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一世英雄薛仁贵对唐朝忠心耿耿,其孙却为何做了汉奸背叛李唐?

一世英雄薛仁贵对唐朝忠心耿耿,其孙却为何做了汉奸背叛李唐?

2020-09-19 16:01阅读(66)

一世英雄薛仁贵对唐朝忠心耿耿,其孙却为何做了汉奸背叛李唐?:谢小秘书邀。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的顶级士族之一。但薛仁贵因薛轨早逝而家

1

谢小秘书邀。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的顶级士族之一。但薛仁贵因薛轨早逝而家道中落,少时过得贫寒。贞观末期,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句丽,薛仁贵应募从军,表现英勇,得到李世民的亲自赏识。

唐高宗李治时代,薛仁贵守卫宫禁,山洪暴发,薛仁贵拼死通知李治,救了李治一命。

薛仁贵本人和唐太宗、唐高宗两代唐朝帝王都有很深的渊源。

薛仁贵后来参与过多次战争,是当时的名将,最知名的是对铁勒九姓作战时的“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如汉关”。铁勒方骁勇骑士数十人前来挑战。薛仁贵连发三箭射死三人,大批人摄于薛仁贵神威投降,薛仁贵乘机令大军冲杀,大败铁勒。

(薛仁贵)

唐与吐蕃的大非川之战,唐军惨败,作为主帅的薛仁贵被削职为民,但不久又被启用。为唐帝国征战一生的薛仁贵,传奇的一生自身也从平民做到最顶级军队职位。

薛仁贵的两个儿子薛讷和薛楚玉,虽然名气远远不如父亲,但做官上一点不比父亲差。薛讷是武则天到唐玄宗时代的名将,长期镇守幽州。薛讷对契丹作战有过惨败,被削职为民后,又被启用与吐蕃作战。开元二年的武街之战中,薛讷领军大败吐蕃,是唐与吐蕃战争中唐军最辉煌的胜利之一,也算为父亲复仇了。薛讷官至宰相,比薛仁贵的官位更高。

(薛讷)

薛楚玉做过范阳、卢龙节度使,就是安禄山任职的那个职位。安禄山的前任是张守珪,张守珪的前任是薛楚玉。薛楚玉担任范阳、卢龙节度使时,安禄山尚未发迹,只是无名小卒。

后来参加安史叛军的薛嵩就是薛楚玉的儿子。

薛嵩出身来说,算大唐帝国顶级官三代了。父亲伯父祖父均是大唐帝国顶级高官。

薛嵩年轻时是个不务正业的官三代,以臂力骑射闻名。直到安禄山之乱爆发,薛嵩并没有记载担任任何官职(无实职的萌官肯定有)。

薛仁贵、薛讷、薛楚玉父子三人长期在幽州地区任职,担任最高军政长官多年,薛家很大部分应该移居幽州了。薛家从薛仁贵开始均已武将知名,和一般士族讲究家学文化的作风大为不同。薛仁贵这一只没有完成向文化士族的转型,在开元天宝年间士族已经开始鄙薄武人朝廷重用蕃将的风气下,薛讷薛楚玉兄弟死后,家族各人的仕途都不是很顺利。

王侯相继勋宠更盛。公天姿神骨,端肃正直,理春秋尤重繁露,读兵略偏好阴符。年十五以随先将军多在恒碣,见羘云连海,胡骑入塞,羁口马,环燕甲,突围朝战,控弦夜猎,以勋着受署辕门。自后献卢龙口,口谒蓬莱之殿。入则参戴鹖,出则追射雕。天宝末属星谪子天。蓟门有暴兵之态,羿浇相挤,再陷口师,公命悬猰貐之口,心驰象魏之下,乃慨然顾其家老曰:吾世建边勋,身荷国宠,上不能死节报国,下不能灭敌立家。今为逆虏将兵,实所未忍,然以束身归朝,本吾志也。归则获罪,罔由以树大勋。亡命从虏,非吾心也。从则握兵口可以建大节,誓将劫盟报主,斩将归朝尔,其志之吾有愿矣。

上面这一段来自薛嵩神道碑,除去对墓主的刻意溢美之词,可以看出薛家安史之乱爆发时在幽州已经有很大规模,参与叛军保全家族的因素应该很大。薛嵩本人不读书,背叛朝廷相对也更少心理负担。

薛嵩本人在安禄山之乱时年龄不算小,但也没捞到啥官位,以其家世,估计对大唐朝廷的怨恨不少。不得志的官二代们深恨朝廷从贼的案例古往今来都不少。

(薛嵩)

不过薛嵩安史之乱平定归降唐朝后,自己和家族后人对大唐朝廷算相对忠心了,和河朔三镇作风完全不同。

2

题主的说法应该是出自清如莲居士的《反隋唐演义全传》了,那为什么薛仁贵的孙子薛刚要反唐呢?

