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为何《西游记》观音和唐僧最初都低估了西天取经的时间?

为何《西游记》观音和唐僧最初都低估了西天取经的时间?

2020-09-17 01:31阅读(64)

为何《西游记》观音和唐僧最初都低估了西天取经的时间?:观音菩萨犯了一个错误,她是按照直线距离计算出了108000里的路程,唐僧也是按照这个数据来核算时间的。1

1

观音菩萨犯了一个错误,她是按照直线距离计算出了108000里的路程,唐僧也是按照这个数据来核算时间的。

108000÷3÷360=100里/天。

唐僧最初估计了3年的时间,再加上返回的路程,他需要一天跑200里,都说骑上好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一天跑200里应该是可以达成的。

唐僧是出过远门的,他后来又琢磨了琢磨,有随从跑步跟着肯定跑不了这么快,于是又评估了一个时间:

又道:“徒弟们,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

也就是说一天走100多里,七年是能回来的。而唐僧的行进速度其实还是可以的。这点在唐僧到达观音禅院时有个大致的数据。

“老爷,东土到此,有多少路程?”三藏道:“出长安边界,有五千余里;过两界山,收了一个小徒,一路来,行过西番哈咇国,经两个月,又有五六千里,才到了贵处。”

一个5000余里,一个五六千里,后边数据取个中间值按5500里算,到达观音禅院总共走了10500里。而到达观音禅院的时间是第二年的早春时节。

光阴迅速,又值早春时候,但见山林锦翠色,草木发青芽;梅英落尽,柳眼初开。……行者抬头看了道:“不是殿宇,定是寺院。我们赶起些,那里借宿去。”三藏欣然从。

早春时候我们按一月份多一点算,唐僧到观音禅院大概用了4个月的时间。也就是120天。

10500÷120≈90里。这个速度跟唐僧估计的7年时间差不多。(算上返回的时间,他不知道取到真经之后会飞)

走了一万多里路,相当于走了十分之一的路程。但是真正走了1/10时却是在五庄观之前。

沙僧道:“师兄,我们到雷音有多少远?”行者道:“十万八千里,十停中还不曾走了一停哩。”

上面这段是在到达五庄观之前,沙僧问过的话,孙给出的一个数据。到达五庄观是贞观十六年春,到达观音禅院是贞观十四年春。也就是说唐僧又多走了两年多的时间,才走了十分之一,可见路途是多么的曲折。

唐僧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这八十一难并不是遇到了八十一波妖怪,唐僧自打出娘胎就开始算,取经时已经记录在案的就有四难。不是遇一次妖怪就算一个劫难,有些妖怪他是可以制造2-3难,比如遭遇黄袍怪就算作三难:黑松林失散二十一难、宝象国捎书二十二难、金銮殿变虎二十三难。

整个盘点下来,唐僧取经十四年有些年份遇到的妖怪多一些,但再多也超不多三波,有些年份少些,一年也就遇到一波妖怪,甚至有些时候整年都不见一个妖怪,也就是说妖怪耽误他们的时间并不多,真正花去唐僧大量时间的还是赶路。

唐僧是个勤勉的人,按照他之前的行进速度算,三四年也能到达雷音寺,但他单程就走了十四年,这说明实际路程是远远超过108000里的。

2

唐僧的预算并没有错:大唐距西天十万八千里,也就是五万四千公里。唐僧有马,据说上等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天能走九百公里,而蒙古马能保持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持续6--8小时。一天可以行走三百六十到四百八十公里,唐僧取经心切,一天完全可以行进二百多公里。

按照这个速度,顺风顺水去西天,一年左右,所以唐僧预计如果全程顺利三二年左右可以回来,考虑到雨雪风霜恶劣天气还有生病等意外情况,唐僧又把时间加了一倍:

“徒弟们,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

但是唐僧取经,中间艰难无数,有九九八十一难,很多超出了唐僧师徒的能力,要去天上搬救兵,有时自己也被抓需要解救,天上人间时间还存在着巨大时差,所以最终唐僧十四年回大唐,与预料的时间相差巨大,才说明路途的艰辛,证明唐僧师徒坚定的信念。

观音是菩萨,她一掐指,前尘后事都可以洞晓,但是她不能泄露天机,所以只能按照普通人正常速度,预算大致时间。

3

唐僧和观音的低估并非同一个概念。

观音的低估

说观音低估也算是低估,说她没低估她也没低估。

为什么低估了呢?

