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是被鹊巢鸠占的,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是被鹊巢鸠占的,这其中有什么故事?

2020-09-19 03:01阅读(73)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是被鹊巢鸠占的,这其中有什么故事?什么情况?:谢邀。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到1644年崇祯上吊自尽,历经16个皇帝。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葬于

1

谢邀。

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到1644年崇祯上吊自尽,历经16个皇帝。

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葬于南京孝陵、第二任皇帝建文帝失踪、明景帝因为得位的特殊原因葬在西山。其余的十三个皇帝都葬在了北京昌平也就是今天的十三陵。

明十三陵始建于永乐帝正式迁都北京后,即开始选的陵址。从永乐7年修建长陵后,到清初顺治初年完成思陵止,历经200多年,以北京昌平长寿山为主峰,左右环列,是个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皇家陵寝建筑群,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宫殿。

先上一张全家福~



想讲清楚庆陵的故事,就得先说说陵墓的主人。

庆陵葬的是明光宗朱常洛,是明代第14位皇帝。历史上悲催的皇帝很多,但是像朱常洛这样的可能是少之又少了。20年的太子生涯只换来30天的皇帝体验。准确地讲总共29天。

但他却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

朱常洛~



他爹是明神宗,就是万历皇帝。后宫佳丽无数,但是老天就是捉弄他,一直没有人给他生出个儿子来,这让皇宫上下群臣百姓都很惊慌,明神宗自己也很郁闷,但当时的不孕不育技术极度不发达,也没什么神医敢给皇帝开一个“必生儿子”的方子,就这样过了很多年。 一直到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明神宗去参拜自己母后的时候突然看上了母后后宫里的一个宫女,在一番威逼利诱和霸王硬上弓后,明神宗就冷静了下来,他对这个宫女失去了兴趣。

不过,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姓王的宫女怀孕了!在经历多次风险后,宫女把孩子生了下来,而且还是个男孩!这本应该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但明神宗一脸的懵逼,不愿意承认是自己的。然而,急着抱孙子的太后才不管明神宗的郁闷,况且给皇帝生儿子的是自己身边的宫女,信得过,因此一声令下就承认了这个孩子的地位,并且还把宫女封为妃子。这就是朱常洛他妈王恭妃。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朱常洛。

不知道为什么明神宗对这对母子异常讨厌,加上明神宗当时最宠爱的是郑贵妃,而且就在朱常洛出生不久,郑贵妃也生了两个儿子,这让明神宗对朱常洛更是冷落有加,对这位大儿子的教育、生活方面的事情更是从来都不闻不问,以至于到了成年的时候,朱常洛还是文盲一个,斗大的字都不认识。

看过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的人都知道,明神宗和臣子博弈的主要一件事就是立太子的争论。文武百官们秉持老祖宗的训诫,认为太子一定要长子来做;明神宗却想立郑贵妃的大儿子来做太子,因为中国古代历来\"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为此,百官与皇帝争执不已,最后开启了长达10多年的“争国本事件”。 在这十几年里,明神宗不上朝,躲开文武百官,而文武百官想尽办法骚扰明神宗,双方斗智斗勇10几年,最终在太后的干预下,明神宗只好同意立当时虚岁20岁的朱常洛为太子,而这却成为朱常洛的悲剧初始。

来,让我们认识一下他爹一一渣渣神宗万历帝朱翊钧~



继续讲,因为朱常洛并不是万历皇帝心仪的太子人选,所以他的位置一直岌岌可危。

万历对朱常洛实在是喜欢不上来,对他心中充满了鄙视,无论朱常洛做什么,做事做的如何尽心尽力,就是得不到他爹的肯定,时不时还要被痛骂一顿。

而没有成为太子母亲的郑贵妃对朱常洛更是恨到骨髓,不仅时常在明神宗面前煽风点火,更经常派人骚扰朱常洛,最过分的一次,郑贵妃派人直接潜入朱常洛的寝宫,用木棍袭击朱常洛的头部,意图让朱常洛死于非命好让自己的儿子上位,这就是著名的明宫三大案之一的梃击案。

好在朱常洛命大,居然在这种“父亲不爱、后母虐待”的生存环境里,煎熬了20多年,可能都快熬不住的时候,明神宗终于驾崩了,40多岁的朱常洛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

上一张郑贵妃的照片,这也是个传奇人物:明朝有过两个皇贵妃,宪宗朱见深的万贵妃和万历的郑贵妃,都是深受皇帝恩宠的女人,且和皇上相爱不渝。



也许是因为平时受气太多,突然一下子可以放飞自我了,朱常洛在举行登基大典后仅10天,就一病不起。第二天的万寿节,也取消了庆典。

可能是为了讨好也可能是某种阴谋,朱常洛刚一当上皇帝,郑贵妃就给他进献了美女八人,朱常洛生病与美色是否存在联系,令人怀疑。

皇帝病倒后赶紧召见太医诊视,他服下太医崔父升开的一剂药后腹泻不止。随后,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丹,服后病情稍缓,于是下午又服下一丸。结果一觉未醒,第二天就一命呜呼。

