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有哪些醍醐灌顶的建议,让你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哪些醍醐灌顶的建议,让你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0-09-24 10:04阅读(63)

有哪些醍醐灌顶的建议,让你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不说硬话、不做软事。菩萨心肠,霹雳手段。别人触犯你原则时,面带微笑地硬刚到底。我身边有这种性

1

1、不说硬话、不做软事。菩萨心肠,霹雳手段。别人触犯你原则时,面带微笑地硬刚到底。我身边有这种性格的人,没有一个不牛逼的。

2、 你不是人民币,别总想着取悦所有人。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认同你,《泰坦尼克号》这样牛逼电影,都有人打一星。在认同中找快感,在不认同里找视野,人生会坦然很多。

3、开源节流,前后顺序不要搞错。会花钱才能致富,会省钱只能脱贫。花2000块买一件好夹克穿10年,远胜过你买500块买一件一般的衣服穿2年。不但更划算,穿着还舒服有面子。

4、没有一辈子的爱情,婚姻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爱情在失去激情的时候,能通过婚姻、子女变成牢不可破的亲情,然后靠亲情、爱情和责任混杂着度过余生。当你怀着一辈子永远爱一个人的心思,去谈恋爱,你注定会因为完美主义而成为剩男剩女,因为你在对抗人性。

5、年轻时不要有什么节假?的观念,别被「假期」这2个字所欺骗。「假期=睡懒觉、不用工作、自由散漫」,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要做出普通人做不到的成绩,就不要按照普通人的想法去思考。也不要觉得??的??有多么苦逼,趁着有体力,多为???点事情。青年的牺牲,都是为了夺回中年的??主动权。被人当成疯?、傻?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你??知道??要什么,并且一直在?动。

6、兴趣不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生存才是。

7、别操心所谓人脉,把自己价值提升上来了,人脉自然会聚拢过来。

8、有些煞笔,喜欢把嘴毒当成诚实,把无知当个性,远离就好。圈子越大,遇到的煞笔就越多。这种?通常?较年轻, 觉得??特?独?,他们被社会操了之后,会出现两种情况:渐渐变得和蔼可亲;或者把所有的诅咒和怨?,统统撒到??的??身上。

9、不用强迫自己合群。无效社交不是指那些对你无用的社交,而是那些让你不开心的社交。去跟让自己觉得舒服的圈子相处,这世上跟你同频且优秀的人很多。

10、细节里藏着魔鬼。去观察并学习周围所有人优秀的细节,并拿过来为自己所用,你的成长速度会很快。比如别人会在手机里做一个备忘录,聊到重要的事情或看到了某些重要的段落,记录下来,你的提升会很快。

11、每个人都有情绪,但你需要学会控制和管理情绪,这才是拉开差距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欲望,你要学会控制欲望。首先控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控制别人。

12、任何你觉得很不对劲儿的反常事情背后,往往都有很正确的道理和逻辑,如果你这么多年从小到大一直感觉不对劲,那说明你一直在原地踏步。

13、每个游戏都有一条咸鱼是给大家分着吃的,如果你玩了一半了,还没发现谁是这条任人宰割的鱼的话,那你就是。

14、越是玻璃心,就越容易担心别人骂你;越担心别人骂你,你就越不敢去犯错;越不敢犯错,就越不会去承担压力承担责任;越不敢承担压力,就会有越少的机会学习成长;越没成长,就越玻璃心。很多人,一辈子就这么废了。所以千万别玻璃心,随便给自己加戏。

15、学会感恩。感恩能让双方产生愉悦与快乐,比如在知乎上看到有帮助的答案反手一个赞,你会小开心,答主也会偷偷乐。

16、?活就像打牌。家庭出身是你刚拿到手的牌,钱、时间、学习,都是你后期的运作。很多二代拿到一手好牌,却打废了,输得精光。有人初始牌很差,但是长期而持续地耕耘,牌越来越好,最后成了人生赢家。