按照那本书的记载,薛刚在酒楼喝得大醉,然后到内城去,那天刚好是元宵节,长安城人实在太多,薛刚就借着酒劲乱撞,一不小心,就把太子给踢死了,而唐高宗李治一看吓得从楼上摔了下来,没多久之后就病死了。

薛刚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就赶紧逃出城去,武则天临朝,下令将薛家满门抄斩,薛刚就自然反唐了。那我们下面主要讲一讲薛仁贵的事情。

薛仁贵出生于公元614年,也叫薛礼,仁贵是他的字,是河东道绛州龙门人。薛仁贵的先祖是刘宋名将薛安都,薛仁贵的曾祖父至他的父亲薛轨先后在北魏,隋朝为官。

但是他的父亲很早就过世了,薛仁贵早年就以种田为业,日子自然是比较清贫的,他的妻子柳氏对他说,现在唐太宗征辽东,正在招募有能力的将领,这对你来说是一个机会呀。

薛仁贵觉得妻子说得有道理,就到张士贵那边从军。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李世民命张亮李勣率水陆两军,攻打高句丽。

三月,在辽东安地,郎将刘君邛被高丽军团团围住,薛仁贵单枪匹马,直取高名丽将领首级,高丽军士气大跌,直接撤军,刘君邛获救,薛仁贵一战成名。

六月,高句丽高延寿,高惠真率二十五万大军抵御唐军,薛仁贵身穿白马,冲锋陷阵,高句丽见之大惊,唐军趁机掩杀,歼敌两万余人。

李世民亲自召见了薛仁贵,赐他两匹马,四十匹绢,十个仆人,并升其为游击将军,薛仁贵一战直接从一个士卒变成了将军。唐军班师回京的途中,李世民对薛仁贵说:我的那些将领都老了,我这次最大的收获不是辽东,而是你呀。

李世民提拔薛仁军担任右领军中郎将,守玄武门。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暴雨骤至,大水直接冲到了玄武门,很多士兵都逃跑了,薛仁贵十分愤怒的说:天子此时有生命安危,宿卫的人哪能怕死自己选跑的?薛仁贵冒死向皇宫大声呼喊,唐高宗才得以收到消息,躲掉这次大水。

没多久,大水就将唐高宗的寝宫给淹没了,唐高宗对薛仁贵说,幸亏是你呀,我才能获救,你是忠臣呀!唐高宗赐了薛仁贵一匹御马。

公元658年,李治命程名振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征讨高句丽,薛仁贵在贵端城斩敌三千。

公元661年,李治命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征讨天山九姓铁勒,九姓铁勒率十余万来相敌,派了几十个勇士来挑战,薛仁贵三箭射死三人,其他人看了纷纷投降,薛仁贵趁机率军攻打,大败九姓铁勒,这个就是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由来了。

3

题主,洒家来也!招耳来听!看洒家一通说!

《薛嵩反唐诗》

李家薄情欺仁孙,未顾东讨旧忠魂。

一时气盛附禄山,要叫斜目注凝神!



薛嵩,名尹,字嵩(?—772年),河东万泉(今万荣县)人。薛仁贵之孙,曾平安禄山之乱,任尚书右仆射兼御史大夫,相州刺史,照文军节度史,封高平郡王。

薛仁贵对唐朝忠心耿耿,其子孙何尝不想对唐朝忠心耿耿。一朝天子一朝臣,功高未必善终人,蝼蚁尚思攀权洞,油猪拱槽卧占庭



此时的薛家空有名望,家势哀落。朝庭中的各色贵族和官僚排挤打压薛门一家。薛仁贵的孙子薛嵩混的就差去种田了,心中自然对唐王朝满腹怨气。唐玄宗重用宦官和外戚,整天忙着同杨贵妃游山玩水、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哪里还能想起谁谁来呢?