在定下西游这个项目之后,观音作为项目负责人,把西行的路,给走了一遍,算是提前摸了个底,确定一下这个计划到底可不可行。

但是领导做事,即使亲力亲为,那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程。

所以观音的走一遍,并非步行,而是带着木吒,半云半雾,也就是以半飞行的状态,走完了全程,而且 中途只耽搁了四次,就是分别和猪八戒、沙和尚打了一架,和说了几句话,救下了小白龙。

这样她走完,花了才几天的时间,自然而然会和实际情况差很远。

因为:

  1. 师徒四人步行,山高路远,那和飞行不在一个概念,就和飞机与开车的区别一样;

  2. 唐僧肉体凡胎,体力、精力、耐力都不能和神佛相比,一路上耽搁无数;

  3. 等真正开始西行的时候,她联手几位大佬策划了81 难,那和她收二妖根本不在一个难度级别。

为什么说没低估?

观音知晓过去未来不说,就是唐僧一路上的所有情况:

  1. 唐僧历经的磨难,九九八十一;

  2. 行过的路程,十万八千里;

  3. 所花的时间,5048天。

这些数字,都是暗合佛教里面的定数的,后来还为了凑齐天数,让八大金刚载着师徒们飞回去,又为了凑齐八十一难,把他们从半空扔下去,所以观音不可能没有时间这个概念。

唐僧的低估

唐僧的低估就只是凡人的低估了,一个没出过什么远门的人,对前路一无所知,以为许下三年的期限,早已是绰绰有余,但他哪能想到?一路上会有那么多的鬼事情在等着他呢?

而且很多时候他们也并未在赶路,有时候在一个地方受难得花好几天时间,有时候在一个地方休息也能缓上半个月,完全不是仅凭他个人意志所能决定的。

常人设想:
一天全程赶路走上两百里,没问题吧,108000÷200=540(天)

往返相乘,540+540=1080(天),1080÷365≈3(年)

唐长老并非轻易许诺,小算盘还是打得很响的,就是有点想当然了。


这两种情况,都是我们生活中会发生的,正常人的想法往往也只是和唐僧一样,但是如果制定计划的时候也这样考虑,那再高强的执行力也无法施行,因为世界是非常复杂且多变的,不可能为你的计划而服务。

所以在生活中,遇到这种天不遂人愿、人算不如天算等等的情况时,不要感觉自己被针对了,只是你把这个世界想的太美好了。

当然,唐僧确实被针对了。

4

说西游道西游,其实,《西游记》是一部古典成人童话。咱们总是戏言没意思,今天我就说点正经的。首先,《西游记》是一本章回体的神魔传奇;其次,《西游记》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平民小说;再次,《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童话。所以,要抱着一颗童心去读《西游记》。也就是说,在具体情节上的所谓“疏漏”,不能细琢磨。


(古典小说《西游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


《西游记》是一本章回体的神魔小说。唐玄奘大师西天取经是真实的史实,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想必,吴承恩一定看过。不过,《西游记》中的主角,不是令人乏味的唐僧,而是聪明伶俐的孙。甚至,喜欢耍小聪明的猪八戒的形象塑造,都远远强于唐僧。


《西游记》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西游记》中的神仙菩萨,代表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上流社会或者王公贵胄;《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代表的是,在现实生活中需要面对的艰难困苦;《西游记》中的取经之路,代表的是,现实生活中的行走江湖。


