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永历皇帝为什么不退守澳大利亚对抗满清?

永历皇帝为什么不退守澳大利亚对抗满清?

2020-09-25 21:01阅读(68)

永历皇帝为什么不退守澳大利亚对抗满清?:这个问题,很带劲儿啊!永历皇帝为什么不退守澳大利亚对抗满清?1、你也得知道澳大利亚在哪里。澳大利亚是欧洲人在17世

1

这个问题,很带劲儿啊!

永历皇帝为什么不退守澳大利亚对抗满清?

1、你也得知道澳大利亚在哪里。

澳大利亚是欧洲人在17世纪发现的,时间是1606年,当时误以为是一块直通南极的陆地,故取名“澳大利亚”。但这块土地被发现之后一直没有外来移民居住,都是本地原住民土著。

一直到1770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将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并宣布这片土地属于英国,这块土地才完全进入欧洲人的视野,然后英国才开始向这些地方移民,不过早期都是囚犯流放地,一直到1790年才有第一批来自英国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亚。

而永历皇帝朱由榔生卒年是1623年11月11日—1662年6月1日,虽说他在位时间澳大利亚已经被发现,但没人去,而且也没有航线,难不成在大海上漂上一年半载靠洋流?

2、永历皇帝没那个能耐

南明小朝廷堪称作死典范,北方满清八旗在投降汉人的带领下正一路势如破竹攻城略地,南明小朝廷却开始自相残杀,爆发三王内讧,朱由榔就跟个小鸡崽子一样在李定国、孙可望等地之间来回奔波。

最终孙可望被李定国击败愤而投降满清,没办法朱由榔在李定国的保护下,由昆明撤到永昌(云南保山县),又由永昌退到腾越(云南腾冲县),由腾越逃到缅甸境内,被缅甸王莽达收留。

朱由榔遇事毫无主见,用人又不当,实在承担不起中兴重任,让他跑澳大利亚对抗满清,先不说澳大利亚在哪,就朱由榔的为人来讲,无异于痴人说梦。

3、没那个技术和实力

郑和下西洋正是中国封建王朝海军最强盛的时期,但随着年幼的明英宗继位,大明朝的文官集团欺负明英宗年幼不能理政,便勾结辅政太监,废止了大明帝国的船队,肢解了当时海洋上最大的海军舰队,肢解了帝国海上霸权,终结了大明帝国官方所控制的全球海上贸易,终结了帝国所主导的海上丝绸之路。

所有宝船设计建造的图纸,航海地图,航海技术,以及一系列相关档案都被文官集团藏匿或者付之一炬,所有造船厂最后都成为一堆废墟,而残存的图纸、海图等最后都被文官集团打着民间学术交流的名义,都输出给了穆斯林。

朱由榔那会儿的大明已是风雨飘摇,能搜集到的船只也仅仅是一些排水量几十吨的小船,当时一没海图二没熟练水手船长,朱由榔绝对会死在海上。

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多看历史脑子好。

2

皇帝一直以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不能离开先祖们到海外蛮荒之地。另外在中国历史上没有退守海外而能复国的旧例

3

永历皇帝为什么不退守澳大利亚对抗满清?提问者这个脑洞开得也太大了!南明政权的永历皇帝朱由榔之所以留在云南、继而进入缅甸,恰恰是为了宣示明王朝最后的正统。虽说彼时南明政权已经难有翻身之日,但只要永历皇帝还在,“大明”的旗帜就没有倒,名义上天下仍然是“大明”的,南明政权只是“暂时”处于弱势、处于退守阶段。

可一旦永历皇帝流亡海外,就意味着明王朝正式放弃了正统地位,将正统地位拱手让给了清王朝!当年永历的老祖宗明太祖朱元璋凭什么自认正统?原因很简单,元王朝自己放弃了,他们退回到蒙古草原去了……可北元政权所在的蒙古草原毕竟还与明王朝接壤,蒙古人时不时还南下打几仗,寻找翻盘的机会。澳大利亚远在南半球,即便永历皇帝真的能够流亡到那里并能够在澳大利亚站住脚,相隔万里,与他老祖宗明太祖创建的明王朝还有什么关系吗?真要是那样,永历皇帝的地位恐怕还不如后来盘踞台湾的郑氏……这还仅仅是理论上的,事实上,永历皇帝根本不可能退守澳大利亚!

