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便宜不好吗?美国一元店为什么会造成“破窗效应”?

便宜不好吗?美国一元店为什么会造成“破窗效应”?

2020-09-30 09:35阅读(75)

便宜不好吗?美国一元店为什么会造成“破窗效应”?:最近我注意到,国内的零售行业又出现了一个新业态。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这周宣布,上海浦东的盒马X会员店

1

最近我注意到,国内的零售行业又出现了一个新业态。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这周宣布,上海浦东的盒马X会员店将会在10月1号正式营业。这个会员店主要对标美国品牌好市多和山姆店。它将会成为中国品牌里,第一个仓储式会员制零售店。它也会为线上和线下零售的结合带来新的可能性。

在零售新业态频频出现的同时,我留意到在太平洋对面的美国,有一个旧的零售业态正在发生一次回潮。

最近我在《纽约客》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叫做《一元店的真实代价》。这篇文章描述了美国近几年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全美国范围内,“一元店” 越来越多。

一元店的概念你大概率也熟悉,我们国家也有相似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店里所有商品都在一个比较低的价钱范围以内,非常便宜。在美国,一元店里什么杂货都卖,有宠物食品、婴儿奶嘴、内衣、洗衣液等等。而这种模式一点都不新,在美国已经存在将近100年了。

那你也知道,今年的疫情对线下零售冲击特别大,很多商铺都扛不住,被迫歇业了。可唯独美国一元店这个老概念,反而在这段时间像雨后春笋一样逆势回潮。不过其实,这个“回潮”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在今天的内容中,我就结合《纽约客》的文章内容,跟你分享一下“一元店”正在如何颠覆美国的零售业。

《纽约客》的文章说,2019年,全美范围内所有新开张的零售店铺中,有一半都是一元店。美国一元店的规模大到有几个品牌已经成为全国大连锁。其中最大的两个品牌,Dollar General和Family Dollar,母公司都是标普500公司,市值超过几百亿美元。单单这两个品牌,现在总共加起来就有两万多家门店,比美国的麦当劳还要多。

那你可能好奇了,美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一元店呢?

首先,它们在美国成功填补了一部分的市场空白。

美国一元店起源于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之后。它们用“所有商品低于1美元”的超低价策略,专门服务低收入群体。最早,一元店大多开在美国的乡镇地区。这些地区被称为“food dessert”食物荒漠,因为它们距离最近的超市也得有十五六公里的距离,所以一元店给当地的居民提供了便利。

后来,这种“食物荒漠”在美国的一些城市地区也开始出现。比如说,美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城市,随着去工业化的趋势到来,这些城市的人口开始流失,城市规模萎缩,撑不起大型的商业零售业务。一元店再一次填补了空缺,在城市的低收入地区发展了起来。

而近期,疫情又为一元店带来了新的机会。因为,一元店的“基础商业”属性,让它在美国疫情封锁期间依旧能保持营业。

今年3月底,美国多个州进入了全面封锁的状态。根据大部分州的规定,除了“基础商业”以外,其他所有商店都必须暂时关闭。这些“基础商业”包括超市、药店等等。而由于一元店卖的杂货里,有一部分是冷冻食品和像罐头一样的长期保存食品,它们普遍被当做社区里的迷你超市,也允许照常营业。

这么听起来,一元店在美国的崛起是一个双赢的商业故事。它们给美国的低收入群体提供便利,让他们能低价买到生活必需品;而因为站稳了这个生态位,一元店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这似乎是一件好事啊。

可是,《纽约客》的文章告诉我们,事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文章说,美国的一元店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店里的犯罪率特别高。像偷窃、抢劫,甚至持枪杀人的案件都是常见的事。

比如说,2017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市,18家一元店总共发生了32起持枪或持刀抢劫案。《纽约客》的文章里提到了一个细节,说有9家代顿市的一元店,警方一年去的次数加起来比去当地最大的医院都要多。而你可能也知道,警察本身就是医院的常客,经常要去办案。

这样的现象还不仅仅发生在一个地方。美国一个非营利组织统计说,从2017年以来,在全美范围内,Dollar General 和Family Dollar这两个最大的连锁品牌,旗下的一元店总共发生过200多起持枪暴力事件。其中,有人员死亡的案例超过50起。

仔细想想的话,这其实非常可怕。你想,这意味着,美国一元店附近的居民,随便到小店里买瓶饮料,可能都会有生命危险。

那你可能要好奇了,美国这些一元店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有这么多刑事案件?

