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带兵屠杀江夏镇连江夏千总都杀,为什么康熙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带兵屠杀江夏镇连江夏千总都杀,为什么康熙

2020-09-27 10:31阅读(76)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带兵屠杀江夏镇连江夏千总都杀,为什么康熙不追究?其实就是雍正和十三阿哥的密谋,康熙是不会不知道的,为什么不追究?:康熙不追查年羹尧

1

康熙不追查年羹尧是因为康熙投鼠忌器,害怕牵扯到自己的默定继位人四阿哥胤禛,但这件几百人的惨案又不能不对天下臣民有所交代,所以他把罪责惩罚到了十三阿哥胤祥身上

其实在百官行述案这件事情发了以后,太子胤礽的再次被废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康熙真的在意区区一个江夏镇的几百生灵吗?他当然不在乎,他最在意的事情还是那件立太子的大事,一旦胤礽再次被废,那么朝局将为之大变,阿哥们逐鹿中原也将愈发激烈。如何在太子胤礽被废之后,保护好自己的继位人,让他免倒废太子的覆辙也就成为了康熙最关注的事情。

在康熙看来,大阿哥胤禔为夺嫡处心积虑,不惜暗害亲兄弟,是第一等的乱臣贼子;而饱读经书的三阿哥胤祉在大阿哥出事之后落井下石,也谈不上光明磊落,且他能力不足,也难担起这千斤重担;而八阿哥胤禩虽素有贤名,却是以此来收买人心,更何况其党羽心腹布满朝廷,连康熙也忌惮三分,康熙怎会把江山交给这个只会放纵他人的儿子呢;而九阿哥和十阿哥党附胤禩,自然亦非人君之选;十四阿哥能征善战,经兵略武很有成效,但为人太过轻浮,不是合格的继位人。至于十三阿哥胤祥,为人豪爽,但不会拐弯,是做不好皇帝的。

而人君之选则是那个坚刚不可夺其志的胤禛,胤禛一心为国,从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甘愿做大清的孤臣。在江南赈灾,从盐商嘴里掏钱,追比户部欠款(得罪了满朝文武),举荐大将军王(推举了八阿哥阵营的胤禵),每件事都做到了康熙的心坎上。这种气魄,才是康熙看好的继位人的气质。

但是康熙却不能将其抖落出来,一方面是怕他像胤礽一样遭人陷害,另一方面也要继续考察他。所以当康熙想到此的时候,江夏镇的事情如何解决也就有了眉目,这就是为什么不追查具体的执行者年羹尧而只是处分了十三阿哥的原因?

众所周知,年羹尧是四阿哥胤禛的包衣奴才而不是十三阿哥胤祥的包衣奴才,所以年羹尧背后的主使人不是十三阿哥胤祥而是胤禛。倘若从年羹尧查起,一不小心查到了胤禛则将大事不好。

这是因为江夏镇一案牵扯到几百条人命,还有孤儿寡小,堪称康熙亲政以来的最大惨案。这里面自然有猫腻,不然就算是江夏镇官兵及壮丁拘捕,那么也不用把孩子也杀掉。康熙是痛恨年羹尧的所作所为的,但是他不能动年羹尧,因为害怕牵扯到胤禛。否则换了其他阿哥手下的门人,几百条人命的大案子岂有不查之理,何况死掉的还有朝廷命官和几十个官兵,这简直就是谋反的大罪。

所以康熙对这件事是做了两件事,一是提升年羹尧为四川巡抚,默认这件事胤禛没有做错,只是手段太残暴。二就是惩罚胤祥,让他为胤禛和年来买单,美其名曰“磨炼其心性”。

所以在那个时候康熙就默认了胤禛是自己的继位人,不查年羹尧是保住胤禛,提拔年羹尧是放出信号,勉励胤禛。而既是老十三下的令,便索性将十三的两罪并罚(另一罪名是暗杀郑春华),圈禁宗人府,只可惜十三阿哥下的令是追查任伯安。更可笑的是八爷党,还在痛惜自己的几百万两银子,没有想到老爷子已经定好了太子。

以上。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关注本头条号“逆流时代”,也欢迎点赞、转发、评论,您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大动力。

2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带兵屠杀江夏镇连江夏千总都杀,为什么康熙不追究?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是一个人物,心狠手辣,杀起人来眼睛都不眨巴一下,最后也为自己的恣意妄为而付出了代价!

