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曹植妻子因为穿得太漂亮被曹操赐死,曹操为何不考虑曹植的感受?

曹植妻子因为穿得太漂亮被曹操赐死,曹操为何不考虑曹植的感受?

2020-09-19 12:32阅读(69)

曹植妻子因为穿得太漂亮被曹操赐死,曹操为何不考虑曹植的感受?:曹植的妻子崔氏衣着华丽被曹操赐死,这事说起来是有些过分。崔氏虽有过错,但罪不至死。那为何

1

曹植的妻子崔氏衣着华丽被曹操赐死,这事说起来是有些过分。崔氏虽有过错,但罪不至死。

那为何曹操一定要赐死崔氏,为何没有考虑曹植的感受呢?

《魏晋世语》记载:

曹植妻子崔氏,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东北)人,崔琰兄长之女。崔氏的衣装过于华美,曹操登台看到后,认为她违反了穿着华丽的禁令,回家后崔氏就被赐死了。

豹眼一向认为,曹操杀人一定需要一个理由,也就是一个借口。但曹操杀人绝不会考虑对错,只考虑政治利益。

曹操主张节俭,多次下令倡导简朴,自己也是粗衣布鞋,不着华丽的服饰。但绝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就把崔氏赐死。而且,曹植与崔氏的感情很好,曹操一定会考虑曹植的感受。一般情况下,训导一下也就是了。

曹操主张法治,治国、治军都严厉法纪。曹操自己也曾经因为坐骑践踏了田苗,以发代首,接受惩罚。这不能仅仅看作曹操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曹操执行法纪是非常严格的。

但曹操绝不是一根筋,许多情况下是善于变通的。

就拿生活爱好来说吧:

荀彧喜欢熏香,他坐过的地方,三天之后还能闻到香气。在当时,熏香可是很名贵的奢侈品。荀彧可不管你曹操节俭不节俭,照用不误。就荀彧的身份,是完全有能力消费这样的奢侈品,曹操并没有对荀彧有任何的限制。这与崔氏穿着华丽的衣服非常相似,就曹植的地位,崔氏完全可以享受华丽的衣着。曹操提倡节俭,但并没有下令说,衣着华丽就必须处死。否则,做人还有啥乐趣可言,曹操不至于如此不通人情。

再看看曹操如何对待郭嘉。

曹操军纪很严,由陈群负责专门督察官员的日常行为。由于郭嘉不拘小节,经常违反军纪,陈群多次向曹操打郭嘉的小报告。曹操赞赏了陈群的行为,并鼓励他严格执法,但对郭嘉却不闻不问,任其所为,从不处罚。这就说明,曹操的法治,是看人下菜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本来曹操对曹植非常喜爱,但由于立储之事疏远了他。但考虑到崔氏与曹植感情很深,曹操应该在这件事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符合人情,也符合曹操的个性。

但曹操却绝情的下令赐死崔氏,这好比是在曹植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究其原因,还是曹操不以对错杀人,而是权衡利弊的结果。

清河崔氏,那是世家豪强,势力很大。崔氏的叔父崔琰曾担任曹魏尚书,一度得到曹操的信任。后来因为“辞色不逊”而被下狱,是历史公认的冤案。

辞色不逊,就是说话不很客气,冒犯了曹操。这个情况是有过失,但不至于下狱吧。

一般认为崔氏之死,就是受到叔父崔琰一案的牵连。其实,牵连不牵连没有多少意义,事实就是,曹操意图打击崔氏家族的豪强势力。也可以说,崔琰是受到崔氏的牵连,总归是一回事。

曹操一向主张打击地方豪强,重用寒门士族。作为豪强世族的崔氏家族,是在打击范围之内的。特别是,在曹操立储的问题上,清河崔氏是站在曹植一边的。

在曹丕被确定为继承人之后,支持曹植的势力必须要打击,清除曹丕继位后的障碍。

就当时曹操的政策,即便是支持曹丕的豪强实力,也需要适度的打击,避免豪强挟持曹魏政权的隐患,何况是公开反对曹丕的豪强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清河崔氏,在劫难逃。崔氏即便不是穿着华丽,也有足够的借口除掉。

这就是崔氏被赐死的根本原因,曹操在政治利益上,绝对不会考虑任何人的感受。

曹操是一个诗人,作起诗来,激情澎湃。但诗作完了,就恢复了政治家的理性,绝不会以情感处理政事、家事,只以政治利益决定取舍。

这也是作为政治家的曹操,不得已而为之。

2

曹植驾车在皇帝的车道上任意行驶,最后又从司马门出宫。曹植的肆意妄为,犯了当时的大忌。

曹操知道后大为震怒,把负责这事儿的公车令给处死了!之后曹操就加强了这种礼仪上的法规禁令。从此曹植也就日渐失宠!

曹植能够做出如此出格的是来,当然是曹植那种放荡不羁的性格所致。当时曹操有意立曹植为储的时候,便有此顾虑。所以曹操让曹植娶了崔琰的侄女为妻。

俗话说:家有贤妻,夫不做横事!曹操原本以为曹植娶了崔氏之后,能够有所收敛。谁知曹植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曹植性格所致,原本也不是一个妻子就能改变的。但是如果夫也如此,妻也如此,夫妻两人全都是如此,那么曹植也就离祸不远了!

