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表达的是千年孤独吗?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表达的是千年孤独吗?

2020-09-13 07:01阅读(62)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表达的是千年孤独吗?:公元753年,李白已进入暮年,他漫游华夏,热切用世的心,渐渐平息,开始将目光转向道教,希望能够运用道家的思想来抚

1

公元753年,李白已进入暮年,他漫游华夏,热切用世的心,渐渐平息,开始将目光转向道教,希望能够运用道家的思想来抚慰自己心灵上的创伤。这时,他生活在安徽的宣城,在谢脁经常去的敬亭山上驻足观赏。并留下了简短明快的《独坐敬亭山》。原诗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独有敬亭山。

有人用“孤行千古”来评价这首诗。很多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不尽的孤独?下面咱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前两句蕴含诗人不尽的孤独。

前两句看似写景,实则寄寓深情。诗人寄情于鸟,鸟却纷纷高飞远去。如世俗之人一样,看你没有地位,就纷纷离去,看你有了权势,就蜂拥而至,这就是人情。诗人又寄情于云,然而悠然的孤云,也独自愈飘愈远。暗示了诗人独坐的时间之长,一个“尽”字,一个“闲”字,刻画了诗人不尽的孤独之情。

诗人本来打算靠朋友推荐,以实现自己经济天下的政治抱负,谁知朋友却诋毁自己志大才疏,唐玄宗遂打消了让他做中书舍人的念头,后来因恃才放旷,被赐金还山。

后两句包含了诗人自我排遣的闲适。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众鸟,孤云弃我而去又有什么关系呢?还有葱郁,深厚的敬亭山默然地陪伴着我,它仿佛了解我内心的苦闷,象老朋友一样凝视着我,给人以抚慰。

虽然只短短两句,亦有波折。“只有”表明能与自己晤对的仅有敬亭山而已,仍然显得孤寂。但“不厌”,又透出自己的闲适与满足之情。



或许,诗人已忘了自己,与陶渊明的“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样,诗人已和敬亭山融为一体。物我为一,才是道家认为的至高境界,才是闲适的至高境界。

可见,这首诗蕴含了千年的孤独,也表达了自我排遣的闲适之心。(我是江湖夜雨,读书偶有心得,遂写下聊以自娱,期待着得到各位指点。)

2

李白52岁的时候写下五言绝句《独坐敬亭山》,此诗是表现诗人精神世界的佳作,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当年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没有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桀骜不驯也淹没于滚滚红尘之中。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缪;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大丈夫,能伸能屈,这点,在诗仙李白身上是找不到一点点影子的。

平凡的我们也好,诗仙李白也好,都必须要面对自己那颗孤独的内心,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人间找不到对话的人,还有敬亭山。仰望天空,不见一只鸟飞,只有如己的白云悠闲的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的飘来飘去,我见敬亭山多妩媚,料敬亭山见我亦如是。

3

有个公主,贬在敬亭山附近,李白和她有旧,颇有些瓜葛……百度查查看吧,我记不太清了

相关问答推荐