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俄罗斯是科技大国,它的芯片业如何?

俄罗斯是科技大国,它的芯片业如何?

2020-09-21 10:04阅读(68)

俄罗斯是科技大国,它的芯片业如何?:俄罗斯目前还称不上了科技大国,在前苏联解体后,除了国防航天军工科技还比较发达外,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仅相当于普通中

1

俄罗斯目前还称不上了科技大国,在前苏联解体后,除了国防航天军工科技还比较发达外,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仅相当于普通中等国家的程度,轻工,电子,汽车等行业可以说还是落后的。他目前的GDP远远落后韩国,甚至还不及广东省,

具体说道芯片行业更是落后,普通民用芯片完全需要进口,当然俄罗斯利用民用芯片的制造业也不多,航天军工需要的芯片更是他们的短板,往往进口还遭到封锁,先进程度不能满足要求,所以,俄罗斯出产的航天,航空,陆海军武器,电子系统都是最弱的部分,使得整体武器装备性能大打折扣。

从目前看,俄罗斯科技水平,包括芯片制造,与世界先进水平不是缩小了距离,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烂,比中国都差。

刚到俄罗斯的时候对这个国家不了解,去买电子数码产品。

到柜台一看,清一色欧美还有小日本的东西,甚至电子计算器都是台湾生产的。

萨沙很奇怪,询问老同学:苏联这么牛逼,自己的东西呢?

同学说:电子设备就是苏联最不牛逼的东西了,现在市面上百分百都是进口货。

在冷战时期,苏联各项科技都在追赶欧美,很多技术都基本赶上。

但是,电子领域则始终有10年以上的差距。

到了八十年代欧美大搞集成电路,苏联因只顾军事用途还在研究老式的电子管。

区区10年后,双方差距就是天差地远。后来苏联用尽一切手段,甚至派出大量商业间谍窃取核心资料,但仍然发展较慢。

目前俄罗斯芯片业水平非常低,民用中高端芯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依赖进口,军用芯片无法进口只能依靠自研。

自研老式芯片虽能用,但性能非常落后,严重影响了俄罗斯高精尖武器的性能。

实际上,甚至包括核武器和航天在内设计最高国家安全的东东,仍然被迫使用了大量西方的电子元器件(。

在2014年,俄罗斯电子股份公司的总裁安德烈·兹韦列夫表示:“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建立起国有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这对满足我国国防所需的关键能力非常有必要......在核弹领域,俄罗斯已经完全决定不再使用国外电子元器件(就是说曾经在核弹领域使用国外电子元器件)。其所需的电子元器件100%在俄罗斯境内研发和生产。

虽然俄罗斯专家务实的采用了系统第一的设计原则,也就是最大程度在低电子硬件水平的基础上保持武器的性能,仍然无法弥补客观的差距。

2017年,俄罗斯贝加尔电子公司正式启动了贝加尔-T1芯片大批量产,产量规模为10万个。这是目前俄罗斯最顶尖的芯片。

那么,贝加尔-T1这款芯片到底有多少俄罗斯血统呢?

贝加尔-T1集成了两个MIPS P5600 CPU核,以及DDR3、SATA 6Gbps、PCI-E 3.0、10Gb/1Gb以太网等模块。

MIPS P5600 CPU核是英国Imagination公司(就是苹果GPU核的供应商,前段时间被苹果一个2年后停用PowerVR系列GPU坑的股价暴跌69%的那家公司)收购MIPS公司之后,在2013年发布的勇士系列的CPU IP内核,这也是Imagination收购了MIPS之后的第一款产品。

由此可见,贝加尔-T1其实和国内华为海思、展讯、全志、瑞芯微等ARM阵营IC设计公司类似,都是购买IP做集成的产物。无非是华为海思、展讯、全志、瑞芯微从ARM那里购买IP授权,而贝加尔-T1从Imagination/MIPS公司那里购买IP授权。

因此,贝加尔-T1其实是买IP做集成,其核心微结构是购买自MIPS的,贝加尔电子公司做的仅仅是将各种IP集成起来。


其实,不要说今天,早在海湾战争时期,这一点就暴露明显。

摘录长篇文章。


首先看看坦克战。

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出了巨大的信息化优势,M1A1坦克同样如此,该坦克装备的热成像仪在夜间或烟雾条件下可以识别1500米内的目标,而探测距离远达3000米。伊军T-72M配备的只是第二代微光夜视仪,最大探测距离800米、甚至更短。在战斗中,M1A1在大多数情况下地做到了“先发现,先射击”,战后很多伊军坦克兵俘虏回忆,他们只能朝着炮口火焰还击。

