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2020-09-24 08:33阅读(69)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上善若水。这既是老子对于人的评价,更是老子对于水的评价。这句话也可理解为:“上善之人,其性如水。”老子认为,上善之人的人:

1

上善若水。这既是老子对于人的评价,更是老子对于水的评价。

这句话也可理解为:“上善之人,其性如水。”

老子认为,上善之人的人格,如同水的性质。那么,水到底有哪些让人敬重的性质呢?

老子认为,水最大的优点就是:“善利万物而不争”,说水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水的这个无私奉献的精神,决定了水的性格的伟大,决定了水的品质的崇高。

水的这种崇高品质,有什么具体表现呢?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停留在别人厌恶的地方,而从不表现出报怨、烦恼、忧愁,反而竭尽所能,满足万物的需要,以自己微薄之力,奉献他人,满足社会,做一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只有付出,没有索取。

上善之人,如水之德。那么,上善之人,就是像水一样的,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他不为平凡而抱怨,不为低贱而伤感,非但不如此,在这种条件非常艰苦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平和,执著前行,用自己的奋斗和汗水,为其他人铺就平坦之路,为他人甘心作嫁衣。

所以,上善之人,“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上善之人,居于善于选择之地,内心保持平静,待人真诚而友爱,说话算数,信守承诺,为政则善于化繁为简,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而行动,则善于把握时机。

从来不与人相争,所以从不怨天尤人。在奋斗中快乐,在快乐中奋斗,简单而不复杂,简要而不罗嗦,勤奋而不表功,奉献却很快乐。

无私奉献,但很快乐,这是水的特性,上善之人,就符合这种特性,这种特性,最符合道,所以,老子说:“水最接近于道”。

2

水为何最接近于道呢?因水与天地无争,自然顺随,以其善柔,化干戈为玉帛;以其大德,滋润着大千世界之万物,无私无求。所以,水就最接近于道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是一种顺其自然,从容不迫的“大道”。水,给人们一个启示:做人就要像水一样,从容不迫,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大公无私地付出之后,人便会自然而然地得到他所想,自然而然地获取他所得了。万事不刻意谋划,埋头做事,不问功利。得与失是自然之得失,莫计较于心,一切顺然为之。

至善之美德

最高的境界就犹如水一样,普洒甘雨,滋润万物,而对万物无所求,只想万物之茁壮成长,而对自己的付出与得失不闻不问,甘愿默默付出。同时,对于他人厌恶的地方,污垢之所也不会拒绝,不仅不拒绝,反而用其浩荡的气势,冲刷、清洁了污浊之源,使其变得清澈而美好。

居善之宝地

水警示着人们居善之所。居住的地方选择自然祥和之所,不与乌合之众为伍,需择良友而交之,犹如“良禽择木而栖”。即使是遇到不良之众,也会以一种正义之气化其污浊,净其心灵,使其对正气之师仰而视之,改邪归正,尊大义而抛弃邪恶之为。

心善之如渊

人的心理状态要调整的像大自然一样顺随而祥和,心胸宽广、自然的像深深的渊流,广袤的湖泊一样,一望无垠,无波不惊。与人相处要有祥和之气,平易近人,既不鄙视他人,也无下作自卑。对人讲话的语气谦卑和诚信,既不强词夺理,也无低三下四,以诚信与人相处、相交。

以善之治事

如若为国、为民做事,治国理民。就要两袖清风、正大光明,居高位而不自傲,礼贤下士,爱护百姓黎民,因地制宜地治国,亲和祥瑞地对民,以自然祥和的态度和原则,全力以赴、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事业,为国分忧、为民解难。

做事之顺随

顺随地为人处事,不急不燥地把握天时、地利、人和,选择最好的良机,顺其自然而为之,自然祥和而不强求,不为自身谋求私利,贪图富贵而钻营。这样才能不忘初衷,才能不改变真正的、纯净的自我,才不会为了富贵与钱财而处心积虑、劳心伤神,才不会引火烧身,才不会有灾祸从天而降,降临到自己头上。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正因为水具有“与人为善,顺随不争;默默耕耘,不问收获”的品质,具有以上诸多的高尚之品行,所以,水是最接近于道的。

3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道”,知道“道”的内涵,回答这个问题就容易了。

我们所说的“道”,就是指自然规律。道可以说在时间上、空间上无所不在,无所不包。道的存在是客观的,物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知道了“道”的含义,再来看水,水是地球占全球面积最大的,可以说水在地球上是无处不在的。陆地的水通过江河湖海,汇入到大海。

