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如果袁世凯没有称帝,还会发生军阀混战吗?对此你怎么看?

如果袁世凯没有称帝,还会发生军阀混战吗?对此你怎么看?

2020-09-15 22:32阅读(72)

如果袁世凯没有称帝,还会发生军阀混战吗?对此你怎么看?:历史就是一条永不逆流的大河,水流过了就流过了,无法重来。不管是袁世凯,还是孙中山,都随着时间流

1

历史就是一条永不逆流的大河,水流过了就流过了,无法重来。不管是袁世凯,还是孙中山,都随着时间流逝,融化在了泥土中。

人已经死了,后世的评价却完全不同。作为清末民初的双子星,袁世凯因为“称帝”而臭名昭著,孙中山因为革命而光辉百年。

假如,一切能够重来,袁世凯如果不称帝,军阀会混战吗?历史会走向哪里?

如果袁世凯不称帝,中国会稳定五到十年,经济将快速发展,军阀将不会混战

袁世凯读书不行,但做事很有一套。当年在朝鲜,就因为表现突出,把朝鲜王室玩得很转,后来,俨然成了“太上皇”似的人物,关键是,人家袁世凯对于日本在朝鲜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日本进行了一些扼制。

朝廷无力,袁世凯很无奈,眼睁睁看着朝鲜沦陷,看着甲午战争的爆发。

朝鲜的一切,说明了袁世凯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说其“智勇双全”,绝不算过分。

甲午战争后的袁世凯,利用西式练兵方法,短短三年,就在天津小站整出了名堂,培养了一个个人才,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陆建章、吴佩孚、孙传芳等等,都是崛起于北洋小站,这些人影响了一个时代,清末民初到1928年,就是这些人的舞台。蒋介石等崛起后,这些人才下了舞台。

天津小站,袁世凯相当于二次创业,而且很成功。其后,大清开始“百日维新”,袁世凯早已经看出了康有为等人是嘴炮人物,于是停止了所谓的“围园杀后”。这说明,袁世凯对局势的判断还不错,看人也比较准。

进入新世纪后,袁世凯在慈禧的支持下,大搞洋务运动,进展很不错,慢慢地,袁世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仔细判断形势,然后果断和朝廷决裂,当宣统退位后,袁世凯也就顺势上了大总统。

袁世凯的大总统不稳当,因为还有革命党。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的声望和权力达到了顶峰。膨胀不已的袁世凯,终究没按耐住,复辟当了“皇帝”,他想走君主立宪,其他人认为他是“窃国大盗”,于是,因为袁世凯开了历史的倒车,最后把命都搭上了(在各种压力下病逝)。

从袁世凯的履历来看,这是个实干并且“狡猾”的人,能根据大势做些清楚的判断,能做一些对国家最有利的事情。而且,袁世凯也不是因循守旧的人。

他人生最大的败笔,就是“称帝”。

如果不称帝,靠袁世凯的手腕和运作能力,全国会平稳至少5-10年,因为袁世凯对于整体的影响力非常大,那些担任地方大员的军阀,大多和袁世凯关系不错,对袁世凯的支持很不错。

如果,民国能稳定地发展5-10年,局面会完全不同,日本一定会有所收敛,再加上袁世凯一直对日本人无好感,日本人别说侵略中国,他们甚至会担心该如何收场。

如果袁世凯不称帝,革命党发展不起来,国家可能会走向真的共和

在民国初期,革命党人其实没什么实力,空有思想,没有武装,偏安一隅,没有大的影响。

如果袁世凯不复辟,那么君主立宪制是走不了的,只能走向共和,而且是真正的共和,模板就是当时的美国和法国,如果这条路走下去,中国的局面会大为转变,中国的外交方面也会大为改变。

袁世凯不称帝,革命党人没有更多的借口四处活动,袁世凯也不会有那么多兄弟倒戈,蔡锷也没合适理由发起“护国运动”,而反对袁世凯的声音要小的话,革命党军队也很难崛起,孙中山很难冲出来。