17、工作真的很苦很累吗? 那就对了,舒服是留给那些一辈子在底层的屌丝的。普通人逆天改命,就准备要脱层皮。如果赚钱靠嘴,那街边舔棒棒糖的个个身价千万;更何况如此拼命尚且未必能生存,若不竭尽全力,恐怕连生存都困难。

18、规则都是人制定出来的,说改就可以改。屁股决定脑袋,你坐在哪个位置决定了你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规则。你要是打工的,你就得早九晚五打卡,你要是公司老板,每天晚来2个小时,也没人敢说你什么。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因为你屁股还没坐上去而已。

19、前任你就当Ta死了。千万别分?次,过不了多久,就想合?次。既然能旧情复燃, 你们之间的?盾就能重蹈覆辙。所有的“分不开,也合不来的情侣”,都应该默默地放?,给彼此?条活路。

20、当对方一半以上的家庭成员不喜欢你时,慎重和Ta结婚。婚姻不是恋爱,是两个家庭的结合。爱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21、异地恋很苦,可以不谈就不谈。

22、警惕一段来得太快的关系。看起来美好的东西,往往藏着你看不到的残忍。

23、不要因为寂寞而降低择友的标准。

24、当很多事情很顺意的时候,风险就躲在后面。如果你工作上任何事情都称心如意,那说明你根本没接触过新东西和新压力。任何人生的成长,都是从逆着人性来的。健身如此,学习如此,工作如此,炒股如此,人生一切事物,都逃不过这条规律。

25、 没有规则才是最痛苦的规则。考试你是多少分就是第几名,社会里谁TM在乎你考了多少分,怎么拿下项目,怎么接到企业订单的,结果好,什么都好。谁制定了规则说必须公平竞争了?谁又会去制定?真的追求公平,那别人的资源不是那时间换来的,是白来的吗?往往没有规则才是最公平的规则,因为没人能把所有因素考虑在内,而制定出完美的准则。法律之上,道德之下,很多东西都在其中。

26、不要去计划未来自己会看多少书。工作以后的人,一个月最多看2本,1年24本。相信我,大多数人一辈子都看不了24本书。哪怕你天天不睡觉,你所能吸取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不会总想着去做什么完美的规划了。看一本是一本,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和收获。别规划得太满、太完美,适得其反。

这10本书,每本都是我认真读过的经典。如果你没时间读书,看我这篇书单回答就够了——你最庆幸读过什么书?

27、你为工作付出24小时,付出你的肉体你的青春,你觉得付出了自己的所有,这些在别人眼里就是最不值钱的东西。不好意思,和社会资源相比,苦力最不值钱。因为社会资源的积累,需要动脑、懂心理、有情商、有积累,而肉体资源的付出,只要坐着加班就行了。最痛苦的事,往往是你自以为自己很努力,结果却是瞎忙。

28、屁股决定脑袋。懂得这一点,面对冲突的时候,你就很容易切中要害,解决问题,别人跟你吵架,往往是因为你的屁股没有坐在她的脑袋上,而不是对错问题。把问题的本质和表象分开,从而表里不一。学会表里不一,是解决人生争吵的重要方式,没有之一。

29、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与工作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后半生的全部成就和人生幸福度。王者荣耀,夜店,直播、熬夜、综艺、外卖,大量同样荷尔蒙旺盛的异性,都在蚕食你的身体素质,令你的后背悄悄变驼,颈椎变歪,眼睛看不清,大脑变迟钝,思维方式变得浮躁而肤浅,最后沦为「废人」一个。

30、世界最吃力不讨好的事——对牛弹琴。比如和脾气大的人讲道理,和偏执的人讲辩证,和感性的人讲理性。别让你的时间浪费到不值得你花费时间的地方,因为很多人不会在你的未来留下任何印记,做好自己,让自己的时间为自己所用,足矣。


2

在伦敦某个墓碑林中,刻有这么一段人生建议,它微不足道,却名扬世界,甚至超越周边那些国王或者名人的墓志铭。

我是卿为车狂,接下来分享一下这个醍醐灌顶的建议,我读过它后,也深刻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和做事逻辑!