这个悲情的皇帝太苦命了,谁也没想到他能短命如此。陵止还没选好就挂了。

埋哪儿呢?大家一筹莫展。突然想起有个建好空置100多年的空位置。就是明代宗景泰帝生前建造的陵,因为他哥英宗发动了“夺门之变”而没有让他入祖坟,而是按亲王的规格葬在了西山。

这个空穴位救了驾,只稍微修饰了一下,就将朱常洛安葬了进去,这就是庆陵。

不想用"鸠占鹊巢”这个词来形容他。因为他太悲情了。

庆陵分为两个院落,前面的院落为享殿建筑群,后面的院落为明楼与宝城。两个院落之间有神道和桥相连接。

没错,院落间有桥连接。因为两个院落间有一条专门排水的小河。

这就是陵园中间的小桥~

庆陵的祾恩殿院落,大门已经没了,大殿也只剩下残墙了。

存在与消逝的,创造与毁灭的,物换星移中,所有的物质都会在时间里变化、轮转,而呈现在你我的面前。这,就是历史的痕迹吧……

2

鸠占鹊巢一词来源于《诗经》:“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说的是红脚隼经常强占喜鹊的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从这一点出发,用“鸠占鹊巢”来形容庆陵并不恰当,因为庆陵并不是被强占的,它成为明光宗朱常洛的陵寝实属无奈。

庆陵跟好几位明朝皇帝都有关系,第一位就是明代宗朱祁钰。

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异母弟,本来是没有机会登上皇位,奈何明英宗作死,给了朱祁钰这个机会。

明英宗的作死就是在瓦剌入侵的时候率军亲征,结果一顿操作蠢如猪,酿成了土木之变,不仅自己被俘,还搭上了几十万明军和一群文臣武将,明朝文武中枢为之一空,京师守军空虚,完全暴露在瓦剌面前。

危难之际,于谦否决了朝臣的迁都之议,请求太后让皇帝唯一的弟弟郕王朱祁钰监国,随后为了避免瓦剌皇帝要挟,动摇人心,于谦等人又劝太后立朱祁钰为帝,太后以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的条件同意了,朱祁钰于是成为明朝第七位皇帝。

朱祁钰心里是不大想上位的,人家当皇帝都是欢欢喜喜的,凭什么我一上台就面临亡国之危,北京城一破,大明半壁江山没了,我的性命也难保。

但明英宗只有朱祁钰一个弟弟,赶鸭子上架也得他上,朱祁钰硬着头皮上了,在于谦等人的辅佐下稳住朝局,积极筹备抵御瓦剌入侵,最终守住了北京城。

击退了瓦剌,朱祁钰终于有机会享受皇帝的极权了,可不久他又担心哥哥回来跟他抢,所以他内心的想法是不让明英宗回来,但底下的大臣不这么想,尤其是杨善,他趁着探查的机会把明英宗接回来了,大出朱祁钰意外。

刚刚体验极权的朱祁钰自然不会放手,放手他可能也会死得很惨,与其让自己惨,不如让哥哥惨,所以他把明英宗软禁在南宫,附近树砍光、大门上锁灌铅、锦衣卫严密看管,吃穿不足供,明英宗甚至要老婆做女红补贴家用。

千防万防,朱祁钰还是没有防住哥哥。他千辛万苦废掉了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独子为太子,可没几年独子死了,受此打击的朱祁钰很快就生了大病,这给了那些有异心的人机会。

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钰得了一场大病,已经不能上朝,武清侯石亨等人趁机发动夺门之变,将朱祁钰软禁在西内,迎立明英宗为帝。

说了这么多,朱祁钰跟庆陵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我国君主一向有生前修皇陵的传统,继位后不久就开始选址修建,因为没定名号,所以都叫寿陵,庆陵的前身就是朱祁钰的寿陵,那是他给自己选的风水宝地。