薛嵩怨气日积,索性心一横,加入安禄山的叛军队伍,要给李唐颜色看看。安禄山虽然喜得薛嵩一员大将,但战场优势被唐朝一一打破,安史之乱以失败告终。薛嵩见大势已去,很识实务地投降大唐。大唐皇帝念薛家曾有功于朝庭,非但没治薛嵩的反叛之罪,反而给其高官厚禄以作抚慰。薛嵩感动万分,忠心侍奉大唐,至死未移心过。



一个小孩见大人不给糖吃,便凑到大人跟前来哭闹,大人很烦打了小孩一嘴巴,小孩乖乖承认错误,大人最后赏给小孩一块糖作为安慰。这是典型的找存在感,怕人忽略自己的存在。薛嵩反叛大唐,是不是也有点找存在感的意思呢?

4

一提起薛仁贵的孙子反唐,可能很多人脱口而出的是“薛刚反唐”,不过,实际上薛刚反的并不是唐,相反他一直是在保唐,他反的只是武则天。当初李治去世,武则天想登基,碍于薛家一贯对李唐忠心耿耿,遂将薛家满门抄斩,筑起铁丘坟,又下令追捕薛刚。薛刚最终成长起来,起兵反对武则天,为庐陵王李显保驾护航,后又保唐睿宗李旦继位,而薛家也终于得到平反。

实际上,薛刚只是演义小说中的人物,其历史原型是薛仁贵的孙子薛嵩。薛嵩是实实在在的反唐,在安史之乱中投靠了安禄山,起兵反唐,但后来,安史之乱失败后,薛嵩又投唐,并被重用,使得薛家一度比薛仁贵在世的时候还要强盛。

薛仁贵有五个儿子,其中第五子名为薛楚玉,曾为范阳节度使,但薛楚玉的大哥薛讷受到保守派的排挤,薛楚玉也因此被有心人告发,后来薛楚玉的范阳节度使被张守珪代替。而在薛讷和薛楚玉等人去世后,薛家实际上已经没落了,虽然薛仁贵的孙子们也有以门荫入仕的,但都不怎么受重用。

薛嵩出生于712年,豪迈不拘小节,臂力惊人,好骑射,但不事生产,也对读书不感兴趣,后来就投了军,当时的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收养了一个义子,此人就是安禄山,安禄山以范阳起家,最终依靠此处举兵反唐。而薛嵩就投到安禄山军中,为安禄山攻打大唐,薛嵩和他祖父一样,作战很是英勇,很快就脱颖而出,后来一度成为相州刺史。但叛军虽然在开始势如破竹(主要是李隆基晚年太昏庸了),但很快内部也出现了问题。先是757年,安禄山第二子安庆绪联合宦官李猪儿杀死了已经眼盲的安禄山,后来史思明又和安庆绪不和,先投了唐又复叛,后来又杀死了安庆绪,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在范阳称帝。761年,史朝义又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史思明。

第二年,李豫继位,即为唐代宗,不久,朝廷启用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进军洛阳,当时的史朝义派出精兵10万支援,但还是被唐军打败,史朝义不得不逃往范阳,只是不断有军队投降大唐,田承嗣献出了莫州,李怀仙也献出了范阳,史朝义不得不自杀身亡,而其他的大部分将领都投降了大唐,当时的薛嵩为相州刺史,听说仆固怀恩到来,“惑迎拜于怀恩马前。”怀恩仍旧让他做相州刺史。

当时的怀恩已经有了二心,上表朝廷大封安史之乱中的降臣,其中薛嵩成为相州刺史,相、卫、洺、邢等州节度观察使。至此,薛嵩的身份来了一个华丽转变。作为地方节度使,薛嵩感念朝廷的重用,在治内,颇有政绩,为安史之乱后的重建工作立下了大功,被封为高平郡公,后又迁至检校右仆射、平阳郡公。773年薛嵩病逝,时年62岁。

薛嵩反唐却因此重新让薛家兴隆起来,这看似很反常,然放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却也是正常。安史之乱对大唐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了安抚人心,为了乱后重建,朝廷对这些降将进行安抚,但也因此形成了地方藩镇割据,大唐再也不复从前的强盛,从这里来说,唐玄宗正是那个把盛唐拉向弱唐的皇帝。

5

李唐王朝已经走向了昏庸,其孙薛刚叛唐没有错误,忠君思想害人不浅!

