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杜甫的理想是什么?你觉得他的诗怎样?

杜甫的理想是什么?你觉得他的诗怎样?

2020-09-17 18:31阅读(80)

杜甫的理想是什么?你觉得他的诗怎样?: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杜甫的时代、生平和思想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1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一,杜甫的时代、生平和思想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急邃转变的时代。他经历了所谓开元盛世,但对他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安史之乱。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剧烈,人民灾难和国家危机的严重,推动杜甫走上现实主义的道路。

杜甫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小官僚家庭。他五十九年的一生和时代息息相关,可分四期:

(一)读书和壮游,三十五岁以前。这是他的创作准备时期,“读书破万卷”的苦学和吴越、齐赵的壮游,丰富了他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扩大了眼界和交游,特别是和李白的结友,这期作品不多,有浪漫主义色彩。

(二)困守长安,三十五——四十四岁。是他的创作转变时期。“致君”理想的破灭、仕途的蹭蹬、生活的穷困屈辱,使他从思想感情上接近了人民,开始写出了一些现实主义杰作。

(三)陷贼与为官,四十四——四十八岁。这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发展时期。陷贼时国亡家破的亲身经历,为官时因疏救房琯屡遭贬斥而获得深入人民生话的机会和体验,使他创作了许多不朽诗篇。强烈的政治性和祖国爱,是这期创作最突出的特色。

(四)漂泊西南,四十八——五十九岁。最初由陕西、甘肃流寓四川,再流浪到湖北、湖南,最后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这是杜甫创作多样化时期。不仅用古体写漂泊中闻见经历,而且用律诗来写,赋于律诗以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内容。

杜甫的思想基本上是儒家,但有所发扬和突破。“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世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最高理想和主要手段。时代使杜甫不可能否定皇帝的地位,“忠君”在杜甫是和爱国爱民统一的。正因为如此,他一方面对黄帝存在着很大的幻想,另一面,对皇帝和统治阶级一切祸国殃民的罪行也进行了揭露。

二,杜甫诗歌的思想性

基于上述的生活和思想,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杜甫达到了他以前的作家所不曾达到的高度。这就使他的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

这首先是,对人民的无限同情。他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思想感情和要求,如《兵车行》、“三吏”、“三别”、《又呈吴郎》等;指出了劳动人民创造物质财富养活剝削阶级,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矛盾,如《赴奉先咏怀》;大胆地为“盗贼”伸雪:“盗贼本王臣”;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优良品质,如《遭田父泥飲》等。作为一个诗人,只有在杜甫笔下我们第一次看到如此众多的人民形象。为了换取人民的温暖,他宁愿“冻死”。

其次,是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杜甫是个爱国者,为了祖国他不惜牺牲生命,因此诗中渗透着受国的血诚,如《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从最深刻的意义来说,“三吏”、“三别”同时也是爱国诗篇,并歌颂了人民高度的爱国精神。

第三,是对统活阶级和侵略者的強烈憎恨。对他们的奢侈荒淫、穷兵黩武、昏庸误国、奸淫屠杀、贪污掠夺等作了无情的揭露。如《丽人行》、《兵车行》、《三绝句》等。

此外,杜甫在一些咏物写景的作品中,如《麂》、《春夜喜雨》等,也都渗透着人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的思想内容异常丰富。他热爱生活,对一切事物都有极深刻的体会,因此,某些抒发夫妻、兄弟、朋友之情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也无不洋溢着真挚深厚的感情。

三,杜甫诗歌的艺术性

杜甫异常重视诗的艺术性。从创作方法上来看,杜诗的最大成就和特色,是现实主义。这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叙事诗方面。他善于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加以艺术的概括,从而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描写了广阔的生活图画。

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是:第一,寓主观于客观,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解在客观描绘中,形象性特强;第二,细节描写,他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第三,心理刻划,他善于曲折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活动;第四,运用对话、独白和口语,做到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为了比较便于进行塑造,他的叙事诗一概采用伸缩性较大的古体,使内容和形式完全统一。这些特点,在《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等诗中都有。

杜甫的抒情诗,也有叙事诗的某些特点,他善于揭示自己内心的矛盾,如《赴奉先咏怀》等。所不同的是语言特别精炼,往往融景入情,情景交融,如“感时花溅泪”等句;有时又直抒胸臆,大发议论,如《有感》、《诸将》等。因这类诗多用律体,故音乐性也特别强,耐人涵咏。

杜甫是集大成的诗人,他在诗歌的各种形式上,都有创造性的发展,特别是扩大了律诗的功用。诗的风格也多种多样,最具有特征性的为杜甫所独有的风格是“沉郁顿挫”。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是形成这种风格的主要因素。但也有某些诗篇,热情奔放,气势磅礴,色彩鲜明,既有对现实的清醒的讽刺,又有对未来的理想的追求,如《洗兵马》、《凤凰台》等,都可以说是较突出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

