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为什么立子杀母?:刘彻为什么杀母?回答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下问题本身,即题主所问的应该是刘彻为什么要搞杀母立子制度。在汉武帝刘彻统治:-杀母,
刘彻为什么杀母?
回答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确定一下问题本身,即题主所问的应该是刘彻为什么要搞杀母立子制度。
在汉武帝刘彻统治时期,具体地说就是在公元前91年的时候,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出现纠葛和矛盾的爆发,汉朝廷发生了有名的“巫蛊之祸”,甚至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都举兵反抗,但是最终都自杀身亡。
这件事的发生,致使汉武帝刘彻很久没有确定新的皇位继承人。
可是,饶你是雄心万丈,心胆包宇宙,终究拖不得垂垂老去,刘彻到了晚年,依然还要面对由谁来接汉室江山这个问题。
汉武帝共计7子,太子刘据、齐王刘闳、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少子刘弗陵。
就在“巫蛊之祸”发生三年之后,汉武帝刘彻令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辅成王图》,然后,将这幅画赐给大臣霍光,很快,群臣就领悟到,汉武帝刘彻想立少子刘弗为帝了。
可是,在甘泉宫居住的刘彻却莫名其妙的心情开始烦躁,经常无故的训斥少子刘弗陵的母亲赵氏,性格温顺的赵氏对此没有丝毫的抵触行为,她摘下身上的配饰,匍匐在地,向刘彻请罪。
汉武帝刘彻依然不依不饶,让人将赵氏拖出去送入宫中监禁。
无辜的赵氏被拖出去的时候还频频回看刘彻和自己的幼子,汉武帝心肠似铁,摆手说,快走,你怎么也不能活了!
数日后,赵氏死于云阳宫。
第二年,汉武帝刘彻病死于五柞宫中,终年70岁。
刘彻死后,赵氏夫人的幼子,8岁的刘弗陵登上皇位,即汉昭帝。
那么,“刘彻为什么杀母?”
我们替题主延续一下其问题;为什么刘彻要采取杀母立子这种残酷的方式来确定皇位继承人呢?
这个问题早在汉武帝刘彻死之前,他自己就做过基本的概括和解释。
刘彻说;“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
汉武帝刘彻的意思是说;古往今来国家之所以陷入混乱的局面,很多事因为君主年纪小,而其母后身体正当壮年,壮年的母后难免独断政事,生活上淫荡肆意,没有其它东西能制止她,你们没听说过吕后的事情吗?
因为刘彻担心在他身后,会出现女主干政,导致汉室衰微,朝纲混乱,所以,采取了这样极其残忍的方式来预防他所担心的事情发生。
汉武帝刘彻所提到的吕后故事,就是指汉高祖刘邦死后,其皇后吕雉专权,为巩固其统治,外戚掌握汉室大权。严重威胁到了刘氏的皇汉地位。直到吕后死后,诸臣将吕氏一族一网打尽,才了结了这段故事。
汉武帝对这一段历史之所以口诵心惟,念念不忘,也是由于自己幼年之时,他的祖母窦太后也是干预朝政汉景帝的立嗣问题都要看窦太后的眼色行事。景帝去世之后,刘彻继位,成为太皇太后的窦氏前期依然抓权不放,中间朝臣上书,建议汉武帝乾纲独断,于是,这些人都被逼死或被免职。
直到窦太后病逝之后,汉武帝才算能够自己秉政行权。
有鉴于此,汉武帝对于女主擅权之事,可谓之深恶痛绝。以至于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先行下手,欲免除后患,不使自己的子孙重蹈覆辙。
汉武帝这种不人道的做法极其残酷和野蛮,而且,对后世也起了一个不好的样板作用。嗣后的封建王朝当中,这种杀母立子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在北魏一朝,北魏的肇始者拓跋珪甚至对其儿子嘱咐;“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参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之计。”
于是,杀母立子,成为北魏王朝的一项国家制度,“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
综上所述,汉武帝刘彻为了自己刘氏一族对王朝的长久统治,采取这样残暴不仁的方法,实属暴虐,有违人伦,凸出了人性自私、黑暗的一面,应该予以谴责,视为封建王朝的糟粕而厌弃之。
这个问题有问题。如果你说的是汉武帝刘彻的话,他没有杀自己的母亲。
影视剧照 王 姪
汉武帝刘彻的母亲叫王姪。王姪的母亲叫臧儿,是楚汉项羽所封诸侯王燕王臧茶的孙女。臧儿少儿的时候,身份尊贵,极尽荣华富贵。但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2年登基后,把谋反的燕王臧荼斩杀,臧儿的父亲臧衍带着她逃了。
影视剧照 王姪
从此臧儿家道中落,后来嫁给了槐里的王仲。据《史记》记载,她为王仲生了两男一女,儿子王信,长女王姪和次女王儿姁。不想王仲早逝,臧儿又毅然的改嫁给长陵田家,又生了两个儿子田蚡和田胜。看来秦汉时期社会对妇女还是很宽容的。
影视剧照 王姪 金王孙
那王姪又是怎样成为了汉景帝刘启的第二位皇后呢?
