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王阳明开悟了,他悟透了什么?

王阳明开悟了,他悟透了什么?

2020-09-27 09:03阅读(72)

王阳明开悟了,他悟透了什么?阳明龙场悟道,他究竟悟出来什么,他看见了光明。比如帕拉图洞穴理论,我们人类是生活在黑洞的人,一部分生活在洞口,看见了光明,

1

开悟是一种类似吸毒之后的精神极度愉悦纯净的感觉,开悟后人会沉浸在一种巨大的喜悦之中,这种喜悦超越一切物质享受带来的感受,世间万物仿佛瞬间就都很容易理解,说话没有错话,做事不会做错,一种我心为天地的光风霁月的感觉,王阳明曾经做了很多事来试图开悟,但是经过痛苦的挣扎后他失败了,当他龙场悟道后,他试图把开悟归结于对心学的领悟,并且认为任何人按照他的体系修炼都能达到开悟的程度,但其实他错了,后世心学出了很多强人,但是和他一样开悟的人一个都没有,和古往今来无数的开悟的人一样,开悟从来都不是某种修炼导致的结果,这是一个神秘的现象,很可能和某种自然条件,比如来自宇宙的未知射线之类有关,开悟的人只是放空了他们的心灵准备去迎接这种改变。

2

王阳明悟到了什么?

他悟到了道家的道。那东西无形无相,无色无味。不能捧到你眼前让你看,让你摸。正如《道德经》中所讲“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

他悟到了佛教的\"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悟到了“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静\"的佛性。佛教经典中常说不可思议,不是说不让我们去想,而是指不可以站在三维的角度去认知。或者说不能用我们世俗之人的经验去猜度。王阳明悟到的正是不可思议的佛性。

他悟到了儒家的“仁\"。表现在现实世界即是\"仁德,仁政\",但“仁\"的本质和老子的道,释迦牟尼佛讲的佛性并无二致。

王阳明悟到了最终极的本体。然后随缘起用,该施恩德时如阳光雨露,广施于民。该除恶时如雷霆万钧,杀伐果断。

3

重点是你要开悟,你不开悟,你怎么知道王阳明开悟呢?,你听说王阳明开悟了,因为权威人士说王阳明开悟了,大学教授说王阳明开悟了,可是大学教授没有开悟,权威人士也没有开悟,但大家相信权威人士和学者专家,于是大家都说王阳明开悟了,你不知道什么是开悟,你也跟着说王阳明开悟了,因为大家都这么说,你跟着说是安全的,也是入流的,似乎你也是开悟的。

有意思的是,你享受着辩证唯物主义给你带来的好处,但你却愿意相信唯心主义者的“开悟”

你要有觉悟,你要开悟,你才知道什么是开悟,什么是觉悟,你就可以因为你自己的开悟,而帮王阳明的四句论,改一改,成为开悟者的洞见

王阳明说: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你改一改

无善无恶觉之体,有善有恶心思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以恶从善是转念

良知是什么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就是你不思考,你不思虑就知道的,是良知,也就是觉知,你进入了觉知了,你就觉悟了,也就开悟了,我告诉你开悟、觉悟的方法,离不开物质世界作为阶梯,所以物质第一性,帮助唯物主义者自觉开悟并觉悟。

王阳明听说“知善知恶是良知”,但他并没有开发开悟自己的良知或觉知,所以他对善恶世界没有觉悟,所以他也并不知道心是什么,他甚至不知道思动带来心动,他不知道动念起心,他也不知道意识为何,他以为意就是思想,他不知道什么是“意思”的意思??

如果你开悟,你就会觉悟,善从恶中来,开悟者明了善恶互为转化的辩正关系

4

什么叫开悟?开悟和普通人的明白道理有什么区别?如果不明白这一点,谈什么悟透不悟透都是在扯~我记得有这么个问题,就是问:做好事会感觉到累,为什么看美女不会累?为什么?为什么?多问几遍。我想能说开悟了,至少要达到做好事和看美女一个样子。??

5

简单的比方,

当一个人生气时,很冲动。

如果在某一个时刻,突然有个意识进入自己的脑海,我这么生气干嘛?这事有这么严重吗?

