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比较出名的小吃有哪些?:说到老北京的小吃和美食真的是特别的多,作为我国的首都虽然说汇聚着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但是老北京人儿也有自己爱吃的特色菜,:-
说到老北京的小吃和美食真的是特别的多,作为我国的首都虽然说汇聚着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但是老北京人儿也有自己爱吃的特色菜,像老北京炸酱面就是当地人最爱吃的一道面,而且这道面也是有着年头了,也是一个比较地道的北京美食。
来到北京又怎能不尝尝北京的地道烤鸭呢,说到北京烤鸭还是全聚德做的最正宗,像国宴的烤鸭就是全聚德提供的,烤的金灿灿的肥的流油的烤鸭,然后把它们片下来蘸着甜面酱,吃起来别提多香了,绝对算得上北京的招牌菜了。
还有北京的卤煮、火烧、利群烤鸭、护国寺小吃、大懒龙、陈亨卤煮小肠、赵记炒肝、老瓷器口豆汁店、门框胡同褡裢火烧、黑窑厂街糖油饼、宝瑞门钉肉饼店、炒疙瘩、鸿宾楼的宫爆虾肉、红烧牛尾、萃华楼饭庄的干炸丸子、白魁老号饭庄的它似蜜、炒疙瘩等。
北京最具特色的名小吃,国庆长假可以体验!
媒体老梁 | 文稿
北京小吃不仅没有老矣,而且正以其崭新的经营方式,独特的美食味道,新颖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饕餮食客。
如果从位于房山琉璃河的燕国遗址算起,北京已经有了3000年的建城史;若从辽代建都算起,北京已经有了800多年的建都史。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北京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人民,也引来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朋友。这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京文化,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京饮食文化,其中最不可忽视的,当属北京小吃。
1、艾窝窝
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爱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
爱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 《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 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可见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成圆皮,包上桃仁、芝麻仁、瓜子仁、青梅、金糕、白糖,拌和成馅,就成了明万历年间称之为窝窝的 食品。但为什么后来又成为爱窝窝呢?在清人李光庭的《乡谚解頤》一书中找到了说明。因为有一位皇帝爱吃这种窝窝,想吃或要吃时,就吩咐说:“御爱窝窝。”后来这种食品传入民间,一般百姓就不能也不敢说“御”字,所以省却了“御”字而称“爱窝窝”。此小吃在明代已流入民间,明代《金瓶梅》中记录当时流行的美味中就有爱窝窝。
艾窝窝外皮用的糯米是已经蒸熟的,馅也用桃仁、瓜仁、芝麻仁和白糖事先炒好,所以做得之后就能食用。故《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白粉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挫。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爱窝窝。”还注说:“爱窝窝,回人所售食品之一,以蒸透极烂之江米,待冷裹以各式之馅,用面粉团成圆形,大小不一,视价而异,可以冷食。”
2、驴打滚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
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这一点连前人也发出疑问。《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就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可见“驴打滚”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3、糖卷果
糖卷果是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品,深受中外食者青睐,尤得女性食客的喜爱。
糖卷果主料用山药和大枣,配以青梅、桃仁、瓜仁等辅料。山药鲜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精纤维及维生素等成分,是中医传统的用药。中医认为山药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肺、肾经,有补中益气、补脾胃、长肌肉、止泻和健脾。固精、益肺的功用。大枣更是中医和民间常用的滋补品,每100克干品含糖量63-76.3克,并含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居各种鲜果之首,每100克鲜枣肉中含量达300-600毫克,人体利用率平均为86.3%。中医认为枣肉味甘性温,有补脾和胃、养气生津之功,可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卫不和、贫血心悸、烦躁多梦等症。卷果主料为山药、大枣,是一道名副其实的药膳。
制作方法:将山药1500克去皮剁碎,大枣500克去核,果料切碎,两料拌匀后稍加水和面粉,搅拌均匀,用油皮将拌匀的料裹包好,上笼蒸5分钟;准备消毒过的干净豆包布一块,将蒸得的原料趁热置于布上,捏成三角状长条,凉后切成小手指厚般的块,入七成热的油锅,炸成焦黄色时捞出;另用锅加油、水、桂花、白糖,小火熬成糖稀,将炸得的卷果倒人,裹上糖汁,撒上白芝麻和白糖,软绵香甜,十分可口。因其有滋补作用,去南来顺饭庄用餐的食客每每点要,成为饭店的名牌小吃之一。
4、姜汁排叉
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
它要用鲜姜去皮跺成细末,面粉加一定比例的明矾末,一起放入盆中,用凉水和成面团。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水和面,放到轧面机上轧五六次,直轧到薄片均匀光滑,然后在薄片上撒上细淀粉面,叠起合成长条后,用刀切成宽为2厘米、长5厘米的排叉条,将两小片叠到一起,中间顺切三刀,散开成单片套翻在一起,用温油炸。将炸好的排叉过蜜,过蜜的方法是用鲜姜去皮切成细丝,用水把姜丝熬开后捞出姜丝,放入白糖,开锅后放饴糖、桂花,继续熬开后移小火上,将炸得的排叉入姜丝熬出的桂花饴糖中过蜜。
过蜜后的排叉成浅黄色,有酥、甜、香的特点,食用时有姜味。南城“南来顺”的姜丝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同年又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还有一种带咸味的排叉,原料为面面粉、苏打和盐,也用油炸,做法与姜丝排叉一样,不同的是它不过蜜,有酥、脆、味微咸的特点,爱喝酒的人常以咸排叉当下酒菜用。
据《天桥小吃》作者张次溪先生说:“旧天桥有专门卖小炸食的店家,如面炸不盈寸的麻花排叉,用草纸包装,加上红商标,时过年送礼的蒲包,又是小孩的玩物。”对这种小炸食前人还有诗称赞说:“全凭手艺制将来,具体面微哄小孩。锦匣蒲包装饰好,玲珑巧小见奇才。”过去天桥卖这类小炸食的还要吆喝:“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腊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样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小孩听到了,多喜欢去买。
5、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
它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自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面。白糖用水化开,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加入烫面中,最后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匀。
锅内倒花生油或生菜油,也可用牛油。但不宜用豆油或芝麻油,因为后两种油容易抵消奶油味,旺火烧至冒烟后,改用小火,此时将揉匀搅拌好的面团,500克分成40个均匀小球,人油锅前用手摁成圆饼,逐个下人油中,待饼膨起如球状,并呈金黄色时捞出,滚上白糖即成。