时人根本不知道澳大利亚的存在

明初,郑和七下西洋,一直走到了非洲。但最远也基本就是接近赤道而言,郑和船队从来没有涉足南半球!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主体都局限与北半球大陆沿线。换言之,别说是澳大利亚了,非洲南部的好望角郑和船队都没有去过。什么意思呢?彼时的中国人或许根本不知道有澳大利亚这块“大岛”存在!

澳大利亚什么时候才有“外人”进入?十七世纪,大概其就是永历皇帝被吴三桂勒死的前后几十年。可问题是,彼时中国内乱不止,与海外的交往基本上已经断绝了。就算欧洲人在永历皇帝活着时发现了澳大利亚,永历皇帝和彼时的中国人也不可能知道。一个不知道,或者知道有这么一个“大岛”存在、却从来没有中国人涉足过这块土地,永历皇帝又怎么可能退守到那里?中国古人有很长一段时间对自己国土上的岭南地区都望而却步,就更别说是一无所知的澳大利亚了……

缺乏大规模远洋航运能力

即便彼时的中国人、包括永历皇帝知道澳大利亚存在,而且对其内部情况也有所了解,怎么去也仍然是个大问题!自宣德时期终结“下西洋”之后,明王朝虽然海运还在继续,但基本只限于民间的商务来往,船队规模相当有限,能走到的地方也远没有郑和那么远,就更别说是开辟新航路了。加之明末全国战乱,南明政权自保尚且困难,拿什么去组织这样大规模的远航?总不能永历皇帝一个人过去吧?单是把南明“小朝廷”运往澳大利亚的海船就无法解决。

这还仅仅是硬件,软件呢?前往澳大利亚的航路对于彼时的中国人而言,几乎是一片空白。怎么走、走哪里?一无所知……不仅能不能走到无法预知,途中会遇到怎样的凶险,同样不知道!这简直就是去送死,不是吗?就在云南、缅甸,起码还有伪装逃跑、隐匿的机会。在茫茫大海之上,一旦出现意外,那可就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了!试问,您是永历皇帝,您会去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地方冒这个险吗?

即便到了澳大利亚也无法立足

就算所有条件都满足了,永历皇帝带着他的南明“小朝廷”和残兵败将到了澳大利亚,他们就一定能够在澳大利亚立足吗?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澳大利亚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戈壁,在没有现成航路的情况下,就算永历皇帝一行真的能够到达澳大利亚,从哪里登陆也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在靠近沙漠戈壁的海岸登陆,这一大群人如何生存?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跨越戈壁沙漠去寻找宜居地,简直太夸张了……无异于异想天开!

即便在东海岸、澳大利亚现在的人口密集区登陆,经历了长途颠簸的明朝人是否真的就能对抗得了澳洲土著?同样是个问号!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太多……更何况,彼时的澳大利亚才刚刚被发现,连欧洲人都没有移居到那里去的。换言之,彼时的澳大利亚根本没有被开发,还处于原始状态,绝对可谓是“要什么没什么”,难道让这帮明王朝的皇族、贵族老爷们去澳大利亚开荒种地吗?想想看,欧洲最早送去澳大利亚的是什么人?囚犯!为什么?原因不难理解,让他们去拓荒。这事儿囚犯干得了,明王朝的皇族、贵族老爷们恐怕还真未必玩的转。所以说,就算永历皇帝一行真的可以到达澳大利亚,也很难在那里立足,生存下去恐怕都很难。

9提问者的脑洞开得也太大了……或者说,这人就是在哗众取宠!如果真有这种可能性,永历皇帝朱由榔也不会让吴三桂给勒死了。去不了澳大利亚,去东南亚印尼、大马、菲律宾的某个岛上明朝人起码还是能够做到的。可这对于永历帝而言都不现实,因为他到缅甸之后就已经是寄人篱下了。不是吴三桂抓住了永历帝,而是缅甸方面把永历帝送给了吴三桂!连小小的缅甸都搞不定,还指望永历皇帝能够退守他处、东山再起吗?做梦似乎更加实际一些……