作为雍正帝的王爷府邸出来的包衣奴才尚且被杀,那么作为以睿智著称的康熙帝,面对年羹尧在江夏镇的所作所为,为什么没有处罚他,反而升他为四川巡抚呢?

要讲明白这件事,还得从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在江夏镇的遭遇说起:

江夏镇是南方的一个镇,它之所以能够出名,是因为康熙帝的一次南巡。康熙帝第三次南巡的时候,曾经在江夏镇住了一晚上,对当时江夏镇民风淳朴,知书明理所感染,于是有感而发,御笔写下了“礼仪德化”四个大字,刻成牌匾,赐给了当时的庄主刘焕之。

这块匾就成为了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怀恨江夏镇,怀恨刘八女的一个物证了。

为什么说这块匾成了老四和老十三心中的疙瘩呢?

这主要在于这块匾赋予的特殊权力,它的主要功能是,不管多大的官,见到了这块匾,都像见了康熙帝本人一样,谁都不敢造次。有点类似于黄马褂和金牌令箭的效果,只不过黄马褂是代表身份,金牌令箭可以调兵,这块匾可以让你下马!

因为之前双方的冲突,导致第二任庄主刘八女搬出了牌匾,硬是让老四和老十三下马步行,这让他俩心中非常不是滋味,又无可奈何。

有很多人看到这里不能理解,为什么老四和老十三不就此把刘八女给办了?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当时双方掌握的情况:

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显然已经知道了刘八女的身份,他是江南任巡盐道任伯安的小舅子,并且是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的人,背后有整个“八爷党”撑腰。此时的老四和老十三不宜节外生枝,当初在扬州府面对任伯安的无礼都无可奈何,更何况在刘八女的地盘上,真打起来并不是他们的对手,况且他们面对的是整个利益集团,动一发而牵全身,不宜打草惊蛇。

对于刘八女来讲,他也不在乎,只要不是康熙帝来了,其余人的面子都不给,又能把我怎么样?

最重要的是,刘八女手中有康熙帝亲自题写的“礼仪德化”大匾,这才是大杀器,在老四和老十三摸不透康熙帝的脾气前提下,他们是不敢动刘八女的。

最后,刘八女的江夏镇还有巡盐道的官兵驻守,此时的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手中没兵,真打起来,他们铁定吃亏。

综合考虑这些问题,刘八女才有恃无恐、肆无忌惮的要求老四他们下马通行,恶心了他们一把!

不要觉得,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心眼大,事情过后就忘,他们才不会忘记呢。

就举一个例子,比如后来雍正帝都当了十多年皇帝了,因为一个老生曾静骂他,就气得不得了。还把曾静骂他的信件拿给李卫这个愣头青看,目的很简单,自己作为皇帝,只能光明正大的做事,但是李卫就不一样了,毕竟要饭花子出身,能帮自己出气!

后来李卫跑进刑部大牢狂揍曾静,雍正帝到了面前都没有叫停,还是宝亲王弘历喊得停。可见雍正帝内心深处还是有报复的快感的,从后来他训斥刑部其余的官员来看,他心中是暗暗给李卫叫好的。

同样的情况,年羹尧受十三阿哥手令去江夏镇拿人,他自然就明白自己主子的心思,这次顺便就把上次受的气全出了,而且自己承担全部责任。

从后来胤禛说的一句话也可以看出端倪:

“出了天大的事,我给你兜着。”

这是年羹尧敢屠杀江夏镇全镇人民的主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江夏镇有钱,如果仅仅是捉拿刘八女和任伯安,并无法获得这些钱财,后来年羹尧跟雍亲王胤禛汇报的时候,只字没提钱的事。

这是年羹尧从雍亲王胤禛这边敢这样做的原因,那么从康熙帝的角度来看,为什么他也没有处罚年羹尧呢?

这就关系到继承人的问题上了!

年羹尧屠江夏镇的时候,正是太子胤礽被废后又再次复立的时候,太子胤礽的第二次复立并不是真的因为康熙帝想传位给他,而是为了拉他出来当挡箭牌,康熙帝真正要保的人,其实是胤禛!