总之,袁世凯不称帝,全国会有小摩擦,但没有大矛盾,国家不会出现军阀割据,四分五裂。

在没有大范围战争,没有大范围矛盾情况下,中国会快速发展,谁也挡不住。而东北张作霖,对于袁世凯也比较认可。军阀不混战,日本没有机会。因此,很难有张作霖被炸,更难有九一八。如果没有918,没有日本占领东三省,日本军队绝不敢全面侵华。

袁世凯如果不称帝,老天再给袁世凯10年时间,一切就会大不相同。

如果袁世凯不称帝,二战期间的亚洲将会很平静

大家都知道,二战期间,在亚洲战场,日本是发起者,如果没有日本全面侵华,如果没有日本全面攻击东南亚,那么这里将会是一片静悄悄,大家只需“抬头远望”欧洲的炮火连天,就可以了。

如果袁世凯不称帝,中国就会快速发展,那么日本人就不敢发动918,没有918,日本就缺少一个资源基地,日本全面侵华就不会发生。

日本如果不全面侵华,也就不会出现后期钢材、橡胶、石油的大量缺乏,也就不会有日本全面进攻东南亚,去掠夺各种资源。

没有战争的亚洲,发展就会加速,东亚一带就会早早成为世界上非常重要的区域。

历史就是过去,没有如果。

袁世凯称帝错了,但却无法再回头,无法再影响中国。

也许,袁世凯的修炼还不够,关键时刻掉了链子,但谁又能做到不犯错呢?只是,袁世凯的错有些大。

可能,袁世凯在死前幡然醒悟,但一切都晚了,只能去泉下总结得失了。

2

袁世凯这个封建军阀,他是从封建王朝这个高官,演变而来的一个共和国的大总统,其思想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满脑子封建意识,当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党,抛头颅洒热血推翻封建王朝统治的时候,他袁世凯却在朝廷里做着高官,疯狂的镇压着革命党。

当他窃取辛亥革命的成果以后,不可能不称帝,如果像题主所说,是他不称帝又是怎么样的?由于满清王朝在受到太平天国运动,和以后的农民起义运动,以及帝国主义对华战争的打击以后,其余同志已日落西山,一些汉族的地主阶级借此取得了政府高官,掌握了实权,并组成了自己的军队,已经出现了地方军阀的割据现象。

当清王朝宣布倒台后,这些个军阀立即的开始争宣布独立,成了名副其实的地方军阀,他们推举出了袁世凯,当了大总统,也就是当时的北洋政府,但他们面和心不和,为了利益反目,那是早晚的事,当袁世凯宣布称帝以”后,也就是这些军阀反目的开始,一场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已经进入白炽化。

这场斗争愈演愈烈,当袁世凯称帝后,其他军方立即找到了 争权夺位的借口,各种军阀势力在北京三进三出,今天你打跑了我明天我又打跑了你。

当袁世凯死后,领导权的争夺,已经让北洋政府的成员们 兵戎相见,更大规模的军阀混战,便在中华大地上演,生灵涂炭,百姓遭殃,民不聊生,国家动乱不堪。

只有消除军阀,统一政权才是中国唯一出路。

3

无论袁世凯是否称帝,北洋时期军阀混战的局面不会有丝毫的改善。因为,军阀混战,归根结底是因为利益和目标的不同,袁世凯称帝只是进一步激化了矛盾,使他成为各方势力、军阀“集火”的靶子,加剧了军阀混战。但军阀混战,绝不仅仅只是由于袁世凯称帝引起。

事实上,在袁世凯称帝之前,军阀混战就从未停止,尤其是南方地区,西南地区的唐继尧、统治广西的陆荣廷、四川的大小军阀等等,围绕权力和利益,几乎无时不战,无日不战。全国性的战争,在袁世凯称帝之前,也已经有了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的“二次革命”。

