就是善耆。
善耆出于怀柔原因,不想激化矛盾,不但没有把犯下死罪的汪精卫杀头,反而从轻发落,放了汪精卫一马。1912年,溥仪退位,善耆不甘心失败,一直妄图复辟。善耆在好兄弟川岛浪速的帮助下,来到旅顺继续为清廷东山再起而努力。
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善耆不惜跟日本人合作,不遗余力到处鼓吹“中日提携”。明治天皇大丧的时候,善耆比日本人还难过,竟然披麻戴孝,如丧考妣,为天皇服丧几日。
1914年,日本新天皇即位,年近五十的善耆顶着呼啸的西北风,不辞辛苦登上旅顺的白玉山顶,来到白玉塔前,去跪拜侵华将士的亡灵。为了表明自己对日本的忠心,善耆还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送给了川岛浪速。
善耆在复辟上态度坚决,不只是制造舆论,而且身体力行,利用日本人在资金和武器上的支持,善耆自己收买一部分土匪拉起军队,还跟和蒙古人合作,开展了分裂国家的“满蒙独立运动”。
但善耆的逆天而行,失道寡助,终究还是逃脱不了失败命运。1922年2月,善耆带着复辟帝制的遗憾去见了他的满族先人,终年56岁。临终前还没有忘记自己的愿望,嘱咐38个儿女终身与民国抗争,不做民国官民,他的儿女们大部分都去了日本。
善耆送给日本人的女儿川岛芳子继承了父亲的意愿,走上了与中国人民为敌的道路。
度支部相当于财政部。载泽生于1868年3月,晚清宗室大臣,立宪派的重要人物。清亡后加入宗社党,成为复辟派的重要人物,1929年忧郁而终。
荫昌(1859年—1928年),满洲人。曾留学德国,学习军事。归国后历任陆军部侍郎、尚书等职。辛亥革命时,奉命率军赴武汉镇压,屡战屡败。
民国成立后,曾被委任为袁世凯总统府高等顾问和参谋总长等职,袁世凯死后,荫昌继续在北洋政府任职。民国十七年(1928年)病逝,终年69岁。
唐景崇,1844年生,汉族,辛未科进士,唐景崧胞弟,任各部侍郎,出督浙江、江苏学政,回京任学部尚书、学务大臣兼弼德院顾问大臣,辛亥革命后称病引退。 民国三年(1914年)卒。
载洵(1885-1949年),满洲人,醇亲王奕譞第六子,民国元年(1912年)1月,与载涛等进行复辟活动失败后在北京、天津闲居。1949年逝世于天津。
绍昌乃清朝宗室,光绪十五年中进士,在皇族内阁任司法大臣,主持司法行政事务。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组建内阁,曾任弼德院顾问大臣,参与组织宗社党,中华民国成立后去世。
内阁还有三名大臣,分别是农工商大臣溥伦(宗室),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寿耆(宗室),其中,盛宣怀其人是李鸿章幕僚出身,洋务运动带头人,他担任邮传大臣之际由于策动铁路收回国有,本心是富国强兵,但却“意外”引发了保路运动,继而又引起辛亥革命的连锁反应,也算是创建民国的“引路者”。盛宣怀其人其事,尤其是与胡雪岩的争斗,便是再写一万字也难以概括,不做多讲,其人于民国五年(1916年)去世。
爱新觉罗·载沣(1883—1951年),清摄政王。1908年任军机大臣。溥仪幼年登基后,载沣任监国摄政王。
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年—1911年),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直到辛亥革命爆发,被迫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 1928年,迁往天津,后又去东北,后来返回关内居住。
解放后,载沣将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作为公用,1951年2月3日病故。
清朝亡国之后,前清大臣除去辛亥革命中殉国或被杀的以外,其他封疆大吏尤其是拥有兵权的巡抚总督之类的地方实力派是换汤不换药。换了一个马甲叫成各省督军之类的,而这种旧有格局的变相保存之下,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更是埋下了民国军阀混战的巨大隐患。
这些前清大臣大部分还是很成功的,身为前朝旧臣,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地位和实力。当然之后军阀混战时被拉下马就是后话了。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这些大臣的待遇。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在手握重兵的袁世凯连哄带骗之下,宣统帝溥仪发表了退位诏书。
诏书具体内容如下: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诏书由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署外务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署度支大臣绍英、陆军大臣王土珍、署海军大臣谭学衡、学务大臣唐景崇、司法大臣沈家本、署邮传大臣梁士诒、农工商大臣熙彦、理藩大臣达寿副署发布。
次日在袁世凯的领导下,内阁全班人马不动,仅仅是将各部大臣改称为各部首领。
这些内阁大臣基本上是袁世凯的心腹或者是德高望重但又屈服于袁世凯的大臣,可以称之为袁记内阁。
以这些大臣在民国时的待遇就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首先前清大臣中的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时与南方革命党谈判扯皮中成为民国大总统,身为国家的最高元首,可以说是权倾一时。
外务大臣胡唯德成为了外交次长,后来成为北洋政府的驻外公使。(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先后任驻法公使兼驻西班牙、葡萄牙公使、驻日公使。
民政大臣赵秉钧先后任内务总长、国务总理。
度支大臣绍英在辛亥革命后成为清朝小朝廷的内务府大臣。
陆军大臣王土珍先后任陆军部长、总参谋长、北洋总理。
海军大臣谭学衡先后担任过海军部长和海军总长。
学务大臣唐景崇辛亥革命以后称病隐退,不然估计和前面几位一样得一个换汤不换药的相等职位。
司法大臣沈家本辛亥革命后本可以得到一个司法部长,但历经宦海沉浮无心再为官,隐退而去。
邮传大臣梁士诒先后任总统府秘书长、交通银行总理、财政部次长、国务总理。
农工商大臣熙彦先后担任民国政府蒙藏院副总裁、总裁。
理藩大臣达寿先后任高等文官惩戒委员会委员、内务部次长、蒙藏院副总裁、将军府将军。
而地方上那些趁乱崛起手握重兵的将领或者巡抚总督之类的清朝大臣基本上没有改变格局。先后换官职名称为都督、督军、督理等。
像清庭的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张勋,民国时成为江苏督军,后来转任长江巡阅使,移驻徐州也是大概在其势力范围一带行动。
可以说清朝亡国以后,除了殉国或者死于战乱之中的大臣,民国时这些大臣除了少数隐退的,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的获得同等地位,换个官名罢了。
所以就形成了一种很奇特的现象,清朝亡国以后,袁记内阁成员大部分成为北洋政府的各部部长,地方实力派大臣依旧称霸一方,只不过换了一个民主旗帜,官职名称改了一下罢了,而这正是为什么辛亥革命不彻底的原因,更是民国军阀混战的根本原因所在。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