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刘备是奸臣吗?

刘备是奸臣吗?

2020-09-28 18:31阅读(64)

刘备是奸臣吗?:首先回答提问“刘备是不是奸臣”?笔者个人认为,与其说刘备是奸臣,还不如说他是“演员”。 刘备是东汉末期幽州涿郡人,他是三:-奸臣,刘备

1

首先回答提问“刘备是不是奸臣”?笔者个人认为,与其说刘备是奸臣,还不如说他是“演员”。

刘备是东汉末期幽州涿郡人,他是三国蜀汉政权的开创者,后世称他为“汉昭烈帝”。通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刘备被后世广为熟知,俨然成为了一个高大光辉的历史人物。

可是,真实的刘备并非如此,刘备表现出的“仁义”,其实很多都是虚伪和做作的演戏。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他:

《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近似伪。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刘备,重新考量对他的历史评价和人物定位,看他究竟是不是一个“演员”。

一、假借皇叔之名

刘备起势最大的招牌就是天天挂在嘴边的“中山靖王之后”,将自己扮演成汉室的皇族正统。其实,这个所谓的“中山靖王”本名叫刘胜,是景帝刘启的第十四个儿子。

刘胜历来胸无大志,而且极其好色,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交配,就是繁衍,以至于他有太多的后代,甚至连自己都数不清。据史料记载,刘胜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和上千个孙子。所以,刘备选择中山靖王一脉作为自己的先祖,就是因为这一支脉根本多到无从可查的地步。

将自己扮演成“皇族”之后,刘备很快进入了角色,而且再没有出来过。

二、假意收拢下属

刘备为了壮大实力,先是以“桃园三结义”之名笼络了万人敌的大将关羽和张飞。在这二人的辅保下才步步崛起,成为了乱世中的一股势力,之后又收拢了赵云、诸葛亮等人。

以五虎上将赵云为例,他多次为刘备出生入死。尤其是,在长坂坡之战中,面对刘备的败局时依然多次突入重围,孤身从曹军围困下救出了幼主刘禅。

可是,演戏已经走火入魔的刘备竟将襁褓之中的儿子作为道具,当着赵云的面将其摔出,以此表明自己对赵云的爱护要胜过对儿子的爱护。这种违背人伦和纲常的举动,明显是在打感情牌,完全就是为了笼络赵云。

试问,“虎毒不食子”的道理难道他会不懂吗?连儿子尚且都能抛弃的老板,那做下属的岂不是更加的朝不保夕?

三、视百姓为刍狗

赤壁之战前,曹操先挥师南下平定了刘琮,之后攻打刘备。在此情形下,刘备唯一的出路只有逃跑,这倒没什么,反正他已经习以为常了。可是,刘备在逃跑之前竟要携当地的百姓一起出逃。

作为演员,刘备痛哭流涕,表示自己实在舍不得丢下百姓。在自身都难保的情况下,刘备此举显然别有用意。

大批难民追跟自己逃命,必然会造成战场的极度混乱,这对于兵力力薄的刘备败军而言,无异于增加了自身的逃跑机率和生存机率。刘备满口仁义道德,却不惜让数万百姓跟随自己冒险,甚至是为自己陪葬,其心性之狠毒可见一斑。

四、借荆州却不还

赤壁之战中,东吴可谓是出力最大,消耗最多,可是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战果。曹操战败,虽没有完成消灭孙权和刘备的目标,但还是完成了对荆州七郡的瓜分和部分占领。

曹操虽战败,但依然占据着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而孙权分得了江夏郡和南郡。作为势力最弱小的刘备,一举得到了荆州南部四个郡,分别是零陵、长沙、桂阳和武陵。

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刘备竟厚着脸皮向孙权提出暂借南郡。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孙权尽管不情愿,但还是勉强答应了,不过言明待刘备攻取西川后要立即归还。