可明英宗登位后一番清洗,又废朱祁钰为郕王,不承认他的帝位。不久,朱祁钰病死,既然都不是皇帝了,自然不能葬在皇陵,明英宗将朱祁钰按照亲王的规格葬在了北京西山

明英宗又看不上朱祁钰在天寿山修建的寿陵,所以这个还未完工的工程就废弃了,废弃还不算,明英宗还派人毁了这个寿陵。

在朱祁钰去世前,其皇后杭氏已景泰七年(1456年)去世,就被葬进了寿陵。明英宗复位后,派襄王朱瞻墡去天寿山祭拜长陵、献陵和景陵(明成祖、明仁宗和明宣宗的陵寝)。

这家伙回来后报告说杭氏的陵墓明楼高耸,与长陵、献陵一样,比景陵更高,是逾越礼制,应该“夷其坟垣,毁其楼寝,则礼法昭明,天下幸甚

明英宗求之不得,早觉得这个弟妹不是皇后(被明英宗废除皇后称号),没资格住皇陵,立刻下令毁掉寿陵,于是曾经的皇陵就成了一片洼地,人称“景帝洼”。

万万没想到,一百多年后,这个洼地竟然派上用场了,原因就是明光宗朱常洛死得太急了。

朱常洛当了几十年的皇长子,一直没被立为太子,因为他的父亲万历皇帝不喜欢他,战战兢兢几十年,一朝继位,朱常洛放纵了,结果一月驾崩,人称“一月天子”。

朱常洛崩得太快了,他老爹万历帝都还没下葬呢,新上位的天启帝需要同时料理爷爷和父亲的丧事,尤其是父亲根本来不及给自己选皇陵,所以救急用了朱祁钰的选址。

一百多年过去,“景帝洼”上重新建起皇陵,即庆陵。

3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乃是光宗朱常洛的陵寝,不过最初打算长眠于此的,乃是景泰帝朱祁钰,只不过朱祁钰虽早早给自己选好了万年福地,但他终究没福气葬入其中。

光宗太短寿,根本没空建陵

在常人看来,人尚在世就提前修坟是件很晦气是事情,但古代的帝王往往提前修建陵墓,帝王陵寝不同于普通人,往往规模巨大,工程建设非常复杂且工程量巨大,而且帝陵修建需要大量的资金,只能循序渐进。

也因皇陵建设不容易,所以古代号称“万岁”的皇帝们,往往都是提前在自己在位的时候就开始进行陵寝建设,一般都是提前几年乃至一二十年。

朱常洛,明朝第14位皇帝,乃是神宗朱翊钧的长子,其生母卑微,不过是个宫女,虽然身为长子,但朱常洛从小就不得神宗宠爱,成长历程非常坎坷。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驾崩,经历国本之争的朱常洛即位为皇帝,然而非常可怜的是,朱常洛登基后第十天就一病不起,九月二十六日,实际上才做了29天皇帝的朱常洛就驾崩了,成为了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关于朱常洛的死因,也众说纷纭,毕竟当时发生了红丸案,但这都是后话,而最头疼的问题是光宗在位时间太短,根本就没来得及给其修建陵寝。虽说都是提前给皇帝修陵墓以防万一,可是谁也想不到光宗这么万一,龙椅都还没坐热人就没了。

更尴尬的是,别说光宗,当时连光宗的父亲神宗都还没来得及正式葬入定陵,还在停灵,而朱常洛所定下的新年号“泰昌”其实也还没正式启用,也因此,史书只好将万历四十八年劈出了三分之一,将当年的八月到十二月底定为泰昌元年。

继位的朱由校一时之间焦头烂额,当时的明朝风雨飘摇内外交困,别说根本没什么心思去给明光宗修建陵寝,就算有空,也缺少足够的花费。

朝臣们一众嚷嚷争吵后,想到了景泰皇帝当年给自己选中的寿陵旧址。

被废弃的明朝帝陵景泰洼

明朝有两个比较特别的皇帝,一个是建文帝朱允炆,一个是景泰帝朱祁钰,二人都做过正儿八经的皇帝,但却最终都失去了皇位,一度被抹去了帝王身份。

正统十四年,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史称土木堡之变,危急之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被孙太后与群臣成为监国,后直接继位为皇帝,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祁钰逐渐迷恋上的做皇帝的感觉,不再愿意放手,英宗回朝之后,不仅不肯归还皇位,还将英宗幽禁。

原本,若是英宗被朱祁钰好好安奉在南宫,让其衣食无忧,自己稳居帝位,百年之后仍旧将皇位正统传回英宗一脉,那么一切都很和谐。

但朱祁钰所想,乃是“父有天下必传于子”,其帝位巩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想要打破平衡,尤其是长子朱见济出生后,朱祁钰幽禁苛待英宗,不顾群臣反对废掉朱见深的储君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而且即便朱见济夭折后,他依旧不肯复立朱见深,最终为自己种下苦果。

而朱祁钰做皇帝的时候,也已开始营造皇陵。

景泰七年二月,孝肃皇后杭氏崩逝,景泰帝下旨在昌平营造寿陵,又为寿陵设五十守陵户,并改武成中卫为寿陵卫,六月,杭氏葬入寿陵。

虽然还没有完全建成,但初初建好的寿陵建筑雄伟,明楼高耸,足够与长陵和献陵媲美。

然而景泰八年夺门之变后,朱祁钰离开人世,而重新夺回皇位的英宗,于天顺元年五月,派工部尚书赵荣率领长陵等三卫官兵五千人,将寿陵捣毁,仅剩下空荡荡的玄宫。

至于当年的孝肃皇后杭氏,其名分也被英宗废去,而寿陵被捣毁之后,先行葬入寿陵地宫的杭氏的灵柩,也不知所终。

至于朱祁钰本身,则被以亲王礼草草葬入了金山陵园,其名分地位悉数被废去,直到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一年,才重新下诏恢复景泰帝的皇帝身份,按照皇帝陵寝规格修饰陵寝,但仍旧远远低于真正的帝陵规格。