等到王姪长大之后,嫁给了凡夫金王孙,并为其生下一女。有天臧儿找来个算卦的给女儿占卜算命,卦师说你这两个女儿都大富大贵命,更振奋人心的是还特地说王姪能生下天子。
臧儿听了这话,充满了对以前美好生活的向往,即刻发挥出了天才的超强执行能力,毅然决然的计划让王姪与金王孙离婚。金王孙当然不愿意眼睁睁失去自己辛苦娶来的漂亮媳妇,所以坚决不同意。他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凡人,只想过着普通的生活。可丈母娘和妻子岂是池中之物!他哪里是对手,最终王姪被强行带走,费尽周折偷偷送进太子宫。好无奈!正因为有过这样一位不叫人省心的媳妇,金王孙才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笔。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这对母女好有信心有魄力,母亲臧儿竟敢拿女儿的青春赌一把,交给一个未知的未来。王娡也应该和母亲达成了一致意见。她果断放下抛弃自己刚出生没多久的女儿,为了荣华富贵进入到太子宫里,还是有很高的追求的,足见不是一个简单的女人,做人的态度是比较耐人寻味的!
影视剧照 王姪 刘启 刘彘
王姪进入太子宫后,很快受到了太子刘启的宠爱,先后为太子刘启生下了三个女儿,她随后把妹妹王儿姁也吸进宫来,王儿姁更是得到了刘启的宠爱。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去世,汉景帝刘启继位。公元前156年,王姪生下皇十子刘彘(汉武大帝刘彻)。据《史记》记载,汉景帝刘启共生有十三个儿子,王姪姐妹俩就占了五个,王姪生三女一男(平阳公主、南宫公主、林虑公主、刘彘),王儿姁生四个儿子,而且都封了王。在后宫众多资源之中能受此等宠爱,我们可以想象的的出,王姪姐妹应该在容貌气质俱佳,并且政治智商方面绝对是出类拔萃的。
估计以前的那段婚前历史娘儿仨谁都不会透露的,汉景帝死后才得以面世。《史记》记载,在汉景帝刘恒去世后,金王孙已死,刘彻才从宠臣韩嫣口中得知,在长陵市井之中还有一个自己的同母姐姐。于是亲自去迎取。平民百姓姐姐哪见过这大阵仗,怕的要死,和刘彻玩起了躲猫猫,最后从床下给拽了出来。接回宫后彼此相认,一家姊妹五个团聚,太后王姪相拥而泣!汉武帝封之为修成君,大加赏赐,富贵之极。
公元前150年,在经过若干次较量后,刘启第一个皇后薄皇后被废掉,王姪成功胜出,被立为皇后,成为汉景帝第二位皇后,同年王娡的儿子刘彻被立为太子(这段如何的宫斗我们在前面文章做过解说不再赘述)。王娡兄长王信被封为盖侯。
影视剧照
王姪做了九年皇后,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景帝逝世,太子刘彻登上皇帝宝座,窦氏封太皇太后,王姪封皇太后。三月,汉武帝又尊外祖母臧儿为平原君。王姪同母异父的两位弟弟也分别封侯,封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
王姪精心培植了大批外戚,都成为少年刘彻从政道路上坚实集团和政治后盾,她周旋于刘彻和太皇太后窦氏之间。她一路谨小慎微,不断为自己的儿子扫平前路的障碍。
公元前126年,王太后王姪逝世于长乐宫,应该是平安的离世,与汉景帝合葬阳陵。
影视剧照
可以说没有臧儿、王姪的坚持,果敢与坚决,没有对家族复兴,追求荣华富贵的坚定信心,哪会有王姪的飞黄腾达,更不会有汉武大帝出现了。对于她们远大的目光,超强的执行能力,以及过人的精明狠绝,也的确是我们常人不能理解的!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可能都很吃惊,以为武汉帝刘彻杀了生母王太后王娡。其实,并非此母,而是彼母,并且出自“立子杀母”的典故。
汉武帝刘彻:“今年二十几岁了?”
钩弋夫人:“陛下,怎么连弋儿的年龄都忘了,弋儿年满六月就二十二岁了。”
汉武帝刘彻:“好,如蓓蕾初开的年纪啊!”
片刻,汉武帝刘彻突然话锋一转,来了一句:“荒唐的年龄!”
这是年迈的汉武帝刘彻驾崩前,将儿子刘弗陵托孤给霍光后,于甘泉宫病榻上与钩弋夫人(赵婕妤)的一番对话。随后,汉武帝命人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送往廷尉处治罪,钩弋夫人悲痛欲绝,一步三回头,希望汉武汉能够收回成命,等来的却是希望破灭的一句话:“快走,你活不成了!”
然而,这时正是钩弋夫人准备庆祝斗败太子刘据的大喜日子。
(注:刘弗陵,汉武帝刘彻少子,西汉第八位皇帝,史称孝昭皇帝)
对于这段情节,相信看过《汉武大帝》电视局的人应该都不陌生吧,而该情节也和历史记载极为接近。
这就是“立子杀母”典故的由来。
但是,对于钩弋夫人的死,班固在《汉书》中的记载、褚少孙在《史记》补记以及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却是均有所出入。
《汉书》中说,汉武帝在甘泉宫中修养期间,赵氏在旁服侍,因犯错被汉武帝遣责,而导致赵氏忧郁而死。死后,葬于云阳。
虽说,史书给出了结论。但是,22岁正是钩弋夫人蓓蕾初开的花季,为何又成了“荒唐的年龄”,为何又会突然忧郁而死呢?显然,此记载有很大可能是在维护皇家脸面。
褚少孙在《史记》里补记道:汉武帝居住甘泉宫期间,命内廷画匠画了一幅周公抱着周成王接受诸侯朝拜的画作,并赐予奉车都尉霍光,以暗示托孤之意。过了几天,汉武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摘下发簪、耳环等叩头请罪。这时,汉武帝下令将钩弋夫人送到廷尉治罪。赵氏泪流满面,不断回头看着汉武帝。但是,汉武帝却说:“快走,你活不成了!”不久,赵氏死于云阳宫。
司马迁的《史记》则记载:汉武帝要钩弋夫人为他殉葬,而钩弋夫人则以4岁儿子年幼为由,不肯殉葬。因此,汉武帝大怒:“你心里没有联”。随后,处死了钩弋夫人。
那么,汉武帝刘彻为何要狠心“立子杀母”呢?