明代末期,也就是《西游记》成书的年代,在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市民聚集的市井社会。在那著名的师徒四人组当中,最为英雄的孙,就是小市民心中崇拜的剑客大侠的缩影。与之相对照的猪八戒,是缺乏见识的传统农民的典型形象。


西天取经,是小说中的幌子,俺老孙就不在乎。当然,沿着西天取经的路线走,也是情节发展的需要。不过,快意江湖,才是《西游记》的本色。


(齐天大圣孙)


《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童话。赤子之心,童言无忌,快乐无忧,是儿童的普遍特点。另外,孩子们是不会计较故事情节的先后矛盾之处的。


你看,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可以36般变化,也算是勇将一枚了。可是,到了取经路上,竟然被几个小妖戏弄。不过,读者会很在意吗?显然不会。因为,前面提天蓬元帅,是为了凸显猪八戒的出身不凡;后面说他窝囊无能,是为了嘲弄他这个大笨蛋呀。


同样,观音和唐僧,最初都低估了西天取经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随着情节的一步步地发展,西天取经的具体时间安排,已经被抛在脑后而不顾了。


为了当下的剧情需要,过往的什么交代和铺垫,对于儿童来说,早已不算事儿啦。你应该明白,孩子们在玩耍之时,随时反悔甚至推倒重来,都是常有的事。


(天蓬元帅猪八戒)


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必须杀退所有的妖魔鬼怪,因为,只有这样才好玩和刺激,也只有这样才符合儿童的心理要求。英雄永远戏弄坏蛋,英雄永远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中国传统的神话和童话,与其他的古老文明相比,都不算发达。所以,《西游记》这部作品很珍贵。


现在,再回头看看这个问题吧。为何在《西游记》中,观音和唐僧最初都低估了西天取经的时间?答案是,问问题的人很笨,根本没有看懂《西游记》,因为,他已经失去了曾经拥有的童心。

5

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也就是公元六三九年农历九月十二从长安出发前往灵山大雷音寺求取真经。一直到贞观二十七年才完成取经任务回到东土,前后共历时一十四年。而在取经开始之初,观音菩萨和唐僧都曾对完成时间进行过预测,其中观音菩萨认为唐僧“二三年就到”(第九十八回),唐僧预计的时间则是“或三二年,或五七年”(第十二回),都远远少于十四年。那么,在总路程十万八千里一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两人的预测与实际相比相差悬殊呢?

尽管观音菩萨和唐僧两人预测的误差都比较大,结果是一样的,不过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却有着很大区别。从观音菩萨而言,她是取经活动的策划者之一,对取经路线和难度有着一定的了解。因此,她所谓的预测“错误”很大程度上是主动的。从唐僧而言,他是西天取经活动的实施者和精神领袖,事先并不知道取经路线和难度。因此,他的预测错误很大程度是被动的,不受本人控制的。具体原因如下:

观音

观音菩萨接受如来的委托后,便前往东土去寻找取经人。从她途中经过流沙河、鹰愁涧、高老庄、五行山等地点来看,他的东去路线与唐僧的西行路线应该是一致的,因此她对取经路线和难度是了解的,之所以预测出现误差,原因主要有两点:

  • 第一,故意压缩取经时间,营造取经难度适中的假象

西天取经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涉及到取经缘起的编造、取经团队组建、妖怪的遴选、路线的布置等等,包括天、地、人三界,牵涉人物众多。但最大受益者只有如来,如果在取经活动一开始就说明取经需要耗时十几年,很可能不少人就会因此而退出,例如,李世民如果事先知道唐僧需要十几年才能返回,说不定就会因为难度太高而放弃,这样取经计划就泡汤了。因而,观音对外宣称历时二三年,既不太长,也不太短,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实施。

  • 第二,观音仅凭借主观感受,没有步行走远路的经验

与唐僧不同,观音菩萨是神仙,长途远行基本上都是腾云驾雾,因此她对于步行走十万八千里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并没有一个精确的判断,只能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从灵山到长安,观音可能仅仅需要两三天就可以飞到,加急的话说不定几个时辰就能办到。即便唐僧是凡人,时间增加几百上千倍,顶多也就是两三年时间也就到了。这种感受让她远远低估了取经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因而出现了错误的判断。