在年羹尧屠江夏镇的时候,除了钱财和百官行述以外,还有另外的收获,那就是太子胤礽跟任伯安等人的书信。有了这个罪证,太子胤礽被废那是迟早的事情了。

在康熙帝看来,如果这次年羹尧屠了江夏镇,要追究他的责任的话,那么四阿哥胤禛是脱不了干系,自然受到牵连。而太子胤礽肯定是保不住的了,剩下的几个皇子也没有一个适合当储君,而康熙帝又从骨子里不喜欢老八胤禩。

随着康熙帝的年龄越来越大,底下皇子的争夺也越发的激烈,此时能不能保住自己的继位人是最重要的事情。当然也不是说江夏镇的几百号人民的命就不保护,不然无法跟天下人交代,于是康熙帝选择了老十三胤祥承担责任。

要知道年羹尧可不仅仅是杀害了江夏镇的人民,外带着朝廷命官和几十个兵丁,这是谋反的大罪。一旦查起来,作为老四胤禛的包衣奴才的年羹尧自然不会归到老十三的麾下。这样的话,老四胤禛就真的不保了,江山也就也不保了,康熙帝的这个选择完全是无奈之举。

所以,年羹尧不仅没有获罪,反而升任了四川巡抚,康熙帝其实就是传递了一个信号给老四,你没有做错,只是手段过于残忍了些。

而囚禁了老十三,美名其曰是“磨炼其心性”,其实就是怕他给老四捣乱,影响了后面的布局。从康熙帝临死的时候,说的最对不起的就是老十三来看,老四也就明白了当父亲的不容易。

只是,康熙帝的这一系列动作,作为以“贤”闻名的八阿哥胤禩,竟然一点都没有察觉,还傻啦吧唧的争夺帝位,看来,他对自己老爷子的心思把握能力实在是欠缺啊!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上期回顾:《雍正王朝》胤禩明明已经输了,为什么他还要两次鼓动弘时谋反

3

年羹尧屠杀江夏镇之后,剧中各个角色对他的看法不一。邬思道:此人有大用。张廷玉:少一点杀伐,国家之幸,也将军之幸。康熙道:年羹尧是个人才啊。

年羹尧屠杀江夏镇700人,那血腥场景在电视剧之中持续了大约十几分钟之久,任伯安死前大声疾呼:你不得好死。而他自己也并非善类,作了一手好死。任伯安官不大,名不见经传,但是因为官职原因可以接触到一些机密文件,他将这些官员们所犯的大大小小的错误,从施政不良到饮酒嫖娼,全数记载在一本百官行述之中

任伯安敢用百官行述做筹码和太子谈条件,释放朝廷钦犯官复原职,胆子很大。他以为傍上了太子和八爷就可以为所欲为,但是没想到更狠的在后面,年羹尧敢一夜之间屠了任伯安的庄子。

谁给了年羹尧的胆子呢?

老四是个睚眦必报的人,他在江夏镇受辱,心中愤恨年羹尧十分清楚。年羹尧剿灭江夏镇,虽然不是老四直接授意之下,但是也是出于为老四复仇的心态。在这场悲剧发生之后,除了一派正气的老十三内心深处为这么多死伤而不安,老四和邬先生则都没觉得有问题。邬先生甚至还夸年羹尧杀伐果断,只是对他对主子瞒着自己在江夏镇洗劫的那么多财富感觉他不够忠诚而已。

年羹尧之所以将江夏镇屠杀的一个不剩,老四算是袒护了,那么康熙爷呢?江夏镇毕竟是他亲自赐匾,如此屠杀,他竟然只追究了老十三的过错。当然,老十三被囚除了江夏镇一案之外,还有谋杀郑春华的罪名。不过康熙自己也说他,他还是出于保护老十三的意思。

首先这本牵扯到朝中四分之三官员的百官行述实在是康熙心中的一大患,只要它存在于世一天,康熙就不能熟视无睹。康熙是位仁慈的帝王但是也并非是一个愚笨的昏君,无论是多么好脾气的皇帝,在威胁到他的皇位的时候,只能是宁杀一百不放过一个,江夏镇全部灭口,正好了结了康熙的怀疑。


