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像韩信这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早年的他却连自身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我们如果给孩子们讲韩信,显然是很困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韩信早年家里非常贫
我们如果给孩子们讲韩信,显然是很困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韩信早年家里非常贫困,只有一个老母和他相依为命。俗话说:“穷人的儿子早当家。”像韩信这种情况,他应该积极地去找工作,或者搞农业生产,或者到官府去打工当差。韩信长得身材高大,身板结实,要想搞农业生产,养活年迈的老母,在堂前尽孝,也是容易的。如果他不愿意搞农业生产,他本身是读过书的,又有一身武艺。连刘邦那样的小混混,都能去当一个亭长。韩信这样的人才,进县府衙门当一个吏掾、功曹什么的,只要他肯去,肯定是办得到的。
可是,韩信却什么也不做,整天腰上悬一把宝剑,在大街上晃来晃去,甚至连找一口饭吃都困难。先是到一个亭长家吃闲饭,一早就爬起来,厚着脸皮往人家亭长家里跑,像吃食堂一样准时。后来亭长的老婆受不住了,每天都提早把饭做好,在床上就把饭吃了。韩信去了几次,找不到吃的,才不得不离开。
后来实在饿得不行了,跑到河边去钓鱼。可是他钓鱼的技术实在很差,基本上钓不起来,因此饿得气息奄奄。有个洗衣服的老太婆可怜他,给他送饭。这样送了几十天,他老人家竟然说了一句,以后我会报答你的。当时老太婆特别瞧不上他,教训他说,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说什么报答别人的话!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送饭的,我要你什么回报?你又能给我什么回报!
(韩信剧照)
看到这里,当我们给孩子们讲这一段故事的时候,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讲。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应该从小就努力把小事做好,将来才能去做大事,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是看看韩信,他连小事都做不来,也不愿意去做,后来却做了惊天动地的大事,获得了“封王”这样巨大的成功。
当我们要求我们的孩子从小要把小事做好的事情,如果他们对我们说,韩信不也是从小不做小事吗?为什么他长大以后,却取得那样巨大的成功呢?
可能我们的大人们会说,韩信是韩信,你是你,时代不一样了,能学他吗?
这个回答看起来有道理,其实是不对的。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天地间的道理应该是一致的,人生的规律也应该是差不多的。如果我们否定这一点,认为所有古代的那些事情,都是在“万恶的旧社会”里发生的,不是我们这个时代发生的,那样的话,必然会陷入历史的虚无主义中,这显然不是一种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因此,我们还得在韩信身上找那些积极的因素,用这些积极的因素,来引导我们的孩子们。那么,韩信身上有什么积极因素呢?
(韩信剧照)
说韩信志向远大,有一个细节是可以体现出来的。就是当他母亲去世以后,他把他母亲埋葬在一个又高又宽敞的地方,让那个坟地的周围能够安顿一万户人家(“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
韩信做这件事,说明什么呢?说明他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这个远大的志向,就是他想当一个“万户侯”。
一个人如果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他将来就会为这个目标而努力。我们都说,你能看多远,你就能走多远。这就是讲,“理想”对一个人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韩信那时候家里很贫穷,但是他读书非常专心,也读过不少兵书。
有人可能会说,韩信应该没读过书,他打仗属于“无师自通”。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当后来刘邦把韩信抓到京城软禁起来的时候,韩信曾和张良一起,整理过兵书。而且自己还亲自写了“韩信三篇”。这件事记载在《咸丰·清河县志》里。由此可见,韩信确实是读过不少书的。
读书是非常重要的,那是一个人生活工作的重要准备。韩信要是没有这样的准备,他将来也不会干大事。这一点,是完全可以给我们孩子讲的。