曹植之妻崔氏,虽然出身名门,但是却只懂得贪慕虚荣享受,丝毫不识大体。崔琰的清廉,崔氏却一点也没有学到。

曹操一生节俭,《三国志》中记载: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

曹操十分崇尚节俭,不喜欢那些华丽的东西。曹操自己的妻妾都是穿着朴素,既没有什么绫罗绸缎,也没有什么华丽的鞋履。自己屋里的帷帐屏风,坏了就补补再用,冬天只有条褥子取暖,就没有什么装饰品。

曹操对待他人却十分大方。《三国志》中记载:攻城拔邑,得美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

每次攻城拔邑所得到的战利品,都按照功劳分赏给那些有功的下属;没有功劳的想要,一点也不给。其他地方进献的宝物,也都拿出来和群臣一起分享。

曹操一生崇尚节俭,不仅对自己的妻妾要求极严,而且自己也以身作则。

崔氏看不到那些人流血流汗,光看到曹操给他们赏赐。虚荣之心作祟,难免心生怨恨,于是便致家法于不顾。

曹操杀曹植之妻的事,记载在《三国志》的裴注里面:

世语曰: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

当时曹操有意立曹植为储,但是考虑到曹植的那个性子,就有点犹豫不决。曹操就私下里找他人询问点意见。谁知崔琰这时候却公开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弄得曹操只能在表面上称赞一下崔琰。背地里估计在心里嘟哝句:这都叫什么事儿!

也就在这件事儿之后,又让曹操看见了崔氏穿着华丽,而且还不是待在自己家里,是在外面的公众场合。

崔氏可能觉得凭借着崔家的地位,曹植即将被立为世子,所以便有些肆无忌惮了!

这就是置曹操的法令于不顾!当时曹操已经晋身为魏王了,又正处于立储的时期。曹操如果对此事不严肃处理的话,又怎么能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只是崔琰的侄女,只是曹植的妻子,便觉得自己可以为所欲为。所以崔氏被杀,全是咎由自取!在崔氏被杀之后,曹植也逐渐失宠,崔琰很快也就被杀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 @寄暇学宫

3

曹植的妻子崔氏是崔琰哥哥的大女儿,由于身上的衣服过于华丽,被公公曹操看见了。曹操就认为儿媳妇违反了 禁令,待崔氏回到家里,就赐死了她。

曹植妻子崔氏,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东北)人,崔琰兄长之女。崔氏的衣装过于华美,曹操登台看到后,认为她违反了穿着华丽的禁令,回家后崔氏就被赐死了。《魏晋世语》

曹操是政治家,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主。他杀人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如他灭了吕伯奢一家,就没有考虑过陈宫的感受。但,他杀人有自己的理由,要有一个借口。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往往一个举措就能伏尺数万,流血成河。纵是如此,他也有了正当说辞与理由。所以,曹操杀人绝不会考虑对错,只考虑政治利益,只考虑杀人有理。

三国演义尊刘贬操太明显了,把个文武双全的曹丞相弄得面目全非了。其实,曹操自身品格不无可取之处。他主张节俭,执政后厉行简朴,他自己也率先当了典范,平日也是粗衣布鞋,非重要场合,很少着华丽的服饰。曹操主张法治,在治军方面有独到之处。有一次,曹操自己因为坐骑受惊,践踏了庄稼,他竟然要为此自裁。后在部属劝说下才以发代首,惩罚自己。没有说一不二、严以律己的作风,是很难成为军事统帅的。

但曹操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从来不钻牛角尖,从来没有一根筋,他善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人物具体对待。在许多情况下他是善于变通的。足智多谋的荀彧喜欢熏香,传说凡他坐过的位置,三天之后还能闻到余香。而当时,熏香是奢侈品,属名贵紧缺物资。但以荀彧的地位 ,是有经济能力消费这样的高档物品的,知人善任的曹操并没有限制荀彧的使用。

曹操军中由陈群专门负责督察官员的日常行为。郭嘉智慧超群。但他不拘小节,时有违反军纪行为。陈群多次向曹操汇报过。曹操表扬了陈群,又鼓励他继续严格执法,但对郭嘉却没有苛责过,还是任其所为,从没处罚他。

所以,曹操的法治,是以大局需要为出发点,他并不生搬硬套,对人对事也没有千篇一律。

曹操是很爱儿子曹植的,但由于立储是军国大事,不能儿女情长。所以,后来疏远了他。曹丞相也知道崔氏与曹植感情很深,正常做法:他应该对儿媳着盛装一事上视而不见,顾虑爱子曹植的心情才对,为什么背道而驰,绝情地赐死了儿媳崔氏呢?这无异于给敏感心细的曹植还没有愈合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啊。

说来话长,这个儿媳的娘家为清河崔氏,属世家豪强。崔氏的叔父崔琰曾担任曹魏时期的尚书,曾经得到过曹操的信任。后因为“辞色不逊”而被下狱。因为说话直率,没有谦卑样就冒犯了曹操,如是下狱了。想来,有点蹊跷吧,但这是出于政治方面的原因,曹丞相才小题大作,办了崔琰。

崔氏之死,就是受到叔父崔琰一案的牵连。并借此打击崔氏家族的势力。曹操一向主张抑制地方豪强,重用寒门士族。显而易见地,这崔氏家族,是在他的打击范围之内。还应该注意的是,在立储的问题上,作为名门望族的清河崔氏是站在曹植一边的。

曹丞相明白 ,确立了接班人,就要清除接班人曹丕继位后的障碍。由于清河崔氏在立储问题上的立场,导致了他们的在劫难逃。政治从来就是不流血的战争!崔氏穿着华丽被除掉只是个借口罢了!曹丞相一生不易。请理解!