所以,T-72M与M1A1的在海湾战争的较量,就像是一个瞎子与一个视力正常的人在搏斗,而这个视力正常的人还更强壮一些,T-72M战绩为0的惨败也就不足奇怪了。不仅在夜视设备上差距巨大,T-72M还缺乏完善的火控系统,激光测距仪获得数据需要手动输入至火控计算机,实际上不具备“动对动”射击能力。这个问题直至T-72BM的出现才得到解决,但T-72BM进入苏军服役的时间已是1988年。T-72输在哪里?它输在传感器、乃至整个火控系统上了。

在复杂地形上,或许情况会好一些,但在1991年的中东沙漠地带,T-72M就是比M1A1落后一代的坦克。

再看看空军。

苏联武器设计师对信息、传感器能力的缺乏重视同样表现在战斗机上。伊拉克空军尽管不可能与美军优势的空中力量抗衡,甚至是无法取得战果也在情理之中,但伊拉克飞行员在出击中表现出的对信息装备发展的无知还是值得深思的。

美军报告如此记录:伊拉克飞行员普遍对联军战斗机的雷达跟踪没有作出正确反应,大多数遭受联军战斗机攻击的伊拉克飞行员作出的防御反应往往是下降到很低的高度。

他们确信联军战斗机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不可能在低空截获他们。

美军F-15、16等战斗机都装备了采用平板狭缝天线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能够过滤地面杂波,具备完善的下视/下设能力。尽管米格29战斗机上装备的NO19雷达也为脉冲多普勒雷达,但下视能力却不可靠。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伊拉克飞行员的错误认识,认为被美军战机雷达锁定后,只要下降高度利用地面杂波掩护就可以使雷达脱锁,从而避开半主动雷达制导的AIM-7空空导弹的攻击。

苏式战斗机在雷达等信息装备上的落后,使得伊拉克飞行员、乃至最高指挥当局无法获得对最新军事科技的正确认识,从而导致了伊拉克空军未在战争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再看看作战体系。

比起坦克、战斗机这些单项装备更为重要的是,大型电子侦察机、预警机等支援飞机使得美军建立信息化的体系优势。例如E-3预警机主要装备了AN/APY-1型S波段脉冲多普勒雷达,该雷达对战斗机的最大发现距离达400公里;在数千米高度巡航,使得E-3可以突破地球曲率的限制,对400公里外的敌方腹地进行全空域探测。

在美国决定出兵的8月7日当天,美国空军第552空中控制联队的5架E-3空中预警机即启程飞往沙特,8月10日开始在沙特上空执行巡逻任务。在“沙漠风暴”行动开始后,E-3预警机在伊沙边境巡逻飞行,伊拉克战斗机刚从机场升空即被发现,使得美军可以从容地调动护航战斗机编队对伊军战机进行攻击,保护己方攻击机编队的安全。

E-3预警机的作用还在于其对美军机群进行了空中管制,确保伊拉克上空的数百架联军战机不会发生碰撞事故。在整个战争期间,E-3总共控制了9万架次飞机的飞行,平均每天2240架次。

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还投入了E-8战场联合监视机。与E-3一样,E-8的飞行平台也是采用波音707客机,但其装备的是APY-3雷达,该雷达主要采用广域活动目标监视指示模式(WAS/MTI) 和合成孔径/固定目标指示模式(SAR/FTI),可以监视敌方腹地100公里的地面移动目标,或者敌方固定目标的高分辨图像。

在美军空袭期间,驻科威特伊军曾主动向沙特边境城镇海吉夫发动地面进攻,希望尽早将美军拖入地面战。伊军在占领海吉夫后,联军发动反击,伊军为了保持战果展开大规模增援。

但在1月30日夜间,还在科威特境内集结的伊军第3装甲师和第5机械化师主力被E-8战场联合监视机发现。

美军马上对这两个师发动大规模空袭,对其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在由3架B-52轰炸机的一次打击中,就有80多部车辆被摧毁。

人们在战后统计时发现,在伊军战术与战略预备队的所有师中,这2个师的损失仅次于在2月27-28日坦克战中被美第7军围歼的伊第10和12装甲师。

在海夫吉之战发起前,伊拉克方面曾经认为即使联军占有空中优势,但是伊军在地面上依然是可以作战的。但是海夫吉之战之后,伊军的期望即化为泡影。伊军指挥官发现,在美军的空中监视与打击下,他们根本无法集结足够的部队并将其运动到需要的地方,更谈不上发起有力的反击,他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坐在战壕里等待着联军的进攻。


还有呢?