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除奶油炸糕外,还有黄米面炸糕和江米面炸糕(用水磨米,质量最好),面均要加水和好后发酵,面和得不要太硬,要适当揉进一点碱。制作时抓一块面约50-60克,用手指在中间按一个坑儿,包进豆沙馅,将口封严,随包随入温油炸至金黄色。此种炸糕外焦里嫩,香甜可口,很受欢迎。
还有一种烫面炸糕,先把水烧开后,倒人面粉搅拌均匀,面烫好后出锅分成大块,摊开晾凉,对上发面和适量碱面,揉匀揪成小剂,摁扁,包上用红糖、桂花、面干拌匀制成的馅儿,用温油炸。此种炸糕外焦酥,里软嫩,易消化。
6、蜜麻花
蜜麻花
蜜麻花是北京小吃中常见名品,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
前人有诗说:\"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侣蜜麻花,劳声借问谁家好,遥指前边某二巴》。\"并注说:\"糖耳朵蜜麻花,为清真教人所制食品,其原料不外砂糖面粉及小糖等,小糖即俗称之稀也。\"
前人已将蜜麻花的原料讲得很清楚了。不过它用的面要用和好的发酵面对上碱,另用一块面和上红糖,做时将发酵面分两块,一块擀开后,将红糖和的面铺是上,再擀另一块发酵面,铺在红糖面上面,这样成了二层酵面,一层糖面。用刀切下5厘米左右的长条,将长条一边摁薄,成坡形,把薄边和厚边合到一起,再切成重40克左右的小块。自小块中间开一刀口,然后打开,将薄的一面往里翻过去,厚的一边一折,就成了耳朵形的坯子了。花生油烧五成热,分批将坯子入油里炸过,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尽油,趁热放入温热的饴糖中泡一分钟,称过蜜,浸透后,捞在盘里晾凉就成了。要注意必须炸透,否则就会因炸不透,蜜也浸不透的质量不佳现象。
蜜麻花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南城的南来顺饭庄的蜜麻花由于常年制作。质量稳定,主要是放碱合适,没有酸口,炸得透,吃蜜均匀,达到了松软绵润的质量要求,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与蜜麻花相似的还有蜜篦子,原料配制与蜜麻花完全一样,唯形状不同,它是三层擀平,中间竖划几刀,油炸后过蜜而成。此外还有干糖麻花、芙蓉干糖。干糖麻花不过蜜,芙蓉干糖也不过蜜,而是滚上一层用熟面和 白糖混合的糖粉,也都有甜、酥、脆的特点。
7、油面茶
油茶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补佳品,它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
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
面茶在北京小吃中,一般在下午售卖。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 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非老北京人恐怕无此吃法的。为什么要用这种吃法呢?这与品尝面茶的风味有关。
8、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比较麻烦。
在事先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
将麻仁用开水拌起来,将小剂粘上拌好的麻仁,挫成10厘米长的小条码在盘中,码3至4层再饧着。饧好后,拿起两小条用手挫成均匀的长绳条2根,对头折两个来回成8根,两头捏在一起,成两头尖、当中大的枣核形或扇形状,用油炸熟即成。炸时锅内花生油五成热,拿着馓子麻花的捏头处,将坯子下入油锅来回摆动使其定型,待坯子稍硬挺后,整个入油中炸,炸成棕黄色即成。馓子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9、满族小吃萨琪玛
萨琪玛,传说源于清朝在广州任职的一位姓萨,爱骑马的满族将军。每次打猎前爱吃点心。有一天,萨出猎,对厨师说:“今天点心一定要搞个新鲜玩艺,别天天照着模子印沙糕。要不然,就准备回家吧!”负责点心的厨子一听,一个失神的将沾上蛋液的点心炸碎了!偏偏这时将军又催要点心,厨师只好把炸碎的面皮拌上白糖,揉合在一起,压扁切成方块。他心里想,此点失饪,饭碗难保,即口说出:“杀那个骑马的!”(也就是后来误写成的“沙琪玛”)
谁知萨吃了后绝口称赞,问他此点何名?厨师惊魂未定,脱口应道:“杀骑马”!幸好萨听为“萨骑马”,与自己姓萨爱骑马吻含,连声叫好。就这样,“萨骑马”在流传中叫成了“萨琪玛”。
萨琪玛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点之一。过去在北京亦曾写作“沙其马”、“赛利马”等等。萨琪玛具有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浓郁的特色。
《燕京岁时记》中写道:“萨琪玛乃满洲饽饽,以冰糖、奶油合白面为之,形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炉烤熟,遂成方块,甜腻可食。”
萨琪玛是当时重要的小吃。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赛利马为喇嘛点心,今市肆为之,用面杂以果品,和糖及猪油蒸成,味极美。”道光二十八年的《马神庙糖饼行行规碑》也写道“乃旗民僧道所必用。喜筵桌张,凡冠婚丧祭而不可无”。当年北新桥的泰华斋饽饽铺的萨琪玛奶油味最重,它北邻皇家寺庙雍和宫,那里的喇嘛僧众是泰华斋的第一主顾,作为佛前之供,用量很大。
10、手镯样儿的焦圈
北京小吃中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油香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
北京人吃烧饼,常爱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焦圈是一种古老食品,制作比较麻烦,由于劳效太低,一般吃食店不愿制作,故有一段时间常断档。说到炸焦圈,北京人都知知道一个“焦圈俊王”,原是“南来顺”职工,已故去。他的技艺一般人不能与之相比,炸出的焦圈个个棕黄,大小一般,特别是具有香、酥、脆的特点,放在桌上,稍碰即碎,决无硬艮的感觉。
焦圈的制作,需用温水化开盐、碱、少许矾,加水拌和面粉成面团后,用手反复压揉面团,揉匀后放案板饧3个小时,然后把面团压扁,用刀切成5厘米宽的条,取成条面坯置案板,用一手按住一端,另一手托住面坯的另一端,捋成长扁片,厚约6厘米,用刀把面片切成4厘米宽的剂(一般50克面切14小剂),每两个剂叠在一起,用小炸刀中间切一刀,两边不能切通,稍连一点,油烧至五成热时,用手拿住生焦圈坯的一头下油锅,随即用筷子从中间撑开,使之成手镯形,定型后翻过来,炸至枣红色出锅控油,即成香酥脆的焦圈了。
宋代苏东坡曾写过一首诗,相传是中国第一首产品广告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也有记载:“人少盐,牵索扭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焦圈可贮存十天半月,质不变,脆如初,酥脆不皮,是千百年来人们喜爱的食品。
11、豆馅烧饼
豆馅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12、豌豆黄
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因此每当春季豌豆黄就上市,一直供应到春末。
北京的豌豆黄分宫廷和民间两种。豌豆以张家口出产的花豌豆最好。豌豆黄是北京传统小吃,同芸豆卷一起传入清宫。豌豆黄原是民间大众化食品,传入宫廷后经改进不用枣。制作方法也比较麻烦。“细豌豆黄儿”乃是清宫御膳房根据民间的小枣糙豌豆黄儿改进而成。其制法较精,是将豌豆煮烂过筛成糊,加上白糖、桂花,凝固后切成两寸见方,不足半寸厚的小方块,上面放几片蜜糕,色味俱佳,质地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属上品。宫里吃的时候通常装在精致的盒子里,还点缀以金糕。红黄相间。据说慈禧喜食。而沿街叫卖的通常加小枣,整块出售。吆喝“豌豆黄儿哎--大块的!”
豌豆黄以前是典型的春令食品。原来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用砂锅将白豌豆熬烂,加适量去核的红枣、白砂糖搅拌,等水分渐干,即可成块出锅。晾凉后切成三角形即可。此食品的颜色橙黄,满嵌红枣,好看亦好吃。
砂锅豌豆黄味道甜美,清凉爽口,许多人都喜欢吃。有诗称赞豌豆黄:“从来食物属燕京,豌豆黄儿久着名。红枣都嵌金屑里,十文一块买黄琼。”明代小说中已见豌豆黄的记载,清朝乾隆初年,豌豆黄已成为宫廷甜食之一。
至于有人问豌豆的颜色不是黄的,为啥是黄色的豌豆黄呢?
通俗的说吧,是颜色稀释的结果。豌豆经过兑水、兑料、熬熟、打浆后,颜色被淡化了成黄中带有微绿或是暗黄的了。
打个比方说,芹菜是绿的,打成汁兑水稀释后就是黄的了。反之,大海是蓝色的,但成在盆里就看不出是蓝色的。
要是您来北京玩,一定记得要个冰镇的豌豆黄尝尝,那滋味,细细的沙沙的,绵软甜凉。还透着豌豆的清香,一点都不比高级冰激凌差呢!