但是,当刘备取得益州后,东吴先后多次讨要荆州却无果。期间,刘备一再飙戏,多次泣不成声并虚与委蛇,毫无一点诚信可言。

五、辜负刘璋信任

刘璋虽算不得是有为之主,但这也不能成为他被刘备暗算的原因。毕竟,作为刘氏宗亲,刘璋对于刘备还是非常信任的,否则断不会允许他带兵入川。

可事实上,刘备尽管答应刘璋帮他对付张鲁,但从入川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存好心,心心念的就是霸占刘璋的地盘。一开始,刘备不断向刘璋索要兵马和钱粮,借故拖延与张鲁交战。

等到刘璋实在无法满足他的无度索取时,刘备立即就翻了脸,率军开始攻击刘璋。

刘璋糊涂了一辈子,在最后时刻却表现得非常仁义,为了避免生灵涂炭,他在兵精粮足的情况下向刘备开城投降。二人再次见面时,刘备这位演员表现得依然“身不由己”和“无可奈何”。

六、借报仇去伐吴

为了在东线战场给曹操增加压力,刘备下令关羽主动发起了“襄樊之战”。

在曹操和孙权的前后夹击下,关羽被陆逊偷袭,丢掉了荆州的大本营。之后,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擒获后斩首。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

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权已据江陵,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当时的刘备,可谓是兵多将广,粮草丰富。虽接到关羽的多次求救,但他却迟迟没有发兵救援。后世很多人将此事归咎于孟达和刘封的见死不救,那么,那时的刘备在干吗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刘备已经用完了关羽,开始担心自己的儿子刘禅难以约束他,面对这个尾大不掉的隐患,借助曹操和孙权之手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关羽死后,刘备的演技到了炸裂的程度,他以此为借口,悍然撕毁了孙刘联盟的协定,不顾自己“恢复汉室”的誓言,率先攻击东吴。

七、死前试探诸葛

夷陵之战刘备可谓势在必得,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毛头小伙陆逊初试锋芒就将刘备击溃,还丢掉了他的老命。

临终之际,刘备对自己辛苦演戏得来的江山很不放心,不断试探诸葛亮的态度,甚至假惺惺地提出: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国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句话听起来好像特爷儿们,特凛然,实则却是刘备最虚伪的一种表现。试想,“父死子承”这个千古铁律,难道在刘备这儿就能改变?显然不是,他无非是最后试探而已,在听到诸葛亮的誓言:“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后,他的目的达到了。

诸葛亮之能,虽然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夸张,但他也算矜矜业业履行了职责。即便如此,刘备也没有真正信任过他。比如,张飞被封新亭候,马超被封都亭候,赵云被封永昌亭侯,黄忠被封关内侯,甚至连后来者魏延都封了都亭侯,王平都被封安汉侯,而诸葛亮直到刘禅登基后才被封为“武乡侯”。

八、总结

盖棺定论,刘备算得上是一代枭雄,一代帝王,他在东汉末年极力维护和延续了汉室政权。

不过,刘备却算不上是仁君,因为他的“仁义”更多是作为一种演出的道具罢了。

当然,如果用“奸臣”来评价刘备,个人认为也并不妥当。最后,还是用“演员”,甚至是“最佳男演员”来形容他更加合适。

回答完毕!

2

他是主公,不能算臣。

3

刘备胸怀大志,每一步行动,计划都是为当君王做准备,跟臣没关系,更无论忠奸了!