重新翻新的废陵,作光宗长眠之地

光宗崩得实在太突然,以至于根本没工夫寻找吉壤福地建设帝陵,无奈之下,明熹宗朱由校与群臣商议,将废弃了160多年的景泰帝寿陵旧址重新翻修,作为朱常洛的帝陵。

不过,庆陵也并不完全就是朱祁钰当年的陵寝。

《钦定日下旧闻考》引《芹城小志》:光宗贞皇帝陵曰庆陵,在裕陵西南,俗传位景泰洼是也,先是景泰中建为寿宫,英宗复辟,景皇帝葬西山之麓,陵基遂虚,光宗上宾既速,仓促不能择地,乃用此为陵。

从陵址位置来看,庆陵也不是有意选定的,其东侧是仁宗的献陵,西侧是英宗裕陵,而光宗朱常洛距离两位先祖辈分非常远,从位置上来说,并不符合昭穆之制。

而另有一种说法是,庆陵的位置虽然是景泰帝寿陵原址,但却经过慎重选择后才真正确定了庆陵建筑格局分布的。

《明熹宗实录》记载:光宗九月初一驾崩后,十月十日,熹宗遣使前往天寿山卜选陵地,反复查看后,选定皇山二岭,认为这两个地方至尊至贵,熹宗非常满意。

天启元年正月十九日,庆陵正式破土动工,玄宫自天启元年三月营建,七月二十九日合龙门,历时四个月,九月光宗入葬庆陵。天启六年,庆陵地面建筑完工。

庆陵的建设,其实也颇具特色:

第一,全部石材,一帝三

和以往的陵墓玄宫建筑材料都采用砖石混用相比,庆陵玄宫完全使用石材建成,且棺床尺寸超过一帝二后规模,是一帝三后,工程建设十分精细。

从营建到玄宫的正式落成,共同花去白银150万两,庆陵建设的规制建设,比照着朱常洛的祖父朱载坖的昭陵,还有仁宗的献陵,其规模相当巨大。

第二,两进院落,重门相隔

庆陵是明十三陵中唯一有相互分开的前后两进院落的陵寝,第一进院落的祾恩门殿与第二进院落的三座门、明楼宝城之间彼此相互都不连接,被一条排水的小河与一座高十米的小山坡相隔开,各殿之间重门相隔。

在二进院落之间,有神道相连,并于第一进的院落后,建单孔的石桥三座。

第三,暗渠涵洞,排水独特

请领导排水堪称一绝,对于宝城两侧山壑之间的流水,其他陵寝都是用明渠进行排水,从陵寝前方排出,而庆陵的排水则使用暗渠,在明楼前修建一个平面“T”形地下排水涵洞。

不能完全说庆陵是鸠占鹊巢

其实,光宗帝陵的所在地虽然当年曾是景泰帝寿陵的旧址范围,但也不全是。

《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当年景泰帝的寿陵兴建于景泰七年,最初葬入的只不过是朱祁钰的继后杭氏,规格并不算多么大,而寿陵的主体压根也没建设完成,仅有玄宫的部分比较完整,之后,寿陵整体被英宗派人捣毁,几乎荡然无存。

庆陵开始兴建比较仓促,最终选中了寿陵的所在地,而庆陵的范围并不仅仅在寿陵的旧址,只不过是包括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绝大多数的庆陵建筑,都是之后重新建设而成的,说是说鸠占鹊巢,但实际上,庆陵占的只不过是寿陵旧址的所在地。

再者,当年寿陵所在只有个大致方位,并不确切,所以庆陵到底是不是真的鸠占鹊巢也实在不好说绝对。

4

斑鸠不会搭窝,强占喜鹊的窠,用“鹊巢鸠占”来形容明光宗朱常洛的庆陵就是原属景泰帝的陵,看起来很有意思,里面一定有什么故事。

其实说庆陵是被鹊巢鸠占的,故事有,但这个题错了,容易使人产生误会,因为明光宗没有强占景泰帝的窝。

景泰帝死于哪年?1457年。

明光宗死于哪年?1620年。二者相距160多年。

明光宗

这种“鹊巢鸠占”的说法古已有之。《钦定日下旧闻考》引《芹城小志》载:

光宗贞皇帝陵曰庆陵,在裕陵西南,俗称为景泰洼是也。先是景泰中建为寿宫,英宗复辟,景皇帝葬西山之麓,陵基遂虚。光宗上宾既速,仓卒不能择地,乃用此为陵。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明光宗因即位不久驾崩,来不及选择陵址,就用了景泰帝的寿宫。