而且康熙对任伯安能从大牢里逃出来这件事已经心中有数,知道他肯定是用百官行述威胁到了朝中重臣或者皇子。而当老四汇报时说任伯安因为勾结官兵而被剿杀,有意无意之中已经给他们盖上了土匪造反的帽子。老四这句话巧妙地坐实了康熙的猜想,他自然会觉得年羹尧的做法利大于弊,所以不仅没有惩治他,后期还给他升了官儿。

4

不追究年羹尧是默许雍正的做法,追究十三阿哥胤祥,其实是对他和雍正的保护,因此,只能让讲仁义的老十三一人承担江夏镇的罪名。

从剧情发展来看,此时康熙已经内定新太子是雍正了,而胤祥替太子杀郑春华灭口,更犯了康熙的忌讳(郑春华是个碰不得的女人,亦是政治牺牲品)。且作为皇帝,天下事康熙不得不知;但是天下事,他又未必全知。

一、年羹尧带兵屠杀江夏镇连江夏千总都杀的剧情背景(所有这些事,康熙一概不知)

1,太子复立,迫不及待大规模报复,扫清八爷党的势力。

2,八爷党门人任伯安见风使舵,转投太子,太子胁迫十三阿哥胤祥释放刘八女以换取《百官行述》。

3,年羹尧江夏镇一役缴获并私吞大量钱财,并截获太子与任伯安的书信以及《百官行述》的当票。

4,雍正设酒宴顺便掩护十三阿哥查万永当铺,并缴获《百官行述》。

5,雍正擅自留藏太子企图获取《百官行述》,以掣肘百官的证据:写给任伯安的书信。并想以此制约太子。

二、年羹尧不被追究,其实是雍正的功劳,且看雍正如何护犊子的(所有这些事,康熙也一概不知)

1,雍正找八王党诉苦并假装和太子闹翻,主动提出年羹尧杀八王门人任伯安一案,亦表示准备设酒宴替年羹尧赔罪,并让其说清楚江夏镇的事。

2,雍正摆鸿门宴,宴请八爷党,太子,以及留守中堂马齐,并串通十三爷,表示江夏镇一案是为了不泄露机密,让年羹尧回京述职之机顺道江夏,是搜查百官行述的,遇抵抗不得已为之,至于杀任伯安的原因?灭口!

3,对于年羹尧缴获,私吞大量钱财一事,雍正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三、康熙本以为此次南巡之前,已经权衡了朝中的势力,实际上却是低估了九子夺嫡下的复杂朝局,《百官行述》案后,又不得不急召年羹尧御前问话。

1,康熙得知马齐和太子上的折子后,旋即封赏年羹尧四川巡抚一职,说明对雍正此次处理《百官行述》案是心里默许的。因此,就不存在要追究年羹尧了。

2,没错,康熙的确怀疑过雍正在内的众皇子们,所以,在圣旨中才未提及封赏年羹尧一事,正因为有怀疑,亦才急召年羹尧御前问明实情。而年羹尧事后也并未向康熙和盘托出,康熙又怎么能知道这是十三爷和雍正的密谋呢?

5

当看到年羹尧屠杀江夏镇,男女老幼和江夏千总及官兵都不放过的时候,确实觉得不可思议。四爷和十三爷当初派他去江夏镇,就是为了抓回任伯安和刘八女,找到《百官行述》就可以了,最起码没有明确指示屠镇。年羹尧屠镇,应该是他自己决定的,那么他为什么要屠镇?是什么让他有这么大的胆子?而且还是江夏镇,康熙亲赐的圣地。

年羹尧为什么要屠杀江夏镇?

年羹尧是四爷的包衣奴才,雍正对年羹尧是十分的看重。虽然年羹尧当初去四川任职,是八爷举荐的,年羹尧为此还专门到八爷的府上去拜谢,但在年羹尧的心里,主子只有一位就是四爷,确实是忠心耿耿。

四爷和十三爷当年夜宿江夏镇,可以说是被赶出江夏镇的,心里十分憋屈恼怒,堂堂的清朝王爷,何时受过这种耻辱!但只能隐忍,就因为是江夏镇是康熙亲封的德化之地,无可奈何。还严令下人:从今往后,谁也不许再提江夏镇这三个字!可见四爷对江夏镇的恨!

