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2020-09-19 15:01阅读(72)

《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创作热词】花木兰形象之所以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其主要原因是,一是花木兰的形象符合传统道德

1

【创作热词】花木兰形象之所以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其主要原因是,一是花木兰的形象符合传统道德中的“忠孝”,二是花木兰的形象是巾帼英雄的形象。

中国历史上,有四大巾帼英雄,即花木兰、佘太君、穆桂英、梁红玉,而花木兰居四大巾帼英雄的首位。这是因为,花木兰替夫从军,与佘太君、穆桂英、梁红玉所不同的,是女扮男装,在战场上,战友们根本就不知道花木兰是女子,这更彰显了“谁说女子不如男”,而且这是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在哪妇女地位是从属于男人的社会里,花木兰所表现出的巾帼英雄气概,这不能不令人佩服,不能不受世世代代人们的敬仰。

忠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至臻的精隨。“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战事来临,“可汗”即帝王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上有父亲(这里的阿爷指的是父亲)的名子,但父亲年事已高,已无力征战,而家中的长子尚且年幼,家中没有男丁替夫从军,在这种情形下,父亲只能以高龄随军出征,这明显是个危险的选项,此时的花木兰主动提出男扮女装,到集市上买来鞍马替夫从军,这彰显了传统文化中的“孝”。

在为国征战中,花木兰表现的怎么样呢?《木兰辞》也作了抒发“万里赴戌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花木兰在沙场上历经十年,在这十年中花木兰如男儿一般风餐露宿,迎暑斗寒,与敌博杀,屡建奇功,为国为民拒敌并凯歌而归,这可谓是“忠”。

男扮女装的巾帼英雄,又彰显了传统文化中的“忠孝”精神,这是花木兰被人们千百年来所传颂的根本原因。

花木兰的形象,明显已打破传统的“三从四德”的说教,打破了旧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教,打破了旧时女子从属于男人的桎梏,树立了女子并不比男子差的巾帼英雄形象,这对于后来“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观念树立,也具有深远影响。

2

《木兰诗》生动的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个完善的女英雄的艺术形象。在木兰身上概括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寄托着人民群众的理想。她在家庭生活中具有勤劳聪慧的特点。在代父从军的问题上,能够冲破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果断坚毅地走向了战场。在战争中,她能克服重重困难,驰骋万里,血战十年,出生入死,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但是面对封赏却不慕荣利,拒绝高官厚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终于胜利还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

显然,作者对木兰的称颂和赞扬,突破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轻视劳动人民 的传统观念,形象的说明了中国古代劳动妇女完全具有和男子一样的才能和创造力。正是在这一点上,木兰诗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意义,从而使诗篇和诗中的木兰形象千百年来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爱和传诵。

3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这首民歌把一个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子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木兰是一个古代闺中女子,作者一开始并没有描写她的容貌,只有“木兰当户织”一句知道木兰非常勤劳,但从最后一句“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中,我们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漂亮爱美的女孩。

二、一个深闺中的弱女子在听到让父亲出征的消息后,能想出女扮男装的计策,毅然放下织布,置办行李,替父从军。一方面说明了木兰的坚强、勇敢、和聪明机智。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她孝顺父母,忠于国家的大家风范!

三、女子本来就漂亮,女扮男装又多了几分英姿飒爽的气概!