13、扒糕
扒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夏季小吃。其实北方好多地方都有这东西在卖。扒糕与凉粉一般同时出售。过去在出售时,摊贩不时的吆喝:“扒糕筋道……酸辣凉粉儿哟……”
《燕都小食品杂咏》中称:“色恶于今属扒糕,拖泥带水一团糟。嗜痂有癖浑难解,醋蒜熏人辣欲号。”还说扒糕的颜色灰黑,“见之欲呕”。扒糕的颜色虽不好看,但很多老北京人仍钟情于扒糕。主要是因为扒糕的原料“荞麦”有很大的营养价值。据《本草纲目》中说荞麦“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作饭食,压丹食毒,甚良”。
现在经科学验证,认为荞麦是含有磷、钙、铁及氨基酸、脂肪酸、亚油酸多种维生素的营养食品,对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有食疗的作用,是这些患者的首选食品之一。但荞麦属寒性食物,而且不宜消化,所以不可多吃。
我的年龄还够不上对它有特别的印象,扒糕应该是四十多岁的人小的时候吃的东西,最初听说扒糕这东西还是听我大爷说的,那东西好吃,就是不可以多吃,荞麦面不好消化,吃多了胀肚。因为荞麦是低产的作物,农民不爱种植,最近几年都知道了杂粮的好处后,荞麦的经济价值体现出来了,开始有大面积种植了。不过,我还是劝您尝尝。
原料:扒糕
调料:麻酱,香油,酱油,醋,腌制好的咸胡萝布丝,蒜泥,香菜。
做法:扒糕坨切片,把所以调料拌匀即可。
14、白水羊头
是北京小吃中的精品,它是羊头用白水煮熟切片,撒上椒盐的一种吃食。色白洁净,肉片薄而大,脆嫩清鲜,醇香不腻,佐餐下酒皆宜。北京过去卖白水羊头肉的很多,但最出名的是宣武区前门外廊房二条推车摆摊的马玉昆,家传6代,他制作的白水羊头,清脆利口,讲究夏天用冰镇,冬天带冰凌,越凉越好吃,羊头肉分为羊脸子、羊眼睛、羊耳朵、羊舌、羊脑、天梯(上颚软骨)等6个部位,任客选要,随要随切,撒上的椒盐也很考究。
15、百果年糕
是北京春节的传统小吃,早在辽代,据说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习俗。年糕有黄、白两色,象征金银,并有“年年高”的吉祥如意的寓意。所以前人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其实追溯年糕的历史,早在中国的周朝就有记载。《国礼·礼记》中“羞边之食,糗饵粉餐”的“粉餐”就是米粉蒸成的糕食。北京小吃中的年糕,用黄米或江米面加各种辅料蒸制而成。年糕品种多,有枣年糕、豆年糕、年糕坨等。精细的年糕有白果、什锦、水晶、如意等,烹制方法多为蒸,也有用油炸蘸白糖吃的,均有香甜粘糯的特点。
16、地道京味 爆肚
作为北京最具代表特色的小吃,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时期,而其鼎盛的时候是在清末及民国初期,多为回族经营。听老人讲,当年在东安市场一溜能有7、8个摊子在卖爆肚。而当时比较有名的爆肚包括:东安市场的爆肚冯、爆肚王,天桥的爆肚石,门框胡同的爆肚杨,东四牌楼的爆肚满,还有东直门一带的金生隆等。
爆肚上我们常吃的基本上属于“水爆”,而这水爆肚是具有独特风味的北京地方性小吃,下酒极佳。可是以独酌、小饮为宜,不适宜醵饮大嚼,所以大小饭馆都不备此味。唯有小酒馆、小吃摊,才有水爆肚出售。水爆肚只适用羊肚,牛肚除百叶以外,不宜水爆。因为质厚易韧,氽的时间稍久就不能吃了。只有羊肚组织细软,可以水爆着吃,而且洗净后洁白,不象牛肚黑灰暗淡不耐看。
爆肚是把鲜牛肚(指牛百叶和肚领)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
17、街头巷尾的小吃 冰糖葫芦儿
冰糖葫芦,酸甜适口,老少皆宜,它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好看,红彤彤的山楂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签子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芦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颗结满硕果的小树,煞是诱人。提起冰糖葫芦的来历,还得说说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
宋光宗,名赵停(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赵慎的第三个儿子。那是南宋绍熙年间,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生了怪病,她突然变得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都不见效。赵停见爱妃日益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只好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会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的口味。黄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
后来,这酸脆香甜的山楂传到民间后,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原来,山植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尤长于消肉积。也许是黄贵妃所食山珍海味积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经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植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之功,盖可推矣。”
今人研究证明,山植还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山植食品也花样翻新,品种繁多。
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芦直至今日仍是受人们喜爱的吃食。
18、物如其名的小吃 薄脆
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薄脆,故名思义,即薄又脆,但薄而不碎,脆而不艮,香酥可口。薄脆其实也是一种油饼,不过这种油饼特别薄,甚至可到“透明”的程度,吃起来特别脆,故名“薄脆”。薄脆现在是小吃,以前曾是清宫中的御膳食品。清康熙年间,西直门外一里许广通寺南,大道旁有一茶馆亿禄居,当时即售制“大薄脆”。亿禄居的大薄脆与众不同,是用香油所炸,分咸甜两种,火候适度,既香又脆,驰名于京城内外。这个小茶馆遂被人们称为“大薄脆”,而不称其正名。当时有一谚语:“西直门外有三贵:火绒、金糕、大薄脆”。其它两项已无可考,惟亿禄居的大薄脆,据记载驰名将近二百余年。《北京琐闻录》中记载,康熙曾微服游圆明圆,路过此地吃了一顿大为赞赏,以后,他传旨按期进奉,成了清宫御膳房的一种野味食品,从此,这家“大薄脆”更加驰名远近。 薄脆酥脆焦香,可以现制现吃,也可以捏碎与菜馅拌和当素馅的原料,是人们非常喜爱的小吃。但由于费工费时,市场虽有供应,但不能经常保证,常有断档现象。
19、炒肝
是北京早点的名小吃。每日清晨,卖炒肝的店摊众多,爱喝这一口的人也很多。炒肝那醇厚的美味,真是一大享受。然而炒肝是怎样兴起的,连,些老北京人也都不一定知道。
1900年,当时《北京新报》的主持人杨曼青去前门外“会仙居”吃饭。这家饭馆当时卖白水杂碎,杨曼青见桌上、地下扔了不少猪心、肺等下货,就给掌柜的出招儿说:“你们干脆把白水杂碎中的猪心、肺去掉,只留肝、肠,再加上酱色,然后勾芡,起名叫炒肝。这些日子我在报上为你们宣传一下。”掌柜一听连声叫好。于是按杨先生的办法做,又加上大料、生蒜、黄酱等佐料,最后用口蘑汤勾芡。用这种原料和调料做出的炒肝,香气扑鼻,浓郁可口,大受顾客的欢迎。“会仙居”和炒肝就出了名,红火了几十年。1956年公私合营“会仙居”并入“天兴居”。炒肝成了北京小吃中的精品。
20、炒红果
“炒红果”与老北京的“炒肝”虽名曰“炒”却同理都是煮出来的,但是,红果却不可与铁锅同煮,可选用砂锅或不锈钢锅等。、“红果”又称“山楂”、“山里红”等,它富含山楂酸、柠檬酸、维生素C等成分,具有强心、降血压、降脂、抗氧化、利尿、防癌和软化血管的作用,对治疗肥胖症、腹胀腹痛,内积不消,小儿脾虚久泻均有一定的疗效,不过,胃酸过多或消化道溃疡病者则不宜选用。
21、传统小吃 褡裢火烧
提起褡裢火烧,“老北京”没有不知道的。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味独特,因而一直是人们爱吃的小吃之一,也常被人们作为早点。褡裢火烧因制作成形后,酷似旧时人们腰带上的“褡裢”,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油煎食品,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 “门框胡同瑞宾楼,褡裢火烧是珍馐。外焦里嫩色味美,京都风味誉九州。”这是一位家住北京郊区的老翁得知瑞宾楼恢复这一北京名食供应后,特让儿孙陪同专程到店品尝时,欣然提笔写下的诗句。 此食品宜趁热食用。吃褡裢火烧时配用鸡血和豆腐条制成的酸辣汤,鲜香酸辣,余味无穷。现在北京的“瑞宾楼”饭庄专供褡裢火烧。制作也愈加精细。
22、传统小吃 豆汁
豆汁是北京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食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过去卖豆汁的分售生和售熟两种。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车,同麻豆腐一起卖;售熟者多以肩挑一头是豆汁锅,另一头摆着焦圈、麻花、辣咸菜。北京人爱喝豆汁,并把喝豆汁当成是一种享受。可第一次喝豆汁,那犹如泔水般的气味使人难以下咽,捏着鼻子喝两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瘾,满处寻觅,排队也非喝不可。《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
豆汁是什么?