清朝灭亡后,中国之所以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全国各个势力中,没有哪一方势力拥有统一全国的优势和能力,这给了大军阀们“希望”,也给了小军阀们浑水摸鱼的机会,他们打出了各种各样的旗帜,中国也因此完全陷入了混乱。

北洋时期,较大的势力,有占据北方地区的袁世凯北洋军阀,占据西南地区的唐继尧,占据两广的陆荣廷,西北诸马,以及原来革命党势力,如江西都督李烈钧等人。除了这些大的势力,在这些大势力之间,也充斥着无数小的军阀。如尚未崛起的冯玉祥、在山西闷声发大财的阎锡山等等。

哪怕是占据的中央大义和相对优势的北洋军阀,内部也依然分裂成数个势力,仅嫡系就分为直系、皖系,同时还有旁系的奉系张作霖等等。再加上“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勃焉”的无数地方军阀,无数利益和目标不同的势力,犹如一团乱麻,混杂在一起。

如此庞杂的派系,如此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当时的北洋政府又没有足够的中央权威、军事实力和强势人物镇压,再加上列强从中浑水摸鱼,别有用心的扶持各方势力,中国的局势彻底陷入混乱,军阀的局面也根本无法避免。

4

我的看法是,袁世凯称不称帝跟军阀混不混战有一定关系,但没有必然关系。中国近代史上的军阀混战与否,看的是西方列强的利益有没有得到维护。如果中国稳定能够维护列强利益,那么列强就会制止军阀的混战;如果战争才能维护列强的利益,那么列强就会鼓动军阀进行混战。也就是说中国军阀混战有否,要看西方列强的利益的得失与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的行为是受列强操控的。民族的不独立使得中国利益大量丧失,所以中国要想重新成为世界性强国,就必须获得国家的独立。

首先,袁世凯的称帝跟军阀混战有什么一定关系呢?

第一,北洋军阀的控制者是袁世凯,只要袁世凯还活着,那么就不会发生军阀混战。从天津小站练兵开始,袁世凯就逐渐控制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军队——北洋军。也是因为袁世凯控制了北洋军,所以在辛亥革命发生以后,袁世凯才能掌握清政府的实权,所以袁世凯才会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军队是袁世凯获得一切的基础,所以袁世凯是不会允许军队内部进行混战的。其他的军阀也没有能力攻击袁世凯。可以说,中国近代史上大部分的军阀都是从北洋军分化出去的。袁世凯不死,北洋军是不会分化的。从这一方面说,军阀混战跟袁世凯是有一定联系的。

第二,袁世凯称帝并建立中华帝国,违背了当时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世界潮流。引发了国内人民的不满。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在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仿照美国建立了总统共和制,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中国在消灭专制的基础上逐渐向着民主的方向演化,是符合人民意愿和世界潮流的。但是袁世凯的成绩的做法,就违背了人民的意愿。为了完成反封建的任务,在革命党的领导下人民开始反对袁世凯。孙中山发动的护国运动实际上就是反对袁世凯,实际上也就是军阀之间混战的开始。在当时孙中山并没有自己的军队,他是依靠军阀来反对军阀。护国运动的时候,孙中山依靠的就是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军阀。

具体情况我们可以从护国运动时期蔡锷等起义领袖给华侨发出的两通电报看出端倪,两电如下:“华侨同胞公鉴:前电计蒙鉴察。继尧等既经宣布反抗帝制,拥护共和,袁氏顽强,空言无效,不能不以实力解决。现已编制护国第一、二两军,次第出发,分道湘、蜀,直捣幽燕,破釜沉舟,誓达目的。惟是饷需浩繁,罗掘无计。夙仰我海外诸父老昆弟,眷怀祖国,高义薄云,谨率滇黔全体士民南望顶礼,启赐援助。或解囊以充军实,或选械以济急需。如蒙惠许,即乞随时径汇滇政府照收。或汇集港、沪知照,派员领取。异日共和重建,民国维新,则贵埠义声,烁古今震中外矣。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同叩。印。”