4

曹植的妻子崔氏,因为穿得太漂亮被曹操赐死,这件事记录在《魏晋世语》,虽不是正史,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曹操虽然主张节俭,但也不可能因为儿媳穿得奢华了一些就下杀手。很显然,曹操的不近人情”,背后暗含深意。

大体上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就是冲着曹植来的,警告曹植不要再沉溺于声色犬马。第二种可能是冲着崔氏的叔叔崔琰及其家族来的。

警示曹植说:

崔氏被赐死发生在哪一年,尚不大清楚。有人说赐死崔氏,是曹操警告曹植,不要对王储有非分之想。假如这件事发生在建安二十二年之后,也许有那么一点点可能,不过也有点勉强。既然王储位置已定,儿媳奢侈一点不是正好嘛,两口子沉迷于声色,曹植不再关心政治,岂非曹操所愿,为什么要杀儿媳呢?逻辑不通。

个人认为,杀崔氏警告曹植是对的,警告的内容应该是提醒曹植,不要沉溺于声色犬马,这个逻辑才通。

所以,这件事应该发生在二十二年前后,也就是曹植与曹丕争储位前后期间。

曹植很有才华,毛病也非常明显,个性过于张扬,他好酒色,不注意克制,行为骄纵。正是这些文人的通病害了他,有一次曹操出门,曹植喝多了,骑马在驰道上奔跑,从司马门出。

驰道不是谁都能走的,那是皇帝的专用道。曹植不光走了,还以耍酒疯的姿态,一直奔驰到司马门。连曹操本人,对涉及皇帝的事都要谨慎处理,曹植的这个行为分明是坑爹!

落选太子后,曹操也没有放弃他这个最具才华的儿子,也试图交给他一些重要的事。可是曹植已经堕落到无法自拔的程度,曹操曾经任命他为征虏将军,发兵救援被关羽围困的曹仁,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临出发前,曹植竟然喝得烂醉如泥,无法动身!

所以,曹操杀崔氏,很可能就是对曹植放荡不羁的生活,深表痛恶,想以崔氏的被杀,来警告他改变态度!

打击崔琰说:

提到崔琰,就不得不提一件事,那就是著名的“捉刀事件”。匈奴人来拜会曹操,曹操对自己的形象不自信,找来一个人替代他,自己假扮成随从,握刀侍立一旁。结果会见结束,匈奴人说,旁边的捉刀侍从更有英雄气概!

那个替代者就是崔琰。曹操为什么找崔琰代替他,崔琰生得高大帅气,而且威风凛凛,属于那种让人一看就不由自主产生敬畏的类型,连曹操对他都有一种“敬惮”!

能让曹操“敬,不算啥,让曹操“惮”,那就很有威力了,曹操纵横天下,他怕过谁呀?独独对崔琰产生几分畏惧。崔琰有什么能耐,让曹操敬惮呢?

崔琰是清河崔氏,中国最著名的七大门阀士族之一。崔琰不光是“相貌协会”的,人家内涵也足够。他被誉为最儒雅正直,最具远见卓识,最德高望重的名士。一个词:完美!

崔琰的刚直,说话直奔主题,威严刚猛,所以但凡心里有点小私心的人,都不大敢跟他碰面。前有袁家父子,对他既敬又恨,后有曹丕围猎,被崔琰几句话,吓得赶紧把猎具烧了向他道歉。

曹操打败袁绍,刚刚启用崔琰,就说了一句:冀州户籍三十万,算得上大州了。被崔琰抓住小辫子了:“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

你不先关心百姓,而是把心思盯在有多少户口,能养多少兵上,这符合老百姓对你的期望吗?把曹操呛得赶紧起身谢罪,在座的人脸都吓变色了!

一个让领导产生“惮”的人,会是什么下场?不难想得到吧?至少曹操很不舒服,终于找了个借口,杀了崔琰,制造了一起最大的冤案!

所以,有人说,曹操杀崔氏,就是奔着崔琰来的!

也许有这个可能,不过,杀儿媳以警告娘家人,似乎有点说不通。我倒觉得,曹操是因为对崔琰所代表的士族豪门不满,把气撒在了崔氏身上。

曹操对崔琰的心情其实很复杂,不贴心是肯定的,不过也不至于下黑手。真正让他下手的主要原因,还是崔琰所代表的豪门士族,与曹操的矛盾。

曹操不是豪门士族,他与豪门士族的矛盾比较深,可以说是政治上的势不两立。另外豪门士族是相当的高傲,根本看不起曹操,常常拿“宦官之后”羞辱曹操。

所以,曹操一生杀了很多豪门士族子弟,比如杨修、孔融、边让、陈宫等等。崔琰这个豪门士族的典型,也逃不脱被曹操贴上仇视的标签,更何况他还那么让曹操“惮”。

但崔琰这个人不像杨修之流,崔琰很正直,你几乎抓不住他的把柄。可以想象一下,当某一天,曹操又被崔琰不客气地呛了一顿,他还找不到人家的茬,会不会恨得直抓狂。巧了一抬头,那不是崔家女儿吗?怎么这么张狂,又是崔家人......!