这是一个无名的墓碑:


当时读完后,感觉自己就如同文字中所说的一样。

当我在高中,在大学之时,我梦想着通过掌握知识来改变世界;

当我步入社会开始工作时,我在挫折中举步维艰,不再想着改变世界,只想好好工作,兴许对国家有点帮助;

再后来,生活压力更大了,只希望能获取更多薪水和报酬,以便让自己和家人能够过上舒适的生活,不止于为了医疗、为了食宿而疲于奔命;

而后,我再也没有了自己的追求,变成那个以前最看不起的人——一个为了生活斤斤计较的人。

所以我在2016年读到这段墓文后,我想我是失去了一些东西,一些我曾经最珍贵的东西——我的生活和理想。

所以我重新审视了自己,重新换了工作。

拿起大学里最大的爱好,珍贵的东西:自行车,重新锻炼身体。

选择了我一直喜欢的文字工作,用它来为我提供生活保障。

2年过去了,自己不再是蓬头垢脸的活着,不再是行尸走肉的活着,不再是毫无目的活着。

我获得了健康的身体,周末骑行和跑步让我更加热爱生活;

我的工作不再枯燥和乏味,因为喜欢所以努力,因为努力所以获得收入;

而身边的人,也开始分类:从前那些工作性质的朋友渐渐疏离,那些交情深刻的朋友愈加来往紧密;

自己乐观的生活,也影响到身边的朋友,大家都开始认识到:

让自己乐观起来,生活才会好起来。生活好起来了,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自然做起来,也就更能实现。

现在的我,再也不立下任何虚无的目标,始于足下,活在眼前,短暂人生,何须匆匆。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大家有帮助!

我是卿为车狂,热爱骑行,如果你也喜欢,关注我吧~

3

没有人告诉我早餐为什么要喝粥,只是大部分人是喝粥,我们便也喝粥。你要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会说,我们一向是这么生活的啊,这是祖辈留下来的传统!

可是,向来如此,便是对吗?


4月15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在参加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座谈会时,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彻底颠覆了我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观念,或者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们习以为常的习惯,究竟是对还是错?

“我跟你们讲,现在中国的孩子早上只能吃两样东西,要么是鸡蛋、牛奶,还有高营养的三明治这些都可以吃,他不吃也不行,你说非要吃,不吃了不上学。”
“绝不要给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每天早上准备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鸡蛋,吃了再去上学,早上不许吃粥。”

我用了将近30年生活养成的良好习惯,突然有一天被一个医生从科学的角度给驳斥的一无是处,而且他还有理有据,你说气人不气人?

这个理论依据在于:

粥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人体吃到胃里面之后,很容易被消化吸收。
而正是因为它很容易被消化,我们的胃不需要对它进行额外的研磨。
也就是说,喝粥的时候,我们的胃基本不需要工作,这样时间长了,对胃反而不好。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用进废退的生物进化逻辑,长时间不工作,胃的功能自然会变弱。
鸡蛋牛奶这样的食物由于富含蛋变质,能够有效补充人体合成抗体所需的蛋白,这对于身体抵抗力本就不如成人的儿童来说,是当下疫情期间最迫切的营养需要。
故而才有了早上不许喝粥的建议。

可是我们是从小就被教育吃早餐要喝粥的啊,我们从长大成人之后就会被耳濡目染的灌输喝粥养胃的常识啊,倘若它不对,那为什么会被代代相传呢?





我们总是对这种代代相传的习惯不加思考的继承,是不敢怀疑,还是压根就没想过怀疑呢?我们的思维被定住了,好像是越来越不想思考了,尤其是这种思考可能会与大众的认知相违背的时候。我们现在的人更像是网络化的人,而不是真正懂得思考问题的人,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翻开历史,我们能看到的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喝粥的传统之所以如此的根深蒂固,这背后的现实原因在于占整个社会人口90%以上的农民阶层自古以来的贫穷,而喝粥以饱腹似乎是一个最经济实惠却又无可奈何的办法。

他们也想吃鸡蛋,但是没有,或者产量严重不足;

他们想吃肉,但是实在是买不起,只能是逢年过节才敢奢侈;

你看,剩下的只能是咸菜配粥了。因为哪怕没钱,也得活下去啊!

