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司马迁为什么替降将李陵求情,却不肯为站错队的任安求情?

司马迁为什么替降将李陵求情,却不肯为站错队的任安求情?

2020-09-28 06:01阅读(66)

司马迁为什么替降将李陵求情,却不肯为站错队的任安求情?:首先,我们看看李陵和任安二人分别犯了什么事。一、李陵战败投降公元前99年,在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

1

首先,我们看看李陵和任安二人分别犯了什么事。

一、李陵战败投降

公元前99年,在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时,为了分散匈奴兵力、减轻主力军的压力,李陵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带领属下5000名步兵往匈奴腹地出击。

李陵军到达浚稽山(今外蒙境内),遭遇了匈奴单于,被其三万骑兵围攻。然而开战后,匈奴人吃了大亏:

“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匈奴单于大惊,又召来八万援军(全是骑兵)加强围攻。李陵边战边往南退,匈奴人则一路追击,期间汉军又击杀匈奴人大概七八千。匈奴单于一度想撤退。

但汉军中出现了一位叛徒,将部队虚实悉数告诉匈奴人,致使李陵军形势日渐危急,在撤退到离边境一百多里地的时候,李陵军弩箭已用光,武器也所剩无几,幸存的3000多名士兵甚至用木棒迎敌。

此时,汉武帝之前安排接应李陵的路搏德军一直未到,李陵自知大势已去,带军突围未果,只身投降匈奴。汉军活着逃回国的四百多人。

李陵投降的消息传来,汉武帝震怒,感觉遭受了奇耻大辱,群臣见势不妙,基本上附和皇帝,表示要对李陵定罪。只有太史令司马迁提出了异议。

二、任安“坐观成败”

公元前91年,趁皇帝在甘泉宫,宠臣江充诬陷太子诅咒汉武帝,并且杜撰了充足的证据。太子无以自明,擅自击杀江充,并组织人手自卫。

汉武帝听信江充一党谗言,以为太子造反,命令丞相进行镇压。太子为自保,派人送兵符给平时信任的护北军使者任安,令他发兵跟自己会合。

任安跪拜接受兵符,然后关上军营大门不出。

后来太子被杀,恢复清醒的汉武帝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开始陆续追究江充一党。而对于任安这种阳奉阴违、“坐观成败”的行为,汉武帝极其厌恶,决定将其处死。

三、结论

可以看出,李陵与任安两人事件性质完全不同,前者为国力战,力屈而降;后者则是在宫廷斗争中首鼠两端。司马迁作为一个正直的史官,自然有自己的判断。

所以,当汉武帝问司马迁对于如何给李陵定罪时,他只身为其辩解:“陵……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有国士之风……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虽古名将不过也……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史书记录,李陵在匈奴,确实意图刺杀单于,但得知自己全家被武帝诛杀后,放弃了此计划。

而任安,对太子向自己求救一事处理不当,有当墙头草的嫌疑,也间接令太子寡不敌众身死,汉武帝怪罪他也情有可原。而且,这属于皇帝家的私事,他人并不适合插手。

况且,此时的司马迁在监狱待着,就算他上书为任安求情,恐怕只有反作用。

最后纠正一个错误传言:有些网友以为李陵是李广的儿子,但实际上他是李广之孙。

配一个网上的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如果弩兵面前加上一排大车的话,那就更符合李陵对阵匈奴骑兵的场景。


2

李陵之情,乃为国而战,身陷无奈,迫不得已,实有可原。就当时而言,战败而降,也是常事。故太史公同情他。而任安则是属权宦内部之争,有顾私权之赚。故太史公要说道他。司马迁是一位公正的史官。

3

李陵之降,降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