6

历史上薛仁贵确有其人,一生戎马生涯,征战疆场,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事迹广为传颂,其中单田芳老师播讲的《薛家将》甚为经典。从题主的问题看,并非取自真实历史,而是来自于演义小说,其孙应该是指三绝主薛刚。那就让我们拨开层层迷雾去寻找“薛刚反唐”的由来。

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先更正一下题主问题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薛仁贵英雄,谁敢保证他的后人个个了得呢?就如封建社会历代开疆君主个个人如龙凤,可是他们的子孙却没有遗传他的优良基因,一代不如一代,导致朝代更迭;

二是薛刚并非是做了汉奸,背叛李唐,而是借三川六国兵马讨伐武周,兴唐灭周,恢复李唐神器。

那么薛刚反唐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报仇

薛刚出生时,他的父亲薛丁山,母亲樊梨花乃是国之重臣,深受皇帝赏识,官位也不低。薛刚就是典型的官二代,整日里与孤朋狗友厮混于街头巷尾,做些自认为侠义之事。不料得罪了同为官二代的浮夸子弟,引来了麻烦事。为了打击薛家势力,借元宵花灯之机,引薛刚到武凤楼前,踢死太子,惊崩圣驾,致薛家满门被抄斩,筑起铁丘坟。薛刚侥幸不死,流落江湖,后与太子李显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借来三川六国兵马,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打开铁丘坟,为薛家满门平反昭雪。

恢复李唐神器

也许,刚流落江湖的薛刚,满脑子都是报仇的想法,并没有什么恢复李唐天下的高大上的想法。可是世事难料,在经历过一次次磨砺之后发现,单凭自己一人之力,想达到报仇的目的简直是难上登天,无奈之下,只有祭出恢复李唐神器的法宝,与被贬庐陵的李显合兵一处,共同讨伐武周。受君权神授及男权思想的影响,社会层面,包括朝廷大臣对恢复李唐天下的呼声甚高,人人都想把女皇帝拉下马。所以,一呼百应,最终实现了既定目标。

封妻荫子

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在朝廷混个一官半职,光耀门庭,这是那个时代文人、武将的最高追求。薛刚也不例外,他的祖上何等英雄,到了他这一代不但没有功成名就,反而连累家人赴死,自己也不得已流落江湖,整日里心惊胆颤,躲避朝廷的追杀,他何偿不想有朝一日重振薛家门风,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正值武周当兴,社会反对之声此起彼伏,他见有机可乘,不惜铤而走险,走上了伐周兴唐之路。

7

一世英雄薛仁贵对唐朝忠心耿耿,其孙却为何做了汉奸背叛李唐?(关注葛大小姐,天天葛大小姐)


众所周知,薛仁贵是唐朝初期的优秀将领,为唐朝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曾经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千古流传的典故。

李世民曾对薛仁贵说:“朕旧的将领都老了,不能承受战地指挥的繁重工作,每次都想提拔骁勇雄健的将领,没有比得上你的,我不高兴于得到辽东,我高兴得到你啊。”并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可见,唐太宗李世民对薛仁贵多么看重。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但世事变化无常,一个人永远也无法预知未来,更不能提前知道自己子孙的未来生活。一个人用血肉和拼搏换来的好名声,很有可能被自己的后代们所损毁,薛仁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英雄一世的薛仁贵对李唐王朝忠心耿耿,但孙子薛嵩却跟着安禄山造反,做出了背叛李唐王朝的事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薛仁贵这位造反的孙子名叫薛嵩,他的父亲是薛仁贵的第五子薛楚玉。《旧唐书·薛嵩传》中记载:“嵩少以门廕,落拓不事家产,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薛嵩出身将门,自幼随父生活在燕、蓟之间,气度豪迈,嫉恶如仇,他凭借门荫为官,不肯从事生产。