(胯下之辱)
韩信当时不去搞农业生产,也不去县衙当差打工,并不是韩信不去找工作,而是他暂时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工作。这说明,韩信择业是很谨慎的。
我们都知道,平台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你就业的平台,决定了你人生的起点。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山区,生活条件艰苦,又没有什么人脉,你也许可以奋斗出来,但是,这样的奋斗会非常艰苦。如果你一开始就在一个大城市,在一个大公司里,你的平台高,那样的话,你的机会要大得多。
韩信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他并不轻易就业。实际上,当后来天下大乱的时候,韩信去投奔项羽。当时项羽让他当郎中。郎中实际上就是主帅的参谋,或者说秘书。这算是一个不错的官了,只要把主帅伺候好,将来当个大官也是有可能的。可是,因为项羽不听韩信的建议,因此韩信断然离开了他。
再后来,韩信去投奔刘邦,因为刘邦车夫夏侯婴的推荐,刘邦让他当了个管粮食的官。照一般的理解,管粮草的官,自然是肥缺。要想发财,是很容易的。但是韩信依然要逃跑。
从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韩信择业是非常谨慎的,他要选择人生最好的起点。
性格就是命运。你有什么样的性格,便决定着你有什么样的命运。所以说,一个人的性格,对他是非常重要的。
按照心理学上的解释,人的“气质”是与生俱来,不能改变的。但是“性格”是可以历练的。如果一个人在小的时候,历练出一个好的性格,对他将来的人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韩信在遇到“淮阴屠夫”挑衅他的时候,他并没有和那个屠夫争长较短,而是努力做到“忍”,从那“淮阴屠夫”的胯下钻了过去。虽然说,我们不该教我们的孩子做这种事情,但是,这样做,对一个人性格的历练,却是非常重要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韩信作为一个榜样,值得我们孩子学习的东西,实在是非常多的。
(参考资料:《史记》)
主要看他遇见什么人及什么人会相信他。
韩信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韩国的一个没落贵族,贵族等级有天子,诸侯,大夫,士。应该受到了贵族式高等教育,他应该是一个士,但是他的阶层是没有封地的,只能帮诸侯,或者大夫干力所能及的事,当时贵族他这个阶层也享有佩剑,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在民间他应该不会劳作,等待机会,找到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成就一番事业。古人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我觉得有首歌唱出了韩信早年的心声:“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 ……”同时也道出了他吃不上饭的原因:骨感的现实撑不起丰满的理想,干等不干活自然没饭吃。
韩信出身普通家底儿也不灿烂,没什么余财继承,想吃饭途径无非四条:一、靠勤奋,种地或经商。可他瞧不上也懒得干;二、入公职,效仿刘邦吃皇粮。可他品行不好没人推荐也没人要;三、当强盗,走彭越、黥布的路子。可他宁可钻裤裆也不想把脑袋别裤腰;四、当门客,发挥特长。可他学的是兵法——《汉书》中说他有《韩三篇》传世,专业冷门,和平期不好就业。
没工作就没收入,没收入就没饭吃,韩信穷困也是必然。其实吃饭这种俗事很长时间都没纳入他的考虑范围,因为有南昌亭长这个冤大头可以蹭,跟上班打卡似的,硬是把亭长老婆吃急了。肚子饿扁时韩信也想过自力更生,比如去河边钓鱼。可这哥们技术不行鱼也没得吃,还是边上的洗衣大娘可怜他给他带了几十天盒饭。
所幸韩信赶上了秦末大乱的风口,提着宝剑从了军,先跟项梁后跟项羽再跟刘邦,算是有了铁饭碗。但他仍不拿吃饭当回事,跳过槽,犯过错,最后不辞而别,要不是萧何连夜追回还不知去哪喝西北风呢。韩信最后成功了你当然可以总结一大堆诸如人才不会埋没、金子总会发光之类的鸡汤,但我认为这事太偶然,没什么参考性。
早年潦倒的韩信后来的强势崛起为史诗级名将。后人惊叹这段神奇经历时,似乎遗漏了几个关键点。
看过这几个关键点,我们或许就能了解到:韩信的经历没有那么神奇,很多人都可能面临过类似当年韩信的情况。
韩信早年的经历小编就不再赘述了。无非就是韩信早年不参加工作,混吃混喝,不务正业,被各种鄙视、羞辱,或者被人可怜。
韩信早年的生活充满了屈辱。
可是,韩信果真是“眼高手低”,不愿劳动吗?