这恐怕才是崔氏被赐死的真相。不是杀崔氏警告崔琰,相反是受了崔琰的气,撒在崔氏身上了。

5

曹操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极具政治抱负也极其有政治手腕,统一了北方并且让北方的经济腾飞,人民安居乐业。这样一位君主理应是心怀天下气魄雄伟的,但曹操却因为儿媳妇的穿着过于华丽将儿媳妇赐死。究竟是怎么样华丽的衣服将一位美人送上了鬼门关,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渊源使得曹操暴跳如雷呢,且听我详细道来。

三国时期,门阀势力猖獗,地位十分的高,各国君主都要礼让三分。魏晋时期,著名的门阀有清河崔氏、琅琊王氏、兰陵萧氏、陈郡袁氏,而曹植的妻子崔氏则是大名鼎鼎的清河崔氏的女儿,嫁给曹植可以说是门当户对。

当时的曹植也是深得曹操的喜爱,曹植是曹操和卞夫人的第三子,曹植自小便跟着曹操南征北战,二人的感情极其深厚。同时,曹植自小便聪慧过人,十岁时便可诵读《论语》、《诗经》等经典之作,对诸子百家甚至书法也多有涉猎。曹植每次面对曹操的问题也是对答如流,从容不迫,是曹操心中最为合适的世子人选。

曹操虽然贵为君主,但因为少时的遭遇,一直主张简朴。曹操的爷爷是著名的宦官曹腾,他的父亲被曹腾抱养而后改名为曹嵩,最后也成为了一个大宦官。宦官虽然社会地位不高,但经济实力却是十分的雄厚,曹操在年少时也算得上一个富三代了。曹操虽然有钱但却没有社会地位,不光得不到那些富门子弟的平视,还会惹来闲话和嫌弃。汉代,掌控权势的都是一些门阀贵族,曹操在他们眼里就只是一个有钱的“寒门”,当时的曹操在他们看来就只是一个土豪。所以,曹操幼时接触到的也都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跟着他们走街串市。《讨贼檄文》,里面就说: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所以,曹操虽然喜欢权利渴望权利,但他讨厌掌握着权利的门阀贵族,也讨厌有钱没处花的窘境,他甚至会觉得简朴更能提升档次,不把华丽当做权势的象征。在曹操上位以来,还规定家族中的女子衣服不能绣花,鞋不能出现二色。

在曹植迎娶崔氏加之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以后,他的行为开始逐渐放纵。年少时的曹植,衣着简朴,言语耿直,出行也极为低调。他跟着曹操冲锋陷阵,关心政治,有着良好的“未来储君”形象,曹操对他也是十分的欣赏。但在攻打下邺城以后,曹植开始贪恋华丽,衣着出行开始讲究排面,他开始无心于政治,整日和一些非常酸的士人打交道,宴饮游乐,吟诗作赋。曹植对政治也愈发的不上心,还办砸了好几件曹操特意嘱托给他的事。曹操曾多次明里暗里,间接直接提醒过曹植不当的行为,但曹植不光没有改正还反而更加过分。曹操对这个曾经觊觎厚望的儿子越发的失望,也就没有再提过立储之事了。

崔氏的被赐死还和一个重要人物——崔琰的被罢职。崔琰原本是袁绍手下的谋士,崔琰爱护百姓,考量民心,给袁绍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大大提高了袁绍军队的战斗力,是袁绍的得力助手。袁绍去世以后,他本来就关系不和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谭更是斗个没完,他们都想要得到有威望的崔琰的认可和支持。崔琰不想参与兄弟俩之间的斗争,便要告病回家,不到病没有告成反而被安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关进了监狱。

公元205年,曹操军队大败袁绍军队,曹操是一个爱才之人,他早就听闻了崔琰的名号,便把崔琰从监狱中接触,礼遇有加。曹操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崔琰又是一个极其喜欢谏言的人,崔琰就曾直言说曹操只关心征募士兵的多少,却从来不管百姓的死活。曹操不光没有生气,反而接纳了崔琰的意见改善了自己的做法。崔琰还是曹植和崔氏的见证人,崔氏是崔琰的亲侄女,曹操便是向崔琰为儿子提的亲。

君臣关系也会有变化,曹操和崔琰的关系因为两个关系变淡,并且逐渐生出了嫌隙。第一件事是曹操在升魏王的时候,要看曹操就要完成自己的梦想,掌握更大的权利,可是关键时刻崔琰却不同意,虽然崔琰的话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但还是给本就比较多疑的曹操带来了不快,但曹操当下并没有发作。

真正导致二人关系恶化的是第二件事,公元216年曹操升为魏王,一个名为杨训得官员特意上表恭贺曹操,大肆颂扬曹操的功德,但由于他的太过趋炎附势遭来了其他士人的嘲笑。杨训是崔琰举荐的人,而崔琰又是一个爱惜名誉在乎别人评价的人,便找杨训要来表文。看过后,给杨训写了一封信说:“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意思是说,随着时间的发展,事情也都会随之发生变化。

曹操的怒火被完全激起了,崔琰的这一系列言论被曹操扩大化,被曹操以“不恭敬”而治罪,投入了监狱。崔琰入狱,曹植不受宠,但崔氏依然丝毫不低调,穿着华丽的衣服,在朴素的阅兵场上更是格外的突出。曹操的怒火突然爆发,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

曹操赐死崔氏是对曹植的又一次警示和打压,以崔氏因华丽所犯之罪告诫曹植日后要行事低调,朴素从简。同时,当时的曹操已经决定将王位传给曹丕,赐死崔氏会相对削弱曹植的权势和后方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以后世子扫清道路。帝王做事,必定有其深意。

6

在帝王时代女人的地位极其低下,女人如衣服,老婆杀死了,还可以在娶几个。

曹操杀死曹植老婆崔氏的理由就是因为她穿的太漂亮了,违背了曹操的家规,家规规定不准奢华,曹操自己都是认真遵守,而曹植的老婆却不遵守家规,曹操担心儿子被这个老婆影响坏了,担心儿子贪图享受不思进取,颓废下去,就狠心赐死了她。

曹操一生杀人无数,为了自己的利益,谁都可以杀死。

比如,曹操有一次远征,由于粮草不够出现了问题,曹操就下令减少供应,由于粮草减少供应差一点闹出来兵变,这时候曹操就就杀了粮草官员,稳定军心。就说是粮草官员克粮草。

通过几个案例说明,曹操执政期间随意杀人, 也是不讲什么道理的,帝王就是帝王,伴君如伴虎,生死就是一句话的事 ,咱们就不要给她们找真理啦!