实际上是制作绿豆淀粉或粉丝的下脚料。它用绿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后捞出,加水磨 成细浆,倒入大缸内发酵,沉入缸底者为淀粉,上层飘浮者即为豆汁。 发酵后的豆汁须用大砂锅先加水烧开,兑进发酵的豆汁再烧开,再用小火保温,随吃随盛。不要看其貌不扬,但一直受到北京人的喜爱,原因在于它极富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并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豆汁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干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
喝豆汁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
制作方法:
将绿豆用凉水浸泡十几小时,加水磨成稀糊,在稀糊内加入浆水,并逐次加入不少于八倍于浆水的凉水过滤把过滤出的粉浆倒入缸内,经一夜沉淀,最上一层灰绿色、质地较浓的即是生豆汁撇去它上面一层的浮沫和浆水,把生豆汁舀出沉淀沙锅内放入凉水,用旺火烧沸后倒入生豆汁,待豆汁被煮涨得溢出锅外时,改用微火保温即可食用。
23、开口笑
开口笑是北京小吃中的油炸小吃品种。因其经油炸后上端裂开而得名。开口笑用面粉、饴糖、白糖、鸡蛋、麻仁及油等为原料,每斤面耗油200克。制法是鸡蛋磕碎去皮倒入盆内,稍加上一点苏打粉,下入适量的白糖、饴糖,再用白面加水和油一起搅拌,均匀地倒入盆内,搅拌均匀并揉和成面团,揪成小剂,麻仁用水拌匀,把小剂放在麻仁内滚一滚,不要按揉。油锅烧油,将粘芝麻的剂入油锅中炸至开口即成。开口笑香甜暄酥,十分可口。
24、卤煮小肠(卤煮火烧)
卤煮小肠是北京风味小吃,过去北京到处都有店家或沿街摊贩出售,但最有名的数宣武区南横街内的燕新饭馆。制作卤煮小肠的师傅陈玉田,外号“小肠陈”,已几代相传。他制作的卤煮小肠辣中有酸,肠肥而不腻,肉烂而不糟,火烧煮得透儿不粘,选料考究,味道鲜美,一直保持传统风味,因而慕名前往的客人众多。
25、跟灌汤包媲美的门钉肉饼
卤煮小肠是北京风味小吃,过去北京到处都有店家或沿街摊贩出售,但最有名的数宣武区南横街内的燕新饭馆。制作卤煮小肠的师傅陈玉田,外号“小肠陈”,已几代相传。他制作的卤煮小肠辣中有酸,肠肥而不腻,肉烂而不糟,火烧煮得透儿不粘,选料考究,味道鲜美,一直保持传统风味,因而慕名前往的客人众多。
26、与豆汁齐名的麻豆腐
炒麻豆腐和豆汁一样,也是老北京人十分喜爱的北京小吃。相传早在明代初期就已成为民间食品。炒麻豆腐是北京的特产,他处皆无。此物出自旧京的粉房。粉房原来是出产粉皮淀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随碾随加水,同时这豆子就分成了三种东西。顶细的成了豆浆,是正品,用来做淀粉;顶稀的成了汁儿,即是豆汁;发酵后的豆汁用旺火烧,使之水份挥发掉,存下的渣儿就是麻豆腐。麻豆腐呈灰白色,微微有些发绿。
麻豆腐是粉房的副产品,或曰下脚料,所以价格特别便宜,两个大子儿就可以买一大碗。旧社会的贫困人家买回来,用羊尾巴油来炒着吃,里面加些咸雪菜和青豆一起炒,冷热吃均可。它炒的要素是炼去麻豆腐内的水份,使其粘糯才好吃。所以北京人留下“炒麻豆腐,大咕嘟”的口头语。
炒麻豆腐是贫民食品,但有钱的人也爱吃,甚至还吃上瘾。梨园界的名角及老北京人都爱吃,马连良的夫人陈慧琏做的麻豆腐在梨园就非常有名。现在北京的不少餐馆多有供应,但够质量标准的不多,原因是他们不懂得炒麻豆腐的来历和烹制方法,以为麻豆腐买回来,炒一下就成了,因此颜色品味都变了样。
炒麻豆腐是旧京百姓地道的家常菜,别看此物甚廉,但要炒好亦非易事,首先在原料上就要有所选择,得用东直门四眼井粉房里做的麻豆腐才算正宗。配料讲究用纯正的羊尾巴油和“野鸡脖儿”嫩韭菜,方能显出炒麻豆腐的“英雄本色”。
炒麻豆腐的“套路”大致如下,将羊肉丁炒焦起锅,下黄酱煽炒葱姜末出香味儿,加入麻豆腐翻炒。随后,让大青豆、红辣椒、嫩豆芽、雪里蕻未依次投人到炒麻豆腐的事业中来,辅之以大火,使锅里的尤物们变得“轰轰烈烈”,再不断地加油、添水,用一点儿老黑酱油,将麻豆腐及其伙伴作“翻天覆地”状,直至麻豆腐表面气泡涌动、蜂窝毕现、香气翁动,方算“胜利会师”。
此时在起锅前放人切碎的“野鸡脖儿”嫩韭菜梗儿,洒上炒焦的羊肉丁出锅,再淋上一勺红亮亮的辣油,便是一味亦饭亦菜不可多得的美食。
炒麻豆腐原来用羊尾巴油炒,因其凉了以后有膻味,一般人不能接受,现改用植物油和羊腰窝肉切末,配青豆和雪菜,先用黄酱与麻豆腐一起炒,然后要用小火(火靠)至粘糯后,要用红辣椒与切好的豆瓣葱,用热油炸出葱辣香味,浇在刚出锅的麻豆腐上,炒麻豆腐成菜之后,灰白红绿相间,口感香醇味厚,别有风味。
27、春夏清凉小吃--凉粉
凉粉是清朝咸丰年间一个叫做“大只威”的人发明的,”“大只威”在西关开凉茶铺,也常卖一种叫凉粉草的药,并教人用凉粉草煲粉葛,医治咽干咽痛、暑天烦渴。后来又因为小孩都不太喜欢喝药,于是他就用凉粉草合葛粉调煮,再冷冻成糕,吃时再拌上糖胶,取其名曰“凉粉糕”。果然,小孩都十分喜欢吃此凉粉糕,这样既可治病保健,又可作甜品食用,真是两全其美。从此凉粉就开始登上了小吃的台面。
凉粉也是北京小吃中时令食品。根据不同的形状叫漏鱼或刮条。凉粉色泽洁白,晶莹剔透,嫩滑爽口。有诗称赞:“冰镇刮条漏鱼穿,晶莹沁齿有余寒。味调浓淡随君意,只管凉来不管酸。”但因凉粉全是淀粉,不易消化,老北京流传这样一首歌谣:“粉有拨鱼与刮条,洁明历历水中漂。让君选择让君饱,只管酸辣不管消。”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资料来源于互联网或引用于其它平台,我们对文章观点保持中立,请读者和作者自行理解。我们旨在弘扬文化和科普行业知识,无任何商业行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凡是未注明禁止转载或公共百科类知识如被我方引用或转载的,请作者直接联系头条号“媒体老梁”或直接微信:cctvaohan,我会第一时间内删除。
芸豆卷、豌豆黄、肉末烧饼、小窝头这些曾在清宫中著名的四小吃,如今已经在各地都非常容易吃得到。北京汇聚了全国各地美食和全国各地名厨,所以北京的小吃也闻名全国。除了刚才介绍的小吃之外,个人觉得还有几款北京小吃值得品尝。
一、老北京炸酱面
在全国各地的面中,老北京的炸酱面不算味道最好的,也不算颜值最高的,但能算得上是最实在的,面条配上各种菜码、在淋上肉酱,有荤、有素,再来一瓣大蒜,很是开胃。老北京的炸酱面吃的就是京味。
二、老北京爆肚
无论是爆肚冯、还是爆肚张其实都不重要,北京人吃爆肚吃的就是火候,芝麻酱的香气和也很特别。到北京旅游建议可以品尝一下。
三、烧麦
烧麦一直觉得是清真馆子做的好,无论哪家那皮薄、馅大、油中的感觉,吃上一个都很过瘾,可能是个人喜好的原因,我比较喜欢陪羊汤,吃烧麦的时候蘸上香醋,非常好吃。