薛楚玉曾担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后因其兄薛讷被朝中保守派排挤,薛楚玉也被人告发渎职,因而被免官。薛楚玉离职后,张守珪接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张守珪后来收养了一个养子,名为安禄山。

唐玄宗李隆基在执政后期,为杨贵妃美色所迷惑,并使得朝政大权旁落到了其兄杨国忠的手中。后来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为了与杨国忠争权,包藏祸心,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实为叛唐篡权的“安史之乱”。

按照古代爵位的世袭制度,薛嵩作为薛仁贵的孙子,本来应该有着大好前程的,但因父亲和伯父被排挤而不能享受世袭的权利,并且自己本来就不善于逢迎,自然升迁无路,于是便一肚子牢骚,再加上自己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也便有了怀才不遇之心,对李唐王朝颇有微词。此时安禄山的叛军就在自己眼前,并且他们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于是,赌气之下,薛嵩加入了叛军的队伍之中。

天宝十五年(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因家族被排挤,自身被压抑,早就对李唐王朝深为不满的薛嵩参与其中。由于薛嵩作战勇敢,后来被安史叛军提拔为相州刺史,成为封疆大吏。

后来,经过马嵬坡之变,唐玄宗处死了杨贵妃和杨国忠,稳定了军心,在太子李豫的带领下,各路朝廷军马同仇敌忾,与安史叛军决一死战。于是情况急转直下,安史叛军屡屡失利,安禄山失败后,薛嵩效力于史思明儿子史朝义,手握重兵,驻守战略要地相州,后来史朝义被唐军击溃。

公元763年,历史的天平倾向于唐王朝,皇太子兼天下兵马大元帅李豫率兵从叛军手里收复东都洛阳,唐朝政府军大将仆固怀恩兵锋直指相州,薛嵩闻讯大惊失色,为了保全家族,薛嵩选择向李唐王朝投降,并献出了自己的守地相州。

仆固怀恩平定河朔后,为了培养自己的党羽势力,他上奏朝廷请求唐代宗,对归降的叛军将领不要治罪,封赏归降的安史叛将,朝廷遂下诏封薛嵩为检校刑部尚书、相卫洺邢等州节度使。薛嵩从安史叛将摇身一变,成为朝廷的地方节度使。薛嵩虽然不读书,但感念朝廷恩义和祖上两代忠臣,奉职谨慎,颇有治名。大历初年,朝廷加封薛嵩为高平郡王、检校尚书右仆射等职,薛嵩的官爵远远超过了他的父祖。

所以,从上我们可以看出,薛嵩只是一个没有谋略的武夫,其加入叛军也是因赌气的随性所为,他不过是想要向朝廷证明自己的才华罢了。等到时机成熟,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忠于李唐王朝。总体而言,薛氏一族也并未因参加安史之乱而遭到灭门,反而隆兴一时。这是薛氏一族的荣耀与荣幸,也是其祖父薛仁贵的福荫所照。


8

唐朝名将薛仁贵,可以说是一个十分传奇并且知名度很高的人,也正是因为知名度过高,所以关于薛仁贵为原型的文学作品也很多,其中包括薛平贵以及《说唐演义》中对薛仁贵的儿子薛丁山和孙子薛刚的描述。

在演义小说当中,薛丁山十分勇猛,薛刚更是直接反唐,其实这些人物都是有历史原型的,今天我就根据真实历史来讲一讲薛仁贵的孙子反唐的事情,也许跟演义中的精彩会有很大的差别,但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薛仁贵的传奇人生

薛仁贵原本出生在大家族当中,可惜家族中道衰落了,所以薛仁贵早年时期就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穷小子,后来在李世民征兵攻打高句丽的时候,薛仁贵应征入伍,在与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的过程中,得到李世民的信任与重用。

不过薛仁贵真正大放光彩的是在李治时期取得的成绩,比如三箭定天山,薛仁贵去攻打九姓铁勒,仅仅用三箭就把对方吓得投降,结束了一场战争,让薛仁贵因此被封神。不过最后薛仁贵还是在大非川之战攻打吐蕃的时候失败了。

这一仗失败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薛仁贵自身的问题外,还有一个不合作的猪队友,因此导致了大非川之战的失败,可就算是失败了,薛仁贵也能够靠着自己的震慑力让吐蕃与大唐签订和平相处的协议,不需要割地,也不需要给钱,足以见得当年的大唐是多么的硬气啊。