事后,汉武帝刘彻问身边的人:“人们都是怎么看的?”身边的人说:“人们都感到疑惑,既然要立她的儿子,为何还要杀掉儿子的母亲呢?”
汉武帝则说:“这不是小孩子们和愚人所能理解的。子幼母壮,骄横放纵,无人能制。看看吕后的前车之鉴吧。”之后,凡是为汉武帝生过孩子的年轻母亲,都被遣责处死。
其实,再想想秦始皇生母赵姬和吕不韦、嫪毐的情感诟病,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难道,这就是汉武帝“立子杀母”的根源吗?
祥子认为,并非全因如此。若单纯以这件事本身来说,汉武帝并不一定会做出“立子杀母”的事来。因为,母亲绝对是儿子地位最坚定的拥护者,相比外姓大臣来,应该更加值得信任。
但是,汉武帝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他对钩弋夫人失去了信任。那么,汉武帝为何会对钩弋夫人失去信任呢?这应该和“巫蛊之祸”有着很大的关联。
钩弋夫人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上位,伙同白衣秀使江充、案道侯韩说以及宦官苏文等人,造成了“巫蛊之祸”。期间,造成了阳石公主、诸邑公主、公孙贺父子、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太子刘据以及皇后卫子夫等数万人惨(冤)死。事发后,汉武帝夷灭江充三族,烧死苏文,牵连者达数十万人。
此事件,前后累计牵连人数近40万,不但动摇了西汉朝廷的国本,并成为西汉由盛转转衰的转折点,也使汉武帝多年培养的接班人计划落空,而且还使年迈的汉武帝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他心中能不恨钩弋夫人吗。
由此也不难看出,钩弋夫人为了一己之私,造成了多大的惨祸,一旦汉武帝死后,个人的欲望膨胀起来,后果还真不敢想象,这应该才是汉武帝刘彻“立子杀母”的背后真像。
同时,或许也与汉武帝登基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活在奶奶窦太后的阴影下有关。
此外,或许还与奶奶窦太后和父亲一直防着自己的母亲王太后有一定关系。
综合之下,这才出现了刘彻“立子杀母”的惨剧。
对此,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这样明确的远见,为后世深思熟虑,本来就不是那些见闻浅陋的愚儒所能达到的。”
显然,司马迁也认为汉武帝的做法是智慧的选择。
那么,这份智慧又包含了那些内容呢?
虽说,史料上没有详细记载,但我们也可试着分析一下。
大局:防止大汉刘氏江山落入外戚之手。
私心:既为了防止自己的女儿给自己戴绿帽子,也担心落下“晚节不保”的骂名。
因此,可以说刘彻“立子杀母”的举动,包含了一石多鸟的政治智慧,其实也是无奈的违心之举。
图片来源网络
汉武帝元朔四年,权倾一时的王太后崩于长乐宫东殿,谥号孝景皇后,与汉景帝合葬阳陵。
“王太后后孝景帝十六岁,以元朔四年崩,合葬阳陵。\"——《史记.外戚世家》
这就是那位有着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刘彻的生身母亲的人生结局,被官方认证的结局。从这里看,我想知道,为什么有人会有刘彻杀死自己生身母亲的疑问?
(刘彻和其母亲)
孝景皇后王娡,汉景帝第二任皇后,槐里(今陕西兴平)人,母臧儿为燕王臧荼孙女,父为槐里人王仲,她先是嫁于金王孙,并生有一女。神奇的地方来了,其母为其占卜得知自己的两个女儿都是大贵之人,而将其强行接回,并被送入太子宫。后来貌似也验证了这一卦象,她为刘启生下三女一子,其子便是汉武帝。请注意,其名“娡”始见于唐朝的司马贞所著的《史记索隐》。
(王娡剧照)
首先,提起汉朝,“孝\"这个字一定是一个热词,“汉家旧典,尊崇母氏”,便是汉用以治国的精髓之一。除刘邦(及其他开国皇帝)外,凡帝王谥号,多有孝字。是否记起,那位孝子汉文帝刘恒以身奉母,李密的《陈情表》中载“圣朝孝治天下”。现在,请想象一下,一位母亲,十月怀胎生下孩子,她做为一个低位妃子,只能如履薄冰,忍辱负重,为自己儿子步步谋划。不可不提“金屋藏娇”,这一成功的有着政治因素的例子,这是被志怪小说《汉武故事》据史实而讲诉的美好故事。那么小小的刘彻呢,他也会知道,这位有着传奇色彩的女性,永远是自己的母亲,是需要自己用一生来爱护的母亲,哪怕后来的后来,发生太多令母子关系顿生龃龉的事。
那么,这些令两人不快的事是什么呢?是的,这也是位充满野心,渴望权力的女性。然而,虽有“珠玉在前”,那位汉朝的窦太皇太后干预朝政,以自己的影响和势力巩固大汉统治,虽晚年造成不良影响,但功可盖过。而这位已经顺利晋级为太后的刘彻生母,从史实记载来看,她不懂国家大事,缺乏政治智慧,只想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谋私利,如此看来,也不过是一个坐在特殊位置上的普通女子罢了。
“景帝崩,太子袭号为皇帝。尊皇太后母为平原君。封(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但此时的王太后不甚满意,她开始第一次干预朝政,要求自己的儿将自己的弟弟任命为丞相。请注意:此时的他因为一些事情得罪了汉武帝,已被汉武帝罢免官职,闲赋在家了。而且,刘彻也清楚自己的这位舅舅才不配位,其能力不可胜任丞相一职,但王太后一再要求,身为儿子也不能不给老妈面子。真的想说,身为太后的她,事前不曾考虑过儿子想法,事后也不会觉察到儿子心中的不忿。可最后的最后,结局会怎样?