西方半导体工业在70年代后的高速发展,为美军先进军用传感器技术奠定了工业基础,而苏联半导体工业的徘徊不前,使得苏式第三代主战装备与西方出现了明显的性能差距。

例如苏27与F-15两款战斗机的机载雷达,苏27的NO01火控雷达重达550千克,对典型战斗机目标的探测距离却只有110公里;而F-15的AGP-63雷达探测距离超过150公里,重量才221千克。

更为重要的是AGP-63雷达的火控计算机运算速度达4000万次/秒,NO01雷达的计算机运算速度才为17万次/秒,这使得苏27的多目标能力攻击能力与F-15又产生巨大差距。苏联僵化体制导致半导体工业落后

二战末期,军用雷达的发展催生了晶体管,西方的市场经济使得这种新技术在民用产品上。优势劣汰的市场竞争,使得西方半导体工业在晶体管基础上推出了集成电路,微电子元件的持续升级换代进一步催生了高速发展至今的信息产业。民用工业的这些技术进步,又回头促进军用电子设备、传感器技术性能的提高。可以说,美军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信息技术优势,是市场经济促进的工业技术进步成果。

微电子元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在2000年得到了承认,晶体管、激光二极管和集成电路的3位发明者获得了200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中一位获奖者正是前苏联的科学家若尔斯·阿尔费罗夫。苏联曾拥有领先的前沿研究,但这些研究成果却因为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无法如西方那样高效率地进行工业应用和升级。结果导致从60年代末期开始,苏式武器装备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同类产品,差距最终在80年代显示出来。

不仅在军用装备领域如此,由于半导体工业的落后,到了80年代,苏联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主要外汇收入是出口石油等自然资源,经济上的困境最终导致苏联在1991年末自行解体。无怪乎有人偏激地说,“导致苏联衰落的真凶是半导体”,1991年的海湾战争宣告苏式武器神话的破灭,同年底苏联解体,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3

在六七十年代的电子管时代,苏联的电子科技水平并不比美国落后多少,可以说不相上下。但后来到了集成电路时代,苏联在发展电子技术上走了一条弯路,苏联人认为集成电路在核战争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都不佳,所以苏联走了电子管小型化的邪路,最后在电子工业领域大幅度的落后于美国。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苏联电子工业的遗产。苏联的解体导致了俄罗斯电子工业衰退,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俄罗斯的电子工业和芯片技术都大大的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99%的电子元件依靠进口。

在军用电子产品领域更加落后,俄罗斯向印度出口的塔尔瓦级导弹护卫舰,以及自用的11356R型护卫舰,上面指挥系统的设备,尤其是计算机设备,都是美国IBM公司生产。T-90坦克安装着法国泰利斯公司的凯瑟琳热成像仪。

俄罗斯在航天电子产品领域也严重依赖进口,例如格洛纳斯卫星定位系统80%使用西方国家的电子元件,其他航天器中所占的比例也基本类似。从2014年起,西方制裁让俄罗斯无法从美国等国进口军用级电子零部件。

为了替代西方电子元器件的制约,俄罗斯近三年来开始向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友好国家采购航天和航空电子产品。俄罗斯航空业的电子技术水平不敢恭维。例如苏35战机上有3000种电子组件,其中就有很多进口电子元件。

自用的苏-30SM战斗机上面安装着法国原装的泰利斯平显和西格玛先进导航系统。最令人吃惊的是,苏-30SM战机竟然使用了印度研发的火控计算机。在2014年,俄罗斯伊尔库特公司从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购买了34台雷达火控计算机,用于苏-30SM战机的N011M“雪豹”R相控阵雷达的火控系统,随后俄罗斯又陆续订购了100台。一个世界最强的航空大国,居然向一个连第三代战斗机都搞不定的落后国家采购高性能火控计算机,这实属罕见。

4

苏联时期的电子水平其实和美国相差也就大概5年左右的水平,苏联也通过各种方式得到美国的技术,不过因为理念的不同,之后技术不断拉大,苏联解体后甚至出现人才断层,一下子就被落下了。


苏联的技术研究基本上都是出于军事目的开发的, 真空电子管虽然具有寿命短、容易碎裂、容易烧坏、体积比晶体管大的缺点,但优点在于工作稳定,而且抗干扰能力非常强悍,特别是在冷战中核大战的阴影下,在核大战环境下,存在大量的电磁脉冲,电子管基本不受干扰,而晶体管很容易被烧坏,不过晶体管也有小的优势,一开始苏联也是电子管和晶体管并用了,不过慢慢发现还是电子管更适合。

