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黄绍竑离开桂系真的只是投蒋吗?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因黄的军事行动失误桂军大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互相埋怨,因新桂系反蒋屡败,损失惨重。黄觉得
黄绍竑算是一个有理想色彩和整体利益取向的地方军政要人。他在国民党各派斗争与平衡中,常常由于恪守自己的价值,反而成为都认可的一个人,离开桂系前往国民党中央,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抉择。
桂系分为老桂系和新桂系,黄绍竑、李宗仁与白崇禧三人白手创业,乱世起家,最终成为新桂系三巨头之一。中原大战桂系失败之后,黄绍竑离开广西,但与新桂系的关系一直藕断丝连,并非是彻底闹翻。黄绍竑后来回忆:
“我这次之所以离开广西团体,并不是因为我与团体的中坚分子感情破裂或利害冲突而失意出走的。说实话我仍爱我共同奋斗过的团体,毫不存在想破坏或利用团体之心理,去南京主要是想调和广西团体与中央的冲突,是想实现我的和平主张。”
1930年,黄绍竑离开桂系,前往国民党中央任职,之后担任内政部长,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想调和广西地方军阀与中央—蒋介石之间的矛盾。蒋介石下野,与桂系逼迫曾有关系。
黄绍竑在政治策略上很成功,通过和平手段使得桂系最终融入国民党,成为最强势的一个内部反对派。而他与李宗仁、白崇禧的诉求也一直是比较接近的。李宗仁也曾说:黄氏此去也并非与我李、白有何不洽。离开之际,黄绍竑认为:
“我们搞了几年,结果弄得这个样子,同蒋介石争天下,肯定是争不过的了。我不如趁此借着桂系的影响,凭着自己的手段,到外头去混,一定可以混出一个名堂来,或者对桂系间接有一些帮助。”
黄绍竑选择发展不能拘泥于广西一地,侧身庙堂之上,为新桂系的强盛开创了广阔的政治空间。1949年,李宗仁任职总统,是其战略的成功与巅峰,也是没落。
在很多人印象中,新桂系首领是李宗仁和白崇禧,而李、白二人的确知名度极高,在近代民国的历史上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实际上,在新桂系起家之时,桂系并非两巨头,而是三巨头,这其中,排名第二的是黄绍竑,大名鼎鼎的“小诸葛”白崇禧还要位居其后。
桂系三巨头不过在1930年中原大战失败后,排名第二的桂系巨头黄绍竑就离开了新桂系,并投入了常凯申国民政府的怀抱。黄绍宏为什么会离开新桂系,投靠常凯申呢?他脱离桂系的行为属于背叛吗?
第一,对于内战的不满和新桂系的失望。李宗仁、黄绍竑和白崇禧三人,从陆荣廷旧桂系的低级军官起家,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席卷整个广西,击败各路诸侯,成为广西的实际统治者,而此时,三个人才不过30出头,可以说,此时的三个人正是踌躇满志之时。
黄绍竑但当三个人野心勃勃的试图更进一步,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之时,却屡遭败绩。先是蒋桂战争,三人被迫通电下野,随后又在进攻广东和中原大战中接连惨败。可以说,从北伐战争胜利后,一直到中原大战的三年多的时间,新桂系一直处于战争之中,但却在常凯申高超的手腕之下接连失败。
