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如果《水浒传》宋江不选择招安,而是和方腊联手,会是什么结局?

如果《水浒传》宋江不选择招安,而是和方腊联手,会是什么结局?

2020-09-25 11:02阅读(63)

如果《水浒传》宋江不选择招安,而是和方腊联手,会是什么结局?:就算宋江不被招安,而是去和方腊联手,结局也会很惨。此时的方腊,不但兵多将广,在军事实力上

1

就算宋江不被招安,而是去和方腊联手,结局也会很惨。

此时的方腊,不但兵多将广,在军事实力上并不弱于梁山。而且他已经称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有了稳定的财政收入。

而宋江领导的梁山泊不论多么厉害,他自己还只是一个强盗头子。他占领的地盘只有八百里水泊,他的财政收入就是靠抢劫和去周围的州城府县借粮。

他要和方腊合作,首先就要解决名分和军费的问题。

因为双方是以一种平等的关系合作,那么宋江也要立刻称帝,至少也要称王吧。

别看他带领梁山招安,众兄弟还可以勉强接受(当然也有反对派),但是,他要当皇帝,称王的话,不见得就能通过。谁都明白他当了皇帝意味着什么,那就等于是从原来兄弟关系变成了君臣关系,宋江还没有那么大的魅力可以让这些人心悦诚服,甚至他自己也经常因为自己的相貌和身份产生自卑感。而只靠李逵,花荣等寥寥几个铁杆粉丝的支持远远是不够的。这势必会引起梁山内部各个势力之间产生分歧,甚至内讧,那样的话,结果无法预料。

即便就算宋江过了这一关,兄弟们拥立他称王,他也控制了梁山周围的一些地方,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他和方腊一样平起平坐。双方之间的合作也会是貌合神离,各怀鬼胎。

这就像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时的局面。

孙刘两家在有一个强大的曹魏政权作为共同敌人时,可以联合起来成为盟友。而一旦失去这个敌人,或者三者之间构成相对比较稳定的关系时,这种盟友关系立刻就会分裂。

更何况,宋,方之间只是平等合作关系,不会形成统一的指挥系统,这势必会造成推诿扯皮,战场战机的遗失——谁都想保存实力,为赵官家垮掉以后问鼎中原积蓄能量。

再退一步,即使就算这样也把大宋王朝整得土崩瓦解了,宋,方之间最后还是会决一死战。一国不容二主,古往今来一直在上演着同样的剧情,别指望他们能各自为政,和平共处。

那就和《水浒传》中描述的剧情一样了,虽然最后梁山集团灭了方腊,但自己也损兵折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而当尘埃落定,宋江这个卑微小吏真要回到东京坐上龙椅时。不知道关胜、呼延灼、徐宁等这些前朝遗老会不会服气,李俊,吴用这些野心勃勃的大佬会不会眼红。另外,如果豹子头林冲那时没有病死,他会不会因为宋江的龌龊行径,再次上演火并的一幕呢?吴学究煽风点火的能力可不是盖的,宋江危险啊!

2

谢邀。

开玩笑!

宋江和方腊怎么联合?

联合起来谁臣服谁?

方腊已经坐在了皇帝的龙椅上,总不能为了联合宋江,再从龙椅上下来吧?

而宋江也不可能为了联合方腊而对方腊俯首称臣吧?

宋江于其对方腊俯首称臣,那何不接受招安而对宋?宗称臣呢?

宋徽宗待宋江剿灭方腊后立刻对宋江卢俊义下了毒手,那么方腊打下天下就能容得下梁山军事集团存在吗?

如果方腊宋江谁都不对谁臣服,只是单纯的军事联盟,那么灭掉大宋之后,方腊宋江二人并排坐在金銮殿上吗?

或者是两人划江而治各自称帝,中国再来一次南北朝?

但卧榻之旁既容他人鼾睡?所以方腊宋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必然会兵戎相见。

3

即便是与方腊联手,以当时的局势,也不可能会有更好的结局。

江南方腊

方腊的实力横跨江南,在《水浒传》中有弱化的成分,书中描述江“南方腊国”是一个有完整体系的反宋武装实力。

财政上,能自给自足,拥有一套完成的财务体系,方腊生性豪爽,有非常强的组织能力,就当是的社会状况,赋税之重,可谓民不聊生,方腊的起义也算是顺应了民意。

兵力上,他有将领30余人,兵力也达到了将近10万之余。

环境上依靠险川,站的有利的地形。

梁山宋江

梁山是一个极为江湖的体系,但管理相对来说比较细致,比如林冲要杀高俅的一幕,冲到寨门口,却无法进入,可见梁山也是属于,军纪严明的。

财政上,梁山的主要经济来源:1、杀富济贫;2、梁山800里水泊,物产丰富。

兵力上,将领100余人,但兵力不足,将近6万于众。

环境上依靠水泊,地形有利。

双方联手的实力如何?请看下解:

方腊和梁山有着一个相同点,依照有利地形,易守难攻。

双方如果联手,有两种情况:

1、休养生息,发展实力,共同反宋;2、以当时的实力,一起联手攻宋。

首先,说一下前者,双方修养生息,各自发展实力,等到一定的程度,一起进攻大宋,夺取江山,之后呢?一山不容二虎,两者毕竟再次因为争夺权势而大大出手,而此时的梁上,绝对没有政权完善的方腊,占得优势,所以,最后还会以失败告终。

其次,说一下后者,依照他们当时的实力,联合起来一共佣兵将近20万左右,与当时宋朝的百万军队显然,不在一个频道上,他们要是主动出击,没有了地形的优势很快将会全军覆灭。

最后,在说下,两者不反,一直保持对立的局面,在这种形式下,宋朝覆灭之后,元朝当政,势必还是会派兵剿灭,成吉思汗不比宋薇宗,手段定然让他们难以招架。

所以,综合上述即便是当时与方腊联合,其结果也不会更好。

4

老师好:假如宋江和方腊联手。那么这段历史可能就重新政写。

当时的宋朝己经面临內忧外患,四面楚歌的境地。内忧:君主昏庸,奸臣挡道,官逼民反,祸乱四起。外患:辽、金边境虎视眈眈,战争烽火绵延不龂。民不聊生国库亏空。假如宋江和方腊联手,一南一北,宋朝腹背受敌,必定土崩解,迅速灭亡。

宋朝灭亡后,宋江和方腊能坐得天下吗?非也,非也。先说宋江本就胸无大志,更无安邦定国之韬略。他一心只求功、名、利、禄。进入仕途侍奉君主。其乐善好施、广交江湖朋友,为勃其美名也。非君主之材。再说方腊,雄居江南,兵多财厚,且本人有勇有谋,武艺高强,能征贯战。乃将帅之材也,攻城略地,镇边守关实为难得的人材。又岂能齐国安邦定天下。

宋灭亡后,宋和方必为争夺胜利果实再起争端,北方匈奴也必然偷袭入侵。群雄逐鹿,战乱再起。可怜广大的劳动人民将再次陷入战乱之苦的泥潭之中。

朋友们,当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工作。

以上是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指导。谢谢!

5

首先宋,方联手推翻大宋。然后宋,方开战,一胜一败,再由金兵入关全部消灭。

6

他会把双方部队加以整编,然后找机会把方腊杀掉,再提留着人头去求招安,因为他骨子里是奴才,与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好汉们相为谋但道不同,是起义英雄的灾星。

7

宋江与方腊,虽然都是农民起义军,但他们是不同的两个政治集团,志向不同,气度不同,利益不同,因此宋江与方腊没有联手的政治基础和利益取向,基本上没有联手的可能。

宋江是以江湖义气集聚的义军,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生存,为了快活地生存,没有改朝换代的想法,后来宋江来了就多了招安谋富贵的野心,政治格局极猥琐,以致彻底沦为朝庭的爪牙。

方腊就不同于宋江了,方腊的义军政治目标很明确就是改朝换代,没有与朝庭妥协的余地。但方腊只有政治态向,而无政治智慧,只有战术而无战略,结果注定是悲惨的。

假如宋江与方腊联手了,必定是惨烈的内斗,不等朝庭兴兵镇压,就因内斗血尽而亡。

8

既然是假设那就不妨演义一下吧!

如果宋江和方腊联手的话那对腐朽的宋廷就是致命一击,那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北方大辽就不会坐大了,中原历史上也就不会有苟延残喘、腐败无能的南宋王朝了!

如果宋江和方腊能联手就说明他没有《水浒传》里的愚忠,就真的有“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英雄气概,那史书必然就改写了。首先他可以和方腊联手灭掉宋朝,继而越过黄河向北扫平大辽,至少要把燕云十六州拿回来。北方边境稳定后可以西取西夏王朝,西夏的面积比较小,但是军事实力还可以,不过如果中原要发举国之力还是可以灭掉他的,宋朝腐败无能,多少英雄报国无门。

说到要灭西夏估计也到了岳飞、韩世忠这些英雄登上历史舞台了!大家知道卢俊义、林冲可都是岳飞的师兄,岳飞的师傅周侗可是主张抗辽的,岳飞爱国思想深受周侗的影响,所以岳飞自然就是宋江阵营里的将领了,有了岳飞、韩世忠等这些将才,还愁一个小小的西夏吗?

灭掉西夏后乘胜调转枪头直扑大理小国,相信此时的宋江方腊联盟一定是兵强马壮,要灭掉大理那就是弹指一挥间的事。

故事讲到这里的时候就有两种结果了,一种走向共和,二种划江而治。作为华夏儿女我们都希望是第一种,但是第二种的可能性更大,也许就是必然!