4

我是一般冶行,我也来回答一下。

头条的答主都很厉害,分析的也很到位,我只是想要补充一点。

除了“实力不允许”之外,永历帝之所以不退守澳大利亚(其实我觉得这和大迁徙没啥区别了),可能海鱼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有关系。

从现在的澳大利亚人口分布来看,东海岸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大城市以及绝大多数人口,而其西部和背部一些地方基本都是一些不毛之地。

若是明代航船从东南沿海出海,在不遇到海盗、倭寇、葡萄牙海盗,以及天气情况良好又有充足的补给品的前提下,历经大约半个月左右(以速度比较快的鸟船计算)才能抵达澳洲的西北部地区,然后就会发现荒无人烟的岩架、沙漠、滩涂地区还有鳄鱼、各种有毒的生物……

好吧,这时候怎么办?难道还要玩荒野求生?

所以即便古代中国人发现了澳大利亚,也不认识到这里的价值,事实上郑和下西洋也多半走的是富饶的印度洋贸易航线,那里才是在地中海之后,商贸最繁荣的一片地区。

5

历史真相是这样的……

1、永历皇帝认识荷兰人晚了(是荷兰人首先发现的澳洲),不知道方位;

2、莱特兄弟出生晚了,飞机还没造出来,不能直达澳洲;

3、永历皇帝自己驾崩早了,没能等到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

4、跑错道了,跑缅甸去了;

……

玩笑开完,言归正传。

永历帝朱由榔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其父是桂端王朱常瀛。

在朱由榔称帝之前,南明政权已经存在。1644年,清军铁骑入关,横扫大江南北,享国二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宣告灭亡。

福王朱由崧依靠军队的支持成功的登上了帝位,国号依旧为“明”,史称“南明”。但是,朱由崧却沉迷于酒色,无心国事,于1645年被俘,次年被杀。后朱聿键登基为帝,时日不长,朱聿键也被清军所杀。1646年,朱由榔登基称帝,史称南明永历帝。

朱由榔倚仗了大西军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人的势力,在西南一隅顽强抵抗大清铁骑。

当时,在南方同时存在着两个南明政权。朱聿键被杀害后,他的弟弟唐王朱聿鐭称帝,史称绍武帝,南明就处于两帝并存的局面。在内忧外患面前,绍武政权和永历朝廷为正统争得你死我活,耗尽了仅有的一点内力,几成强弩之末。绍武帝自杀殉国,朱由榔则被清军追得到处逃窜,毫无立脚之地。后来朱由榔被清军逼至缅甸境内,被缅甸王莽达收留。

为了彻底消灭南明政权,追捕永历帝朱由榔,吴三桂率兵攻入缅甸。为了不至于亡国,迫于压力,缅甸王莽达将永历帝朱由榔交给了吴三桂。

就此,存在了18年的南明政权顷刻间不复存在,宣告灭亡。

6

我就喜欢这样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永历皇帝是谁?

永历是南明政权的年号。这个时代的皇帝是桂王朱由榔,朱由榔为明神宗(年号万历)之孙,于崇祯时封永明王,后继承桂藩,再承大统,乃“取藩封‘永’字,又以神宗孙取‘历’字”,定为年号。永历十六年四月十五日(6月1日)朱由榔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


那么他为何不退守澳大利亚对抗满清呢?

好吧,我承认我笑了!他为何不去澳大利亚?因为永历皇帝压根而就不知道有澳大利亚这个地方,即便是知道了,明末时期,没有飞机,没有高铁,就连汽车都没有,你让他怎么去?

澳大利亚距离中国上万公里,依靠走路,如果永历皇帝能够活着走到,恐怕康熙都驾崩了,所以,走路不现实;那么就坐船,明朝的船只还是有的,并且远航的技术也凑乎,但是一旦出海,一路上风雨飘摇,天知道会遇到什么,估计还没到,永历皇帝就成为鲨鱼的腹中餐了。

更何况,即便是有交通工具,在吴三桂和满清的虎视眈眈下,他也跑不出去,不然怎么会在昆明被绞杀?