桂军面对如此现状,黄绍竑认为,利用武力击败常凯申,成为中国统治者的可能已经不复存在,新桂系不具有武力统一全国的能力。而接连的战争使得黄绍竑开始疲惫,对于战争也十分反感,他希望采用和平的手段,去解决国内从未停止的军阀大混战。
黄绍竑在回忆录中曾说到:
我觉得这几年的内战是太无所谓了,与国家有什么益处?与人民有什么益处?与自己又有什么益处?于是我决心退出这个内战的漩涡。黄绍竑
第二,黄绍竑离开新桂系时,可以说是净身出户,已经将对新桂系的影响降低到最低,所以谈不上背叛。黄绍竑作为新桂系排名第二的巨头,在新桂系的军队中,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力,如果真心决定背叛新桂系,那么他完全有能力和实力将新桂系的一部分军队拉出来单干,这将对新败的新桂系造成根本上的影响,甚至新桂系就此分崩离析,也并非没有可能。
李宗仁和白崇禧但黄绍竑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经过了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同意。因此黄绍竑离开新桂系,前往国民政府,可以将其看作三人政治理念的不合,与背叛没什么关系。而且到达国民政府之后,黄绍竑虽然曾被常凯申利用,试图取代新桂系,但黄绍竑并没有配合,而在黄绍竑担任各个职务之后,也从未对新桂系采取敌对行为。
第三,则要说到黄绍竑和白崇禧的矛盾。俗话说得好,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人合作,本身就容易产生矛盾,而“小诸葛”白崇禧虽然军事才华横溢,但也存在心胸狭隘,自视过高,甚至不自量力等缺点。
他先是低估了粤军的战斗力,莽撞进攻广东,不但被粤军击败,反被粤军占据了梧州,而后再进攻湖南的战斗中,白崇禧又将战斗的失败归咎于黄绍竑救援不力,并对黄绍竑大加指责,黄绍竑与白崇禧的矛盾几乎已经公开。因此,这进一步坚定了黄绍竑离开新桂系的决心。
1930年12月1日是黄绍竑37岁的生日,桂系三巨头在一起庆祝完生日之后,黄绍竑就离开南宁,并从龙州出发,取道越南到了香港,在广州短暂逗留之后,随即前往南京,正式脱离了新桂系。
李宗仁在国民政府之内,黄绍竑历任内政部部长、浙江省主席、湖北省主席等职,从未对新桂系采取任何敌对言行。而且在1948年常凯申第三次下野之后,李宗仁能够上台成为代总统,黄绍竑出力很大,这也是自黄绍竑离开新桂系后,桂系三巨头的第二次合作。
1930年桂系反蒋失败,桂系二号人物黄绍竑军事上出现重大失误,整个桂系团体内部爆发严惩黄绍竑的呼声,特别是本次反蒋除了桂系,还有张发奎的部队,也称桂张联军,张发奎受损严重,惩办黄绍竑的呼声也最大,同时还有当时的桂系三号人物白崇禧暗流涌动。
李宗仁并未说明要处罚黄绍竑,黄绍竑迫于当时的压力,决定离桂投蒋。李宗仁再三挽留,李黄白三人 针对广西的未来,在与蒋是战是和,做出了选择,李白二人选战,黄绍竑选择和,就这样黄绍竑 在向李宗仁保证绝不祸害广西的前提下,李宗仁礼送黄绍竑离开广西。至此 桂系李黄白系统结束,李宗仁随即认命黄旭初为广西省主席,桂系李白黄系统开始运作。
本次中原大战 黄绍竑一开始就不情愿,他提出的口号是,不和老蒋对着来,主要经营好广西就行了。当然这个口号,比起李白的逐鹿中原确实差了很多,但是我觉着黄绍竑是现实的,凭广西一域对抗老蒋不现实。战争失败后追责,这是对黄绍竑最大的不公平,桂系最大的败仗,两湖事变,湖北 平津部队全部丧失,连累广西丢失,谁的责任?此后黄绍竑只身潜回广西,从俞作柏 李明瑞手中夺回广西,功劳最大。李宗仁在追责声中,也没有很好的保护黄绍竑,白崇禧的暗流涌动,让桂系三巨头,出现巨大的裂痕,于是黄绍竑 决定离桂投蒋。