总之,这首民歌朗朗上口,情节曲折,取材新奇,成为民歌之经典,后来豫剧大师常香玉扮演的花木兰更是脍炙人口,使花木兰形象深入人心。

4

《木兰诗》的花木兰形象,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一片满满的孝心。“天下孝为先”,中国人始终把孝作为一个人的所有人品的第一人品。花木兰冒着生死未卜的危险,替父从军、前往前线打仗,此乃天下之至孝。

二是花木兰响应国家号召,不犹豫、不退缩、不打折扣,勇敢地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

三是花木兰是典型而少有的杰出女英雄。多少男儿都不如她。在那么男尊女卑的时代,花木兰这样的女英雄是极其少见的。

四是花木兰非常有担当,一人顶上去,很好的保护了家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年迈的老父、传统的阿姊、年幼的弟弟,木兰太了不起了。

五是花木兰英勇顽强、顾全大局的思想境界。从替父从军离开家门,不分昼夜、不畏严寒、不惧强敌,直奔战场,奔赴一线,杀敌立功,没有个人利益、生死上的顾虑,非常难能可贵,何况木兰还是一个未婚的女孩子,这就是木兰更加了不起的地方。

六是花木兰经历九死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木兰一点都不居功有欲、一点都不贪图权势和荣华富贵。木兰的品格、境界不是不般的高,是非常高、非常难能可贵的。“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5

《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形象,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我认为原因在于她不仅仅体现着高尚的家国情怀,还有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及她个人魅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孝、勇、忠、真

(巾帼英雄花木兰)

《木兰诗》,源于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57年)时期的一首民歌,后被称为《木兰诗》或《木兰辞》。它是我国古典民歌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壁”。


这首出现在初中课本里的民歌《木兰诗》,让花木兰这位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声名大振、家喻户晓。从古至今,始终受到人们的敬仰与爱戴,唐朝时期还被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时至今日,依旧是人们争相传颂的历史人物。下面来具体谈谈她被人们喜爱的的原因:

(花季少女花木兰)

1、孝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点在花木兰身上体现得一览无余。北魏时期,硝烟不断,家中男子须参军抗敌。就这样,没有兄长的花木兰为了年迈父亲,不顾个人安危,选择替父从军保家卫国,这是孝心;


花木兰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建功立业。当她凯旋而归拜见天子时,天子龙颜大悦,赏赐丰厚还加封她“尚书郎”官职。然而,面对高官厚禄,孝顺的她不为所动,只想早日回乡与家人团聚孝敬双亲。一个人能做到如此,即使在现在也很难,这种孝心的背后,彰显着一个纯真淡泊的灵魂。


2、勇


当时是男权社会,打仗都是老爷们的事情,女子应遵从“三从四德”,就像《孔雀东南飞》里面的刘兰芝那样,在家辛苦劳作。然而,她敢于冲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敢于打破自己舒适的生活状态,敢于挑战自己,以选择更广阔的人生,这种挑战世俗的勇气和无畏的勇敢值得尊重与颂扬。

(替父从军花木兰)

3、忠


古代,战争连绵不断,每次战争就意味着牺牲。古人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任何时候没有温情的战争,人,一旦走向战场,危险就如影随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血洒疆场,因此,应征入伍就意味着与亲人的生死离别。


为了保家卫国,驱逐倭寇,本是女儿身的花木兰没有因战争的残酷而畏惧,也没有因战场上艰苦的条件而退缩。“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在战场上,她身着戎装与男子一样风餐露宿不惧艰苦,深入敌阵南征北战,奋勇杀敌屡建奇功。她不怕流血牺牲,为国尽职尽责,尽力尽忠。这种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人们千古颂扬。

(奋勇杀敌花木兰)

4、真


花木兰的真,表现在她的真心、真情、真意上。花木兰本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孩子,她恬静温婉、善解人意、勤劳善良,在家辛苦劳作从无怨言。生活或许会苦些,但家人和睦,这就是普通人的幸福。花木兰喜欢这种幸福,并享受它,因此,当看见军帖上有父亲的名字,要父亲去打仗时,才会连连叹息,愁眉不展。


花木兰生性淡泊,不追求名利,喜欢恬淡生活,她的“真”本性使得她不被名利诱惑,能推辞高官厚禄。当她回到阔别十二年的家乡时,她的“真”更加体现出来,喜悦心情毫不掩饰溢于言表:“开我的东阁门,坐我的西阁床,脱我的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她虽然女扮男装多年,但是依然爱臭美:“当窗理云鬓 对镜贴花黄”。这是真性情,不掩饰,不矫揉造作,这些都是她“真”的体现。