庆陵俗称景泰洼,但庆陵不是原来景泰帝修的陵,那座陵早已被明英宗毁了。

天顺元年(1457)明英宗复辟后,景泰帝被废为郕王,不久死去,以王礼葬京西金山,到明宪宗时,又将这座王坟改建为陵,即“景泰帝陵”。

景泰陵

为何说天寿山陵域内的景泰帝寿陵,被英宗捣毁了呢?起因在于襄王朱瞻墡的奏章。英宗复辟后,因为襄王的忠诚,曾派他去天寿山祭拜长陵、献陵和景陵,襄王受此殊荣,自然要有所回报。回京后上了一道奏章,大意是说郕王的杭氏(原为皇后)的墓,明楼高耸,与长陵、献陵一样,更何况景陵还没用建明楼,逾越了礼制,所以,应该“夷其坟垣,毁其楼寝,则礼法昭明,天下幸甚。”

这道奏章说到了英宗的心坎里,于是命工部尚书赵荣,带领陵卫官军5000余人,把景泰帝寿陵拆毁了,写到这儿,就说明景泰帝寿陵已不存在了,留下的是个“洼”。当年景泰帝的寿陵成了“景泰洼”。

郕王的杭氏的尸骨怎么处理的,是迁葬金山了,还是随便埋哪儿了,这个就说不清了。

明朝人边贡有《寿宫故址》诗云:

玉体今何在?遗墟夕霭凝。
宝衣销夜磷,碧瓦蔓沟藤。
成戾崩年谥,恭仁葬后称。
千秋同一毁,不独汉唐陵。

庆陵

他在题注中有这样一句话:“景帝临驭时自建,寻毁之。”他看到荒废的陵园,首先想到的是杭氏的玉体哪儿去了呢?

《明熹宗实录》中记载了明光宗庆陵的卜选陵地和营建经过,天启元年(1621)正月十九日,庆陵启土动工,三月定穴营建,七月二十九日玄宫合龙门,九月四日葬光宗及孝元、孝和二皇后。从营建到玄官落成,共耗银150万两。

天启六年六月,庆陵地上建筑完工,到天启三年正月,地面工程用银70万两,但整个工程用银数量,文献未见记载。

5

万历皇帝的嫡长子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崇祯皇帝的父亲)在即位刚刚29天就因为服食“红丸”(仙丹)去世了,此时万历皇帝还没有下葬。

朱常洛为何要鸠占鹊巢?

按照明朝惯例,皇帝在生前要寻找自己的万年吉壌,也就是墓地位置,并营建自己的墓地,一般都会在即位后官方寻找墓地位置,选择时间营建墓地。譬如万历皇帝是在即位不久后寻找了墓葬位置,万历十二年开始建造,历时六年完成,建成后30年万历皇帝才用到自己修建的墓葬。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仅29天,连墓葬的位置都没有找,更谈不上营建,这个事比较麻烦。

此时,明朝国力空虚,不可能再因为明光宗的下葬问题动用太多的国家财政,为了尽快下葬明光宗,一切都从简处理。明朝内阁和皇室经过商讨,决定占用明景泰帝曾经为自己选择营建的墓地为明光宗的墓地,可谓是“鸠占鹊巢”了,原主人景泰帝营建陵寝,被明英宗赶走,英宗后人明光宗占据。一般民间都忌讳占用别人曾经选择营建的墓地,何况是皇帝,明朝大臣们也不忌讳这些了!

明景泰帝的陵寝位置(庆陵)在北京昌平天寿山,“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宗朱祁镇被瓦剌被俘,于谦等人拥立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被称为“景泰帝”。朱祁钰在位八年,他为自己选择了墓地,并开始修建陵寝,不过没有完成。1457年发生“夺门之变”,景泰帝被废,不久去世,皇帝这个头衔也被剥夺了,自然他选择营建的陵寝也不能用了,地下地面建筑都被拆除,另选位置下葬,因此就空置了。景泰帝在北京西郊以亲王的规格下葬——景泰陵,明英宗及其大臣有意羞辱死去的景泰帝。

景泰帝成为唯一一个在迁都北京后没有下葬在明皇陵的皇帝。

明光宗的陵寝庆陵占地面积较小,规格也低,1621年开始修建,1626年完工,消耗白银150万两,相对万历皇帝的800万两建设陵寝费用真是小巫见大巫了。(鸠占鹊巢图)

何谓鸠占鹊巢?

自然界中杜鹃或者红脚隼很少自己营建巢,很多强占喜鹊修建的巢穴,我们一般称为“鸠占鹊巢”,现在大都引申为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景泰帝的皇帝陵寝被明英宗剥夺,明英宗后人明光宗强占,同死去的人抢东西,是谓不智,这里不仅仅是为了省钱的原因,24年后明朝灭亡。

6

明十三陵乃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说起十三陵来,我们都知道,很多人都去参观游玩过。但是这里面的故事却是血雨腥风。

想一下,皇家的故事哪一个不是这样的?