这件事 我认为李宗仁没能及时处理好是一个方面,最为主要的白崇禧暗流涌动让黄绍竑心灰意冷了,加上黄绍竑常年在家,自己的老部队被李白带出去,白崇禧任人唯亲,黄绍竑的人,基本没落了。黄的出走是负气的,桂系李黄二人的本钱,张发奎不过是外人,白崇禧不过是黄绍竑的马仔,追责根本就不成立的……这才是黄绍竑出走的根本原因。李宗仁太纵容白崇禧,这也是桂系以后吃亏的根本。
在中原大战后,蒋介石在最高地位在事实上已经确定,各地诸侯中的部分人纷纷进入中央任职或者纳入蒋介石旗下,比如晋绥军的商震、西北军的孙连仲、桂系的黄绍竑都是如此。在这里,我们仔细分析下黄绍竑与李宗仁、白崇禧和平分手,赞枢中央的原因。
北伐成功后,蒋介石坐拥东南,有精锐的第一集团军,且政治上有胡汉民的支持。从1929年开始,蒋介石陆续击败李宗仁的第四集团军,两次瓦解西北军的反蒋活动,唐生智、石友三的反蒋活动,在1930年更是通过中原大战击败各路诸侯,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中原大战)
而桂系在1929年从华北到两湖全线失败,李、白、黄勉力支撑广西局面,应付着中央军朱绍良、广西陈济棠、湖南何健、云南龙云的围攻,内部还时有变动,形势非常不好。
在李、白退回广西后,桂系为打破湖南何健、广东陈济棠的围攻,决定先发制人,1929年5月份率兵东下,虽取得一些进展,但没获得根本突破,白泥会战更是失利告终,全军后撤回桂。
(巅峰时期的桂系地盘)
进入六月,桂军虽回师击败入境的湘军,但投蒋的李明瑞、杨腾辉两师在粤军配合下向广西攻击,在抵抗无望的情况下,宣布下野,流亡海外。
1929年9月,李明瑞反蒋,桂系三巨头借机回到广西,并获得汪精卫的支持,而支持汪精卫的张发奎也率军到了广西,两方结合四万多人向广东攻击,结果再次失败。
进入1930年,一二月份,桂系的形势非常恶劣,基本进入内线作战状态,在桂南、桂北、桂东南先后几次作战,勉强稳住了形势。但是2月13-16日,黄绍竑指挥所部在北流与粤军作战惨败,李宗仁铁杆程思远回忆该战役就说“北流之败是黄绍竑在半年后决定退出桂系的原因之一”。
(桂系三巨头)
五月份,中原大战爆发,李宗仁为了打破局面,决定全师北上攻击武汉。在湖南战场,李部先后破衡阳、长沙、岳阳,兵锋直指武汉。此时黄绍竑的后续部队到达衡阳附近,但衡阳城已经被粤军占领。为此,黄要求前方部队回师破敌,在之后的衡阳战役中,桂军惨败。
客观来说,衡阳作战黄绍竑确实需要承担责任,当时张发奎的第四军更是要声讨战败的负责人。此战也让黄绍竑彻底心灰意冷,在8月21日,宣布主和。与李、白和平分手,与蒋介石开始接触。12月1日,黄绍竑宣布今后行动原则:一不再破坏国家,二不再破坏广西。第二天离开广西。在1931年1月25日,得到蒋介石接见。
(黄绍竑,此时的黄绍竑才37岁)
在北伐开始后,黄绍竑和李济深一样,都是留守本地。相较于李、白,黄绍竑对乡土的热爱更多一点,争霸天下的想法少一点。从1929年蒋桂战争开始后,广西几次三番遭遇兵灾,黄绍竑自然是不愿见到的;再加上自己几次作战的惨败与蒋介石如日中天的威望,更是渐渐产生离开桂系之心,去做中央与地方的缓冲。
风月.黄绍竑自述往事[J].工会信息,2017(08):14-16.
付勇.黄绍竑弃新桂系投蒋始末[J].文史春秋,2014(09):55-58.
周明,曹蓉.黄绍竑“离桂投蒋”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3(19):72+74.