于是,农民阶层的下一代,再下一代,代代相传,倒是习惯喝粥了。而施粥,也成为了官府赈济灾民的一种常用方式。

对鸡蛋、肉类这样的高营养类生活物资的需求,直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后,才在整个社会层面得到满足。这就是我们喝粥的民族记忆,是一种伴随着贫穷和饥饿的自然选择。

而当下张文宏的建议所引起的社会层面的广泛讨论甚至是口诛笔伐,其实则是告诉了我们一个最基本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

我们要立足历史,敢于怀疑,保持思考,才能拨开迷雾,认清事实!

这些,都是由一个医生的小小建议引起的。

4

小时候一直爹不疼娘不爱的,从小就有自闭自卑心理,一边怨天尤人,一边自卑不合群,又怂又怕,真的,我现在想起我曾经的样子,都想回去把那个憨批按在地上打过。

直到我看到一段话:满肚委屈何人诉,面对现状何人怜,收起委屈改现状,苍天不负有心人。

我觉得,不能就这么憨批一辈子,我开始努力学习,锻炼身体,练拳击,从一个瘦子吃成一个胖子,你大概不能想象一男的路边提着一袋子干锅盔生啃的样子,吃不下也硬撑,体重体能上来了,又自己存钱买钙片牛奶长身高。

从我想通那一刻起,感觉世界都在我脚下,再也不怂了,反正和谁都敢顶回去,横竖不过一个死,这辈子无牵无挂,死了一了百了。

我想跟所有自闭自卑的孩子说,绝对绝对不要怂,当你连死都不怕了,这世上就没什么难得到你,胖就锻炼,瘦就多吃,没钱就去挣,不聪明就努力学,无牵无挂,孑然一身,哪怕是死,也要抬着头,昂扬赴死!

5

我觉得我的贵人是我以前管销售的领导。

二十来岁的时候在跑销售,跑得是风生水起,自我感觉挺好。结果领导劝我专升本,本来不愿意,毕竟丢书几年了。

后来领导给我算经济账,专科底薪一千二,本科一千五,每月多三百,一年多三千六……

瞬间决定专升本。

后来领导离职的时候请我吃了顿饭,告诉我,如果我在三十岁仍然没有在销售行业混出个名堂,没有爬到管理岗位,则必须果断转行,找一份越老越吃香的行业做……

当时还不是很理解这话,不过现在想来,确实是对的。要是我三十岁没有转行,还在跑销售,估计现在我也彷徨得很。

所以感谢这个我生命中的贵人,大哥,给我指了一条明路……

(后来他去新疆发展了,那时手机号经常换,所以一别之后再也没有联系上,他离职两个月后,我也裸辞了……相当义气)

6

想象一个场景:你坐在一间教室里,讲台上放着一本书。

书就放那里,一动不动。

这时突然有人过来指着那本书问你:你快看,那本书是不是在动?

你感到莫名其妙:你有病吧,书怎么会自己动?

见你不说话,提问者转向教室里的其它人:你们快看!那本书是不是在动?

此时你内心开始有点同情这个年纪轻轻就脑子有问题的人了。

可万万没想到:你旁边的几个人看了看讲桌上的书后都一脸严肃:书自己在移动!

你有点恍惚,揉了揉眼睛又仔细看了看讲台上的书:确实没动啊!

随后提问者又问了更多的人一样的问题。

他们也是几乎毫不犹豫且无比确信的回答:书在动!

你彻底懵了:我瞎了吗???

你揉了揉眼睛,扇了自己两个耳光后又仔细看了看,这时候你看到:书好像在动,又好像没动。。。

那么书到底动了没?

当然没有,一本放在桌上的书,怎么会自己动?

那?嗯,没错,他们是一起玩你呢。

是不是觉得这个玩法有点无厘头,是谁这么无聊?