至于朱棣夺了侄子朱允炆的天下,就不再去讲啦。不管怎样,都是老朱家自己的家事。天下还在朱家的手里。

自从朱棣迁都北京以后,朱棣这个马上皇帝打了一生的仗,死后陵址选定了十三陵。



而他的儿子朱高帜苦苦等了几十年,只当了一年不到的皇帝就嗝儿屁了。

没曾想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了他的后代的身上。万历皇帝整整做了48年的皇帝,差一点点就熬死了他的儿子,而他的儿子登基以后只仅仅在为29天。

只当了29天的明光宗朱常洛便去追寻他的父皇了。至于他怎么死的,我们就不在细说了。

要知道这个时候万历皇帝还没有下葬,新皇帝也加崩了。这下可愁坏了大众大臣,怎么办呢?新皇帝还没有选陵址呀。

皇帝一般来说登记后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普选万年吉地。

就拿清朝的宣统皇帝溥仪来说,三岁登基,但是却也在清西陵选定了陵址。

这个光宗朱由洛确实是没有来得及选,这也是确实是一件难事。

后来有人想起了“景泰洼”那个地方,不是有现成的陵址吗?

说起“景泰洼”这里面还有故事可讲。

当年“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国不可一日无君。

后来在大臣的拥立下,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登基称帝,是为景泰帝。尊英宗为太上皇。

后来,英宗复辟,废了朱祁钰的皇帝称号,捣毁了其皇陵内建的陵址,最后以亲王的身份藏入北京西山。

这才有了现在所说的“景泰洼”。这个地方也就是当年景泰皇帝的陵之所在。

虽然地上建筑全部被毁,但是地宫却是完好的。

非常时期用非常之法,这个时候有人想起了这里,这不是现成的陵址吗?光宗就这样被葬入了“景泰洼”。

经过重新修缮以及地上建筑的扩建之外,此地被命名为“庆陵”。

(庆陵)

这就是十三陵当中“鸠占鹊巢”的故事。

其实确切的来说只是被占了一个陵址,而并不是完整的陵寝。

7

明十三陵中被“鸠占鹊巢”的帝王陵寝,应该就是安葬明光宗朱常洛的庆陵。这座陵墓原本属于别人。

那么,为什么说他是“鸠占鹊巢”呢?这还得从庆陵的前身说起。

庆陵的修建要远早于朱常洛出生前,它其实修建于景泰帝朱祁钰时期。我这么一说,大家就应该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对,庆陵的前身其实是朱祁钰修给自己的陵寝。根据《明史·景泰本纪》的记载:

(景泰)七年……二月庚申,皇后崩。甲子,营寿陵。

庆陵的原名是“寿陵”。但是,由于明英宗朱祁镇发动的夺门之变,朱祁钰失去了皇位。在朱祁钰去世后:

毁所营寿陵,以亲王礼葬西山,给武成中卫军二百户守护。

景泰帝朱祁钰的“寿陵”就这样荒废了。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在160多年后,这座被荒废的陵寝居然迎来了新的主人,他就是明光宗朱常洛。

朱常洛是万历皇帝的太子,继承皇位后只29天就去世了,根本没有时间为自己建陵。在这种情况下,只得采用了景泰帝留下的寿陵陵址。

根据《明史·熹宗本纪》载:“九月壬寅,葬贞皇帝于庆陵。” 朱常洛的谥号就是“贞”。

总而言之,就是这么一回事。

8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是明光宗的陵寝。庆陵原为景泰帝所建,景泰帝为英宗所贬,这座陵墓就荒废了。那么,明光宗身为一代帝王,为何到最后没有自己的陵墓,而是鸠占鹊巢。

原来,明光宗朱常洛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生母恭妃王氏原为慈圣皇太后的宫女。由于他是明神宗偶然临幸宫女而生,所以父亲明神宗一直对他不感冒。

父亲却宠爱郑贵妃,将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视若掌上明珠,因此有了废长立幼的想法。他先是违反古制册封郑氏为贵妃,而没有册封长子的母亲;不久又提出了三王并封的主意,将众皇子都封为王,以降低长子的地位这件事。幸而为朝臣所阻,没有成功。在朱常洛和朱常洵两人中择一而立的问题上,双方争夺激烈,拖延了十余年。直至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在朝臣的极力谏争和慈圣皇太后的支持下,朱常洛才被册立为皇太子。

说起来,朱常洛也怪倒霉,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发生一件梃击案。一天中午,一个壮汉手持枣木棍闯入太子宫,准备行刺。他被值班太监当场抓住,朱常洛才算躲过一劫。试想,一个农民如何能闯进戒备森严的皇宫?又如何能轻易找到太子居住的宫殿?后来,官员们经过反复审理,追查到了郑贵妃,因为主使者是郑贵妃,所以大臣们没有进一步追查,让两个太监做了替死鬼。此案成了明宫三大案之一。

万历四十八年,历尽千辛万苦的朱常洛总算登上了皇位,成了君临天下的帝王。在他即位的前十几天,朱常洛进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正当群臣和百姓望治之时,明光宗突然病倒了。他得的本来不是什么大病,只需吃几服补药,静心调养一段时间就可以复原,但是掌管御药房的太监崔文升向皇帝进了一济泻药,明光宗当天晚上腹泻三四十次,身体一下就垮了下来,再也起不了床,而且病情日趋恶化。就在这时,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献两粒红丸。用了第二粒后昏昏睡去,于第二天清晨驾崩。此案最后不了了之,成为了明宫又一大案。