年羹尧对此事肯定是知道的,也明白此事一直是自己主子心中的一根刺。年羹尧是十分聪明的人,对当时的朝廷的局势看的很清楚。太子再次被废是迟早的事,《百官行述》已完全可以动摇整个朝廷的根基,300多个朝廷官员的隐晦之事,如今太子已经染指了,这事肯定裹不住。八爷又刚刚在康熙面前碰了灰,算是被打入冷宫了,自己的主子俨然已成为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此时不为主子做点什么,说不过去

四爷虽然严令下人不许再提江夏镇的事,但不代表以后江夏镇的人不提起这件事!虽然现在江夏镇的人不认识四爷,但不代表以后不认识!况且任伯安之前还是八爷的门人,如今又调头转向太子,四爷受辱的事情江夏镇当时已人人得知,难免以后这事不会走漏风声!于是为了维护主子的声誉,也为了自己的前程,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全杀了!

屠镇之后,康熙和四爷对年羹尧的态度

对于年羹尧屠镇的做法,四爷表面上十分的生气,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心里是十分的轻松高兴的,只是呵斥了年羹尧几句,就没有然后了!邬思道肯定也看出来了,当时没说什么,还直夸年羹尧以后堪当大用!只有十三爷替那些无辜的百姓不忍!康熙在知道这件事后,反而升了年羹尧的职!由此可见康熙是认同年羹尧的做法的!《百官行述》确实是犯了大忌,弄不好朝廷局势就要大变,自己的皇位也会动摇,这是康熙所不能忍的!江夏镇的这些年的恶行,康熙肯定是知道的,自己御赐的德化之地,如今已变成祸害朝廷的毒瘤,自己出面解决的话,难免是在打自己的脸面,如今年羹尧帮自己解决了,正随了意!年羹尧是雍正的包衣奴才,康熙肯定是知道的,也许那个时候,在康熙的心中早已确定了自己的继承人就是雍正!

年羹尧为什么没有把自己在江夏镇所得财物告诉雍正?

里面还有一点我今天才看明白!那就是年羹尧把江夏镇的金银珠宝这事并没有向四爷汇报,他不可能不知道四爷查不出这个事情!但为何就是没有禀报呢?我觉得这是年羹尧故意的!不得不说年羹尧确实是聪明人,把四爷和邬思道全算进去了!知道自己位高权重,往后身边没有个四爷的人看着,四爷肯定是对自己不放心的!这是在变相的提醒四爷!年羹尧确实想的远!

关于江夏镇金银珠宝的事情,还是邬思道提醒四爷:“年羹尧这笔财发的不小啊”,四爷恍然大悟“好你个奴才,居然一个字都没说”!邬思道就建议四爷在年羹尧身边安排个监视的人!后来的剧情中,李卫和翠儿的事被发现后,年羹尧就主动向四爷请求,把李卫和翠儿带到四川去!实在是厉害!

结语:年羹尧确实是个人才,有勇有谋,在这之后,确实对雍正即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惜功成名就之后,开始忘本了,一步一步把自己作死了!

6


年羹尧擅自做主灭了整个江夏镇,包括负责守卫江夏镇的夏千总和几十名清兵,可谓是灭绝人性,令人发指。如此重大恶性事件,自然逃不过康熙的耳目。奇怪的是,康熙并没有追究年羹尧的责任,相反还升了年羹尧的职务,让人一头雾水。


康熙为何这样做呢?


屠戮背后还是源于一本《百官行述》。《百官行述》的作者是当时在吏部当官的任伯安,他利用在吏部做事的便捷,把朝中官员不光彩的丑事迹全部写在了里面,就好比现在官员的档案。有了这个利器在,就好比勒住了百官的脖子,对于《百官行述》,太子党和八爷党势在必得。而老四胤禛也同时知晓了《百官行述》的存在,于是就让年羹尧利用回京复职的机会让他走一趟江夏镇,把这个《百官行述》拿回来。



而这个江夏镇的主人名叫刘八女,他是任伯安的小舅子,其人也是嚣张跋扈、狐假虎威、狂妄自大,在江夏镇范围内,刘八女和任伯安等人俨然成为了土皇帝。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刘八女和任伯安背后,有老八集团在撑腰,更加使得他们二人有恃无恐。