来看看这几点:
韩信大约公元前231年生人,前209年,22岁韩信就去投军,参加工作了。
换句话说,在今天大学生毕业的年纪,韩信就参加工作了。
当然,放在秦汉时期,22岁出去上班,确实有点晚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你22岁才出去工作,不能自食其力,所以很多人说道。
那么,韩信这段晃荡时期在干什么呢?
司马迁没说,我也不知道!
但是,从韩信后来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端倪。
韩信到刘邦手下后,就“推陈出新”,推动仓库管理革命;
韩信出手,招招神奇,无不透露着他丰富的兵学、地理、心理学方面的沉淀和积累。
韩信用兵时,暗度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罌渡军、背水列阵、半渡而击、传檄而定(沉沙决水、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目前都有一些争议,暂不放入),哪一个不是需要对人性的深度洞察和自然科学的精准把握呢?
在韩信被软禁时期,韩信还和张良一起整理了古代兵学。能与韩国贵族的张良一起整理经典,仅仅靠丰富的战争经验是不够的,毫无疑问,韩信的兵学理论基础非常扎实!
所以,韩信晃荡时期,一定对兵学、天文、水利、人心等都做了深刻的学习,才能在后面一飞冲天!
如果没有天下大乱,韩信会如何?
没有天下大乱,韩信或许不会有历史上那么大的作为,但也不必让人操心。
韩信在项羽手下没得到重用,但不也做了个执戟郎吗?这是个什么干部?比不上大将军,但大领导身边的带刀侍卫,可不可小视!加以时日,得到发展机会概率可不小。
当时秦依然在用兵各处,韩信有了真本事,在军中混个人模人样,还是不必操心的,至少欠朋友、漂母的那些饭钱是还得起的。
韩信那样的困局,在今天很多朋友都会遇到。
小编有一个朋友,当年在一个很普通(垃圾)的学校毕业,毕业后在家待着。小编关切地说了句:“你这样不行呀”!朋友怼曰:“滚”!
韩信靠人接济解决温饱,并非自身无力解决,只是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在学习而已。
他下决心进华为(当时华为已小有名气,但还远不如今天),但知道自己水平还不够,于是,认真准备、补充。后来,终于得偿所愿,经过努力发展,好几年前(暴露年龄了)年薪就过百万了。
韩信若早早像身边人一样“懂事”,致力于“解决温饱”,后来能识文断字就不错了。
年轻人迷茫是难免的,年轻人有志向是好事。
你可以选择放下心中的“执念”,接受平凡的生活,幸福安稳,也很好。
你也可以选择对着自己的志向去努力。
眼高不是问题,手低才是。手艺精了,就什么也不怕了。
但是,手艺精之前,总是要有一些被人嘲讽的。也许你不必像韩信一样被人嘲笑“温饱都解决不了”,但“不合群,一起打机”,或者“干这个有什么用”之类的质疑是一定要忍受的。
眼高手低不怕,知道不足去提高就是了。
最怕的是逃避现实,陷入空想,甚至用“韩信也曾经如何如何”来为自己辩解。
如此读史,就有害无益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韩信缺乏生存的手艺。
这也不奇怪。
大家知道杨虎城吧,后来赫赫有名的陕西王。
然而,杨虎城曾经有一段时间复员回家为名,结果却活不下去。他曾开了一个小旅店,很快倒闭。无奈之下,他只能去一个军队做伙夫,也就是烧烧饭,以此为生。
一个后来的陕西王只能做伙夫?