大非川之战后,薛仁贵被李治治罪罢官了,过了很多年后李治念及当年薛仁贵曾经在洪水中救过自己一命,所以继续任用了薛仁贵,可是这个时候薛仁贵已经老了,也没有办法继续大放光彩,而是把重任交给了自己的儿子。


薛仁贵儿子们的贡献

薛仁贵有两个儿子,分别是薛讷和薛楚玉,其中薛讷就是《说唐演义》中薛丁山的原型,事实上薛仁贵的这个儿子,还是十分优秀的,只是被薛仁贵的名声给盖过了。薛讷49岁时被武则天从原本的小县令提拔为幽州太守,在唐玄宗时期更是大放光彩,尤其是跟随阿史那一起去攻打吐蕃,打得对方措手不及。

这一仗可以说是为父亲薛仁贵当年的大非川之战一雪前耻了,后来薛讷也因为这一场战役的功绩,被唐玄宗任命为羽林大将军,后来又被封为平阳郡公,于72岁去世,也算是一个得以善终的薛仁贵后代了。

薛楚玉的一生则比哥哥要曲折一些,薛楚玉原本是平卢的节度使,后来有人说他渎职,就被唐玄宗罢官,让安禄山接替了他的职位,当然在后人看来,渎职是假,当时的唐玄宗想要削弱薛楚玉这样的大家族势力才是真。

毕竟薛楚玉一家从薛仁贵开始,个个都是顶级人物,薛楚玉的哥哥又屡立战功,所以李隆基还是有些害怕的,因此才会对其权力进行削弱,可是李隆基安排的安禄山,更是加剧了唐朝的没落,因为安禄山很快做大做强之后就发动了安史之乱。


薛仁贵孙子反唐

演义中薛仁贵的孙子薛刚因为喝醉酒不小心把太子踢死了,担心被追究,所以就揭竿而起反唐了,这样的情节虽然看似精彩,实则虚假,要是一个名将就这么容易造反,那还得了,真实历史上薛仁贵的孙子叫薛嵩,是薛楚玉的儿子。

前边已经说过,在薛楚玉的时候,薛家就已经被李隆基压制了,比如薛楚玉的平卢节度使之位,后来都被安禄山给取代了,当时年龄尚小的薛嵩就生活在这个地方,安禄山代替了薛楚玉,薛嵩也就只能乖乖听从安禄山的管理。

可是就算薛家已经被罢官了,还要受到当时朝中各方势力的欺负,以至于薛家彻底没落,薛嵩差一点又回到爷爷薛仁贵时期去种田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薛嵩已经断定跟随李唐是没有什么希望了,至少跟随李隆基是没戏的了。

所以后来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作为处于平卢安禄山管辖范围内的薛嵩,原本地理位置就很尴尬,其次还对李隆基有意见,所以年少的薛嵩就在神不知过不觉中参加了安史之乱,成为与唐朝对立的叛军。

后来安史之乱逐渐大势已去,薛嵩感觉到未来还需要跟随唐朝才行,于是又主动投降唐军,当时李亨念在薛家祖上对唐朝建设的巨大功劳上,不仅没有处置薛嵩,还让薛嵩担任了昭义军节度使,封为高平郡王,后来又改成平阳郡王,也就是薛嵩的大伯当年的爵位。

至此,薛嵩也算是通过参与安史之乱,让李唐意识到当年对薛家的错误对待,因此最后薛嵩得以恢复祖业,可是这个时候的唐朝,也早就是风雨飘摇了,后来薛嵩还有后代薛平,活了八十岁,被李唐封为魏国公,赠太傅职位,也算是很不错的了。


结语

薛嵩之所以造反,绝对不是因为私欲,而是因为李隆基对薛家的态度,实在让人寒心,几代人的努力,被李隆基瞬间给否决了,年少的薛嵩差点回去种地,如此巨大的落差,对于处于叛逆期的男孩来说,想必都会选择敌对而加入到安史之乱中去的。