4

办公室历史观嘛,很正常。贴标签画面具,简化人的复杂性,用一个标签去解释其所有行为,逃避问题本身。

刘备何人?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的人杰枭雄。这里面任何一个形容词都包含着其复杂性在里面。

他能钻营懂政治有手段有勇气有担当却又待人谦和让刺客不忍刺之,一个边地小子,他能够鞭笞督邮弃官而走,他敢以近万乌合之众阻挡精锐大军,卢植乃一代大儒,收他为弟子;公孙瓒北州骁勇之将,授他以郡国之任;陶谦徐州之主,临终以地盘相托;孔融当代名士眼无一物,表奏其官职;糜竺陈登乃徐州出名的豪强地主,却心甘情愿为之奔走,为其献策。更不用说陈郡袁氏的袁涣,颍川陈氏的陈群这等名门愿意为其效力。这是人品的写照。不然你对比一下同样边地出身四处讨嫌树敌的吕布。高下立判。

他心思缜密能够在曹营孙营长袖善舞要人要地装怂卖萌左右逢源进退自如,他又有燕赵汉子的侠气与豪气,见到庸碌(许汜)之人会当面斥骂,战局不利打冒火了会固执的犯险。他能以诡诈夺地:【刘璋与吾同宗,汝欲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十九年夏,雒城破。进围成都数十日,璋出降】也能以真情待民【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从某种意义上说,《三国演义》虽然是元末明初的产物,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水平却较之盲人摸象者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演义替曹操盖棺定论时有一句: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

什么叫对立统一,估计不少朋友全还给中学课本了。

有虚伪权诈就代表某人所做的仁义之举都是作秀?广施仁义就代表某人不会行虚伪权诈?这种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价值观实在不应出现于成人世界。

“奸臣”这个词你用在一切成功的政治家身上仿佛都是合适的,不服您给我从成功政治家堆儿里面找个真君子出来试试。因为政治家的成功与否不是靠道德的高尚来评判的。政治是复杂的,政治家服务于政治自然也是复杂的了。该仁时他会仁该狠时他比谁都狠。仁是真的,狠也是真的,没有伪这一说,适合局势服务局势不走极端是政治家的基本素养。

吾敬刘玄德。

5

刘备不是奸臣,反而个人觉得刘备更算是个坚韧不拔,相当能隐忍的英雄!

刘备是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同时也是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为复兴汉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虽最终未一统天下,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其本身也是一名值得称颂的英雄!

第一,刘备寡言少语,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喜欢结交豪爽良才!

其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先后得关张,赵云,徐庶,诸葛亮,庞统等贤才良将追随!说起用人。要比曹操孙权而言,要更胜一筹!这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第二,刘备能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刘备三顾茅庐得卧龙,一生重用诸葛亮。问计与之,听之任之!让其才华得以尽展!

在乡党之中识得武艺超群,敢打敢拼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之列的魏延,对其位以重任,让其镇守汉中这个重要的战略之地!



第三,刘备善于隐忍不发,胜于坚持!

刘备性格中有其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

其创业之初,艰辛异常,给人的感觉就是一是能跑,二是能哭,总之跑的情况相比要更加的多一些,依靠袁绍,受公孙瓒节制!依附曹操,差点被其麾下谋臣所杀!后依附刘表,忍辱负重,以图东山再起!

总之可以称之为打不死的小强,啃不动的硬骨头也不为过!



结语: 刘备宽仁,忠厚,乐善好施,同样也是善于收买,笼络人心,这是他性格中的最大优势,而其惟贤惟德,能服与人也是他政治上的政治理念!

其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实践中领略到儒家的政治思想对于取得天下的重要性,同时自身十分注重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典范!也是其建立政权的一个重要的奠基!

6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搞清楚“奸臣”一词的含义。

奸臣,也是为人臣子,相对于忠臣而言。一般奸臣是指对君王不忠,或逢迎献媚,或溜须拍马,不务正业,误君误国。另外,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残害忠良,谋取私利,打击报复,横征暴敛,滥杀无辜,甚至弑君篡位等等,都属于奸臣行列。

那么按照上面这个解释来对照一下,刘备是这样的人吗?他是奸臣吗?

从表面上看,刘备并非奸臣,他爱民如子,待人友善谦卑,且忠于汉室,更为难得的是,他一生都以“匡扶汉室”为己任。所以,像刘备这么完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会是奸臣呢?