结局很快到来,且不会是王太后能预料的。田玢在朝中卖官鬻爵、贪污腐败,且用非正常手段大肆排除异己,这一切虽不是王太后的授意,却和她的纵容有着巨大的关系,汉武帝将其丞相之位撤掉,但因念及亲情并未给子太重处罚。面对儿子的摊牌,看着盛怒的皇帝,王太后放了权,母子也和好如初。不知道此时的王太后是何想法!
而在我看来,这是两个政治对手的互相交手过招,不过只因身份有牵绊,而作为一方的王太后最终不敌另一方的汉武帝罢了。但这又何尝不是完美般的结局!
母与子,无数的人在担任这些角色,但掺杂了权势欲望的母子关系,又该如何经营?这一点我不能明白的回答,我只知道,这位有着神奇色彩的王太后,有着每个人都祈愿的寿终正寝的结局就好。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准确,没有任何一部史书,甚至没有任何一部野史记载刘彻杀害自己的母亲。
刘彻的母亲为王太后,《史记·索引》记载王太后的名字为王娡。王太后于公元前126年去世,根据史书记载:
太后凡立二十五年,后景帝十五岁,元朔三年崩,合葬阳陵。
史书里面并没有说王太后死于意外,更没有记载王皇后死于汉武帝之手。汉武帝虽然有时候善杀,但是并不是一个非常残暴的皇帝。中国历史上,即使非常残暴的皇帝,也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弑杀自己的生母。我国古代历史上从来没有关于华夏族(汉族)皇帝弑杀自己母亲的记载,也极少有弑杀母亲的野史或者传言。
郑庄公的母亲、秦始皇的母亲已经非常过分了,秦始皇这么强硬的人物也只是宣称断绝母子关系,并没有弑杀赵姬。汉武帝的母亲王娡在汉朝历史上并不是非常强势的太后,也是一位非常不错的太后。如果没有王娡的积极努力,刘彻也不可能被立为太子,更不可能被登基称帝。汉武帝最困难的时候,王太后一直在坚定地支持汉武帝,为汉武帝扫平障碍。汉武帝根本没有理由弑杀自己的亲生母亲。
根据史书我们可以看出,汉武帝非常尊重王太后,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愿意忤逆王太后的意思。田窦交恶之时,王太后以绝食的方式向汉武帝表明自己的态度,直接影响了田窦交恶的走向,最终窦婴被诛杀。
汉武帝非常宠爱韩嫣,韩嫣也被认为是汉武帝的男宠。当王太后决定处死韩嫣的时候,汉武帝也没能阻止自己的男宠被杀,史称:
嫣侍,出入永巷不禁,以奸闻皇太后。太后怒,使使赐嫣死。上为谢,终不能得,嫣遂死。
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汉武帝非常尊重王太后,又怎么会弑杀王太后呢。
汉朝以“孝”治理天下,史称“汉家旧典,尊崇母氏”。汉朝皇帝的谥号大多会加上一个“孝”,以体现以“孝”治天下的理念。
古代社会虽然是父权占据主导,君父在整个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母权”依然有相当强大的影响力,汉朝母权的影响力也非常大,汉朝历史上的不少太后对汉朝政局的影响也非常大。比如霍光废立皇帝都要“尊”太后诏,否则就不具备合法性!
汉朝历史上掌权的皇太后此起彼伏,对朝局有影响的太后更多。第一任太后吕后的权势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位。王政君太后,更是导致西汉灭亡。东汉时候的邓太后、窦太后、梁太后等太后都大大影响了东汉政局的走向,东汉出现了严重的外戚专权。西汉历史上的薄太后、窦太后的影响力也非常大,窦太后甚至将汉武帝摁住了六七年的时间,成为文帝、景帝、武帝三朝的重要影响力量。
伴随着太后(皇后)力量的崛起,外戚力量也势必会崛起。两汉时期的外戚势力也非常强大。我们印象中东汉是典型的外戚与宦官轮流专权,其实西汉的外戚一点不比东汉弱。吕后在世之时,诸吕甚至被封王。窦太后时,窦氏力量非常强大,窦婴、窦广国、窦太主都是其中的代表。王太后时,田蚡、田胜等人的力量强大。汉武帝后期,卫青、霍去病、公孙贺等卫氏外戚力量强大。汉昭帝时期,外戚霍光力量强大。
汉朝时期,外戚母权力量是汉朝刘氏父权力量的重要补充和支撑力量。汉朝皇帝需要母权的支持,也需要借助外戚的力量巩固皇权。刘氏父权和外戚母权紧密合作之时,汉朝政权便比较稳定;两股力量出现裂痕之时国家力量则会受到削弱,甚至亡国。
汉武帝前期,他本人一方面受到了窦氏外戚力量的限制,另一方面又需要王氏外戚力量的支持。没有王氏外戚支持,汉武帝的地位便不稳定。窦太后掌权时期,汉武帝和王太后紧密合作,小心翼翼地处理与窦太后的关系。汉武帝前期,以王太后为首的王氏外戚对于稳定汉武帝皇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太后陪伴着汉武帝一直熬到了窦太后去世。窦太后去世之后,汉武帝才成为真正的帝王,王氏外戚的田蚡更是位居丞相。王氏外戚也迎来了自己巅峰时期。
王太后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女人,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女人。王太后本是一个“二婚女”,却通过改嫁得到了汉景帝的青睐,生下了皇十子刘彻。王太后凭借着出色的政治才华,和窦太主结成了政治同盟成功地将栗姬和太子刘荣拉下马。王太后本人被汉景帝立为皇后,刘彻被立为皇太子。