杜甫所以能取得这样高度的艺术成就,和他的世界观、生活感受等固然有关,但和他多方面的、虚心而有创造性的学习,以及严肃认真、一字不苟的创作态度,也是分不开的。

四,杜甫在现实主义诗歌发展的地位及其影响

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中,杜甫占着特殊重要的地位。现实主义传统是从周代民歌开始的,到汉乐府民歌有很大发展,《孔雀东南飞》是一个奇峰。

由于乐府民歌的直接哺育,汉建安,在文人诗中开始有了一些现实主义作品,如辛延年、三曹、七子和蔡琰的某些诗篇,但未能充分发扬。建安后,更逐渐转入低潮。初唐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才略见起色。大诗人李白也有一些现实主义作品,但他的成就和贡献在浪漫主义。所以,总结并发扬我国现实主义传统这一历史任务是由杜甫来完成的。他达到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高峰。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二人,确实各有千秋。但从影响来看,则杜甫更为巨大、深远、显著。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即事名篇”的作法,直接开导了中唐的白居易掀起的新乐府运动,并一直影响到清未。他的爱国精神也教育了后代无数读者和诗人,如陆游、文天祥、顾亭林等。他的精湛的多方面的艺术成就,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2

杜甫的理想是人人有饭吃,天下太平!

3

杜甫,字子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生于河南巩县,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里。唐初的著名诗人杜审言是他的祖父。杜甫的青年时代,正当唐代封建社会达到高度繁荣的开元时代。二十岁后,曾先后到吴丶越丶齐丶赵一带作了十数年的漫游。这是他生平最快意的一个时期。在漫游期中所写的诗传留下来的不多。但在这时期内所写的《望岳》丶《房兵曹胡马》丶《画鹰》等诗,已经显示出诗人不凡的才质。那种雄放健拔的风格,正是表现着诗人青年时代的气概丶抱负和理想。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杜甫的伟大之处,首先是表现在他所具有的那种一贯同情人民丶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他不仅是看到丶而且和人民一同经受着战乱丶饥饿丶寒冷,因此他能够以中国古代诗人从来没有达到的深度,反映出人民所受到的各种压迫和苦难。特别可贵的是,诗人在作品中,不止一次地揭露出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如在《岁晏行》中,他这样写道:'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在《赴奉先咏怀》中又写道: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供城阙。诗人又更一步地把阶级对立这一本质现象,用鲜明而凝炼的诗歌语言凸现在人们的面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诗引起历代人们的酷爱,不仅是由于艺术,更是由于思想。如陆游就曾在诗中说:'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文天祥被俘后,在燕京狱中每天读杜诗,集杜诗的五言句,他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民族英雄的话,有力地证明了杜诗所具有的崇高的思想内容。

4

杜甫一生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他遵循的家族理念是:奉儒守官。

杜甫的在诗歌方面工于五律,他的诗大多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诗中多关照现实,描写唐朝各种社会现象、对不良现象进行抨击与呼吁。后世对他的诗称为“诗史”。杜甫具备文人志士的社会责任担当,不愧为“诗圣”的称号。



杜甫其人

杜甫生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亲身经历了国家、社会、家庭从富强安定转向衰败动荡的曲折历程,使杜甫对于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对生命有更深刻的反思。


杜甫是河南巩县人,出生于官宦书香家庭,青少年时期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青年至中年时期,一直游历江湖,遍游大好河山,广交朋友。他与诗仙李白,就是在游历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对诗仙李白的感情在他多篇诗文中均有体现。比如《春日忆李白 》中”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中,就表达对李白的敬佩之情。


杜甫中年后,开始致力于进入仕途,求取功名。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他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家族”奉儒守官“的思想,也是杜甫本人的人生理念。杜甫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表达了自己“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愿意辅佐君王使他们超出尧舜之上,使百姓民风淳朴的为官理想。所以在杜甫的诗歌中,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思想多有体现。


杜甫中年后居于京城十年,求官屡不得,家庭经济条件日益困顿,生活步履维艰,这对于杜甫来说,无疑是非常大的打击与折磨,但是即便如此,他”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的理想,却从来没有中断过。后来终于得到功名,但是跟着就发生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正是因为唐玄宗后期耽于享乐、荒废朝政、政治腐败导致国力空虚,百姓苦难。安史之乱更是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把腐朽的李唐王朝统治推翻在地。在战乱过程中,杜甫亲历国破家亡的痛苦,亲见天下生灵涂炭,内心忧国忧民的思想,在他诗歌也有体现。比如:《三吏》、《三别》,就表达了杜甫对于国家的关注,对于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呼吁。