汤黎丽. 黄绍竑与浙江战时经济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
胡玮. 黄绍竑主浙时期抗日思想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广西军阀中的三巨头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他们从合作一开始就矛盾重重。只是因为三个人整体上还明事理,能够在大目标之下,放弃个人的门第之见,为统一广西而努力。1921年,白崇禧和黄绍竑都是马晓军部的两大统领。因为白崇禧受伤赴广东休养,黄绍竑带兵回老家容县休整。
这时驻扎在玉林的李宗仁邀请他共同合作干一番大事业,双方一拍即合。1923年,黄绍竑决定带兵向外发展,李宗仁只好同意,并答应他如果形势不好还可以回来。然而黄绍竑临走时却带走了李宗仁手下的两个营。
李宗仁的其他部下群情激昂,要求和黄绍竑决一死战。李宗仁却大度的说: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沈鸿英、陆荣廷,目前留一面,日后好相见。黄绍竑得到这个消息后便为李宗仁的大度所感动,逢人便将,李宗仁宽厚大度,有非人所能及者。1923年6月,白崇禧和黄绍竑正式联络李宗仁,三个人共同合作,共同图谋称霸广西。
在此期间,黄绍竑又嫌李宗仁宽厚无能,计划和白崇禧出来单干。白崇禧说道:当年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之所以最后失败,就在于我们广西人内部不团结。如果我们今天还不能团结一致,岂不让外人耻笑。这件事就最终只能作罢了。
随后三人共同联手,制定了先联合沈鸿英被陆荣廷,再对付沈鸿英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为他们三个人统一广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驱逐了滇系军阀和川系军阀在广西的势力。
在之后的北伐中,李宗仁和白崇禧率领第七军开赴湖南作战,黄绍竑坐镇广西,致力于广西的建设。黄绍竑创办学校,普及教育,广西大学就是在他的提议下创办起来的。他还完善了广西的行政架构,设置了很多县。并亲自组织了对县长的培训和考试,提高他们的执政能力。
黄绍竑一方面抓广西的经济建设,一方面大力发展交通事业。整顿财税体系,修建贯穿全省的公路系统。中原大战前,李宗仁就率先发难,和蒋介石的中央军打了起来。虽然蒋介石大胜,但他扶植的人根本就控制不了广西,最后广西还是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三人的天下。
在中原大战中,李宗仁和白崇禧主张出兵作战击溃蒋介石,黄绍竑认为不如认真治理广西,以图来日再战。双方的理念不一致,导致桂系大败。在李宗仁、白崇禧和黄绍竑三人之中,因为黄绍竑曾经在保定军校读过书,全国各地的同学朋友比较多,因此他的眼界比较开阔。
三个人内部发生了矛盾,黄绍竑就认为既然理念不同,大家就和平分手,但相互之间不能成为敌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为了广西。于是他们决定由李宗仁和白崇禧留守广西,黄绍竑到南京政府任职,为桂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白崇禧还专门召开大会强调:广西人是不会投降的,不但现在不投降,即使将来的环境比现在更困难,也不会投降。团队要共同努力,是让团队的力量更大,更强,更巩固。黄绍竑到南京政府后,就发挥自己以前在广西的特长,担任了政府的内政部部长。在全国各地设置了一些模范县,作为全国行政建设和发展的样板。
在淮海战役前,白崇禧不愿意担任华中剿总司令,还是在黄绍竑的劝说下才最终成行。在淮海战役中,白崇禧拒绝支援国民党中央军,导致大批中央军被歼灭。这时白崇禧和黄绍竑再次联合李宗仁逼迫蒋介石下野,黄绍竑作为国共两党的和谈代表,最后留在了北京,参加了开国大典。解放战争结束后,白崇禧去了台湾。李宗仁去了美国,后绕道回了大陆。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黄绍竑受到了严重批斗,他在去看望了李宗仁后,在自己的居所用刀片自杀。
2016年盛夏,我参加过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举办的“新桂系与广西建设”工作坊,对南京的炎热记忆犹新,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黄绍竑选择离开广西的主要原因是厌倦了内战。他对白崇禧说:“我觉得这几年的内战,是太无谓了!于国家有什么益处?于人民有什么益处?于自己又有什么益处?”在得到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谅解之后,黄绍竑通电辞职。