而对于刘八女和任伯安,胤禛和胤祥是领教过的。在胤禛一行人去扬州筹款赈灾时,任伯安时任江南巡盐道,这个肥缺自然是老八为任伯安争取来的,因此,任伯安每年给老八集团输送白银一百万两,任伯安俨然成为了老八集团的财神爷。


面对胤禛等人的筹款,任伯安至始至终是以一副不合作的态度来对抗,要不是拿到九皇子与任伯安的书信,胤禛还真的拿任伯安没办法。也因为这封密信,胤禛狠狠的敲了任伯安及扬州盐商一笔竹杠,完成了筹款数目,但是任伯安和胤禛这个仇算是结下了。



当胤禛等人回京路过江夏镇时,刘八女拿出了康熙的“德化礼仪”牌匾,逼得堂堂皇子饱受下马步行的屈辱。当胤禛离开江夏镇地面时,抛出了一句“永远不许再提江夏镇”这个狠话,可见胤禛心里的愤怒。


如今江夏镇又成为了所有人瞩目的焦点,年羹尧不负众望,捷足先登来到江夏镇。年羹尧不光拿到了《百官行述》,更是杀光了整个江夏镇的人,包括刘八女与驻守在江夏镇的绿营兵。


年羹尧为什么如此大胆,敢这样做呢?我认为无非还是胤禛的默许加上年羹尧的贪财。


胤禛下马受辱,自然是要报仇的,可是也不能明说。但是了解主子的年羹尧自然知道其中的事情,如今胤禛让年羹尧去江夏镇,这个意图其实是很明显的。



再者,任伯安任江南巡盐道这个肥缺不少年份了,自然捞得了不少财物,这一点年羹尧肯定是知道的,如今遇到这个机会,本就有赌徒心理的年羹尧自然不会放过。为了守住抢夺财物的秘密,不得不杀光了所有江夏镇的人。


在年羹尧回京向胤禛报告的时候,丝毫没有泄露一句财产的事。可见,年羹尧是吃定了这笔财产。当然,胤禛也不傻,自然知道年羹尧吞了这笔钱,但也没有说破。不过从这件事上来看,也埋下了年羹尧悲剧下场的伏笔。


几百人的镇子一夜之间说没就没了,康熙的眼线遍布全国,这件事自然会传到康熙那里。可年羹尧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而且得到了提升,从四川提督升到了四川巡抚。



康熙也不是老糊涂,自然有他的道理。唯一的理由就是年羹尧是老四胤禛的人,而且年羹尧是胤禛派过去的,如果真要追究年羹尧,胤禛势必也要受处罚,而此时在康熙心里,胤禛已经是康熙默认的继承人了。


至于台面上的那个太子,其实是康熙用来做挡箭牌的。毕竟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已经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如果过早暴露传位给胤禛的消息,那胤禛势必会成为众矢之的,所以把废掉一次的胤礽再扶上位,让他和老八再内耗下去,两败俱伤,才能使得胤禛安全落地。


所以,年羹尧付下如此滔天大罪,康熙却没有追究,主要还是看在了胤禛的份上。其实这也是康熙的无奈。


对此,你是如何认为的呢?欢迎留言评论。

7

年羹尧剿灭江夏镇,连官兵都杀个干净,为什么康熙不追究呢?因为此案牵涉到的《百官行述》太重要了,年羹尧杀再多的人都是刑事案件,而任伯安编《百官行述》却是政治事件,直接威胁到康熙的皇位。

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百官行述》到底是什么?

原来,九爷门人任伯安当年在吏部任主事是,曾经利用职务之便,专名刺探各位官员的隐私,并将三百多名官员的丑事隐事汇编成一部皇皇巨著:《百官行述》。可以说,谁掌握了这本书,谁就掌握了这三百多名官员的把柄,可以操纵他们做任何事情。

试想,假如某位居心叵测的阿哥得到了这本《百官行述》,就可以图谋不轨,甚至发动政变。可以说,这部《百官行述》,就是对康熙皇位的一大威胁。

康熙虽然是个宽仁的皇帝,但是任何皇帝在捍卫自己统治的时候,都不会心慈手软。别说屠了一个江夏镇,哪怕再屠十个,只要能夺回《百官行述》,康熙连眼都不会眨一下。

这就是封建时代的残酷。

所以年羹尧虽然胆大妄为,但是他并不傻,他知道自己这么做并无风险。

而且,江夏镇的所有人都被年羹尧灭口了,当时的具体情况,胤禛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胤禛给此次事件定的性是:任伯安勾结官兵拒捕,年羹尧不得已才剿灭了江夏镇。胤禛用了“剿灭”这个词,显示了他的政治智慧。“剿灭”的意思是,对方是匪徒,年羹尧是代表朝廷去抓匪徒的,虽然手段激烈了些,但本质没有问题。