一个解释,是一元店本身就开在美国的低收入社区里。这些社区的犯罪率又本来就高。

可是,《纽约客》文章引用的犯罪学专家认为,没这么简单。他说,犯罪是一种投机的行为。没有机会,就没有犯罪。美国一元店引发犯罪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营造了一种“破窗效应”,给犯罪创造了机会。

“破窗效应”你可能也听说过。它的大意是,如果一个地方有一扇窗被人砸破了,很久没有人维修,那么接下来这个地方可能就会发生越来越多不良行为。比如,可能有更多人砸破更多的窗,或者随地扔垃圾,甚至偷窃、抢劫等等。

这是因为,当环境里的不良现象被置之不理,会给人一种“这地方没人管”的感觉,让人觉得即便做了坏事,也不容易被逮到。这就为犯罪埋下了机会。

而美国的一元店,恰恰创造了这种破窗效应。

我先来跟你转述一下,《纽约客》这篇文章是怎么描述美国一家一元店的环境的。他说:商品从货架上散落下来。店里的购物车堆满了纸箱子。箱子里都是货物,等着被人拆分上架。门口摆着几个大塑料袋,里面装满了杂物,有精油、鸡肉干、婴儿奶嘴、爱情小说等等。整个店里弥漫着被忽视的气息。

美国的一元店为什么会这么破落呢?这主要是因为一元店的母公司,因为超低价的商业模式,必须得想尽办法压低成本。而压低成本的其中一个方式,就是少用人,并且把员工的薪水压得很低。

一般来说,一家美国一元店里总共就只有3名员工,很多时候甚至只有一个人看店。这个员工既要负责整理货物,又要负责接待顾客。他还得盯着店里有没有非法行为。这么多事,店员压根就忙不过来。于是,这就很容易导致店里杂物堆积,管理不当。

而且为了降低成本,除了不招店员以外,美国的一元店公司还不肯花钱提升安全措施。

《纽约客》的文章说,Dollar General的员工们,曾经多次向公司反馈说,自己在店里担心人身安全。他们强烈呼吁公司在门店里至少配个保安。但是Dollar General非但没有理会员工的声音,他们还公开在2019年的财报里说了这么一句话,说:公司不希望加强商店的安全措施,因为这么做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利。

更夸张的是,当一些员工为了保护自己,把自家合法的枪支带去上班的时候,Dollar General直接把这些员工给炒了。

所以你看,美国的一元店公司为了省钱,任由门店的环境杂乱,安全措施欠缺。对于一个有犯罪动机的人来说,这就很可能透露了“此地无人管”的信号。

这是一元店造成“破窗效应”的一个层面。

美国一元店“破窗效应“的第二个层面就更加严重了:一元店的到来,很可能加速了美国社区零售业的倒闭,让整个社区的环境越来越衰败。

比如说堪萨斯州的黑文市(Haven)。这个城市原来有一家小超市,叫做Foodliner。Foodliner由当地的居民开设,但是2015年,黑文市迎来了它的第一家一元店。在一元店开张的3年后,Foodliner就歇业了。

Foodliner原来的老板在英国《卫报》的一次采访中说,一元店开张当天,他们店里的顾客数量就下跌了20%以上,后来就一直走下坡路。而Foodliner的销售也一样。一元店开张后,销售额一跌再跌,至少减少了40%。背后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差异。Foodliner的前老板说,一个当地小店实在是无法和全国连锁的大公司打价格战。

你可别以为,Foodliner倒闭,只是少了一家方便小店。Foodliner被一元店替代,还意味着当地的就业机会发生了萎缩。

堪萨斯州大学的教授分析说,这种小超市平均来说有15个员工左右,但一元店可能只有5个。这就代表10份工作就这么消失了。

而且, 当地小超市的收入,最后其实会回流到当地社区里,因为小店的老板、员工、商业合作伙伴等等都大概率是本地的。但是一元店不同。因为它是连锁大公司,它的收入大部分会被公司总部抽走,离开美国当地的社区。这就意味着,一元店创造的经济效益,不能反哺于社区。

所以你看,美国一元店的商业模式,表面上看起来是给美国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便利,让他们能用极低的成本购买到生活必需品。

但仔细琢磨这个模式,你会发现,这种便利,代价太昂贵了。美国的一元店在当地社区创造了一种“破窗效应”,不仅仅让员工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而且还造成了就业机会和收入的流失,加速了低收入社区的衰落。这种商业模式并不是“共赢”,而是“零和”。

这个故事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衡量一个商业模式好不好,我们不能只看它赚不赚钱,我们还应该看它能让多少人赚钱,创造多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