第三,袁世凯称帝不仅降低了自己的威信,还使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激化。在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以后,他的下属在政治上也是有野心的。当时袁世凯有三个得力手下,号称北洋三杰。分别是:段祺瑞、冯国章和王士珍。这三个人也是想当大总统的,但是袁世凯称帝,就意味着又变成了家天下。袁世凯死后,皇帝的位子只能传给他的子孙。这就断绝了段祺瑞动人的政治前途,这种情况怎么能够不激化矛盾?所以袁世凯称帝以后,以北洋三杰为代表的军队的代表人物都给袁世凯发电报反对他恢复帝制。再加上护国运动中,北洋军队的战败也打击了袁世凯的微信。

第四,袁世凯的去世使北洋军队失去了控制,然后北洋军队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裂。北洋军阀的总首领是袁世凯,袁世凯死后以北洋三杰为首的领导人物并没有袁世凯那么高的威信。无论是段祺瑞、冯国章还是王世珍,都不能全盘控制北洋军队。都想当老大,但都互相不服气,使北洋军队分裂了。因为群龙无首而分裂的北洋军阀之间发生了矛盾,自然也会发生频繁的混战。

第五,袁世凯称帝严重损害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激化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求民主,反对专制;在思想上要求民主科学,反对儒家思想。偏偏袁世凯又称帝,又鼓吹尊孔复古。这与资产阶级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资产阶级也开始组建自己的军事力量与北洋军阀对抗。对抗越激烈,军阀混战就越严重。

所以说,中国军阀的混战是跟袁世凯成绩有一定关系的。

其次,袁世凯称帝跟军阀混战是没有必然关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接济的利益,与孙中山代表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相冲突的。这种冲突必然会导致混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之所以说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是因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袁世凯会不会从内心深处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绝对不会!不仅不会维护反而会损害资产阶级的利益。其中最大的损害就是,袁世凯于1915年恢复帝制,建立了中华帝国。利益的冲突是最致命的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冲突,因此军阀混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北洋军阀内部的争权夺利使中国陷入混乱之中。新的北洋政府由黎元洪任总统,冯国璋任副总统,段其瑞任总理。本来权力格局已定,相安无事。但是总统与总理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不一样。总统刘元恒想掌握实权,总理段祺瑞认为实权应该由他掌握。斗争越来越激烈,出现了府院之争。段祺瑞对黎元洪是蔑视的,其手下徐树铮曾经说过:“总统但在后页年月上盖印,何必管他任命什么人?何必管前面的是何事情?”气的黎元洪说:“我一定要跟‘歪鼻子’(段祺瑞)较量一番!”高层争斗如此激烈,怎么能不发生混战?!

第三,社会的转型导致了社会的混乱,最终以军阀混战的形式来解决。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中国也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经济上,中国正从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变;思想上,中国正从封建的禁锢的儒家思想向科学的资本主义民主自由思想转变;政治上,中国正从专制的封建制度向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利益协调和矛盾斗争。军阀混战实际上就是中国在进行利益的协调和矛盾的斗争。

第四,列强利益的得失才是军阀混战的最重要原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尤其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在中国的土地上,外国人的权利比中国人的权利还大,外国列强的利益比中国人民的利益更加重要。例如日本为了自己的利益,支持段祺瑞对德国开战;英国和美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支持吴佩孚反对段祺瑞等等。外国列强是中国军阀混战的操控者。