1932年春,国民政府改组,黄绍竑成为各方都能接受的人物,担任内政部长。内政部在行政院各部会排列的顺序上,居于首位,可是连年内战频繁,军政和财政变成强势部门,内政部无异清水衙门。按照黄绍竑的话来说,内政部长好似院内的备员而己,自1928年4月成立以来,四年又一个月的时间,已更迭了十个部长。
黄绍竑很认真,每日按时到公,按时下班,一扫过去部员闲散的风气。1932年11月,第二次全国内政会议成功召开,全国各省的民政厅长,省市警察局长,都来参加,甚至政治上尚在对峙中的广东、广西亦不缺席。这不得不说,黄绍竑在两广地方实力派中是具有相当号召力的。
鉴于孙中山《建国大纲》规定县为自治单位,黄绍竑在内政部长任内十分重视县政建设,先后设立河北定县、河南镇平、广西宾阳、山东荷泽、江苏江宁、浙江兰溪等为全国实验县,都是以乡村建设为基础。此外,黄绍竑也比较重视地方自治、自治与保甲、报刊杂志的审查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黄绍竑还曾规划过远征新疆,主张编组一支摩托化部队,加强新疆与中央政府的联系。
因此,我们不能把黄绍竑参加国民政府内政工作视为“投蒋”,他是真心想为民族、为国家做点实事的,比割据一方,无视中央政令、军令的军阀强多了。道理很简单,中国要强大,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黄绍竑曾于李宗仁、白崇禧并称“桂系三雄”,但是三个人最后却作出了截然不同的抉择,李宗仁去了美国,白崇禧去了台湾,黄绍竑则留了下来。
当然,黄、李、白三人也不是在1949年时才分家,实际上早在中原大战后黄绍竑便已经与“李白”分道扬镳了。
黄绍竑投靠蒋介石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黄绍竑生于1895年12月,字季宽,广西容县人,容县可谓是人杰地灵,桂系的不少将领也都是容县人。
李宗仁和黄绍竑、白崇禧联手后,横扫陆荣廷和沈鸿英,赶走了唐继尧,从此掌控了广西军政。这时候,这三个30出头的年轻人骤然成为一系军阀的头头,可谓是意气风发。
1929年蒋桂战争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黄绍竑尚没有离桂投蒋之心,不仅没有,他还使了一出“金蝉脱壳”,他对白崇禧说:“一走百事俱了,不走百事不了,何必多所留恋?”他们先去了越南,然后又去了香港,他们离开广西只是为了等待一个时机——俞作柏、李明瑞与蒋介石闹翻。
俞、李两人显然打不过蒋介石,俞作柏匆匆下野后去了香港,蒋介石趁机任命吕焕炎为广西省政府主席。
不过,吕焕炎在桂系中可没多少威望,又怎么可能控制得了局面?所以很快便认怂了,电请李、黄、白三人回桂主持局面。
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后,“李白”和张发奎在南宁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出兵湖南,所以让黄绍竑放弃右江,率军返回南京。但是,黄绍竑并不赞同这个策略,黄与“李白”之间的间隙也始于此时。
当然,黄虽不赞同,可还是率军回南宁,然后挥师入湘。
衡阳一役,桂军受挫不小,黄绍竑因此心生退意,他说:“我们搞了几年,结果弄得这个样子,同蒋介石争天下,肯定是争不过的了。我不如趁此借着桂系的影响,凭着自己的手段,到外头去混,一定可以混出一个名堂来,或者对桂系间接有一些帮助。”
但是,在桂军返回广西后,此时滇军已经兵围南宁,此时黄绍竑向白崇禧言明离桂之意,为了不动摇军心,白崇禧自然极力相劝,黄绍竑也勉强答应了下来。
南宁解围之后,黄绍竑又向李、白提出离桂的决定,这时候李、白没再劝阻,不过白崇禧说了一句:“广西人是不会投降的!不但现在不投降,即是将来的环境比现在更困难,也不会投降的!所谓为团体而努力的意思,就是在不投降的原则之下,使团体的力量,更大更强更坚固。”
从黄绍竑的话里,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黄认为已经没人能够争得过蒋介石,天下已经“非蒋不可”了,既然争不过,何必去做无谓的争斗?反倒不如趁着自己手里多少有点实力,趁着自己多少有点影响,投过去跟着蒋介石混,也好从蒋介石那里多捞点好处。
黄之投蒋,未必有多少真心实意,他或许更多是想通过投蒋,获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当然,黄绍竑也是一个光明磊落之人,所以能将话说得这么明白,没有绕弯子。他也敢说,自己去南京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蒋介石有没有游说,他都会去南京?