苏联解体后,由于很多电子工业都在乌克兰,加上人才的流失,俄罗斯电子工业衰落,衰落到什么程度呢,俄罗斯电子元器件进口依赖程度高达90%,所以俄罗斯的电子工业衰落的非常严重,这个其实都差不多,关键技术都在美国公司手里,俄罗斯现在已生产出叫贝加尔-T1的芯片,不过是居于台湾台积电的技术,性能怎么样目前还不得而知。

俄罗斯现在就是军用电子元件,也依赖进口,比如苏35战机上就有3000种外国组件,苏-57也不少进口的电子产品, T-90就用了不少法国的热成像仪,出口印度的T-90基本上都装的法国泰利斯公司的凯瑟琳热成像仪,军舰元器件对外依存度也是高达70%,所以你知道为什么俄罗斯当年要买法国的“西北风”级两栖登陆舰了, 俄罗斯‘格洛纳斯-M’导航卫星75%-80%电子元件也是进口西方国家的。

5

谢谢问答的邀请,来回答一下关于俄罗斯的这个问题。

俄罗斯是科技大国,它的芯片业如何?

首先,来看一下第一个部分,我觉得俄罗斯是不是一个科技大国,还是要打一个问号的。俄罗斯的搜索引擎一直都是Yandex,然后衍生出的各种其他的也都是yandex,比如yandex 外卖之类的,所以说俄罗斯的科技创新具有严重的局限性。

另一方面,由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严重制约了俄罗斯进一步的科技创新。

第三个方面,我谈谈俄罗斯对于科技的顶层设计的问题。

普京总统的任务是制定一项行动计划,以创造全新的市场,并为2035年俄罗斯的全球和技术领导奠定基础。这是解决生产力和需求停滞等经济问题的关键。

国家技术倡议(NTI)的实施将允许根据长期预测确定俄罗斯在10至15年内将面临的挑战,并找到能够确定科学和技术发展关键领域的系统解决方案。NTI的目的是确保俄罗斯与世界领先的技术国家之间的技术平等,这对于在全新环境中的竞争力至关重要。俄罗斯需要全面解决许多问题。首先,确保技术独立- 根据进口替代计划部分解决的任务。其次,通过将最新的科学进步转化为基本的新产品来重新实现经济工业化。从长远来看,随后将转向新的技术范式。区分预计在未来20年内出现的关键市场尤为重要。到2035年,至少1000亿美元的行业将符合资格。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专家已经确定了九个可能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工业市场:食品和航空航天工业,神经技术,工业生产,医疗保健,能源,造船,数字和添加剂技术,科学和技术研究的大学集群。在短期内,俄罗斯科学家的目标是专注于神经技术,先进工业技术,以及量子技术和光子学。这些大型项目已由领先的科学中心和大学加入。2014年,在这些科学研究领域花费了超过50亿卢布(8,800万美元)。

从这个里面,也可以看出,俄罗斯的芯片行业其实是处在一个快速的发展阶段,也是想像我们一样产生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芯片。

欢迎大家讨论。

6

俄罗斯是科技大国?什么时候的事情?我怎么没听说过!

它除了一些武器还可以之外,民用和一般工业用的科技什么时候好过?

它连电子设备都从咱们国家进口了,还科技大国?至于什么芯片行业就别提了,连点影子都没有!

7

俄罗斯是科技大国?对不起 他一直都不是 被军事科技影响了很多人的判断 军事科技还是偷来的或者抢来的(查二战资料 有人说二战时他们这民族马桶都不知道是啥)这个回答很有意思 天下大了 这里真让人开眼界

8

前苏联在电子管器件领先世界,所以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第一个把人送进太空。然而发展半导器件走错了路-搞锗集成电路-当然只有倒霉。

民用高科技蕊片俄肯定不能搞。軍用的肯定在搞-这是俄国的机密。

9

本人才疏学浅,以下回答均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现在目前的芯片领域,美国依然是领头羊,科研不是闭门造车,是需要交流碰撞的。

2.从目前来看,俄罗斯的芯片科研能力并不强,从目前我平时所在的研究领域来看,不管是俄罗斯的课题组还是俄罗斯在欧美的留学生发表出来的论文都很少,反倒是中国和印度的留学生在顶级期刊发表出来的成果比较多,而且目前大陆的高校每年在ICCSS发表的论文也是越来越多。相比之前进步已经很大了。(当然也可能是俄罗斯人的名字让人印象不太深刻,看到就忘了)不过目前在IC领域最强的应该还是美日韩台。