况且,任伯安的所作所为也很让康熙生疑:他居然能从刑部大牢逃出来,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是不是用《百官行述》威胁了某些人?胤禛说他勾结官兵拒捕,康熙会想:他为何如此胆大妄为,是不是已经有什么政治图谋了?

所以,康熙立刻警觉起来了,他只会认为年羹尧处置得对。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士常斋”,阅读更多有趣文章。

8

按着乌先生的说法就是康熙的帝王心术!年羹尧派兵剿灭江夏镇除了自己的私欲贪心之外,更是一种自保!假如江夏镇还留着,追查究底下去,所有人都难逃!这件事从康熙到雍正再到各个领导层都是一个完美的结局!雍正之所以责罚年羹尧也只是口头训训,其实本心里还是挺喜欢的!

年羹尧这个人不傻!傻了也不会当大将军了!这件事牵扯到百官行述,也就是大清几百位官员的生活作风,也就是小辫子。朝中所有人都跟这件事脱不了关系。比如,这些事是八爷党的人做的,但是太子又想得到这些,而雍正则是取得这些东西的人。假如年羹尧不把江夏镇给毁了,这些人随便一个认真追查下来,除了年羹尧自己吃不了兜着走外,所有人都得担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雍正一把火烧掉百官行述这件事上面得到验证!

年羹尧早就想到这一点了,所以,他就没等雍正下令,就自己动手处决了这些人,这样,有事自己扛着,没事各相安好!这就是年羹尧为什么能当大将军的原因!因为敢于为主子担责!

其次,康熙在当时不想找事!康熙皇帝在世时最大的败笔就是纵容党争。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下不去手。朝廷内部明争暗斗,权谋倾轧,不管什么事都得争都得斗。比如,争抢西北大军指挥权,比如,康熙大寿献礼大家也都在争!江夏镇事件下面些人各自都不报他乐的清净!

9

朝堂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共同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帝王在考虑问题时不会仅以对错为依据,而是以自己的江山社稷为中心。

《雍正王朝》中,康熙是一位拥有高超领导力的帝王,将“赏罚”二剑用得恰到好处,总能在关键时刻左右朝堂各方势力。年羹尧屠了江夏镇,不仅没被追究责任,反而升了巡抚,这背后就隐藏着康熙的平衡术以及对未来接班人员的考量。

江夏镇事件牵连甚广,两害两较取其轻,只能放过年羹尧

《百官行述》的消息刚刚放出来,各方力量都开始蠢蠢欲动,胤礽、四爷、八爷都想捷足先登。四爷、邬思道与胤祥商量一番,决定派年羹尧出马。

江夏镇富甲天下,年羹尧动了劫财的歪心思,他除了办理四爷交代的任务,连同江夏镇也“一锅端”。这下就把事情闹大了,但胤禛只是骂了他几句,并未动真格。一来是人才难得,将来还有大用途;二来年羹尧也将任务完成,还帮胤禛出了江夏镇受辱的恶气。因此,在雍王潜邸,年羹尧算是顺利通关,但事情已经沸沸扬扬,胤禛还要为他处理“尾事”。

如果说胤禛不追究年羹尧是站在夺嫡的角度,那康熙不追究年羹尧考虑得就更长远、更全面:

一、通过年羹尧,康熙可以知道更多关于江夏镇的信息,有利于了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此外,康熙召年羹尧去南京时,胤禛、胤祥已经连辩护词都帮他想好了,可以保其不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在康熙心目中,百官的重要性,明显高于江夏镇的百人。《百官行述》的背后,牵涉到百官,也就是大清统治的基础。深入追查下去,大多臣子都会被处罚,到时朝堂连正常上班的都没几个,这也是间接打自己的脸,否定自己几十年的治理水平,康熙只能法不责众。既然默认了胤禛烧掉《百官行述》,也就认可了年羹尧功大于过。