汉景帝去世之后,王皇后变成了王太后,皇太子刘彻变成了汉武帝。汉武帝登基之初大权掌握在窦太后手中。王太后又和汉武帝一起谨慎应对,保全了汉武帝的地位。汉武帝从被立为皇太子,到登基称帝,再到成为真正的皇帝,每一步都离不开王太后的身影,也不离开王太后的支持。
刘彻之所以能够成为赫赫有名的汉武帝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自己的母亲王太后。
刘彻并没有杀母。这话有语病。
确切来说:汉武帝刘彻杀的人是,他自己的儿子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是为“立子杀母”。
钩弋夫人,是汉武帝晚年的宠妃,据说怀孕十四个月诞下了汉昭帝刘弗陵。
在当时卫太子刘据还活着的时候,老糊涂汉武帝居然觉得这胎是尧舜转世。因为尧帝也是他妈怀孕十四个月降生的。
巫蛊之乱后,卫氏一系被连根拔起。汉武帝准备立刘弗陵为自己的继承人。但在册立皇太子前夕,喜怒无常的汉武帝又担心:
儿子这么小,很容易出现“子幼母壮”的情况,钩弋夫人恐会变成下一个吕后。
在这种怀疑之下,汉武帝便在立太子前赐死了钩弋夫人。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立子杀母”的事件。
汉武帝的操作虽然残忍,但归根到底是他个人的行为。
真正存在制度化“立子杀母”操作的,其实是北魏王朝这个鲜卑政权。
在北魏的宫廷,每当皇帝册立太子前,太子的生母都会被赐死。根据《魏书·皇后传》的记载:
“道武宣穆皇后刘氏,后生明元……后以旧法薨;
文成元皇后李氏,生献文,……依故事薨;
孝文贞皇后林氏,生皇子恂……后依旧制薨。”
这里所言的“以旧法薨”,其实就是按照北魏的家法,立子杀母。
举个例子吧,道武帝拓跋珪赐死儿子明元帝拓跋嗣的母亲刘夫人时,还提到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的事:
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参与国政,使外家为乱。
说自己是受汉武帝的启发,这项残忍的制度最后被灵太后胡充华所终结。
刘彻何时杀过母?从来没有的事情。
汉朝时期,还是比较讲究礼仪孝顺的,特别是汉武大帝尊行儒术之后,更是如此。
刘彻是不会杀母亲的,哪怕母亲犯了错,也不会动手的。
那刘彻到底杀了谁?刘彻杀的人是自己的老婆钩弋夫人,也是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
为何刘彻要杀刘弗陵他妈?
只有一个原因:担心自己过世后,母壮子弱,影响大汉的江山,就像曾经汉初的吕氏外戚专权,差点颠覆了汉朝。
此事有专门记载,褚少孙在《史记》里的补记:汉武帝为防患女主乱政,立子杀母。
钩弋夫人是刘彻晚年娶的老婆,当刘彻已经是个糟老头子时,钩弋夫人正是如花似玉的年纪。但刘彻还是不能小看,虽然岁数已经大了,但经过努力地耕耘,还是让如花似玉的钩弋夫人在公元前94年生下了刘弗陵,这就是后来的 汉昭帝。
本来,皇位之事和刘弗陵是沾不上边的,只是,公元前91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乱,导致太子和皇后卫子夫两人统统自杀。
于是能够竞争皇位的只剩下四个人了,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和赵氏之子刘弗陵。按理来说,燕王刘旦机会最大,但此人性格张狂,做事不讲究章法,在哥哥死后,就申请回京都,希望老爹封他为太子。这是赤裸裸地要太子之位,汉武帝当然不愿意了。
广陵王刘胥无才华,喜欢享受,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因此汉武大帝把他也淘汰了。
两个哥哥先后死了,一个哥哥被淘汰了,看起来昌邑王刘髆有机会了,可是他的舅舅李广利干了投降匈奴的事情,既然如此,昌邑王刘髆是没机会了。可悲的是,不仅没机会,此人在他老爹死之前一年,就急匆匆赶往阎王殿了,很是可惜。
最后剩下的只有刘弗陵了,汉武大帝非常喜欢这个儿子,和他小时候一样聪明和机灵。但,汉武大帝死的时候,已经快70了,而刘弗陵他妈刚三十出头,这就是钩弋夫人。
怎么办? 一边汉武大帝想把皇位传给刘弗陵,一边汉武大帝对钩弋夫人又有点不放心,担心钩弋夫人在他死后专权,让外戚崛起。
想来想去,刘彻下了狠心,把钩弋夫人送上了断头台,理由只有一个:防患女主乱政,外戚篡权。
钩弋夫人死了,一段时间后,刘彻也走了阎王殿,疾病催他走,不得不走。
而刘弗陵上台后,年龄虽然小,但是做事有章有法,将汉武大帝征战四方留下的亏空慢慢填了起了,这对西汉200年的王朝起到了极大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刘弗陵在公元前74年一命呜呼,只活了21岁。
他恨过自己那个雄才大略的父亲吗?一定恨过,毕竟,让一个7岁孩子的母亲离开了人世,这对孩子的心灵一定是有伤害的。不恨父亲,才不正常呢。
但,没过多久,那个看似刚强的父亲,那个刘弗陵又爱又恨的父亲,又在孩子8岁时离开了人世,这是真正的父母双亡,这是人生不能承受之重。
纵然,有诸多顾命大臣陪伴在自己左右,但又有谁能代替父母的位置呢?没人可以代替。他的死是因为疾病,他的疾病绝对和父母早亡有关。可惜了!