3.我想对于民用领域,任何国家都害怕美国芯片科技的封锁。但是军用的话就不一样了,因为军用一般要求高的可靠性(比如温度,ESD,还有辐射等),一般来说军用芯片都用的都是比较成熟的工艺,而非最先进的工艺。

4.关于技术差多少年,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不知道评判标准是什么

5.据说俄罗斯每年要从中国河北那个所进口很多芯片(没有考证过,无法确定真实性)

俄罗斯经济虽然近几年有所好转,

总量还是比较低的,

以无法和上世纪苏联解体前相比。

当年的苏联是世界第二超级大国,

相对于美国,局部的差距最多不过5年。

苏联建起了从原材料、设备、设计、制造等一整套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

而且这整套工业体系是完整而独立的,

当时仅有美国和苏联具备这种实力。

解体后,电子产品方面俄罗斯以及其他几个加盟国的半导体发展水平

却远远落后于美国。

原因1: 苏联在芯片领域走的弯路——电子管

但是因为在美苏两国争相发展集成电路的时期,

也正是核武器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期。

是在冷战中核大战的阴影下,

苏联在军用电子设备上选择电子管也就合情合理了。

在核战环境下,存在大量的电磁脉冲,电子管基本不受干扰,而晶体管就挂了

而苏联在实际试验中发现集成电路在核爆的电子脉冲前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被永久性烧毁的可能性很大。

苏联据此认为集成电路并不适合核战争,

所以苏联走了一条电子管小型化的道路。

电子管是一种在气密性封闭容器(一般为玻璃管)中产生电流传导,

以获得信号放大或振荡的电子器件。

现在俄罗斯的电子元件和芯片大部分依靠进口,

只在小部分领域如航天领域的芯片自己研发制造。

99%的电子元件依靠进口。

原因2:苏联在芯片领域走的弯路——三进制

苏联的计划经济影响了电子工业的发展,

让苏联的电子工业走了弯路,

比如搞三进制和电子管小型化等等。

但事实上,三进制计算机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美国也研究过三进制计算机。

原因3:上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导致产业碎片化,俄罗斯电子工业衰退。

当年斯大林为了加强各个加盟国的联系,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

把产业布局按照上下游关系分配到各个加盟国。

根据产业布局,

乌克兰是苏联的电子信息工业基地,

白俄罗斯是苏联的半导体工业和微电子工业基地,

即便是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苏联也曾经布局半导体工厂。

随着苏联解体,

直接导致苏联时代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破碎化。

加上俄罗斯寡头和西方国家用非战争的方式洗劫了苏联人民的财产,

导致原苏联各加盟国军工领域





许多专家、教授失业,大量一流的工程师陷入赤贫。

现在的中国在军用电子元件上的自主化程度要比俄罗斯高得多,

某型预警机的CPU、DSP、T/R组件等关键电子元件全部国产化;

某坦克火控系统和很多导弹的关键电子元件也实现国产化;

北斗导航卫星国产化率达到98%,

“神舟”、“天宫”里大多都是国产电子元件。

可以说,中国在武器装备电子元件自主化方面已经远远超越昔日的老大哥




10

俄罗斯是科技大国不假,不过这些科技都是与军工密切相关的,一切都是为军队服务的。至于具体说到俄罗斯的芯片产业,以当前的眼光来看几乎可以说没有。几乎所有的芯片都是来自进口,这也是为何苏俄的装备被大家形容为傻大黑粗的原因。在电子芯片行业如今的俄罗斯几乎完全沉沦了,这完全是当年产业发展指导错误所造成的。

前苏联核大炮

在当前西方严厉的制裁下,俄罗斯不得不从头再来开始重视芯片产业的发展。由于军用芯片并不追求极致性能,因此也就不需要很先进的技术,注重的只是稳定性,只要这一条达标基本就可以了。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俄罗斯很多的军用芯片需求中国的芯片产业基本可以满足其装备发展的需求。

中俄芯片合作

好多文章都描述了当年苏联为了核大战而重点发展电子管技术,这里就不过多的介绍了。这也是苏联体制给大家带来的教训,整个国民经济完全围绕着军事工业的需求在转,对于民用方面的技术积累丝毫引不起不关注,这也直接造成了苏联的很多科技错过了军民融合的最佳节点。

俄罗斯直到今天都难以摆脱苏联体制的影响,它的众多产业当中最有活力的还是军工与能源,很多关乎国计民生的领域总的来说都比较虚弱。好在军用芯片的要求相对来说比较低,只要俄罗斯重视起来,以其雄厚的科研实力,相信会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会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