7

根据史书上记载,一次曹植的妻子身穿锦绣的衣服,被曹操登上高台看见,认为她违反了禁止穿锦绣的制度,于是命她返回娘家,并赐自尽。

单从这件事情本身来看,曹操好像是做得太过分,因为违背制度穿一件华丽的衣服,这实在算不上一件大事!

就算有错,也不至于被处死吧,更何况她还是曹植的老婆,曹操好歹要顾及一下儿子的感受吧!问题是,曹操却上来就把她给处死,这完全是公开打儿子的脸。

从这层意义上说,曹操确实没有考虑曹植的感受。那么,很多人自然就很好奇,曹操为何不考虑曹植的感受呢?要知道,曹植可是曹操最喜欢的儿子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的曹操对曹植太失望了,所以他准备立曹丕为世子,这才有了对曹植的严厉敲打。

根据史上上记载,曹操处死曹植妻子,是在公元217年。

在这一年,曹植先是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完全置曹操的法令于不顾。

后来曹操得知消息后,并没有责罚曹植,只是下令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但这件事过后没多久,就发生了曹植妻子违背法令而穿华丽衣服的事情。这一次,曹操硬是一点面子都没有给曹植,于是他直接让曹植的妻子自杀谢罪。

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表明上看第一件事情是因为曹植喝酒误事,所以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第二件事则是曹植妻子自己的行为,好像与曹植并没有什么关系。

但其实呢,这两件事的背后,都是曹植的有意为之。

我们先看第一件事:当时的曹植虽然喝醉酒,问题是,从他可以驾着马车飞奔来看,他并没有醉得不省人事;换句话说,他的思维和意识还是非常清醒的。在这种背景下,他置曹操的法令于不顾,专门挑选只有帝王才能行走的司马门走,显然就是有意为之。

退一万步说,就算曹植喝醉酒而一时忘记曹操的禁令,问题是,曹植身边的臣子和手下们不可能忘记吧,他们不可能也都跟着喝醉吧?

在这种背景下,当曹植想要从司马门行走时,他们必然会劝阻曹植、会提醒曹植这是违法曹操禁令的,但最后的结果呢?从这层意义上说,在这件事情上,曹植明显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至于第二件事,表明上看曹植妻子的错,问题是,曹操的禁令是公开发布的,所以曹植的妻子自然也知道这件事,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没有曹植的授意,曹植妻子又哪里违背曹植的禁令呢?

因为,如果曹植妻子敢私自违背禁令穿华丽衣服,曹植这一关她就过不了!从这层意义上说,在这件事情上,曹植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那么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曹植要故意做出这两件违法曹操禁令的事情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曹植希望通过类似的事情,向别人证明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总而言之,你们千万不要认为,我在夺储之争中,已注定要失败;换而言之,你们谁想站在我的对立面,请想好后果。再总而言之,我在我老爸心目中的地位,还是远远高于其它人的。

大家知道,在这两件事之前,曹植先是因为喝酒延误淮南军事而遭到曹操责罚,后来他的首席支持者杨修又被曹操给处死,接着他的岳父崔琰也被曹操给逼死;与此同时,曹丕却是不断是受到曹操的嘉奖和重用。

在这种背景下,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曹植要在夺储之争中失败了,于是纷纷倒向了曹丕的阵营。

因为类似的原因,曹植才冒险做出这样两件公开违背曹操法令的事情,其目的就是向大家证明,他的权力和地位要远高于曹丕,曹操依然器重他,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急着站到曹丕那边去,否则后果自负。

从某种意义上说,曹植做这样这两件事后,如果曹操只是不疼不痒的处理下,或者过多顾及曹植的感受,那曹植的目的就算是达到了。因为,曹植公开违背曹操法令,曹操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足以说明曹操依然非常看重和宠爱曹植。

但是呢,曹植这种作法,显然是弄巧成拙,最后让曹操对他彻底失望了。因为,不论从哪个角度解释曹植的行为,也证明曹植不是合格的王位继承人。

一切是显然的。

如果曹植这样做,只是因为他任性,那他肯定不是合格的王位继承人。因为在竞争太子之位时,曹植做事就这样肆无忌惮,那等到他成了太子、魏王、皇帝,谁敢想象他还会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到时曹操辛苦打下来的这份家业,会不会被他瞬间折腾完?

如果说,曹植这样做,是出于玩弄权术,那他这种权术玩的,也未免太没有王者之气了。因为,这是多么狭窄的心胸,才会玩出这种低级权术啊?在这种背景下,曹操更不会选择曹植来当继承人了。

事实上,一切就如贾诩教导曹丕,你千万不要试图取巧。

因为,你爹是什么人?你那些如虎如狼的叔叔大爷们,又是什么人?那些在乱世中跌爬滚打到今天的豪门领衔人物,他们又是什么人?以你的生活阅历、政治阅历,想和他们勾心斗角,永远也会弄巧成拙的。

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安守你的本份;身为儿子,你就好好孝顺你父亲;身为臣子,你就好像干好你的本职工作;身为诸侯,你就应该表现王者之气。你这样脚踏实地的干得久了,人们自然会认为,你才是最理想的王位继承人。

当然了,曹丕的这种做法,也许才是最大的权术,换而言之。他一直在“矫情自饰”。而曹植呢?则似乎是“任性行事,不掩饰自己”。其实呢,并非曹植不玩权术,而是因为曹植玩的权术太露骨了,最终惹得曹操对他心生反感。