刘彻什么时候杀母了,他杀的是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对于历史上的这段记录,其实钩弋夫人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本也不算什么,只是没算好主少母壮这关节,我是不信她从小就攥着拳头这种说法,尤其不能相信的是非得刘彻碰一碰手就张开了,好吧,张开就张开吧,手里还握着一把玉钩,如果上面再刻着仙福永享寿与天齐那就更完美了。
所以对于这段历史,有人觉得是事先编排好的,因为赵婕妤(钩弋夫人)的父亲因犯罪又没什么钱抵罪,所以被处以宫刑,成为刘彻的近侍服务人员,有一定职位,平时皇帝出行的话,他的父亲也都伴驾随行,所以结识的官员和同行比较多,说不定就是以前的人脉关系中有人知道老赵的女儿天生丽质,所以牵线搭桥,而且还能借机表现一下自己出类拔萃的望气之数,但没办法,史书就这么写,咱们也只能这么信,没有现实证据说明望气的官员是有意为之,如果有,那他早就被刘彻弄死了。
赵婕妤的死亡原因大致两种:
一、《汉书》,刘彻在避暑胜地甘泉宫疗养,赵婕妤作为他心爱的女子当然也随侍身边,因为犯了睡也搞不清楚的错误,所以遭到刘彻的斥责,造成她郁郁而终。
不信没关系,好在还有其他选项.
二、《史记》关于这段历史的描述,是褚少孙补记于《史记》中的,说的很明白,刘彻为了防止类似吕雉这样的女人乱政,为了保护皇帝的尊严和独立性所以杀了赵婕妤。
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史记》的补录比较靠谱。
赵婕妤入宫较晚,相对也比较受宠,在刘彻召幸荣宠之下,赵婕妤不久有了身孕,据说怀孕期十四个月,有点尧舜禹汤的调调,因为尧就是足十四个月才降生的,应了国之正主的好兆头,刘彻一高兴,把赵婕妤居所的大门成为“尧母门”,一词两意,放到今天估计会称之为尧母门事件。
为何称之为尧母门事件呢?因为以此为分水岭,由储位引发的乱象渐渐浮出水面,刘彻很喜欢刘弗陵,因为刘弗陵聪明健壮,和自己小时候一样,他恐怕还没意识到,这种政治游戏很危险,前车之鉴有刘邦,后世则有万历皇帝因为类似的事,快要把自己和朝臣都逼疯了。
定名尧母门,隐含的意思不就是让赵婕妤的孩子继位么?不但后宫,朝堂也有人开始慢慢站队,看来古人沿袭立嫡立长的旧制不是完全出于教条的原因,这是有现实意义的,并有前车之鉴做参照。
巫蛊之祸,刘据兵败自杀,刘彻挑选继承人有四个选择:
刘旦,觊觎皇位已久,刘据刚死,正值刘彻暴怒加心疼的状态,刘旦迫不及待的要求承担起父皇的保卫工作,原来的封国要不要无所谓的,以杀来使削封国告终,彻底凉凉。
刘胥,过于纨绔,目无国法,自己都这样,怎么掌管国家。
刘髆,死期颇为可疑的一位,李广利为了捧起这个外甥,勾结丞相意图左右储位人选,事发后李广利向匈奴乞降求接纳,丞相则被腰斩,你说你都丞相了还折腾个什么劲呢。刘髆什么时候死的呢?刘彻死的前一年,时间很敏感。
刘弗陵,基本没悬念,前文讲过,刘彻最喜欢他,尧母门也暴露了他的意图,没问题是说刘弗陵没问题,但关键的问题就出在了赵婕妤的身上。
刘彻年岁大了,虽然也经常寻个仙炼个丹什么的,但结果是绝不出人意料的,没用。眼看着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如果立刘弗陵为太子,那么一旦自己死掉,皇帝将再次面临魔咒一般的外戚掌权,早先自己被窦太后捏在手里,还不是要圆圆要扁扁,他可不想让心爱的儿子刘弗陵再遭这罪了。
主少母壮,这个困局无法避免,既然主少的问题没办法解决,那么就只能解决母壮的问题了。
一日,刘彻突然无缘无故的痛骂赵婕妤,一下子把赵婕妤骂蒙了,看到暴怒状态的刘彻,她一弱质女子被吓的不要不要的,摘下了所有饰品,频频向刘彻扣头,而早已做好打算的刘彻直接下令将赵婕妤送掖庭狱,和慎刑司差不多吧。
赵婕妤被人拉着往外走,却频频回头,希望刘彻念着旧情能够放过自己,曾经的恩爱荣宠哪去了,至少也该让自己死个明白,自己并无过处。刘彻只说:快走吧,你活不了的。
设想一下当时的场景,还真是不大舒服,本来的恩爱夫妻,赵婕妤却突然莫须有的受到了严厉斥责,当得知自己将要去掖庭狱的时候,回头看看自己的夫君希望能够念及旧情有所和缓,没想到刘彻却告诉她-你活不了了。很难想象当时赵婕妤的绝望程度。
卫子夫回头一望挽回了刘彻的心,赵婕妤回头一望得到了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结果。
如刘彻所愿,赵婕妤死掉了,就埋在甘泉宫南。
其实班固和褚少孙写的都是一回事,班固忠实的记录了过程,这个过程并没有错,只是没有写此事背后的政治目的,而褚少孙则自有他的一番分析。
褚少孙的分析对不对呢?