为什么?
“我之决意赴南京一行,是想实行我的和平统一的主张,并非受了一般说客的耸动。”
这也是黄绍竑投蒋的一个动机,也印证了他离桂时的想法,和蒋介石争天下,是争不过的,天下迟早是蒋的,所以不如尽早相投。
黄绍竑到南京后,想在南京待着,可是蒋介石可没打算浪费这么好的一枚棋,蒋任命黄为广西善后督办,让他回广西收拾局面,说白了便是让黄回广西用他在桂系中的影响力搅乱、分化桂系。十几年后,白崇禧跟着蒋介石跑到台湾后,蒋也是将白当成对付李宗仁的一把枪。
黄绍竑不肯答应,然后一夜之间,黄绍竑的住所外贴满了标语,说他是“破坏统一的祸首”,离桂投蒋也是“实行苦肉计”、“实行缓兵之计”。
在蒋介石的步步紧逼下,黄绍竑离开南京,去了香港。
蒋介石后来也没有放弃利用黄绍竑分化桂系的想法,1935年时又任命他为广西军务善后督办,黄绍竑不接受,后又任命他为讨伐“李白”的总司令,他仍然不接受。
黄绍竑原以为到了蒋介石这边会有更好的发展,可谁知道,蒋介石并没打算重用他,想想也是,黄绍竑虽然脱离了桂系,可是和“李白”他们仍然保持良好的关系,又不肯帮助蒋介石去分化、削弱桂系,蒋介石凭什么相信和重用他?
所以,黄绍竑投蒋后,便坐起了冷板凳,即便当了一个浙江省主席,也被蒋一顿臭骂。
后来,黄绍竑支持李宗仁竞选副总统,这可是摆明了在和蒋介石对着干了,因为蒋当时在扶持孙科竞选副总统。
1949年“李白”逼宫蒋介石时,黄绍竑又出了一份力。
这时候的黄绍竑估计也是豁出去了,你蒋介石不肯重用我,现在又陷入窘境,我总得找个退路。
1949年8月,黄绍竑在香港发表声明,脱离了国民政府。
李宗仁去了美国,白崇禧去了台湾,他却留了下来。
1966年8月31日,他在北京去世,却不是善终。
“三个和尚没水吃”,在新桂系的三巨头中,在共同统一广西逐鹿中原后,由于政见和军事战略的不同,二号人物黄绍竑与三号白崇禧的矛盾日渐加深,已经快影响到“桂系三杰”的团结,黄绍竑适时选择离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黄绍竑与白崇禧的根本分歧在于,通过三年多与蒋介石的政治军事博弈,黄认为桂系搞不过蒋介石,不如谋求精诚合作;而白崇禧认为蒋介石政治上太不可靠,凡有机会一定要取而代之 ,这个矛盾在中原大战期间终于积累到爆发,促使黄绍竑决绝离开。
1930年蒋、冯、阎在中原开打,李宗仁白崇禧决定趁蒋军两湖兵力空虚,出兵夺取长沙和武汉,鉴于桂系刚从蒋桂战争的失败中喘息不到一年,黄绍竑不支持再与蒋开战,争论的结果是二比一李白意见占上风,既然黄绍竑对出兵两湖本就不情愿,迟迟没有离开广西,麾下部队行动迟缓,导致桂军主力前后脱节。
就在白崇禧率军攻取长沙后,蒋系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抓住桂军空档,指挥湘军何键部和粤军袭占白崇禧后方重镇衡阳,桂军被拦腰切成两段终至惨败,黄绍竑遭到白崇禧和部分桂军将领的集体攻击,遂去意坚决。
黄绍竑并不是投蒋,而是希望自己成为蒋桂两派中间的缓冲剂,尽量化解两边的矛盾和冲突,实现自己的政治报负。蒋介石对于这位桂系二号人物愿往中央任职也表现出极大的欢迎,这总比“桂系三杰”抱起团来跟他斗法好的多,所以尽委要职,甚至派黄绍竑去自己的老家浙江做了八年的省主席,这是非常罕见的。
黄绍竑也没有背叛桂系,每当蒋介石派给他有损桂系利益的任务或职务时,黄绍竑一概不受。用他自己的话说:“。。。去南京主要是为调和广西团体与中央的冲突,是想实现我的和平主张”,桂系首领李宗仁对此也深表理解。
抗日战争爆发后,黄绍竑还被蒋介石任命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代表国府指导阎锡山抗战,期间与八路军颇多接触,影响较大。