不过,这也仅仅只是表象而已,仔细忖度之后,其实不难发现,刘备也是一个奸臣,只是他隐藏的更深一些。就像《新三国》里经常出现的那句台词一样,“大奸似忠,大伪似真”。这八个字用来概括刘备,我觉得非常恰当。

煮酒论英雄之时,曹操曾亲口说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曹耳”。待曹操说完这句话之后,刘备当场吓得魂飞魄散,就连手中的筷子都拿不稳了。为什么他会如此不淡定?很显然,刘备以为曹操看穿了他的心思,因为他也是一个胸怀大志、胸怀天下之人。

既然曹操都说了,刘备其实是和他一样的人,那么刘备这个奸臣之名也就算背上了。因为曹操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臣,他挟天子令诸侯,想打谁就打谁,对上不忠,对下排除异己。虽然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但是他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富二代,时机成熟,曹丕不就废汉立魏了么!

还有,汉献帝被废之后,打着“匡扶汉室”旗号的刘备,并没有派人迎回献帝,而是谎称皇帝已经被谋害,于是自己堂而皇之的在蜀中称帝。此举无异于谋朝篡位,只是他做的更高明而已。这不就是典型的大奸似忠,大伪似真之徒吗!

所以,刘备是个彻头彻底的奸臣,只不过他不像曹操那样明目张胆,只是他更懂得伪装自己而已!

7

刘备是奸臣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现代人提到忠,脱口而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古代可不一样,古人讲究天地君亲师。古代的忠,是忠于君王,也就是忠君爱国。

众所周知,刘备最后是称了帝的,也就是说,刘备最后只要忠于自己,善待百姓、不横征暴敛、贪图享乐、不做“儿皇帝”就行了。

当然,题主是问刘备是不是奸臣。

这个问题如果摊开来讲,估计一时半会也讲不完,我小时候读《三国演义》的时候,认为刘备是一个忠臣,忠勇仁义。

后来长大了,在细品一下《三国演义》,再读《三国志》,发现并不是这回事。比如他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字,义子刘封,亲子刘禅。连起来就是封禅。在古代谁能封禅?皇帝呀。

所以说啊,刘备这个“忠臣”就值得推敲了。

还有那个“衣带诏”事件也是存疑的。汉献帝写了一个衣带诏,给刘备、董承等人,让他们发兵密谋诛杀曹操,最后刘备跑了,董承全家被诛杀。

最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刘备开始连吴抗曹。他们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恐怕会这样说,奉天子以令不臣。两个人都在“天子”身上做文章,事实上他们都没有把天子当一回事,天子只是一个“摆设”而已,谁控制了“天子”谁就控制了“天下”。

自始至终,“天子”一直掌控在曹氏父子手上,曹丕也在曹操去世之后,逼汉献帝禅位,还表演了一套“三让”的桥段。最后成功登基,最封曹操为“魏武帝。”

事实上这个曹丕这个皇帝虽然掌握了传国玉玺,当得并不完整。刘备、孙权就不理他。

刘备在汉献帝刘协禅位之后,就想办法,把“天子”那个摆设抛了,说刘协死了,被曹贼害死了,并追谥刘协为孝愍皇帝,登基称帝,并昭告天下,准备北伐,理由就是匡扶汉室,为孝愍皇帝报仇。

当然,曹丕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就算把刘协搬出来,估计也没有多大的作用,其一、你有种把皇位还回去啊。其二、就算你还回去,我们都说那是假的,你能咋的?其三、还回去,你会将权力全部给汉献帝刘协吗?其四、这个江山是我老爹打的,咱尊重你,你曾经是皇帝,不尊重你,你就是傀儡、山阳公。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既然篡位了,就不可能回头了,你不服,就过来打我呀。当然,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三国全归司马家。不过也没有多久,就五胡乱华了,晋朝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都是篡的嘛,统治也不行,最后老百姓也没有得到什么实惠,最后差点亡国灭种。被胡人弄没了。

有点扯远了,扯回来。在那个年代,能活下去就不容易了,真身居高位,那个不是“血债累累”,有枪就是草头王,一将功成万骨枯,还谈什么忠奸?老百姓都不把皇帝当回事,何况是这些“上位者”?