汉武帝刘彻:“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 。女不闻吕后邪 ?”
在这里,刘彻还补充了一条,无论生前死后,他都不想被人扣上一顶绿帽,皇家也要面子,他只是说可能、说如果,他也不能直接对已死的窦太后指指点点的,好说不好听,是吧,总之,前车之鉴很多。
刘彻死前立刘弗陵为太子,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权利远超诸如宰相、丞相之流,并命其辅佐少主。
残忍是肯定的,但刘彻当时这么做有没有苦衷
刘彻也是人,不可能没有感情,更何况自己心爱的老婆呢。
刘彻继位后想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为了统一思想,他想大力推行儒学,但崇信黄老之术的窦太后非常不满,不但直接干政解除了丞相窦婴和太尉田蚡的职务,还暗访王臧等人曾经犯过的错误,致使赵绾和王臧自尽身亡。
为什么不追查窦婴的责任呢?那是窦太后堂兄的儿子,更要命的是刘彻头上还蹲着一个王太后。
为什么不追查田蚡的责任呢?那是王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窦婴和田蚡相互也掐架,一嘴毛那种,结果王太后绝食“明志”,不干掉窦婴我就把自己饿死,o( ̄ヘ ̄o#),窦婴殒。(窦婴确实伪造了遗诏)
自己的事业原本孔雀般美丽,结果变成了拆骨鸡,铁打的营盘碎成了渣,为了自己也非常讨厌的舅舅,还违心弄死了窦婴,亏心一辈子。
赵婕妤无辜,但国政要不得妇人之仁,自己曾经的处境历历在目,加上吕雉这个前车之鉴,这恐怕是刘彻的唯一选择了。
刘弗陵继位后是如何做的?
汉昭帝继位后,当然要追封母亲,他当然知道母亲为他所付出的惨痛代价,所以征用民力两万人为母亲修建了云陵,追封外公为顺成侯,姑姥姥尚在世,赏钱二百万,侍奉的仆人和房舍都进行了扩充,族内其他人各有赏赐不多赘述,但这其中有个原则,母亲一族,没有任何人能在朝中做官。
百姓对此抱以同情
老百姓总是心软的,他们觉得赵婕妤死的很冤枉,平白无故的为何就被杀了呢?舆论的作用是巨大的,为了顺应这种思潮,各种传闻不绝于世。
某些个人著作收集了一些当时的传言,比如赵婕妤死后香飘十里,引发武帝猜疑,也有人说是刘弗陵修建云陵,移葬的时候才得以发现:
赵婕妤的棺椁中竟然只有鞋子而已,人已不知所终。
还有人说赵婕妤是神人下凡,死前云淡风轻的自言完成了任务,本来注定就该当年死去的。
各种传闻很多,也有为她建庙的,我就不一一叙述了,因为没有必要,所有传闻的最终目的都是寄托了对赵婕妤的哀思,同时也充满了善意人士的美妙期寄,赵婕妤并未被杀还是活的快乐似神仙,这类传闻是基于人们对她的深切同情而产生的。
政治家们怎么看?
政治家们和汉武帝一样,同样是人,他们对赵婕妤肯定也持同情态度,但仅从政治角度来看问题的话,大多持赞赏态度,当时不同今日,具有特殊的政治环境,尤其是西汉的“顶层结构”,问题很大。
褚少孙:“昭然远见,为后世计虑,固非浅闻愚儒之所及也。”
我就是褚少孙所说的“愚儒”之辈,因为虽然知道这种手段很有必要,但我还是有些难以接受,并对赵婕妤抱以深深的同情。
司马光也认为,有鉴于吕氏外戚的前车之鉴,先诛其母,以绝祸患,这是以天下社稷百姓为重,以子孙后代福祉为重的行为,意义深远。
这种拨乱反正的行为残忍而富有成效,可惜西汉最终还是灭于外戚王莽之手。
你怎么就知道赵婕妤和她的家族会沦为诸吕之辈呢?安上莫须有的罪过又何以心安理得?
如果让刘彻解释的话,可能他会说:你又怎知她不会衍生诸吕之祸呢?你还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能、我敢以江山社稷和子孙福祉去赌么?如若不幸言中,到那时血流成河,代价可不止一条人命。
.