明光宗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走了。由于明光宗死得突然,加上国力空虚,没来得及为他建陵,只好把明光宗安葬在庆陵之中。




9

明十三陵中的庆陵是明朝第14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及皇后郭氏、王氏和刘氏的合葬陵寝。但是有人说,朱常洛这是鸠占鹊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朱常洛画像)

在明朝历史上,朱常洛堪称最悲情太子。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以其诡谲多变的命运,生生把真龙天子活成了高危行业。

朱常洛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长子。

本来,朱常洛是王恭妃所生,并非嫡子。但由于孝端显皇后只生育一女,因此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制度,朱常洛就应该被立为太子。

但朱常洛对明神宗来说,简直就是对他冲动的惩罚。

原来,朱常洛的生母王恭妃并非选秀入宫,而是李太后身边的小宫女。

万历九年的一天,明神宗给李太后请安,一时荷尔蒙上头,私幸了还是小宫女的王恭妃。谁知这一冲动,就有了朱常洛。

简单地说,朱常洛是个不合礼法的私生子。

因此明神宗死活不愿承认,好在当时王皇后和刘昭妃都迟迟无子,抱孙心切的李太后通过查起居注等,最终迫使明神宗承认了朱常洛的身份。于是王恭妃终于母以子贵,被封为妃子。

也就是朱常洛出生这年,明神宗下诏选美,扩充后宫。

于是,姿色出众的郑氏得以入侍宫中。

郑氏不仅花容月貌,能歌善舞,聪明机敏,且风情万种。由于得到了明神宗的专宠,她仅用了4年时间,便成了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

郑氏还特别能生育。9年中,她先后生下三子三女,成了明神宗后宫中的生育冠军。

由于郑氏所生的皇二子朱常溆早夭,皇三子朱常洵便成了明神宗最为宠爱的皇子。

(明神宗画像)

本来,立太子是国本大事,但明神宗由于不喜欢朱常洛,因此一直以“皇长子年幼”为由,搪塞推脱,迟迟不肯立太子。

有一次,明神宗为了哄郑氏高兴,曾许诺以后要立朱常洵为太子。

郑氏知道空口无凭,她让明神宗写下手谕,并将其藏在锦匣中藏在了宫梁上,以便日后作为凭证。

不过,对于明朝大臣来说,立太子这事,不能算皇帝的家事。

早在郑氏怀孕受封的时候,朝臣们便担心她会觊觎太子之位,所以一再联名上疏,希望明神宗能早日立朱常洛为太子。

等郑氏生下朱常洵,又被立为皇贵妃后,大家更是看清明神宗是想“废长立幼”。

明朝的官员有很深的“忠君爱国”情结,自然不能看着明神宗坏了祖宗家法,更不能让后人戳着他们的脊梁骨,说皇帝被一个女人给勾引坏了,而骂他们做臣子的不忠不孝。

所以,一场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就此拉开了帷幕。

就在明神宗和朝臣们陷入僵局的时候,李太后再次站了出来。

李太后表示,朱常洛已经19岁了,这个年纪早就该出阁读书了。

在明朝的祖宗家法中,“出阁”意味着两层意思,一个是皇子该离开京城就藩了,还一个就是太子留在京城读书。

李太后的态度很明确,那就是得立朱常洛为太子。

这样一来,不仅朝臣们支持朱常洛,李太后也支持朱常洛,显然明神宗虽然是皇帝,但他确实不敢违背祖宗家法。再加上他能与朝臣为敌,却不敢对李太后不孝。

(李太后画像)

其实让明神宗最终下定决定立朱常洛为太子的,还有一件事。

那就是郑氏当年藏在锦匣中的手谕,居然被蠹虫咬得残破不堪,特别是“朱常洵”三个字更是被咬得无法辨认。

明神宗见此,认为朱常洛确实是真龙天子,所以他不顾郑氏的哭求,终于封朱常洛为太子,结束了漫长的国本之争。

朱常洛虽然在李太后和朝臣的帮助下,得到了太子之位,但是他的日子依然忐忑难安。

一方面,说“明神宗要换太子”的谣言是一波接一波;另一方面大家都在传“郑贵妃和福王(朱常洵)要加害太子”。

因此,朱常洛每天都过得心惊胆战,既怕被废黜,又怕被加害,过得愈发谨慎小心。

万历四十三年,有一个叫张差的男子挥舞着枣木大棒闯进了朱常洛居住的慈宁宫。被抓捕后,张差交待他是受太监刘成、庞保所托,来谋害太子。

刘成、庞保都是郑贵妃的心腹,无疑这正好坐实了郑氏要加害太子的说法。

最后,郑氏听从了明神宗的建议,取得了朱常洛的原谅,这才平息了风波。

万历四十八年,57岁的明神宗终于驾鹤西去,朱常洛也终于登上了帝位。

但是谁也没想到,朱常洛仅做了29天的皇帝,就撒手人寰了。

原来,朱常洛继位后,郑氏害怕朱常洛报复她,便向朱常洛敬献了8个美人。

谁知仅过了10日,朱常洛竟一病不起。

眼看着太医开的药不能让身体有半点起色,求医心切的朱常洛全服用了术士李可灼炼制的红丸,结果一命呜呼。

(庆陵的琉璃门)

由于朱常洛去世的太过突然,他的陵寝别说修建了,就连选址都还没有开始。

这样一来,朱常洛就给大臣们留了个大难题,该把他埋在哪里才合适?