在这种背景下,曹操终于下定决心要立曹丕为世子,因此他自然要好好敲打曹植,于是曹植的妻子就被迫自杀谢罪。自此,曹氏兄弟的世子之争,爷算是告一段落了。因为,这件事情结束后,曹丕就正式成了魏王世子。

8

《魏晋新语》中记载了一件事,曹植的妻子崔氏由于衣着华丽,被公公曹操看到了。曹操大为不悦,回家后,就命她自尽了。

(崔氏剧照)

说起来,曹植的妻子崔氏可不是什么普通人家的女子,她出身于高贵的门阀士族清河崔氏。

在魏晋时期,清河崔氏、琅琊王氏、兰陵萧氏、陈郡袁氏这可是几大门阀士族,他们世代在朝中为官,因此在朝中根基深厚。别说一般官员想和他们攀亲不容易,就连唐朝建立后,唐朝皇帝想和他们攀亲都非易事。

由此可见,曹操有崔氏这样的儿媳妇,有多撑门面。

另外,崔氏还是崔琰的亲侄女。而崔琰由于一心为公,直言敢谏,曹操因此不光夸赞他说:“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还将他奉为时代表率,并任命他为尚书重职。

这样看来,就算崔氏再不懂事,曹操也会看在崔琰的面子上,对她的过失一笑而过。可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那么崔氏真的就是因为“衣着华丽”的缘故,被赐死的吗?

(曹植剧照)

我认为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这还得从她丈夫曹植身上找原因。

曹植是曹操和卞夫人的第三子,他在年少时,便随曹操征战南北,因此父子感情深厚。再加上曹植才敏过人,十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等典籍,对诸子百家也多有涉猎。因此,每次面对曹操的提问,他都能对答如流,出口成章。

他的文章更是锦绣非常,曹操认定他是能成大事的人,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打算有朝一日,将他立为世子。

咱们再来看看,曹操是如何得到崔琰的。

崔琰是当时的名士,最先受大将军袁绍征召,在他的帐下为官。

崔琰看到袁绍手下的士兵为非作歹,专横残暴,甚至还掘人坟墓,颇看不过眼。于是就规劝袁绍,要他学周文王的仁慈之举,对百姓施以仁政。为使战斗力增强,对士兵理应严明。

袁绍因此器重崔琰,任命他做了骑都尉,并对他的建议多有听从。

谁知,袁绍不久病逝了。

袁绍的儿子袁谭和袁尚一向不睦,这下更是窝里斗个没完,所以,都想得到崔琰的支持。崔琰见此,干脆告病,结果被治罪囚禁于狱中,差点丢了性命。

(崔琰剧照)

公元205年,曹操大败袁氏,听闻崔琰的名气,将他从狱中释放出来。

曹操兼做冀州牧时,见冀州人口众多,想到又能壮大军队,于是高兴不已地对崔琰感慨了一番。结果,崔琰指责他只关心能征募多少兵士,却对战后百姓的死活不管不问。

这话显然让人扫兴。谁知曹操不怒反喜,连声向崔琰道歉,并让崔琰留在身边,以便随时指正自己的得失。

不久后,曹操便替曹植向崔琰求亲。崔琰便将侄女崔氏许配给了曹植,两家因此结为了姻亲。

曹操这样做,自然有他的想法。

崔琰在士族中很有影响力,而清河崔代又是门阀望族,在朝堂上很有根基。假若由于姻亲关系,崔氏绝对会对曹植大力支持,自然对曹植上位也就更有利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消失,曹操发现一切并没有按着他想的来进行。

首先,曹植令他失望。

曹植年少时,不讲究吃穿,衣着朴素,车马上也少有装饰,这让曹操颇为喜欢。然而,自拿下邺城后,曹植成天和一群士人在一起宴饮游乐,吟诗作赋,根本没有一毫考虑政事的态度。

曹操见他不思进取,颇为不满,屡次对他训诫,要他发奋图强。

可是曹植却恃宠而骄,并不放在心上,依旧我行我素。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的事情,也让曹操越来越对他不满意,于是迟迟不提立储的事情。

(曹操剧照)

公元216年,曹操被封为魏王。

有个叫杨训的官员便上表为曹操歌功颂德,结果他的趋炎附势,受到了士人们耻笑。

由于杨训是崔琰举荐的,因此士人对崔琰也多有批评,认为他举荐有失。

崔琰是个爱惜名誉的人,便找杨训要来表文。看过后,给杨训写了一封信说:“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意思是说,随着时间的发展,事情也都会随之发生变化。

其实崔琰在曹操进位魏王时,便公开反对,惹得曹操颇为不悦。

现在这封信更是证实了崔琰并不希望曹操称王的真心,所以曹操便以“不恭顺”的名义,将崔琰抓捕入狱。

不久后,曹操在大阅兵时,看到衣着华丽的崔氏站在家眷中尤其醒目,于是心生厌之,这是为何呢?

原来,曹操一向认为奢华的生活会摧毁人的斗志,所以他一直勤俭节约,并在家规中,也一再约束家人不得铺张奢华。

因此,曹操的家人也都非常朴素,曹家的女性更是衣不刺绣,鞋不二色。

而此时的曹植已经不得曹操待见。身为妻子的崔氏却违背家规,仍然穿着华丽,自然让曹操不满了。

再加上既然不打算立曹植为世子,那么为新世子削掉曹植的羽翼,也就势在必行,因此曹操不顾曹植和崔氏夫妻恩爱,直接赐死了崔氏。

这个举动,一方面是对清河崔氏的打压,另一方面也是对曹植的警醒。

至于崔琰,得知崔氏的死讯后,他当然明白曹操的用意,气得在狱中大骂曹操为奸贼。

曹操能用手段登上高位,骂他的人自然不少,像孔融、祢衡等人,他都没有马上就下手。但对崔琰,他毫不客气,直接把他杖杀了。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此时的崔琰已经没有可用的价值了。

(参考史料:《三国志》《魏晋新语》)

9

曹操真的会因为儿媳妇穿漂亮的衣服就杀了她?