最主要的,实在是永历皇帝没有这个本事,连自己的南明小朝廷都稳定不了,让他跑到澳大利亚带领一群嗷嗷乱叫的土著来对抗满清,恐怕是痴人说梦!

假设,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来到了澳大利亚,并且顺利的统治了当地土著,那么新的问题就来了,为何不在当地称王称霸?干嘛非要再不远万里折回来对抗满清?当一个野蛮人的土皇帝不香吗?

所以,永历皇帝没有退守澳大利亚来对抗满清的原因就是因为实在是难以实现,这属于高难度技术操作。


最后奉劝题主,多看书少睡觉,勤用脑子去思考,下次别再提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了!

7

明朝退守澳大利亚对抗满清?还退守南极咧。别说明朝当时可能压根儿就不知道澳大利亚这旮沓的存在,就算是知道了,也决计看不上,就算看上了,也过不去。

隆武帝朱聿键在福建汀州被害后,朱由榔作为明神宗朱翊钧当时存世的最年长直系男性后裔,受到两广总督丁魁楚、广西巡抚瞿式耜等支持成为监国,同年11月初二,隆武帝的弟弟唐王朱聿鐭抢先一步在广州称帝,改元“绍武”。

得知消息的朱由榔,随即折返广东,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天无二日,永历与绍武两个小朝廷不顾北边满清的步步紧逼,自家人与自家人打了起来,没多久广州沦陷,朱聿鐭与其首辅苏观生自尽殉国,广东被清廷拿下,而永历帝逃出广东,前往广西梧州。

之后的几年里,永历帝在西南与岭南各地来回逃命,直到永历九年,朱由榔被李定国护送到昆明安居,可此时的南明,大势已去,永历帝只能在西南残喘而已。

永历十二年,清朝大军攻占云贵,次年,永历帝在李定国保护下逃往缅甸,被当时的缅甸王莽达收留,虽然是曾经的宗主之君,可当时的朱由榔,已经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了。

同一时期,入关之后的满清已经基本站稳脚,而各地原本还声势浩大的反清群体,纷纷落下帷幕偃旗息鼓,明朝的江山,可以说彻底烟消云散。

更悲催的是,收留永历帝朱由榔的缅甸王莽达,没多久就被其弟弟莽白所弑,而缅甸新君莽白发动咒水之难,诛尽永历帝身边的侍从,将其献给了进入缅甸的吴三桂,最终,永历帝被吴三桂派人,用弓弦勒死,明朝皇统就此彻底终结。

关于永历帝为何不退守澳大利亚这个雷人的设想:

第一,明朝未必就知道澳大利亚这个地方

虽然有种说法称明朝在郑和下西洋时期,已经完成了环球航行,早就发现了美洲与澳大利亚,然而这终究还是一种假想,并没有得到东西方的广泛认可。所谓的在15世纪初,曾有中国人在澳大利亚北部登陆,并没有任何实际证据可以证明。

按照目前全球公认的记录,最早发现抵达并记录澳大利亚的非土著族裔,是荷兰人,而时间是在1605年,不过当时的荷兰人只是登上了澳大利亚北部的约克角半岛,并以为那是新几内亚岛的一部分,直到17世纪中期,澳大利亚才被完整发现。

1644年崇祯帝自缢宣告了明朝的灭亡,虽然南明与澳门的葡萄牙人来往密切,但当时的欧洲根本就不看重澳大利亚,未必会向明朝人提起这块大陆。

第二,就算知道了,明朝也看不起

中原向来有华夷之辩,将中原之地视作天下正中,在两宋之前,即便是江南地区也被视作比较荒远的地方,至于两广所在的岭南之地,直到明朝时期,仍旧被当做边远地带,用来贬谪与放逐,两广与云贵之地,有大量的土司。