水的形态也是变化的,水能变汽,汽能变云,云变雨、雪、冰雹,再变成水,水可由液态变成气态再变成液态,最后还能变成固态冰。水依地势而淌,随形体而固,日夜不息,变化无穷。

水和道的特点有很大相似度,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它们又是变化的,它们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而变化,也是第一性的。最后,它们都是人们最需要的,离不开的。

水是世界上万物生存的根本,离开水,地球就没有生命。道是自然界内在的规律,世上万物也都要遵循自然规律而运动,离开道这个自然规律,万物也将无法运动和存在。

因此,老子讲水是道,道也是水。道中有自然对立统一规律,水也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形式。道有巨大作用,是可以用来改变世界的;而水也能发挥巨大作用,二者都用来作为改变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动力和能量。

注:图片来自网络

4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道\"?水,抽刀断水,水不断,天下至柔,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这是《老子》第七十八章说的。

以柔弱胜刚强,是老子所持的思想观念,而水刚好能全释了老子的思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

5

因为水是以最弱、最柔、最低的方式存在并无所不在而获得无可缺少致尊的。

6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开山之作,作者为老子,这一部经典流传几千年,深受海内外学者的喜爱。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为道经和德经,《道德经》的思想以道为核心,阐述的是修身治世的智慧。

为何老子说水最接近于道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道”是什么?

《道德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能用言语文字表述的道,都不算是真正的道。

那么道是什么呢?道是天地之始,是万物之母,天地万物未形成之前道就已经存在了,而且道也是天地万物延伸出的万物。

道延伸出万物之后,却没有以自以为傲,而是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

正所谓《道德经》中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就是说圣人以无为的态度来处理世事,实行不发号施令的德政教化,让万物自然的产生,而不是人为创造,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强加自己意志,功业成就但是没有据为己有,所以也不会失去,这是道的特性。

即便道衍生出万物,但是也没有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妄想主导万物,没有自以为傲,而是任由万物去生长,所以叫做无为,这就是道的核心状态。

但是我们反观世间一切事物就会明白,所有的事物都处在争相斗艳的状态中,你争我夺,并且居功自傲,但是只要有争夺,必然会有失败,有伤亡,更有痛苦。

而在万千事物之间,唯独一种东西与其他事物不同,那就是水,水从来没有争夺,而是处于万物之下最卑下的地方。

所以在《道德经》之中,老子就说:上善若水,最好的状态是如水一样的品德。

除了水之外,也没有任何事物能符合道的特性,水养育万物,没有与万物争名夺利,居于万物所厌恶的卑下污垢的位置,所以最接近于道。

水孕育万物,滋润万物,是万物之源,人离开了水连生存都是问题,水无色无味无形,却是万物之源,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遇热融化成气,见冷凝结于冰。

水在任何状态下,遇到任何物体都能跟随物体的形状而变化,遇方则方,遇圆则圆,并且处万物之所厌恶的卑下之处,没有居功自傲,无论身处哪种位置,都会向下流淌,唯有水清静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水以柔弱低姿态的方式自居,但是水的威力却不低于任何事物,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旦水咆哮起来,形成洪流,也会瞬间吞并万物,又让人有所敬畏和敬仰。

水无形胜有形,好像道一般,也为玄妙之物,所以老子说故几于道。

7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这是由水的秉性所决定的。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它不仅是生命之源,而且具有刚、柔、坚、容、和、善、献的品格。水热则成汽,凝则成冰,蒸云化雨,滋养万物;水至柔至刚,至静至动,因势赋形;水小聚成细流,大聚成江海;水可上可下,可高可低,能屈能伸;水顺其自然,顺势而为,随遇而安,溶万物而不争。这与道法自然中的\"道“极为相似。所以,老子才说,上善若水,智者乐水,水近道也! 水与道都具有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道也一样,谁违背了道,也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这就是水和道给我们的启示!


8

浴火重生,坚持原创!

老子所讲的道是什么?

人生,人生的修为,人生的境界,人生的意义。

谈老子的道,我们就不能引经据典,他就是引领,我们只能以自身所学来体会。

老子所创《道德经》授意的是人生活中要遵循修造的行为准则。

大道无形,人世百态,形形色色无固定模式存在,小时候父母老师教育我们要这么这么做,又有谁遵照他们设定的在走。听他们的话清华暴满,马云成群,那可咋整!