不过从后来的发展来看,不得不说薛嵩这个做法不仅没有坏处,反而带来了很多好处,因为要是不造反,也许薛家就真的没落了,但是通过薛嵩一个造反一个投降的巨大反转举动后,李唐又意识到了薛家的重要性,让他们的兴盛又延续了几代人!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9

薛仁贵征战疆场的时候被骗回唐朝朝廷被害死以后,他的兄弟薛丁山被害得挺惨死的!!薛丁山是薛仁贵的弟弟!薛奎薛刚是他的儿子!因为薛仁贵薛丁山薛奎被害得挺惨的,都是被唐朝官员、宦官等骗后害死的,都是一心为国的忠臣,结果薛仁贵被诱骗回朝廷后害死,薛丁山被朝廷派去的人杀死的,薛奎在战场上被自己人出卖以后面对大量敌军,寡不敌众被敌人杀死的,还有薛松等其他人,为国付出的薛家将领都被害死了,宦官当道和腐败的朝廷,不顾民生,薛刚看到这样的朝廷肯定会害他和其他人,所以薛刚反唐,他的行为是正常!!

10

薛嵩反唐是真,但说他是汉奸未必妥当,至于薛嵩为什么要反唐,这其中原因颇为复杂。

一、都说薛仁贵起自农民,实际上这其中有好大的误会,薛仁贵所属的河东薛家,实乃当地最大豪族

薛仁贵因父早死而家道中落,因此种过地,倘若如此就将他简单的归为农民,那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也是农民了。刘秀不但种过地,还“性好稼穑”(喜欢种地)。而事实上呢,刘秀是当地的大豪族,当地官吏都不敢把他家怎么着。河东薛家,同样如此。

薛家好武,薛仁贵英雄了得,那是家学传承。这个家族三国蜀汉时期曾跟刘备入蜀,后来迁徙到河东,因此被称为蜀薛。大约东晋十六国时期,这个家族以武力逐渐崛起,成为当地一霸,甚至可以说是土皇帝。

看看这个家族曾出过什么人:薛仁贵的先祖南北朝名将薛安都、隋朝高官薛道衡、隋末西秦霸主薛举、薛仁杲父子、唐朝大将薛万钧、薛万彻等等。以上简单列举,实际上这个家族世代称霸地方,这几个只是朋友们熟知而已。

二、当时,河东裴氏、柳氏、薛氏,都是天下知名。然而,裴氏、柳氏尚文,薛家尚武,裴柳出相,薛家出将

为何薛家独独尚武?因为,薛家曾服务过蜀汉政权,被中原门阀看不起。所谓越挫越强,薛家由此不屈而独立。从十六国到隋朝,许多割据政权想要收服薛家,都未能完全成功,由此薛家几成当地土皇帝。

这种情况,在乱世也非河东薛家一家。南北朝时,虽说南北朝都有皇帝,然而地方豪族的力量极为强大,是天下久久不得统一的重要原因。直到隋文帝时,才努力去改变这种局面,因此星火辰说隋文帝是啃硬骨头的人。

据说吧,那些北朝的皇帝们,包括隋炀帝,都对薛家很不放心。一个让皇帝都不放心的家族,可以想见其势力的强大。与裴家、柳家不同,薛家喜欢在地方上搞权力垄断,可以由着性子,而不喜欢入朝做官。

由此,朋友对薛嵩性格的形成,应该有最初步的了解。

三、从薛仁贵的经历来看,他的确对唐朝忠心耿耿,然而这有唐朝当时朝政稳固的原因,薛嵩所面对形势则完全不同

看看薛家其他人的表现:薛举、薛仁杲是李唐争天下的主要对手;薛万钧、薛万彻一度是李世民的铁杆反对者;至于薛仁贵的先祖薛安都的经历,就请大家自己百度吧。

总之,抛开时代背景来论一个人的忠奸,这是片面的。

薛嵩和他爷爷薛仁贵处在完全不同的时代,其生活经历也差别巨大。薛家从根本上是尚武的,有侠气。

武侠小说流行后,侠气都被写成好的。但古书上的侠气,通常都是不守王法的代名词。什么曹操任侠放荡、袁术气侠之士,都是贬义居多。

四、新旧两部唐书关于薛嵩的记载很简略,星火辰大概与朋友理一理他的经历

传说薛嵩是小说中薛刚的原型,其实二人的故事完全不同。

薛嵩之父薛楚玉,是薛仁贵的儿子,曾任范阳节度使(薛嵩实是高官公子,以当时的情形,类同于诸侯公子),大概由于这个原因,薛嵩出生成长在燕、蓟。也就是说,薛嵩祖籍虽在今山西西南部,却是实实在在的幽州人(今北京)。