江南华南尚且如此,近在咫尺的东南亚地区就更是如此,明朝虽然在中南半岛乃至苏门答腊都设置过宣慰司,但仍属于羁縻之制,苏禄等曾屡次请求并入都被明朝所拒绝,原因很简单,就是明朝看不上这些地方。

至于澳大利亚,就更不用说,西方人发现澳大利亚后,觉得这块荒远偏僻的大陆着实没什么用处,直到澳大利亚被发现近两百年,英国人无奈之下将澳大利亚作为北美的替代品,作为流放地,才真正开始进行开发,这样的地方,明朝都不会睁眼瞧一下。

第三,根本没有那个条件

古代进行远洋航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近距离的横渡,也存在着极大的危险,澳大利亚当时虽然已经被发现,但因为并不受重视,根本就没有相关的固定航线,当时如果从中国出发要去澳大利亚,只能跟着感觉走。

郑和下西洋被终止多年以后,明宪宗年间,宪宗朱见深曾有意重启下西洋,结果当年郑和所留的卷宗全部被烧毁,副本不知所踪,明朝的海上实力也就此折损。

明朝晚期,由于隆庆开关等因素影响,明朝的海上实力也曾有过回光返照,但很快就重新消失于海上之上,尤其是南明时期,缺钱、缺技术、缺人,几乎没有任何条件能够组织起大规模的远洋活动。

纵观古代上千年之间的王朝更迭,都奉中原为正朔,朝代之间的争,终究是局限于中原当时所谓的“天下”的范围之内,一旦被逐出了这个范围,那就注定失败。

相对于不知为何处,遍地蛮荒,到处只有土著人和袋鼠的澳大利亚,明王朝当时真的想在海外休养生息卷土重来,选择南洋的一众藩属也要比澳大利亚靠谱得多,明朝倾覆之际,半岛的李朝也曾想要联合日本助明朝恢复江山,但无异于蚍蜉撼树。

明朝的灭亡是注定的,永历帝本身优柔寡断唯唯诺诺,根本没什么主见,而当时南明所拥有的力量,实在不足以与满清相抗衡,至于外藩一众,眼见明朝已成过去,自然也不会竭尽全力去帮助明朝去做些什么,缅甸王莽达收留永历帝,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了。

8

听说希特勒失败之后,退到了月球上,有《钢铁苍穹》为证,永历帝退到澳大利亚,也并非不可能,至少咱还在地球上。

至于他为什么不退守澳大利亚,老花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脑洞太小。永历帝受封建思想毒害太深,没有一颗像题主这样清丽脱俗的大脑;

2、思维固化。眼界仅限于固有的土地,没有全球化概念;

3、人才匮乏。尤其是缺少像题主这样经天纬地的人才来辅佐;

4、晕船怕水。永历败退的时候选择缅甸,而不选择出海就是证明。

以上四条最重要的是第三条,缺少像题主这样经天纬地之才的辅佐。

如果解决了以上几个难题,永历帝是完全有可能退守到澳大利亚的,船什么的都不是问题,说不定半路还能偶遇建文帝的后代。

那样的话,我大中华的疆域就可以翻倍了,后世子孙也可以自豪地说:澳大利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人才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第一要素,如果题主早生三百年,说不定世界历史就改变了。

大家好,我是花非夜,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历史。感谢关注!

9

他们都来砸场子的,我来回答。

我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吃不好。明末,澳大利亚还是不毛之地,到处都是部落,毒蛇和野兽遍地,实在是不适合种水稻和小龙虾,皇帝担心吃不惯;

第二,睡不好。永历皇帝很怕老鼠,澳大利亚袋鼠多,皇帝担心晚上睡不好觉,所以作罢;

第三,路费不够,怕无聊。郑和下的是西洋,并未去澳大利亚。所以还没有直达澳大利亚的航线。若从西洋中转,以皇帝当时的存款恐怕也买不起随从人员的船票,一个人去澳大利亚,没人讲段子,会无聊至死;

第四,无法坐飞机。南海在当时是中国神圣领土,清朝设置了禁飞区,所以坐飞机也不行。

10

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熟知历史地理的高人来回答。我学识不够也只能像其他读者一样回答一句去火星去月球去美国等等段子了。[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