1947年底国民政府准备“行宪”,蒋介石玩弄手段不想让李宗仁参选副总统,而属意庸碌无为的孙科。黄绍竑大怒,新桂系三杰再次联手,多方运作,终于成功扶植李宗仁上位,让蒋介石大为不满,黄绍竑的调和之路就此戛然而止,1948年元旦蒋介石下野,黄绍竑回归团体参与和平谈判。
(桂系三杰画像)
近代中国军阀割据,而除老蒋之外,新桂系无疑是最大的一股势力,从诞生到灭亡,统治了广西达二十多年之久,而新桂系的诞生也离不开这三位人物,他们被誉为“桂系三巨头”,他们是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
其中李宗仁扮演的是领袖的角色,而黄绍竑则是二号人物,以政治智谋见长,三号人物则是大名鼎鼎的“小诸葛”白崇禧,桂系的军事主脑。但是在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后,桂系三巨头却不复存在,黄绍竑离开了他的军事团体,而新桂系也迎来了“李白”时代,这三位昔日联手打败旧桂系军阀陆廷荣、滇系老大唐继尧的人物,为什么会分道扬镳呢?
其实在中原大战后,新桂系集团便产生了分化,黄绍竑这个人呢,其实无论从政治野心和权力欲望方面来说并不强烈,但白崇禧和李宗仁不同,从数次蒋桂、滇桂战争来说,这二人绝对有着统一南方,北克中原,开疆立国的野心。但是战争消耗的却是财力、物力、以及庞大的军民伤亡,而黄绍竑却是一个主和派,他厌倦了“李白”二人的战争,也反对老蒋的“内战”,随即产生了罢战言和的念头,但这一想法却没有得到“李白”的认可,这也是黄绍竑出走的一大原因。当然了,黄绍竑离开桂系而到蒋身边肯定不是投蒋,相反,他是为了缓和蒋桂矛盾而做的一次尝试罢了,正如他言:“去南京主要是调和广西团体与中央的冲突,是想实现我的和平主张”,而他的这一主张也得到了“李白”二人的谅解。
至此,黄绍竑离开了他的桂系团体,来到了老蒋的身边,从主浙到抗战,黄绍竑开始身体力行的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而这三巨头再次相聚,已经是1948年了。在1948年的国民党大选中,李黄白再次相聚,而李能如愿的出任副总统,其实有着黄绍竑莫大的功劳。而淮海战役之后老蒋被桂系逼迫下野,此时的黄绍竑依然主张的是和平的方针,但他又和“李白”的政治立场产生了矛盾,导致和谈破裂,“李白”妄想依靠桂系精锐苟延残喘,划江而治,但却被解放军消灭于大西南。
至此,新桂系瓦解,中国最后一个军阀势力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究其黄绍竑的一生,他似乎都在为和平而奔走,其后于1966年去世,终年71岁,这位没有军阀主张的军阀,结束了他大起大落的一生。您的点赞,我的动力,您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您好,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
关于黄绍竑在1930年投蒋在当年是一件特别轰动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说新桂系的时候,重点都放在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个人身上,简称李白,实际上黄绍竑在新桂系成立到发展的过程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三个人都是桂林陆军小学堂同学,后来一块组成军事联盟推翻了广西的旧桂系,成为新桂系。黄绍竑的弃桂投蒋,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今天,纵横就来讲讲黄绍竑离开桂系投蒋的这段历史往事。