还真有人。

1951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SolomonAsch就这样实验(玩耍)了一次:

他在校园中招聘志愿者,号称这是一个关于视觉感知的实验。

实验形式非常简单,给参与者呈现两张纸,一张纸上印着一条线段,参与者只需要在另一张上印有几条线段的纸上找出与刚才那条长度相同的线段就行。

这看起来似乎非常简单对吗,只要是智商正常没有喝多的人都不太可能答错。

而奥秘在于实验的目的:当参与者来到实验房间时会发现,屋子里的七个座位已经坐了6个人,只有最后一把椅子空着。工作人员会告诉你你们七位都是来参加实验的被试,你当然会以为别人都来得比你早。

但有趣的是,其实那6个人都是阿希的助手(也就是“托”)。

接着好戏就上演了: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参与者按座位顺序一个接一个回答问题,这样每次志愿者总是最后一个回答。在18次测试中,实验助手有12次故意出错,当然他们是一起给出相同的错误答案。

结果,这项测试志愿者们的最终正确率只有63.2%(这可是一道如此简单的题目呐~)。

而没有受到“托”们的干扰,单独测试的参与者正确率高达99%(确实是一道如此简单的题目呐~)。

同时,有四分之三的参与者至少有一次从众行为,也就是选择了跟“托”相同的错误答案。有5%的人甚至从头到尾跟随着大部队一错到底(托说哪个对就觉得哪个对~)。

这简直......

不科学!

这种现象,就是从众,是指个人因受群体的压力,改变初衷而采取与多数人一致的意见和行为。

这些从众情况有三种类型:第一种内心知道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选择错误的答案只是为了不被孤立,合群的需要(举栗:指鹿为马)。第二种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他们不知道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答案,故选择随大流了(举栗:看文章不点订阅的人)。而第三种人则彻底被群体洗脑,认为那个大多数人选择的答案是正确答案(举栗:看文章点了订阅的人)。

请想想,如果是你,你能否找到并坚持正确答案?

也许你觉得这不重要,这种小事,对错能奈我何?

那来聊点影响大局的事,比如,

嗯,定目标,找工作,挣钱….这事大不大?

这个充满焦虑的时代,每天有无数人生导师试图告诉你该做什么样的选择。

有导师说,你必须去创业,而且要选择互联网+才能顺应潮流(猪在风口都能起飞),

也有导师说,你必须考个公务员才是人间正道。

一批接着一批导师正在出谋划策ING......

该听谁的?

冷静一下吧朋友,你想想,那些让你去创业去互联网+的,是不是都是房地产公司招聘HR和互联网公司里的策划专员呢?那些告诉你考公务员的导师是不是培训机构里的广告运营专员呢?那些宣扬跳槽来实现高薪的文案是不是出自一些职场中介?

形形色色的“导师”扮演的角色类似于从众实验中的“那些托儿”。(扰乱了大部分人的视听)

听信这些“导师”的言语,踏入职场。

炮灰,呵呵。

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做,成为炮灰的恰恰是我呢? (你运气不好吧朋友)

当然,生活也没有那么险恶,也有些热心的朋友是真的想告诉你正确的信息(当然,这是他认为对的,也只有他认为是对的)。这就解释了,有时候,害我们最深的是朋友,害死我们的是亲友)。

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是这个道理。

举个栗子:在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商道是主流,创业和互联网+或许是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之一。但在北方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有些岗位则既是旱涝保收,又是星辰大海。

所以你还以为可以凭借北上广导师们的人生建议来谱写自己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渺茫人生?

怎么办?

波澜壮阔的大海很美丽。

绚丽多彩的神仙鱼很美丽。

可神仙鱼是淡水鱼,如果你将它放入大海,它就会死。

是大海错了?还是神仙鱼错了?