纵观西汉时期,后宫干政现象尤为严重,出现了像吕后、窦太后、王太后比较出名专权的太后,最终西汉也是亡于外戚之手,被王莽夺权,当然当时的汉武帝没想到自己害怕的太后太后掌权干政还是发生了,但在当时他是极力避免的,这和汉武帝早年深受窦太后专权之害有关,在童年时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痛,因此深恶夫人主政,不想让儿子也被太后压制,最终将他心爱的钩弋夫人处死。
钩弋夫人赵氏是河间人,生的十分美貌,而且温柔娴静,从她进宫后就受到了专宠,成了汉武帝的宠妃。钩弋夫人生了个儿子刘弗陵,他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汉武帝非常喜欢这个儿子,也最合他的心意。母子二人都得到汉武帝的喜爱,而且儿子极有可能成为皇帝,那自己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太后,可是生在汉武帝时期这一切都成了恶运。汉武帝在甘泉宫时修养时,就不时找钩弋夫人的过错,找理由赐死了钩弋夫人,也是命运捉弄,儿子将成为皇帝,自己却不能当太后。
汉武帝继位时,已经十六岁,窦太后却一直把他当做小孩子,自己在背后干预政务。汉武帝推崇儒术,而太后却推崇黄老之术,儒术与黄老之术背道而驰,儒术讲究有所作为,黄老学说追求无为而治,但窦太后执意要推崇黄老学说,压制汉武帝,还把好多儒生杀了,其中包括有名的王臧。汉武帝一直想施展自己的抱负,可是一直受到窦太后的掣肘,心有力而力不足。
说到汉武帝刘彻杀母立子的事,就不得不说到汉武帝晚年所发生的惨案,也就是巫蛊之祸,汉武帝一生穷兵黩武,虽然说攘夷拓土,国威远扬,奠定了汉地范围,留下了不朽名声,只不过打仗这种事就是烧钱的,汉武帝的爷爷汉文帝刘恒和老爸汉景帝刘启虽然留了挺厚的家底,也不够汉武帝折腾的,到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很多老百姓因为战争的拖累成了流民,各地起义不断。
老百姓会起义,当然是对汉武帝有怨言,这些言语难免会落入武帝的耳朵里,此时汉武帝年老体衰,对长生不老更加渴求,看到天下人好象对他怨恨的很,就觉得大家都巴不得他早死,想他死肯定会诅咒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一件事情。
丞相公孙贺是卫青的另一个姐夫,跟汉武帝是连襟关系,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是个纨绔子弟,擅自挪用了军费1900万钱,被人告发下了狱,公孙贺为了救儿子,就提出帮汉武帝抓捕阳陵大侠朱安世,以功抵儿子的罪,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安世被公孙贺抓获,没想到却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朱安世被抓后揭发说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两人还在武帝专用驰道上埋了木偶来诅咒他,汉武帝一听这还得了,难怪最近老是生病,于是立马派人去挖,果真挖出了个木偶,这下子公孙贺也被下狱,在酷吏手底下很快就落实了罪名,公孙贺被灭族,牵连进去被杀的还有卫青的儿子卫伉、阳石公主、诸邑公主,这些人都是卫氏一族,也是卫太子刘据的亲人和盟友,他们被杀后,武帝的病并没有什么起色,酷吏们就说还有人行巫蛊之术害武帝,因此告发之风盛行,死于这场祸乱的达到数万人。
最后酷吏江充把火烧到太子刘据身上,带人在东宫挖出了个木偶,刘据是百口莫辩,加上母后卫子夫色衰而爱驰,汉武帝早就转宠别的妃子,刘据也因此老是担心太子之位不保,现在发生这种事,根本没办法和汉武帝解释,惊惧之下借了卫子夫皇后印玺,打开武器库起兵反抗,把江充给杀了,黄门苏文逃出长安,跑到汉武帝养病的甘泉宫,说太子造反了,汉武帝不大相信,派了个使者去长安城,没想到这个使者怕死,半路上就返回了,直接跟汉武帝说太子已经造反,还要杀他,好不容易才逃出来的。
汉武帝登时怒了,马上派人攻打太子,刘据很快就败下阵来,逃出长安,走投无路之下自杀身亡了,而一代贤后卫子夫也在宫中自缢而死,一切都结束后,冷静下来的汉武帝开始后悔,因为以卫皇后和太子刘据平常的为人不可能会造反,经过调查,发现果真是有人陷害太子,于是陷害太子和攻打太子的人也遭了殃,都被汉武帝清算了,还特修了一座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寄哀思。
不过后悔归后悔,现在太子已死,这位子就空出来了,汉武帝共有六个儿子,太子刘据自杀身亡,次子刘闳早逝,三子刘旦以为太子死了,自己有希望被立为太子,就自告奋勇说要进京担任皇宫保卫,汉武帝一听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大发雷霆,杀了刘旦的使者,削了刘旦三个县,这下子刘旦是没希望了,四子刘胥为人毫无法度,汉武帝也不喜欢,五子刘髆的舅舅是李广利,李广利也谋划过立刘髆为太子,结果事发,李广利逃跑投降了匈奴,这下子也断了刘髆被立太子的路。
于是就剩下汉武帝的幼子刘弗陵,刘弗陵是汉武帝宠妃钩弋夫人所生,汉武帝死于公元前87年,这时候刘弗陵才8岁,如果钩弋夫人还活着的话才26岁,年迈的汉武帝在刘弗陵身上看到自己小时候的影子,加上幼子的关系,因此特别宠爱他,刘弗陵前面几个哥哥都入不了汉武帝法眼后,武帝就有意传位给刘弗陵,于是让人画了幅“周公辅成王”的画赐给霍光,暗示自己欲立刘弗陵为太子,要霍光学周公好好辅佐刘弗陵,这太子是选好了,只是汉武帝很不放心一个人,那人就是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
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帝国几年后就撒手人寰了,随后政权就落到了吕后手上,吕后干政后对吕氏是大力提拔,对刘邦的几个儿子是大力打压,搞的刘邦的八个儿子只剩下了两个,江山差点都落入了吕氏一族手中,如果不是汉朝的功臣集团在吕后死后扳倒吕氏一族,大汉江山很可能就改姓了,汉武帝刘彻对这些事当然很明了,现在自己离死不远,而钩弋夫人却是青春年华,刘弗陵又年幼,汉武帝死后,难免会再现吕后干政的情形。
还有秦始皇生母赵姬与嫪毐淫乱后宫的事,也让汉武帝很担心在他死后会出现这种情况,赵姬也是因为年纪轻轻守了寡,耐不住寂寞与吕不韦旧情复燃,后来和嫪毐搞到一起还为他生了两个孩子,毕竟主少母壮,大臣们可不敢管到太后的事,所以说钩弋夫人成了刘弗陵登上皇位最让汉武帝担心的人,于是汉武帝就找了借口赐死了钩弋夫人。
在杀了钩弋夫人后,刘彻就将刘弗陵立为太子,几天后汉武帝病逝,享年70岁,八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