所以说,你这个问题有意思,而没有意义,欢迎关注点赞。

8

三国鼎立,刘备也是一国之皇帝。一国之主从来不应加入奸臣之列的。

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开始闯荡打天下,历经艰险和灾难,都避过,到发展壮大,刘备在这过程中应该叫谋略,从弱小到列为一国称皇帝。所以刘备不是奸臣,而应该叫君主。

9

相比于曹操,刘备更像是一个奸臣吧!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大家都渴望着汉人能够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重新由汉人统治江山。

在这样的情况下,罗贯中老先生写下了一部《三国演义》,把刘备奉为正统,把曹操说成逆贼。

在《三国演义》里,罗老先生是这样描述刘备称帝的事的:曹丕篡位后,蜀国的臣民都觉得天下应该有一个刘氏正统宗室继承汉朝的天下。刘备作为皇叔,自然是不二人选。但是,刘备本人非常不同意,甚至还发火了。结果第二天,刘备最亲爱的谋臣诸葛亮就不来上班了。过了好几天,诸葛亮一直不上班。刘备就亲自去诸葛亮家探望,诸葛亮说:“主公,我的病就在于你不称帝啊,我觉得自己跟的领导不是汉朝的领导啊。”刘备无奈说:“好吧,我称帝就是了,给你治病。”于是,诸葛亮马上跳起来,把之前就躲在后面的百官都叫出来,给刘备穿了龙袍,刘备正式登基。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当时,诸葛亮、许婧等人确实是劝刘备称帝的。不过,当时有个人表示反对意见,那就是那个让关羽心甘情愿和黄忠同列的费诗。

费诗的意思很简单:您当初是因为皇帝被曹操父子控制,才起兵抗争的。如今老曹家的人还没剿除,您就着急称帝,恐怕不符合人心吧?当初汉高祖刘邦和项羽约定先破咸阳的做老大,结果刘邦破了咸阳,还是把老大的位置给了项羽。如今您憋憋屈屈地躲在巴蜀深山,就想着称帝了??

刘备当时什么反应,史书没有记载。不过,费诗的待遇被记载地明明白白:贬谪到永昌去上班。

永昌是哪?就是如今云南省境内。在那个时候,那里可是一片荒芜,和当今的亚马逊森林有一拼。什么瘴气啊、野兽啊,到处都是。

可见刘备的想法也是很简单:我不杀你,但是到了那里之后能不能活下来,就看你的造化了。

好在费诗还算命大,没有死在那里,后来还给诸葛亮出谋划策,最后在蒋琬当政时死去。

对于这件事,习凿齿和裴松之都认为:刘备作为一个创业者,名正言顺很重要。称帝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口号,所以费诗活该被贬官。

但是小生认为,且不论费诗该不该贬官,即使是应该贬官,也不至于送到那种蛮夷之地。刘备的动机,不只是为了让臣子明白道理,而是纯粹的打击报复了。

因此,刘备这一个行为,把他想篡位称帝的想法暴露无遗。

不晓得为啥我就是觉得刘备就是个心机婊假仁假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了请联系作者删除

10

刘备不是奸臣。

试想一下,如果刘备一统天下,那么历史可能是这样的。刘邦西汉——刘秀中汉——刘备东汉。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失败者没有太多发言权。

刘备是个胸怀理想的创业者,曾经深度参与过权力的游戏,也曾经站到权力的巅峰,就是没有笑到最后而已。

试问一下又有几人真正笑到了最后?就看你看问题的时间轴拉多长了。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