新桂系当时在国民党内部可以说是横空出世,在北伐取得初期胜利之后,大家都开始野心勃勃,包括李宗仁、唐生智、冯玉祥、蒋介石乃至政治上的汪精卫、胡汉民、孙科都认为自己能够最后取得国民政府的最后领导权,先后爆发了蒋桂大战和中原大战。
新桂系一败再败,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尤其在民国军阀混战时期,然而黄绍竑的表现的确有点差,在北流战役中,黄绍竑孤军深入导致战败,致使白崇禧和张发奎对其有怨言。
随后,新桂系为了响应中原大战,李宗仁、白崇禧决定放弃广西,全军出动对老蒋做奋力一击,结果黄绍竑认为广西是新桂系的老巢,不能丢,因此在北上过程中,极为消极,导致贻误战机,在衡阳被打败后,只能又退回广西,这个时候第四军和第七军的很多将领对黄绍竑就有点抱怨了。(因为黄绍竑没有参加北伐而是留守广西,所以和北伐的这两个军关系一般)。
这两次的失败,尽管李宗仁作为新桂系老大没有说什么,但是白崇禧始终是揪着不放,白崇禧这个人仗着自己打了一些胜仗,早就不把黄绍竑放在眼里,两个人经常因为意见不同而争吵。
失败加上遭受排挤,是黄绍竑离开新桂系的重要原因。
在遭受多重打击之后,新桂系差点一蹶不振,中原大战后老蒋获得空前的胜利,新桂系也面对来自滇军、黔军、粤军的多重夹击,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黄绍竑对新桂系的前途感到堪忧,认为新桂系再也无法翻身与老蒋斗争。
李宗仁针对黄绍竑投蒋的原因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军自湘败退后,绍竑便认为局面极端严重,无法应付而时有去志,经我和白崇禧苦劝无效, 终于八月通电息兵下野”。
实际上黄绍竑自己更是认为“搞了十几年, 结果弄得这个样子, 同蒋介石争天下肯定是争不过了,不如趁此机会,以桂系尚存的影响,到外头去混混,或许还能混出个名堂来。“
因此在1930年8月在桂林宣布下野,离开新桂系,先去香港,于1931年到南京投靠蒋介石。
蒋介石对于始终反他的新桂系也很苦恼,一直想要瓦解很分化新桂系,早在北伐时期,老蒋就有意拉拢白崇禧,让白崇禧担任整个北伐军的副总参谋长,协助蒋介石指挥国民革命军,但是白崇禧始终看不上蒋介石,对蒋介石很不放心,并没有投入到中央的怀抱。
但是黄绍竑就不一样了,黄绍竑虽然在军事上有些失利,但是在李宗仁白崇禧北伐期间,黄绍竑在广西的政治方面却做得很好,所以,黄绍竑希望在政治上能够有所作为,地方军阀能够与中央放下隔阂。因此,老蒋对黄绍竑也是积极欢迎的。
黄绍竑曾经说过,新桂系与中央的对战,和以前的军阀混战又有什么两样,黄还表示“这几年的内战,是太无所谓了!于国家有什么益处?于人民有什么益处?于自己又有什么益处?”决定要退出内战的漩涡。
当然,新桂系的分裂是在不出卖新桂系的整体利益下和平进行的,在黄绍竑将个人军政大权交出后“净身出户”。
到南京之后黄绍竑长期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长,身居国民党高层,与李白二人依然保持联系,黄绍竑也成为蒋介石与新桂系之间的纽带,很多时候老蒋调动不了白崇禧都会让黄绍竑去劝。
当然,后来李宗仁竞选副总统的时候黄绍竑是极为支持的,以至于后来逼迫老蒋下野。
对于黄绍竑投蒋,不能说是完全的投降,也并不能简单的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而是一种为了追求自己的政治抱负,所做出的一种妥协!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