(刚柔并济花木兰)

结语:


木兰诗》,讲述了一个名叫花木兰的女孩替父从军的故事,为此她女扮男装。而这为父挺身而出背后的故事,充满亲情温情令人唏嘘感叹。


花木兰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巾帼英雄,是一个奇女子。这个形象体现着中国女性身上所拥有的高尚优良品德: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有勇有谋,武艺高强、刚柔并济。虽为女儿,但在她身上体现了忠孝可以两全,女子也能撑起半边天。可以说,花木兰是女子完美的象征,因此,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6

《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形象,之所以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这是因为在古代社会男尊女卑,而花木兰作为女子却实现了大多数女性心中的英雄理想,还有北朝时期以孝治国的亲情伦理以及平民百姓忠君爱国的崇高思想。

1.花木兰作为我国古代的北方女性,身体健康、勤劳勇敢、孝顺爹娘、爱护幼弟。花木兰作为家中的长女,一看到可汗大点兵的军贴,就想到爹爹年纪大了,弟弟年龄又幼小,他们去参军都不合适。花木兰非常体贴孝顺,就决定自己女扮男装代父去从军。古代社会男尊女卑,普通人家过着男耕女织的农牧生活,花木兰作为女子也是每天唧唧复唧唧的辛勤织布。她一旦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这就是许多女子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而花木兰却实现了她们心中的这种英雄梦想。

2.北魏孝文帝建国后,崇尚以孝治国的儒家思想。南北朝时期又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推行崇尚孝道,忠君爱国。花木兰代父从军,不仅体现出了花木兰对父亲的孝道,也体现了平民阶层忠君爱国的思想,从上到下不同阶层的人都喜爱这样的故事,花木兰的形象深入人心,深受着人们的喜爱,千百年来这个故事一直争相传送,因此人们就编成了《木兰诗》代代传颂下去。

我是梅清幽,喜欢的人可以关注、评论。

7

花木兰,中国古代女性刚强,勇敢者的代表。

在男尊女卑的年代,能去称赞一位农村女子,也是为数不多的几部作品。

花木兰,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在战乱年代,他的哥哥都为了国家出征打仗,都已经参加了军队。战争是残酷的,她的哥哥,可能已经不在人世。

而国家为了增强兵力,又在全国各地疯狂的补充兵员。

而这时的花木兰,他的父亲也被要求参军。

花木兰心疼父亲,年岁已大,自己的弟弟还小,花木兰偷偷的女扮男装,替父参军。

当时在部队中,根本是没有女性参军打仗。木兰克服了许多生活困难,参军来到了部队。

花木兰,凭着自己勇敢的精神和聪明的智慧,在部队中沉着机智,英勇杀敌。

获得将军的称赞,在后面的战斗中,花木兰又获得了提拔,成为指挥者。

连年的征战,使花木兰得到锤炼,成为炉火纯青的将军。

她是在众多士兵的死亡中,幸存下来的将军。

直到战胜了侵略者,花木兰获得了皇帝的嘉奖,皇帝要给花木兰官职。

而花木兰只有一个要求,解甲归田,回家孝敬父母。

花木兰,深深知道,在官场上为官的不容易。伴君如伴虎,在皇帝身边说错一句话,就有杀头之罪。

回到家里和父母小弟在一起,做一位乡村农民,不问国家大事,非常的轻松幸福。

花木兰替父从军,女扮男装英勇杀敌,获得了多少代人的称赞。

都以花木兰为榜样,为国家分忧,改变了人们性别的歧视。

在这个社会上,男女都一样,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彻底的转变。

8

《花木兰》与《孔雀东南飞》合称古乐府双璧,花木兰与刘兰芝的形象同样深入人心,但人们对二者的感情不尽相同。对刘兰芝,更多的是对这一完美形象幻灭的痛惜,对扼杀焦刘爱情的封建礼教的痛恨;而对花木兰,人们更多的是赞许与喜爱。为什么呢?因为花木兰的形象符合各阶层的审美标准。