如果单看这件事,感觉曹阿满好小气啊,但是结合崔氏被赐死前后的故事看看,就有意思了。


崔氏的叔叔是曹操的重臣崔琰。


崔琰原本是袁绍手下重臣,官渡之战后和袁绍的一帮手下归降曹操。


得到冀州这个大州,曹操很高兴,让人清点得了多少兵器马匹,治下有多少百姓多少田产。

这时候崔琰向曹操上奏说:冀州百姓盼望明公前来,是希望得到一个仁义的君主,冀州百姓如果知道,您到冀州以后像个乡下地主一样,第一件事就是点算自己得了多少财产,一定对您很失望。


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


这番话用两个字可以形容:耿直。


袁绍手下一帮刚刚投降曹操的文武百官,听到崔琰面对曹操侃侃而谈的高论后,吓得低头无言,一句话都不敢说,恐怕自己给崔琰一个同情的眼神,被曹操看了去,惹来杀身之祸。


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曹操不愧是曹操,听了崔琰的话没有生气,还很正式的向崔琰道歉说,先生我错了。


太祖改容谢之。


当时正是曹操争天下的关键时刻,他真的能做到礼贤下士,听取手下人的意见。


崔琰的一番言论,看似在批评曹操,其实是为曹操着想,天下未定,您不能得到一州一地就高兴的像吃了蜜蜂屎一样,这太小家子气了,您的心中应该有星辰大海,有诗和远方。


曹操觉得崔琰是个人才,对他很重视。


曹操任命崔琰为东西曹掾属征事。


这是个啥官呢?


东曹掾主管2000石官员的任免,西曹掾主管丞相府官员的任免。


东汉末年,曹操的丞相府才是整个王国的权力中枢,汉献帝的朝廷只是个摆设,所以崔琰这个官职看着没啥,权利很大,主管整个王朝的官员任免权利。


十余年间,崔琰提拔了很多人:


十有余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称平


把人事任免权给了崔琰,一给十几年,可见,曹操对崔琰的信任。


在邺城崔琰还有一个主要职责就是辅助曹丕。


他和曹丕关系很好。


惜墨如金的陈寿笔下,还记录过曹丕外出打猎时,崔琰写的一封劝诫曹丕的奏折。


崔琰和曹植的关系也好,他侄女嫁给了曹植,甚至崔琰和司马家的关系也不错,他曾经和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称赞司马懿:


子之弟,聪哲明允,刚断英特,殆非子之所及也。


怎么看崔琰都是前途无量,不管是曹丕当政还是曹植夺得继承人大位,崔琰都只会更红,不会受到冲击迫害,但是,崔琰恰恰就折在曹魏继承人这件事情上。

建安18年五月,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崔琰这时候被封为尚书,依旧是管人事的巨擘。


建立魏国后,有一个问题摆在曹操面前,那就是继承人问题。


建立魏国这年,曹操58岁了,照着古代人的年纪,这时候曹操都是土埋到脖子的年纪了,继承人该定了。


于是曹操发了封密令,让群臣说一下对太子人选的意见。


时未立太子,临菑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唯琰露板荅


很多人给曹操写了密折,只有崔琰露板答令。


露板就是古代的具名公开信。


曹操让大臣秘密说一下自己对皇位继承人的意见,崔琰却写了一封公开信,说,我支持曹丕,我是曹丕的死忠。


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崔琰和曹植是实在亲戚,他侄女嫁给了曹植,但是崔琰公开却大喊我捍卫曹丕当魏公的资格,曹操能说啥,给了俩字的评语:公亮。


说崔琰很公正很明亮,做人坦荡荡。


称赞完崔琰,曹操做了两件事,一个是给崔琰升官了,升他为太尉。


这官儿很大,是所谓的三公之一。袁绍家号称四世三公,所谓三公在东汉时指的是司徒、司空和太尉,在西汉,三公是权臣,但是东汉的三公只是荣誉头衔,没有实际权力。


汉光武帝刘秀建国起,三公就成了荣誉职位,《后汉书》写道:


光武皇帝 愠数世之失权,忿彊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臺阁


台阁就是尚书,就是此前崔琰担任的职务。


崔琰露板答令后,曹操给了他一个荣誉职位,然后把他赶出权力中枢。


曹操做的另一件事就是杀了曹植的媳妇,也就是崔琰的侄女:


丗语曰: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命,还家赐死。


这两件事都是在崔琰露板答令,曹操贵其公亮,后发生的。


所以有时候领导赞扬一个人,未必是真的夸奖他。


崔琰还是那个崔琰,仗义执言,刚刚投降曹操就敢指出他处事的错误。


所以他露板答令,就是为了向曹操也向群臣表明自己的立场:我和曹植虽然是实在亲戚,但是我支持曹丕。


但是此时的曹操已经不是那个礼贤下士的曹操了。

他要群臣密奏,就是为了看一下群臣的意见,探求一下众人的心意,崔琰来个露板,一下子把事情挑明了,虽然后来事实证明他支持曹丕没错。


但是在曹操没有下决心之前,崔琰公然站队,这就是错。崔琰掌管人事十多年,在这关键时刻,公然站队,这就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了,后面会牵扯一大批官员。