四、烧饼
对烧饼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偏爱,因为从小没太吃过这款小吃,后来出差在北京吃过一次,配上豆腐脑,那味道真是绝了,从此偏爱。
五、各式馅饼
馅饼可能不算北京原创,感觉好像是东北的小吃,但如今在北京的各小吃店中,都有馅饼售卖,各式馅料,做的极好。
六、稻香村的点心
每次到北京必买稻香村的点心,可能是源于小时候对京八件的记忆,老母亲最爱吃,那时候能吃上京八件可是极为奢侈的。如今的稻花香的点心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工艺,几款老点心也做的很好。值得品尝。
当然到北京还有更多好吃的东西,烤鸭、涮羊肉、烤串还有来自东西南北各地的名小吃,总能找得到适合你的。
(因为传播知识,无任何商业目的,所有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之,立即删除)
1:豆汁儿
老北京人好讲究吃,尤其是喜爱喝豆汁儿。早年间,豆汁儿铺都是用纯绿豆做豆汁儿。豆汁儿分为三种口味儿,当天做成的是甜味儿,放到第二天就成了甜酸味儿,第三天就是酸味儿,三种味儿都有人爱喝。
2:艾窝窝
艾窝窝是北京一款用糯米制作的清真风味小吃。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
3:炒红果
炒红果是老北京的汉族小吃。看起来晶莹剔透,吃起来更是酸酸甜甜,是很地道的北京美味。主要成分是山楂,富含多种高营养成份。
4:梅园奶酪
说到梅园奶酪当属三元的,有地道老北京的味道。
5:八宝饭
八宝饭是汉族传统名点,腊八节节日食俗。配方基本上是把糯米蒸熟,拌以糖、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
6:姜汁排叉
又叫姜酥排叉、蜜排叉。它不但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个品种。茶菜是满族、回族礼仪性食品。\"南来顺\"的姜汁排叉1997年被评为\"北京名小吃\"和\"中华名小吃\"。
7:百年果糕
味美香甜,是每个吃货不可或缺的尝试。
8:冰花酥
冰花酥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具有口感香脆无杂质,表面沾糖均匀,甜酥可口,桂花香味浓郁的特色。
9:双麻
\"老北京\"的特色小吃之一,入口酥香,滋味甜美。
10: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简称卤煮,是北京的一道传统小吃。其主要原料是猪肠、猪肺和干豆腐,用大锅卤制,一般要在清早就开始“卤煮”。
据说这些就是老北京最地道的特色小吃了,不过我也木有吃过。。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关于北京小吃的问题,我来回答就对了,因为我就是北京人,从小吃这些长大的,长大后从事餐饮行业,师傅是著名的面点大师,地道的著名北京小吃有上百种之多,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些现在市面上还能看到吃到的北京小吃吧,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同时也希望大家看到文章后能够更多的了解到北京小吃,谢谢。
第一种:老北京麻酱烧饼,老北京做烧饼讲究摔山子、打花杖。山子摔得要响花杖打的要俏,两者结合都不用吆喝就会拍满了人购买,北京的烧饼讲究一个热,烧饼一凉口感就不好了,并且凉了之后芝麻、麻酱,花椒的香味就会变淡,刚出锅夹酱牛肉最棒了
第二种:肉沫烧饼,这个属于宫廷点心的一种,关于这个还有一个小故事,清朝光绪年间,慈禧做了一个梦,梦里梦见她想吃烧饼,但是没吃到就醒了,第二天御厨赵永寿就给老佛爷做了烧饼,慈禧大喜,所以这个烧饼也就流传了下来,到了民间称之为肉沫烧饼。
第三种:驴打滚,这是最具特色之一的小吃,吃这个点心您要注意三点,第一不要大口吃、第二吃的时候不要深呼吸、第三吃的时候不要说话,不然豆面进鼻腔就容易粘连
第四种:豌豆黄、这属于北京小吃也属于宫廷点心,讲究入口即化,地位不比宫廷四大抓炒低,制作方法讲究,装盘讲究,非常受人们欢迎,如果您来北京,这个一定要尝尝
第五种:芸豆卷,这个和豌豆黄一样属于地道北京小吃,据说当年慈禧老佛爷最爱吃这道点心,只要是因为它入口即化
第六种:奶油炸糕,这个点心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奶香浓郁外焦里嫩,非常受女性朋友的喜爱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就像豆汁儿、焦圈、糖火烧、炒肝儿、卤煮、灌肠、等,北京小吃博大精深,就算我说三天三夜也是说不完的,如果您真的喜欢就来北京亲自尝尝吧,推荐一家比较正宗不错的店,方庄一碗居,著名面点大师是那里的顾问,北京小吃做的地道。
1、酸豆汁 [北京西城区]酸豆汁豆汁这东西,不要说是外地人,就是自称是“北京人”的新北京人(49年以后迁居北京),都受不了那股又酸又臭的味道。但是在老北京人看来,豆汁却是提神醒脑败火的上等饮料。 过去北京经营豆汁最有名的四大家是琉璃场豆汁张、东安市场豆汁徐和豆汁何,天桥舒记豆汁。这四家里,舒记豆汁最纯正,张家的热豆汁是一绝。其他两家也各有特色。 喝豆汁不能大口大口的喝,否则那酸味太“冲”鼻子,要像喝茶一样一点一点的抿。豆汁里要放咸菜丝辣椒油,就着焦圈儿一块吃。 由于豆汁有祛火养嗓子的功效,所以许多京剧名角和相声演员也喜欢喝。梅兰芳、裘盛容等更是喝豆汁上瘾。抗战时梅大师蓄发明志隐居上海,他的弟子言慧珠用四个大灌子盛满豆汁从北京风尘去拜访他。梅兰芳当即请他到国际饭店美餐一顿以表谢意2、炒麻豆腐 [北京门头沟区]炒麻豆腐炒麻豆腐是北京的特产,他处皆无。此物出自旧京的粉房。粉房原来是出产粉皮淀粉的地方,把豆子放在石磨上一碾,随碾随加水,同时这豆子就分成了三种东西。顶细的成了豆浆,是正品,用来做淀粉;顶稀的成了汁儿,即是豆汁;中间一层稠糊凝滞的暗绿色粉浆,装入布袋加热一煮,滤去水分,就是麻豆腐。 麻豆腐是粉房的副产品,或曰下脚料,所以价格特别便宜,两个大子儿就可以买一大碗。老北京人买回家去,用羊肉、羊尾巴油等物一炒当饭菜吃,叫做炒麻豆腐。 炒麻豆腐是旧京百姓地道的家常菜,别看此物甚廉,但要炒好亦非易事,首先在原料上就要有所选择,得用东直门四眼井粉房里做的麻豆腐才算正宗。配料讲究用纯正的羊尾巴油和“野鸡脖儿”嫩韭菜. 炒麻豆腐和豆汁一样,也是老北京人十分喜爱的北京小吃。相传早在明代初期就已成为民间食品。3、旋粉 [北京西城区]旋粉原料 [花椒][黄花][香菜][木耳][口蘑][姜末][酱油][精盐][味精][明矾][芝麻油][干淀粉] 掌故说明 北京夏令传统的风味小吃。旋粉粉皮青白色,半透明状,质地柔软润滑,清凉爽口。 