一、花木兰“替父从军”,符合传统文化“忠孝仁义”的审美标准

花木兰从军的初衷是代替年老的父亲出征,是因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百善“孝”为先,孝为“仁”之本。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现的是“忠”。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忘初心,视功名利禄如粪土,是真正的大“义”。

所以,花木兰受正统文化与统治者的标榜,并被唐代封为“孝烈将军”。

统治阶级的宣扬客观上对这一形象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

二、花木兰是巾帼英雄,寄托了封建女性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

封建时代女性被“三从四德”的礼教所禁锢,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是女儿、妻子、母亲,唯独没有她自己,丧失了独立的人格。

木兰原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平民女子,因替父从军,人生轨迹得以改变。《木兰诗》、元以后的戏曲里的英姿飒爽的女英雄像一颗耀眼的明星,令历代女性心往神驰。花木兰女扮男装的形象、征战十年的传奇人生,无不像神话般引人遐想。

以上两条足以使花木兰成为千古流传的英雄让人赞美,令人喜欢。

链接:现实版的花木兰受到毛主席的赞誉

郭俊卿,1945年只有14岁的她将自己剪成了一个大光头,乔装打扮成男孩取名郭富,并虚报年龄加入八路军。

1950年4月,因病住院才被医生发现是女儿身,此时的她已经参军5年!

在解放战争期间,她先后荣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中央军委授予她“全国女战斗英雄”、“现代花木兰”荣誉称号,同时还荣获模范奖章、勇敢奖章和毛泽东奖章各1枚。

伟大领袖毛主席亲切评价她:

“巾帼不让须眉,是一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

9

这个问题,是因为《木兰诗》中的花木兰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体解答如下:

第一,体现在孝道的问题上。花木兰的父亲在册军籍,遇到国家需要上战场时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当地保到家通知其父亲上战场时,父亲已经年迈多病。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其父亲带病上战场,就有可能很快就牺牲了。这个时候花木兰主动挺身而出,替父从军,就是体现出了孝道的重要性。中华传统道德,孝道则是最基本的标准。

第二,体现在对国家的忠的问题上。上战场杀敌,保家卫国,是对国家的忠,对全体国民的忠,在当时也是对君主或者国王的忠。

第三,体现在女子不输于男子的问题上。花木兰替父从军,披坚执锐,战场上不计生死,英勇杀敌,还屡建大功,这是很多男子都做不到的。

综上所述,花木兰不仅是忠孝两全,还是一个非常少见的奇女子,所以她的形象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则是必然的。

10

《木兰诗》是北朝最优秀的民歌,它生动地再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其中塑造的木兰形象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那么,为什么木兰深受人们喜爱呢?这主要是因为她身上具有如下优秀品质。

一、作为英雄,她勇敢无畏,不怕牺牲,不慕富贵。

作为英雄,在国家有难时,挺身而出,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奔赴战场,奋勇杀敌,可见其勇敢无畏,不怕牺牲。十年征战,凯旋而归,战功赫赫,功勋卓著,却不接受天子赐于她的高官厚禄,只愿骑马回乡与亲人团聚。“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可见木兰不贪图功名富贵,这种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二、作为女子,她勤劳孝顺,爱国爱家,机敏活泼。

作为一农家女子,平时整日在家织布。当得知天子征兵,父亲年迈,弟弟又小。决定代父从军,保卫国家。“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可见木兰勤劳孝顺,爱国爱家。作为一女子,女扮男装,当兵多年,未被发现是女儿身,她又多么机敏灵活!

小结:《木兰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她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勇敢坚毅,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因此,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