唐僧

唐僧是凡人,长途跋涉只能步行或者骑马。在他西天取经之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长安附近活动,并没有出远门的经验。与此同时,他对西天路上的磨难也不甚了解,因而他的判断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具体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 第一,唐僧的预测是理想状态下需耗费的时间

唐僧作出耗时两三年或者五七年的判断是基于如下事实:总路程十万八千里,来回就是十万八千公里(最初不知道取经成功后可以腾云);主要出行方式是步行或者骑行。按照唐僧的想法,如果每天行走140公里,大概需要两年;如果每天行走40公里,顶多七年肯定也可以回来了。而这种行进速度普通人骑马是可以办到的。

但他却忽略了实际遇到的困难,比如遇到妖怪会耽搁一段时间,遇到别人的盛情款待可能小住一个月;雨雪天气不能正常出行,又缓了几天;地形陡峭,行走困难,速度也会大受影响。这样一算下来,真正有效的赶路时间其实并不多,耗时长也就顺理成章了。

  • 第二,唐僧实际走的路程远远超过十万八千里

十万八千里是观音菩萨告诉唐僧灵山与长安两地之间的距离,也是她前往东土寻找取经人走过的距离,但却不是唐僧西天取经的距离。观音前往东土,走的是空中路线,并且是直线,这样路程短速度快。而唐僧西天取经走的是地面,受地形、妖怪等因素的影响,走的是曲线,有时甚至还要走回头路,路程长、速度慢。因而他们实际上走的路程要远远大于十万八千里,唐僧最初的判断当然也就不准确了。

综合以上几点原因,观音和唐僧最初预测的两三年时间就可以完成取经任务并不可靠。当预计时间已到的时候,他们才刚刚走到五庄观,连总路程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由此可见,西天取经的难度并非想象中的那么低,唐僧师徒几人的毅力也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6

以为时间太快

7

他们是按正常的路线距离时间地点计算的,他们忽略了九九八十一难“难”的程度,以为按平常的脚力,走个两年三年便能到达,但西天是是离成功最近的地方,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到达。


“佛”讲究因果循环,所以西天也不是指具体的一个地方,百倍努力、千万辛苦,便是因,抵达心之向往的西天,那是果。万事皆难,取经路漫漫,他们只是估算了旅途的路程,却低估了旅途中的风险。

8

世间万物皆有轮回,唯有时间才是不变的永恒,世间万物又唯人心难测,观音与唐僧都是佛系少有高级资深大佬,过于偏执导致看错人心。西行路上,长关漫道,路途行人形色万千……



9

如来曾嘱咐观音“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观音在灵山脚下跟金顶大仙闲聊时说:“未定,约摸二三年间,或可至此。”

观音跟道教关系密切,肯定去过大唐,但之前都是腾云驾雾,走的是直线距离。她的预测基于她的速度印象和时间观念,有偏差很正常。

这次她按照如来所言,半云半雾而行,算清了路程有十万八千里之遥,可她找好取经人后并未如实相告,而是等唐僧出了大唐国界,并将孙赶走之后,才如实相告。

唐僧领了圣命,回到寺里,徒弟才告诉他“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事已至此,玄奘只能说:“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唐僧并不知道西天路有多远,仅凭感觉推测“或三二年,或五七年”。

也就是说,观音和唐僧都只是拿到了合约,只知拍摄大纲,还没有看到完整的剧本。他们俩预测失误都情有可原:一个过于明白,另一个完全是睁眼瞎。

起初也没说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骑驴看唱本呗,边走边瞧。取经这件事双方事前都没有做好功课,都是赶鸭子上架。眼高手低的毛病凡人有,神仙同样避免不了。预测两三年,实际走了十四年,方显取经之难、取经人之大功。

10

九九八十一难,浪费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