制作方法 将干淀粉与明矾一起用凉水澥成稀糊状,将芝麻油用旺火烧热,下入姜末煸成黄色,再下入酱油口蘑汤、黄花、木耳、精盐和口蘑片,并倒入凉水烧沸将淀粉芡汁倒入锅内搅匀;待芡熟后,加入味精和香菜末,并将花椒油淋洒在香菜末上,即成素卤,晾凉待用;锅内倒入凉水,烧至将沸时,把洗净的旋子平放在锅内使其漂浮在水面上,用勺将淀粉糊搅匀,舀出少量糊倒在旋子中心处,立即用手将旋子由里向外一转,共转四次,旋子内即结成一张薄薄的粉皮;将旋子倾斜,灌入一些热水,将粉皮表面烫一下,将旋子捞入凉开水中稍泡一会,用手取下粉皮,对折起来切成条,再泡在加有明矾的凉开水中,食用时,将粉皮放入碗中,浇上凉索卤即成。4、酥盒子 [北京西城区]酥盒子原料配方 皮料:特制粉21千克 食油3千克 白糖1千克 炸制用油12千克 干面2千克 酥料:特制粉26千克 食油11千克 馅料:枣泥馅30千克制作方法 1.和皮(制酥):制水油面团和油酥面团,进行包酥制皮。小破酥的皮酥稍硬些。 2.成型:包制时将包酥面团擀成椭圆皮,先三折,再对折,掉转90°,擀成长15厘米左右,从上端向下卷13厘米,再横转90°,将所余2厘米擀长,将圆柱两端封起,稍按扁,放倒,横向居中切开。露出酥层,将酥层粘上干面,酥层向上,按平擀成薄片。将云心花纹朝外,将馅放入中间,周围刷水,再擀一个面皮,沿圆周捏出花边,仍云心朝外,覆盖在刷水的面皮上,捏成四周薄中间鼓的圆饼。按馅心不同,表面分别打戳区别。 3.炸制:将生坯放入120~125℃的油锅炸制,炸到生坯浮出油面捞出即为成品。炸制时油温不宜过高。以防酥层不清。不宜搅动生坯,以防油渣附着在制品上,影响产品外观5、老北京面茶 [北京西城区]老北京面茶一种面食 老北京面茶[1]面茶不是茶汤,是黍子面或小米面煮成的糊状物,表面淋上芝麻酱,芝麻酱要提起来拉成丝状转着圈地浇在面茶上。味道另说,讲究的是喝它的方法。老北京讲究喝面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要一手拿碗,先把嘴巴拢起,贴着碗边,转着圈喝,面茶很烫,其实用吸溜更加恰当。碗里的面茶和麻酱一起流到碗边再入口中,每一口都是既有麻酱又是面茶,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种味道。这绝对是门艺术,非老北京人不可了。我去喝过那么多次,没一次见到有这么喝的,全都是人手一勺。看来这门艺术,快要绝迹了。 过去的面茶,一般是下午卖下午吃的:“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如今不用受时间的限制,想什么时候吃,都能热热乎乎地来上一碗,我觉得,反而是早晨更适合吃。 面茶是非常容易做的,而且很可以提前把材料准备好,第二天一早直接煮小米面,一会就能吃上热乎乎的面茶,当作冬日的早餐,舒坦!6、北京年糕 [北京西城区]北京年糕花色品种很多,仅凉糕的品种就有盆糕、馅糕、米糕、豆面糕、塔糕、艾窝窝、豆渣糕、卷糕、藕丝糕、粽子等十多种。凉糕用料有整米、碎米、米粉之分,成熟方法也有蒸煮之别。7、炒肝 [北京怀柔]炒肝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的特色.北京炒肝历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清朝同治年间,会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当时京城曾流传“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后语。吃炒肝时应就着小包子沿碗周围抿食。清代炒肝的制售者有铺面和肩挑两种。 北京天兴居制作的炒肝,1997年12月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姜、猪肝、猪肠、八角、蒜、黄酱、酱油、熟猪油、醋、明矾、淀粉、猪骨汤、精盐,制作方法:将肠子洗净,盘成若干捆,用绳扎好后,将肠从一处剪断,放在凉水锅中,旺火煮至筷子能扎透时,将肠捞入凉水中,洗去肠表皮的油,切成小段猪肝洗净,切成菱形片,熟猪油倒入锅内,用旺火烧热放入八角,再依次放入黄酱、姜末、酱油及蒜泥,炒成稀糊状成熟蒜泥将猪骨汤烧热,放入猪肠,将沸时,撇去浮油,放入猪肝及酱油和熟蒜泥、生蒜泥、精盐搅匀,汤沸后,立即用淀粉匀芡,再煮沸,撒上味精搅匀即成8、卤煮火烧 [北京朝阳区]卤煮火烧卤煮火烧在北京是一种尽人皆知的食品,它是将火烧和炖好的猪肠和猪肺放在一起煮(有时也用猪腰子),买一碗主食副食和热汤都有了。具体制作过程是这样的:把处理好的猪小肠和猪肺切成小段投入用多种香料、调料配制的卤汤煮,八成熟的时放入生面火烧、炸豆腐片、血豆腐,待到肠、肺烂熟,火烧煮透又不脱形的时候捞出,小肠切段,肺、火烧、炸豆腐切块,浇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醋、辣椒油根据口味自行添加。 看起来不复杂,做起来可费了事儿了,再加上这东东又不贵,所以大多数人都在外头吃,没听说过几个自己做的。
判断卤煮店好坏有四标准:
1、气味:猪小肠毕竟处于消化道的偏下位置,所以一定要洗得干净。处理生猪肚要翻过来掉过去的用生盐反复撮洗,小肠在猪肚下端,又曲里拐弯的,这难度就更大了,洗不干净的话,煮出来的异味儿是加多少蒜汁、辣椒都压不下去的。
2、底锅:别看是专供穷人的食品,可是这煮肠子的汤锅比涮羊肉还讲究。底锅都是用大块的猪骨加上花椒、大料、血豆腐、肉皮、辣椒油熬煮的,煮的久,所以又浑又浓。滚沸的汤上漂着厚厚的一层油花。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汤锅不仅能驱除肠子里的异味,而且对于难得尝荤腥的劳苦大众来说太实惠了。
3、火候:小肠要煮至烂软,不能跟橡皮筋似的嚼不断、吞不下;火烧要煮到吸足卤汤,切开以后没有白碴儿,但也不能表层与内层完全分离脱落,变成一锅烂粥;炸豆腐要外硬里软,充满空洞。
4、分量:过去劳苦大众很少能吃到荤腥,只能把这“穷人乐”当享受,所以就一定要分量够,而且最好吃也相对最贵的小肠所占比例越高越好。
9、爱窝窝 [北京东城区]爱窝窝北京流传至今的一种清真风味小吃——爱窝窝,其最突出的特征,归纳概括说来,叫做:“色雪白,球状,质粘软,味甜香。”(引自《北京传统文化便览》)说起京城的这种清真风味小吃“爱窝窝”来,其最初,只不过是属于普普通通的一种清真风味小吃而矣!那么,为什么自明代始,“爱窝窝”就逐渐成为名震京城一种清真风味的小吃呢?说起它的原因来,与今故宫(即“紫禁城”,俗称“皇宫”)内的“储秀宫”有着一定的密切联系。 据老北京人传说,有一位在“皇宫”紫禁城里当过太监的说,明代时居住在“储秀宫”的帝后,或者后妃,生活中,他们都比较喜欢吃“爱窝窝”。10、奶油炸糕 [北京丰台区]奶油炸糕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它用上好面粉为原料,先烧适量开水,水开后,改用小火,将面粉倒人锅内,迅速搅拌直到面团由自变成灰白色,不粘手时,取出稍晾成烫面。白糖用水化开,香草粉用水化开,适量鸡蛋液在碗内搅匀,分几次加入烫面中,最后一次加入奶油、糖水、香草粉水,揉搓均匀。 锅内倒花生油或生菜油,也可用牛油。但不宜用豆油或芝麻油,因为后两种油容易抵消奶油味,旺火烧至冒烟后,改用小火,此时将揉匀搅拌好的面团,500克分成40个均匀小球,人油锅前用手摁成圆饼,逐个下人油中,待饼膨起如球状,并呈金黄色时捞出,滚上白糖即成。 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富有营养,易于消化去北京绝不可错过的特色小吃(注:小吃、烤鸭等可不算)