再说直系军阀头子吴佩孚,后来指挥千军万马,威风八面。然而,吴佩孚之前很潦倒,被迫在街头给人写字写信为生。
做小巡警的时候,他因为不懂得受贿,得罪了同事,被人百般排挤,只能辞职。
最后从军被人重用后,吴佩孚才开始大红大紫。
再说,吴佩孚同时代的张作霖,虽然还算有门兽医的手艺,但也混不下去,连最基本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张作霖最初是在一家旅店当伙计,同时给客人的牲口看病。即便身兼两个工作,仍然没钱养家糊口,最终只得去做了土匪。
道理也就是这样。
这些伟大人物,往往缺乏一项生存的手艺。而且他们生存的本来就是乱世,就算有独门手艺也未必能够活下来,何谈没有手艺。
他们往往自视甚高,让他们单纯出苦力赚饭钱,这些人当然是不愿意的。
其实,乱世大部分职业都很难混,只有三个职业吃香:
第一医生
乱世死伤的人多,打仗多,就是医生的黄金时期。
无论敌我双方,都不会杀医生,大家都需要这个职业。
第二装神弄鬼的
乱世谁死谁活都碰运气,装神弄鬼、算命占卜的黄金时期就来了。
为什么乱世的邪教特别多?就是大家都将活命的希望寄托到这里了。
第三造武器的
也许大家不知道,民国有一种职业叫做造枪贩子。
这种贩子就像农村的铁匠一样,通常在象征走街串巷,卖东西。
他们卖什么?
就是自造的土枪。
这种土枪制作粗糙,性能低劣,但价格低廉,最程度可以在近距离打死人。
而乱世大家想活命,就要武器自卫,所以这种造枪贩子的生意特别好。
古代也是一样,会制造武器、铠甲的都会被保护起来。
然而,韩信不属于这3种职业,其实他除了做高级军官以外没什么其他技能。
没有谁是天生的拥有经天纬地的才干,都是经过长时间学习训练实践才逐渐拥有的。一个新兵都需要经过二三年学习训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兵,最终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其士兵的作用,这就是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的意思。而一个元帥的养成,需要的是更专业更长期的专心学习训练实践。如果韩信长时间为自己的温饱而努力工作,那培养出来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而不会是百战百胜的元帥。所以,信心、专心、恒心是做好一件事的基础。中国古代许多著明将领的故事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如姜子牙、薛仁贵、岳飞、赵匡胤、王阳明等人。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
世界上的人才,其实是各有不同的。怎么划分人才的种类呢?有一个最简单的,那就是全才和专才。
全才就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都能拿起来,乍一看像模像样,但在行家面前就会露馅儿;专才就是在某个领域特别专深、精通,可以和行家一试高低,在其他领域则不太灵光。
全才的好处是到哪儿都能吃得开,适应能力很强,但人生的天花板很低,很难达到很高的高度。也就是说,可以做底层的人上人,却很难成为人中龙凤。
专才呢,对机遇的要求特别高。如果没有恰当的机遇,没有机会发挥自己擅长的东西,那么可能一生潦倒,连普通人都比不上。可是,一旦让这些人碰到机遇,就可能一飞冲天,成为人中龙凤。
韩信,正是属于这种专才。他擅长的是打仗,平日里哪有机会施展啊,所以只能穷困潦倒,连饭都吃不上。后来又了机会施展,于是就成了战神。
类似的,还有姜子牙。姜子牙擅长做宰相,可是平日里没人让他做宰相,于是,他就一直穷困,直到70多岁遇到了周文王,才得以施展抱负。
有人可能要说了,一个胸怀百万雄兵的人,一个拥有宰相之才的人,怎么可能在发迹前混得落魄呢?