这个意识可以称为高我意识,区别于情绪化本能化的我。

身体让这个高我占据主导的开始,就是开悟,觉醒。

最直观的变化,当极端情绪发生时,可以很好的被控制,不被情绪牵着走。

深远高端一些,就是自己的每一个念头,冒出来之后,都会被高我觉知和干预。并分析来源,做出理性的判断。

6

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是我们很多人碰到的情况,道理谁都懂,今天我们接受的教育接触到的知识等比古人多多了,想想古人的学富五车,那车里装的是竹简啊,五车能有几万字?《唐诗三百首》应该要比这五车竹子多了。

这就涉及到学习到的东西,学以致用;道理懂得很多,能否悟道。



悟道绝非易事,可遇不可求。王阳明是在石棺,一个电闪雷鸣的夜里悟道的。

当然,悟道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使是对王阳明这样的牛人。先前,他也懂得很多道理,格物致知,他还想着竹子这么好,那我就格这个竹子,弄点真理出来。结果格了几天几夜竹子,把自己格吐血了,病倒了也没有格出什么来。他才发现朱熹的格物致知此路不通。

后来,他因为得罪了宦官刘谨,被贬到贵州龙场,途中还假装落水身亡才躲过了刘谨派出的杀手暗杀。

到达贵州龙场,当地环境恶劣,语言不通,王阳明也是只能尽力保存性命。



有一次,他碰到一个被贬的小官吏,随行两个年轻人,一个是儿子,一个是仆人。这个小官吏,神色匆忙,神态疲惫。第二天,传老蜈蚣坡下死了一个人,两个年轻人在旁边哭。王阳明一猜,肯定是那个人死了。下午蜈蚣坡下又死了一个,原来是那人的儿子死了。第二天又多了一具尸体,仆人也死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阳明先生听了这个故事,异常悲伤,写下了《瘗旅文》,“自从我离开父母之乡来到此地,已经三个年头。历尽瘴毒而能勉强保全自己的生命,主要是因为我没有一天怀有忧戚的情绪啊。今天忽然如此悲伤,乃是我为你想得太重,而为自身想得很轻啊。我不应该再为你悲伤了!”



经历此事,王阳明给自己做了一个石头棺材,每天晚上就睡在石棺里。一天夜里,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一道惊雷闪过,王阳明从石棺材中坐了起来,一声长啸,那一刻他知道自己悟道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


回到问题,王阳明的开悟,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他悟到了什么?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意思是我们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向外部的事物求取是错误的。


后面,王阳明心学发展为一个体系。

他的思想可以从《王阳明四句教》看出,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强调“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心本论,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来一个故事,

先生游南镇,一友人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先生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知行合一!

所以说学习心学,还是很有必要的,学学怎么做到知行合一。那样,就不会回到回答的第一句,懂得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7

王阳明开悟了,他悟透了什么?

咱没有开悟,只能猜测一下吧!

经历过人生苦难,也许他突然发现,心怀仁爱之心,可以使自己身心愉悦无比,疾病也逐渐变好。

我觉得,看透,放下,很多人之所以没有真正开悟,就是放不下,不肯舍弃人世间的财与色。

也许王阳明开悟时,真正放下了,把功名利禄就视为过眼云烟,心底无私天地宽,没有了欲望的牵绊,就感到特别轻松。

咱举个例子:肉和素食,喜欢吃肉的人会把肉当做美味,而喜欢素食的人,也会把素食当成最美好的食材。感觉不同,和物品的价格就脱离关系,只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再说一个有趣的事,当一个人,总想着把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就会压力山大。而这个人想把自己变得平凡,那相对而言,一切都变得很容易。

互相倾轧的日子,不是人应过的岁月,只有你对别人施加关爱,那种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特别美好的享受。再有就是你享受到别人对你的关爱,那种感觉也是美极了。

所以,我认为,王阳明开悟了,他是悟道了人的平凡,和互相关爱的美妙感觉。因为不管你多么位高权重,或者钱财无数,也逃不掉生老病死,只有爱才是永恒不变。

如果各位看官老师不信,你回忆一下年轻时两个人躺在在爱河中,忘记了时间,看到什么都觉得美好,那种身心的愉悦,都是由爱造成的。

结语: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会变成美好花园,下一个开悟的人,一定会是手机屏幕前的你!

8

谢谢邀请。

关于王阳明是否开悟了以及他悟透了什么的问题,对于多数人来讲这个问题毫无价值和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关于一个人的开悟与否这类问题,只有已经开悟的人会知道,但这类问题对于已经开悟的人又有何意义?实际上,一个人是否已经开悟只有自己能够知道,他人(没有开悟的人)是无法知道的。

关于王阳明到底悟透了什么,只有王阳明才会真切地感受到,但是他确实也已经通过其学生给人们留下了一些重要的信息,遗憾的是少有人能够理解和领会到这些。为什么?《易经》、《道德经》、《大学》、《中庸》、《论语》等也都是比王阳明更智慧的人的思想,已经呈现在人们前面几千年了,又有多少人能够领悟和灵活运用?

所以,王阳明是否开悟和他悟透了什么并不重要,而人们能够在学习这些智慧之人的思想过程中能够领悟和体验和指导自己的人生上有何收益才是更重要和更实在的。

9

“万法唯心造”!由于悟出的内容与佛教一样又不愿意承认,只好取了一个比较相似的名字“心学”……

10

不应是个人智慧的得失,而应该是大公无私的和谐。这样的世界才会金辉灿烂永恒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