酒笙清栀已花开 2017-10-05 00:041.豆汁焦圈
老北京的早餐就是豆汁焦圈,民间有个说法:不喝豆汁算不上北京人。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豆汁的味道,只有常喝的老北京人才能慢慢体会出其中的绝妙滋味。抿一口豆汁,咬一口焦圈,再来上点儿咸菜条,口感最好。推荐店:老磁器口豆汁店,北京崇文区天坛北门
2、老北京奶酪
原为北方少数民族首创,又称醍醐、乳酪等,是用牛羊乳汁制成的半凝固食品,乳白香滑富于营养,入口即化。奶酪在元、明、清三朝宫廷,曾是皇家御膳之珍品。
3、驴打滚
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源于满洲。“驴打滚”是用黄米夹馅卷成的长卷,因卷下铺黄豆面,吃时将长卷滚上豆面,样子颇似驴儿打滚,因此得名。做好的“驴打滚”外层粘满豆面,呈金黄色,豆香馅甜,入口绵软,别具风味,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
4、冰糖葫芦
酸甜适口,老少皆宜,它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好看。冰糖葫芦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相传起源于大约八百年前的南宋绍熙年间。一到冬季,老北京的街巷胡同里就会传来“冰糖葫芦,冰糖葫芦……”的叫卖声。春节更是冰糖葫芦大卖的时候。
推荐店:马记冰糖葫芦,北京宣武区牛街
5、芸豆卷
北京民间小吃,后流传入清宫。具有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的特色。
6、豌豆黄
北京传统小吃。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因此每当春季豌豆黄就上市,一直供应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黄儿有两种,一种是北海公园仿膳制作的所谓宫廷小吃,另一种则是走街串巷的小贩出售的制作较粗糙的豌豆黄儿。这两种小吃都叫豌豆黄儿,但用料、工艺、价格有天壤之别。豌豆黄儿是回族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
7.糖火烧
北京人常吃的早点小吃之一,已有 300多年历史,以大顺斋的糖火烧最出名。饼色泽浅黄,外皮酥脆,内瓤层次分明,筋道利口。
【推荐店】大顺斋,北京宣武区牛街
8.艾窝窝
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其特色是色泽雪白,形如球状,质地粘软,口味香甜。不仅北京人喜欢这款小吃,进京的外地人也常常要品味一下这款闻名全国的清真小吃。
9、炒红果
红果做成的甜品,据说曾是清朝宫廷小吃,也是北京的特色小吃之一。虽然叫炒红果,但其实不是炒的,而是用糖水煮出来的。看起来晶莹剔透,吃起来更是酸酸甜甜,是很地道的北京美味。
10、褡裢火烧
北京的小吃历来以品种多样味道独特而著称,这其中提起褡裢火烧,恐怕没有几个“老北京”不知道的。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味独特,因而一直享有盛誉。褡裢火烧是一种油煎食品,色泽金黄,焦香四溢,鲜美可口。北京最为著名的褡裢火烧,应当属位于北京前门外大街门框胡同里的瑞宾楼饭庄。
推荐店:瑞宾楼饭庄,北京市宣武区门框胡同9号
11、萨其马
满族的一种食物,清代关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奶子蘸糖”,是将面条炸熟后,用糖混合成小块。萨其马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点之一,过去在北京亦曾写作“沙其马”、“赛利马”等等。萨其马具有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蜂蜜香味浓郁的特色。
推荐店:正明斋,北京崇文区南芦草园1号
12、奶油炸糕
有名的京味小吃,是“老北京十三绝”之一。奶油炸糕呈圆形,外焦里嫩,香味浓郁,易于消化。奶油炸糕是非常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
13.爆肚
北京风味小吃中的名吃,多为回族同胞经营。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爆肚是把鲜牛肚或鲜羊肚洗净整理后,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等拌制的调料吃,质地鲜嫩,口味香脆。
推荐店:西德顺爆肚王,北京朝阳区和平里中街29号
14.炸酱面
无疑是北京人的当家饭了。直到现在,在北京胡同里的大杂院,仍可以见到这样的情景:街坊四邻在吃饭口聚在一堆儿,端着碗炸酱面,碗里搁一根脆黄瓜,在当院或门洞里一蹲,吃两口炸酱面,咬一口黄瓜,不耽误聊天,不耽误下棋。
推荐店:海碗居,北京海淀区增光路11号
15、炸灌肠
一种北京特有的风味小吃,早在《明宫史》中就有记载。最初的灌肠是用猪大肠灌制进淀粉、碎肉制成的,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灌肠的制作工艺发生了变化,改用淀粉加上红曲和香料灌在猪小肠中成型。灌肠讲究用猪大肠中练出的油炸制,因此正宗的炸灌肠闻起来总有一股猪大肠的特殊味道。
16.卤煮火烧
老北京土生土长的东西,比京剧还要纯粹。最初的卤煮出自于宫廷的“苏造肉。”据说光绪年间因为用五花肉煮制的苏造肉价格昂贵,所以人们就用猪头肉和猪下水代替,经过民间烹饪高手的传播,久而久之,造就了卤煮火烧。
推荐店:小肠陈,北京宣武区南横东街128号
17.杏仁豆腐
北京小吃中的夏令食品,非常有名的甜点。主要用甜杏仁磨浆后加水煮沸,待冷冻凝结之后切块而成,因外形似豆腐所以得名。
推荐店:奶酪魏,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202号
18、蛤蟆吐蜜
又称豆馅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推荐店:白魁老号饭庄,北京东城区隆福广场前街1号
