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清朝时期,为何有那么多外国人来清朝当官?

清朝时期,为何有那么多外国人来清朝当官?

2020-09-19 21:01阅读(60)

清朝时期,为何有那么多外国人来清朝当官?在清朝时期,有不少外国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在这片国土上落地生根。他们有的得到皇帝的信任,还凭借自己的才能在朝廷

1

清前期,很多外国人到中国任职,其实是延续了明朝中后期的趋势,主要就是到中国传教。这些人很多都是耶稣会士,耶稣会是天主教系统中比较激进的一个传教团体,这个团体反对宗教改革,当然也反对天主教系统中的腐败现象,他们希望经过自己努力,将天主教传遍全世界。

耶稣会士最初在中国传教比较失败,像沙勿略,到广东海面上进不来,就死了。但后来利玛窦就很聪明,他打扮成儒生模样,学汉语,写汉字,跟儒家士大夫交往,走上层路线,传教果然大有起色,很多儒家士大夫都信了天主教,如徐光启。

后来清朝建立,耶稣会士依然延续这样的传教策略,像汤若望、南怀仁、张诚、白晋等人都在清朝站稳了脚跟,担任了官职,天主教信徒达到了20余万人。在传教的同时,耶稣会士还改良了历法,引进西方先进的器物文明,如枪炮、奎宁、四分象限仪、水平仪、天文钟等等,此外他们还负责向好学的康熙皇帝传授数学、几何、天文学、人体解剖学等。

但这些都是传教的副产品,或者是说他们愿意拿这些物质和精神文化去换取他们在清帝国传教的机会,他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中国传教。

不过,从康熙朝晚年开始,罗马天主教廷开始单方面约束在华传教士和中国教徒,并由此下达了一些禁令,比如不允许中国教徒祭拜祖先,亦不许信仰孔子及儒教等,这引来了康熙的不满。雍正继位后,遂开始查禁天主,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教陷入低迷,但他仍旧保留了一些耶稣会士服务于宫廷,如蒋友仁、郎世宁等。

到了晚清,西欧诸强以枪炮为掩护,通过若干国际条约,获得了在中国传教的权利,于是大量传教士再次进入中国。他们一方面继续传教,另一方面还积极参与到晚清的近代化进程中去。比如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中国呆了将近半个世纪。与利玛窦类似,他也是走上层路线,他与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清政府高官过从甚密,与此同时,他与康有为、孙中山等变法革命人士也有一些来往,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晚清重要历史大事件,李提摩太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1902年,李提摩太筹办山西大学堂有功,清政府赐其一品顶戴,并诰封三代。

除此之外,还有赫德。赫德不是传教士,但他为晚清政府一手创立了近代海关及其制度。从1861年开始,赫德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直到1908年离职为止,时间几乎长达半个世纪。赫德的官衔很高,1864年加按察使衔,1869年又晋升为布政使,1889年升为正一品衔。

总的来说,晚清时期的外国人毕竟是伴随着西方的枪炮而来,所以肯定是拥有诸多政治特权的,而且由于他们有一定能力带动中国的近代化步伐,所以无论是官衔还是地位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2

主要是那个时代外国人大规模地来到了中国

康熙皇帝刚刚开始有些兴趣,不过雍正皇帝驱逐传教士之后就很少了。

3

需求使然。

4

清王朝时期,正是世界上航海事业发展快速期。欧洲人以及其它大洲的人通过海船,以及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进行茶叶丝绸的贸易。将外国的先进的钟表,机械,枪炮,舰船等等,输送至中国。也将中国的磁器,绸缎等手工制品带往世界各地。清王朝的皇帝欲知晓世界上各国的风俗风土人情,展现大国天威,于是聘请各国的优秀人才,留下来在朝中为官,通晓世界各国的发展,先进的工业技术。将西方的先进的工业技术,移植到中国,比如枪炮及舰船的制造。

5

清朝也想通过外国人了解外部世界,所以聘用了不少外国人来朝廷做与外事有关的事情。

6

没有盛唐多。那是中华文化博大的胸怀和包容性,兼容性的体现。

7

康熙时期的南怀仁丶汤若望其实在明未已经进入了北京中枢,汉人的包容性是由汉文化和汉大臣带给康熙王朝的影响!葡萄牙人在明清两朝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这个由西方历史证明是在元朝有一个叫马可波罗的意大利威尼斯商人写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的书畅销欧洲造成的影响!也把西方带入了大航海时代!

在乾隆年间,英国????派遗使者来到了北京,满清大臣们还在为使者单膝下跪而耿耿于怀,对于使者带来的多层炮舰不屑一顾,认为是与钟表一样的机巧玩艺儿,打入了“奇技淫巧”之类。

直至清末老佛爷还把报事的砍了,她不相信铁船能在水中浮起来![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