于是有人就想到了之前被明英宗朱祁镇废弃的陵寝。

朱祁镇废弃的陵寝是弟弟朱祁钰为他自己修建的陵寝。

本来,朱祁钰是做不了皇帝的,但土木堡之变,让御驾亲征的朱祁镇成了瓦剌的俘虏。

国不可一日无君,在于谦等人的拥立下,代为监国的朱祁钰就在半推半就中做了皇帝,而成了俘虏的朱祁镇则被遥尊为太上皇。

朱祁镇被送回后,朱祁钰一直把他幽居在南宫。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

宦官曹吉祥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朱祁镇得以复辟。病中的朱祁钰则被废为郕王,不久便在忧愤中离世了。

本来,在朱祁钰生前,已经为自己在祖陵中修建了一处陵寝,但朱祁镇并没有把他葬于祖陵,而是另在北京西山择了一处地方安葬了他。

没想到,过了一百多年,这处被废弃的陵寝居然又派上了用场。

于是朝廷又花了150万两白银,将已经废弃多年的陵寝经过修缮扩建后,朱常洛便被安葬在了那里。

憋屈了一辈子的朱常洛,死后也依然是憋屈的,他这个“真龙天子”,的确称得上是“明朝第一悲情皇帝”啊!

(参考史料:《明史》等)

10

庆陵是明十三陵之一,这里是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他的三位皇后的陵寝。其实庆陵并不算鹊巢鸠占。因为鹊根本就没用过巢,鸠只是无奈接手怎么能算占据。

其实这座陵墓一开始并不是为朱常洛准备的,它属于朱常洛之前的一位皇帝,也就是著名的儿子景泰皇帝朱祁钰。

众所周知朱祁钰是明宣宗的次子,本来没有希望当皇帝。可是没想到他的哥哥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宦官王振的意见,坚持出征瓦剌,结果兵败被俘。一时间明朝大乱,为了稳定人心,当时的监国朱祁钰被推举为了皇帝。在打败瓦剌后,朱祁钰坐稳了皇位,因此内心中并不想将皇位传给侄子,并且十分害怕回来的哥哥和自己争夺皇位。因此他和哥哥彻底撕破了脸,废掉侄子囚禁哥哥。

皇帝虽然号称万岁恨不得长生不老,其实每个皇帝看到都很清,知道这不可能,于是一登基就开始营建自己的陵墓,以防备自己哪天死了没地方埋。朱祁钰也是如此,此时他才二十出头,但是也下旨选择自己的万年吉地营建陵墓。

按照祖制他必须和自己的祖先埋在一个陵区。他的太爷朱棣早就选好了就在昌平的天寿山下,他的爷爷爸爸都埋在了这里,因此他也必须选择这里。

经过风水大师和无数官员反复考察,在他首肯后,他的陵墓选择在长陵和献陵西北黄山寺二岭南麓,随后开始动土施工。

可是这个精心挑选的风水宝地并没有等来朱祁钰长眠。原来在景泰八年正月,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被囚禁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病重的朱祁钰随后被废死去。

朱祁镇十分痛恨自己的弟弟,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弟弟和自己埋在一起受后人祭祀。于是马上派人将天寿山正在营建的陵墓毁掉,将弟弟改葬到埋葬夭折皇子的西山。至此天寿山的陵墓成为一片废墟,时人称为景泰洼,如果不出意外这里将永远是废墟,没想到,一百多年后这里居然被重新营建起来,当然“住”进来的不是朱祁钰,而是朱祁镇的后人。

朱常洛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仅仅在位一个月,而且这一个月还是在病床上度过的,很多事情很不来不及作,更别提给自己修陵墓。可是皇帝死了必须有地方埋,但是给皇帝修陵墓不是简单的事。要选择风水宝地,要设计施工方案等等,一时半会完不了,可是朱常洛已经死了,总不能停个几年再下葬吧。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提出了景泰洼。那里是景泰帝当年营建的陵墓,绝对是风水宝地,而且当年只是毁掉了地面建筑,地宫等已经完工,没有破坏,短时间修整完全没问题,而且这个地方没有用过也不算朱常洛占了人家的地。

大家听了也觉得目前只有这个办法了,赶快让朱常洛下葬才是真的。于是荒废已久的景泰洼在短时间修整后变成了朱常洛的庆陵,这样才避免朱常洛死于葬身之地的窘境。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