那就说第二种吧,宋方两家划江而治。熟读历史的都知道,自古中国历史上得北方者得天下!北边统一南边只是时间问题。这个多少有点南北朝再现的意思,但总比腐败无能、苟延残喘的南宋王朝要好很多,那么,历史上中原就会有个强大的其他王朝,那么就不会有辽金什么事儿了!也就不会有元朝了,进而更不会有后来的满清腐败朝廷了。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最坑爹的有两个朝代,一个是晋朝、一个就是满清了。东晋王朝的八王之乱,严重的消弱了汉族,搞到最后就是五胡乱华了,中华文明差点就断了。满清政府更是割地赔款,腐败透顶遗臭万年,尤其慈禧老娘们她让中华民族蒙羞百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咱们才站起来。好了就演义到这里吧!大家不要骂我吆!

大家好好看看今年的国庆阅兵,感受下祖国的强大吧!庆幸我们是生活在中华民族空前强大的历史时期!给祖国点赞!




9

联合起来也不行。

两个团队的联合,需要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建立在共同利益诉求上的求同存异。宋江和方腊的联合大抵两种情形。



第一,遥相呼应,互相声援。宋江在山东河北搞事,方腊在浙江江苏搞事,一南一北,互相声援。朝廷征讨宋江,方腊就闹的凶一点,朝廷征讨方腊,宋江就闹的凶一点。效仿当年彭越挠楚,或者三国鼎立时期的孙刘联盟抗曹。

但是这种声援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因为谁都不会出死力去帮助对方,恰恰相反都想看到朝廷跟对方打的两败俱伤获取渔翁之利。如果朝廷再使点反间计离间计啥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第二,一方臣服于另一方,搞整编。但是这样不大现实,因为两人的根据地不同,宋江的根据地是梁山泊,方腊的根据地是渣溪洞。谁都不想离开自己的根据地,如果一方离开根据地投奔另一方,那肯定是认人家为老大。

显而易见的是,这帮乌合之众是很难推心置腹的,都是互相提防,貌合神离,维持不了多久就得火并,就如李密火并翟让,李自成火并张献忠,到时候不用朝廷打,自己就狗咬狗了。



因此,宋江和方腊联合起来也不是朝廷的对手,结局是一样的。

10

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的时间都差不多,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历史上两支起义军并没有什么交集。我们假设宋江没有选择招安,而是和方腊联手,会是什么结局?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众三十六人在山东梁山泊起义,一年后的宣和二年(1120年),方腊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宋江起义在北,方腊起义在南,一北一南遥相呼应,起义时间都差不多,两股义军如果能拧紧成一条绳,对北宋王朝会是不小的威胁。只不过北宋的农民起义规模都不大,且有其局限性,宋江和方腊联手,都避免不了失败的结局。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两股起义军相距遥远,官军可以各个击破



方腊起义的主要活动地点主要集中在皖南、浙东,盛极时候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政权,拥众达二十多万人,这已经是北宋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但是,方腊起义长期活动在睦州、处州、台州、婺州、越州、衢州等两浙路地区,在起义过程中吸纳的其他力量很有限,基本上就是属于单打独斗。

而宋江起义,同样集中活动在山东境内,先后转战于青、齐至濮州之间,攻陷十余郡城池,鼎盛之时也曾拥众十万人,但规模无法和方腊起义相比。值得一提的,历史上宋江起义冒似有意与方腊起义合作。从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起,宋江起义军便攻取江苏淮阳军,经沐阳乘船进抵海州,结果遭到知州张叔夜埋伏,双方展开了一场千人规模的登陆埋伏战,宋江战败被俘。

可见,两支起义军没能连成一片,其结果只能是给官军各个击破的机会。宋江义军与方腊义军相距遥远,基本上就是属于各自为战,官军完全可以集结兵力围打歼灭。

正规军的战斗力远在义军之上



北宋虽然是个重文轻武的王朝,但官军好歹也经过正规训练,战斗力肯定比宋江起义军和方腊起义军强。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都同时在宣和三年(1121年)遭到官军的剿灭。

其中宋江在率领义军进入江苏后早已是强弩之末,北宋朝廷未派一兵一卒,仅以海州知州张叔夜,率千余官军轻松就团灭了宋江义军,可见官军的战斗力真不是由农民组成的义军所能对付的。

而方腊义军更荒唐,宣和三年(1121年)夏,在北宋剿寇大军的围堵下,方腊义军虽还有二十万之众,但战斗力已是大大下降,“与官兵力战而败”。结果藏身青溪帮源洞之后,被初出茅庐,后来成为“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韩世忠发现,七万多义军将士不战被杀。方腊起义高开低走,终究敌不过训练有素,战斗力彪悍的官军。

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几乎难逃失败的结局,其局限性显而易见。方腊起义与宋江起义的联合,注定不会有好结果。方腊起义势大,宋江起义规模小,二者的合作,谁听谁的指挥调遣,就足以让这两支义军产生内讧。

宋江与方腊的联手,不能简单的认为是强强联手,相反,两支起义军联手反而会加快他们的灭亡,因为他们基于平等关系下的联手,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势必会产生内讧,导致自相残杀,让官军坐等两败俱伤。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如隋末的李密和窦建德,两个人率领的义军就基本上老死不相往来,也维持了较长时间。因此,宋江与方腊,合则不利,分则两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