三、年羹尧的背后是胤禛和胤祥,而胤禛在康熙心目中已经成了“孤臣”。追查下去,胤禛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必会受牵连。没了孤臣干活,康熙许多得罪人的事不方便做,到时八爷党会形成垄断局面。

秋媚说:大清律例,是康熙以及众臣工所制订,是约束清朝普通百姓的行为规范。针对朝堂之人,康熙会有选择性地执行。是否处分一个员工,要看这个员工的价值,以及他激起的涟漪对江山的影响。按律追究年羹尧,最少也是滥杀无辜罪,足够将其千刀万剐;但按“情形”,他不仅无罪,反而有功。

不是没追究,而是点到即止,让十三爷当了“背锅侠”

年羹尧去江夏镇办事,是奉了胤祥的刑部公文。事发后,康熙关押了胤祥,是一举三得:

一、职场上,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员工做了出格的事,老板不直接处分员工,而是处置中层管理者。年羹尧是执行的员工,他做事出格了,由中层的胤祥负责,足够给天下人一个交代,让案子顺利了结。

二、胤祥是真性情,个性耿直,疾恶如仇,容易得罪人。万一闹出事,下场可能比被软禁更惨。关押他,也是间接保护他,磨练他的心性。

三、在错综复杂的局面下,康熙在有限范围内追究责任,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下一代皇帝布局。

江夏镇的事情,已经让胤礽再次被废,导致太子之位空缺。太子的人选关系到大清的未来,不仅皇子与臣子关心,康熙更是将其作为晚年的头等大事。他老人家基本锁定了胤禛,但没有公开,为的就是保护胤禛,避免重蹈胤礽的覆辙。胤祥是胤禛的铁杠盟友,“黑锅”一个人背就行了,胤禛不能受牵连。

胤祥“背锅”后,胤禛就彻底成了孤臣。孤臣忍受住孤独,体验过孤掌难鸣,再进一步就是寡人,这是康熙对未来继承人的考验。

秋媚说:江夏镇事件,不是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已经上升为权力分配的问题。康熙作为领导,只能通过平衡的方式重组权力格局,既要维护自己的地位不受动摇,同时还要为权力交接做准备。

10

向敬之

在清朝,如果大臣擅杀家中的奴役,都会受到严厉的制裁。

顺治十年,左都督加太子太保任珍,被举报曾在兴安总兵任上,自治家人淫乱,擅杀多人,结果被流放辽阳。这,还是被顺治帝念其军功,网开一面,从宽免死。

至已有铁血法令制度的康熙后期,如果有人像年羹尧一样,擅自带兵屠杀江夏镇,诛杀千总等数百人,就连手无寸铁的老弱病残都不放过,这是震动朝野的血腥大案,也是公然造反的谋逆大罪。不光要将首犯年羹尧明正典刑,就是年氏家人也难逃满门抄斩的刑罚。

然而,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设计,最高领导人康熙帝面对此等惊天血案,却是不闻不问,更莫说追究。所以,有人认为这是康熙明白是皇子胤禛、胤祥指使的,牵连甚广,只好息事宁人。

把康熙弄成装聋作哑,其实是对这位千古一帝的莫大讽刺。康熙后期,先后以心腹兼小舅子托合齐、隆科多出任步军统领,就是要进一步监控诸皇子的一举一动。托合齐偏袒太子,即遭到康熙严厉的惩罚。如果皇子擅自派人屠城,已经在制造社会恐怖事件,严重威胁到皇权,康熙决不会姑息养奸。

年羹尧夜屠江夏镇,突出了他是胤禛的打手和嗜血的武夫,却成了此剧的一大败笔:

一、严重漠视了清朝森严的法律制度,将康熙以及后继之君雍正推动了纵容屠戮、草菅人命的罪恶境地。

二、将科举入仕的年羹尧弄成了赳赳武夫。年羹尧曾是康熙内阁学士,御前大秘,因表现突出而被调任四川封疆大员。这样一个熟知法律却仕途得意的高官,怎会以屠城自寻死路?

当然,如果电视剧安排康熙追究年羹尧的杀戮大罪,那也就没有了后来胤禛倚重年羹尧而顺利登基的历史了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