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诗歌中多体现出儒家的仁政思想。杜甫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是在他身后却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起到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甚至到现在国际上都先后关注、研究杜甫的诗歌与精神。可见得杜甫的儒家思想,对于现在社会仍然具有很大的弘扬和学习意义。



杜甫诗作赏析


01 边塞之诗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人在边塞,晚上独自听着军中鼓声,秋风萧瑟行人稀,大雁鸣叫更令人思乡情切。夜晚寒冷已经生起露水,明月照耀怀念故乡亲人。

这首诗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中浓浓的思乡之情,令古今有缘人感同身受,成为千古流传名句。


02 忧国之诗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安史之乱,重重打击了李唐王朝的腐朽统治。但是做为一们普通老百姓,却不免遭受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痛苦。看着长安城外破败荒芜的景象,诗人内心痛苦伤感,不能自己。看到家乡书信,赶紧拆开来看,好知道亲人们的安危。家国、忧民、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03 忧民之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自己乱世遭受种种苦难,仍然不忘记忧民的志向。希望有能力之时,令天下寒士俱得庇护。这不正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人志士的理想情操吗?


04 暂安之诗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入蜀客居,曾度过一段短暂的安稳时光。春天万物复苏,风和雨正当时,成都街巷散发浓厚的春天气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暂安生活的用心感受。


05 羁旅之诗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睹物而有感,身受困又多病,看到秋日萧瑟之景,心生伤感悲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片寂寞萧条的感受,令人心生同感。



【总结】杜甫其人,是一位标准的儒家思想者。他的诗被后世称为诗史,是对他文学作品成就的肯定。称他为诗圣,是对他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伟大思想的尊重与称赞。杜甫老先生,是唐朝历史上难得的仁义之士。他身上可贵的道德情操,值得后世学习效仿。

5

杜甫的理想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所表达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物,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何等博大忘我的襟怀,诗人又是何其伟大!

6

杜甫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反映当时劳苦大众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状。杜甫一生写了1000多首诗,所以称杜甫为诗圣。他的理想是辅助皇帝唐玄宗从政治上、制度上的改革,但最终没有实现,我最崇拜他的一句诗就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封建社会的一个落魄诗人,有这么宽大的胸怀,不得不令人佩服。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a92912d7165740c78e4407a0e6317d0b\

7

杜甫的理想,依照现在的眼光衡量,当是实现共产主义。其有诗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是有爱民情怀的大诗人,他的诗既现实又有文釆。

8

我认为,杜甫的理想是实现大同社会。因为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反映的都是下层百姓的生活,他忧国忧民,为天下百姓立言,希望百姓都过上幸福生活。




9

杜甫(712——770年)。

杜甫自幼好学,知识渊博,十四五岁时候“出游翰墨场”,与文士交游酬唱。受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家庭影响,仕途事业和不朽的诗名成为杜甫最大的理想。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在安史之乱的前夕开始形成,在安史之乱以后数十年天下瓦解、遍地哀号的苦难之中发展的。因此,这时的杜甫,那种充满自信、富于浪漫色彩的诗歌情调戛然而止,一转而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的使命感。

由于本身经历而产生的创作意识,使杜甫形成了独有的深入社会、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的诗歌风格。他在诗歌创作中采用的语音表现形式不仅标志了唐诗内容与风格的重大转折,也对中唐以后直至宋代诗歌的发展,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安史之乱之后,杜甫入川、离川这段时间,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重要时期,他留下的作品有1000余首。当时,整个国家处在剧烈的震荡中,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本人的生活也充满危险和艰难。他对军阀、官僚的横暴、腐败,态度变得更为尖锐严峻,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状态,创作出《春望》、《月夜》、《悲陈陶》、《悲青坂》、《北征》等等大量的诗篇,虽然像《兵车行》那样细致描述的作品不多,但以高度概括的诗歌语言所揭示的事实,却别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10

\"丨诗圣杜甫出生于士大夫家庭,父祖都做过官。他也想做官,“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崇高的政治理想。杜甫中年后爆发10年安史之乱,唐朝由兴盛急剧走向衰落。身处这样时代,杜甫诗更贴近贫苦下层。七言乐府《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征兵上战场的场景使人伤感。五言律诗《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別鸟惊心”,意境深沉。《三吏》、《三別》,以生动的伤心事,描述战乱中人民的疾苦,自身的漂泊孤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喊出了穷人、读书人能安居乐业的心声。杜甫之所以被称诗圣,诗史,是他唐时各种诗体都出名,是他有强烈爱国思想,诗歌鲜明反映劳苦大众的生活,是一流的现实主义泰斗,对后世影响深远。读他的诗,总体感觉沉郁顿挫,风格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