这个说法实在是大错特错。
你要知道,能将兵的人,未必能将将;能将将的人,也未必能将兵。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
一个世界辩论大赛的冠军,吵架不一定能吵得过胡同里的老太太。
另外,人才还有一种划分方法:一种反应能力特别快;另外一种思考能力特别深。
反应能力快的人,给人的感觉特别灵活特别聪明,但这种人通常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也就是缺乏战略能力。
思考能力特别深的人呢,通常洞察力很强,拥有战略眼光。但这种人通常反应迟缓,看起来很笨拙。比如晚清名臣曾国藩,就以“儒缓”著称。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智若愚”吧。
唐太宗帐下的两大名臣房玄龄和杜如晦,一个善谋,一个善断,号称“房谋杜断”。房玄龄就属于反应能力特别快的人,而杜如晦则属于思考能力特别深的人。
两者结合,就能纵横天下。
韩信,有经天纬地之才,解决不了温饱。刘邦呢?有雄略天下之才,不是一样不事生产,勉强当个亭长。
如果说这俩人徒有大才而玩不了小生计,那么以奇谋诡诈著称的陈平呢?不也是倒插门插到了富豪张负家,娶了张负克死五任老公的孙女。
大英雄,被一文钱难倒的,比比皆是。韩信,一点儿也不孤单。个中原因很多,但无外乎这样几个原因:
始皇帝统一天下之后,大秦虽然一直在搞工程,但很关键的一点是不再列国征伐了。因此,这是一个均衡态。
在法家还是非法家的问题上,折腾了一段时间。但之后,大秦就是要以法治国、以吏为师,甚至不再局限于关中,而是整个天下。所以,耕战立国就是以耕为主了。老百姓要解决温饱问题,就得拼命种粮食。
当然,经商也是一条路。韩信所在淮阴,应该没啥种地的传统,所以要高人一等,就两条路,一个是当官、一个是经商。这两方面,韩信都不擅长。要当官,名望不够;要经商,玩不了商贾。所以,韩信就跟在南昌亭长后面混吃混喝。看来,秦朝的基层小吏还是极不错的。自己吃饱饭没问题,还能顺带帮衬下朋友。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经商)。
当然,大家都想改变命运,不只要解决温饱问题,还要出人头地。
刘邦想过,所以从江苏跑到河南要去做信陵君的门客,但是信陵君死了,只能跟着信陵君的门客张耳混。然后,魏国又没了,张耳成了通缉犯,也就只能不了了之。
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
陈平也想过,所以做乡中里宰时慨叹: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为了出人头地,陈平四处结交豪绅名流,也就是所谓的大人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拜大哥。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蹭流量、赚名声;另一个是盼着大哥提携一下。
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有长者车辙。
但是,这些统统没用。大秦治下的均衡态,不单是生计均衡,老百姓种地就好;还是出路均衡,再有才也没人用。
所以,刘邦要做信陵君的门客,不可能;陈平拜再多的大人物,也没戏。韩信,也是如此,只能老老实实地在淮阴呆着。
均衡态下,怎么办?大英雄,就只能被熬死吗?
最好的时代就是把大英雄熬死的时代。因为在这种时代中,一般的草民才能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刘邦的二哥刘喜,就没啥本事,是个一般人。但就是在均衡态下,这种人不仅能过稳日子,而且还能比刘邦过得好。而绝大多数人,都是刘喜这样的,他们过得还算幸福。
但是,韩信、刘邦以及陈平,这号人物,绝不是踏实过日子的人。
他们就像被按在水里一样透不过气来,非要找个出路施展一下自己的才华、获得某种成功。而且,他们要的成功,绝不是温饱小康,而是出人头地。
大秦治下的均衡态:生计是一种均衡,踏实种地、交粮食,不会让你饿死;出路是一种均衡,在本地混个亭长小吏,吃饱饭还有地位。刘邦的二哥刘喜就是如此,勤俭持家也不错。夏侯婴也是如此,在郡府马房当个司机,也算吃了公家饭。
天下没有低垂的果实,韩信这伙人要获取那种极大的成功。时代不会给他们机会。财富是固定的,就这么多;经济增长也不显见,就低水平积累。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大富大贵?