人有性,水无形,这是老子的精华所在,所以水最接近于道。即便是双胞胎心中所想相近,但不相同。我们生活各不相同,这就是世事无常,世间百态。

老子又讲无形即有形。我们生活看似不同,但有一条准绳在牵制着我们,水乱流成灾。

东汉末年,华夏有了道教(道家,黄老,老氏,玄门,道门),中国本土教派。太上老君为精神领袖,《道德经》精神修造,《易经》为修行。教义:尊道贵德,天人合一,贵生济世。

道家讲究道法,以法兴教,崇尚天圆地方,道法源于自然,遵循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注重阴阳平衡。认为道法威力无边,道法无情,不论帝王将相,平常庶民,不守天道地规,必遭天谴,不留情面。太吓人啦嘛!

道法看似无形,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这就是无形即有形。

道教修今生,以生存为本,修身养气,平衡阴阳,益寿延年,也相信有来生,但来生就不是自己了,比如牛马羊,猪狗狼,拟或是人。

最高境界是长生不老,位列仙班。如三清,六御,财神,八仙,妈祖。下一个是我——修的好的话![祈祷]无量天尊![祈祷]

胸中无墨,个人观点,不入主流,见笑!

《老子圣母碑》中曰: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判,窥清浊之未分。


9

老子为何说“水最接近于道”?

水在老子笔下成为“道”的代言者。之所以老子会说水最接近于道,是因为水吻合了道的三个特性:第一,道中蕴含了对立统一规律,水也蕴含了对立统一规律;第二,道无处不在,且没有任何固定的形式;水也无处不在,且没有任何固定的形式;第三,道蕴含着巨大能量,能改变世界;而水也蕴含着巨大能量,能改变许多事物。

第一,道中蕴含了对立统一规律,水也蕴含了对立统一规律。

老子的“道”中蕴含了对立统一规律,体现在一系列的对立之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比如善恶、美丑、是非、对错、强弱、成败、祸福、动静,等等,都体现着辩证法原理:人们没有对善的肯定和追求,也就不会产生对恶的厌恶和唾弃;当我们沉浸在成功或幸福的喜悦中时,就要防范有可能袭来的失败或者不幸。

水也蕴含了对立统一规律,它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东西,却又是生命存活必不可少的东西,也是最宝贵的东西;它是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一滴水轻柔无比,润物细无声;却又是蕴含着巨大能量的东西;它是最柔软的东西,却又能打败最坚硬的石头,水滴石穿;它能被熊熊烈火烧干了,却又能用来灭火,凡此种种。

第二,道无处不在,且没有任何固定的形式;水也无处不在,且没有任何固定的形式。

道被老子看作是无处不在,却又不能简单描述出来的东西。经常被老子拿来形容各种自然界存在的现象:有时被用来形容宇宙天地间一种无比巨大的原动力,有时被拿来描绘天地混沌一片时亘古蛮荒的那种状态,有时又被用作描摹天地初分、万物初生时的一派勃勃生机。道,无处不在,却又不是以一种固定的形式而存在。

水在世界上也是无处不在的,在自然界,天底下所有的江河湖海,里面全都是水;在人类世界里,人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水的特性也和道一般,没有以任何固定形式存在着,当它流进了杯子就以杯子的形态存在着,当它流进了碗里,就以碗的形态存在着。什么容器装着它,它就表现出容器的形态。

第三,道蕴含着巨大能量,能改变世界;而水也蕴含着巨大能量,能改变许多事物。

道无处不在,世界上有万事万物,这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道,这些道蕴含着巨大能量,能改变整个世界。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切生命都开始苏醒,焕发新的光彩,世界变得春意盎然;到了秋冬之际,万木萧条,整个世界都变得萧索、荒凉,花儿谢了,草木凋零。就如同人一样,青春年少则活力四射,垂老年迈则萎缩凋零。

而水也和道一样,蕴含着巨大能量,能改变世界上许多事物。水有一个特性就是往低处流,在老子那个时代,没人知道这是由于地球引力的原因,只觉得这是神秘的道。在老子眼里,水往低处流,就能聚集起无限多的水,汇聚成江河湖海,爆发出巨大能量。比如涨潮时,或者风暴时,水的能量足以掀翻任何船只或者建筑物。

10

利人不争!

随缘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