都没错,只是不匹配。

不论是拯救世界,还是岁月静好,本质上都只是一种选择。

唯一的原则是:一切的判断和选择都应该建立在深刻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

接受一切信息之前我们先想想自己的位置、立场和生活状态是不是匹配,然后聆听自己的内心,去走出选择,毕竟见过自己之后,才能见天地众生。

如果你岁月静好,那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去找份适合自己的闲适安逸的工作,不想改变这个世界不丢人。

如果你争强好胜,那就去征战四方,做一份激情洋溢的事业,即便浴血归来,一无所有。想改变世界的决心也不丢人。

切记:

1一切不先问你是谁就征战四方或岁月静好的建议,都是耍流氓。

2鸡血一定要洒在该洒的地方,不然,就是狗血。

3讲台上的书没动就是没动,不管谁说它动了,对你来说它就是没动。

7

“楼下的一个男人病的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下又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直觉得他们吵闹。\"——鲁迅。

即使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的悲欢也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理解,需要沟通,需要爱。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刀向更弱者。“——鲁迅。

”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鲁迅。

看鲁迅的文章,犹如是治疗屁股上的烂疮;若非痴呆患者、纯洁心灵或者自省者,观看者犹如感觉一顿劈头盖脸的巴掌,句句一阵见血,戳中心中哪一点羞涩处。

让人成熟的不是年龄,是经历;让人醍醐灌顶的不是建议,而是恰到好处的时机点悟。佛家讲究禅机,一个人经历不够,思考不够,怎么点化也不会成佛。

没有绝对的醍醐灌顶的建议,只是恰好这些话解开了心上那沉重的枷锁

人最大的痛苦是否定自己,若非强者,否定自己内心的世界观比扒皮抽筋还痛苦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感同身受,失去了孩子的祥林嫂,最开始人们对她是同情;在她常年累月的絮叨中人们终于对她不耐烦了。人们不会一直亲身感受到祥林嫂的丧子之痛,祥林嫂也不会感受不到别人听她一直抱怨有多累。

8

哪有那么高深那,只不过几句话,对你来说有触动罢了。

最早,也就是小的时候,和人家打架,两人头都破了。到了医院,大夫边给医边当大伙面说:\"可不要给人添麻烦了\"。这句话我记到现在。从那以后,尽量做好自己的事,不给家人,不给社会添麻烦,并且影响到今后。

再一次,参加了工作后,在一次旅游中,偶然听到劝人的一句话\"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句话对我震撼很大,感悟到其中深深的则理。从那天开始,一发不可收拾。购买了很多好书学习。经常去书城看书。为此,改变了好多看法,影响了人生。谢谢!

9

当勇气来临的时候,运气也就来了。

大专刚刚毕业的迷茫人,事实上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被招生的骗去的,在学校说是汽车构造,到最后变成营销专业。实习的时候硬着头皮去做了销售,一直不开单,内向的自己感觉每天都很煎熬,干了两个月辞职了。之后不知道做什么,同学介绍之后,又去做了房产销售,又是三个月煎熬。还是没有开单。。。。。。。。。内心复杂的心情,此处省略一万字。感觉自己就是啥也不会的青年废物。

之后在餐饮店做了九个月。然后犹豫很久,一个人来到了合肥。还是做销售,慢慢醒悟到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自卑,妄自菲薄,告诉自己做不好,胆小,没有勇气。。。。。其实写到这的时候,已经删了三次,然后又逼着自己去写,害怕自己是无病呻吟。。。

现在在做销售,做的一般,但是没有之前那种不知道做什么,是煎熬的感觉了。

我们曾害怕的一切,只要有勇气去开始,运气也会出现,一切也会慢慢变好。最重要的是我们不在怀疑自己,相信自己,勇于面对自己。

看到很多九七同龄人,在很多关于生存现状,工作,未来,生活,爱情的文章下面写出自己的想法。我没有很好的建议,因为我们都是第一次长大独立,每个人都是不尽相同的,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很多时候可能会想,为什么我们懂得那么多的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个很现实的道理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勇气开始,并且为之去努力。虽然很鸡汤,但是不努力的话,我们这些平凡人连平凡的生活都很难做到。

就算只为自己和父母,拿出勇气开始,面对曾经害怕的,好运会慢慢来的。

祝愿每一个迷茫的长大的孩子。

10

“一定要想办法,把作者聚在身边。只要手头有人,以后就可以做很多事情。”这句话,是当初带着我写听书稿赚钱,多年以来亦师亦友的土豆姐,在2019年对我说的话。

我听了这句话,当时便是一头雾水。就算把这些人聚在我身边,我又能做什么事情呢?另外,我又有多大把握,能让作者们长期聚集在我身边呢?