第五,军阀混战是西方列强对中国实施以华制华政策的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以后,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想要瓜分中国。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掀起了强烈的救亡图存的反抗斗争。资产阶级进行了戊戌变法,农民阶级领导了开始于山东的义和团运动。尤其是义和团运动使帝国主义列强认识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统治中国,因此,他们就逐渐打消了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用以华制华的策略代替瓜分中国的策略。所谓的以华制华就是通过控制中国的政府来控制中国的人民,是对中国的一种间接控制。后来的段祺瑞为首的奉系军阀由日本人控制,直系军阀更倾向于英国和美国等等。可以说西方列强哪支持哪一方军阀哪一方军阀就会在混战中获得胜利。

所以说,军阀的混战,跟袁世凯成绩没有必然联系,但是跟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消长有必然联系。

最后,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后果与灾难。

第一,军阀的混战使社会秩序动荡不安,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国家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本来中国的国际环境就不好,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国内又出现了军阀之间的混战,长时间的战争状态是不能使中国快速发展的。前期的直奉战争、直皖战争,后来的中原大战等等都加剧了中国社会的不稳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过程中,建立了大量的工厂。这些工厂在战争中大都受到了破坏。整天的处于损失之中,还怎么发展经济?

第二,军阀混战使人民的生活危险之中,处于崩溃的边缘。军阀持续的混战,使经济得不到发展;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就没有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收入,怎么生活呢?更何况在当时军阀之间为了进行战争,向贫困的人民收取了大量的税收。养鸡收税,养鸭收税,杀猪宰羊要收税,嫁娶要收税,人头税甚至能收到当天年龄的30年以后。这样黑暗的军阀政府,并不以人民的利益为施政方针。后来中国发生的1919年的五四运动,不仅仅是反对帝国主义,还是因为北洋军阀统治实在太黑暗。他们只是在争取自己的个人利益。军阀把个人利益置于国家的利益以及人民的利益之上。私心如此严重,国家怎么发展?!

第三,军阀混战实际上导致了中国的长期分裂。虽然在清政府灭亡之后,中国有统一的中央政府,即北洋军阀政府。但实际上在袁世凯去世以后,北洋军阀就已经分裂了,政府也就分裂了。对地方的控制力基本上失去了。每个军阀都占有一定的地盘。奉系军阀张作霖占领了东三省,直系军阀吴佩孚占领了湖北、江苏等省份,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占据了山东、浙江、陕西等省份……中国处于实际上的长期分裂状态。分裂的中国只能任凭帝国的国家掠夺,尤其是日本借由中国的内乱,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局部战争,占领了中国的东三省。中国经过了14年的艰苦抗战,才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所以说军阀混战对中国的危害是全面的且严重的,是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的。混战是对人民的极大犯罪

想要真正的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就必须首先实现国家的独立,必须维护国家的稳定,必须获得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是通过斗争获得的。

5

题注:我们不能把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混战归结到袁世凯称帝一事上,就像不能把二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归到美国的原子弹身上一样。

有些事情的发展总是有着其本身的客观规律,总是有着其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二十世纪初的北洋政府时期,在北洋政府首任大总统袁世凯去世以后,各方势力跃跃欲试,均欲问鼎中原,窥探国家神器,随后北洋政府陷入了群龙无首,互相攻击的军阀混战年代。

如果袁世凯在自己晚年不称帝是否可以避免北洋军阀混战呢?

答案是:显然不能!

袁世凯(1859年—1916年),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号容庵、洗心亭主人,因为祖籍是河南项城人事,世人也称其为“袁项城”。

袁世凯真正的发迹是在朝鲜半岛时期,回国后前往天津小站训练新兵,因而袁世凯作为天津小站练兵的最高长官,不拘一格选拔军事人才,一时间天津小站成为清朝末年最现代化的军事力量。正是由于袁世凯的努力,培养了后期的北洋政府主要的骨干力量,这些人基本都构成了北洋政府后袁世凯时期主要的军阀力量。主要的将领有:

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冯玉祥、孙传芳、段祺瑞、张作霖、徐树铮、张怀芝、倪嗣冲、段芝贵、吴光新、曲同丰、陈树藩、张广建、陆洪涛、杨善德、卢永祥、何丰林、李厚基、王占元、陆建章、孟恩远、李纯、陈光远、齐燮元、王承斌、萧耀南、方本仁、周荫人、孟昭月、陈调元等人。

上面的这些人是袁世凯一首提拔起来的,所以袁世凯在位时,这些人忠心于大总统袁世凯,不敢有所二心,但是这些人之间谁都不服谁,因而随着袁世凯的去世,这些人开始了争权夺利的明争暗斗。这跟袁世凯称不称帝并没有直接关系。

当然即使袁世凯真的坐稳了皇位,并且将皇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袁克定,也不可能减少后期北洋政府各股势力的矛盾。反而会加重军阀的混战,这就是历史的必然——不为尧兴,不为桀亡。

6

当然还会发生呀,因为就在他称帝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呀。就在袁世凯称帝之前,孙中山已经发动了二次革命。这其实就是一场利用军阀打军阀的军阀混战。

7

回眸近代百年史,知近代中国落后之根源。

袁世凯是开明官员,他也接受一些西方新事物,但是他仅仅是一位有着传统文化内涵的封建官员。

他奉行的依然是中国传统儒家的“经世济国”的思想,他所接受的西方新事物都是可以为他所用的。

虽然西方的主义与思潮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在不断的流行,但作为西方政治理念中最本质的关于权力的质疑与约束,从来没有被当时的中国人,尤其是当时的政治家和政客们真正接受。

这句话是对当时的所有官员包括袁世凯的最好阐释。

袁世凯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加强权力,那时候的所有官员除了一些国外留学回国的留学生,都只能接受“权力”的观念,而接受不了“权利”的观念。

袁世凯和立宪派等封建传统官员不是为了建立制衡权力的政治格局而奋斗,而是进行未得利益者向既得利益者、少得利益者向多得利益者的权谋斗争,骨子里崇尚的依然是“彼可取而代之”的权力斗争的理念。

甚至一些革命党人也崇尚这一理念。

所以辛亥革命之后革命党迅速瓦解,革命领袖要不远走他国,要不暗杀致死。

而中华民国的所谓“宪法”,所谓“议会”,所谓“内阁”,最终都化为泡影。

因为当时的人民根本无法接受也无法理解所谓的“宪法”,所谓的“议会”,所谓的“内阁”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这才是革命党最失败的地方,自己宣扬的东西从来没有被人民理解过,接受过。

这是袁世凯想登基称帝的根本原因,因为他认为自己可以“取而代之”。

这也是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根本原因,因为军阀们都想“取而代之”。

所以无论袁世凯死不死,军阀混战必然发生,只不过袁世凯死的晚点,手下的军阀们也不敢轻举妄动,但是从袁世凯称帝后各地军阀反应来看,袁世凯已经有点镇压不住手下的那些大头兵了。

北洋军的本质从来没变过,所以袁世凯死的早点,死的晚点,北洋军依然会演化为北洋军阀,只不过早与晚的原因

8

先说结论,袁世凯称帝只是一个导火索,即便他不称帝,军阀混战迟早会发生。而军阀混战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统治力量薄弱,被迫允许地方政府自己筹备资金建立团练,以及后期清政府的制衡政策。



地方团练的出现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八旗兵和绿营兵以扰民有术、御敌无方的作风,使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半壁江山,能够和清政府分庭抗礼。面对如此危机的形势,咸丰想到了以汉人制约汉人的办法,开始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等人,允许汉族地主举办团练,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



随着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这些汉族地主的武装队伍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在地方上的军权、政权一手抓,渐成割据之势。清政府迫于无奈,只能靠着制衡各方势力的方法苟延残喘。

慈禧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尝试了很多办法把权力收回中央,但终归是无济于事。最终在庚子国难之后,清政府找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允许各省督抚建立新军,将大的割据势力分化。