他少好舞刀弄剑,不学文化知识(这大概是薛家的传统),为人放浪,不事家计(并非无产业,而是放浪花光了)。等到安禄山起兵造反,薛嵩就加入的叛军队伍。

由此,薛嵩数年间一直跟从叛军,直到史朝义注定要失败时,这才和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等人一起投降了唐朝。

唐朝为及早平叛,息事宁人,居然让这几个叛将当他们镇守地的节度使。

于是,河北四镇形成。它们分别是魏博(田)、镇定(张,其军号成德)、幽州(李,其军号卢龙,即范阳)、相卫(薛,其军号昭义)。

据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野心勃勃,一心想吞并薛嵩的相卫,由此衍生出红线的传奇故事来。

薛嵩死后,相卫被奸诈的田承嗣吞并,河北只剩下著名的三镇,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这三镇都是半独立势力。

然而,曾做为叛将的薛嵩是善终的,他受封为郡王,官至太保。

五、说薛嵩是汉奸,这是有些问题的

薛嵩跟从安禄山造反,造成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唐朝由此中衰,乃至华夏文明也由此衰落,薛嵩的确是历史的罪人。

然而,安史之乱说到底是野心家的谋叛行为,尚未关系到民族之争。虽然安禄山、史思明都是胡人,其手下也多是胡兵,但他们不是以反汉为目的。这场叛乱的阶级因素或许更强于民族因素,说薛嵩是汉奸,还是有些问题的。

六、现在来说说薛嵩为什么要反唐

1、薛嵩是幽州人。前面说了,薛嵩虽祖籍河东,实际已经是幽州人。而幽州,当时归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说到底,薛嵩归安禄山管,而薛嵩的家人也在安禄山管辖下。虽然他的父亲曾是安禄山前辈(前范阳节度使),但现官现管,薛嵩也不得不低头。

2、薛嵩最初反唐,或是被欺骗,或是被胁迫,到后来已无法回头。安禄山起兵时,可不是宣扬他要造反,而是说他要清除玄宗身边的奸邪之臣,譬如杨国忠等。薛嵩即便半信半疑,但对长官的命令,他也无法不从。安禄山起兵之初,大唐忠臣颜杲卿因为没做好准备,也只能先假意跟从,后来再想办法,颜杲卿是地方太守,有缓冲空间,何况身为将校、直接接受军令的薛嵩。与颜杲卿不同的是,颜杲卿可以据一郡反过来再斗叛军,身在叛军中的薛嵩,一旦打出去,就没法回头了。

3、薛嵩本是武人,没有太多的忠义思想,而且在当时的情形下,必然是将令最大。这不难理解,安禄山的将令可以要了薛嵩的命,而皇帝的诏令最多是削除薛嵩的官罢了。

4、安禄山在幽州经营快二十年,的确得到一些中下层军官的拥护。史思明、田承嗣、张忠志等人无不是得到安禄山的提拔,才有了当时的地位,因此对安禄山实际形成了依附关系。不光这些安禄山直接提拔的人,安禄山前任的张守珪之子、再前任薛楚玉之子薛嵩,都跟随安禄山造反,由此可见,安禄山的确掌控了范阳军心。

这是从薛嵩和叛军一方说的,当时的唐朝也存在很大问题。

可能对薛嵩来说,最大问题在于唐朝军治、吏治的腐败。玄宗后期,唐朝禁军腐败,贪贿横行,吃空饷严重,薛嵩这样的武人已经失去其祖父那样正常的军中晋升机会,只能通过服务于边疆的节度使,曲线以达高位。而唐朝当时阶层固化严重,玄宗晚年又以个人好恶而用人,即便如薛嵩这种出身高门的人也难以得到发展,于是造成薛嵩等人心态的失衡。加之几百年来,薛家人一贯藐视高层的态度,天生地方豪强的性情,薛嵩反唐也就不难理解了。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