这让曹操很被动。



皇帝最怕臣子公然站队,清朝康熙皇帝因为臣子公然站队支持八皇子,而废了他。


当手下队伍铁板一块时,皇帝很怕。


所以崔琰挑明了自己的立场后,曹操觉得崔琰已经是个不得不面对的威胁了。


所以崔氏因为穿了花衣裳被曹操处死,只是崔琰露台答令的后果之一而已,即使她那天没有穿花衣裳,曹操也会因为她吃饭吧唧嘴,喝汤声音过大而杀了她。


杀崔氏只是开始,只是表明曹操已经对崔琰很不满,决定要对他动手了。


建安21年,曹操果然找了个借口杀了崔琰。


《三国演义》上说崔琰是因为反对曹操晋封魏王,被曹操乱棍打死了,这只是罗贯中的想像,崔琰和荀彧一样被逼自杀。


崔琰是不会反对曹操封魏王的。


如果崔琰真的反对,在曹操晋封魏公加九锡的时候就该反对了,如荀彧一般。从丞相到魏公时篡位的关键一步,从魏公到魏王只是从第四级台阶迈上第五级台阶而已,没有加九锡封魏公那么关键,崔琰在曹操封魏公后担任了尚书,算是曹操的中枢重臣,可见他是不会反对曹操封魏王的。


如果崔琰没被曹操逼死,曹操一死,大约他也是劝谏曹丕登皇帝位的几个人之一。


崔琰之死,因为他把曹操逼到了墙角,曹操不得不对他出手。


曹植的媳妇只是这场斗争的牺牲品之一,覆巢之下无完卵。



如此而已。



文:薛白袍

10

都别抢,我来答。

其实一个人做任何事情,尤其是一个政治家来说,他们的原因肯定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曹操赐死曹植的妻子崔氏这件事情,细细深究也没有那么简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还是一个富贵之家的女人。

曹操好人妻,喜欢漂亮女人。当年关羽为了得到杜夫人,屡次向曹操讨要,这引起了曹操的警觉,心想这位杜夫人一定长得异常漂亮,否则关羽也不会这么心急。

真正见到杜夫人后,果然美貌异常,曹操于是就把杜夫人给纳为己有。

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三国志·关羽传》

关于曹操,更有名的无疑是他攻打邺城的时候,野史传闻说就是为了袁熙的妻子甄宓而去的。

不过曹操慢了一步,被曹丕捷足先登。

总之这些事情都说明,对于漂亮女人曹操也避免不了正常男人的好色。

既然如此,又怎么会因为崔氏穿的衣服过于华丽就把她给杀了,未免有小题大做的嫌疑,而且无疑让曹植极为难堪。

所以这才是重点所在,当曹操已经不顾及曹植的面子时,这就意味着曹植在曹操那里失宠了。

曹植骨子里流淌着文人才子的豪放不羁和任性自由,这种性格对政治家所需要的冷静和理智来说是极为忌讳的。

后来甚至还发生了酒醉之后,曹植架着马车通过司马门,在皇帝才能通过的御道上纵马行驶,再加上之前种种任性的行为。

都让曹操对曹植失去了信心,反倒是处处注意自己言行的曹丕深得曹操的宠爱,并因此被册封为世子。

崔氏是什么时候被赐死的无从考证,但这件事无疑成为曹操用来警告曹植的重要信号。

但凡曹植在曹操那里还受到信任和器重,那么曹操都没有理由把崔氏赐死,毕竟爱屋及乌这个道理是千古不变的。

所以,正因为曹植已经失宠了,所以曹操就借着这件事情来敲打曹植。

其内在逻辑自然是说:我把你的老婆都给赐死,你自己看着办吧,如果行为再不有所收敛,有可能下一步就是你。

曹操找的这个理由也很奇葩,就是崔氏衣服穿的太华贵,但曹操自己本身就好大喜功,击败袁绍两兄弟后,他自己就修了一个铜雀台。

所以,曹操显然是找了一个托辞,曹植喜欢饮酒,因此常常坏事。

因此曹操极有可能是通过这样一件小事来敲打曹植,你看你老婆因为穿的太华贵就被赐死了,你要是继续饮酒作乱,说不定哪天我就把你也给赐死。

而崔氏的父亲是东汉名士崔琰,也是曹操的幕僚,后来也因为受到曹操的猜忌冤枉被曹操赐死。

崔琰出身清河崔氏,是一个大士族,曹操僭越礼制称魏王以后,当时受到不少人的非议。

一个叫杨训的大臣却上书称赞曹操的功德,所以被大家讥笑他阿谀奉承,同时又责怪崔琰荐人不当。

崔琰于是就把杨训的文章拿来一看,果然是满篇的彩虹屁,于是就写了一封信给杨训说:

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意思就是说杨训虽然事情做的很漂亮,但是时间很长,很多事情都是会变化的。

但这番话的意思其实是安慰杨训说,以后情势会所变化,不必在意那些批评者的声音。

后来这封信的内容就传到了曹操那里,按理来说信件一般都很私密,所以不排除杨训错误理解了崔琰的意思。

就派人到曹操那里告了一状,毕竟只有这样推测才是合理的,因为信件是崔琰单独寄给杨训的,其他人断无知道的道理。

那么曹操又怎么会知道呢?

可见必然是杨训放出的风声,而曹操听到这句话后,也认为崔琰是在讽刺自己虽然现在风光一时,但是以后却说不定。

因此就把崔琰给降职处理,也没有杀他。

而崔琰也没有解释,当时很多大臣就跑去安慰崔琰,这才激怒曹操,因此被赐死。

而崔氏被赐死则不知道是在之前,还是在之后。

总之不管怎么说,这些都意味着曹植在曹操那里已经失去了地位。

关注【围炉谈史】,每天阅读深度历史内容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