建立新军

1903清政府让各省设立督练公所,划分全国为三十六镇(军区),最终在清政府灭亡前建立了26镇新军,接近17万人。

这支新军建立时,目的是为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以及削弱地方上过于强大的汉族地主割据势力。但是在建立新军时,地方大员依靠着自己的权力积极的培植势力,如张之洞、端方等人招收了蔡锷、阎锡山等人,他们敢于对抗皇权且有胆有识,不服从于任何人。加上革命党人也在向新军中输送革命分子,所以这支新军建立之初已经是不稳定因素,成为了未来割据势力的开始。



清政府灭亡时各地的督抚大部分拥有了独立的政权和军权,等到武昌起义后,各地督抚心怀鬼胎,纷纷开始观望。袁世凯逼迫溥仪退位后,以最精锐的北洋六镇威慑住了其余的新军,达到了表面上的统一。

但袁世凯的统治实际上也是非常不稳定的,整个局势暗流涌动,南方革命派积极挑衅袁的统治,满清遗老暗中观察形势,各地实权督抚纷纷等待对自己有利的形势出现。只要有一个由头就可以让表面统一的形势分裂,恰好这时袁世凯称帝,二次革命爆发,各省看到北洋政府统治薄弱,最终纷纷割据,形成了军阀混战。



当然原因有跟多方面,这也只是其中之一,大家有什么不同见解,可以留言讨论一下。

9

总的来说,袁世凯称帝与否都会引发军阀混战,这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当时国家形势所决定的,而袁世凯的突然称帝恰恰又推进了军阀混战的历史进程。

辛亥革命后,南方各省纷纷响应革命派的号召,一夜之间南方十五个省先后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宣布独立,给了清政府垮台前的致命一击。而独立的那些南方省份,虽然名义上是受孙文革命派的节制,但彼此之间却是各怀鬼胎,成为了最早的南方割据势力,于是形成了清政权与革命派南北对峙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决定和袁世凯秘密和谈以促成和平统一,并以国家元首的优渥条件来换取袁世凯说服清帝逊位,最终袁世凯欣然接受,清政府统治阶级在权臣袁世凯的军事威胁下结束了统治,袁世凯替代清政府成为了北方政权的实际掌权人,同时也是名义上的民国国家元首,但袁世凯的势力范围实际仅有北方半壁江山,这也为后来军阀混战埋下了伏笔。

在北方的北洋集团之中,虽然袁世凯的威望很高,但是北洋集团之中却是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内部分化极其严重,幸赖有袁世凯来挑大梁,不至于北方分裂。但在袁世凯称帝之后,北洋集团与革命派一道给袁世凯施压,最终袁世凯抑郁而亡,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因此分家一分为三,直系、皖系、奉系各自为政相互攻伐,瓜分了大半个北方。

在北方地区动荡不安之余,南方军阀也是蠢蠢欲动,都希望在乱世争得一份地盘,西南地区的唐继尧、两广的陆荣廷,江西都督李烈钧等人都不断发动战争,希望自己能够统一地区。

除了这些大的势力,也中国边缘地区也充斥着无数小的军阀,如尚未崛起的西北冯玉祥、雄据徐州要塞的张勋、在山西闷声发大财的阎锡山,民国时期的军阀可谓遍地都是。
全国范围内的战争也不仅局限在了南北之间,更多的还是在内部爆发,民国的军阀混战是不可避免的,原因就在于想当家的人太多了,但是想当家是得具备实力的,必须要进行大范围兼并战争来筛选出最终的强者,这是不可避免的时代趋势,和袁世凯称帝与否没有决定性的关系,只是把兼并战争的日程提前了一点而已。

10

袁世凯不称帝,那么,中华民族或真正的和平地走上民主共和之路。没有了抗战前二十多的内战,可以说也不会有悲壮的抗日战争。

袁世凯是近代中国最大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