其实在那个时候,我其实是有个付费社群的。那就是朝闻道社群第一季。虽然我一直在努力找出路,但是大家仍然在追逐着听书稿的残余红利,靠给听书平台打工为生。

其实这类的资源,现在也有——每天早餐加个蛋可以,当主菜是远远不够了



在2019年的上半年,听书稿的红利已经渐渐消失。我们靠听书稿,原本可以赚取很高的受益。结果这一下子,就跌落到了谷底。因为我个人的名气稍微大一些,所以仍然有一些小型听书平台养着我,所以我当时的收入还算凑合,但其他的作者待遇如何,那可就不好说了。

虽然前途渺茫,但社群的氛围一直还算不错。虽然当时大家都很迷茫,但是社群的氛围仍然非常好。每天大家都很开心,成天谈天说地,每天都能聊个上千条。

但是后来,社群的氛围越来越冷清。当我听到这个建议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重建朝闻道社群。但我的心里特别忐忑,经历过了这么久的沉寂,还会有人愿意跟随我么?

还真有。他们就是朝闻道社群第二季的第一伙人。



当我们在今日头条扎下了根,而且前途和希望渐渐清晰之后,那些曾经走散的朋友,渐渐重新找到了我,也找回了当初的组织。

\"当初大家都在一起,每天都开开心心。可是走着走着,就只剩下我一个人了。我一直想问你,徐公,我们的组织到底去哪儿了?\"

\"别废话,给你发红包就收着!说好拿下青云,你就得收下我的红包,这可不许推辞!\"

\"等疫情结束了,欢迎来北京喝鸡尾酒,一定要来哦!\"

\"徐公,谢谢你做的一切。等疫情结束,我们在武汉等你,饮长江水,食武昌鱼。逛博物馆,听编钟长鸣!\"

我做了什么呢?不过是重建了朝闻道社群,带着大家艰难前行,为自己人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仅此而已。

社群的价格不菲,但每一件关键的大事,我都努力争取更多的资源,希望让大家的收获,能对得起他们付出的价格。

把作者聚集在身边,这个小目标很难,但我仍然鼓起勇气,做了这件事情。在此之后,我才更有底气和各平台谈条件,要价格

在社群只有100多人的时候,我想得非常简单:反正各个平台,经常会开出优惠条件,邀请我在绿色通道入住。那我一个人也是去,我带一百人去也是去。横竖一个羊也是赶,两个羊也是放,有资源给大家多分享,这又何乐不为呢?

谁曾想到,社群的人你我相荐,社群的人数不知不觉之间,就变成了400人。现在,我把旧社群的入口(一个名叫“朝闻道”的小红圈)关闭了,只保留了内推的入口,虽然门槛一下子提高很多,但仍然三天两头地往里进新人。

当初谁曾想过,我只是努力团结了一小批作者。结果兜兜转转,居然聚拢来了这么多作者,这可真的是出乎意料了。

如果没有这些人的陪伴,我绝不可能走这么远。而这一切,都源于当初的那个建议。

时至如今,朝闻道社群已经快诞生两周年了。我不知道这个社群的生命,还能维持多久,但我猜,大家都能长久地走下去,在创作变现的路上渐行渐远。当我们垂垂老矣,满头白发的时候,我们一起做过的那些事情,一定值得我们长久地怀念下去,直到生命的终焉。

也不枉了这一世


我是@渭水徐公,老李校长&朝闻道写作社群mcn主理人,带领400+作者靠写作实现副业变现。

关注我,你将在我的主页看到许多写作变现的独门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