只有到了乱世,这伙人才会有可能。沛郡起义,刘邦随便一划拉,就是几千人的队伍。江东起义,项梁、项羽把剑一挥,就是八千子弟兵。队伍的背后,是养活队伍的粮食和财富。而这些粮食和财富是哪来的?肯定不是从天上落下来的,都是从一般小户刘喜、从富户张负这些人手中或抢或征、弄过来的。乱世,就是一个财富重新分配的过程。
所以,事势激荡就是一个财富重新分配的时势。这时候的天下,处处都是低垂的果实。像刘邦、项羽这样的人,才会有称雄的机会。诸侯割据、山头林立,陈平的奇谋诡诈、韩信的点兵多多,才会有施展的机会。
在乱世之前,看一看楚汉集团的英雄们都在干什么:
项梁和项羽,借着出身名望和为人狠辣,在江东当地头蛇。
刘邦做了亭长,但也不好好当,欺负小卖部、喝酒不给钱,还跟寡妇调情、整出了孩子。
陈平就是一直拜大哥,但大哥都不能出头,他也别想了,倒插门当了张家女婿。
张良是五世相韩的贵公子,干的最牛的事就是博浪沙刺杀始皇帝未遂,之后流落草莽,说好听的是游侠,说不好听的就是逃犯。
樊哙,跟张飞一个行当,就是屠夫,杀狗过生计,杀狗能吃上肉,所以日子过得还不错。
郦食其,少年读书、满腹韬略,但就是一个里监门吏、看门老头儿。
可以说,这些人混得都不怎么样。
韩信呢?
韩信比他们还惨,因为他真得没啥凭借。
刘邦还有个老爹、刘太公,虽然看不上这个二儿子,但不会让刘邦饿死。
陈平还有个大哥,供他读书、供他四处拜大哥,陈平嫂子不满意,陈平大哥就把媳妇赶跑了。
张良、项梁、项羽这伙人,还算有点儿家底儿,起码是贵族出身。
而韩信呢?查不到韩信的父亲,但知道的是母亲死了,韩信没钱办丧事儿。
也就是说,刘邦这伙人有志不得伸所以胡乱过日子,但这些人还不至于饿死,因为有人养。但韩信这种人有志不得伸所以拿着把破剑四处晃荡,就只能被人欺负、被人看不起,关键是没人养活。所以,韩信是真得可以把自己饿死的。
韩信真得就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吗?
如果连漂母,一个老太太,能解决温饱,还能养活韩信好几个月,那韩信也不至于这么惨。主要是这家伙的心思就不在生计上,他要的不是温饱的成功,而是出人头地的成功。这就很难了。在均衡态下,韩信这种人会很多,饿死也不奇怪。
不能这么说!一个经天纬地的人才,未必就是一个生活高手!想当年,数学奇才陈景润也是在生活方面几乎是个弱智。其次,有的人拥有极高的才能,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宁愿过苦日子。
我就认识一个具有深厚国学造诣、艺术天才(国画和书法造诣也很深)哲学天才的诗人朋友,他的很多思想对我影响很深,他几十年来没有工作,一直靠一些诗人朋友的救助,但看得出他的傲骨,对金钱的鄙视。只是他生活在现实中,这就是他们这一代思想家的矛盾。
其次术有专攻,有的人才华横溢但未必会找工作,有的人博学多才,但未必懂得赚钱,就像早几年中国的怪现象:研究导弹的教授,收入不如卖茶叶蛋的妇女,这就能够说,这个妇女的能力比科学家强大吗?这个世界很少有全才的人。
我是财经领域创作者沈坤,感谢大家喜欢我的作品,欢迎更多朋友关注我的头条号,我努力贡献更多佳作。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