19.炒肝
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具有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的特色。炒肝儿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北京小吃,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蒜等为辅料,以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
推荐店:天兴居,北京崇文区前门鲜鱼口街95号
20.炸咯吱盒
在老北京的小吃中,有很多“炸货”,炸咯吱盒就是其中之一,是一种比老北京城还老的北京特色食品。它伴随京杭大运河之生而生于运河源头之通州,历经人们千百年品味推敲,至今留存于京。
21.果子干儿
早年北京人在冬季做的一种风味小吃,是由杏干儿、柿饼、鲜藕和葡萄干儿等果品制成的。由于原料大多产于秋冬季节,加之做好的果子干儿镇凉了吃最可口,因此人们都在数九之后才做这种小吃。京城果子店多有出售,以东珠市口的“金龙斋”最出名。
22.麻豆腐
北京的特产,他处皆无。麻豆腐与豆汁是同一属性,由同一种原料和方法制成,是制造绿豆粉丝和淀粉的下脚料,发酵后的豆汁用火烧开,用布过滤后流下去的是豆汁,布上边控净水分的就是麻豆腐。由于经过发酵,与豆汁一样有一种特殊的酸香味,老北京人与嗜好豆汁一样,也特别爱吃麻豆腐。
推荐店:一碗居,北京丰台区方庄蒲芳路
23.排叉
又叫姜汁排叉、蜜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它不但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个品种。茶菜是满族、回族礼仪性食品。
24.小吊梨汤
老北京一道秋冬季的热饮,当时的北京城盛行这种饮品,堪与豆汁齐名。京城的大街小巷,饭馆酒肆,都有它的身影!因为无论坐商或是走商均以铜制提吊做为称量梨汤的器物,一吊为一壶,半吊为半壶,这就是小吊梨汤“吊”字的由来。
【推荐店】小吊梨汤,北京海淀区保福寺66号
北京比较出名的小吃很多,每逢节日,逛庙会的时候就能看到很多的北京小吃,还有王府井小吃,护国寺小吃都很出名。
最常见最出名的有以下几种:
一、老北京豆汁儿
老北京豆浆属于一种发酵食物,有益于肠道健康,但是一般外地人都喝不下,初来北京的都可以尝试一下。
二、焦圈
焦圈也是北京的小吃,来北京人爱早上配合着老北京豆浆一起吃。
三、老北京炸酱面
一大碗面加八个小碗配菜,有一个出名的顺口溜:
“青豆嘴儿、香椿芽儿,
焯韭菜切成段儿;芹菜末儿、莴笋片儿,
狗牙蒜要掰两瓣儿;豆芽菜,去掉根儿,
顶花带刺儿的黄瓜要切细丝儿;心里美,切几批儿,
焯江豆剁碎丁儿,小水萝卜带绿缨儿;
辣椒麻油淋一点儿,芥末泼到辣鼻眼儿。
炸酱面虽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码儿。”
从这个顺口溜就可以看出,老北京炸酱面的考究。
四、豌豆黄、芸豆卷
据说慈禧非常喜欢豌豆黄和芸豆卷,所以被列为宫廷小吃。
五、糖葫芦
冰糖葫芦是北京的标志性小吃,自己在家里也可以做。
食材:山楂200克,冰糖80克
山楂去核后穿成串
锅里加入冰糖和水进行熬制,冰糖和水的比例为1:1,熬到能拉丝的时候放入糖葫芦迅速裹均匀。
六、驴打滚儿
绿打滚的制作:将糯米粉加入适量水,调成面糊状蒸熟,然后均匀裹上炒熟的黄豆面,表面铺上豆沙,卷起来,然后切成小段食用即可。
北京的小吃还有炒肝、面茶、褡裢火烧、艾窝窝、排叉、春卷、麻豆腐等等。
更多美食及营养相关知识请关注我公众号“叶子的小厨”,爱美食爱运动爱生活的叶子在那里等您哟。
豌豆黄
北京春夏季节的应时佳品。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成品色泽浅黄、细腻、纯净,入口即化,味道香甜。
小窝头
用黄豆、玉米加工成精细面粉,再加入白糖和桂花蒸制而成,上尖下圆,小巧玲珑,宛如一个个金色的小宝塔,吃起来味道香甜,细腻滋润。
芸豆卷
原是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内,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细腻,馅料香甜爽口,入口即化。
豆汁
使用优质绿豆为原料,发酵后的豆汁用大砂锅先加水烧开,兑进发酵的豆汁再烧开,再用小火保温,随吃随盛,极富蛋白质、维生素C等。
奶酪
牛羊乳汁制成的半凝固食品,入口即化,香甜爽口,是人们夏季喜欢的清凉食品,也是一种健康的保健食品。
羊杂汤
多为立秋后出现的时令性食品,用羊肚、羊肺、羊肠、羊心、羊头肉等为原料,吃时碗内放香菜、芝麻酱、辣椒油,汤色奶白,香辣味浓。
绿豆丸子
将绿豆面丸配以荤汤,吃的时候,可以在汤中放入芝麻酱、酱豆腐、韭菜花、辣椒油、香菜末调味。
薄脆
即薄又脆,薄而不碎,香酥可口。薄脆可以现制现吃,现在通常放在口感绵软的煎饼中,与其相得益彰。
白水羊肉
羊头用白水煮熟后切片,撒上椒盐,色泽白而洁净,肉片薄如纸张,脆嫩清鲜,醇香不腻,宜佐餐,也宜下酒,堪称一绝。
驴打滚
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制得后再放在黄豆面粉中滚一下,如真驴打滚扬起灰尘。层次分明,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爆肚
把鲜牛肚或鲜羊肚洗净,切成条块状,用沸水爆熟,蘸油、芝麻酱、醋、辣椒油、酱豆腐汤、香菜末、葱花等拌制的调料吃,口味香脆,嚼之有声。
奶油炸糕
北京小吃中奶油炸糕是富有营养的小吃品种,据说奶油炸糕是1900年庚子年以后,学洋人的玩意儿,后来进行改良。用料为面粉、奶油、鸡蛋、白糖、香草等,吃起来稍有些嚼头。这东西一问世,便很受老北京人的喜爱。
艾窝窝
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艾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驴打滚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
蛤蟆吐蜜
蛤蟆吐蜜又称豆馅烧饼,豆馅烧饼是北京小吃中的常见品种,因其以豆沙为馅而得名,在烤制过程中,因烧饼边上有自然开口,吐出豆馅,挂着烧饼边上,所以人们就形象地称这种烧饼为“蛤蟆吐蜜”。
姜丝排叉
姜丝排叉,从其名就可知道,它原料中有鲜姜,因而以食用时有明显的鲜姜味而得名。过去天桥卖这类小炸食的还要吆喝:“买一包,饶一包,江西腊来,腊秦椒。大爷吃了会撂跤,撂官跤,跛子跛脚大箍腰。大麻花,碎排叉,十样锦的花,一大一包的炸排叉。”小孩听到了,多喜欢去买。
来自网络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